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2020届高三3月“阳光校园.空中黔课”阶段检测化学试题 解析.docx
-
资源ID:78915508
资源大小:360.57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贵州省2020届高三3月“阳光校园.空中黔课”阶段检测化学试题 解析.docx
贵州省“阳光校园·空中黔课”阶段检测高三化学注意事项: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2用黑色墨水签字笔按照考试时间安排当堂完成答题。考试结束后,请对照参考答案和评分建议,按照科任老师要求完成试卷批改和提交成绩。供参考的相对原子质量:H1 He4 C12 N14 O16 Na23 S32第I卷(选择题共64分)选择题(16小题,每题4分,共64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请将正确选项的序号填入答题卡相应的位置)1. 下列物质不能作为消毒剂的是A. NaClO溶液B. 75%的酒精C. 双氧水D. 明矾【答案】D【解析】【详解】A. NaClO溶液可以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生成具有强氧化性的次氯酸,可以作为消毒剂;B. 75%的酒精可以作为医用消毒剂杀灭病毒和细菌; C. 双氧水具有强氧化性,可以作为消毒剂; D. 明矾中的铝离子能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能吸附水中的悬浮颗粒,所以可以做净水剂,但是明矾不能使蛋白质变性,所以不能做消毒剂。答案选D。2. 下列有关化学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氨气B. 用镊子取出白磷并置于水中切割C. 将Na2CO3溶液保存在带玻璃塞的试剂瓶中D. 不慎将浓碱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硼酸【答案】C【解析】【详解】A. 氨气溶于水能使溶液显碱性,红色石蕊试纸遇碱性溶液变蓝色,故可用其检验氨气,A项正确;B. 白磷遇到氧化会发生缓慢氧化并发生自燃,故要用镊子取出白磷置于水中切割,B项正确;C. 将Na2CO3溶液不能保存在带玻璃塞的试剂瓶中,碳酸钠水解呈碱性,碱性溶液会与磨砂玻璃反应生成有黏性的硅酸钠溶液从而粘住磨口玻璃塞,C项错误;D. 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不慎将浓碱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硼酸,D项正确。答案选C。3. 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18gD2O中含有的中子数为10NAB. 常温常压下,49氦气中所含原子数为2NAC. 标准状况下,22.4LCH3CI中含C-H键数为3NAD. 1L03mol/LNH4NO3中所含NH4+数为0.3NA【答案】C【解析】【详解】A.D2O是由氘和氧组成的化合物,摩尔质量为20,所以18g重水不足1mol,中子数不足10NA,A项错误;B.氦气为单原子分子,所以原子数为NA,B项错误;C.标准状况下,22.4LCH3CI中含C-H键数为3NA,C项正确;D.NH4+为弱碱根离子,在水中会水解,所以离子的物质的量不足0.3mol,D项错误。答案选C。4. 能证明乙酸是弱酸的实验事实是A. CH3COOH溶液与Zn反应放出H2B. 0.1 mol/L CH3COONa溶液的pH大于7C. CH3COOH溶液与Na2CO3反应生成CO2D. 0.1 mol/L CH3COOH溶液可使紫色石蕊变红【答案】B【解析】【详解】A只能证明乙酸具有酸性,不能证明其酸性强弱,故A错误;B该盐水溶液显碱性,由于NaOH是强碱,故可以证明乙酸是弱酸,故B正确;C可以证明乙酸的酸性比碳酸强,但是不能证明其酸性强弱,故C错误;D可以证明乙酸具有酸性,但是不能证明其酸性强弱,故D错误;故选B。5. 某离子反应涉及H+、Bi3+、MnO4-、BiO3-、Mn2+、H2O六种微粒。其中c(MnO4-)随反应进行逐渐增大。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 该反应的还原产物为Bi3+B. 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2C. 反应后溶液的酸性明显增强D. 若有1mol还原剂参加反应,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5mol【答案】C【解析】【详解】c(MnO4-)随反应进行逐渐增大,这说明MnO4-是生成物,则Mn2+是反应物,即Mn元素化合价从+2价升高到+7价,失去电子,被氧化,作还原剂。因此BiO3-是氧化剂,Bi元素化合价从+5价降低到+3价,则A、该反应的还原产物为Bi3+,A正确;B、根据电子得失守恒可知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2,B正确;C、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该反应的方程式为14H+5BiO3-+2Mn2+5Bi3+2MnO4-+7H2O,因此反应后溶液的酸性明显减弱,C错误;D、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若有1mol还原剂参加反应,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5mol,D正确,答案选C。点睛:正确标注元素化合价,分析元素反应前后化合价的变化,是解决氧化还原反应相关问题的关键,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基本概念、配平、计算等考查都是围绕电子转移展开的,必须从元素化合价升降上分析氧化还原反应,对氧化还原反应概念原理综合运用的考查,要从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及电子转移入手,正确理解有关概念,并理清知识线和对应规律,需要牢固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知识中的重要概念和重要规律,真正做到举一反三,灵活运用,根据题中信息分析,要善于利用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守恒规律、价态变化规律、强弱规律、难易规律去分析特征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得出合理答案。6. 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 将A12(SO4)3溶液蒸干制备Al2(SO4)3固体B. 分液时,先把分液漏斗中的上层液体由上口倒出C. 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干燥的C12D. 用Ca(OH)2鉴别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答案】A【解析】【详解】A. 将A12(SO4)3溶液蒸干可以得到A12(SO4)3固体,A项正确;B. 分液时,先把分液漏斗中的下层液体由下端放出,再把上层溶液从上口倒出,B项错误;C. 饱和食盐水收集的是湿润的氯气,C项错误; D. OH-会和HCO3-发生如下反应:OH-+HCO3-=H2O+CO32-,最后都会生成CaCO3淀,无法区分,D项错误。答案选A【点睛】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鉴别不能用氢氧化钙,因为都会生成碳酸钙沉淀,可以与氯化钙反应,生成沉淀的是碳酸钠。7. 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是A. 向FeBr2溶液中通入过量Cl2: B. 钠与水反应: C. 酸化KIO3和KI的混合溶液: D. 将铜丝插入稀硝酸中: 【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明确反应实质是解题关键,向FeBr2溶液中通入过量Cl2,氯气不仅可以氧化亚铁离子,还可以与溴离子发生反应;碘酸钾和碘化钾在酸性溶液中会发生归中反应,但题目方程式没有配平;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一氧化氮。【详解】A.过量的Cl2不仅会氧化亚铁离子,还可以和Br-发生反,FeBr2中Fe2+与Br-之比为1:2,所以离子方程式为,A项错误;B. 钠与水反应:,B项正确;C. 酸化KIO3和KI的混合溶液的离子方程式没有配平,正确反应离子方程式为:,C项错误;D. Cu和稀硝酸反应生成NO,所以离子方程式为:,D项错误。答案选B。【点睛】本题考查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明确反应实质是解题关键,注意离子方程式反应遵循客观事实、原子个数守恒、电荷守恒、量比关系等。例如本题A项向FeBr2溶液中通入过量Cl2,氯气不仅可以氧化亚铁离子,还可以与溴离子发生反应,同时根据量比关系FeBr2中Fe2+与Br-之比为1:2,所以离子方程式为。8. 下列选用仪器或实验装置符合实验要求且安全的是ABCD实验实验室灼烧胆矾测定胆矾中结晶水的含量测定O2体积验证NaHCO3和Na2CO3的稳定性从含碘苯溶液中分离碘并回收苯实验仪器A. AB. BC. CD. D【答案】D【解析】【详解】A. 实验室灼烧胆矾测定胆矾中结晶水的含量应该在坩埚中,不能在烧杯中,A项错误;B. 测定O2体积导管应为短进长出,B项错误;C. 碳酸氢钠固体应放在小试管当中,C项错误;D. 从含碘的苯溶液中分离碘并回收苯,因为碘易升华,故要用水浴蒸馏装置,D项正确。答案选D。9. 反应X(g)+Y(g)2Z(g)H0。一定条件下,反应物Y的转化率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若使曲线a变为曲线b可采取的措施是A. 加入催化剂B. 降低温度C. 增大压强D. 增大Y的浓度【答案】B【解析】【分析】若使曲线a变为曲线b,由图可知,Y的转化率增大,Y的反应速率减小。本题考查读图能力,要从图中获得有用的信息,再结合条件改变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的知识来解答。【详解】A项,加入催化剂只能加快反应速率但平衡不会移动,Y的转化率不变,Y的反应速率增大,故A项错误;B项,H<0这是一个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方向移动,平衡右移动,Y的转化率增大,降低温度,减小了反应物中活化分子百分数,使有效碰撞几率减小,反应速率减小,达到平衡的时间较长,故B项正确;C项,由于该反应前后气体的分子数不变,故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Y的转化率不变,Y的反应速率增大,故C项错误;D项,增大Y的浓度会使的反应速率增大,故D项错误。答案选B。10. 一密闭容器中存在反应:H,实验测得平衡时Fe3O4的转化率随温度和压强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反应的H0B. 压强PIP2C. 将O2不断分离出去可以提高Fe3O4的转化率D. a、b两点的平衡常数大小:KaKb【答案】C【解析】【分析】由图可知,升高温度Fe3O4的转化率增大,结合升高温度平衡向着吸热的方向移动,增大压强,平衡向着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来解答。【详解】A项,由图可知,温度升高,Fe3O4的转化率增大,说明平衡向正向移动,则正向为吸热反应,则H0,故A项错误;B项,相同温度下,增大压强,平衡向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平衡逆移,Fe3O4的转化率减小,ab,则P2PI,故B项错误;C项,减少生成物的量,平衡正向移动,Fe3O4的转化率增大,故C项正确;D项,平衡常数只受温度影响,a、b两点的温度相同,K相同,故D项错误。答案为C。【点睛】化学平衡的移动要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尤其是温度和压强对平衡的影响经常考的重要考点。11. 室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A. c(H+)/c(OH-)=1×10-12的溶液中:B. 0.1mol/LHCl溶液:C. 0.1mol/LK2CO3溶液:D. c(Fe2+)=0.1mol/L溶液中:【答案】A【解析】【详解】A项,由c(H+)/c(OH-)=1×10-12可知,c(OH-)c(H+),溶液显碱性,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可大量共存,A项正确;B项,HCl溶液有H+显酸性,CH3COO-不能大量存在,故B项错误;C项,K2CO3溶液存在CO32-,CO32-与Al3+发生双水解反应,不能大量共存,故C项错误;D项,Fe2+能在酸性条件下被NO3-氧化为Fe3+,Fe3+与SCN-结合生成络合物,不能大量共存,故D项错误。答案选A。12. 常温下,在2L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MoS2、H2、Na2CO3发生反应:MoS2(s)+4H2(g) +2Na2CO3(s) Mo(s)+2CO(g)+4H2O(g)+2Na2S(s)。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A. B. 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不变C. 平衡常数K不变D. CO与H2O的物质的量浓度的比值不变【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判断平衡的标志,当同一反应物质正逆反应速率相同时,反应达到平衡;但体现到物质的浓度、物质的量分数、体积分数、颜色、密度等。有固体参加的反应的恒容条件下,密度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详解】A. 当时,反应达到平衡,A项错误;B. 容器为2L密闭容器,正反就是气体质量增大的反应,故气体的密度是变量,故气体的密度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B项正确;C. 平衡常数K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时,K值不变,不是判断平衡的标志,C项错误;D. 根据方程式,CO与H2O的物质的量浓度的比值一直不变,不是平衡的标志,D项错误。答案选B。13. 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对锂电池有重大贡献的三位科学家。一种以Li与为电极材料的高容量、高性能电池,其电池的总反应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电解质溶液可以用LiCl的水溶液B. 充电时,Li+向极移动C. 充电时,正极反应:D. 放电时,正极反应:【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二次电源,二次电源在放电时是原电池,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反生还原反应;充电时是电解池,阳极发生氧化反应,阴极反生还原反应。充电时阳极即是放电时正极,充电时阴极即是放电时负极。【详解】A. 电解质溶液不能用LiCl的水溶液,由于水的存在,电极材料Li会与水反生反应,故A项错误;B. 充电时,Li+向Li电极移动,B项错误;C. 充电时,负极变为阴极,反应为,故C项错误;D. 放电时,正极变为阳极,反应:,D项正确。答案选D。【点睛】本题考查二次电源,二次电源在放电时是原电池,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反生还原反应;充电时是电解池,阳极发生氧化反应,阴极反生还原反应。充电时阳极即是放电时正极,充电时阴极即是放电时负极。电解池中阳离子向阴极移动,阴离子向阳极移动。14. 一定温度下,将3mol A和2.5mol B混合,充入2 L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H>0,经5秒钟反应达到平衡,生成1mol D,并测得C的浓度为0.5mol·L-1。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x值为1B. 平衡时A的浓度为0.75mol·L-1C. B的转化率为20%D. 反应速率【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5秒钟反应达到平衡,生成1mol D,并测得C的浓度为0.5mol·L-1,可算出生成C的物质的量为1mol。参加反应的物质的量之比即是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确定x的值。根据反应,列出三段式,即可得到转化率、平衡时各物质浓度。【详解】A. 根据5秒钟反应达到平衡,测得C的浓度为0.5mol·L-1,可算出生成C的物质的量为0.5mol·L-1×2L=1mol,同时生成1mol D,参加反应的物质的量之比即是化学计量数之比,所以x的值为2,A项错误; B. 根据题意列出三段式:平衡时A的浓度为0.75mol·L-1,B项正确;C. 根据三段式,平衡时B反应了 ,所以转化率为,C项正确; D. 根据三段式,反应速率,D项正确。答案选A。15. 高铁酸钠(Na2FeO4)具有优良的杀菌效果,是一种理想的含氯杀菌剂替代品。以低碳钢板作为阳极电解浓氢氧化钠可以迅速制得高铁酸钠,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膜”、“B膜”分别为阴、阳离子交换膜B. 阴极区溶液的pH将减小C. a气体为H2,,b溶液可循环使用D. 阳极反应:【答案】C【解析】【分析】以低碳钢板作为阳极电解浓氢氧化钠制得高铁酸钠,阳极反应为,阳极消耗OH-,所以B膜为阴离子交换膜,允许OH-通过,阴极反应为:,阴极产生OH-,所以A膜为阳离子交换膜,允许钠离子通过。【详解】A. 根据题意,阳极反应为,阳极消耗OH-,所以B膜为阴离子交换膜,允许OH-通过,阴极反应为:,阴极产生OH-,所以A膜为阳离子交换膜,允许钠离子通过。即 “A膜”、“B膜”分别为阳、阴离子交换膜,A项错误;B. 阴极反应为:,产生OH-,故溶液的pH将变大,B项错误;C. 阴极反应为:,所以a气体为H2,,b溶液为浓的氢氧化钠可循环使用,C项正确;D. 阳极反应为:,D项错误。答案选C。16. 已知图甲表示某温度下pH=l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分别加水稀释时pH的变化曲线,图乙表示水在不同温度下的电离平衡曲线。下列有关图像的判断叙述正确的是A. 图甲中曲线II为盐酸B. 图甲中a点溶液的导电性比b点弱C. 图乙中纯水仅升高温度,就可以从a点变到c点D. 图乙中在b点对应温度下,将pH=2的H2SO4溶液与pH=10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显中性【答案】D【解析】【详解】A.相同pH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分别加水稀释相同倍数时,盐酸的pH变化大,醋酸为弱酸稀释促进电离,加水稀释后醋酸pH较小,曲线II为醋酸,故A错误;B.溶液导电性与溶液中离子浓度成正比,b点pH大于a点,b点c(H+)小于a点,b点溶液的导电性比a点弱,故B错误;C.纯水仅升高温度,促进水解,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浓度均增大,图乙中从a点变到c点氢氧根离子浓度不变,故C错误;D.图乙中在b点对应的温度下,Kw10-12,中性溶液pH6;将pH2的H2SO4与pH10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c(H+)=10-2mol/L,c(OH-)=10-2mol/L浓度相同,等体积混合溶液呈中性,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答案选D。【点睛】常温下,Kw10-14,此时c(H+)=c(OH-)=10-7mol/L,pH为7是中性溶液;当水的离子积为Kw10-12,此时c(H+)=c(OH-)=10-6mol/L,pH为6是中性溶液。第卷(非选择题共36分)17. 锌锰电池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工业上利用锌焙砂(主要含ZnO、ZnFe2O4,还含有少量FeO、CuO等杂质)制取金属锌的工艺流程如下:回答以下问题:(1)ZnFe2O4中Fe的化合价是_。(2)为了提高酸浸效率,可采用的措施是_(至少两条)。(3)净化I的过程中温度不能太高,原因是_。(4)X可以调节pH,则X为_。(5)净化II中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6)本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除锌外还有_【答案】 . +3; . 适当增大硫酸浓度、空气搅拌或升高温度; . 防止双氧水受热分解; . ZnO或Zn(OH)2; . Zn+Cu2+=Zn2+Cu; . 硫酸。【解析】【分析】锌焙砂首先通过酸浸,将固体都溶解,然后再用双氧水溶液将少量亚铁离子氧化成铁离子,再通过控制pH,使Fe3+沉淀,除去铁杂质,然后加入Zn将Cu置换出来,除去Cu杂质,然后再将溶液处理后电解得到锌。【详解】(1)ZnFe2O4中Fe的化合价为+3价;(2)为了提高酸浸效率,可采用的措施是增大硫酸浓度、空气搅拌、升高温度;(3)双氧水受热会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所以此过程中温度不宜过高;(4)调节pH为了使三价铁离子沉淀,并且为了不引入杂质,所以可以加入ZnO或Zn(OH)2;(5)净化II中加入Zn会把溶液中存在的Cu2+置换出来,发生置换反应,离子方程式为Zn+Cu2+=Zn2+Cu;(6)通过制取锌的流程图可以知道,电解硫酸锌溶液可以得到锌、氧气和硫酸,除了锌可以循环利用外,还有稀硫酸溶液可以用于酸浸。18. 苯乙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工业中以乙苯为原料,采用催化脱氢的方法制取苯乙烯。回答下列问题:已知:+H2(g)H10H20(1)+CO2(g)+CO(g)+H2O(g)H=_,(用H1、H2表示)有利于提高己苯平衡转化率的条件是_(填标号)。a高温b高压c低温d低压(2)已知T1下,将1mol乙苯蒸气通入到体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容器内气体总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情况如下表所示:时间t/min010203040总物质的量n/mol1.01.41.651.81.8由表中数据计算010min内v(H2)=_:平衡时乙苯的转化率为_T1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1=_若温度T1下的平衡常数K小于T2下的平衡常数K2,则T1_T2(填“”、“”或“=”)【答案】 . H1+H2 . ad . 0.02molL-1min-1 . 80% . 1.6 . 【解析】【分析】根据盖斯定理,结合升高温度平衡向着吸热的方向移动,增大压强,平衡向着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来解答。【详解】(1)根据盖斯定理,+可得:+CO2(g)+CO(g)+H2O(g) H=H1+H2,由H1+H20可知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着吸热的方向移动,故选a。该反应是一个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减小压强,平衡向着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故选d。综上所述,ad符合要求。(2)根据表中数据和反应的特点可知,在010min内气体总物质的量增加了0.4mol,说明在这段时间内氢气的变化量也是0.4mol,则 ;平衡时气体总物质的量增加了0.8mol,所以平衡时乙苯的转化率为80%;T1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1= =1.6;若温度T1下的平衡常数K小于T2下的平衡常数K2,由于反应吸热,温度升高,平衡正向移动,K值变大,则T1T2。19. 在防治新冠肺炎的工作中,过氧乙酸(CH3COOOH)是众多消毒剂中的一种。过氧乙酸具有强氧化能力,可将各种病原微生物杀灭。其性质不稳定,遇热易分解。某同学利用高浓度的双氧水和冰醋酸制备少量过氧乙酸并进行相关实验。I过氧乙酸的制备向100mL的三颈烧瓶中加入25mL冰醋酸,滴加42.5%双氧水15mL,之后加入一定量浓硫酸,维持反应温度为40,磁力搅拌4h后,室温静置12h。(1)三颈烧瓶中制取过氧乙酸的反应方程式为_。(2)资料显示浓硫酸的用量对制得的过氧乙酸的质量分数有较为明显的影响,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数据分析本实验中浓硫酸的用量应为_(填字母)。a 1.5mL-2.0mL b 3.5mL-4.0mL C 5.5mL-6.0mLII过氧乙酸质量分数的测定准确称取1.00g过氧乙酸样液,定容子100mL容量瓶中,取其中10.00mL溶液调pH后,用KMnO4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出现浅红色,以除去过氧乙酸试样中剩余的H2O2,再加入过量KI溶液,摇匀,用0.0200mol/L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Na2S2O3标准溶液25.00mL。(已知:)。(3)加入过量KI溶液前,需除去H2O2的原因是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4)滴定时所选指示剂为_;制得过氧乙酸溶液中过氧乙酸质量分数为_%。(5)过氧乙酸用于消毒时,要将原液稀释到0.2%-0.5%之间。若实验室配制1000mL过氧乙酸稀溶液时,除需使用烧杯和玻璃棒外,还要用到以下哪些仪器_(填标号)。【答案】 . ; . b . . 淀粉 . 19 . BDE【解析】【分析】由题中信息可知,乙醚与双氧水在一定的温度下可以发生反应生成过氧乙醚。过氧乙醚的质量分数测定实验中,先用高锰酸钾溶液除去过量的双氧水,防止其氧化碘化钾从而影响实验结果。根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实验步骤,确定所需要的仪器。【详解】(1)根据题意,过氧乙酸由冰醋酸和双氧水反应制的,方程式为: ;(2)如图所示,浓硫酸3.5mL-4.0mL时,过氧乙酸的质量分数最大,所以答案为b;(3)加入过量KI溶液前,需先除去H2O2,是因为双氧水会氧化碘离子,其离子方程式为 ;(4)滴定时因为有碘出现,碘遇淀粉变蓝,故所选指示剂为淀粉;用0.0200mol/L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Na2S2O3标准溶液25.00mL,则消耗Na2S2O3的物质的量为5×10-4mol。由、可知,10.00mL溶液中过氧乙酸的物质的量为消耗Na2S2O3的物质的量的二分之一,即2.5×10-4mol,则100mL溶液中过氧乙酸的质量为2.5×10-4mol´10 ´76g/mol=0.19g,则制得过氧乙酸溶液中过氧乙酸质量分数为19%。(5)配制溶液时需要仪器有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容量瓶、量筒等,所以答案选B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