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doc

    • 资源ID:78864736       资源大小:26.50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doc

    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王彩入(白银市会宁县幼儿园,白银,)摘 要在从事幼儿教育的三年工作时间内,我时时刻刻都在关注着班里每个幼儿的成长与发展,一起分担着他们的忧伤,一起分享着他们的喜悦。这让我收获颇丰,但同时也发现了大多数幼儿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心理方面的问题。通过多方面的了解,我认识到这些问题也是我们幼儿园乃至大多数的幼儿所具有的共同问题。幼儿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幼儿时期心理状况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其一生的健康成长,幼儿时期若不能维护其心理健康,成年后将会产生广泛的、深刻的、难以修复性的后果。因此,研究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找出增进和维护幼儿心理健康的因素,对当前幼儿健康成长和教育策略的转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不断提高儿童的身心素质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关键词幼儿 心理健康 评价标准 因素分析 干预策略 1、关于心理健康的定义一般来说,心理健康标志着人的心理调适能力和发展水平,即人在内部和外部坏境变化时,能持久地保持正常的心理状态,是诸多心理因素在良好态势下运作的综合体现。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曾给“心理健康”作了这样一个定义:“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能保持同他人的心理不相矛盾,并将个人心境发展成为最佳的状态”。心理学家英格里士(H.B.EngLish)的定义为,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的心理状态,当事者在那种情况下能作良好适应,具有生命的活力,而且能充分发展其身心的潜能,这乃是一种积极的、丰富的情况不仅是免于心理疾病而已。社会学家波恩(W.W.Boehm)认为,心理健康就是合乎某一水准的社会行为。一方面能为社会所接受,另一方面能为本身带来快乐。个体成长观(personal growth)把心理健康解释为人的积极心理品质和潜能的最为完整的发展(Schultz,1977),认为心理潜能的最佳发展取决于人在一生中是否能够成就某种事业。日本学者松田岩男则认为:“所谓心理健康,是指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认可的形式适应这样一种心理状态。”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将心理健康解释为:“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心理在本身及环境条件许可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但不是十全十美的绝对状态。”国内也有学者认为,心理健康乃是指个体在各种环境中能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效能状态,并在与不断变化的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能不断调整自己的内部心理结构,达到与环境的平衡与协调,并在其中渐次提高心理发展水平,完善人格特质(张承芬,1997)。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最新定义是“健康,不但是没有身体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2、关于心理健康的评价标准什么是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准,现在有很多很多种不同的观点,也有不同的说法,那么有些人就认为,儿童心理健康首先是要这个孩子他是智力方面是正常的,并且不但智力正常,他情绪也要比较好,有人也提出儿童心理健康是需要儿童的心理和他的年龄相互适应,并且儿童他的一些反应,反应的速度还有他的气质相对来说比较恰当一些,有人也提出了儿童的心理活动和环境,和他的社会的一些比如他的学业,包括在家里的一些适应,他这种社会性的活动是相互协调的,另外一些专家也提出,儿童心理健康是指青少年可以主动满足自己的需要,他可以体会到快乐,并且这个孩子的人际关系非常良好。总之众说纷纭,对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也没有一个定论。但我更赞同我国一位老教授提出的三个标准,第一个标准是指心理健康的体验标准,体验标准首先是指的情绪,也就是说要有一个相对良好的情绪,相对良好的情绪对儿童来说他是愉快的,我们很难想象一个不快乐的孩子他的心理健康会非常良好。第二个标准是指的发展的标准,每个孩子都是有建设性的,有发展的,比如说我们经常会问到孩子,他对未来有没有计划,有没有自己的一些设想,对未来的蓝图是怎么样的,那么这样的孩子我们就认为说,他会是积极向上的,他会是有建设性的,他会对自己的未来有好多设想,我们就认为这个孩子可发展性非常好。第三个标准是指的操作标准,那么什么叫做操作标准,顾名思义,我们在做任何一件事情的时候,比如说我们去读一个摄像机的说明书,我们会按照步骤,这样一点一点的往下做,那么同样我们怎么能够体验到这个孩子在生活当中,在学习当中,乃至在人际当中他是一心理健康的孩子,我们会按照一定的标准来验证。当我们按以上标准来评价一个幼儿的心理健康状况时,若有不符合标准的情况,就说这个孩子有心理疾病,或者说他的心理亚健康。3、幼儿心理亚健康的案例在我们班,就有好几个心理亚健康的幼儿(以下使用化名),接下来我就具体分析一下这些幼儿的心理问题。翔翔的奶奶来接他了,本来翔翔是很开心的在和小朋友玩,一看到奶奶,问奶奶:“带什么好吃的了?”奶奶说:“呀,今天来的匆忙,没有带。”翔翔的脸立马晴转多云,而奶奶呢,则对着孙子点头哈腰。现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他们被各种各样的“爱”包围了,从来也没有得不到的要求,但万一当大人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时,孩子是不能接受的,也不会体谅大人,只会埋怨。俊俊是班里年龄最小的男孩,圆圆的脸蛋,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笑起来甜甜的,是班里的“开心果”,可最近“开心果”变成了“哭宝宝”。老师总是听到俊俊的哭声“呜,老师我不会剪。”刚把剪刀和手工纸拿到手里,俊俊嘴一咧就哭了,老师刚帮俊俊擦干眼泪,手把手教完俊俊。还没来的及转身。“呜,老师我不会粘。”俊俊的小脸上又挂满泪珠。“我不会”是俊俊挂在嘴上的口头禅,在幼儿园只要遇到问题和困难,这三个字就伴随着哭声出现。后来我才了解到,俊俊大部份时间是爷爷,奶奶带的。家里遇到事情事无巨细都帮孩子解决,久而久之也造成孩子动手能力弱,自己穿衣服,自己叠被子也不会。再加上孩子自尊心极强,当孩子做不好时就会哭,引起成人的注意,帮助他解决问题。韩韩是中班时转入我班的新生,一天我带孩子们到“快乐生活体验室”去游戏,孩子们纷纷走进了自己选择的区域,而韩韩走在了后面,当她走进娃娃家时,发现自己爱玩的娃娃已经让琪琪、珊珊等几个小朋友抱着了,她们一会儿给娃娃喂水,一会儿给娃娃喂东西吃,玩得不亦乐乎。韩韩用羡慕的眼神望着,悄悄地站在离她们不远的地方。我轻轻地走过去问:“韩韩想玩娃娃吗?”她点点头。“那你去找小朋友一起玩吧!”她却站在那儿一动不动。我还以为她是由于刚进班和其他幼儿不熟悉,可观察了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她一直不太爱说话,性格内向。通过和家长的沟通才知道,由于爸爸、妈妈平时工作非常忙,很少抽出时间陪她,因此她常常一个人玩。在平时的生活、游戏中缺乏主动性,很少自己主动跟孩子们打招呼、一起游戏。4、关于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因素分析及干预策略4.1、家庭环境及教育家庭是幼儿心理发展的最重要、最基础的环境,他对孩子的心理健康的影响既表现在生物性的遗传影响上,更表现在家长的情感态度、个性、价值取向及心里品德对孩子的影响上。所以我认为家庭环境及教育是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1)家庭结构简单,孩子的生活空间小了。现在大多数家庭都是四二 一的结构模式。祖父母、外祖父母加上八零后的父母围着一个孩子,孩子大部分时间都是和成人在一起,缺少同伴交流玩耍。和他们相伴的大多是玩具、电视、电脑游戏光盘等。造成很多孩子不善于与人交往,以自我为中心,独立性差等心理行为问题。除此以外,如夫妻离异、家长工作上的压力等因素使得家长的心理也处于亚健康状态,忽视了和孩子进行平等的交流 对话等等,长此以往,势必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2)过度保护。孩子是家长手心里的宝,为了呵护这个“宝”,许多家长都怕孩子吃亏,怕孩子受苦,怕这怕那。于是,过度的包办代替,致使孩子丧失了许多动手实践的机会,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机会;剥夺了孩子体验成功的快乐;同时也剥夺了孩子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使孩子养成了较强的依赖心理,胆小等心理行为问题。 (3)家长对幼儿期望值过高。在我曾经任教过的幼儿园中,从中班开始就教授拼音、算数等内容,如果孩子从幼儿园回来本子上没有几个拼音或是算术题家长对老师就会有意见,反之则很高兴。到了大班小学化更加明显,家长对老师、对孩子的要求也进一步提高,到幼儿园毕业的时候小学一年级的内容孩子们基本上都要掌握。(4)父母榜样的作用。家长总是希望孩子改掉坏毛病,一旦发现孩子的问题,都免不了一通数落甚至责打。然而,家长却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言行已经在孩子身上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了。例如,家长的性格很随意,对发生的事情不介意,得过且过,他想要求孩子事事严谨就很难。另外,离异家庭对孩子的心理影响也是非常大的,孩子看见了准备离婚的父母之间的战争,感到很害怕,会变得非常胆小。也有孩子为避免受欺负而主动出击,打骂同学。所以,孩子身上发现的心理问题,家长首先要分析一下自己是否也有行为不当之处。(5)溺爱。幼儿是家庭的中心,父母毫无节制地满足孩子的任意要求,要星星不给月亮,任意地迁就孩子,不注意爱的质量,使孩子被浓厚的“爱”包围而感受不到爱,使之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任性霸道的性格,缺少良好的行为习惯,不善于接纳别人等,如此下去,他们会有良好的心理健康状况吗?4.2、教师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师的任务是教书育人。而这个“育”字,随着社会的发展,意义更为深刻,即怎样教孩子做人,做一个身心和谐发展的人。所以,教师的一言一行,教育方法等,都将影响幼儿的心理健康。(1)教师要具有良好的心理健康状况,防止孩子的师源性心理健康障碍。幼儿教师的工作有其特殊性,繁琐复杂,每日与幼儿接触时间较长。所以,要想让幼儿身心得以健康和谐的发展,教师首先要保持心理健康。这样,教师所表现出来的情绪、情感、意志品质、自我意识等方面,才会适度健全。并以此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才会有利于幼儿的心理健康。反之,则有可能造成学生的师源性心理健康障碍。例如,教师与幼儿发生矛盾时,如果教师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对幼儿严加斥责,或者做出过激行为;再如教师不注重榜样示范作用,表里不一,等等,都将影响到幼儿的心理发展。因此,防止师源性心理健康障碍,教师是关键。(2)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自信心是成功的重要支柱。但是自信心在现在的独生子女中表现薄弱。过多的包办代替,使孩子们很少亲自尝试,因此他们遇事胆小,总爱说“我不会”。 当孩子们遇到困难的时候,老师应该大胆地鼓励“老师相信,你一定行”。就是这样一句话就能鼓舞孩子们,鼓励他们克服困难,体验成功的快乐。幼儿点滴的进步都能帮助他们形成“我能做好”、“我能行”的良好心态,从而增强孩子的自信心。(3)教幼儿学会正确地评价自己和他人。我认为,正确地评价自己,能帮助幼儿了解自身的优点和缺点,在增强自信心的同时,能明确自己努力的目标;而正确地评价他人,可以帮助幼儿了解别人的长处,培养幼儿向别人虚心学习的品质。这有助于培养幼儿和他人的友好交往及合作行为。例如,在早操活动中,我带操后请幼儿评价:“老师做得好不好?为什么好?好在哪里?”。老师提出问题后,要指导孩子从节奏、动作准确性、优美等方面去评价,即教给幼儿真正的评价方法。而且,我认为促进幼儿社会性学习,老师要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创设教育情景,这样才能吸引幼儿,起到良好的效果。(4)培养幼儿乐观的情绪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在我们班众多的独生子女中,很多幼儿表现出任性、交往、合作能力弱、爱指责别人等问题。针对这些现象,我们开展了一个主题活动“我和快乐交朋友”。其目的就是帮助幼儿养成乐观的情绪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学会调整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在活动中老师和孩子一起编相声、说笑话,班里的气氛特别活跃,调动了幼儿的幽默感。从整个主题的幼儿表现可以看出,他们乐于接受这种有益的学习经验,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社会行为能力。综合以上分析,幼儿心理健康影响因素来自于家庭和幼儿园这两个教育环境,所以我认为:家园要共建科学教育环境,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健康的发展。第一,幼儿园作为教育机构,要认识到保持幼儿心理健康的长远意义,所以要树立正确教育目标,并把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个重要内容。幼儿教师要掌握一些相关的幼儿心理健康知识,以利于其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对幼儿进行教育,真正做到尊重幼儿。第二,作为新时代的家长,要认识到幼儿不仅是家庭的核心,也是祖国的希望。所以每一位家长都有责任关注幼儿的身心健康,自觉地学习科学育儿观念,发扬教育民主,为幼儿创造和谐的家庭环境。第三,幼儿园要积极地向家长介绍科学的教育观念和方法,可以采用专题讲座,家园座谈等多种形式进行沟通与交流,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为幼儿的成长创造文明和谐的大氛围。总之,为了祖国的明天,家庭和幼儿园要全方位的给予关注,抓好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为国家培养身心健康,德才兼备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参考文献1 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 2004年第16卷第4期, 352-353页.2 金磊.用观察法探究幼儿的心理健康.学周刊,2012年16期.3侯月丽.谈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国校外教育,2012年07期.4杨君.如何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中国管理科学文献,2008年.5董卫华.家庭中如何进行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科技咨询导报,2007年26期.作者简介 本文作者王彩入,女,生于1985年11月29日,于2006年7月毕业于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现任会宁县幼儿园教师,小学二级职称。通讯地址:会宁县幼儿园,邮编:,联系电话:.

    注意事项

    本文(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doc)为本站会员(飞****2)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