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例冠心病患者的护理体会.doc
例冠心病患者的护理体会 【关键词】冠心病 护理指导【摘要】通过对56例冠心病患者在饮食、运动、服药方面采取适当有效的护理指导,可以避免或预防冠心病的加重或复发,从而减少冠心病患者的住院次数及时间,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1 临床资料我院内科从2009年5月至2010年6月共收治48例冠心病患者,男36例,女12例,年龄4978岁,平均年龄64.4岁。其中高血脂10例,高血压24例,高血糖14例。48例患者经治疗护理均好转出院。2护理指导2.1做好健康宣教提高认知患者入院后,由责任护士对其进行入院宣教,发放本科室自编的冠心病防治知识手续和自行设计的健康需求调查问卷,对患者及其家属或陪护人员的文化程度,接受能力进行评估,了解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识程度,针对不同层次及不同需要进行个性化宣教。2.2注重饮食指导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2.2.1饮食尽量做到定量、定时,避免暴饮暴食,保持理想的体重,原则是少食多餐,每日45餐,每餐67成饱。2.2.2饮食以低脂、低钠、低热量,易消化为原则。多食新鲜蔬菜、瓜果、粗粮及降低血脂的食物,如香菇、大蒜、黄豆、紫菜、海带等。2.2.3避免饮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料,以免加快心率。要禁烟酒,避免增加心脏负担,引发各种心律失常、心绞痛等。2.2.4保持大便通畅,便秘会引起血压增高,增加心脏负担,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甚至发生猝死1。鼓励患者定时排便,可多吃香蕉、薯类、芹菜等粗纤维食物,多做腹部顺时针按摩,必要时可口服缓泻剂或低压灌肠排便。2.3加强运动指导作定时及适当运动2.3.1指导患者运动的方式要因人而异,运动要规律化,循序渐进,以轻体力有氧运动为主,确定方式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慢跑、游泳、骑自行车、走路等。避免剧烈和竞争性运动,老年患者则可选择打太极拳、散步等运动。2.3.2对患者运动时间、运动强度及运动量进行指导。运动时间是指每次达到训练强度的时间。运动强度的判断方法,是运动时稍出汗,轻微呼吸加快,无气促胸闷,不影响对话为宜。运动量是运动锻炼效果的关键指标,合适的运动量是:早晨起床时感觉舒适,无疲劳感,每周运动总量应相当于步行1020公里。2.3.3运动前应穿运动鞋和运动衣,避免穿衣太厚,影响散热,增加心率。运动时保持平稳顺畅的呼吸,注意心跳是否过度加快,如出现心跳加快或不规则时,应停止运动。运动后,避免吸烟及洗热水澡。应有510分钟的放松恢复活动以使四肢血液逐渐返回至中央循环2。2.3.4 加强运动锻炼,贵在持之以恒,持久的运动对心脏最有益3。2.4强调药物指导提高用药依从性2.4.1必须强调药物的重要性。目前,冠心病的治疗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其中包括药物和手术治疗。但是绝大多数病人仍然以药物治疗为主,因此,医护人员要客观评价药物的作用及不良反应,帮助患者提高用药依从性。2.4.2用药过程中,医护人员要明确用药特点及用药原则,熟知主要药物的药理作用,注意观察用药后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指导患者不能擅自增减药量、漏服或停药,告知患者用药剂量不足或超量应用的危害性,使患者按时按量服药。2.4.3指导患者随身携带硝酸甘油,心绞痛发作时立即就地休息,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无缓解及时联系医生。平时要注意保管好硝酸甘油,以免变质失效,并告知患者识别方法。2.5进行心理干预促进康复2.5.1通过观察、交谈了解患者具体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展开有效的个性化心理干预,促进康复。患者因年龄、职业和个性、家庭环境的不同,主要表现为几种不同的心理特点,如紧张焦虑、抑郁消极、敏感多疑或盲目乐观等。2.5.2对紧张焦虑者,要注意增加其安全感,热情耐心介绍病房环境及规章制度、主管医生、责任护士等,充分患者调动主观能动性,消除患者的紧张焦虑;对抑郁消极患者需采用心理治疗,安慰开导患者,帮助他们认识发病的原因,学会预防措施,延缓疾病的进展,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对敏感患者要注意态度和蔼,有问必答,使患者消除顾虑;对盲目乐观者则嘱其在疾病恢复期时,工作及活动要量力而行,不可过量运动;肥胖者适当减肥、禁烟等,尽量减少高危因素。2.6详细进行出院指导降低复发率2.6.1责任护士在患者出院时要进行详细全面的出院指导,指导内容包括药物(药名、剂量、用法、不良反应、停药指征等)、饮食、休息与运动、心理保健、复诊指征、复诊时间、专家门诊时间等。出院指导有利于增加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生存率。2.6.2建立患者档案,在患者出院后1、3、6个月后进行电话回访或短信追踪,将医院健康教育延伸到病人出院后治疗和康复的全过程。3体会3.1通过对56例冠心病患者提供科学有效的护理指导,患者基本能改变不良习惯,积极学习冠心病知识,保持良好的情绪,增强运动锻炼,避免再次诱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3.2通过对冠心病患者系统及针对性的护理指导,使患者掌握冠心病的易患因素,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建立有利于健康的行为,消除紧张恐惧的心理,增强患者自我监测能力及自我保健意识。对冠心病患者的康复及预防,减少复发,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参考文献2孙贵,程伟,王钦玲,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运动康复.中国疗养医学,2007,16(5). 1方虹.高血压冠心病的生活防治与康复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0:49-185. 对冠心病患者的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医学论文关键词:冠心病【摘要】冠心病是一种身心疾病,不仅需要药物治疗,而且需要精心护理和健康教育。通过对不同病情冠心病患者分别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健康教育,可使患者养成有益的健康行为,促进患者身心康复。【关键词】冠心病;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在护理工作中,笔者通过对患者及家属传授所患疾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护理知识,调动患者及家属积极参与医疗护理活动,认真分析患者患病后的心理反应,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1,提高了患者自我护理保健能力,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98例均为2002年9月2005年9月收入的住院患者,均符合冠心病的诊断标准1。病例中男65例,女33例;年龄4776岁;离休人员36例,退休人员62例;文化程度大专以上30例,中专以下68例;病史在1年以内有20例,1年以上52例,其余26例为初发病例。2实施方法收集患者健康问题,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心理状态、社会背景、文化程度、生活习惯、经济状况,并查阅门诊病历,有针对性地制定护理和健康教育计划。确定健康教育方式,尽量符合个体化患者的需要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指导。如文字卡片与口头讲解相结合;提问与讨论相结合;示教与自学相结合。3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内容冠心病患者的心理问题可由多种原因诱发:如社会心理应激、精神紧张、吸烟酗酒、情绪波动等,经临床观察,这些患者突出的心理状态表现为焦虑、忧虑、恐惧、否认、角色紊乱等2。针对患者的不同心理在实施治疗护理的同时做好心理护理。3.1焦虑的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由于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呈昼夜变化,患者对自己所患疾病能否治愈常常产生焦虑心理,特别当心律失常频繁发作时,患者顾虑重重,心神不定3,焦虑不安,睡眠减少,情绪低落,使原有病情加重。针对这样的患者,要充分了解他们的个性,讲述有关本病的知识,给予耐心的心理疏导,稳定其情绪,使其正确理解护理要求,从焦虑状态中解脱出来,消除疑虑,自觉配合治疗和护理。3.2紧张恐惧的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恐惧心理在临床上常常表现为紧张状态。冠心病患者常在夜间发作或夜间症状加重,有的患者每到晚上睡觉前即开始精神紧张,有的患者看到抢救别的患者而紧张恐惧,有的患者看到一些抢救仪器及吸氧的装置精神就紧张,促使病情加重。针对这种心态,患者入院后即以热情亲切的态度与之接触,主动介绍监护室的环境,用稳重娴熟的操作取得患者的信任。同时,运用暗示、说服、示范、诱导等方法,让患者学会放松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消除紧张心理因素,使患者对医护人员产生信赖感和安全感,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3.3忧虑的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忧虑心理在临床上表现为对未来事件及其结果的担忧。多见于缓解和恢复期的患者,这类患者担忧冠心病复发,担心出院后病情发作得不到医护人员的及时治疗和照顾。有的患者愿意让一直负责他的医生治疗,担心更换医生后,不了解病情而延误治疗。针对这种心理,我们制定措施,加强有关疾病知识的宣传教育,让患者及家属了解掌握冠心病的发生机制、治疗休养中的注意事项及自我保健自我救护等知识。在患者出院前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表明患者病情好转,缓解期只要耐心坚持治疗,定期随诊复查,精神开朗,查明并避免诱发因素,就可减少或不再发作。3.4否认的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有的患者不承认自己有病或病情加重,对可能发生的严重后果缺乏思想准备,相信自己的身体会抵抗所有疾病或者根本不相信以往健壮的身体会得病。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主动地、有分寸地把病情和医生的诊断告诉患者,使患者认识疾病的程度,通过一段时间的心理疏导,使患者承认患病,同时讲解病情,介绍当前冠心病研究的进展,明确指出冠心病不是不治之症,回避只能对自己不利。同时结合本病房一些冠心病治愈的实例现身说法,请病情缓解的患者介绍自己在治疗过程中的切身体会,以增强患者信心,使患者认清疾病,配合治疗。3.5角色紊乱的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我们最常用的方法是介绍同种患者康复的病例,创造机会让患者与康复者见面,让他们之间直接交谈,进行双向信息交流。由于介绍者与听者之间相同的角色,患者心理容易接受,直观形象地看到疾病是可以康复的,增强了战胜疾病的信心。3.6满足患者对疾病有关知识的需求心理给患者讲解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一系列变化过程。心绞痛的诱因、治疗药物的使用方法、作用、副作用。告诉患者每项检查的目的及注意事项,检查后及时将检查结果反馈给患者。4效果通过对冠心病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教会患者自我护理的知识和技术,有助于患者主动参与,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控制疾病的发展,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促进其功能恢复和心理健康,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患者及家属对护士有了信任感,缩短了护患距离,加深了护患感情,提高了患者的保健意识和生存质量,促进了护理学科的发展。【参考文献】1马占洁.急性心肌梗塞后胸痛的护理.实用护理杂志,2001,17(8):347.2张黎明.临床心理护理方法探讨.实用护理杂志,2003,9(1):49.3梅静,李淑荣,常青.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指导临床观察研究.解放军护理杂志,2000,17(8):7.关键词:对冠心病患者的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医学论文论文,毕业论文,论文发表,入党申请书,发表论文,免费论文,法律论文,论文资料,体育论文,论文网,论文格式,教育论文,教学论文,英语论文冠心病患者的心理表现及护理(一)【关键词】 冠心病;心理表现;护理摘要 我科自20012004年对62例冠心病患者除躯体治疗外,根据患者的不同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护理。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消除思想顾虑,正确对待疾病,积极配合治疗,改善病情,早日康复。有效56例,无效6例。关键词 冠心病;心理表现;护理冠心病属于心身疾病,据现代大量研究证明,心理、社会因素可诱发或加重冠心病,行为应激可触发各种心律失常,甚至猝死1。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着病情发展。因此,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治疗非常重要。现随机抽查我科近4年收治62例冠心病患者的心理表现及护理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选择我科20012004年住院治疗的62例冠心病患者,其中男40例,女22例,平均年龄58岁。在疾病不同过程中,因患者年龄、职业和个性、家庭环境不同,患者有着不同的心理特征。其中:紧张焦虑者24例,抑郁消极者 17 例,安定积极者 11 例,敏感多疑者 8 例,盲目乐观者 2 例。2 心理表现及护理2.1 紧张焦虑 多见于初次发病患者。而且可能通过激活交感神经系统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导致并发症和不良预后。这类患者因住院后环境陌生、饮食起居、休息睡眠等常规生活受到扰乱,对疾病充满不安和恐惧,易烦躁不安,产生焦虑情绪。因此医护人员应主动热情迎接他们,耐心细致介绍病房环境、规章制度及主管医生、责任护士。治疗上应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尽快控制病情,缓解症状,使患者获得安全感。同时要做好保护性治疗,病情控制后,对其进行支持性心理治疗,使患者了解疾病治疗过程,增加安全感,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减少紧张焦虑,并指导患者学会放松来消除不良情绪。2.2 抑郁消极 多见于再发性心肌梗死,反复心衰发作,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这类患者往往因病情反复发作,药物疗效差,对疾病的恢复失去信心,总感到身体不适,表现为抑郁、悲观、愁眉不展,对人冷漠。治疗上除药物治疗外,可采用解释性心理治疗,安慰开导鼓励患者,帮助他们认识复发的诱因,学会预防措施,延缓疾病进展,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在解释时,言语要通俗易懂,少用医学术语,语速要慢,语调舒缓平和。对一些不易理解的问题,应举一些浅显易懂的例子。同时应争取家属的配合支持,多陪伴患者,使其感到家庭给予的温暖。2.3 安定积极 这类患者情绪相对稳定,对疾病有所了解,也掌握了一些常用治疗方法,故能积极配合治疗,但希望有更好的办法来防治疾病,以便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以指导性心理治疗为主,向他们介绍先进、简单、有效的自我治疗方法,讲解有关注意事项,保持安定积极心理状态。冠心病患者的心理表现及护理(二)2.4 敏感多疑 这类患者对冠心病惧怕,坚信自己有病而且很严重,有时甚至把书上的症状想象成自己的症状,稍有不适就认为是病情加重,把一过性的头痛、牙痛、肩背痛、右侧胸痛均看成是心绞痛发作,并十分注意观察家属和医护人员对其疾病的态度,怀疑对他隐瞒了疾病的严重程度,或者是担心医护人员能否给予精心治疗等,因此整日卧床不起,依赖性强,导致不必要的心理负担。护理上应采取支持性心理治疗,耐心解释和安慰,特别注意要态度和蔼,有问必答,使患者对疾病有正确的了解,消除顾虑,配合治疗2。必要时给予综合性暗示疗法,包括心理支持、言语诱导,配合药物,强化暗示,使患者达到自我暗示,改善心理状态,消除敏感多疑心理。2.5 盲目乐观 这类患者对冠心病及应注意问题缺乏了解,对病情发展认识不足,或虽有认识却满不在乎,不能从饮食、休息等方面加以调整,从而影响治疗效果。对此医护人员应重点进行健康教育,耐心讲解有关冠心病的知识,采用简短的语句、明确的词汇和果断的结论,使患者加强对冠心病症状、转归、诱发因素的了解,认识到即使在恢复期或康复期,工作及活动亦需要量力而行,特别注意肥胖、吸烟、高胆固醇等高危因素。3 体会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已经成为现代护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维护患者身心健康、取得最好治疗效果的必要条件。提供舒适的住院环境,合理安排患者的生活,建立信赖、合作、协调的护患关系,是做好心理护理的前提。只有取得患者信任后,才能深入细致地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运用心理学方法,通过语言和非语言沟通安慰疏导患者,改变护理对象不良心理状态和行为,将负性心理变为正性心理,使其很快地适应患者角色,保持最佳的身心状态,积极地配合治疗,战胜疾病。因此心理护理不仅有利于冠心病的康复,而且对提高患者自身的生活质量、促进身体健康有着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1 黄怀均,王凤霞.临床心理学.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77-79.2 龚世珍.对老年患者心理护理的体会.实用护理杂志,1994,10(10):35.浅谈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本文作者(丁晨莉),请您在阅读本文时尊重作者版权。浅谈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关键词冠心病;护理冠心病是一种老年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由冠状动脉管腔狭窄或阻塞,发生冠脉循环障碍,引起心肌氧供需之间不平衡而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的一种心脏病,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危害最大的心脏病,也是目前我国成人心脏病住院和死亡的第一位原因。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医疗条件、卫生环境的改善,人们的平均寿命得以延长;现代诊断技术的普及和提高使冠心病的检出率也随之增高,严重影响着患者的劳动能力和身心健康。伴随着医学的发展及对冠心病有关知识的普及逐渐深入,提高老年冠心病的护理水平,延缓病情发展,提高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对于护理工作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危险期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如生命体征、瞳孔、神志、疼痛性质及持续时间,做好详细记录。根据病情需要给予24h心电监护,积极氧疗,准确记录24h出入量,注意患者是否出现电解质紊乱,做好口腔护理,做到及早发现、及时处理,使病人安全度过危险期。2休息与活动的护理冠心病发作患有急性心梗时,要嘱患者及家属注意,此期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发病后两周内各种活动由护理人员协助进行。发病后两周无特殊情况,病情稳定,可适当在床上轻微活动,卧床休息不应低于4周,同时做好皮肤护理,以免发生褥疮及其他并发症。3饮食护理饮食宜少食多餐,食物要清淡、利于通便。给予低脂高维生素饮食,少糖少盐,限制总热量,切勿饱食,因饱食后胃部胀满,可反射性引起冠状动脉痉挛,造成心肌缺血,诱发心肌梗死。同时患者应禁烟酒。4保持大便通畅冠心病患者应多食高纤维素易消化食物,适当饮水,适当活动,定时排便。切勿用力排便,用力排便510min可使冠状动脉舒张期血流下降,造成致死性心律失常。对便秘者应积极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如应用缓泻剂等。5心理护理因冠心病患者尤其心绞痛发作或发生心肌梗塞时,精神紧张,焦虑持续状态,伴有垂死感,恐惧感,加之医生及家属的充分重视和告知,故患者心理护理在此时表现的尤为重要,也是冠心病护理的重要部分。5.1焦虑状态的心理护理由于冠心病反复发作,心律失常呈昼夜变化,患者对自己所患疾病能是否治愈常常产生焦虑心理,特别当心律失常频繁发作时,患者顾虑重重,心神不定,焦虑不安,睡眠减少,情绪低落1。针对这类患者,要充分了解他们的个性,讲述有关本病的知识,给予耐心疏导,稳定其情绪,使其正确理解护理要求,从焦虑状态中解脱出来,消除疑虑,自觉配合治疗和护理。5.2紧张恐惧状态的心理护理此型较普遍,病人往往对自己身体的状况作出过于严重的估计,在心绞痛发作或心肌梗死时,这种恐惧心理反应非常突出2,有的患者看到抢救别的患者而紧张恐惧,有的患者看到一些抢救仪器及吸氧装置精神就紧张,促使病情加重。针对这类心态,护理人员对新入院病人,热情接待,做详细入院介绍使之尽快熟悉环境,减少对陌生环境的恐惧。经常与患者交谈,了解其心理状态,耐心、细致地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主动介绍监护室的环境,用稳重、娴熟的操作取得患者的信任。同时,应用暗示、说服、示范、诱导等方法,让患者学会放松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消除紧张因素,使患者对医护人员产生信赖感和安全感,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6指导患者康复锻炼遵从医生的嘱咐,教会患者掌握调节适度运动的方法,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以及运动的时间、频率、强度。运动量宜从轻量级开始,如轮替活动肢体、屈膝,摆动双臂,活动颈、肩关节,起坐,然后下床,靠在椅上,自己进餐,洗漱,入厕;逐渐增加活动量,以达到或接近梗死前的活动度为准,如有氧运动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运动方式。目标心率(运动后心率)通常较休息时加快20次/min,运动时间可持续2060min,可每日12次。尽量避免奔跑、跳跃,因为有时会因此引起体位性低血压等不良反应。高龄患者出汗反应差,因此散热也慢,故不耐热,所以在气温高时或湿度大的情况下,应暂停运动锻炼。运动前后必须有一定时间的热身期和恢复放松活动。运动应遵循循序渐进原则,长期坚持可减轻体重、降低血脂、提高心血管的机能、增强体质。有报告显示,36个月的运动康复锻炼可使冠心病的峰值摄氧量提高11%36%3。随着社会进步和老年医学的快速发展,老年护理工作的内容和要求会越来越多、越来越高,如人文关怀、心理护理、用药护理、饮食护理、情感护理、整体护理、多元化护理等,所以我们只有不断努力学习和充实自己,才能满足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健康需要,提供优质的老年护理,提高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适应新时期护理工作的要求,做到医护患配合,更好地促进老年冠心病患者身体康复。参考文献1 梅静、李淑荣、常青.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指导临床观察研究.解放军护理杂志.2000.17(8):7. 2 吴春荣.冠心病病人的心理护理.黑龙江医学.2004.28(3):226.3 胡大一、马长生 主编.心脏病学实践.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1.冠心病患者的心理护理 时间:2012-03-01 11:17来源:黄浦医学论文网作者:time点击:709次随着医学的发展和疾病的变化,医学模式由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心理护理已日趋受到人们的关注。我院这几年对冠心病患者在进行躯体治疗的同时加用随着医学的发展和疾病的变化,医学模式由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心理护理已日趋受到人们的关注。我院这几年对冠心病患者在进行躯体治疗的同时加用了心理疗法,给予心理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我们的肤浅的认识和经验介绍如下。1 不断提高医护人员的医学心理学知识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作为医护人员首先要有较好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医德医风,还要有丰富的医学心理学知识。我院对医学心理学非常重视,院内设有心理科,拥有国家二级、三级心理咨询师数名,还有专攻医学心理学的硕士生、研究生,还成立一支技术过强、心理素质过硬的心理应急小分队;每年派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医护人员外出进修医学心理学,经常组织全院人员进行医学心理学的学习,扩大宣传心理因素在冠心病中的重要作用。2 心理护理中重点抓好以下几个问题2、1帮助患者改变对自身疾病的认知和评价功能:患者对事物的认知和评价,决定着患者的态度和情绪,从而影响着疾病的好转或恶化。好的情绪能促进疾病的康复,而负性情绪却能增加患者对疾病自我感受的敏感性,使痛苦体验加重,影响治疗效果,阻碍疾病的康复,因此我们通过耐心倾听患者诉说病史,帮助患者正确分析和解释患者的自觉症状,讲明疾病的可治性,使患者正确认知和评价自己的疾病,增强患者的安全感和治病信心,精神放松,主动配合治疗,就容易取得效果。2、2让患者学会一些家庭与自我防治的正确方法:冠心病患者的家庭与自我防治的方法很多,我们通过讲座、板报宣传、专刊等方式,让患者掌握一些冠心病常识及其防治方法、以及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如合理运动、戒烟少酒、进餐、睡眠、喝茶、娱乐等。患者了解以后,心理上自然增加了安全感。就能防止疾病发作,有利于治疗。2、3针对患者的不同心理表现给予适当的心理护理:冠心病患者最突出的心理状态表现为焦虑、易激、多疑、恐惧、否认、自卑、依赖等。针对患者的不同心理可选用下列不同的治疗方法。2、3、1精神支持疗法:患者人院后即以热情亲切的态度与之接触,主动介绍疗养院的环境,用稳重娴熟的操作取得患者的信任。同时,运用暗示、说服、示范、诱导等方法,使患者对医护人员产生信赖感和安全感,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2、3、2放松法:让患者学会放松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消除紧张因素:利用鼓浪屿美丽的天然环境因素,鼓励疗养员走出疗养病房到海边、到花草丛中,尽情的享受自然美景,吸收疗养因子,自然达到放松的效果。鼓励患者每天坚持参加理体疗科组织的各项运动:如太极拳、颈椎操等等。定期组织娱乐活动,让他们在歌声、在音乐中放松心情。2、4让病人学会自我心理调节:教给患者一些简单可行的自我平衡方法。如宣泄法、代偿法、转移法、回避法、想象法、行为塑造法等。3 体会心理因素在冠心病中的重要作用尽管每个心血管医生都深有感受,但真正将心理学应用于该病的治疗中未必都然。因此,有必要扩大宣传,以引起足够重视。论文网专业提供服务。内容提要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的简称。主要是六淫犯心,七情内伤,饮食不节,久病、大手术失血、厥脱证之后,或年老体弱,脏气虚弱致心脏的阴、阳、气、血亏损,痰浊、瘀血、气滞、寒凝、湿阻于心络、心经而发病。有时为七情(除喜外)、寒冷,各种原因引起的气血丧失,脏气亏损的影响而诱发疼痛发病。气虚是发病的基础。 心绞痛的治疗以扶正祛邪为主,扶正即补虚,常用人参,改变了传统:“诸痛不可补气,”“痛甚者脉必伏,用温药附子之类,不可用参术”的说法。提出“痛不可补气,但心痛亦可补。”并将补气法应用于各型,比单用辨证拟用扶正祛邪法效佳。 心肌梗塞的治疗,用生脉散加复方丹参、川芎唪等静滴,配合辨证施治,改善了心脏的循环机能和内环境,且对结代脉(心律失常)、喘证(心衰)、厥脱证(心源性性休克及低血压状态)等有防治作用,提出生脉散等静滴代替传统西医用利多卡因防治结代脉,避免了利多卡因可能发生的副作用。用四七末等治疼痛,代替西药度冷丁、吗啡、避免度冷丁等引起呕吐及重复使用有成瘾的副作用。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为冠心病。传统医学没有冠心病的病名,但有类似冠心病的证候记载,如心痛、胸痹、真心痛、厥心痛、久心痛、卒心痛等证则很早便有记载。如在公元前五世纪.我国最早的医学蓍作黄帝内经>就有较详细的描述。素问、脏气法时论云“心病者,胸中痛、胁支满、胁下痛、膺背肩甲间痛、两臂内痛。”灵枢、厥病篇指出:“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素问、厥论云:“手心主少阴厥逆,心痛引喉,身热、死不可治”等这些记载,描述了心绞痛、心肌梗塞的疼痛部位,放谢方向,预后估计,是传统医学对心绞痛、心肌梗塞的最早记载,也有可能是世界医学史上最早描述。提出心脏性疼痛引起循环衰弱和预后严重性。 东汉张机在金匮要略谈到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时,提出病机和脉象以“阳微阴弦”等,其证“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心痛彻背”,并指出胸痹缓急,即心痛有时缓和,有时剧急的发病特点。在治疗上,根据不同证候,制定了瓜萎薤白白酒汤等九张方剂,以取温通散寒,宣痹化湿之效。 隋巢元方在其诸病源候论中对本证的认识又有进一步发展。巢氏认为“心病”可有的痛证候,心痛又有虚实两大类,并指出临床上有“久心病”证侯,伤于正经者病重难治。该书记载“心痛者,风寒邪气乘于心也,其痛发有死者,有不死者,有久成疹者”,久心痛候称,“心为诸脏主,其正经不可伤,伤之而痛者,则朝发夕死,夕发朝死,不暇展治。其久心痛者,是心之支别络,为风邪冷热所乘痛也,故成疹,不死,发作有时,经久不瘥。”在病机的阐发上,较仲景又有所提高。 宋朝时,严用和将心痛分为虫心痛、疰心痛、风心痛、悸心痛、食心痛、饮心痛、寒心痛、热心痛、去来心痛九种,包括心脏疾病、胃脘疾病及肺痈、肺痨、悬饮等引起的胸痛,但主要是对心痛,心绞痛的分类,可见早在宋朝时,已对心痛有了详细的分类和全面的认识。 元朝朱丹溪在丹溪心法对心腹痛亦有详细的描述,并提出“诸痛不可补气”。“痛甚者脉必伏,用温药附子之类,不可用参,不可用参、术。”的治法之忌。 明朝时期,对心痛的辨证更为细腻。并对心痛与胃脘痛、厥心痛与真心痛等,有了明确的鉴别,并对心痛、真心痛等的成因和治疗有了进一步论述。 以上是历代先贤对本病的部份论述,通过复习前贤典籍和笔者的临床观察,本病的发病及病机与下列因素有关: (一) 六淫犯心,但主要为风寒。通过临床观察,部份病例有淋雨、感风寒病史,可能是淋雨感寒后,风寒湿之邪客于心络,受内因,外因作用而发心痛(心绞痛)。至于酷暑火邪炎热,耗伤心气,亦可致血液运行失畅而成心绞痛、心梗。另有湿邪,感而客于心络,湿性凝滞、阻遏气机,损伤阳气,久则亦可成心痛(心绞痛),甚则成真心痛,另燥邪常伤阴,若心阴受损,心脉失养而成的心痛。 (二) 七情内伤,七情除喜外,皆令心气郁结而发心痛。长期七情内七情过伤,忧思恼怒,心肝之血郁滞,血脉运行不畅,久则可致心痛。又激,是诱发心痛、真心痛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 饮食不节,膏粮烟酒刺激,日久损伤脾胃,聚湿生痰,上犯心胸经络,清阳不展,气机不畅,心脉闭阻,遂致心痛、真心痛发作,这与现代医学饮食高胆固醇致动脉硬化的机理似乎相同。 (四) 久病、大手术、失血、厥脱证之后,劳倦内伤,伤及元气、心气;心气虚,鼓动乏力,血行滞阻而成心痛。在抢救重病时,常可见诱发心痛,即心绞痛、心肌梗塞致循环衰竭而成恶性循环。 失血、思虑暗伤心血,可致心脏阴血亏损,心脉失于濡养而成心痛。 (五) 年老体弱,脏器虚损致心阴、心阳不足,心脉瘀滞而成病。如肾阳不足,不能鼓舞、温煦心阳,心肾阳虚,阴寒痰饮乘于阳位,阻滞心脉而成心痛,即是张机“阳徽阴弦”之谓亦是心痛的重要痛机之一。 总之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的病因,归纳起来有本虚,可分为阴、阳、气、血虚;实邪为痰、瘀、气滞、寒凝、湿阻。 亦即心脏阴阳气血亏损,痰浊、瘀血、气滞、寒凝、湿阻于心经或心络而发病。部份为七情、寒冷,各种原因引起的气血丧失,脏器亏损的影响而发生心绞痛,心肌梗塞。部份在无诱因安静休息时发作心痛,笔者认为是心经、心络的内环境已很差,即气虚、气滞、痰瘀重,不待诱因即可发痛,临床为难治。 一、心绞痛的辨治体会 证候 一、 症忧:心绞痛的部位常在膻中和胸膺,膻中部位相当于胸骨中下段, 胸膺则包括了心前区,这与现代医学关于冠心病心绞痛“以胸骨的下段或中段之后最常见和”少数胸骨的下段或上腹部”认识基本上是一致的。 心痛的性质,传统医学有记述及闷痛、刺痛、绞痛、灼痛之别。 疼痛位于不典型部位(如剑突下、下腹部、咽喉部等),这些部位与心无直接关系,但是通过经络与手少阴心经,手厥心包经相连,向背部放射则是手少阴心经与足少阴肾经的流注。足少阴肾经“其支者,以肺出,络心,即肾气从背而上治于心的缘故。 (二)舌脉 脉象:金匮要略指出“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阳微”指正气虚,上焦心阳气不足,指寸口脉微或浮取微弱,“阴弦”指邪气实,为不通,不通则痛,指尺脉弦或沉取见弦脉,指下焦阴盛。临床上脉象多见弦脉(且弦脉部位多在寸尺脉),徽脉、沉细、滑数、结代、涩脉等。 舌象:气滞血瘀者多见淡暗或紫暗舌、或有瘀斑,舌下脉络迂曲紫暗,痰浊湿浊中阻者见淡胖,舌边有齿印,化热者舌红苔薄黄腻。寒邪为犯、胸阳不宣或由气血不足,心脉失养所致者,舌多淡、苔白或白腻。 (三)辨胸痛的性质 闷痛:为临床最常见,闷重于痛,多与气滞,痰浊和心气不足有关,痰浊者可由阴雨雾湿重而诱发。 刺痛:固定不移,多为瘀血引起。 绞痛:疼痛如绞,遇寒则了,得冷则剧,常为阴寒内盛,乘于阳位。 灼痛:由火热所致,有火邪犯心,阴虚内热和湿郁化热之别。 根据病史、疼痛的性质,察色按脉, 分清阴阳、虚实、寒热、表理。是本脏自病或他脏病累及,是自身病变或外邪七情等诱发,经笔者多年临床观察,本病以虚实挟杂者多,且虚多于实。在“扶正祛邪”原则指导下,先切除诱发、加重的因素,根治本身的病患。 祛邪以活血化瘀,温通心阳,豁痰通络,理气宽胸,化湿通络,清除痰热为主。 活血化瘀有血府逐瘀汤,药物有田七、丹参、红花、川芎等。 温通心阳有附子苡米散,药物有石菖、桂枝、附子、苏子、霍香等。 豁痰通络有栝萎薤白半夏汤等。药物有橘络、法夏、川贝、苍术等。 理气宽胸有四逆散等,药物有香附、瓜萎、枳壳等。 化湿通络可用平胃散或二陈汤加霍香、佩兰等。 清除痰热,方用小陷胸汤,黄连温胆汤等。 补虚主要是补阴、补阳(补肾)、补气、补血、补肝肾。 经多年临床观察和辨治,心绞痛以虚为主,虚多实少,且以气虚,阳虚为主,气虚贯穿整个心病的任何证型,因血运行赖气的推动,任何血液、气机的停滞不通,虽有自身的病变,但与心气、元气的推动无力有关。笔者通过临床,将参用于各种症型,收到满意的效果,气虚者重用补气药,无气虚症者,轻用补气药。补气药中,参胜于北芪、参尤的长白山野山参、高丽参、美国野山花旗参为佳,次者为移山参,再者为边参、红参、晒参。野山参有大补元气作用,故效最佳。这改变的朱丹溪于丹溪心法中言:“痛甚者脉必伏,用附子之类,不可用参术”“诸痛不可补气”的治法之忌。参照临床及中山医科大学附属一医院丘瑞香等报告人参对老年冠心病肾虚患者性激素双向调节的研究,经几十例心绞痛患者治疗的临床观察,用了人参,生脉散未见加重了病情,反而见症状有所好转,这可能是冠心病引起痛者,为经气络脉不通,人参有补益元气、心气的作用,使气血的运行增力,部份痰浊瘀滞在气运行有力推动下得到畅通。故提出改变传统诸痛不可补气,痛甚者脉必伏,用温药附子之类,不可用参、术的治法之忌为心痛亦可补气,用参、术。中医认为阳统于阴,心本于肾,肾又为脉之根,气之根,所以补法以补肾入手。补阴常用生脉散、杞菊地黄丸,药物可选用龟板、熟地等;补阳可选用灸甘草汤,右归饮,同时要做到“补阴顾阳,补阳护阴”,对冠心病患者的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医学论文关键词:冠心病 【摘要】 冠心病是一种身心疾病,不仅需要药物治疗,而且需要精心护理和健康教育。通过对不同病情冠心病患者分别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健康教育,可使患者养成有益的健康行为,促进患者身心康复。 【关键词】 冠心病;心理护理;健康教育 在护理工作中,笔者通过对患者及家属传授所患疾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护理知识,调动患者及家属积极参与医疗护理活动,认真分析患者患病后的心理反应,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1,提高了患者自我护理保健能力,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98例均为2002年9月2005年9月收入的住院患者,均符合冠心病的诊断标准1。病例中男65例,女33例;年龄4776岁;离休人员36例,退休人员62例;文化程度大专以上30例,中专以下68例;病史在1年以内有20例,1年以上52例,其余26例为初发病例。 2 实施方法 收集患者健康问题,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心理状态、社会背景、文化程度、生活习惯、经济状况,并查阅门诊病历,有针对性地制定护理和健康教育计划。 确定健康教育方式,尽量符合个体化患者的需要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指导。如文字卡片与口头讲解相结合;提问与讨论相结合;示教与自学相结合。 3 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内容 冠心病患者的心理问题可由多种原因诱发:如社会心理应激、精神紧张、吸烟酗酒、情绪波动等,经临床观察,这些患者突出的心理状态表现为焦虑、忧虑、恐惧、否认、角色紊乱等2。针对患者的不同心理在实施治疗护理的同时做好心理护理。 3.1 焦虑的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 由于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呈昼夜变化,患者对自己所患疾病能否治愈常常产生焦虑心理,特别当心律失常频繁发作时,患者顾虑重重,心神不定3,焦虑不安,睡眠减少,情绪低落,使原有病情加重。针对这样的患者,要充分了解他们的个性,讲述有关本病的知识,给予耐心的心理疏导,稳定其情绪,使其正确理解护理要求,从焦虑状态中解脱出来,消除疑虑,自觉配合治疗和护理。 3.2 紧张恐惧的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 恐惧心理在临床上常常表现为紧张状态。冠心病患者常在夜间发作或夜间症状加重,有的患者每到晚上睡觉前即开始精神紧张,有的患者看到抢救别的患者而紧张恐惧,有的患者看到一些抢救仪器及吸氧的装置精神就紧张,促使病情加重。针对这种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