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饮食习俗.doc
白族日常饮食以一日三餐为主,农忙或节庆用则增加一次早点或午点。平坝地区多以大米、小麦为主食,山区常吃玉米、洋芋和养麦。主食一般蒸作干饭,下地携带。此外也喜爱粑柏、饵块、汤圆、米线、稀粥、糖饭(糯米与干麦芽粉制)等。三餐都配新鲜蔬菜,也善于调制咸菜、院菜、豆瓣酱、豆鼓与面注。用洱海特产的海菜花加工成的海荣炒火腿、海菜豆腐场令人齿颊留芳。肉食以猪为主,兼有牛、羊、鸡、鸭、飞大和鱼鲜,善于胶制火腿、腊肉、香肠、弓鱼、猪肝针、螺蛳酱、油鸡棕、吹肝和饭肠等食品,脑年猪和乳用(羊乳点酸水制成)是当地“一绝”。烹调方法多样,口味偏好酸辣,创造出大理砂锅鱼、柳蒸猪头、冰糖住豆腐、牛奶煮弓鱼、乳扇凉鸡、油炸仙人花(仙人掌花)、松木丽粉蒸鱼、盐炖罐子肉、鱼茸乳扇卷、镶雪梨、生皮(熏黄的生猪肉皮和半熟五花肉切丝,加萝卜丝、绿豆芽、芜妻和佐料凉拌)、毛驴场锅、汽锅饭、大理饵丝、喜州破酥精粑等一批名食。民间宴会,职业厨师制作的勺“八大碗”、”四盘五碗”宴席,菜式更为丰富。白族注重节庆,几乎每节都有一至数种应景食品。如春节吃叮叮糖、泡米花茶和江斋饭;三月街吃蒸糕和谅粉;清明节吃凉拌什锦和“斋筵香”(炸酥肉);端午节吃粽子和雄黄酒;尝新节吃新豆、嫩瓜和陈谷掺新米饭;火把节吃甜食和各种糖果;中无节吃羊肚菌和检鱼包肉;中秋节吃白饼和醉饼;重阳节吃肥羊;冬至节吃炒养粒和羊肉场,生活过得有滋有味有节奏。 白族婚宴习惯用“喜州土八碗”,由八道热菜组成:添加红曲米的红肉炖;挂蛋糊油炸的酥肉;加酱油、蜂蜜扣蒸的五花三线肉千张;配加红薯或土豆的粉蒸肉;猪头、猪肝、猪肉卤制的干香;加盖肉茸、蛋屑的白扁豆;木耳、豆腐、下水、蛋丝、菜梗氽制的杂碎;配加炸猪条的竹笋。此外,每客一包槟椰,丰盛又不奢侈。 白族也有饮食忌讳,主要是大年初一不用铁刀,主妇做饭应悄无声息,不能吹火,必须到井边“汲新水”。丧家做饭,一律清煮清炒,不能用红色食料,不能做红包菜肴。进扭时长辈上坐,晚辈侍奉。火把节之夜,岳父不能留女婿在家过节。 白族的特色饮食: 砂锅鱼与砂锅豆腐:将火腿片、嫩鸡块、冬菇、蛋卷、腊干片、豆腐、玉兰片、肉圆等按比例与弓鱼(或鲤鱼)放入砂锅内,放好调料,文火炖制则成。若把主料鱼换成豆腐和少量卷心菜,则成砂锅豆腐。乳扇:是著名特产。做法是用羊奶放在锅中,点上酸水(或明矾),使之呈半固态,用筷子挑起来,晒干即成乳扇,可生食,也可煎煮。猪肝鲜“将猪肝切碎,拌上盐、辣椒、酒、芝麻、八角、草果等,密封在陶罐里,可存放1年。可蒸食,也可做调味品。吹肝:将完整的鲜猪肝吹足气后,放点盐,挂在阴凉通风处晾干。食用时,将猪肝切片,放入香油、醋、辣椒、葱、香菜。凉拌即可。生皮:将猪宰杀后,用火烧烤去毛,使皮烤成金黄色,肉得半生不熟,切成肉片或肉丝,佐以葱、姜、醋、蒜泥等调料可吃了。生皮是旧时年节的宴客菜肴。小白糖:又称叮叮糖,是春节期间的儿童食品。是用玉为小麦为原料做成的麦芽糖。因做时反复拉制糖料,其色极佳,又香又甜。炖梅与雕梅都是以苦梅为原料。烛梅是将苦梅浸入陶罐微久加温1至2日,煮至其色黝黑,味道酸香可口时即成;雕梅是将苦梅雕成梅花形,入酒中浸泡,加入红糖即成。其颜色金黄,清香四溢,多为婚礼上的食品,也被认为是衡量新娘大事才能的一种标志。烤茶:将茶放入墨水瓶大小的砂罐中置少上烤,待茶叶焦黄香脆时冲入沸水,再放火上烤一会儿就行了,茶色浓如滋拍,味道清香醇厚。有人喜欢在茶水中加红糖或花生米之类的辅料。烤茶一般斟三道,有头苦、二甜、三回味的说法。有些地方在二道茶内放入核桃仁片、红糖、蜂蜜、花椒,称“刨花茶”。第一杯茶要敬客人喝。茶不得斟满,以够喝一两口为限,这就是“酒满敬人,茶满欺人”的说法。多数地区的壮族习惯于日食三餐,有少数地区的壮族也吃四餐,即在中、晚餐之间加一小餐。早、中餐比较简单,一般吃稀饭,晚餐为正餐,多吃干饭,菜肴也较为丰富。大米、玉米是壮族地区盛产的粮食,自然成为他们的主食。 日常蔬菜有青菜、瓜苗、瓜叶、京白菜(大白菜)、小白菜、油菜、芥菜、生菜、芹菜、菠菜、芥蓝、蕹菜、萝卜、苦麻菜,甚至豆叶、红薯叶、南瓜苗、南瓜花、豌豆苗也可以为菜。以水煮最为常见,也有腌菜的习惯,腌成酸菜、酸笋、咸萝卜、大头菜等。快出锅时加入猪油、食盐、葱花。 壮族对任何禽畜肉都不禁吃,如猪肉、牛肉、羊肉、鸡、鸭、鹅等,有些地区不吃狗肉,也有些地区却酷爱吃狗肉。猪肉也是整块先煮,后切成一手见方肉块,回锅加调料即成。壮族人习惯将新鲜的鸡、鸭、鱼和蔬菜制成七八成熟,菜在热锅中稍煸炒后即出锅,可以保持菜的鲜味。 壮族喜爱猎食烹调野味、昆虫,对三七的食疗颇有研究,利用三七花、叶、根、须做菜很有特色。壮族还擅长烤、炸、炖、腌、卤成熟法,嗜酒,口味辣麻偏酸,喜食酥香菜品。主要特色菜有:辣血旺、火把肉、壮家烧鸭、盐风肝、脆熘蜂儿、五香豆虫、油炸沙虫、皮肝糁、子姜野兔肉、白炒三七花田鸡、岜夯鸡等。 壮族自家还酿制米酒、红薯酒和木薯酒,度数都不太高,其中米酒是过节和待客的主要饮料,有的在米酒中配以鸡胆称为鸡胆酒,配以鸡杂称为鸡杂酒,配以猪肝称为猪肝酒。饮鸡杂酒和猪肝酒时要一饮而尽,留在嘴里的鸡杂、猪肝则慢慢咀嚼,既可解酒,又可当菜。 典型食品:壮族有许多著名的菜肴和小吃,主要有:马脚杆,鱼生,烤乳猪,花糯米饭、宁明壮粽,状元柴把,白切狗肉,壮家酥鸡,清炖破脸狗,龙泵三夹。云南壮族聚居的地区,风景秀丽,资源丰富,土地肥沃,水利条件较好。由于占有这一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壮族人民多以种植水稻著称,壮乡被誉为鱼米之乡。清乾隆开化府志卷九明确记载说:“黑土僚,喜种水田。”又说:“特别善种糯谷和其它水稻。”由于壮族“善治田”,其主食均以大米为主,其它杂粮为辅。糯食早巳成了壮族的生活习俗,“五彩糯饭”是壮族特有的饮食佳品,在日常生活中占有特殊的地位,无论喜庆节日,红白喜事都缺一不可。壮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中,饮食类别很多,如以糯米制成的“后方”(壮语即“捆绑”)米花、油团,搭裢粑、粽子,壮家特有的风味扁米等佳品,都离不开糯米。还有著名的壮家糯米酒,更是香甜可口。这些美味食品,除节日,大小喜庆活动外,又多用来招待至亲好友。自古以来,壮族有个古规,无论谁家办酒席,对至亲好友皆是满门邀请,按壮族的说法是:“有事大家帮,有喜共同贺,有饭大家吃,有酒共同喝”。对所有的来客,主人都一视同仁,热情款待,认为客人越多,自己有脸面,越感到光彩。所有来客赴宴,男女各别,男客喝足吃够则罢,女客则是被请之家的全权代表。按壮家人的习俗,女客赴宴,在宴席上,其家有几口人,除来者外,凡在家未到者,都要留给一份菜带回,故其宴席不是吃光,而是分尽。每人大包小包用绿叶包了带回家与家人共享。按壮家习俗,从早入席后,必须到夜,乃至天明,都不许收席。白天由宾主边唱边谈,晚上则由青年男女向老人和宾客敬酒,唱酒歌,十分热闹。文山地区是名贵药材三七的故乡。文山地区壮族的“三七炖鸡”是壮族人民日常生活中的珍肴佳品。凡壮族的大小节日或贵客来往,都喜欢以“三七炖鸡”招待客人,并已成了习俗。豆腐是较有营养的食品。壮族对豆腐的吃法却与众不同,富宁县的壮族人民,喜爱“豆腐果”,做法是把鲜豆腐切成方块,用油炸黄即成。吃法也多样化,最讲究的吃法是将肉剁细,待炸黄的豆腐果开孔,将肉塞入内再蒸熟,味道鲜美可口,煮汤食用又另有一番美味。文山地区又有“火烤豆腐”或“臭豆腐”的制作和食用习惯。鸡、鸭、鹅、鱼的日常食用方法,壮族与其它各民族有共同的地方,但也有其特点。广南壮族的“板鸭”,富宁壮族的“烧鸡”、“鹅粉蒸”,吃“生鱼片”都有其不同的烹调及食用法。富宁壮族的饮食习俗别开生面,他们有心树叶当菜食用的习惯。富宁地处亚热带,丛山峻岭长有各种木材,其中有一种称“雷公树”的嫩叶,既鲜又甜。它成了当地壮族人民菜食的珍品。其采集时间多在入春以后,打雷下雨,树叶发芽期,人们上山将“雷公树”的嫩芽摘来煮汤食用,拌上鲜肉、鲜鱼、鲜豆腐等煮食,其味特别鲜甜可口,并且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其嫩叶又是治疗阳萎病的主要药物,也很珍贵,因此树发芽都是打雷下雨季节,故名“雷公菜”,因其味既鲜又甜,人们又取名为“味精树”,无论老少都喜爱食用。壮族民间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最好雷公菜,老幼人人爱,喝了它的汤,可长命百岁。”壮族地区素以“鱼米之乡”著称。壮乡的“八宝米”更是闻名全国,旧社会被列入“贡米”,供统治阶级享受。其特点是颗粒大,米鲜嫩呈绿白色,形似珠宝,煮出饭来,香、软、粘、糯。八宝米的产地不多,仅坡限、坎珑两个乡的范围,主要与土质、水利、阳光、风向等诸多因素有关。“剥隘七醋”,畅销滇桂两省区,闻名遐迩,它也是壮乡的一大特产,是各族人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佐料。因它产于剥隘,故此得名。“剥隘七醋”之所以与众不同而又深受人们的喜爱,就在于剥隘的水好。剥隘处于西洋、那马两江河的合口处。西洋江水不能制醋,唯有那马河水可用。究其原因,是与水质含有矿物质有关。壮族饮用的壮酒名目繁多,但其中较有影响的是“糯米酒”和“广南那郎酒”。“糯米酒”是壮家人最普遍食用的米酒,其味香甜特佳,是招待上宾的美酒,但比之广南那郎陈酒却又逊色得多。那郎陈酒主要以大米制作,将酿就的米酒盛坛密封,窖于地,俟三年五载后,再取出饮用。其特点是味淳酵酣,香味清凉。“坐酒三碗”早已成为个别地区待客设宴的习俗,而且也是传统的古规。地处滇桂边境富宁县的一些地区,凡亲朋好友同席饮酒,都规定入席共饮坐酒三碗,之后才量力而行。即使一天内走饮三家五户,家家户户如此,早已成了习俗。无论任何人,进了壮家门,入席后不饮三大碗坐杯酒,就是不尊重主人,是不礼貌的表现。但具体是考验来人是否勇敢,有无酒量。只要痛痛快快地喝下三碗酒,就说明你够朋友,是壮家的同心人。回族的经济文化生活具有多层次、多结构的特点,甘、宁、青的回族以务农为主,兼营畜牧;新疆与内蒙的回族则是农牧结合,或以牧为主;豫、冀、鲁等地的回族除务农外,还兼营季节性的小商业、小手工业;滇和川、黔的回族一般是农商兼顾,或以商业、运输业为主;东北回族的多以林业为生;海南和东南沿海的回族很多从事航海业或渔业;大中城市的回族主要经营商业和饮食服务业。日常饮食回族日食三餐,北方以面食为主,南方以米食为主,也吃其他杂粮。饭食品种多为面条、馒头、包子、烙饼、水饺、干饭、稀饭;还有烧锅、信铬、锅盛、花卷、连锅面、揪面片、干捞面、臊子面等,油香与做子是其节目名点。菜食上视地区而异,南方的多食鲜蔬,与汉民没有什么区别;北方的多吃土豆、白菜、萝卜、豆腐、腌酸菜和酱咸菜,一年四季“酸浆水”不断。肉食也视南北而定,北方多为羊牛驼免,南方多为鸡鸭鱼虾。烹调方法习用炸、熘、爆、煮、焖、烤;特别是爆,还有油爆、盐爆、葱爆、酱爆、汤爆等之分。其口味注重咸鲜、酥香、软烂、醇浓,强调生熟分开、咸甜分开和冷热分开。他们创造的“清真菜”、“清真小吃”、“清真糕点”,是中国烹饪和中国食品中的一个重要风味流派,有很高的社会声誉。回族的名食甚多如涮羊肉、酱爆羊肉、炸羊尾、炖羊羔、水爆羊肚仁、滑溜羊里脊、手抓羊肉、偎牛蹄筋、牛干巴、发子面肠、羊肉水饺粉汤、天水瓜瓜、羊杂碎、香酥鸡、金陵桂花鸭、红烧鲤鱼、油烹大虾,以及蜜裸子、牛奶阴米酥、羊肉臊子信钻面、牛羊肉泡馍、炒糊饽、白运重包子、马家烧麦、伊斯兰烧饼、翁子汤圆、绿豆皮、牛肉米粉、促皮、兰州拉面、大卤面、油炒面、张川锅盔等等。宾客食俗回民好客,特别亲爱本族的乡邻,有“十家回民九家亲,天下回民是一家”的说法。到了回民的家,不论熟识与否,只要你能按照穆斯林的传统礼仪和宗教习俗,正确使用语言、手势和习惯动作,均会受到友好的接待。同时,来客必有茶、点;亲密的客人,要备饭菜;贵重的客人轻则宰鸡,重则宰羊,甚至会摆出几十个盘磁的“全羊席”。他们的迎宾席,很注重口彩,如“五罗四海席”(五种炒菜加四种汤菜)、“九魁十三花”(九道大菜带十三个碟子)、“十五月儿圆”(十五道大菜)、“十八盘”、“二十四盘”等。有些宴席上还要清灵巧的妇女唱谢厨歌,歌词生动有趣:“厨子师傅忙又忙,勺子碰得炒熟响,炒的肉菜喷喷香,七碟子八碗都端上。油饼子、干馓子、葱花饼子油香子;牛羊鸡鸭大鲤鱼,夹板丸子好味气。病于吃上跑得远,瞎子吃上睁开眼,哑巴吃上大声喊,秃子吃上发毛钻”婚宴食俗回族结婚宴席一般都要有八至十二道菜,忌讳单数,象征新婚夫妇永远成双成对。节日饮食回族非常重视伊斯兰教的开斋节、古尔邦节和圣纪节,事先要沐浴净身,精心制作油香和撤子;再挑选体态端正,无缺损的牛羊,宰杀后,肉分三份,一份施舍给穷人,一份送亲友,一份自食。要欢庆一至三天,和汉民的春节一样热闹。丧事食俗回族家中办丧事,三无不动烟火,由近邻亲友送食,禁止请客。安葬之后方请亲友吃饭,并送油香表示感谢。饮食忌讳回族在饮食上有许多严格的宗教成条。首先,他们认为饮食是为了养身和养性,因此只能吃佳美(清洁、可口、有营养)、合法(以正当手段获取、符合教义规定)的食品。其次,是坚持“五禁”。一是禁吃自死(病死、老死、摔死、淹死等)的动物;二是禁吃动物的血液(血液是动物的生命);三是禁吃脏物(猪、狗、驴、骤)、凶物(熊、狼、鹰、鹞)、丑物(蛇幅、乌鸦)、恶物(贝、蟹、蛇、鳄)以及无磷鱼、无鳃鱼,这些动物的图像也不许出现在餐室和餐具上;四是禁吃米奉真主之命令而屠宰的牲畜;五是禁吃烈酒和切麻醉品及毒品。而且对于教义允许食用的温顺反刍动物(牛、羊、驼、鹿)、食谷家禽(鸡、鸭、鹅、鸽)、有鳞有鳃鱼(鲤、鲫、草、囚)之类,也必须是由阿旬或教民念清真言之后方可快刀宰杀,否则也不能吃。“五禁”概括起来,便是“忌外荤,戒血生”六字。第三,在回历九月的“斋月”期间,除了老幼病残和孕产妇,白天必须禁食禁水,违者受罚。目的是使教徒论贫富都体验一下挨饿的滋味,从而更好地培养完美情操。与此同时,在吃便与蒸馍时只能一片片撕吃饭不得开玩笑,从别人家借来的钢火烤之后才助用,不可说“辣椒红得像血”、“杀”、“肥”等字;饭前用流水洗手,碗筷专用,只可用右手端饭端菜。苗族半数以上居住在贵州,其余分布在湖南、云南、广西、四川等地。苗族人食物以大米为主,辅以包谷、小米、高粱、小麦和薯类等杂粮。苗族人最喜食糯米。副食品主要有瓜类、豆类、蔬菜以及作为佐料的辣椒、葱、蒜等。肉类有猪、牛、羊、鸡、鸭及鱼类。 苗族人口味以酸、辣为主,尤其喜食辣椒。日常菜肴主要是酸辣味汤菜。酸菜味鲜可口,制作方便,可生食,也可熟食。平时吃新鲜蔬菜或瓜豆,苗家也掺些酸菜或酸汤。令人增加食欲。此外,苗家的酸汤煮鱼是风味名菜,做法是将酸汤加水、食盐煮沸,取鲜活鱼去苦胆,入酸汤中煮制而成,此菜肉嫩汤鲜,清香可口,一年四季都可以做。 苗家能加工保存熏制腊肉、腌肉、腌鱼、鱼干、香肠等.其中腌鱼是苗族的传统佳肴。方法是将鲜鱼剖开,去内脏,抹上盐、辣椒粉,放火上方焙烤至半干,然后人坛密封.食时取出蒸熟。此鱼具有骨酥,咸辣适度,清香可口的特点。 苗族人还喜欢制作豆腐、豆豉,加工猪灌肠、血豆腐等。爱吃火锅。苗家男女都喜欢酒,大部分人家都能自己酿酒。他们自制酒籼,用土产的糯米、包谷、高粱等酿出芳香的甜酒、泡酒、烧酒、窖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