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儒家中和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doc

    • 资源ID:78861274       资源大小:190.50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儒家中和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doc

    编号 毕 业 论 文(设 计)( 2013 届本科)论文题目:论儒家“中和”思想与构建和谐社会 的普遍和谐观 学 院: 政法学院 专 业: 思想政治教育 班 级: 09级政教一班 作者姓名: 赵 霞 指导教师: 吴点明 职称: 教授 完成日期: 2013 年 5 月 5 日目 录诚信声明(1)论文题目(2)中文摘要(2)一、“中和”思想的产生及意蕴(2)二、儒家“中和”观之精华(3)(一)把握分寸,无过无不及(3)(二)做到“权变时中”(4)(三)强调“和而不同”、主张“和为贵” (4)(四)推崇仁爱(4)三、“中和”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4)(一)“天人合一” 人与自然的和谐(5)(二)仁义道德人与人的和谐(5)(三)“礼”、“德” 人与社会的和谐(6)(四)“修身养德” 人自我身心内外的和谐(7)参考文献(7)英文摘要(8)致谢 (10)陇东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诚信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是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成果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赵霞 二O一 三 年 五月 五日 论儒家“中和”思想与构建和谐社会的普遍和谐观赵霞(陇东学院 政法学院 甘肃 庆阳 ) 摘要:中国儒家“中和”思想博大精深,它倡导“天人合一”,主张“和为贵”,推崇仁爱,在社会实践中要求人们坚持适度原则,把握分寸,做到无过无不及,从而实现人格的完善、人与人的和谐和整个社会的文明与和谐。不难发现,这些思想与现当代我国大力提倡的构建和谐社会的某些要求不谋而合。然而,我们知道历史与现实是不能被割断的,任何一种思想和制度的产生都不可能摆脱历史和传统。因此,我们有必要追本溯源,去仔细探究一下儒家“中和”思想与构建和谐社会之间某种千丝万缕的关系,做到古为今用,汲取传统和谐文化中的有益养分,这对于我们构建现代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关键字:儒家;和谐;中和思想;意义;启示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家园,始终是我们人类不断追求的一个共同的社会理想。儒家“中和”思想非常注重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及人自身的和谐,关怀国家、人类的命运等等,这一思想世代流传,浸润了几千年的华夏文明,受其影响,和谐一直成为中国人生活目标的价值追求。中共中央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张,引起了全社会范围的强烈共鸣。那么我们借鉴儒家思想中蕴含的关于和谐的理念并做出适应时代精神的创新和发挥,将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一、“中和”思想的产生及意蕴根据文献记载,先秦以前,“中”、“和”二字基本上都是分开使用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中”的理解有:“好”、“适宜”、“符合”、“恰当”等等,如“中看”、“中听”、“中的”,均赋予“中”以美好,正确,合理的含义。而儒家思想里面的“中”既不同于以上的理解,也不是数学概念中的“中间”或“一半”,而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即指两端之间的恰到好处、恰如其分。宋玉在形容一位女子时用过这样的描述:“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着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1讲的就是这个抽象的“中”。“和”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经典概念。早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就已经有了“和”字。西周时期,史伯提出了“和实生物,同则不济。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也”2的观点。说明只有多种不同因素的互济互补、相互协调,多元的统一,才能形成美好的东西,才能产生新的事物,并使事物健康发展。完全相同的因素、相同的事物简单相加的同一和结果不是“和”,就要为天地万物所弃,走向衰亡。3孔子继承和发展殷周时期“尚中”观念及其先秦思想家关于“和”的解释,融会贯通于自己的政治、伦理的思想中,提出“中庸”一说,并明确提出“和而不同”、“和为贵”4的命题。孔子之孙子思发挥运用孔子中庸思想,将“中”与“和”直接联系起来,使“中庸观”成为“中和观”,其在中庸首章中对“中和”作了这样形象的解释:“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5子思以人的情感为具体事例,认为事物里面那种固有的平静状态叫做“中”,当内在显现为外在,且又恰当其时,恰如其分,不早不晚,不少不多,不轻不重,形成一种新的平衡、协调、稳妥的状态,就是“和”。可见,“中”的最终目的是“和”,“和”由“中”而来,是“中”的延伸,是动态的。而“和”不是单纯的“和谐”,而是“和而不同”,是在“不同”基础上的“和谐”,是多样性和差异性的统一。因此,“中和”的本质含义是揭示和追求一种整体的、动态的和谐,就正如中庸里说的“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悖”6的这种境界。二、儒家“中和”观之精华我们了解到“中和”既是儒家对天下万物的规律性的认识和把握,又是通过规律性对外在世界改造的根本法则。因此,汲取其中的精华,对于我们构建现代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一)把握分寸,无过无不及孔子论语中有这样一段对话:“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7这说明孔子衡量人孰优孰劣的标准是“无过无不及,过分和赶不上同样不好”。人人都知道,事物皆有两端,但在实际处理问题时却不会把对立的两端结合起来,在对立中坚持统一。而“中和”告诉我们保持事物的度与平衡才能达到“和”的局面。这也启示我们,在实践的具体条件下我们应该努力寻求双赢、共赢的结果,以在各方利益、各种追求中找到一个平衡点,而不可偏其一端。(二)做到“权变时中”“权变”要求我们在取“中”求“和”时必须因时而宜,根据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情况和矛盾的具体情况,而灵活地加以运用。例如中庸里的“君子之中庸,君子而时中”。8简单一点理解,就是说要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和处理,学会随机应变,与时俱进,而不生搬硬套。两者的结合就会达到事物的最佳存在状态。(三)强调“和而不同”主张“和为贵”孔子说:“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和而不同”,9就说明人们要学会“求同存异”,即在承认矛盾有差异性的基础上,促进对立双方的相互渗透和转化,从而实现“和”的目的。(四)推崇仁爱孔子不仅主张以“仁”待人,而且还主张以“仁”待物,他提出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0“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11等观点,就是说人们要有一颗博爱的心,去设身处地的为别人着想,没有私心杂念。对待天地万物应该采取友善爱护的态度,必须遵循天地自然的本然规律,尊重并爱护自然界里存在的每个物种,哪怕是一根小草,我们也应该尊重和维护它生存的权利。这无疑给我们现代人一种深刻的启示,有助于现代人格修养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综合上述内容,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古代的“中和”观体现出传统儒家在对自然社会及人生的理解上的一种“和解式”的体验。12同时承认,人作为自然界主体应该充分认识各种规律,从而运用和利用规律,避免人与自然、社会的严重对立,进而创建一个和谐的社会,和谐的世界显而易见,这就是我国当代构建和谐社会思想的源头所在。而纵观儒家的和谐思想,可以看出它包括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及人自身的四重和谐统一,因此以下就从四方面谈谈儒家“中和”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三、“中和”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二十一世纪是人类历史上取得无与伦比的辉煌成就的世纪,这是不争的事实。然而,也不可否认,人类在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生产力的极大提高,满足了人类不断增长的各种需要,但伴随而来的是:生态失衡、环境恶化、资源匮乏、道德沦丧、核弹威胁等全球性问题的日益尖锐化。为了解决和缓解这些重大问题,我国寻觅前人的足迹,发现了可以医治当今社会的一剂良药“中和”思想,从而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张。(一)“天人合一” 人与自然的和谐儒家认为和谐是事物存在的根据,是宇宙之至善。“天”主要指人类赖以生存、生活、发展的自然界或自然界的总体。“天人合一”就是指人和自然界的相互和谐,13换句话说,天人问题直接探讨的是作为主体的人类与作为客体的自然界的关系问题。传统中和观认为,“中和”是宇宙万物的本源和本质,是一切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根据,万事万物在宇宙中都不能孤立的存在,它们既有自身内在的各要素、各环节的“中和”,又有与外物的“中和”,所谓“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14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天人合一”的中和观告诉我们,大自然中一切有机、无机、有无生命的事物都与人有着某种直接、间接的联系。因此它要求我们把人类社会放在整个大自然中加以考虑,强调人与自然的相互联系和和谐统一,强调人类应当认识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反对片面的利用自然与征服自然,要求以和善、友爱的态度对待自然万物,提出了丰富的保护自然资源的思想。15然而,如今我们耳目所及,有关全球危机的报道早已令人触目惊心:气候变暖、土地沙化、酸雨肆虐、臭氧层破坏、污染程度日益严重等等,已经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如何看待与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问题。罗马俱乐部主席佩奇指出,“人类之所以面临现在的困境,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当代人失去了一种整体感,这是一种严重的倒退”。16因此,要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首先在思想上要有人与自然整体和谐的观念,而这种观念在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中表现得十分显著,如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17庄子在秋水18一文中也主张以道观物,要求人类善待自然万物,以达到天人和谐,传统儒家认为,使天人和谐是一种人类无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从而体现了更为合理的人与自然的伦理道德关系。因此,我们希望21世纪的人类与自然的伦理关系应该是:人类以先进的科技合理适度的开发自然,索取自然财富,同时以先进的科技保护自然和改善自然,19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之路。(二)仁义道德人与人的和谐儒家认为自然界是和谐的,并追求着人与自然的和谐,这就必然引发出人与人的和谐观念,这是因为人是自然界的主体,而人又是群居的动物,聚集在一起,就必然会发生各种各样复杂的关系。儒家思想强调人与人的和谐,是以“仁义道德”为基本准则的。“仁”是最高的道德准则,即“仁者爱人”,强调在人与人之间应该多一些关爱,多一份理解。其“爱人”一方面是“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另一方面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当今社会由于竞争激烈,人们片面追求物质财富,过分注重金钱和享乐,造成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紧张。比如,图财害命、假冒伪劣、拜金主义、见利忘义等等不和谐的表现,导致人与人心灵上的隔膜,感情上的冷漠,在日常生活中的互不理解甚至仇视,严重的影响着和谐的人际关系,同时也从某种程度上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儒家认为,如果全社会的人都能够以“仁爱”为己任,在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能够将心比心,推己及人的多为他人着想,用亲任的态度对待别人,那么人类社会就会成为一个洋溢着博大之爱的和谐社会。20总之,儒家在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上,提倡的宽以待人,以诚待人,极力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等思想,对我们今天处理人际关系具有原则上的指导意义和借鉴价值。(三)“礼”、“德”人与社会的和谐儒家文化在强调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的同时,更加关注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孔子提出的“礼”要求社会各个阶层、各种社会角色的人应各安其道,各行其是,否则就是“礼崩乐坏”、大逆不道。21论语把“礼”推上了维护社会秩序、社会结构以及人们行为准则基本规范的尊位,因此“礼”被视为治国安邦的根本。因为儒家“礼”规定了人群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同时强调“和为贵”,而要实现“和”的局面就必须有一定秩序的“礼”,“礼”通过在人们的客观生活环境和内在心理机制上建立一定的秩序来达到“和”的目的。可以说“礼”构筑了政治上的一种向心力,一个社会不立规矩无以成方圆。因而,一个国家若要求稳定谋发展,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驻礼相待、礼让为先。22此外,“以德求和”也是儒家的基本治国策略之一。而在这种以道德修养为基础而建立的社会,儒家称之为“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在礼记·礼运中对其有这样的描述:“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23这是一个不分彼此,没有斗争,没有邪恶的和谐而温馨的社会蓝图。当然这里面包含着许多空想的成分,但是从中可以看出古人对和谐社会的渴望和追求,体现了古代社会的普遍和谐观。“中和”思想强调要通过道德教化和建立社会制度规范,来约束和保护人们的不同要求,使社会处于一定和谐的环境中。这对我们当今克服市场经济及社会生活中的种种负面现象,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四)“修身养德”人自我身心内外的和谐儒家“中和”观是以人为本、以修身养德守礼为根本而求得人之身心和谐,而其养身养心重在尊礼养德,以求人的形体与精神、生理与心理的和谐,从而使人生达到健康和幸福的状态。比如孔子曾赞美他的弟子颜回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24 这就是说颜回他不为外界环境条件所影响,没有对物质和金钱等外在的东西产生过多的欲望,能够始终保持身心内外的一种和谐。在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的今天,面对利己纵欲、拜金、享乐主义等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面对纷繁复杂乃至灯红酒绿的社会现象,弘扬儒家修身养德、律己守礼的思想精华,使个人通过自身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道德修养,达到“善”的境界,实现身心内外的和谐以及维护自身良好形象都有着重要意义。以上四方面所构成的“普遍和谐”观,作为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我们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原则。因此我们可以说,传统儒家“中和”思想是当代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资源,是现代和谐社会足以植根、滋生和发展的深厚沃土。当然,这是在剔除其反映封建阶级实质内容基础之上,以抽象的方法谈其积极意义的结果,是我们汲取的精华部分。1988年,一批诺贝尔获得者在巴黎召开的以“面向21世纪”为主题的大会上,发表了一份破天荒的宣言昭示人们:“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首2500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25今天,我们古为今用,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张,世界人民都从孔子那里努力寻找着能够生存下去的方法和智慧。因此,我们期待:21世纪的人类将在和平与安宁的环境中和谐发展,同时也衷心的祝愿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早日实现! 参考文献: 1刘刚.宋玉大小言赋寓意探微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3):36. 2方克立,李兰芝.中国哲学名著选读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9:16. 3魏光锋.孔子“中和”思想的现代方法论意义J.殷都学刊,2007,(3):142. 47924论语M.北京:中华书局,2006:122,96,123,42. 568大学中庸M.梁海明译注.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1999:86,92,49. 1011论语M.程昌明译注.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1999:174,64. 12王焕炎,赵佩君.儒家“中和”思想渊源及价值考辨J.秦山乡镇企业职工大学学报,2008,(3):2. 1319毕云芝.传统“中和”哲学与构建和谐社会J.西安文理学院,2008,(3):53,56. 14方克立,李兰芝.中国哲学名著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9:140. 1520胡琴,李青蒿.论儒家和谐思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代意义J.重庆文化与传播学刊,2012, (2):392-393. 16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0:136. 17陈鼓应.老子译注及评价M.北京:中华书局,1989:232. 18东方桥.读庄子的方法学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7:15. 2122孙中伦.论儒家文化中的和谐思想及其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J.构建和谐社会,2007,(7):51-52. 23礼记·正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658. 25舒大刚,彭华.忠恕与礼让儒家的和谐世界M.四川:四川大学出版社,2008:256. Theory of the Confucian thought of “neutralization” and the concept of universal harmony of construction a harmonious society Zhao Xia(Institute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 Long Dong university , Qing-yang city Gansu province )Abstract:Chinas Confucian thought of “neutralization” broad and profound.It advocates “harmony between man an nature”,advocates “harmony” and respected charity in social practice requires people to stick to moderate principle.Do no no ,so as to realize the perfection of personality civilization and harmony between man and harmony of people and the whole society.It is not difficult to find ,these thoughts and contemporary China to vigorously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Harmonious Society of some advocates agree without prior without previous consultation .However,we know the history and reality cant be severed any kind of idea and system cannot get rid of history and tradition.Therefore,It is necessary for us to trace to its source.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nfucian thought of “neutralization”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harmonious society between certain have all kinds of connection with it,make the past serve the present,draw useful nutrients in traditional harmonious culture.It is of grea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our construction of modern harmonious society. Keywords:The Confucian;Harmony;Neutralization thought;significance;enlightenment 致 谢光阴似箭,岁月如梭,四年前的一切就像昨天一样记忆犹新,可是事实上我们已站在了毕业的边界,转眼间我们就要离开学习生活了四年的大学校园。回首这四年的时光,我想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会了用哲学的眼光和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 在本次论文设计过程中,吴点明老师对该论文从选题、构思,到最后定稿的各个环节都给予我细心指引与教导,让我最终完成了毕业论文设计。在此过程中吴老师严谨的教学风格,丰富渊博的知识,敏锐的学术思维,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以及诲人不倦的师者风范给了我很大的熏陶。在这里我向吴老师表示深深的感谢。此外,我也感谢其他各位老师、任课老师的帮助,正是他们严谨认真治学的态度、深厚的专业修养和平易近人的待人方式的熏陶下我才完成了四年专业学习,在此,表示我深深的敬意。最后,我还要感谢帮助过我的同窗,没有他们的帮助我的论文也不会顺利的完成,谢谢。

    注意事项

    本文(儒家中和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doc)为本站会员(飞****2)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