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高中心理学 练习题及答案.doc

    • 资源ID:78759684       资源大小:118KB        全文页数:2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中心理学 练习题及答案.doc

    练习题 第一章 高中生的心理特点 一、填空题 1、高中阶段心理的发展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心理发展的动荡性、心理发展的自主性。 2、观察力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感知的能力。3、高中生观察力发展的特点:目的更明确。 持久性明显发展。 精确性提高。概括性更强。4、记忆是指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在脑中的反映。5、高中生的记忆具有以下特点:有意识记占主导地位。 理解识记成为主要的识记方法。抽象记忆占优势。6、概括性 和间接性是思维的两大主要特征。7、高中生抽象逻辑思维占优势并向理论型思维发展 8、两极性和矛盾性仍然是高中生情绪的主要体验。9、人格具有以下特征整体性 稳定性 独特性 社会性 10、 高中生人格发展的主要任务是逐步形同一感 11、健全人格的特点:正确的自我认识。 和谐的人际关系。 宁静的心境。有效地运用个人的能力。12、高中生健全人格培养的途径有正确调控情绪勇于面对挫折 克服自卑,接纳自我提高学生认知水平及道德判断和推理能力 二、判断题1、高中生的生理与心理、心理与社会关系的发展是同步的。 ( × )2、生理上的断乳是个体主动地离开父母,心理上的断乳则是个体被动地离开父母。 (× )3、高中生的认知结构和情意、个性等心理因素形成协同发展的新局面,使心理的整体水平得以提高。 ( )4、高中生的记忆是无意识记占主导地位。 (× )5、高中生的抽象识记不需要形象识记的支持。 (× )6、高中生思维的完整结构基本形成,并趋于稳定。 ( )7、高中生情绪情感内容的社会性日益深刻,道德感、理智感、美感的内容与水平愈益丰富与提高。 ( ) 8、根据埃里克森的理论,高中阶段的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而克服自卑感,体验着能力的实现。 (× ) 9、正确调控情绪的关键是要克服不良情绪,包括排除苦恼、学会制怒和消除紧张。 ( ) 10、自我认知水平越高,越有助于学生人格的形成。( ) 三、选择题 1、高中生不像儿童时期那样经常向成人敞开自己的心扉,他们的内心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但又不轻易表露出来,心理的发展呈现出的特点。ABCDA、不平衡性 B、闭锁性 C、动荡性 D、自主性 2、高中生意志能力增强,能排除各种干扰并坚持长时间观察,这表明高中生的观察。C A、目的性更明确 B、精确性提高 C、持久性明显提高 D、概括性更强 3、下列不属于高中记忆的特点的是。A A、形象记忆占优势 B、有意识记占主导地位 C、理解识记成为主要的识记方法 D、抽象记忆占优势 4、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它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和事物间规律性的联系,它是认知的核心。CA、感觉 B、注意C、思维 D、记忆5是思维的两大主要特征。DA、指向性和集中性 B、多样性和复杂性C、分析和综合 D、概括性和间接性 6、高中生在实践与学习中,逐步认识到一般和特殊、归纳和演绎、理论和实践的对立统一关系,并逐步发展着那种从全面的、运动变化的、统一的观点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都是高中生发展的标志。B A、创造性思维 B、辩证逻辑思维 C、抽象逻辑思维 D、理论型思维 7、下列属于高中生情绪内容发展的特点的是。A A、友谊感迅速增强,出现两性爱情的萌芽B、两极性和矛盾性仍然是高中生情绪的主要体验C、外显性和内隐性并存D、稳定性和波动性并存 8是指个体在其生活历程中对人、对事、对己、以及对整个环境适应时所显示的独特个性。A A、人格 B、记忆 C、。思维 D、情感 9、世界上没有人格完全相同的两个人,这体现了人格的 CA、整体性 B、稳定性C、独特性 D、社会性10提出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BA、弗洛伊德 B、埃里克森C、马斯洛 D、弗洛姆11、高中生人格发展的主要任务是。AA、逐渐形成同一感B、获得勤奋感而克服自卑感C、获得亲密感以避免孤独感D、获得自主感而克服羞怯和疑虑12、下列不属于健全人格的特点的是CA、正确的自我认识B、和谐的人际关系C、波动的情绪D、有效地运用个人的能力四、名词解释 1、观察力 2、记忆 3、思维 4、人格五、问答题 1、高中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有哪些? 2、高中生的认知发展总体上来说有哪些基本特点? 3、高中生观察力的基本特点有哪些?如何训练和培养高中生的观察能力? 4、高中生的记忆发展的特点有哪些?如何训练和培养高中生的记忆力? 5、高中生思维发展的特点有哪些?如何培养高中生的思维能力? 6、高中生情绪内容发展的特点有哪些? 7、高中生情绪体验和表达方式发展的特点有哪些? 8、如何培养高中生的良好情绪? 8、人格健全者有哪些特征,如何培养高中生形成健全的人格?第二章高中生的个别差异 一、填空题 l、人格心理学认为,人格差异表现在类型差异和特质差异两方面。 2、依据心理活动倾向性,瑞士心理学家荣格将人的人格分为两种:内倾型和外顷型。 3、奥尔波特将人的特质分为以下三大类:首要特质、中心特质、次要特质。 4、智力是一种综合的认识能力,它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5个基本因素。 5抽象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创造力是智力的最高表现。智力在同龄人口中基本上呈常态分布:两头小,中间大。 7、心理学家卡特尔认为,人的智力包括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两种成分 8流体智力指一般的学习和行为能力,由速度、能量、快速适应新环境的测验度量。 9、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 10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指人们在认知活动中所偏爱的信息加工方式。 11、美国心理学家赫尔曼·威特金把认知方式分为两种类型场依存型和场独立型。 二、判断题 1、外向的性格优于内向性格。 (× ) 2、特质使人在不同的情况下的适应行为和表现行为具有一致性。 ( ) 3、男女生比较而言,女生比男生更多的表现出乐群性、有恒性、幻想性、控制性;而男生则更多的表现出忧虑性、紧张性。 ( ) 4、从总体而言,独生子女的合作精神较非独生子女好,而在神经质方面则劣于非独生子女。 (× ) 5、智力很高和智力很低的人都是极少数,而智力中等的人占绝大多数。 ( ) 6、在人的一生中,智力水平发展变化是一个不断增长到稳定最后又逐渐衰退的过程。 ( ) 7、不同的智力因素,其发展的速度是相同的。 (× ) 8、晶体智力是以神经生理为基础,主要受人的生物学因素影响,随神经系统的成熟而成熟,相对不受教育文化的影响而决定于个人的禀赋。 (× ) 9、认知方式的差异与学生的学习有着密切的关系,但与教师的教学不相关。 (× ) 10、一般情况下,冲动型学生的知觉和思维方式以反省为特征,逻辑性强,判断性也强;沉思型学生的知觉和思维方式则以冲动为特征,直觉性强。 (× ) 11、如果从解决问题的能力来看,冲动型的学生比沉思型的学生差。 (× ) 三、选择题 1、依据心理活动倾向性,瑞士心理学家 D 人格分为两种:内倾型和外倾型。 A、弗洛伊德 B、埃里克森 C、威特金 D、荣格 2、内驱力直接指向外部的物体和事件,依据客观标准来看待一切,开朗、活泼、自信,善交际、适应能力强,这种人的性格属于。B A、内倾型 B、外倾型 C、独立型 D、依赖型 3B认为特质是人格的基础,人格特质是每个人以其生理为基础的一些持久不变的性格特征。A、弗洛伊德 B、奥尔波特C、威特金 D、华生4、奥尔波特认为,一个人最典型、最具概括性的特质是AA、首要特质 B、中心特质C、次要特质 D、关键特质5、下列不属于智力的基本因素的是DA、注意力 B、观察力C、想象力 D、意志力6、智力的水平通常用来表示。AA、智商 B、情商C、意商 D、才能 7A则是是获得知识和发达的智力、技能两者的结合,由一定的社会文化决定,是长期学习的结果,由词汇、社会推理以及问题解决等测验度量。 A、晶体智力 B、流体智力 C、言语智力 D、空间智力 8、美国心理学家把认知方式分为两种类型:依存型和场独立型。C A、奥尔波特 B、埃里克森 C、赫尔曼·威特金 D、弗洛伊德场 9的人对客观事物作判断时,倾向于利用自己内部的参照,不易受外来因素影响和干扰。C A、场依存型 B、沉思型 C、场独立型 D、冲动型 10学生则较少全面地考虑,用的时间比较少,但出错率却比较高,他们乐意在竞争的气氛中学习,情感的介入常常对其学习有较大的促进作用。D A、场依存型 B、沉思型 C、场独立型 D、冲动型四、名词解释1、智力2、流体智力3、晶体智力4、认知方式五、问答题1、教师应如何根据学生的人格差异进行因材施教?2、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智力有哪八种成分?3、教师应如何根据学生的智力差异进行因材施教?4、教师应如何根据学生的认知方式差异进行因材施教?第三章 高中生心理健康 一、填空题 1、心理健康是指在正常发展的智能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表现出良好个性、良好处世能力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心理功能状态。 2、保持良好的心理功能状态,必须符合三项基本原则:其一是心理活动与客观环境的同一性原则,其二是心理过程之间的协调一致性原则,其三是个性特征的相对稳定性原则。3、意志健全是衡量心理健康的主要标准,其中行动的自觉性、果断性和顽强性是意志健全的重要标志 4、人的一生包括不同年龄阶段,每一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都表现出相应的特征,这些特征被称为心理年龄特征。 5、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个体心理特点与规律,运用心理学方法,设计各种方案来实施,以促使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形成或调节其不良的心理状态。 6、 心理咨询 是指咨询者运用心理学专业知识与技能,通过语言、文字和其他信息传递方式,给求助者帮助、启发和教育,以维护和增进其身心健康,促进其人格完善和潜能发挥的过程。 7、 心理治疗是指在良好的治疗关系的基础上,由经过专门训练的治疗者,运用心理学的有关理论和技术,对患者进行帮助,以消除或缓解患者的心理问题或障碍,促使其人格向健康、协调的方向发展。8、中学生的心理行为问题表现为两大类型。 一是发展性心理行为问题; 二是特殊障碍性心理行为问题 9、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学校心理咨询与辅导;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外教育活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家庭教育渗透。10、 高中生心理问题辅导方法和技术有:系统脱敏疗法、肯定性训练、理性情绪疗法。11、实施肯定性训练的策略有六种:教导、反馈、示范、行为演练、社会增强、家庭作业。二、判断题1、所谓良好的心理功能状态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 2、即使一个人的认识、情感和言行举止等心理行为严重偏离相应的年龄特征,心理发展严重超前或滞后,也不属于心理不健康。 (× ) 3、心理健康教育既可以是发展性的,也可以是补救性的,但是以补救性为主。 (× ) 4、心理咨询的对象是有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的学生,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与周密的治疗处理,有时要辅之以药物。 ( × ) 5、在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教学渗透是其中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心理健康教育最主要的工作内容。( × )。 6、家庭的教育与参与是提高个体心理健康水平、有效预防心理问题发生的关键和前提。 ( ) 7学校中的教师、教学课程、校园环境、校风校纪等均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影响。 ( ) 8、父母离异、亲人亡故等生活事件不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 (× ) 9、系统脱敏法是特别针对与人相处发生困难的当事人的治疗方法,主要教给当事人一些能与他人有效互动的方法,目的是使其能正确有效表达,形成肯定的自己。 (× ) 10、理性情绪疗法认为人们的情绪障碍是由于人们的不合理信念所造成的。 ( ) 三、选择题 1、智商在130以上为超常;智商在以上为正常。C A、70 B、80 C、 90 D、100 2、下列不属于学生心理健康标准的是。C A、智力正常 B、情绪适中 C、自我意识偏颇 D、意志健全 3是教育者根据个体心理特点与规律,运用心理学方法,设计各种方案来实施,以促使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形成或调节其不良的心理状态。D A、心理辅导 B、心理咨询 C、心理治疗 D、心理健康教育 4一般是补救性的,它所面对的主要是心理处于不平衡状态的学生或者是心理处于程度较轻的不健康状态的学生。B A、心理辅导 B、心理咨询 C、心理治疗 D、心理健康教育 5、在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中,是其中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心理健康教育最主要的工作内容。AA、心理健康教育课程B、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教学渗透C、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外教育活动渗透D、心理健康的家庭教育渗透6、下列不属于网络成瘾的主要特征的是。BA、痴迷状态 B、欣快感与充实状态C、耐受性 D、戒断反应7、下列不属于社交恐惧症的症状的是。D A、患者对陌生人,甚至熟悉的人感到害怕 B、是对所有人回避 C、在害怕中伴有明显的紧张、出汗和颤抖以及诸多植物性功能障碍 D、在病情发展中,不会出现过度自我防卫机制。 8提供了一个人心理发展的最初前提,同时也是个体心理发展个别差异的重要基础。B A、教育 B、遗传 C、社会 D、家庭 9是反映个体在行为活动中,存在着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反或相互排斥的动机时,所产生的一种矛盾心理状态。B A、心理应激 B、心理冲突 C、条件反射 D、心理矛盾 10、肯定训练不适用于下列学生。D A、过度有礼以及那些允许别人占其便宜的学生 B、不能表现愤怒与懊恼的学生 C、很难说“不”的学生 D、容易表达情感及其他积极反应的学生 11、理性情绪疗法认为人们的情绪障碍是由于_所造成的。D A、诱发事件 B、与不合理的信念辩论C、是在特定的情景下,个体的情绪和行为的结果D、个体对这一事件的想法、解释和评价四、名词解释1、心理健康2、心理年龄特征3、心理健康教育4、心理辅导5、心理咨询6、心理治疗五、问答题1、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有哪些? 2、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有哪些区别? 3、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有哪些? 4,学生常见的几种具体心理行为问题有哪些? 5、试分析网络成瘾的主要特征以及对其进行干预的策略和方法。 6、试分析考试焦虑症的症状以及对其进行调适的策略和方法。 7、试分析学生异性交往中存在的常见问题以及对其进行教育的策略。 8、试分析人际交往恐惧的表现以及人际交往恐惧的矫正策略和方法9、影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哪些?10、学生心理问题辅导方法和技术有哪些?第四章 学习理论 一、填空题1、学习既是一种结果又是一种内部过程;学习结果既可以是外显的,也可以是内隐的2、根据学习的主体不同,学习分为动物的学习 人类的学习 3、冯忠良根据教育系统中所传递经验的内容不同,将学生的学习分为知识学习、技能学习、社会规范的学习。 4、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加涅根据学习的内容不同,将学习分为言语信息的学习智慧技能的学习认知策略的学习: 动作技能的学习态度的学习。 5、 根据教育目标分类, 布鲁姆将学习分为认知领域的学习情意领域的学习技能领域中的学习6 通过经典条件反射发生作用的学习过程称为习得过程。也就是通过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多次结合,从而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作出条件反应的过程。 假设条件刺激重复出现多次,而无条件刺激不出现,则所建立条件反应会变得越来越弱,并最终消失。这种现象称为消退。 7强化是一种操作,即在反应之后呈现强化物。 8、当一个刺激与某个生理上或者情绪上的反应联系在一起时就会发生的学习,被称为经典条件作用。 9、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共涉及四个变量,两个自变量为无条件刺激(如食物)和条件刺激(如脚步声),两个因变量为无条件反应(如分泌唾液)和条件反应。10、斯金纳将所有的行为分为两类,即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11、强化的类型可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强化的程序可分为连续强化和间隔强化。12、观察学习的心理过程包括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注意阶段第二阶段:保持阶段第三阶段:再生阶段,第四阶段:动机阶段。13、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中存在三种强化方式:直接强化、替代性强化和自我强化。14、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形成认知结构。 15、布鲁纳认为学习包含三个几乎同时发生的过程,布鲁纳认为学习包含着三个几乎同时发生的过程,即新知识的获得、知识的转化及知识的评价。 16、布鲁纳的结构教学观认为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而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包括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17、奥苏贝尔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又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并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18、 奥苏贝尔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19、有意义学习过程的实质是指符号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性的联系的过程。 20、奥苏贝尔认为,意义学习的心理机制是同化。 21接受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者接受事物意义的过程。 22、在接受学习中,为促进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奥苏贝尔提出了“先行组织者”的教学策略。 2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新旧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意义的理解)是知识建构的心理机制。 24、建构主义的基本教学观包括注重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 注重在实际情境中进行教学。注重协作学习。25、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有支架式教学模式抛锚式教学随机进入教学 26、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基本教学环节由搭脚手架,进入情境,独立探索,协作学习,效果评价等组成。 二、判断题 1、人类的学习与动物的学习虽有其相似性,二者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 ( ) 2、一般来说,婴儿在两岁左右开始会走路,这是一种学习的结果。 ( × ) 3、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凡是学习都是指行为或行为倾向的积极变化。 ( × ) 4、当老师教给小学生四则运算的数学知识后,有的学生能正确完成有关四则运算的习题,而有的学生仍然不能正确解答,那么前者已经发生了学习,而后者就没有发生学习。( ) 5、从明亮的阳光下走入黑暗的房间,最初什么也看不见, 过一会儿就能看清物体了,这是一种学习现象。 (× ) 6、电视广告总是把那些能够引起美好情感的画面如微笑、 有趣的人物等与商品捆绑在一起,这是对操作条件作用原理的运用。 ( × ) 7、 “望梅止渴”、 “谈虎色变”均属于经典条件作用现象。 ( ) 8、如果孩子喜欢经常舔自己的手指,父母就在孩子的手指上抹上黄连素等无毒的苦味剂,渐渐地,孩子就不再舔自己的手指了,这是一种操作条件作用。 ( ) 9、刺激泛化和刺激分化是互补的过程。泛化是对事物差异性的反应,分化是对事物相似性的反应。 ( × ) 10、见到强光,人的眼睛会不自觉的眯起来,这是一种应答性行为 ( ) 1l、负强化和惩罚都是为了减少或降低一个不良行为发生的概率。 ( ) 12、学校里定期的月考可以促进学生一直坚持学习。 ( × ) 13、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奥苏贝尔的意义学习理论以及建构主义学习论都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都重视学生原有知识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 ( ) 14、接受学习是被动学习,而发现学习则是主动学习。 ( × ) 15、数学老师在讲授三角形的有关知识之前,先向学生们介绍“角”的有关知识,这是一种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 ) 16、奥苏贝尔的接受学习主张以讲授式教学为主要模式,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重视小组学习、协作学习等。 ( ) 17、建构主义强调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帮助者。 ( ) 18、根据强化物的来源,食物、衣服等是一级强化物,而名声、地位、权利等是二级强化物。 ( ) 19、根据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知识主要是通过学生自己的发现来获得,而不是教师的讲授来传递,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并不重要。 ( ) 20、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既注重学生独立的自主学习,又注重学生之间的协作学习。 ( ) 21、建构主义的抛锚式教学模式强调教学要以真实事例或真实问题为基础。 ( ) 22、建构主义的随机进入教学模式注重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 ( ) 三、选择题 1、根据加涅的学习分类思想,帮助学生解决“是什么”的问题是类型的学习?A A、言语信息 B、智慧技能 C、认知策略 D、态度 2、根据加涅的学习分类思想,帮助学生解决“怎么做”的问题是类型的学习?B A、动作技能 B、智慧技能 C、认知策略 D、态度3、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是一种现象?CA、习得 B、消退C、泛化 D、分化4、老师对学生们说:如果教室卫生保持得很干净,就不用每天都打扫,这是BA、正强化 B、负强化C、正惩罚 D、负惩罚6、教师按月领取工资,这是一种BA、连续强化 B、固定时间强化C、变化时间强化 D、固定比率强化7、下列现象中,属于操作性行为的是。DA、望梅止渴 B、画饼充饥C、谈虎色变 D、鹦鹉算题8、根据心理学对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现象的是一。DA、入芝兰之室久而不知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B、青春期的少男少女见到异性会脸红C、闻到食物的香味会流唾液D、近朱者赤,近墨者黑9、如果给狗喂食物之前先有铃声,多次结合后,就会出现仅听见铃声狗就会开始分泌唾液的现象。那么,狗听见铃声分泌唾液的行为属于。B A、无条件反应 B、条件反应 C、操作性行为 D、应答性行为 10、下列不属于二级强化物的是。D A、拥抱 B、微笑 C、表扬 D、糖果四、名词解释1、学习2、观察学习3、意义学习4、接受学习5、消退6、强化 7、操作条件发射 8、先行组织者 五、问答题 1、如何正确理解学习的含义? 2、学习分为哪些类型? 3、在教学中如何运用经典条件作用的基本原理? 4、操作条件作用的基本原理对教学实践有什么意义? 5、什么是观察学习?观察学习包括哪些心理过程? 6、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有哪些? 7、如何根据布鲁纳的结构教学观进行教学? 8、奥苏贝尔的接受学习和布鲁纳的发现学习有什么异同? 9、建构主义学习论的基本教学观和教学模式有哪些?第五章知识、技能和策略的学习一、填空题1、当代认知心理学家对各种知识进行了一个最基本的区分: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 2陈述性知识又称“描述性知识”、 “事实性知识”,主要反映事物的性质、内容、状态和事物变化发展的原因。 3程序性知识又可以称为“功能性知识”、 “实践性知识”,是一套控制个人行为的操作程序,包括外显的身体活动和内在的思维活动。 4、自动化技能的获得一般分为三个阶段:认知阶段、联系阶段和自动化阶段。 5、认知心理学家认为,教师可以在以下三个方面帮助学生实现基本技能的自动化:第一,掌握子技能;第二,促进组合;第三,促进程序化。 6、动作技能的形成,一般来说,由初步学会到熟练掌握,需要经历相互联系的四个主要阶段:第一,认知阶段 ;第二,分解阶段;第三,联系定位阶段;第四自动化阶段7、学习策略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学习资源管理策略三部分。 8、有效的复述方式有原型式复述、创造式复述、检验式复述。 9、常用的组织策略有列提纲和图形法。10、元认知策略指学生对自己学习过程的有效监视和控制。它主要有制定学习计划、监控和调节策略。 11、资源管理策略是辅助学生管理可用的环境和资源的策略,对学生的学习动机起着重要的作用。主要包括时间管理策略和环境管理策略等。 二、判断题 1、主要反映事物的性质、内容、状态和事物变化发展的原因的知识属于程序性知识。 ( × ) 2、主要解决的是“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是从不会做到会做,再到熟能生巧的过程的知识是陈述性知识。( × )3、一般认为,资源管理策略是构成学习策略的核心( ×)4、对学习材料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加工(补充细节、举出例子、作出推论或使之与其它观念形成联想),理解其内在的深层含义,并促进记忆的学习策略是精加工策略。 ( ) ) 5、将分散的、孤立的知识进行整理、归类,集合成一个整体,带上某种结构,使信息由繁到简、有无序到有序,以减轻记忆负担的学习策略是复述策略。 (× ) 6、对信息的一种重复,运用内部言语或外部言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是复述策略。 ( ) 7、程序性知识学习是个体对言语信息方面知识的接受及占有,包括领会、巩固与应用三个环节c (× ) 8、我们常说的“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等是对陈述性知识的巩固的形象概述。 ( ×) 9、当人们说某人获得了某种程序性知识,实质上是指他获得运用这种知识去办事的能力。 ( ) 10、在认知活动进行过程中,学生对自己应用策略的情况进行监控,以保证该策略在学习中能有效的运用指的是元认知策略中的计划策略。 (× ) ll、设置学习目标、浏览阅读材料、产生待回答的问题以 及分析如何完成学习任务指的是元认知策略中的计划策略。 ( ) 12、对认知活动结果进行检查,如果发现问题,则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对认知策略的效果进行检查,及时修正调整认知策略指的是元认知策略中的监控策略。 (× ) 三、选择题 1、对学习材料进行直接分析、转换或综合的学习策略是A A、认知策略 B、元认知策略 C、学习资源管理策略 D、调节策略 2、对学习起间接影响的策略,它包括对自己的认知加工过程进行计划、监控、调节、评估等的学习策略是。B A、认知策略 B、元认知策略 C、学习资源管理策略 D、调节策略 3、辅助学生管理可用的环境和资源的策略,对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具有重要的作用的学习策略是。C A、认知策略 B、元认知策略 C、学习资源管理策略 D、调节策略 4、对学习材料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加工(补充细节、举出例子、作出推论或使之与其它观念形成联想),理解其内在的深层含义,并促进记忆的学习策略是。B A、复述策略 B、精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计划策略 5、对信息的一种重复,运用内部言语或外部言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学习策略是A A、复述策略 B、精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计划策略 6、将分散的、孤立的知识进行整理、归类,集合成一个整体,带上某种结构,使信息由繁到简、有无序到有序,以减轻记忆负担的学习策略是。 C A、复述策略 B、精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计划策略 7、 以下内容中不属于陈述性知识学习阶段的是DA、领会 B、巩固C、迁移 D、自动化: 8、以下内容中不属于动作技能形成阶段的是AA、具体化阶段 B、认知阶段C、分解阶段 D、联系定位阶段9、以下内容中不属于SQ3R阅读法的是。BA、浏览 B、记笔记C、提问 D、阅读10、复述与重现相结合的复述策略是。CA、原型式复述 B创造式复述C、检验式复述 D、精加工复述四、名词解释1、陈述性知识2、程序性知识3、技能 :4、智力技能5、学习策略6、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8、组织策略9、元认知策略五、问答题B、创造式复述D、精加工复述1、陈述性知识的学习包括哪些阶段?2、促进陈述性知识迁移需要注意哪些问题?3、认知心理学家提出自动化基本技能获得的三阶段理论 5、动作技能达到熟练操作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6、动作技能的培养可以分几个阶段进行? 7、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从哪些方面对学生的智力技能进行培养?8、策略学习的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哪些方面?第六章 品德形成 一、填空题 1、品德是个体 社会行为 的内在调节机制,是个体依据社会的道德原则或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倾向和特征。品德在个体的个性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 2、构成个体品德的基本要素有道德规范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方式等。 3、认识道德规范主要包括形成道德观念、确立道德信念和发展道德评价能力三个方面。 4、当代高中生在品德发展中主要表现为如下四个特征:(1)认同社会主流道德规范,务实倾向明显。 (2)道德品质日趋成熟 (3)道德意志有待加强。(4)道德言行时有脱节。 5、 高中生良好品德培养的心理学技术主要有:有效说服 、榜样示范 、价值澄清、群体约定、赏罚控制 。7、道德评价能力发展的一般顺序是:从“他律”到“自律”;从“效果”、到“动机”;从“别人”到“自己”;从“片面”到“全面”。二、判断题1、品德是离不开道德而存在的 。()2、道德来源是个体需要,品德来源是社会需要。 ( × )3、道德评价能力为道德规范认识的先决条件。 (× )4、道德信念的确立是道德认识形成的关键。 ( )5、道德行为经常被视为衡量人们道德品质的一个最重要的标志。 ( ) 6、道德评价能力发展的一般顺序是:从“自律”到“他律”;从“动机”到 效果;从“自己”到“别人”;从“全面”到“片面”。 (× ) 7、品德是社会学、伦理学研究的范畴;道德是心理学、教育学研究的范畴。 (× )三、选择题1、美国的班杜拉倡导品德培养技术是。BA、有效说服 B、榜样示范 C、价值澄清 D、群体约定2、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倡导品德培养技术是BA、有效说服 B、赏罚控制C、价值澄清 D、群体约定3、一个团体中的成员都依照自己团体的规范去判断问题,决定自己如何行动,这是受的影响?D A、有效说服 B、榜样示范 C、价值澄清 D、群体约定 4、观察学习可以立即学到新的行为,可以抑制和消除内隐的行为倾向出现,可以刺激内隐行为倾向变为外显实际行为,可以改变、消除或强化原有的行为模式,这是心理技述的作用。B A、有效说服 B、榜样示范 C、价值澄清 D、群体约定 5、下面哪个方面不属于当代高中生品德发展特征及现状?B A、认同社会主流道德规范,务实倾向明显 B、道德品质快速发展 C、道德意志有待加强 D、道德言行一致 6、道德认识形成的关键是。B A、形成道德观念 B、确立道德信念 C、发展道德评价能力 D;社会风气 四、名词解释 1品德 2、道德认识 3、道德评价 4、道德观念 五、问答题 1简述品德与道理的联系. 2、根据品德的形成过程,如何更好地进行高中生的品德教育? 3、高中生品德形成有何特点?4、高中生良好品德培养有哪些心理学技术? 第七章 学习动机 一、填空题 1、学习动机是指激发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其行为朝向一定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2、由个体内在需要引起的动机叫内在动机,在外部环境影响下产生的动机叫外在动机。 3、一般地,最佳学习效果的动机水平为中等,但因任务复杂的程度而略有差异

    注意事项

    本文(高中心理学 练习题及答案.doc)为本站会员(飞****2)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