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知识清单-专题13-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创新(原卷+解析版).pdf
-
资源ID:7889215
资源大小:369.75KB
全文页数:19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历史知识清单-专题13-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创新(原卷+解析版).pdf
1专题专题 1313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创新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创新1胡佛政府在 19291933 年任期内,提出了复兴计划大纲,建立了复兴金融公司,扩充了农业信贷银行,要求联邦储备银行为企业界借款提供方便,敦促国会增加对公共工程的拨款。说明面对经济危机胡佛总统()A积极推行以工代赈B实行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C采取了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D措施的实施效果显著2有学者研究指出,19291938 年,美国大部分商品滞销,但收音机的销售量却呈爆炸式增长。由此可以推理当时()A民众闲暇时间大幅增加B电子产品不受危机影响C民众醉心于超前性消费D美国已经走出经济危机3 1931 年 3 月, 日本颁布 重要产业统制法 , 要求在 26 个“重要产业”中组建卡特尔(垄断组织)。 1931至 1935 年,全国共建了 35 万个卡特尔和 17 个托拉斯(垄断组织)这主要是为了应对()A第二次工业革命B太平洋战争C世界性经济危机D全面侵华战争4 “当千百万人面临饥饿的时候,反而减少粮食的生产。整个想法,在人道主义者们看来几乎等于是神经错乱。”这段文字评价的是()A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罗斯福新政的农业措施C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D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5美国作者狄克逊韦克特在 大萧条时代中写道:美式幽默的溶解剂早已开始向这场危机发起进攻。有些冷笑话,说的是高盛集团的每一股东都配发免费左轮手枪。还有笑话说,客房服务员会询问每位登记者:“是用来睡觉,还是用来跳楼?”针对上述现象,罗斯福政府的应对举措主要是()A整顿财政金融体系,恢复银行信用B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推动工业复兴C帮助民众克服恐慌的心理,恢复对未来信心D发放紧急救济金,加强救济工作6下面是马克思与罗斯福穿越时空的对话。其反映的核心观点是()马:小罗,你最近的忙碌让天国这里有点乱啊!2罗:噢,为啥?马:因为你,列宁跑来说社会主义大有希望啊,但亚当斯密最近却不再来我这串门了。罗:哈哈,承蒙夸奖。马:你先别高兴,看了你的改革,起先我到真动心过,后来就开始忧心了,最后还有些灰心起来A认为罗斯福的某些改革措施是建立社会主义B罗斯福国家干预经济模式与自由主义经济相冲突C罗斯福的改革措施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一致性D罗斯福改革实质上是旧民主秩序的新运用71936 年美国国会颁布的土壤保持与作物调配法规定:凡不再种植消耗土壤肥力作物,而改种保持土壤肥力作物,减少粮食生产的农民,由国家发给奖金。该法案的颁布主要是出于()A平衡市场缓解危机B保护农业生态环境C保障农场主的利益D推动农业布局调整81933 年,美国政府颁布紧急救济拨款法 ,组织失业者进行公路、堤坝、桥梁、公共建筑等公用事业的建设。1935 年又颁布社会保障法 ,该法规定:“本法案旨在增进公共福利,通过建立一个联邦的老年救济金制度,使一些州得以为老人、盲人、受抚养的和残废儿童提供更为可靠的生活保障”据此可知,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是()以立法的形式建立由政府主导实行以工代赈致力缩小贫富差距ABCD91960 年日本内阁通过了国民收入倍增计划 ,提出 10 年之内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均国民收入增长一倍。 据日本的 关于国民生活的舆论调查统计 , “倍增计划”实现后, 回答自己的生活是“中流”的人达到 90%。这说明日本()A建立了完善的福利制度B开始采用宏观干预的经济政策C实施了计划经济D通过“倍增计划”造就了庞大的中产阶级10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布局。借鉴历史经验,下列历史现象最符合环保要求的是()A古代中国推行重农抑商政策,鼓励垦荒B1958 年中国开展“大跃进”运动C苏联赫鲁晓夫改革,进行大规模垦荒3D20 世纪 90 年代,美国发展“新经济”111993 年民主党人克林顿上台后,一个明显进步就是认识到,被民主党人推行了半个世纪之久的干预主义和共和党人推行的供应学派自由主义, 那不是灵丹妙药, 都有局限性。 为此, 他推行了一套被称为“克林顿经济学”的经济政策,其基本特点是()A市场调节,自由竞争B政府干预,全面调控C削减开支,增加福利D宏观调控,微观自主12下图是某一年的世界主要大国国民生产总值图示 。结合所学知识推测,最接近图中状况的年份是()A1945 年B1956 年C1987 年D1992 年13.有学者研究指出,1929 年1938 年,美国大部分商品滞销,但收音机的销售量却呈爆炸式增长。由此可以推理当时()A.民众闲暇时间大幅增加B.电子产品不受危机影响C.民众醉心于超前性消费D.美国已经走出经济危机14.当人们质疑罗斯福推出完全不利于经济增长的所得税方案以实施社会保障计划时,罗斯福说:“这些税从来不是一个经济学问题,它们始终都是政治问题。”罗斯福这一论断是基于新政()A.推动了政府机构改革B.开启资本主义新模式C.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D.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15.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这一时期美国()A.进入高速发展的“新经济”时代B.实行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的理论主张C.全国性的社会保障制度初步形成D.国民生产总值增长速度慢于同期的西欧日本16.阅读西方国家经济发展情况表 。针对表中所反映的经济发展问题,西方国家采取了()大力发展“混合经济”增加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减少政府的财政支出削减社会福利开支4GNP 年增长失业率物价指数年增长率19681972 年4.3%3.2%4.8%19731975 年2.4%5.3%9.4%A.B.C.D.17.如表美国三大产业占 GDP 比例统计表年份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19507.0%38.0%55.0%19802.5%33.4%64.1%20061.0%20.0%79.0%上表反映出()A.美国产业结构日益优化的趋势B.美国制造业的逐渐衰落C.经济危机阻碍了美国产业结构的调整D.美国经济处于世界领先地位18.列宁有言:“所有一切压迫阶级,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都需要一种牧师的职能。牧师的使命是安慰被压迫者,给他们描绘一幅在保存阶级统治的条件下减少痛苦和牺牲的前景。”下列罗斯福新政措施中最能佐证“牧师”职能的是()A.调整工业产销,防止恶性竞争B.实施美元贬值,扩大外销C.制定工资工时,维护劳工权益D.整饬财政金融,重建公信19.1935 年美国财务部授权华盛顿银行在全世界发行债券,全球发行总计 225 亿美元,永久有效。该债券的发行反映出当时美国()A.银行信用已经迅速恢复B.在世界市场上独占鳌头C.财政赤字正在继续扩大D.充分挖掘国内市场潜力20.美国第一流的经济学家在为里根准备的总统经济报告中这样写道:“有效的经济制度是关心个人的需要;每个人都在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奔波,这才算是有效率。”据此可知,以上经济学家的政策是()A.大力推行国有化B.保护私人经济5C.减少社会福利D.实行赤字财政21.20 世纪初,占有 40%左右的股票才能控制一个公司,但在当今发达国家只要掌握某公司 3%5%的股票,就能获得对该公司的控制权。对于上述现象认识正确的是()A.资本家凭借政权操纵企业B.资本社会化的趋向加强C.工人掌握了企业的决策权D.股份制的作用逐渐减弱22.二战后“福利国家”迅速扩张,涵盖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泛,而且不再局限于穷人和弱势群体。到了 20世纪 70 年代末,社会上开始发出这样的声音:所有这些社会福利方面的权利已经变得过多了。这是因为福利政策()A.造成了欧美国家人们的长期失业B.对经济增长和保持竞争力构成危害C.使低收入阶层生活得到基本保障D.有助于从根本上解决贫富分化问题23.危机会对国家和民族带来冲击,面对危机的应对措施,是对人类政治智慧的考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材料二罗斯福“新政”是在大危机威胁美国的形势下, 试图在资本主义范围内对其中某些弊病加以改革,以保证资本主义的稳定和发展。罗斯福 1938 年谈到“新政”时说, “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新政”作为挽救 19291933 年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的救急药方,其直接效果虽不十分显著,但却留下了深远的影响。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上卷)(1)结合中国 20 世纪 30 年代的有关史实论证材料一的观点。(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新政对美国经济、政治制度进行了怎样的调整。试举一例说明这些调整对战后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积极影响。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向市场放权、为企业松绑,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6摘编自李克强在上海部分省市经济形势座谈会上的讲话运用中外近现代史的史实,对材料所述政府职能与市场活力的关系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就材料中所述政府职能与市场的关系进行认证;也可以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关系,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2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1881 年 11 月 17 日,俾斯麦通过德国皇帝在帝国议会发表了一篇有着深远影响的演说。他郑重地向帝国议会宣称:“社会弊病的医治,一定不能仅仅依靠对社会民主党过火行为的镇压,而且同时要积极促进工人阶级的福利。”就是在这篇演说里,宣布了实行三种保险的计划。这一计划经过议会长时间的辩论,陆续在议会通过。由于德国这三个保险立法实施得最早,它们在其后的 30 年里,成了其他欧洲国家调查、研究、借鉴和学习的“典范”。这几个立法经过以后一些局部性的修改,一直沿用至今。黄素庵西欧“福利国家”面面观材料二1933 年 6 月 16 日罗斯福政府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 ,同时成立“国家工业复兴局”负责实施该法令。该法令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水平和工作日时数,以避免盲目竞争导致生产过剩。1935 年 8 月国会通过社会保险法 ,改变以往由民间团体自助自救或由慈善团体提供救助的传统,开始实施“福利主义”试验。该法包括建立养老金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和对残疾及无谋生能力者提供救济三个部分,规定年满 65 岁的退休工人,每月可获得 1085 美元的养老金,所需资金一半由在职工人和雇主以保险费的形式交纳,另一半则由联邦政府拨付。摘编自王斯德现代文明的发展与选择:20 世纪的世界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德国福利制度确立的原因。26.20 世纪 20 年代末,正当苏联找到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途径时,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经济大危机,各国纷纷寻找摆脱大危机困境的模式。材料一1931 年这一年因其显著特征而不同于“战后”前几年,也不同于“战前”几年。1931 年,世界各地所有的人都在认真地思考并坦率地议论着西方的社会制度也许会失败和不再起作用的可能性。英阿诺德J.汤因比材料二罗斯福无意发动一场革命,也无意为美国创造一种新的体制机构。相反,他是在设法医治一个资本主义社会的暂时疾病,通过护理使它恢复健康。只是因为常规疗法再也不能奏效,他才试用了试验性疗法。摘编自美内森米勒罗斯福正传材料三罗斯福“新政”是在大危机威胁美国的形势下, 试图在资本主义范围内对其中某些弊病加以改革,以保证资本主义的稳定与发展“新政”作为挽救 19291933 年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的救急药方,其直接效果虽不十分显著,但却留下了深远的影响。7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篇(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 1931 年世界各地所有的人为什么“都在认真地思考并坦率地议论着西方的社会制度也许会失败和不再起作用的可能性”。(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美国试用的“试验性疗法”指的是什么?这种“试验性疗法”与苏联的新经济政策相比在手段上有什么异同?指出其实质。(3)如何理解材料三中提出的新政“留下了深远的影响”?8专题专题 1313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创新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创新 高考押题高考押题1胡佛政府在 19291933 年任期内,提出了复兴计划大纲,建立了复兴金融公司,扩充了农业信贷银行,要求联邦储备银行为企业界借款提供方便,敦促国会增加对公共工程的拨款。说明面对经济危机胡佛总统()A积极推行以工代赈B实行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C采取了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D措施的实施效果显著【答案】B【解析】根据所给材料胡佛政府还是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干预经济,故 B 项正确。2有学者研究指出,19291938 年,美国大部分商品滞销,但收音机的销售量却呈爆炸式增长。由此可以推理当时()A民众闲暇时间大幅增加B电子产品不受危机影响C民众醉心于超前性消费D美国已经走出经济危机【答案】A【解析】1929 年爆发经济大危机,大量工人失业,购买收音机是由于人们待业在家有更多的空闲时间,故 A 项正确;材料中仅体现收音机销售量暴涨,不能得出电子产品都不受经济危机影响,故 B 项错误;超前消费是指脱离自己收入水平和收入能力的盲目消费行为,材料没有体现,故 C 项错误;1929 年是经济危机爆发时期,故 D 项错误。3 1931 年 3 月, 日本颁布 重要产业统制法 , 要求在 26 个“重要产业”中组建卡特尔(垄断组织)。 1931至 1935 年,全国共建了 35 万个卡特尔和 17 个托拉斯(垄断组织)这主要是为了应对()A第二次工业革命B太平洋战争C世界性经济危机D全面侵华战争【答案】C【解析】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在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垄断组织的出现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与材料意思不符,故 A 项错误;太平洋战争爆发于 1941 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 B 项错误;据材料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当时爆发了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故 C 项正确;全面侵华战争爆发于 1937 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 D 项错误。4 “当千百万人面临饥饿的时候,反而减少粮食的生产。整个想法,在人道主义者们看来几乎等于是9神经错乱。”这段文字评价的是()A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罗斯福新政的农业措施C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D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答案】B【解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没有减少粮食产量,跟材料“减少粮食的生产”不符,故 A 项错误;罗斯福新政期间,为了缓解生产相对过剩,政府让农民缩减大片耕地,屠宰大批牲畜,由政府付款补贴,提高并稳定农产品价格,故 B 项正确;赫鲁晓夫农业改革没有涉及农业减产,故 C 项错误;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对生产关系的改革,其内容没有涉及减少粮食生产,故 D 项错误。5美国作者狄克逊韦克特在 大萧条时代中写道:美式幽默的溶解剂早已开始向这场危机发起进攻。有些冷笑话,说的是高盛集团的每一股东都配发免费左轮手枪。还有笑话说,客房服务员会询问每位登记者:“是用来睡觉,还是用来跳楼?”针对上述现象,罗斯福政府的应对举措主要是()A整顿财政金融体系,恢复银行信用B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推动工业复兴C帮助民众克服恐慌的心理,恢复对未来信心D发放紧急救济金,加强救济工作【答案】C【解析】材料中“是用来睡觉,还是用来跳楼?”显然是人的恐慌心理,故 C 项正确。6下面是马克思与罗斯福穿越时空的对话。其反映的核心观点是()马:小罗,你最近的忙碌让天国这里有点乱啊!罗:噢,为啥?马:因为你,列宁跑来说社会主义大有希望啊,但亚当斯密最近却不再来我这串门了。罗:哈哈,承蒙夸奖。马:你先别高兴,看了你的改革,起先我到真动心过,后来就开始忧心了,最后还有些灰心起来A认为罗斯福的某些改革措施是建立社会主义B罗斯福国家干预经济模式与自由主义经济相冲突C罗斯福的改革措施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一致性D罗斯福改革实质上是旧民主秩序的新运用【答案】D【解析】罗斯福改革措施根本目的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并不是为了建立社会主义,故 A 项错误;罗斯福国家干预经济模式与自由主义经济在根本上并不冲突,新政是为了在国家干预经济手段之下尽量保持10资本主义自由政策,并且都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故 B 项错误;罗斯福改革措施是维护资本主义私有制,而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实行公有制,二者并没有一致性,故 C 项错误;罗斯福改革实际上是在保持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不变的基础上加强国家的干预,所以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故 D 项正确。71936 年美国国会颁布的土壤保持与作物调配法规定:凡不再种植消耗土壤肥力作物,而改种保持土壤肥力作物,减少粮食生产的农民,由国家发给奖金。该法案的颁布主要是出于()A平衡市场缓解危机B保护农业生态环境C保障农场主的利益D推动农业布局调整【答案】A【解析】题干中提到“1936 年”说明该法案属于罗斯福新政内容,与缓解经济危机有关,故 A 项正确。81933 年,美国政府颁布紧急救济拨款法 ,组织失业者进行公路、堤坝、桥梁、公共建筑等公用事业的建设。1935 年又颁布社会保障法 ,该法规定:“本法案旨在增进公共福利,通过建立一个联邦的老年救济金制度,使一些州得以为老人、盲人、受抚养的和残废儿童提供更为可靠的生活保障”据此可知,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是()以立法的形式建立由政府主导实行以工代赈致力缩小贫富差距ABCD【答案】A【解析】从颁布紧急救济拨款法和社会保障法可知正确;从政府颁布可知正确;从“组织失业者进行公路、堤坝、桥梁、公共建筑等公用事业的建设”可知正确;从社会保障法内容可知是保障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而不是体现缩小贫富差距,故错误,A 项符合题意。91960 年日本内阁通过了国民收入倍增计划 ,提出 10 年之内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均国民收入增长一倍。 据日本的 关于国民生活的舆论调查统计 , “倍增计划”实现后, 回答自己的生活是“中流”的人达到 90%。这说明日本()A建立了完善的福利制度B开始采用宏观干预的经济政策C实施了计划经济D通过“倍增计划”造就了庞大的中产阶级【答案】D【解析】福利制度是为了保障低收入人群的基本生活保障,与题干中生活是“中流”的人达到 90%没有联系,故 A 项错误;“倍增计划”实现后,回答自己的生活是“中流”的人达到 90%不能说明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故 B 项错误;日本是资本主义国家不可能实施计划经济,故 C 项错误;“倍增计划”实现后,回答自11己的生活是“中流”的人达到 90%,说明日本中产阶层人数增加,故 D 项正确。10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布局。借鉴历史经验,下列历史现象最符合环保要求的是()A古代中国推行重农抑商政策,鼓励垦荒B1958 年中国开展“大跃进”运动C苏联赫鲁晓夫改革,进行大规模垦荒D20 世纪 90 年代,美国发展“新经济”【答案】D【解析】鼓励垦荒明显是破坏生态环境,故 A 项错误;1958 年中国开展“大跃进”运动中,焚烧树木,大炼钢铁,污染环境,故 B 项错误;进行大规模垦荒也是破坏环境的体现,故 C 项错误;“新经济”是一种以知识经济为主,信息技术指导下的经济模式,属于环保经济模式,故 D 项正确。111993 年民主党人克林顿上台后,一个明显进步就是认识到,被民主党人推行了半个世纪之久的干预主义和共和党人推行的供应学派自由主义, 那不是灵丹妙药, 都有局限性。 为此, 他推行了一套被称为“克林顿经济学”的经济政策,其基本特点是()A市场调节,自由竞争B政府干预,全面调控C削减开支,增加福利D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答案】D【解析】“市场调节,自由竞争”是工业革命后自由主义思想的表现,故 A 项错误;“政府干预,全面调控”是 19291933 年经济危机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体制的表现, 故 B 项错误; “削减开支”与“增加福利”本身是矛盾的,故 C 项错误;克林顿认为“干预主义”和“供应学派自由主义”都不是灵丹妙药,为此他把二者的优势结合起来,推行了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政策,被称为“克林顿经济学”,故 D 项正确。12下图是某一年的世界主要大国国民生产总值图示 。结合所学知识推测,最接近图中状况的年份是()A1945 年B1956 年C1987 年D1992 年12【答案】B【解析】1945 年处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欧洲国家尚未恢复,故 A 项错误;二战后西欧国家纷纷进行经济改革,经济得到恢复,题干中显示欧洲国家经济开始起步,故 B 项正确;1987 年日本经济处于世界第二,故 C 项错误;1992 年苏联已经解体,故 D 项错误。13.有学者研究指出,1929 年1938 年,美国大部分商品滞销,但收音机的销售量却呈爆炸式增长。由此可以推理当时()A.民众闲暇时间大幅增加B.电子产品不受危机影响C.民众醉心于超前性消费D.美国已经走出经济危机【解析】1929 年爆发经济大危机,大量工人失业,购买收音机是由于人们待业在家有更多的空闲时间进行娱乐,故 A 项正确;材料中仅体现收音机销售量暴涨,不能得出电子产品都不受经济危机影响,故 B项错误;超前消费是指脱离自己收入水平和收入能力的盲目消费行为,材料没有体现,故 C 项错误;1929年是经济危机爆发时期,故 D 项错误。【答案】A14.当人们质疑罗斯福推出完全不利于经济增长的所得税方案以实施社会保障计划时,罗斯福说:“这些税从来不是一个经济学问题,它们始终都是政治问题。”罗斯福这一论断是基于新政()A.推动了政府机构改革B.开启资本主义新模式C.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D.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解析】材料中社会保障计划,与政府机构改革无关,故 A 项错误;社会保障计划本身属于政府加强对经济干预,开创资本主义发展新模式,但题干问的是这一计划的目的,故 B、C 项错误;根据材料“不是一个经济学问题,它们始终都是政治问题”“实施社会保障计划”可知,为了保障底层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故 D 项正确。【答案】D15.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这一时期美国()A.进入高速发展的“新经济”时代B.实行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的理论主张C.全国性的社会保障制度初步形成D.国民生产总值增长速度慢于同期的西欧日本【解析】进入高速发展的“新经济”时代是在 20 世纪 90 年代,故 A 项错误;实行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的理论主张是在 20 世纪 80 年代后, 故 B 项错误; 全国性的社会保障制度初步形成是在 20 世纪三四十年代,故 C 项错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但这时期国民生产总值增长13速度慢于同期的西欧日本,故 D 项正确。【答案】D16.阅读西方国家经济发展情况表 。针对表中所反映的经济发展问题,西方国家采取了()大力发展“混合经济”增加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减少政府的财政支出削减社会福利开支GNP 年增长失业率物价指数年增长率19681972 年4.3%3.2%4.8%19731975 年2.4%5.3%9.4%A.B.C.D.【答案】B【解析】由图表信息得出,这段时期大致是 20 世纪 70 年代,国民生产总值增长速度下降,失业率上升,物价上升。以美国为例,这时期美国经济进入“滞胀”(生产停滞,通货膨胀)时期,凯恩斯主义失灵。“混合经济”是指市场调节与政府干预相结合,针对上述情况,使用该政策是对的,如英国的混合市场经济模式,故正确;凯恩斯主义失灵,就不能再增加政府的干预,只能减少,故错误、正确;凯恩斯主义主张增加社会福利,既然失灵,就应该减少社会福利,故正确,选择 B 项符合题意。17.如表美国三大产业占 GDP 比例统计表年份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19507.0%38.0%55.0%19802.5%33.4%64.1%20061.0%20.0%79.0%上表反映出()A.美国产业结构日益优化的趋势B.美国制造业的逐渐衰落C.经济危机阻碍了美国产业结构的调整D.美国经济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答案】A【解析】表格中显示第二产业逐渐下降,第三产业逐渐上升,体现出美国产业结构日益优化的趋势,故 A 项正确;材料中不能说明美国制造业的逐渐衰落,故 B 项错误;经济危机不可能阻碍美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故 C 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和其他国家对比信息,故 D 项错误。1418.列宁有言:“所有一切压迫阶级,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都需要一种牧师的职能。牧师的使命是安慰被压迫者,给他们描绘一幅在保存阶级统治的条件下减少痛苦和牺牲的前景。”下列罗斯福新政措施中最能佐证“牧师”职能的是()A.调整工业产销,防止恶性竞争B.实施美元贬值,扩大外销C.制定工资工时,维护劳工权益D.整饬财政金融,重建公信【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牧师的使命是安慰被压迫者,给他们描绘一幅在保存阶级统治的条件下减少痛苦和牺牲的前景”可分析出牧师的职能是缓和阶级矛盾,维护统治。结合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可知,C 项是缓和阶级矛盾的措施。19.1935 年美国财务部授权华盛顿银行在全世界发行债券,全球发行总计 225 亿美元,永久有效。该债券的发行反映出当时美国()A.银行信用已经迅速恢复B.在世界市场上独占鳌头C.财政赤字正在继续扩大D.充分挖掘国内市场潜力【答案】C【解析】1935 年美国财务部授权华盛顿银行在全世界发行债券,说明这是政府行为,A 项错误;在世界市场上独占鳌头材料信息不能体现,故 B 项错误;全球发行总计 225 亿美元债券说明美国财政赤字正在继续扩大,故 C 项正确;在全世界发行债券,是在挖掘国外市场潜力,故 D 项错误。20.美国第一流的经济学家在为里根准备的总统经济报告中这样写道:“有效的经济制度是关心个人的需要;每个人都在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奔波,这才算是有效率。”据此可知,以上经济学家的政策是()A.大力推行国有化B.保护私人经济C.减少社会福利D.实行赤字财政【答案】B【解析】由材料可以看出,这些经济学家认为有效的经济制度应该是国家保持和促进市场竞争机制,在保护私人经济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这样可以带来更高的生产效率,故选 B 项。A、C、D 三项不符合材料信息,也不符合里根时代的经济发展状况。21.20 世纪初,占有 40%左右的股票才能控制一个公司,但在当今发达国家只要掌握某公司 3%5%的股票,就能获得对该公司的控制权。对于上述现象认识正确的是()A.资本家凭借政权操纵企业15B.资本社会化的趋向加强C.工人掌握了企业的决策权D.股份制的作用逐渐减弱【答案】B【解析】材料无法体现资本家凭借政权操纵企业,故 A 项错误;据材料“20 世纪初,占有 40%左右的股票才能控制一个公司”和“但在当今发达国家只要掌握某公司 3%5%的股票, 就能获得对该公司的控制权”可知资本社会化的趋向加强,故 B 项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工人掌握了企业的决策权,故 C 项错误;材料信息不能说明股份制的作用逐渐减弱,故 D 项错误。22.二战后“福利国家”迅速扩张,涵盖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泛,而且不再局限于穷人和弱势群体。到了 20世纪 70 年代末,社会上开始发出这样的声音:所有这些社会福利方面的权利已经变得过多了。这是因为福利政策()A.造成了欧美国家人们的长期失业B.对经济增长和保持竞争力构成危害C.使低收入阶层生活得到基本保障D.有助于从根本上解决贫富分化问题【答案】B【解析】庞大的福利开支使资本主义国家财政不堪重负,严重妨碍了经济的增长和对高新技术的投入,成为社会持续充分发展和社会竞争力提高的障碍。正因为如此,20 世纪 70 年代末出现了对福利政策的不同看法,B 项符合题意。A、D 两项本身说法错误;C 项与材料意思不符。23.危机会对国家和民族带来冲击,面对危机的应对措施,是对人类政治智慧的考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材料二罗斯福“新政”是在大危机威胁美国的形势下, 试图在资本主义范围内对其中某些弊病加以改革,以保证资本主义的稳定和发展。罗斯福 1938 年谈到“新政”时说, “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新政”作为挽救 19291933 年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的救急药方,其直接效果虽不十分显著,但却留下了深远的影响。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上卷)16(1)结合中国 20 世纪 30 年代的有关史实论证材料一的观点。(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新政对美国经济、政治制度进行了怎样的调整。试举一例说明这些调整对战后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积极影响。【答案】(1)论证:1931 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略中国,接着制造了一系列侵略中国的事件,东北沦陷,华北地区日趋殖民地化,中华民族到了亡国灭种的关键时期;中国共产党号召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1937 年随着日本大规模侵华,全民族抗战开始。(2)调整:在经济方面,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或国家干预经济)的经济制度;推行社会福利政策,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在政治方面,扩大联邦政府(和总统)的权力;加强社会立法,完善美国的法律制度。影响: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为例,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奉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政策,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促进了经济发展“黄金时期”的出现。(或以福利政策为例,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渐建立起福利国家制度,对社会稳定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答出其他,言之有理也可给分)【解析】第(1)问,根据“20 世纪 30 年代”的时间限定用日本侵华的一系列史实论证。第(2)问,第一小问,从开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模式;推行社会福利政策,建立多层次社会保障制度等角度思考;第二小问,从促进经济发展,缓和阶级矛盾等方面回答。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向市场放权、为企业松绑,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摘编自李克强在上海部分省市经济形势座谈会上的讲话运用中外近现代史的史实,对材料所述政府职能与市场活力的关系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就材料中所述政府职能与市场的关系进行认证;也可以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关系,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答案】示例一:关系:政府一定程度的放权可以促进市场活力的倍增。探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中政府转变职能,向企业放权,市场经济获得较快发展,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建立和完善;苏联(俄)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的转变也是政府放权,市场活力得到提升;苏联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改革过程中均出现政府权力下放,市场活力相对提升的现象;20 世纪 70 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滞胀”后,各国纷纷对市场放权,弱化了政府对经济干预的力度,促成经济的复苏和发展。所以政府一定程度的放权可以激发市场的活力,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示例二:关系:政府适度干预经济可以促进经济有序发展。探讨:美国罗斯福新政中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改变了市场经济下企业的无序竞争带来的生产过剩现象,促成美国渡过经济危机;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加强对经济的干预,促成资本主义出现“黄金时期” 。中国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始终强调政府的宏观调控的重要性,中国实现了快速发展;2017世纪 90 年代的美国提出新经济政策,运用“宏观调控与微观自主”结合的办法,使美国经济出现难得的增长。但是,面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政府不能过多干预经济,应该尊重市场发展的规律,否则有适得其反的危险,这种例子屡见不鲜。【解析】审题首先确定设问的主题“政府职能与市场活力的关系”,其次要注意开头的限制“中外近现代史”。答题时第一步是要亮明观点,按照题目说明,既可以使用材料中的“政府向市场放权增强市场活力”这一观点,也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提出新观点,但是不能脱离政府与市场这两个核心;第二步是要围绕自己列出的观点引用史实说明,同时还要注意史实引用的准确性和语言表达的流畅性。2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1881 年 11 月 17 日,俾斯麦通过德国皇帝在帝国议会发表了一篇有着深远影响的演说。他郑重地向帝国议会宣称:“社会弊病的医治,一定不能仅仅依靠对社会民主党过火行为的镇压,而且同时要积极促进工人阶级的福利。”就是在这篇演说里,宣布了实行三种保险的计划。这一计划经过议会长时间的辩论,陆续在议会通过。由于德国这三个保险立法实施得最早,它们在其后的 30 年里,成了其他欧洲国家调查、研究、借鉴和学习的“典范”。这几个立法经过以后一些局部性的修改,一直沿用至今。黄素庵西欧“福利国家”面面观材料二1933 年 6 月 16 日罗斯福政府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 ,同时成立“国家工业复兴局”负责实施该法令。该法令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水平和工作日时数,以避免盲目竞争导致生产过剩。1935 年 8 月国会通过社会保险法 ,改变以往由民间团体自助自救或由慈善团体提供救助的传统,开始实施“福利主义”试验。该法包括建立养老金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和对残疾及无谋生能力者提供救济三个部分,规定年满 65 岁的退休工人,每月可获得 1085 美元的养老金,所需资金一半由在职工人和雇主以保险费的形式交纳,另一半则由联邦政府拨付。摘编自王斯德现代文明的发展与选择:20 世纪的世界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德国福利制度确立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概括罗斯福政府的社会保障措施。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德、美社会保障的共同特点。【答案】(1)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解放了生产力,奠定了资产阶级解决现实问题的基础;资产阶级代议制和政党政治的发展,推动了社会民主化运动;阶级矛盾尖锐,工人运动蓬勃发展,推动了福利制度的建立。(2)措施: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 ,规定了企业工人的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为工人提供了劳动保障;通过社会保险法 ,建立了系统的福利制度体系。特点:以政府为主导,体现国家对经济的干预;通过社会立法强制性推动。【解析】(1)根据材料一“社会弊病的医治,一定不能仅仅依靠对社会民主党过火行为的镇压,而且同时18要积极促进工人阶级的福利”可以看出当时阶级矛盾尖锐,工人运动蓬勃发展,推动了福利制度的建立;根据所学知识可以从政治和经济两个方面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解放了生产力,奠定了资产阶级解决现实问题的基础; 资产阶级代议制和政党政治的发展, 推动了社会民主化运动。 (2)第一小问措施, 根据材料二“1933年 6 月 16 日罗斯福政府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1935 年 8 月国会通过社会保险法 ,改变以往由民间团体自助自救或由慈善团体提供救助的传统,开始实施福利主义试验”可以看出其措施主要为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 ,规定了企业工人的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为工人提供了劳动保障;通过社会保险法 ,建立了系统的福利制度体系;第二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可以看出其特点为以政府为主导,体现国家对经济的干预;通过社会立法强制性推动。26.20 世纪 20 年代末,正当苏联找到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途径时,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经济大危机,各国纷纷寻找摆脱大危机困境的模式。材料一1931 年这一年因其显著特征而不同于“战后”前几年,也不同于“战前”几年。1931 年,世界各地所有的人都在认真地思考并坦率地议论着西方的社会制度也许会失败和不再起作用的可能性。英阿诺德J.汤因比材料二罗斯福无意发动一场革命,也无意为美国创造一种新的体制机构。相反,他是在设法医治一个资本主义社会的暂时疾病,通过护理使它恢复健康。只是因为常规疗法再也不能奏效,他才试用了试验性疗法。摘编自美内森米勒罗斯福正传材料三罗斯福“新政”是在大危机威胁美国的形势下, 试图在资本主义范围内对其中某些弊病加以改革,以保证资本主义的稳定与发展“新政”作为挽救 19291933 年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的救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