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育现状调查.doc
农村教育现状调查报告目录一、 实践目的二、 实践背景三、 调查方法:查阅数据 问卷调查 口头采访 四、 调查对象:补浪河中小学教师 镇教育局领导 学生及学生家长五、 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和见意六、 总结体会感受 结语 实践目的大学是一个小社会,步入大学就等于步入半个社会。我们不再是象牙塔里不能受风吹雨打的花朵,通过社会实践的磨练,我们深深地认识到社会实践是一笔财富。社会是一所更能锻炼人的综合性大学,只有正确的引导我们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于社会,投身到社会实践中去,才能使我们发现自身的不足,为今后走出校门,踏进社会创造良好的条件;才能使我们学有所用,在实践中成才,在服务中成长,并有效的为社会服务,体现大学生的自身价值。 实践背景 随着九年义务教育实施,国家对农村中小学投资力度加大,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比以前有所改善,农村中小学的整体面貌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首先是在校舍上,基本上改为教学楼,宽敞明亮,为学生提供了更为优良的学习环境;其次是教学的硬件设施上,论文联盟WWW.LWLM.COM整理拥有配套的全新桌椅,图书、文体器材、各种教学仪器也有相应的配备,但是,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比如教育经费短缺,师资水平不高,应试教育制度依旧,学生自身素质不高等一系列问题逐步浮出水面,并且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障碍。为什么教学水平不高?为什么升学率逐年下降? 为此,笔者对所在的榆林市补浪河乡农村义务教育现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调查。对调查结果的分析 通过我们的实地走访,发现农村家长学历基本为小学或者初中,甚至还有很多连小学都没有毕业。其主要原因是:城市的收入、就业机会、生活条件等各个方面都明显优于农村,学历高有能力的年轻人都不愿意留在农村,选择进城打工,留下的都是那些在城市混不下去的人。简直可以说是不敢和城里教育相对比,若形象的说就是一个时髦的城市女郎和一个穿着破烂的乡姑走在了一起。以下是我们对农村教育的调查及一些个人看法.(一)师资队伍不稳,变动大经过这么多年的新农村建设,且加上近年来大搞农村学校工程,现在限制农村教育发展的瓶颈已不仅是硬件设备跟不上的问题,而是出现在软件上。具体而言,教师队伍的数量和质量在这种乡镇中学是严重不足的。首先是优秀教师不愿意进来,再者是进来了留不住。由于政府投资不均衡,导致农村一些中小学办学条件差,教师实际收入低,较多的骨干教师流向城市或调入效益较好的城市学校,或纷纷抢夺公务员这个“金饭碗”,至使一些学校特别是边远学校严重缺编、教师老龄化。一些教师即使没有调动的想法,但为了家庭生活也大多从事第二职业,变成了“亦商亦教”,这样使一些原本基础教育薄弱的地方更是雪上加霜。据调查此学校的老师频繁调走,频繁更换,学生都来不及适应就稀哩呼噜的一学期完了.对于成绩在他们心中并非占主导地位,也不能及时查漏补缺.成绩自 然不会上去.而且,短缺的老师基本都是从村里小学提上来的教师补上。这更加导致以后的学生达不到更高的层次,事实也是如此。近五年到调查为止中考和高考上线率基本上逐年下降。我们认为这已成为影响农村教育的发展重要因素。(二)家长对孩子受教育意识不强教育往往是双向的,一方面需要学校的管理,但家庭的管理会起更大的作用。但就调查下来的结果来看,家庭这一块基本上没能对学生的教育作多大的贡献。其中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家长大多是农民,平时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子女教育。如果是留守儿童则祖父母辈就更没有闲暇也无精力对其进行教育和管理。另一方面,家长大多文化水平不高,对于现在子女所学的课程,基本上是没有能力进行专业的指导的,所谓心有余而力不足。(三)经济悬殊对教育的影响面对升学率逐渐下降的局面,家庭环境稍微富裕的不得不花大价钱,潜规则为孩子找所城里学校就读。走出农村,而将孩子们送入学费昂贵的私立学校学习,放弃收费较低甚至免费的公办学校。从而得知,国家支持农村的大量教育经费,并没有从实际意义上给广大农民减轻负担,反而使他们中一部分家庭的实际负担较往日大大加重了。恐怕,这就也是问题的症结所 (四)教育投入少,不能达到各方面要求 由于农村学校的公用经费拨付不够及时到位,致使很多农村学校向学生家长等私人借款维持学校的正常运作。据调查,笔者所在的乡镇学校,截至目前,尚有几百万元的不同债务。可见,农村学校尤其是“国有民办”学校负债累累,将严重阻碍农村教育的又好又快科学发展。以上情况可能造就了农村娃考上重点学校的寥寥无几.可到此为止这些学生的普遍年龄只是14左右。这些人要么流入社会,要么继续父母辈的脸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农作生活。就是考上了普高的同学,在进入高中后很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因为他们不仅学习根底没有城里学生扎实,见识也少的多,“这需要得到政府的更多关注.提出见意(一)加强对农村教师队伍管理和建设针对农村教师队伍不稳定、教师素质低,必须缩小校际间的差距,促进区域内教育均衡发展,必须着重抓好师资队伍管理和建设,实现区域师资配置的均衡。并着力提高农村教师的思想觉悟,使农村教师安教乐教。在农村中小学教师编制配备上,充分考虑农村学校分布广、班额小等情况,适当给予政策倾斜,增加教师编制。对长期坚持在落后乡镇工作的教师实施特殊津贴。县政府安排一定专项经费,补贴山区和贫困地区教师,提高这些地区学校教师待遇,鼓励教师扎根农村。在职称评定上,为鼓励优秀教师到条件艰苦的学校任教,同样条件下应优先考虑其职称晋级。上观摩课、优质课,这样可以把先进的经验、方法、思想和观念带到农村,达到资源共享。也可以引导农村学校和城市学校结对子,在互帮互学中使学生增长知识,扩大视野。 (二)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学生流失义务教育对个体的成才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与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但令人担忧的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展,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流失反弹迹象明显,大量初中未毕业的学生流失到社会,直接阻碍了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影响了农民素质的普遍提高和农村社会的长远发展,阻碍了整个社会的发展后劲。并且,“早流”的青少年群体缺少抗体和抗病能力,很容易被社会上不良习气等“病毒”感染,给社会增加不安定因素,成为社会的一大隐患。控制农村初中生流失,必须有党和政府的支持,有社会各界的大力配合,统一认识多管齐下,进行综合治理。通过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和共同努力,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有利的社会环境。(三)改变观念,调动学生积极性 必须要更新教育观念,提高农村教育管理者的素质教育管理水平。开展形式多样的素质教育活动素质教育是一种突出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教育。应该注意在九年义务制教育阶段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使学生养成爱学习、爱创新、勤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特别是农村中小学的教育更是重点中的重点,现阶段农村中小学教育还停留在“听、写、读、背、考”的传统形式,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孩子们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处与中小学教育阶段的孩子们是国家未来发展的顶梁柱,不仅要让他们上学还要让他们上好学、爱上学,不让他们因家庭条件问题而辍学,不让他们因教学水平的问题而耽误一生的前途。总之,我们必须正视义务教育在经费上、教师队伍建设上、学生积极性的培养。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以确保农村义务教育持续健康发展,以此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总结体会感受社会实践活动给生活在陕西科技大学中的我提供了广泛接触基层、了解基层的机会。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使我逐步了解了社会,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才干,并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认清了自己的位置,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对自身价值能够进行客观评价。这在无形中使我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增强了我努力学习的信心和毅力。我是一名大一学生,应该提早走进社会、认识社会、适应社会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在短短几天的实践活动中,汗水淋湿了我们的衣裤,泪水模糊了我们的眼睛。但我们选择了坚持。我们把科大人永争第一的精神带去了整个乡镇,把科大学子的优秀品质和良好的精神风貌体现得淋漓尽致。在乡镇人民的心底留下了美丽的印象。冬天里的一把火,我们走进大大小小的校园,用汗和泪谱写一曲壮丽的青春之歌。通过我们的走访与调查,我们深刻的认识到农村教育的改革刻不容缓。农村基础教育依然存在大量问题 ,国家、党中央可以出台相应的政策早日解决这些令人担忧的问题,给农村的孩子一个好的受教育的环境,提高农村人民的素质,让孩子走出农村追寻自己的梦想。相信我们的国家在教育事业上定有一个好的模式,最后愿我们伟大的祖国更加美好,早日托起明天的太阳。 结语 大学是一个教育我、培养我、磨练我的圣地,我为我能在此生活而倍感荣幸。社会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基地,能将学校学的知识联系于社会。实践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运用所学知识实践自我的最好途径。亲身实践,而不是闭门造车。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飞跃。增强了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步入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014年2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