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学一做党员事迹材料:不待扬鞭自奋蹄托起梦想播种爱.doc
-
资源ID:78887131
资源大小:17.31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两学一做党员事迹材料:不待扬鞭自奋蹄托起梦想播种爱.doc
两学一做党员事迹材料:不待扬鞭自奋蹄,托起梦想播种爱;喜爱,教育之魂 他的母亲是典型的农家主妇。操持家务农活成天不停地干,对家里众多子女生活上个个关怀,品德上严格要求,母亲的辛苦,顽强、和善、有爱心,在他心中留下深深烙印。“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份辛苦,一份收获”的谚语时时提示他。他深知当一名好教师既要有过硬的本事,更要像慈母一样布满爱心。 爱读书,是他最大的兴趣和爱好,也是他增长学问和教学本事的源泉。他不仅博览古今中外学科教学专业学问书籍,还广泛涉猎教育专著和教育治理书籍。他对学问学问有着执著的追求,从不放弃读书和学习。2023年36岁的他考入南京师范大学攻读教育硕士,经过3年艰难学习,2023年顺当获得教育学硕士学位。他刻苦用功,勤奋学习,使他始终保持读书人的书生气。从教师到校长岗位变了,他身上读书人的天真、较真,不俗气,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他在教师会上常说,读书学习是教师事业和生命的源头活水。这几年学校在他的带着和推举下,每学期教师人手一本教育名著和专论。引导教师读书学习,鼓舞教师开展教学讨论,学术研讨。撰写心得体会和教学反思。在一中,读书学习成了一中人生活中不行或缺的重要组成局部,极大地推动了一中教师学历水平和教学教科研水平的提高。2023年一中教师本科学历仅占65%,到2023年底达87%,教育硕士5人。从2023年以来,一中担当国家级、省、市级教科研课题频频获一、二、三等奖,教师教研论文,教师参与市级赛课评比活动获奖等级和人次,位列全市初中学校前茅。 在一中,教师浓郁的读书学习气氛,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学习风气,正是这种正能量推动着一中教育教学水平的大提升。 喜爱学生是他对教师的最根本要求。他时时地告诫大家,教师的成长源于对学生、对教育的喜爱。由于喜爱,才能潜下心来教书,满腔热忱地育人; 由于喜爱,才能由从业到敬业、乐业;教师只有幸福地教,学生才能欢乐的学;由于喜爱,才能有创新、制造、乐于奉献,成就教育人生。 喜爱学生,他领先垂范。二十二年来,他从未离开过课堂教学,他的课生动幽默,学生们爱听。扎根课堂教学,源于他喜爱学生,喜爱教育事业。2023年他已任副校长,但还主动要求参与市精品课大赛,获得一等奖,并被推举代表xx市参与省级教学大赛获得省三等奖。他对学生一视同仁,对学业后进生更是关怀备致,舍得下功夫,花精力补缺补差。曾经一位汤姓学生,因学业成绩差,上课淘气捣蛋,常常逃学,课任教师不给这位学生好脸色,同班同学厌恶他,初二时他辍学在家。他数次家访,苦口婆心劝孩子上学,家长被感动了,孩子却坚决不愿上学。那年冬天下大雪,他得知这名学生生病,他顶着寒风,踏着深雪,到这位农村的孩子家探望,劝慰孩子,为他补课,讲人生,谈前途,孩子病好重返学校,他特殊照顾任课教师重点关怀鼓舞这名学生,为孩子补缺补差。后来这位学生不仅考上中专,还从中专考上大学,孩子的父亲也成了他无所不谈的朋友,在他的鼓舞下,这位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家长,参与成人自考,取得了建筑师资格证。 他常常对人说,教育事业之所崇高宏大,就由于只有耕耘教育,播洒爱的种子,才能托起孩子们向往将来的盼望和美梦。看着一批批学生毕业后或连续学习升造或走上社会成为有用之才,骄傲啊!这辈子从事教育值。 “人本”,教育的核心 xx一中位于城乡结合部,学生大多来自农村或农夫工进城务工或做小生意家庭的子女,生源质量差,家庭教育缺失。城区学校与一中教育相比严峻失衡。2023年一中和黄山农村初中合并后,摆在一中人面前:一中怎么办?走什么办学路子?2023年新课程提出“以学生进展为本”,2023年“以人为本”被写入中心文件。问题是,一个缺乏人文思想洗礼的社会如何理解和诠释“以人为本”这四个字的深刻内涵,一所对“人文”内涵完全生疏的学校,能把它变成教育现实吗? 他和班子成员,听报告,务虚座谈,赴洋思中学学习,到东庐中学考察,在全校开展解放思想大争论,逐步在全校干群中形成共识; 以人为本不是只喊口号,它表达的是一种思想理念,治理者眼中要有每一位教师,教师眼中要有每一位学生。大家全都认为学校“以人为本”就是要表达效劳的思想,把师生的进展融入到日常治理过程之中,把学生的进展融入到班主任日常工作之中,学科教学目标之中,社区活动和家庭生活之中。 2023年,学校下大力气争取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改造学校食堂和学生公寓,开头了一半学生走读,一半学生寄宿的办学模式。解决了家住遥远农村和外出务工或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生活无人管,家庭教育缺失的难题,深受这局部家长的赞扬,他们纷纷说,政府和学校真正办了实事、好事。 2023年,学校在广泛论证的根底了,制定了xx市第一中学创立“人文教育”特色学校工作实施方案提出了“不让一人落伍,人人获得进展”的办学理念,确定了学生成长目标,教师成长目标,规定了实施措施和实施步骤,极大地激发了一中人办学积极性和主动性,干部想的是学校进展和教师进展,教师想的是自身进展,学生进展,上下形成了共谋学生成长、教师成长、学校进展的强大分散力。 律己,接好“地气”。 2023年,李xx就任一中校长,他从教师、班主任、团委副书记、办公室主任、副校长一路走过,深知校长担子之重,责任之大。当一校之长,不仅要有自己的办学思想,敢作敢为,还要勇于担当责任; 不仅要亲力亲为,还要接“地气”,搞好干群关系。 他在班子成员中常告诫大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公生明,廉生威”。 一中寄宿制学生有500多人,一日三餐,吃喝拉撒睡、学习、文体活动24小时全在校园。学生在校安全是校长最揪心的头等大事。他家离学校20多里路,每天早晨七点左右必在学校,晚上六点多才离开学校,每周有一晚值班时,他进教室看教师辅导,十点多送学生进宿舍,十一点查学生睡觉状况,早晨六点吹起学生起床号,带着学生晨练,组织学生早餐,早餐后组织学生早读,上班后,查公寓卫生治理,看食堂卫生和学生伙食安排,忙和累导致他失眠,每次在校值班只能睡三四个小时,他的妻子和女儿,非常心疼地责备他说,学校是他家,家是他的饭店和旅馆。 他长期的超负荷工作,造成身体极大透支,2023年以来他体质越来越差,小病总是不断,吃过药,打过点滴,就赶到学校工作。2023年3月,他患口腔囊肿,到南京口腔医院做切除手术,因病情他切除了五颗板牙,医生建议他住院十天,术后需休息一个月。在病床上,他牵挂着学校,住校的学生,一个星期就办了出院手续,刚回到家放下行李,立刻赶到学校工作。 作为校长的他,手中有肯定的人事权和财物权。手中有权他慎用,他先后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将涉及的人权、财权制度化、透亮化、阳光下的权力最能受到群众的监视,在学校教师评优、评先进、评职称晋升职务,绩效工资安排这些都是校长和学校治理者最难办的事。在一中这些难办的每项工作都有明确制度规定和测评程序。由于公开、透亮、公正、公正,多年来无人对这些工作投诉和指责。 这几年,一中进入长足进展时期,投入大,资金量也大,如学校选购多媒体、电脑、办公桌椅等设备,涉及经费100多万元,学校组织选购小组,3名教师代表,2名学校干部共同负责招投标工作,在当今商业社会上,投桃报李的功利盛行,供给商各显神通,有请校长吃的,有送礼的,有托人找关系说情的,他一一拒之门外,结果中标单位老板连校领导的面都未见过。一位中标的供给商说,一中学校与别的单位做派不一样,招投标干部不插手,作风过得硬。按章办事,校领导虽然得罪一些人或亲友,但却赢得教师的信任,多年来,一中干部在廉洁自律测评中始终得高分。当校长之后,没有要过任何个人荣誉。2023年雨山区三名工作室评比,为了鼓舞学校教师,他把自己的名校长工作室荣誉让出来,让学校一位教师评上了名班主任工作室的荣誉。2023年市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评比,他为了学校整体的进展,放弃了先进个人的申报,申报并评上了市先进集体。 他严于律己,以校为家,一心扑在工作上,学校在进展,学校赢得良好的办学声誉,他很有成就感,但他愧对家庭,亏待妻儿,是他心中永久的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