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模板7篇.doc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模板7篇 教学内容 二年级数学上册P47-48 备课时间 10.11 授课时间 10.12 教材分析 “乘法的初步熟悉”是在学生学习了百以内的加减法和几个数连加之后安排的。本节课从生活动身,从生活问题引入,让学生观看实际情景,并且其中示意着一组组数量一样的数,可以用一样的数相加来解决。一样数相加中的加数是几和几个一样的加数是熟悉乘法的根底,即算式表示几个几,通过几个几的桥梁作用,帮忙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材第46页的一幅主题图,呈现了小火车、小飞机等情境图。图中蕴含着很多“一样加数”的因素,学生从图中猎取信息,并用语言表达出来,从而加深了印象,这就为引入乘法做了预备。例1是通过学生计算主题图中各项消遣设施里面的人数,引出了加法计算,为引出乘法的意义做了铺垫。通过观看加法算式,使学生明白像这样的加数,加数必需一样,积存了同数相加的感性熟悉。教材中“这种加数一样的加法,还可以用乘法来表示”也说明了加法是乘法的根底,渗透了乘法的含义。在学生理解一样加数和一样加数的个数的根底上,熟悉乘法,了解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学生亲自动手把其它一样加数的加法算式写成乘法算式,并读一读,使学生在动脑、动手的过程中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正确理解乘法的含义。 2、熟悉乘号、乘数、积,会读写乘法算式。 3、学生初步学会依据数学问题列出乘法算式,培育学生有条理思索的习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力量。 教学重点 知道乘法的含义,了解“求几个一样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拟简洁,能够读写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 能够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核心概念 符号意识 模型思想 数学思想 符号化思想 模型思想 教学预备 PPT 教学流程 环节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环节一:情境导入 星期天到了,小明和他的小伙伴们正在一起玩耍呢,让我们来看看吧。(出示主题图) 这是什么地方呀?你最爱玩什么工程? (游乐场。小火车、小飞机等) 那么我们来认真观看一下这幅图,你能从中发觉什么样的数学信息,能依据图中信息提一些数学问题吗?小组争论沟通一下。 生: 1.玩小飞机的有多少人? 2.做小火车的有多少人? 3.过山车上有多少人? 其他学生解答,教师板书计算 3+3+3+3+3=15(人) 6+6+6+6=24(人) 2+2+2+2+2+2+2=14(人) 师:那同学们认真观看黑板上的这些加法算式,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生:每一个加法算式中的加数都是一样的。 师:像上面这样,求几个一样加数的和,除了用加法计算外,还可以用一种简便方法,也就是我们今日要讨论的问题-乘法 创设情景,借助学生们喜爱的游乐设施,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 “几个几相加”是学习乘法的根底,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数一数,在算式中比一比,学生对“几个几相加”有了初步的熟悉,为学习乘法做铺垫。 环节二:探究新知 师:大家观看这几个加法算式有什么特点?一样加数是几?几个几连加? (这几个算式里的加数都是一样的,每个算式都表示几个一样的数相加的和) 师:像这样,求几个一样加数的和,除了用加法计算外,还有一种比拟简洁的方法叫做乘法。 介绍:乘法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加法、减法一样,也有一个运算符号叫做乘号,乘号的写法是“×” 乘法算式中,相乘的两个数叫做乘数,两个数相乘的结果叫做积。 5+5+5=15 5×3=15 3×5=15 乘数乘数积 师:怎样写乘法算式呢?我们以 3+3+3+3+3=15为例 先看一看,一样加数是几? 一样加数是3,就写在乘号的前面。 再数一数,是几个3连加? 把一样加数的个数5写在乘号的后面 3×5表示5个3连加,5个3得15,因此算式是3×5=15,读作3乘5等于15。或者也可以写成5×3=15,读作5乘3等于15。你们能把另外两个加法写成乘法算式吗?谁可以读一读? 生:6×4=24 4×6=24 2×7=14 7×2=14 乘法就是求几个一样加数的和,是学生在加法、乘法算式的比拟中进展感受和获得的,同时使学生形成对乘法比拟全面的熟悉和理解。 环节三;稳固练习 1.完成第48页“做一做”第2题。 师:数一数,一共有几个几,可以写成怎样的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学生答复,教师予以订正。 2.推断对错,错的更正,为什么? 4+4+4=4×3() 2+2+2+2+2=2×5() 7+7+4=7×3() 6+6+6+6=6×4() (一样加数,乘法计算) 第一题,让学生在习题中稳固课堂学习内容,由几个几,引出加法,再变为乘法。 其次题,强调只有一样加数,才可以用乘法计算。 环节四: 课堂小结 师:你学会了哪些学问?生:1求几个一样加数的和,可以用加法计算,也可以用乘法计算。乘法算式表示的就是几个一样加数的和。 2乘法算式中,相乘的两个数叫做乘数,两个数相乘的结果叫做积。 教学反思 乘法的初步熟悉教学设计模板篇2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第19-20页的例1以及练习五中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初步熟悉乘法的含义,知道求几个一样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拟简便,会读写乘法算式,口述乘法算式的意义。 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能依据要求正确写出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 理解乘号前、后两个数所表示的不同意义。 教学过程: 一、新课预备 让学生看投影图,听录音,解答以下三道题: 1、在这次”手拉手献爱心”捐款活动中。第一小组的倩文捐2元,青青捐2元,苏晴捐2元,请算出她们三人一共捐款多少元? 2、其次小组有4个人,每人都是捐3元,清算出这4个人一共捐款多少元? 3、第三小组有6个人,每人都是捐5元。请算出这6个人一共捐款多少元? 学生列式解答,集体订正。 二、引入新课 同学们,刚刚在解答的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有一种方法”比拟简便,只要一步就可以解答。同学们想不想学?这种方法就是乘法,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乘法的初步熟悉”。 板书课题:乘法的初步熟悉。 三、新课教学 (一)检查学生预习状况,让学生说说你想学什么? (二)教学例1 1、师生共同摆红花,教师指导写乘法算式。 (1)请同学们和教师一起摆红花,每次摆2朵,摆3次。 (2)让学生看图,说说是怎么摆的?摆了几个2朵?(师板书:3个2) (3)要求一共有几朵红花?用什么方法算?怎样列式? (4)让学生观看这题的三个加数有什么特点?有几个一样加数相加?从而引出还可以用乘法算。 (5)熟悉乘号,教学乘号的写法。 引导学生与拼音字母“X”比,然后书写一遍。 (6)指导写乘法算式。 写乘法算式时,先看一样加数是几?(一样加数是2,先写一样加数2,再写“x”。 再数有几个一样加数相加?(有3个2相加),在乘号后面写3。强调:这个3是怎么来的? (7)指导读乘法算式,并说出乘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2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2X3,表示什么?) 2、学生自己摆方块,尝试写乘法算式 请同学们听教师讲要求,独立摆方块,每排摆3个,摆4排。(师巡察) (1)看图说说怎么摆?摆了几个3?(师板书:4个3) (2)要求一共摆了多少个方块,用什么方法算?怎样列式? (3)这道算式中的加数一样吗?能不能改写成乘法算式?试着写,并按学习小组沟通你是怎么写的? (4)师小结写乘法算式的方法:一看、二数。 3、学生看图说留意,独立写乘法算式。 师出示一组圆形图,让学生仔细看图,同桌互说图意,并用两种方法解答。 4、指导看书第109110页,看一看,读一读,想一想表示什么?并把课本Pll0填空完整。 5、师引导学生看一看三个加法算式,找出共同的特点,比一比,哪一种算法简便,让学生说一说乘法的含义。 6、阅书,齐读乘法含义。 7、用学到的乘法学问,来解决新课前的三道复习题。 四、稳固练习 1、课本第110页做一做第1题。 2、先读算式,再用圆片摆一摆。 2×3 3×2 3、依据乘法算式,有节奏地做拍手嬉戏。 2×5 5×2 4、说一说下面两个算式有什么不同?然后做“找朋友”嬉戏。 4×3 3×4 五、课堂总结。 1、通过这节课学习,你知道哪些学问。 2、学到哪些方法? 3、还有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大家一起探讨解决。 乘法的初步熟悉教学设计模板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和操作,使学生理解求一样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拟简便,知道乘法算式的含义。 2.把握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会正确地读出和写出乘法算式。会正确地表达乘法算式的意义;还要会用学具摆出乘法算式的含义。 3.培育和训练学生动手操作、抽象概括的力量;向学生渗透辩证唯物主义“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思索方法。 教学重点 知道乘法的含义,了解到“求几个一样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拟简便。 教学难点 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算式:4+6+9和2+2+2。 (1)要求学生找出这两个算式不同的地方在哪里? 学生答复后,教师说明:2+2+2这道算式的加数是一样的,那么2就是这个算式中的“一样加数”(板书)。 (2)数数看是几个2相加?(3个) 2.出示算式:5+5+5+5。 提问:这个算式中的加数一样吗?这个算式中的一样加数是几?几个5相加? 3.要求学生说出几个一样加数相加的算式。 教师小结:这些算式都是“求几个一样加数的和”。(板书) 4.设疑:2+2+2是3个2相加,那么4个2相加,怎样列式?5个2呢?50个2、100个2、1000个2相加呢? 提醒:用加法列式,算式很长。 5.引入:今日我们学习一种简便的方法来求几个一样加数的和,能使这些很长的算式缩短。这个方法叫乘法(板书)。 教师出示教具加号“+”,然后向右旋转成乘号“×”,贴在黑板上。 6.介绍乘号“×”及其写法。 二、进展新课 (一)教学2×3=6。 1.出示小花图。 板书设计 乘加乘减 例5 桃子图 例6 4×3-2= 一共有多少个桃? 3+3+3+2=11 3×3+2=11 (1)先出示2朵。提问:你们看,这是几朵小红花?(2朵)我们把2朵小红花看成一组。然后再出示2朵,又出示2朵。 (2)提问:一共摆了几组小红花?(生:3组)求一共有多少朵小红花,用什么方法算?怎样列式?(板书:2+2+2=6) 2.教学用乘法计算。 (1)这道算式中的一样加数是几?(生:一样加数是2)写乘法算式时先写一样加数“2”,再写乘号“×”。 (2)数数看这是几个2相加?(板书:3个2)乘号后面写“3”,这个3叫做“一样加数的个数”。(板书算式:2×3=6) 3.教学读法。 这个算式怎么读呢?(板书:读作2乘以3)教师带读,再要求齐读。 4.稳固意义。 提问: (1)2×3里的2在加法算式中叫什么数?一样加数写在乘号的哪一边? (2)这个3怎么得来的?它在加法算式中叫什么数?写在乘号的哪一边? (3)2×3表示几个几相加? (二)教学3×4=12。 1.指导学生摆小正方形:竖着摆,每3个为一组,摆4组。 2.提问: (1)求一共有多少个小正方形?用加法算怎样列式? 板书:3+3+3+3=12。 (2)这个算式能写成乘法算式吗?写成乘法算式,乘号前面应先写几?乘号后面应写几?板书:3× 4 = 12 (3)这个算式表示几个几相加?(板书:4个3) (三)教学4×5=20。 1.投影出示: 提问:求一共有多少个小圆片?用加法算,怎样列式? 2.尝试:请小朋友试一试把这道加法算式写成乘法算式? 板书:×= 指名填写并争论:乘号前面为什么写4?乘号后面为什么写5,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四)比拟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 1.请同学们观看比拟刚刚我们写的三道加法算式和三道乘法算式,争论下面几个问题: (1)每组里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有什么一样与不同? (2)求几个一样加数的和,用哪种方法计算比拟简便?简便在什么地方? 2.小结:通过比拟我们知道,求几个一样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拟简便,以后我们求几个一样加数的和时,要用乘法计算。(板书:求几个一样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拟简便。) (五)改写练习 1.将连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3+3+3+3 4+4+4 5+5+5+5+5 2.争论:8+8+8=3×8,对不对?应改怎样改正? 3.将乘法算式改写成连加算式。 3×8 8×3 4.课前我们讲的50个2、100个2、1000个2,怎样改写成乘法算式。 5.算式4+6+9,能否改成乘法算式?为什么? 小结:只有求几个一样加数的和,我们才能用乘法计算。 (六)质疑。 三、稳固练习 1.填空。 (1)3×4读作( )乘以( ),表示( )个( )相加。 (2)4×3读作( )乘以( ),表示( )个( )相加。 2.看演示图,表达图意,再说出乘法算式。(用投影演示) (1)苹果图:有5个盘子,每个盘子放3个苹果。 (2)苹果图:有3个盘子,每个盘子放5个苹果。 (3)青蛙跳格图:第一回,每次跳5个格,跳3次。其次回,每次跳4个格,跳4次。(学生答复后,再问一问4×4前面的4表示什么,后面的4表示什么) 3.“送信”嬉戏。(详见探究活动) 四、课堂作业 1.看图先写加法算式,再写乘法算式。 2.把乘法算式与加法算式用线连起来。 3+3+3+3 8×2 9+9+9+9+9 3×4 7+7+7 9×5 8+8 7×3 3.写出乘法算式,再用圆形纸片摆一摆。 2个4连加; 4个2连加; 3个5连加; 5个3连加。 五、质疑归纳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1.但凡在加法算式中,每个加数都一样,就可以把这个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2.求几个一样加数的和,用乘法表示比拟简便。 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新课的导入,层次清晰,目的明确。提醒“一样加数”和“求几个一样加数的和”的意义为新学问的学习作了铺垫。奇妙设疑,创设情境,激发起学生求知的欲望。 教授新课时,以2×3=6为范例,引导学生熟悉乘法算式的写法、读法及表示的意义,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准时稳固,加深理解。 在学生动手操作的根底上,熟悉乘法,建立乘法的概念。放手让学生自己尝试,培育学生的学习力量。 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表示的意义一样,都是求几个一样加数的和。两种算式的写法与读法不一样。求几个相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拟简便。简便在写法与读法上。通过观看、比拟和概括,到达初步熟悉乘法的目的,并培育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思维力量。 “送信”嬉戏,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能再次吸引学生参加到学习的过程中来。最终两张卡片,有些变化,要想把“信”送出去,需要学生敏捷地思维。这样,有助于培育学生的制造性思维力量。 探究活动 “送信”嬉戏 嬉戏目的 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乘法的意义,学会将加法改写成乘法。 嬉戏预备 制作4个信箱和若干封信(如下列图)。 嬉戏过程 1.教师在黑板上贴出4个信箱。 2.要求学生依据信封上的“地址”,把信送到信箱里。 嬉戏:找朋友 活动目的 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乘法的意义。 活动预备 一些写好算式的卡片(如下)。 活动过程 1.将卡片发给学生。 2.请拿着得数相等的两个卡片的学生站在一起。 乘法的初步熟悉教学设计模板篇4 一、教材分析: 学生已经学过加法、减法,这一节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头,由于学生没有乘法的概念,加之这个概念又难以建立,在这种状况下,教材一开头就专列了一节乘法的初步熟悉,使学生知道乘法的含义,为以后学习乘法的其它学问奠定非常重要的根底。 教材非常重视让学生实际操作,首先提出了让学生摆一摆、算一算。通过实物图、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相对比;乘法算式的读法、意义与乘法算式相对比。这样形数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初步熟悉乘法。在熟悉乘法过程中学会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从中我们可以清楚地得出二个学问点:一是初步熟悉一样加数及一样加数的个数,从而引入乘法,这是本节教学的一条主线。二是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这是理解乘法的意义和实际计算的根底。通过以上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可确定以下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熟悉乘法的意义,把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2.培育学生分析、比拟、综合、抽象概括初步规律思维力量。 3.渗透数学学问来源于实践,培育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三、教学重点:识别一样加数。 四、教学难点:理解乘号前后两个数所表示的不同意义。 五、教法和学法 1.正确运用学问迁移规律,留意以旧引新,抓准新旧学问的连接点,表达温故知新的教学思想。 2.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适时让学生动手操作,留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各种感官协同活动,做到在观看中思维,在思维中操作。教师在演示、看图列式的根底上,准时抽象方法,再比拟对比,从中进一步强化所学的新学问。 3.创设思维的环境,根据教材的编排挨次,引导学生有序的思维,留意鼓舞学生用精确的语言、连贯地表述思维过程。 六、教学过程 1.抓准新旧学问的联系,促进学生学习的正迁移。本节教学内容与一样加数连加有着相互依靠的关系,是在认清一样加数和一样加数的个数的根底上引发出来的,因此再现和再强化一样加数连加是非常必要的,教师在新课前可设计如下预备题: (1)出示:545,555 (2)出示:555555 这些算式写起来比拟长,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简洁的方法来表示它。(板书课题)通过预备题,使学生进一步建立起一样加数的概念,把握一样加数连加式题的特征,并能初步熟悉到:一样加数连加,就是求几个一样加数的和,从而为学习乘法做了孕伏。 (3)加强直观,借助演示、操作,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把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例题的处理要借助卡片(红花卡片、正方形卡片和圆形卡片)的直观演示、操作来到达初步理解乘法意义的目的。详细可采纳以下程序:演示操作列连加算式找出一样加数的个数写出乘法算式,并指导算式的写法、读法和定义,并熟悉号。熟悉乘法算式要通过教师的直观演示、学生实际操作、仔细的观看分析来完成。 2.教学新课 (1)摆红花。新课一开头让学生仔细观看教师在投影片上摆红花卡片,指名答复教师是怎样摆的?(先摆2朵,再摆2朵,最终又摆2朵)让学生数一数一共摆了几个2朵?(板书:3个2)再让学生仿照教师在桌上摆3个2朵,最终让学生用算式来表示一共有多少朵红花?(板书:2226)看算式教师问: 有几个一样加数连加? 可用乘法算式来表示吗?(板书236) 熟悉号后,师问:乘号前表示连加法算式中的什么数?乘号后表示什么数?提问后教师领读2乘以3,它表示3个2相加得6,叫学生自己再读两次。 (2)摆正方形。教师在投影仪上摆,学生在桌上摆。3个摆一排,共摆4排。核对正误后,师问:每排摆几个?摆了几排?(板书4个3)一共摆了多少个?用加法算式怎样表示?(板书:333312)能否改写成乘法算式? 怎样书写?说明理由。争论后答复。(板书3412)。 (3)出示摆好的圆片。教师直接出示在投影仪上摆好的圆片。然后提问学生:每份摆了几个圆片?摆了几份?一共摆了几个几?(板书45)5个4用加法怎样列式?(板书4444420)改写成乘法算式怎样列式?(学生写在作业本上,指名学生答复后,板书4520) (4)分析比拟,提醒本质。指导学生观看比拟黑板上的板书:用加法算用乘法算2226236333312341244444204520 横向比拟:比拟222和23,说一说23表示几个几相加?比拟3333和34,说一说34表示几个几相加?比拟44444和45说一说45表示什么? 纵向比拟:比拟23、34和45,说一说乘号前面的数表示什么?(板书:一样加数)乘号后面的数表示什么?(板书:一样加数的个数) 综合比拟:这三个加法算式为什么都能写成乘法算式? (都是几个一样加数相加,板书:也就是求几个一样加数的和) 乘、加比拟:乘法与加法相比,哪种方法比拟好?好在哪里?(乘法不仅读、写比加法便利,计算也比拟简便)(板书:用乘法计算比拟简便)这样通过分析比拟,不仅提醒了本质,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抓住学问的内在联系,构建新的认知构造。 3.稳固练习,强化新知。依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留意设计出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层次清楚、饶好玩味的练习,这样可以稳固和强化学生对所学学问的理解和把握,逐步形成技能技巧. 乘法的初步熟悉教学设计模板篇5 设计理念: 教育不是告知。荷兰闻名数学教育家指出: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制造”。其一,学生通过自身活动所获得的学问和力量比由旁人硬塞的理解得透彻,把握得快。其二,“再制造”是一种发觉,能激发其学习之兴趣,以及深入寻找探究的内部动力。其三,通过“再制造”能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也是人类的一种活动。 数学课程标准(试验稿)中也指出:“从学生已有的生活阅历动身,让学生亲身经受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展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基于以上熟悉,本课在教学设计中力图表达“以学生进展为本”的教学思想,不仅仅满意于让学生理解把握乘法的意义,更注意让学生主动参加乘法学问的探究过程。教师给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沟通,等一系列探究活动,发觉并熟悉乘法,让他们经受一次学问的“再制造”过程。使其成为真正的学习者。 教学策略: 1、注意激发兴趣,引导主动探讨,把学生假设于无助的地位,设计学习过程,引导学生自己去发觉学问,把握规律。 2、重视学问发觉过程的教学。教师不主动将结论告知学生。学生参加探究学问发生进展的过程,自主发觉。 3、制造更多时机让学生有操作实践时机,更好理解学问,并在实践中培育动手力量,在合作中探究培育合作意识、团队精神。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受乘法是几个一样的加数相加的简便形式的制造过程,从中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体会乘法和加法的联系和区分。能正确地读、写乘法算式;知道算式中各局部名称,会通过加法算得乘法的积。 2、让学生从简洁的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求几个几相加是多少的数学问题,并在依据数学问题列乘法算式的活动中,培育有条理地思索问题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力量。 3、让学生在初步熟悉乘法并应用乘法的教学中,连续培育学生数学的兴趣和合作学习的态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们,六一节快到了,小熊商店就要开张了。(媒体出示小熊商店,同时发出鞭炮声。)今日这节课,教师带你们到小熊商店去玩,好吗?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借助于电教媒体,利用人见人爱的小熊和儿童喜闻乐见的商店开张创设情境,能够激起学生深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有良好愉悦的学习心情,积极热忱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自主实践,探究新知。 1、在问题情境中,感知一样加数。 (1)、媒体出示:小熊拿出6只书包,想放进几个柜台里,迟疑了:该怎么放呢? 师:该怎么放呢?请同桌小朋友分工合作,用6个钮扣代表6只书包,往长方形格子里摆,一人摆,一人写相关的加法算式,比一比,谁的摆法多,谁列的加法算式多。 (2)、学生分工合作,动手实践。 (3)、汇报合作状况,把加法算式分类。 依据学生答复,媒体出示算式: 1+5=6,2+4=6,3+3=6,1+2+3=6,2+2+2=6,1+1+1+1+1+1=6 让学生依据加数特点分类,媒体显示。 3+3+=6 1+2+3=6 2+2+2=6 2+4=6 1+1+1+1+1+1=6 1+5=6 提问:为什么这样分成两组呢?(左边一组加数都一样,右边一组加数不一样。) 让生说说一样的加数都是哪些。 设计意图:只有数学教学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好玩的,才能激发学生的参加热忱,让学生帮忙小熊在柜子里摆放书包,捕获生活中常见的摆设问题,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的乐趣,将学生自然地带进求知的情境中。 2、举例设疑,感知概括几个几。 (1)、师:小朋友们这么快就熟悉了一样加数,谁还能说出这样的算式呢? 让学生举例,适时鼓舞。 提问:谁能说出一个更长的算式呢? 一生说出一个较长的算式,这时,大家都很快乐兴奋。(例如:10个8相加) (2)、设疑:教师没听清,谁能重复一遍给教师听? 由于比拟长,估量学生说不出,让学生再说一遍,要求学生仔细听,想方法记住,并重复。 师:你是怎么记住的? 生:我是数的,他一共报了10个8相加。 师:这是个好方法!我们也来试一试。 教师报几个一样加数相加的算式,生重复,说出自己记的方法。(几个几相加) (3)、媒体显示:小熊知道大家熟悉了几个一样加数相加的算式,想考考大家。 写几个一样加数相加的算式,看谁先写出来。 小熊出题(放音乐) 2个2相加。 8个2相加。 30个2相加。 到音乐停,前2题轻松完成,可第3题没一个同学写好。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旨在让学生在自由的活动和紧急的竞赛活动中,引发学生已有的学问与现实情境之间的冲突,从而激起剧烈的探究兴趣和动力。 3、在困惑中制造,熟悉乘法意义。 (1)、遇困惑,谈感受。 师:你们有什么感受吗?有什么话要说? 生1:时间太短了。 生2:算式太长了。 生3:能不能想个方法,不要写这么长呀? (2)、激发再制造,熟悉乘法。 让学生制造用简洁的形式来表示30个2相加。 生汇报,师板书。(先在视频投影仪上展现) a、 学生制造创造的形式进展分析,指导学生再制造。(如:2+2+;2+2等等;2+2许多;等等) b、 让学生再制造。(诸如2+30;2·30;等就会消失了) 进展点评:2·30最简洁,2表示一样加数,30表示个数,很好,那中间的点可否用其它形式来表示。 再让说一说,如2 30,2_30等。 设计意图:教育不是告知。此处设计旨在让学生从困惑中不知不觉的进入新学问的探究状态中,让“制造”出新的算法成为学生的主体需要。让学生由被动的承受者成为主动的创新者。 拔乱反正,熟悉乘法。 师:小朋友们想知道科学家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吗? a、媒体显示文字并配音:三百多年前,英国科学家的创造制造了乘法, b、介绍乘法的写和读及各局部名称。 30个2相加,可以写成:2×30或30×2。 2×30读作:2乘30 30×2读作:30乘2 小结:现在我们学会了一种新本事,求几个几相加还可以用乘法计算。 (3)、熟悉乘法意义。 a、师:大家看到2×30,知道它表示什么意思吗?(表示30个2相加) b、让学生把2个2相加和8个2相加也用乘法表示,并说出各自表示的意义。 c、让学生观看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体会哪种写法简便。 三、稳固深化,拓展思维。 1、改写乘法算式。 (1)8+8+8+8+8=40 (2)5+5+6=16 (3)7+7+7+7=28 提问:为什么第2题不能改成乘法算式。 2、联系生活实际,深化思维。 (出示药盒,在视频展现台上展现。) 药盒10片×2板,让学生看算式猜想里面的药怎么放。 药片规格2×5,让学生说说药片怎么排列。 3、小熊请大家看电影,请你帮忙算一算,能坐多少人? (出示电影场地座位图,每排6张椅子,一共5排。) 让学生先列出加法算式,再列乘法算式。 4、开放性问题: 媒体显示:小熊请你帮帮助,顾客要买20盒饼干,要小熊捆成几捆,并且要求每捆一样多,这该怎么办? 分发给生20个长方形硬纸片,让生动手试一试。 说出有几种分法,并用乘法算式表示出来。 设计意图:把稳固练习分为三个层次,根本练习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乘法算式的简便;变式练习让学生学会分析、比拟,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开放练习让学生动脑思索,训练学生多角度解决问题,让学问技能与进展性目标落到实处。 四、课堂总结,情知共融。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觉得最令你快乐的收获是什么?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设计,是想通过学生的回忆,不仅反应本课的学习状况,总结所学学问,促进学问建构,同时也充分表达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实现知情共融。 乘法的初步熟悉教学设计模板篇6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4页,一样加数连加。 教学目标: 1、通过观看魔术,引入求几个一样加数和的计算。 2、通过感受生活中的同数求和问题,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3、培育学生多方位思索、解决问题的力量及合作沟通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从不同的角度进展观看列出的加法算式不同。 教具预备: 实物展台。 教学过程: 一、兴趣导入,提出问题。 由“看魔术”的话题引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出示画面,让学生认真观看,提出数学问题。 1、认真观看第一页情境图,同桌相互说说图意。 2、小组争论完成下面的内容: (1)魔术师变花,变了( )次,每次变( )朵;有( )个鱼缸,每个鱼缸里有( )条鱼;空中挂了( )串灯笼,每串有( )个;有( )盏聚光灯,每盏有( )个灯泡。 (2)你能依据以上信息提出哪些问题?小组相互说说。 (3)依据以上问题,请你在下面列式计算: 一共变了多少朵花? 4个鱼缸里一共有多少条鱼? 空中一共有多少个灯笼? 4盏聚光灯中一共有多少个灯泡? 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师:小朋友们很了不起,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谁来解决第一个问题? 学生解决问题,教师准时板书。 第一题:2+2+26(朵) 其次题:4+4+4+416(条) 第三题:3+3+3+3+3+315(条) 师:同学们说得不错,请同学们观看一下这几个算式,你发觉有什么特点? 生:都是连加 生:加数一样。 师:对,每一题的加数都一样。2+2+2是几个2相加? 生:3个2相加,(依次说出后几个算式。) 师:请同学说一说20串灯笼的个数,怎么写算式? 学生尝试动手写算式:3+3+3+3 师:你觉得写起来怎么样? 生:很麻烦。 师:怎么就不麻烦了? 生:用乘法。 师:大家真爱学习。这个内容我们在下节课里学习。 三、稳固练习。 1、尝试练习: 一个人一只手有5个指头,你和你的同桌两个人一共有多少个指头? 2、达标练习: (1)一个同学有5支铅笔,你和你们组4个同学,一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