高中物理受力分析优秀课件.ppt
高中物理受力分析第1页,本讲稿共53页种类种类种类种类产生条件产生条件产生条件产生条件方向方向方向方向大小大小大小大小特点特点特点特点有质量的两有质量的两个物体之间个物体之间重心(重心不重心(重心不重心(重心不重心(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一定在物体上)一定在物体上)一定在物体上)沿两物体中沿两物体中心连线向里心连线向里万有万有引力引力重重力力物体在地球物体在地球表面及附近表面及附近总是竖直向下总是竖直向下跟水平面垂直跟水平面垂直1.1.1.1.普遍性普遍性普遍性普遍性2.2.2.2.相互性相互性相互性相互性3.3.3.3.宏观性宏观性宏观性宏观性一高中物理中常见的几种力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物体在赤道时物体在两极时如果不考虑地球自转,物体在地球表面及其附近时,可认为万有引力等于重力。星球的解体问题星球的解体问题第2页,本讲稿共53页种类种类产生条件产生条件方向方向大小大小特点特点1.1.两个物体直两个物体直接接触,接接触,2.2.发生弹性形变。发生弹性形变。2.2.轻绳:沿绳且轻绳:沿绳且离开受力物体离开受力物体1.1.弹簧的弹簧的弹力弹力F=kx F=kx 2.2.牛顿定律牛顿定律或平衡条件或平衡条件计算计算弹弹力力3.3.轻杆:杆对物体的轻杆:杆对物体的弹力不一定沿杆的方弹力不一定沿杆的方向向1.1.接触面:垂直于接触面:垂直于接触面,跟形变方接触面,跟形变方向相反向相反弹力和静摩擦力弹力和静摩擦力弹力和静摩擦力弹力和静摩擦力是被动力,它们是被动力,它们是被动力,它们是被动力,它们由主动力和物体由主动力和物体由主动力和物体由主动力和物体的运动状态(加的运动状态(加的运动状态(加的运动状态(加速度)共同决定。速度)共同决定。速度)共同决定。速度)共同决定。通常用平衡条件通常用平衡条件通常用平衡条件通常用平衡条件或牛顿运动定律或牛顿运动定律或牛顿运动定律或牛顿运动定律判断方向和求解判断方向和求解判断方向和求解判断方向和求解大小。大小。大小。大小。摩摩擦擦力力滑滑滑滑动动动动摩摩摩摩擦擦擦擦力力力力静静静静摩摩摩摩擦擦擦擦力力力力1.1.接触面接触面粗糙粗糙2.2.相互接相互接触触3.3.发生弹发生弹性形变性形变有有相相对对运运动趋动趋势势有有相相对对运运动动1.1.与与弹力弹力方向方向垂直垂直2.2.与接与接触面相触面相切切与相对与相对运动方运动方向相反向相反与相对与相对运动趋运动趋势方向势方向相反相反两个有关两个有关两个无关两个无关牛顿定律或牛顿定律或平衡条件计平衡条件计算算0mm2 2,若两物体分别以若两物体分别以若两物体分别以若两物体分别以v1 1和和和和v2 2沿斜面向下做匀速运动,且沿斜面向下做匀速运动,且沿斜面向下做匀速运动,且沿斜面向下做匀速运动,且v1 1 v2 2,三角形木块保持静止状态,则粗糙三角形木块保持静止状态,则粗糙三角形木块保持静止状态,则粗糙三角形木块保持静止状态,则粗糙水平面对三角形木块水平面对三角形木块水平面对三角形木块水平面对三角形木块 A.A.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右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右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右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右B.B.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左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左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左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左C.C.摩擦力的方向不能确定摩擦力的方向不能确定摩擦力的方向不能确定摩擦力的方向不能确定D.D.以上结论都不对以上结论都不对以上结论都不对以上结论都不对D Dm1m2abcM+2mgN解解解解2 2 2 2:由于三角形木块和斜面上的两物体加速度:由于三角形木块和斜面上的两物体加速度:由于三角形木块和斜面上的两物体加速度:由于三角形木块和斜面上的两物体加速度均相等,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整体,竖直方向均相等,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整体,竖直方向均相等,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整体,竖直方向均相等,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整体,竖直方向受到重力(受到重力(受到重力(受到重力(M+mM+mM+mM+m1 1 1 1+m+m+m+m2 2 2 2)g g g g和支持力和支持力和支持力和支持力N NN N作用处于平作用处于平作用处于平作用处于平衡状态,水平方向无任何滑动趋势,因此不受地面衡状态,水平方向无任何滑动趋势,因此不受地面衡状态,水平方向无任何滑动趋势,因此不受地面衡状态,水平方向无任何滑动趋势,因此不受地面的摩擦力作用的摩擦力作用的摩擦力作用的摩擦力作用.如果连接体中各部分的加速度相同,并且不涉及到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时,优先考虑选用“整体法”m1m2abcv1v2解解解解1 1 1 1:隔离法:隔离法:隔离法:隔离法.第10页,本讲稿共53页2 2 2 2.(2020202008080808年海南物理卷年海南物理卷年海南物理卷年海南物理卷2 2 2 2)如图,质量为如图,质量为如图,质量为如图,质量为M M M M的楔形物块静置在的楔形物块静置在的楔形物块静置在的楔形物块静置在水平地面上,其斜面的倾角为水平地面上,其斜面的倾角为水平地面上,其斜面的倾角为水平地面上,其斜面的倾角为斜面上有一质量为斜面上有一质量为斜面上有一质量为斜面上有一质量为m m m m的小物的小物的小物的小物块,小物块与斜面之间存在摩擦用恒力块,小物块与斜面之间存在摩擦用恒力块,小物块与斜面之间存在摩擦用恒力块,小物块与斜面之间存在摩擦用恒力F F F F沿斜面向上拉小沿斜面向上拉小沿斜面向上拉小沿斜面向上拉小物块,使之匀速上滑在小物块运动的过程中,楔形物块始物块,使之匀速上滑在小物块运动的过程中,楔形物块始物块,使之匀速上滑在小物块运动的过程中,楔形物块始物块,使之匀速上滑在小物块运动的过程中,楔形物块始终保持静止地面对楔形物块的支持力为(终保持静止地面对楔形物块的支持力为(终保持静止地面对楔形物块的支持力为(终保持静止地面对楔形物块的支持力为()mMFA.(MA.(MA.(MA.(Mm)g m)g m)g m)g B.(MB.(MB.(MB.(Mm)gm)gm)gm)gF F F FC.(MC.(MC.(MC.(Mm)gm)gm)gm)gFsin Fsin Fsin Fsin D.(MD.(MD.(MD.(Mm)gm)gm)gm)gFsinFsinFsinFsinD D解析解析解析解析:对整体进行受力分析,对整体进行受力分析,对整体进行受力分析,对整体进行受力分析,竖直方向由平衡条件:竖直方向由平衡条件:竖直方向由平衡条件:竖直方向由平衡条件:(M+m)gFNf优先考虑“整体法”第11页,本讲稿共53页3.3.(20102010年山东理综卷年山东理综卷年山东理综卷年山东理综卷1717)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m1 1、mm2 2两个物体通过轻弹簧连接,在力两个物体通过轻弹簧连接,在力两个物体通过轻弹簧连接,在力两个物体通过轻弹簧连接,在力F F的作用下一起沿水的作用下一起沿水的作用下一起沿水的作用下一起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mm1 1在地面,在地面,在地面,在地面,mm2 2在空中),力在空中),力在空中),力在空中),力F F与水平方向成与水平方向成与水平方向成与水平方向成 角。则角。则角。则角。则mm1 1所受支持力所受支持力所受支持力所受支持力N N和摩擦力和摩擦力和摩擦力和摩擦力f f正确的是(正确的是(正确的是(正确的是()A.A.B.B.C.C.D.D.【解析】选整体为研究对象【解析】选整体为研究对象【解析】选整体为研究对象【解析】选整体为研究对象,根据平衡条件得,根据平衡条件得,根据平衡条件得,根据平衡条件得A C A C 本题考查的是受力分析和物体的平衡问题,灵活选择研究对象是快速、正确解答此题的关键。体会“整体法和隔离法”的基本物理思想。fFm1m2N第12页,本讲稿共53页19.19.(20200909年海南物理卷年海南物理卷年海南物理卷年海南物理卷3 3)两刚性球)两刚性球)两刚性球)两刚性球a a和和和和b b的质量分别为的质量分别为的质量分别为的质量分别为mma a和和和和mmb b 、直径分别为、直径分别为、直径分别为、直径分别为d da a个个个个d db b(d(da a d db b)。将。将。将。将a a、b b球依次放入球依次放入球依次放入球依次放入一竖直放置、内径为的平底圆筒内,如图所示。设一竖直放置、内径为的平底圆筒内,如图所示。设一竖直放置、内径为的平底圆筒内,如图所示。设一竖直放置、内径为的平底圆筒内,如图所示。设a a、b b两球静止时对圆筒侧面的压力大小分别为两球静止时对圆筒侧面的压力大小分别为两球静止时对圆筒侧面的压力大小分别为两球静止时对圆筒侧面的压力大小分别为f f1 1和和和和f f2 2,筒底,筒底,筒底,筒底所受的压力大小为所受的压力大小为所受的压力大小为所受的压力大小为F F已知重力加速度大小为已知重力加速度大小为已知重力加速度大小为已知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g。若所有接。若所有接。若所有接。若所有接触都是光滑的,则触都是光滑的,则触都是光滑的,则触都是光滑的,则 ()AF=(ma+mb)g f1=f2 BF=(ma+mb)g f1f2CmagF(ma+mb)g f1=f2 DmagF(ma+mb)g f1f2A第13页,本讲稿共53页4.4.底座底座底座底座A A上有一根直立长杆,其总质量为上有一根直立长杆,其总质量为上有一根直立长杆,其总质量为上有一根直立长杆,其总质量为MM,杆上,杆上,杆上,杆上套有质量为套有质量为套有质量为套有质量为mm的环的环的环的环B B,它与杆有摩擦,设摩擦力的它与杆有摩擦,设摩擦力的它与杆有摩擦,设摩擦力的它与杆有摩擦,设摩擦力的大小恒定。当环从底座以初速度大小恒定。当环从底座以初速度大小恒定。当环从底座以初速度大小恒定。当环从底座以初速度v v向上飞起时,底向上飞起时,底向上飞起时,底向上飞起时,底座保持静止,环的加速度大小为座保持静止,环的加速度大小为座保持静止,环的加速度大小为座保持静止,环的加速度大小为a a,求环在升起过,求环在升起过,求环在升起过,求环在升起过程中,底座对水平面的压力分别是多大?程中,底座对水平面的压力分别是多大?程中,底座对水平面的压力分别是多大?程中,底座对水平面的压力分别是多大?v解解解解1 1 1 1:环向上做匀减速运动,:环向上做匀减速运动,:环向上做匀减速运动,:环向上做匀减速运动,底座连同直杆静止底座连同直杆静止底座连同直杆静止底座连同直杆静止mgfa环环环环v底底底底座座座座MgNf 因此底座对水平地面的压力因此底座对水平地面的压力因此底座对水平地面的压力因此底座对水平地面的压力解解解解2 2 2 2:对环杆(连同底座)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对环杆(连同底座)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对环杆(连同底座)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对环杆(连同底座)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因此底座对水平地面的压力因此底座对水平地面的压力因此底座对水平地面的压力因此底座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第14页,本讲稿共53页5.5.(0606年全国理综卷年全国理综卷年全国理综卷年全国理综卷)如图所示,位于水平桌面上的物块)如图所示,位于水平桌面上的物块)如图所示,位于水平桌面上的物块)如图所示,位于水平桌面上的物块P P,由跨过定滑轮的轻绳与物块,由跨过定滑轮的轻绳与物块,由跨过定滑轮的轻绳与物块,由跨过定滑轮的轻绳与物块QQ相连,从滑轮到相连,从滑轮到相连,从滑轮到相连,从滑轮到P P和到和到和到和到QQ的的的的两段绳都是水平的。已知两段绳都是水平的。已知两段绳都是水平的。已知两段绳都是水平的。已知QQ与与与与P P之间以及之间以及之间以及之间以及P P与桌面之间的动摩与桌面之间的动摩与桌面之间的动摩与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都是擦因数都是擦因数都是擦因数都是,两物块的质量都是,两物块的质量都是,两物块的质量都是,两物块的质量都是mm,滑轮的质,滑轮的质,滑轮的质,滑轮的质 量、滑轮量、滑轮量、滑轮量、滑轮轴上的摩擦都不计,若用一水平向右的力轴上的摩擦都不计,若用一水平向右的力轴上的摩擦都不计,若用一水平向右的力轴上的摩擦都不计,若用一水平向右的力F F拉拉拉拉P P使它做匀使它做匀使它做匀使它做匀速运动,则速运动,则速运动,则速运动,则F F的大小为(的大小为(的大小为(的大小为()A 4mg B 3mgA 4mg B 3mg C 2mg C 2mg D D mgmg解析:选整体为研究对象,有解析:选整体为研究对象,有解析:选整体为研究对象,有解析:选整体为研究对象,有F=2T+2F=2T+2F=2T+2F=2T+2 mg,mg,mg,mg,选选选选Q QQ Q为研究对象,有为研究对象,有为研究对象,有为研究对象,有T=T=T=T=mgmgmgmg,因此有,因此有,因此有,因此有F=4F=4F=4F=4 mgmgmgmg。因此选项。因此选项。因此选项。因此选项A A A A正确。正确。正确。正确。FQPA A解题感悟:1.研究对象:整体法和隔离法相结合,本题用隔离法也不复杂;2.受力分析:对研究对象正确受力分析是解题的关键,如本题中,Q对P没有压力,但是由于Q的存在增大了P对地面的压力;3.连接体问题的本质:Q和P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滑动摩擦力mg。第15页,本讲稿共53页6.6.6.6.(2008200820082008年四川延考卷年四川延考卷年四川延考卷年四川延考卷24242424)平面上有一带圆弧形凸起平面上有一带圆弧形凸起平面上有一带圆弧形凸起平面上有一带圆弧形凸起的长方形木块的长方形木块的长方形木块的长方形木块A A A A,木块,木块,木块,木块A A A A上的物体上的物体上的物体上的物体B B B B用绕过凸起的轻绳与物用绕过凸起的轻绳与物用绕过凸起的轻绳与物用绕过凸起的轻绳与物体体体体C C C C相连,相连,相连,相连,B B B B与凸起之间的绳是水平的。用一水平向左的与凸起之间的绳是水平的。用一水平向左的与凸起之间的绳是水平的。用一水平向左的与凸起之间的绳是水平的。用一水平向左的拉力拉力拉力拉力F F F F作用在物体作用在物体作用在物体作用在物体B B B B上,恰使物体上,恰使物体上,恰使物体上,恰使物体A A A A、B B B B、C C C C保持相对静止,保持相对静止,保持相对静止,保持相对静止,如图。已知物体如图。已知物体如图。已知物体如图。已知物体A A A A、B B B B、C C C C、的质量均为、的质量均为、的质量均为、的质量均为m m m m,重力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为g g g g,不计所有的摩擦,则拉力,不计所有的摩擦,则拉力,不计所有的摩擦,则拉力,不计所有的摩擦,则拉力F F F F应为多大?应为多大?应为多大?应为多大?解析:设绳中张力为解析:设绳中张力为解析:设绳中张力为解析:设绳中张力为T T T T,A A A A、B B B B、C C C C共同的加速度为共同的加速度为共同的加速度为共同的加速度为a a a a,由牛顿运动定律,由牛顿运动定律,由牛顿运动定律,由牛顿运动定律,对对对对A A A A、B B B B、C C C C 组成的整体有组成的整体有组成的整体有组成的整体有对对对对B B B B有有有有对对对对C C C C有有有有联立联立联立联立式解出式解出式解出式解出整体法和隔离法相结合CABF第16页,本讲稿共53页解:以物体和绳整体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解:以物体和绳整体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解:以物体和绳整体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解:以物体和绳整体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7.7.用质量为用质量为用质量为用质量为mm、长度为、长度为、长度为、长度为L L的质量均匀分布的的质量均匀分布的的质量均匀分布的的质量均匀分布的绳(下垂度不计)沿着光滑水平面拉动质绳(下垂度不计)沿着光滑水平面拉动质绳(下垂度不计)沿着光滑水平面拉动质绳(下垂度不计)沿着光滑水平面拉动质量为量为量为量为MM的物体,在绳的一端所施加的水平的物体,在绳的一端所施加的水平的物体,在绳的一端所施加的水平的物体,在绳的一端所施加的水平拉力为拉力为拉力为拉力为F,F,求绳中各处张力的大小。求绳中各处张力的大小。求绳中各处张力的大小。求绳中各处张力的大小。FmM以物体和靠近物体以物体和靠近物体以物体和靠近物体以物体和靠近物体x x x x长的绳为研究对象,同理:长的绳为研究对象,同理:长的绳为研究对象,同理:长的绳为研究对象,同理:联立以上两式解出绳中靠近物体联立以上两式解出绳中靠近物体联立以上两式解出绳中靠近物体联立以上两式解出绳中靠近物体x x x x长处的张力大小长处的张力大小长处的张力大小长处的张力大小连接体问题的“连接”的本质是物体之间相互联系的相互作用力(不一定相互接触)连接体问题求解的关键是灵活选择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认真受力分析和运动分析第17页,本讲稿共53页按顺序分析物体受到的性质力,防止漏力和添力按顺序分析物体受到的性质力,防止漏力和添力按顺序分析物体受到的性质力,防止漏力和添力按顺序分析物体受到的性质力,防止漏力和添力 受力分析的一般顺序是受力分析的一般顺序是受力分析的一般顺序是受力分析的一般顺序是先主动力先主动力先主动力先主动力(万有引力包括重力、电场力),(万有引力包括重力、电场力),(万有引力包括重力、电场力),(万有引力包括重力、电场力),后被动力后被动力后被动力后被动力(洛伦兹力、弹力、摩擦力);被动力中,(洛伦兹力、弹力、摩擦力);被动力中,(洛伦兹力、弹力、摩擦力);被动力中,(洛伦兹力、弹力、摩擦力);被动力中,先洛伦兹力先洛伦兹力先洛伦兹力先洛伦兹力(与物体的速度有关),(与物体的速度有关),(与物体的速度有关),(与物体的速度有关),后接触力后接触力后接触力后接触力(弹力和摩擦力,与物体的加速度(弹力和摩擦力,与物体的加速度(弹力和摩擦力,与物体的加速度(弹力和摩擦力,与物体的加速度密切相关);接触力中密切相关);接触力中密切相关);接触力中密切相关);接触力中先弹力,后摩擦力先弹力,后摩擦力先弹力,后摩擦力先弹力,后摩擦力(弹力是产生摩擦力的必要(弹力是产生摩擦力的必要(弹力是产生摩擦力的必要(弹力是产生摩擦力的必要条件)。条件)。条件)。条件)。弹力弹力弹力弹力看接触物体,弹力的个数小于等于接触物体的个数,看接触物体,弹力的个数小于等于接触物体的个数,看接触物体,弹力的个数小于等于接触物体的个数,看接触物体,弹力的个数小于等于接触物体的个数,摩摩摩摩擦力看擦力看擦力看擦力看接触面摩擦力的个数小于等于接触面的个数对装有动力接触面摩擦力的个数小于等于接触面的个数对装有动力接触面摩擦力的个数小于等于接触面的个数对装有动力接触面摩擦力的个数小于等于接触面的个数对装有动力机械的物体,还要考虑是否有机械的物体,还要考虑是否有机械的物体,还要考虑是否有机械的物体,还要考虑是否有牵引力;牵引力;牵引力;牵引力;物体在液体或空气中,还物体在液体或空气中,还物体在液体或空气中,还物体在液体或空气中,还要要要要同时同时同时同时考虑是否受考虑是否受考虑是否受考虑是否受浮力和流体阻力;浮力和流体阻力;浮力和流体阻力;浮力和流体阻力;求固体或液体封闭气体的求固体或液体封闭气体的求固体或液体封闭气体的求固体或液体封闭气体的压强,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时,注意不要漏掉压强,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时,注意不要漏掉压强,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时,注意不要漏掉压强,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时,注意不要漏掉内、外气体的压内、外气体的压内、外气体的压内、外气体的压力。力。力。力。按顺序受力分析,能有效防止按顺序受力分析,能有效防止按顺序受力分析,能有效防止按顺序受力分析,能有效防止“漏力漏力漏力漏力”。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只分析研究对象受到的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只分析研究对象受到的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只分析研究对象受到的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只分析研究对象受到的性质力,性质力,性质力,性质力,不分析不分析不分析不分析效果力效果力效果力效果力,千万不能加上,千万不能加上,千万不能加上,千万不能加上“向心力向心力向心力向心力”、“回复力回复力回复力回复力”等效果力。等效果力。等效果力。等效果力。浮力浮力浮力浮力是物体的上下两个表面的压力差产生的是物体的上下两个表面的压力差产生的是物体的上下两个表面的压力差产生的是物体的上下两个表面的压力差产生的效果力效果力效果力效果力。浮力浮力浮力浮力和和和和流体压力流体压力流体压力流体压力不不不不能重复多算能重复多算能重复多算能重复多算.另外惯性不是力,另外惯性不是力,另外惯性不是力,另外惯性不是力,每个力都应有施力物体。每个力都应有施力物体。每个力都应有施力物体。每个力都应有施力物体。有效防止有效防止有效防止有效防止“添力添力添力添力”。第18页,本讲稿共53页1.在斜面上叠放着在斜面上叠放着A、B两物体,两物体,若在若在B物体上加一水平方向的推物体上加一水平方向的推力力F,两物体均静止,则,两物体均静止,则B物体受物体受力个数为(力个数为()A.一定是一定是6个个 B.可能是可能是4个个 C.可能是可能是5个个 D.可能是可能是6个个ABFABFmBgN N1 1f fABABN2解:对物体解:对物体解:对物体解:对物体B B B B(结合(结合(结合(结合A A A A)进行受力分析)进行受力分析)进行受力分析)进行受力分析.它一它一它一它一定受到定受到定受到定受到m mm mB B B Bg g g g、N NN N1 1 1 1、N NN N2 2 2 2、F F F F、f f f fABABABAB这五个力的作用这五个力的作用这五个力的作用这五个力的作用B B B B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所受合外力为零,由于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所受合外力为零,由于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所受合外力为零,由于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所受合外力为零,由于不能确定不能确定不能确定不能确定FcosFcosFcosFcos 与与与与mgsinmgsinmgsinmgsin +f+f+f+fABABABAB的大小,因此斜的大小,因此斜的大小,因此斜的大小,因此斜面对面对面对面对B B B B物体可能有静摩擦力(方向可能沿斜面向物体可能有静摩擦力(方向可能沿斜面向物体可能有静摩擦力(方向可能沿斜面向物体可能有静摩擦力(方向可能沿斜面向上或向下),也可能没有静摩擦力上或向下),也可能没有静摩擦力上或向下),也可能没有静摩擦力上或向下),也可能没有静摩擦力静摩擦力具有良好的适应环境的能力,其大小和方向都随着外界条件(主动力和运动状态)的变化而变化,被称为“千变魔女”C D C D 第19页,本讲稿共53页2 2有一密度为有一密度为有一密度为有一密度为1 1 1 1、棱长为、棱长为、棱长为、棱长为a a a a的正方体放的正方体放的正方体放的正方体放在盛有密度为在盛有密度为在盛有密度为在盛有密度为2 2 2 2的液体容器底部,它与的液体容器底部,它与的液体容器底部,它与的液体容器底部,它与容器底部紧密接触,如图所示,若液体容器底部紧密接触,如图所示,若液体容器底部紧密接触,如图所示,若液体容器底部紧密接触,如图所示,若液体深度为深度为深度为深度为h,h,h,h,液体上方大气压强为液体上方大气压强为液体上方大气压强为液体上方大气压强为P P P P0 0 0 0,则正,则正,则正,则正方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大小为多少?方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大小为多少?方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大小为多少?方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大小为多少?hG G G GNF浮力是物体的上下两个表面的压力的合力(压力差),本题中,只有正方体浮力是物体的上下两个表面的压力的合力(压力差),本题中,只有正方体的上表面受到水的压力浮力是一个效果力,浮力和流体压力不能重复多算的上表面受到水的压力浮力是一个效果力,浮力和流体压力不能重复多算解:对正方体进行受力分析,根据平衡条件得解:对正方体进行受力分析,根据平衡条件得解:对正方体进行受力分析,根据平衡条件得解:对正方体进行受力分析,根据平衡条件得其中其中其中其中第20页,本讲稿共53页3 3 3 3.(2008200820082008年江苏卷物理年江苏卷物理年江苏卷物理年江苏卷物理3 3 3 3)一质量为)一质量为)一质量为)一质量为M M M M的探空气球在匀速下的探空气球在匀速下的探空气球在匀速下的探空气球在匀速下降降降降,若气球所受浮力若气球所受浮力若气球所受浮力若气球所受浮力F F F F始终保持不变,气球在运动过程中所受始终保持不变,气球在运动过程中所受始终保持不变,气球在运动过程中所受始终保持不变,气球在运动过程中所受阻力仅与速率有关,重力加速度为阻力仅与速率有关,重力加速度为阻力仅与速率有关,重力加速度为阻力仅与速率有关,重力加速度为g g g g.现欲使该气球以同样现欲使该气球以同样现欲使该气球以同样现欲使该气球以同样速率匀速上升速率匀速上升速率匀速上升速率匀速上升,则需从气球吊篮中减少的质量为(则需从气球吊篮中减少的质量为(则需从气球吊篮中减少的质量为(则需从气球吊篮中减少的质量为()A A气球匀速下降时气球匀速下降时气球匀速下降时气球匀速下降时气球匀速上升时气球匀速上升时气球匀速上升时气球匀速上升时解:设气球所受空气阻力为解:设气球所受空气阻力为解:设气球所受空气阻力为解:设气球所受空气阻力为第21页,本讲稿共53页按比例认真画出物体的受力分析图按比例认真画出物体的受力分析图根据受力分析根据受力分析根据受力分析根据受力分析按比例按比例按比例按比例画出物体的受力分析图,解决问题画出物体的受力分析图,解决问题画出物体的受力分析图,解决问题画出物体的受力分析图,解决问题需要合成或分解时,必须画出相应的需要合成或分解时,必须画出相应的需要合成或分解时,必须画出相应的需要合成或分解时,必须画出相应的平行四边形(或三角平行四边形(或三角平行四边形(或三角平行四边形(或三角形),形),形),形),注意注意注意注意实线、虚线和箭头实线、虚线和箭头实线、虚线和箭头实线、虚线和箭头这些细节。在受力分析图旁这些细节。在受力分析图旁这些细节。在受力分析图旁这些细节。在受力分析图旁标明相关标明相关标明相关标明相关角度角度角度角度和和和和加速度加速度加速度加速度有向线段有向线段有向线段有向线段 第22页,本讲稿共53页4.4.(20200909江苏物理卷江苏物理卷2 2)用一根长)用一根长1m1m的轻质细的轻质细绳将一副质量为绳将一副质量为1kg1kg的画框对称悬挂在墙壁上,的画框对称悬挂在墙壁上,已知绳能承受的最大张力为已知绳能承受的最大张力为10N10N,为使绳不断,为使绳不断裂,画框上两个挂钉的间距最大为(裂,画框上两个挂钉的间距最大为(取取g=10m/sg=10m/s2 2 )()()AA.A.B B C C D D第23页,本讲稿共53页13.(2009年山东理综卷年山东理综卷16)如图所示,)如图所示,光滑半球形容器固定在水平面上,光滑半球形容器固定在水平面上,O为为球心,一质量为球心,一质量为m的小滑块,在水平力的小滑块,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静止的作用下静止P点。设滑块所受支持力点。设滑块所受支持力为为FN。OF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0。下列。下列关系正确的是(关系正确的是()A.F=mg/tanB.F=mgtanC.FN=mg/tanD.FN=mgtanmgFFNA第24页,本讲稿共53页2 2如图所示,固定在水平面上的光滑半球,球心如图所示,固定在水平面上的光滑半球,球心如图所示,固定在水平面上的光滑半球,球心如图所示,固定在水平面上的光滑半球,球心OO的的的的正上方固定一个小定滑轮,细绳一端拴一小球,正上方固定一个小定滑轮,细绳一端拴一小球,正上方固定一个小定滑轮,细绳一端拴一小球,正上方固定一个小定滑轮,细绳一端拴一小球,小球置于半球面上的小球置于半球面上的小球置于半球面上的小球置于半球面上的A A点,另一端绕过定滑轮。点,另一端绕过定滑轮。点,另一端绕过定滑轮。点,另一端绕过定滑轮。今缓慢拉绳使小球从今缓慢拉绳使小球从今缓慢拉绳使小球从今缓慢拉绳使小球从A A点滑到半球顶点,则此过程点滑到半球顶点,则此过程点滑到半球顶点,则此过程点滑到半球顶点,则此过程中,小球对半球的压力中,小球对半球的压力中,小球对半球的压力中,小球对半球的压力F FN N及细绳的拉力及细绳的拉力及细绳的拉力及细绳的拉力F FT T大小变大小变大小变大小变化情况是(化情况是(化情况是(化情况是()A AF FN N变大,变大,变大,变大,F FT T变大变大变大变大 B BF FN N变小,变小,变小,变小,F FT T变大变大变大变大C CF FN N不变,不变,不变,不变,F FT T变小变小变小变小 D DF FN N变大,变大,变大,变大,F FT T变小变小变小变小解析:小球每一时刻都处于平衡状态,作出小球的受解析:小球每一时刻都处于平衡状态,作出小球的受解析:小球每一时刻都处于平衡状态,作出小球的受解析:小球每一时刻都处于平衡状态,作出小球的受力分析示意图,根据平衡条件,由矢量三角形和几何力分析示意图,根据平衡条件,由矢量三角形和几何力分析示意图,根据平衡条件,由矢量三角形和几何力分析示意图,根据平衡条件,由矢量三角形和几何三角形相似,可得三角形相似,可得三角形相似,可得三角形相似,可得D DFNFTGORh可知选项可知选项可知选项可知选项D DD D正确正确正确正确。第25页,本讲稿共53页方法方法1:结合:结合假设法假设法根据根据力产生的条件力产生的条件进行受进行受力分析力分析3.受力分析的方法受力分析的方法方法方法2:结合牛顿第二定律根据:结合牛顿第二定律根据力产生的效力产生的效果果进行受力分析进行受力分析方法方法3:结合牛顿第三定律,:结合牛顿第三定律,灵活选择转化灵活选择转化研究对象,研究对象,根据根据力产生的条件及其效果力产生的条件及其效果进行进行受力分析受力分析第26页,本讲稿共53页方法方法1:结合:结合假设法假设法根据根据力产生的条件力产生的条件进行受进行受力分析力分析第27页,本讲稿共53页例例1一个长直螺旋管中通有正弦交流电,把一一个长直螺旋管中通有正弦交流电,把一个个粒子沿管的轴线射入管中,则粒子沿管的轴线射入管中,则粒子将在管中粒子将在管中做(做()A.匀速圆周运动匀速圆周运动 B.简谐运动简谐运动C.匀加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D.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D洛伦兹力产生的条件是运动电荷在磁场中,并且运动方向和磁场方向不平行。可从洛伦兹力的公式来记忆,公式中的各个量均不为零才存在洛伦兹力。第28页,本讲稿共53页6.(2009年浙江理综卷年浙江理综卷14)如图所示,质量为)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等边三棱柱静止在水平放置的斜面上。已的等边三棱柱静止在水平放置的斜面上。已知三棱柱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知三棱柱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斜面,斜面的倾角为的倾角为300,则斜面对三棱柱的支持力与摩,则斜面对三棱柱的支持力与摩擦力的大小分别为擦力的大小分别为()A第29页,本讲稿共53页1 1.(0808年武汉市调研试题年武汉市调研试题年武汉市调研试题年武汉市调研试题)某同学骑自行车前进时,地面对某同学骑自行车前进时,地面对某同学骑自行车前进时,地面对某同学骑自行车前进时,地面对后轮的摩擦力为后轮的摩擦力为后轮的摩擦力为后轮的摩擦力为F F1 1,对前轮的摩擦力为,对前轮的摩擦力为,对前轮的摩擦力为,对前轮的摩擦力为F F2 2;推自行车前进推自行车前进推自行车前进推自行车前进时,地面对后轮的摩擦力为时,地面对后轮的摩擦力为时,地面对后轮的摩擦力为时,地面对后轮的摩擦力为F F1 1,对前轮的摩擦力为,对前轮的摩擦力为,对前轮的摩擦力为,对前轮的摩擦力为F F2 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F F2 2和和和和F F2 2 的方向均向后的方向均向后的方向均向后的方向均向后B BF F1 1和和和和F F1 1 的方向均向前的方向均向前的方向均向前的方向均向前C CF F1 1和和和和F F1 1 的方向均向后的方向均向后的方向均向后的方向均向后D DF F1 1的方向向前,的方向向前,的方向向前,的方向向前,F F1 1 的方向向后的方向向后的方向向后的方向向后解析:自行车的后轮是主动轮,是由人提供动力转动的;自行车的前解析:自行车的后轮是主动轮,是由人提供动力转动的;自行车的前解析:自行车的后轮是主动轮,是由人提供动力转动的;自行车的前解析:自行车的后轮是主动轮,是由人提供动力转动的;自行车的前轮是从动轮,是由链条带动而转动的用假设法判断自行车后轮和前轮是从动轮,是由链条带动而转动的用假设法判断自行车后轮和前轮是从动轮,是由链条带动而转动的用假设法判断自行车后轮和前轮是从动轮,是由链条带动而转动的用假设法判断自行车后轮和前轮与地面接触点相对于地面的运动趋势方向。从而确定静摩擦力的方轮与地面接触点相对于地面的运动趋势方向。从而确定静摩擦力的方轮与地面接触点相对于地面的运动趋势方向。从而确定静摩擦力的方轮与地面接触点相对于地面的运动趋势方向。从而确定静摩擦力的方向。向。向。向。A D思考:汽车的牵引力和摩擦阻力的本质是什么?。第30页,本讲稿共53页2 2如图所示,竖直放置的轻弹簧一端如图所示,竖直放置的轻弹簧一端如图所示,竖直放置的轻弹簧一端如图所示,竖直放置的轻弹簧一端固定在地面上,另一端与斜面体固定在地面上,另一端与斜面体固定在地面上,另一端与斜面体固定在地面上,另一端与斜面体P P连接,连接,连接,连接,P P与斜放的固定挡板与斜放的固定挡板与斜放的固定挡板与斜放的固定挡板MNMN接触,且处于接触,且处于接触,且处于接触,且处于静止状态,则斜面体静止状态,则斜面体静止状态,则斜面体静止状态,则斜面体P P此刻受到外力个此刻受到外力个此刻受到外力个此刻受到外力个数可能为(数可能为(数可能为(数可能为()A.2A.2个个个个B.3B.3个个个个C.4C.4个个个个D.5D.5个个个个MPN解:假设去掉挡板解:假设去掉挡板解:假设去掉挡板解:假设去掉挡板MNMNMNMN,如果斜面体如果斜面体如果斜面体如果斜面体P P P P仍保持静止状态,则斜面体只仍保持静止状态,则斜面体只仍保持静止状态,则斜面体只仍保持静止状态,则斜面体只受到重力和弹簧对它的支持力两个力的作用,挡板对斜面体没有压力,受到重力和弹簧对它的支持力两个力的作用,挡板对斜面体没有压力,受到重力和弹簧对它的支持力两个力的作用,挡板对斜面体没有压力,受到重力和弹簧对它的支持力两个力的作用,挡板对斜面体没有压力,当然挡板对斜面体也没有静摩擦力当然挡板对斜面体也没有静摩擦力当然挡板对斜面体也没有静摩擦力当然挡板对斜面体也没有静摩擦力如果斜面体向上加速运动,则斜如果斜面体向上加速运动,则斜如果斜面体向上加速运动,则斜如果斜面体向上加速运动,则斜面体除受到重力和弹簧的支持力外,还受到挡板对它的压力,根据平衡面体除受到重力和弹簧的支持力外,还受到挡板对它的压力,根据平衡面体除受到重力和弹簧的支持力外,还受到挡板对它的压力,根据平衡面体除受到重力和弹簧的支持力外,还受到挡板对它的压力,根据平衡条件可知,斜面体一定会受到挡板对它的沿斜面向下的静摩擦力作用,条件可知,斜面体一定会受到挡板对它的沿斜面向下的静摩擦力作用,条件可知,斜面体一定会受到挡板对它的沿斜面向下的静摩擦力作用,条件可知,斜面体一定会受到挡板对它的沿斜面向下的静摩擦力作用,斜面体受到四个力的作用斜面体受到四个力的作用斜面体受到四个力的作用斜面体受到四个力的作用利用假设法分析弹力和静摩擦力弹力和静摩擦力是被动力,它与主动力和物体的运动状态有关A CA C第3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