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康乐道路设计总说明书.doc

    • 资源ID:79005146       资源大小:949.50KB        全文页数:4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康乐道路设计总说明书.doc

    西南林学院本科毕业设计( 2011届)题目: 云南省澜沧江新宜三级公路设计 (K138+451.414K140+928.619) 教学院系 土木工程学院 专 业 森林工程 学生姓名 康乐 指导教师 刘远才(副教授) 评 阅 人 2011 年 6 月 1 日西南林学院本科毕业设计( 2011届)题目: 云南省澜沧江新宜三级公路设计 (K138+451.414K140+928.619) 教学院系 土木工程学院 专 业森林工程 学生姓名 康乐 指导教师 刘远才(副教授) 评 阅 人 2011 年 6 月 1日云南澜沧江新宜三级公路设计康乐(西南林学院交通机械与土木工程学院 云南 昆)摘要:本次设计是西南林业大学交通机械与土木工程学院道路设计组毕业设计,本次毕业设计为新宜新建三级公路k138+451.414k140+928.619段的设计。设计内容包括平面线形的定线及平面的设计计算、纵断面的设计计算、横断面的设计、路基及路面结构的设计计算和一些相关构造物的设计计算等。现行公路的技术标准和规范要求进行设计计算,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及专业知识,以认真严谨的态度完成本次设计。 关键字: 平面设计 纵断面设计 横断面设计 路基路面设计The Third-grade Road xinyiKangle Civil engineering 2011 of Transpotation Mahine and the Forest Engineering school in Southwest Forest College ,Postal Code:Abstract This design is Transpotation Mahine and the Civil Engineering school of Southwest Forest College design group graduation road design,this design for the newsecondary road xinyi k138+451.414k140+928.619 of the design .Design elements include horizontal alignment of the plane and the design ,the cross-sectional of the design calculations and some of the relevant structures such as the design and calculation ,under the current technical standards and road design specifications ,the comprehensive use of the schools basic theory and professional knowledge,in the strict attitude seriously completed this design.Key Word Graphic design; Profile design; Croos-sectional design ;Deaign subgrade.目录1 设计总说明11.1 设计依据11.2 设计任务11.3 路线及工程概况11.4 沿线土壤地质情况21.5 沿线材料分布情况21.6气象资料21.7主要设计指标22 路线平面设计42.1 平面设计42.1.1 平面设计原则42.1.2 平曲线设计43 路线纵断面设计73.1纵断面设计的原则73.2 纵坡设计的要求73.3 纵坡设计的步骤83.4 计算实例94 横断面设计94.1 横断面设计的原则104.1.1行车道宽度的确定104.1.2 路拱的确定104.2 超高的确定及过渡方法104.2.1 超高的确定104.2.2 超高的过渡114.3 加宽计算124.4 超高值的计算124.5 横断面的绘制125土石方的计算和调配145.1 调配要求145.2 调配方法145.2.1 准备工作145.2.2 横向调运145.2.3 纵向调运145.2.4 计算借方数量、废方数量和总运量155.2.5复核155.2.6 计算计价土石方156 挡土墙设计166.1 挡土墙的布置166.1.1 挡土墙的布置166.1.2 挡土墙的纵向布置166.1.3 挡土墙的横向布置176.1.4 平面布置176.2 挡土墙的埋置深度176.3 排水设施176.4重力式挡土墙设计186.4.1 挡土墙计算示例187 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257.1 路面结构层及其功能257.2 路面结构设计258 路基设计328.1公路路基设计要求328.1.1 路基横断面布置328.2.2路基压实标准328.2.3 路基填料33参 考 文 献34结 束 语35致 谢36设计图纸和表格371 设计总说明1.1 设计依据设计任务书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公路勘测规范(JTG C10-2007)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JTJ/T 006-2002)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1.2 设计任务1收集并熟悉资料,写开题报告2纵断面与横断面设计3路面设计4排水设计(选做)5. 其它设计6编写设计说明书1.3 路线及工程概况本路线为高山峡谷区的一条三级公路,路线设计技术指标为:路基宽度为7.5米,双向车道,无中央分隔带,土路肩为2 0.5米,行车道为2 3.250米。设计速度为30Km/h,路线总长2477.205米,起点桩号为K138+451.414,坐标(.742,.2415),地面高程1504.31m,终点桩号为k140+928.619,坐标(.869,.9674),地面高程1495.27m。全线路面为沥青混凝土,设计年限为15年。1.4 沿线土壤地质情况区内较松散覆盖地层,按成份、成因时代划分,以坡、残坡积层为主,其岩性主要为碎石土、砂性土,局部表层有细粒或粗粒混合土构成植被土表层。由于澜沧江两岸较陡,阶地不十分发育。土体主要表现为褐色、棕红色、褐黄色的粘性土地层或粉质粘土地层。适合植被或农作物生长。沿线地形平缓处多被当地的居民开垦为耕地。1.5 沿线材料分布情况公路沿线可采少量江砂。石料、粘土料,砂料沿线均有分布,工程用水可在澜沧江取用;生活用水可在沿线沟谷、溪流等处采运,用水罐车运输。钢筋、沥青、火工材料及主副食品等,均可在大理市采购施工用木材可经林业部门审批后,在指定地点购买。沿线村庄皆有电力供应,生活用电可就近设变压器解决,施工用电需施工单位备发电设备解决。1.6气象资料测区内气候温和湿润,无明显四季之分。全年平均气温为1220,最低-2.7,最高31。年平均降雨量5001400mm,干雨两季分明。雨季510月份,降雨量占全年的70%,主要集中在78月份。由于地形高差悬殊,故气温的垂直分带现象明显。雨量由北而南逐渐增加。河谷区气候炎热,雨量充足。冬季,3000m以上高山常常积雪。1.7主要设计指标 表1-1 三级公路主要设计指标公路等级三级公路设计速度(km/h)30车道数(条)2路基宽度(m)(一般值)7.5停车视距(m)75圆曲线半径(m)一般值65最小值30最大纵坡(%)82 路线平面设计道路为带状构造物,它的中线是一条空间曲线,中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称为路线的平面,路线平面的形状及特征为道路的平面线形,而道路的空间位置成为路线。路线受到各种自然条件、环境、以及社会因素的影响和限制时,路线要改变方向和发生转折。2.1 平面设计2.1.1 平面设计原则(1) 平面线形应直捷、连续、顺舒,并与地形、地物相适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2) 除满足汽车行驶力学上的基本要求外,还应满足驾驶员和乘客在视觉和心理上的要求。(3) 保持平面线形的均衡与连贯。为使一条公路上的车辆尽量以均匀的速度行驶,应注意使线形要素保持连续性而不出现技术指标的突变。(4) 应避免连续急弯的线形。这种线形给驾驶者造成不便,给乘客的舒适也带来不良影响。设计时可在曲线间插入足够长的直线或缓和曲线。(5) 平曲线应有足够的长度。如平曲线太短,汽车在曲线上行驶时间过短会使驾驶操纵来不及调整,一般都应控制平曲线(包括圆曲线及其两端的缓和曲线)的最小长度。2.1.2 平曲线设计(1)主点桩号计算 (1-1) (1-2) (1-3) (1-4) (1-5) (1-6)以JD1为例进行计算,如下:根据规范,选择R=160m,Ls=25m,回旋线为缓和曲线。mmmmmm式中: 总切线长,();总曲线长,(); 外距,();校正数,();主曲线半径,();路线转角,(°);缓和曲线终点处的缓和曲线角,(°);缓和曲线切线增值,();设缓和曲线后,主圆曲线的内移值,();缓和曲线长度,();圆曲线长度,()。(2)计算曲线五个主点里程桩号JD1 K138+553.436-)T .881ZH K138+617.881+)Ls .859HY K138+540.859+)(L-Ls) .564HZ K138+590.564-)Ls .564YH K138+565.564-)(L/2-Ls) .211QZ K.211+)J/2 .436JD1 K138+553.436 当设计车速为30km/h时,3s的行程为25m。由计算结果可见,圆曲线、缓和曲线均满足最小长度要求,平曲线的长度满足最小值50m的要求,且JD1、JD2间的直线长度也满足同向曲线间最小6V的长度,平曲线满足要求。 具体计算结果见曲线要素表、直线转角一览表及逐桩坐标表。3 路线纵断面设计沿着道路中线竖直剖切然后展开既为路线纵断面,由于自然因素的影响以及经济性要求,路线纵断面总是一条有起伏的空间线,纵断面设计的主要任务就是根据汽车的动力特性,道路等级,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以及工程经济性等研究起伏空间线的大小和长度,以便达到行车安全,迅速,运输经济合理及乘客感觉舒适的目的。3.1纵断面设计的原则(1) 纵面线形应与地形相适应,线形设计应平顺、圆滑、视觉连续,保证行驶安全。(2) 纵坡均匀平顺、起伏和缓、坡长和竖曲线长短适当、以及填挖平衡。(3) 平面与纵断面组合设计应满足:(4) 视觉上自然地引导驾驶员的视线,并保持视觉的连续性。(5) 平曲线与竖曲线应相互重合,最好使竖曲线的起终点分别放在平曲线的两个缓和曲线内,即所谓的“平包竖”(6) 平、纵线形的技术指标大小应均衡。(7) 合成坡度组合要得当,以利于路面排水和行车安全。(8) 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以减轻驾驶员的疲劳和紧张程度,并起到引导视线的作用。3.2 纵坡设计的要求(1) 设计必须满足标准的各项规范(2) 纵坡应具有一定的平顺性,起伏不宜过大和过于频繁。尽量避免采用极限纵坡值,合理安排缓和坡段,不宜连续采用极限长度的陡坡夹最短长度的短坡。连续上坡或下坡路段,应避免反复设置反坡段。(3) 沿线地形、地下管线、地质、水文、气候和排水等综合考虑。(4) 应尽量做到添挖平衡,使挖方运作就近路段填方,以减少借方和废方,降低造价和节省用地。(5) 纵坡除应满足最小纵坡要求外,还应满足最小填土高度要求,保证路基稳定。(6) 对连接段纵坡,如大、中桥引道及隧道两端接线等,纵坡应和缓、避免产生突变。(7) 在实地调查基础上,充分考虑通道、农田水利等方面的要求。3.3 纵坡设计的步骤(1) 准备工作:在厘米绘图纸上,按比例标注里程桩号和标高,点绘地面线。里程桩包括:路线起点桩、终点桩、交点桩、公里桩、百米桩、整桩(50m加桩或20m加桩)、平曲线控制桩(如直缓或直圆、缓圆、曲中、圆缓、缓直或圆直、公切点等),桥涵或直线控制桩、断链桩等。(2) 标注控制点:如路线起、终点,越岭垭口,重要桥涵,地质不良地段的最小填土高度,最大挖深,沿溪线的洪水位,隧道进出口,平面交叉和立体交叉点,铁路道口,城镇规划控制标高以及受其他因素限制路线必须通过的标高控制点等。(3) 试坡:在已标出“控制点”的纵断面图上,根据技术指标、选线意图,结合地面起伏变化,以控制点为依据,穿插与取直,试定出若干直坡线。反复比较各种可能的方案,最后定出既符合技术标准,又满足控制点要求,且土石方较省的设计线作为初定试坡线,将坡度线延长交出变坡点的初步位置。(4) 调整:对照技术标准检查设计的最大纵坡、最小纵坡、坡长限制等是否满足规定,平、纵组合是否适当等,若有问题应进行调整。(5) 核对:选择有控制意义的重点横断面,如高填深挖,作横断面设计图,检查是否出现填挖过大、坡脚落空或过远、挡土墙工程过大等情况,若有问题应调整。(6) 定坡:经调整核对无误后,逐段把直坡线的坡度值、变坡点桩号和标高确定下来。坡度值要求取到0.1,变坡点一般要调整到10m的整桩号上。(7)设置竖曲线:根据技术标准、平纵组合均衡等确定竖曲线半径,计算竖曲线要素。(8) 计算各桩号处的填挖值:根据该桩号处地面标高和设计标高确定。3.4 计算实例以第一变坡点K139+121.414处为例,地面高程1514.78m,。(1)计算竖曲线要素,为凹形。曲线长 切线长 外距 m(2)计算设计高程竖曲线起点桩号= 竖曲线起点高程= m竖曲线终点桩号= 竖曲线终点高程= m变坡点高程= m计算结果表明,所选竖曲线的一切皆满足规范要求。竖曲线与平曲线不存在重合部分,不必考虑平、纵线形组合设计。具体计算结果见竖曲线表。4 横断面设计道路横断面,是指中线上各点的法向切面,它是由横断面设计线和地面线构成的。横断面设计线包括行车道、路肩、分隔带、边沟边坡、截水沟等设施构成的。4.1 横断面设计的原则(1)设计应根据公路等级、行车要求和当地自然条件,并综合考虑施工、养护和使用等方面的情况,进行精心设计,既要坚实稳定,又要经济合理。(2)路基设计除选择合适的路基横断面形式和边坡坡度等外,还应设置完善的排水设施和必要的防护加固工程以及其他结构物,采用经济有效的病害防治措施。(3)还应结合路线和路面进行设计。选线时,应尽量绕避一些难以处理的地质不良地段。对于地形陡峭、有高填深挖的边坡,应与移改路线位置及设置防护工程等进行比较,以减少工程数量,保证路基稳定。(4)沿河及受水浸水淹路段,应注意路基不被洪水淹没或冲毁。(5)当路基设计标高受限制,路基处于潮湿、过湿状态和水温状况不良时,就应采用水稳性好的材料填筑路堤或进行换填并压实,使路面具有一定防冻总厚度,设置隔离层及其他排水设施等。(6)路基设计还应兼顾当地农田基本建设及环境保护等的需要4.1.1行车道宽度的确定此公路的等级是三级,则由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规定,三级公路路面宽6.5m,路基宽7.5m。4.1.2 路拱的确定路拱是为了利于路面横向排水,将路面做成由中央向两侧倾斜的拱形。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规定,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路拱横坡度12。土路肩的排水性远低于路面,所以其横坡度取用3。4.2 超高的确定及过渡方法4.2.1 超高的确定超高是为了抵消车辆在曲线路段上行驶时所产生的离心力,而将路面做成外侧高于内侧的单向横坡的形式。超高横坡度在圆曲线上应是与圆曲线半径相适应的全超高,而在缓和曲线上则是逐渐变化的超高。因此,从直线上的双向横坡渐变到圆曲线上的单向横坡的路段,称作超高缓和段或超高过渡段。 超高值的计算公式:ih + u = V2/127R i 超高横坡度 u 横向力系数 V 行车速度 (km/h) R 圆曲线半径 (m)根据规范规定,三级公路一般地区圆曲线部分最大超高值不大于8%。4.2.2 超高的过渡 此设计公路是无中间分隔带的,在直线路段的横断面均以中线为脊向两侧倾斜的路拱。在曲线路段路面由双向倾斜的路拱形式过渡到具有超高的单向倾斜的超高形式,外侧须逐渐抬高,在抬高过程中,若超高横坡度等于路拱坡度,则行车道外侧绕中线旋转,直至与内侧横坡度相等为止。当超高坡度大于路拱坡度时,先将外侧车道绕外边缘旋转,与此同时,内侧车道随中线的降低而相应降低,待达到单向横坡后,整个断面仍绕外侧车道边缘旋转,直至超高横坡度。新建公路超高的方式采用绕内边线旋转。计算公式如下:1)圆曲线上路基外缘抬高值: (4-1)路基中线抬高值: (4-2)路基内缘抬高值: (4-3)2) 过渡段上路基外缘抬高值: (4-4)路基中线抬高值: (4-5) (4-6)路基内缘抬高值: (4-7) (4-8) BJ路肩宽度 iG路拱坡度 iJ路肩坡度 ih超高横坡度 Lc超高缓和段长度 X0与路拱同坡度的单向超高点至超高缓和段起点的距离 X 超高缓和段中任一点至起点的距离 hc路肩外缘最大抬高值 h c 路中线最大抬高值 h c 路基内缘最大降低值 hc x X距离处路基外缘抬高值 h c x X距离处路中线抬高值 h c xX距离处路基内缘降低值 b路基加宽值 bxX距离处路基内缘降低值4.3 加宽计算依据“公路路线设计规范”,设计速度为30/h的三级公路采用第一类的加宽值,对于R250m的圆曲线,加宽的过度段采用比例过度法。(计算结果见平曲线上路面加宽表)4.4 超高值的计算请见路基超高加宽表。4.5 横断面的绘制道路横断面的布置及几何尺寸,应能满足交通环境用地经济城市面貌等要求,并应保证路基的稳定性.本次横断面设计选择了全路线来绘制。其路基土石方数量见土石方数量计算表,路基设计的主要计算值见路基设计表。5土石方的计算和调配5.1 调配要求1土石方调配应按先横向后纵向的次序进行。2纵向调运的最远距离一般应小于经济运距(按费用经济计算的纵向调运的最大限度距离叫经济运距)。3土石方调运的方向应考虑桥涵位置和路线纵坡对施工运输的影响,一般情况下,不跨越深沟和少做上坡调运。4借方、弃土方应与借土还田,整地建田相结合,尽量少占田地,减少对农业的影响,对于取土和弃土地点应事先同地方商量。5不同性质的土石应分别调配。回头曲线路段的土石调运,要优先考虑上下线的竖向调运。5.2 调配方法 土石方调配方法有多种,如累积曲线法、调配图法、表格调配法等,由于表格调配法不需单独绘图,直接在土石方表上调配,具有方法简单,调配清晰的优点,是目前生产上广泛采用的方法。表格调配法又可有逐桩调运和分段调运两种方式。一般采用分段调用。表格调配法的方法步骤如下:5.2.1 准备工作调配前先要对土石方计算惊醒复核,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调配前应将可能影响调配的桥涵位置、陡坡、深沟、借土位置、弃土位置等条件表于表旁,借调配时考虑。5.2.2 横向调运即计算本桩利用、填缺、挖余,以石代土时填入土方栏,并用符号区分。5.2.3 纵向调运确定经济运距根据填缺、挖余情况结合调运条件拟定调配方案,确定调运方向和调运起讫点,并用箭头表示。计算调运数量和运距调配的运距是指计价运距,就是调运挖方中心到填方中心的距离见区免费运距。5.2.4 计算借方数量、废方数量和总运量 借方数量=填缺纵向调入本桩的数量 废方数量=挖余纵向调出本桩的数量 总运量=纵向调运量+废方调运量+借方调运量5.2.5复核(1) 横向调运复核 填方=本桩利用+填缺 挖方=本桩利用+挖余(2) 纵向调运复核 填缺=纵向调运方+借方 挖余+纵向调运方+废方(3) 总调运量复核 挖方+借方=填方+借方以上复核一般是按逐页小计进行的,最后应按每公里合计复核。5.2.6 计算计价土石方 计价土石方=挖方数量+借方数量6 挡土墙设计6.1 挡土墙的布置 挡土墙是用来支撑天然边坡或人工填土边坡以保持土体稳定的建筑物。按照墙的设置位置,挡土墙可分为路肩墙、路堤墙和山坡墙等类型。6.1.1 挡土墙的布置路堑挡土墙大多设在边沟旁。山坡挡土墙应设在基础可靠处,墙的高度应保证墙后墙顶以上边坡的稳定。当路肩墙与路堤墙的墙高或截面圬工数量相近,基础情况相似时,应优先选用路肩墙,按路基宽布置挡土墙位置,因为路肩挡土墙可充分收缩坡脚,大量减少填方和占地。若路堤墙的高度或圬工数量比路肩墙显著降低,而且基础可靠时,宜选用路堤墙,并作经济比较后确定墙的位置。沿河堤设置挡土墙时,应结合河流情况来布置,注意设墙后仍保持水流顺畅,不致挤压河道而引起局部冲刷。6.1.2 挡土墙的纵向布置挡土墙纵向布置在墙趾纵断面图上进行,布置后绘成挡土墙正面图。布置的内容有:.确定挡土墙的起讫点和墙长,选择挡土墙与路基或其它结构物的衔接方式。路肩挡土墙端部可嵌入石质路堑中,或采用锥坡与路堤衔接,与桥台连接时,为了防止墙后填土从桥台尾端与挡土墙连接处的空隙中溜出,需在台尾与挡土墙之间设置隔墙及接头墙。路堑挡土墙在隧道洞口应结合隧道洞门,翼墙的设置做到平顺衔接;与路堑边坡衔接时,一般将墙高逐渐降低至2m以下,使边坡坡脚不致伸入边沟内,有时也可以横向端墙连接。.按地基及地形情况进行分段,确定伸缩缝与沉降缝的位置。.布置各段挡土墙的基础。墙趾地面有纵坡时,挡土墙的基底宜做成不大于5%的纵坡。但地基为岩石时,为减少开挖,可沿纵向做成台阶,台阶尺寸视纵坡大小而定,但其高宽比不宜大于1:2。.布置泻水孔的位置,包括数量、间隔和尺寸等。6.1.3 挡土墙的横向布置横向布置,选择在墙高最大处,墙身断面或基础形式有变异处以及其它必须桩号处的横断面图上进行。根据墙型、墙高及地基与填料的物理力学指标等设计资料,进行挡土墙设计或套用标准图,确定墙身断面、基础形式和埋置深度,布置排水设施等,并绘制挡土墙横断面图。6.1.4 平面布置对于个别复杂的挡土墙,如高、长的沿河曲线挡土墙,应作平面布置,绘制平面图,标明挡土墙还应绘出河道及水流方向,防护与加固工程等。6.2 挡土墙的埋置深度(1)当冻结深度小于或等于1m时,基底应在冻结线以下不小于0.25m,并应符合基础最小埋置深度不小于1m的要求。(2)当冻结深度超过1m时,基底最小埋置深度不小于1.25m,还应将基底至冻结线以下0.25m深度范围的地基土换填为弱冻胀材料。(3)受水流冲刷时,应按路基设计洪水频率计算冲刷深度,基底应置于局部冲刷线以下不小于1m。(4)路堑式挡土墙基础顶面应低于路堑边沟底面不小于0.5m。(5)在风化层不厚的硬质岩石地基上,基底一般应置于基岩表面风化层以下;在软质岩石地基上,基底最小埋置深度不小于1m。 6.3 排水设施挡土墙应设置排水措施,以疏干墙后土体和防止地面水下渗,防止墙后积水形成静水压力,减少寒冷地区回填土的冻胀压力,消除粘性土填料浸水后的膨胀压力。排水措施主要包括:设置地面排水沟,引排地面水;夯实回填土顶面和地面松土,防止雨水及地面水下渗,不要时可加设铺砌;对路堑挡土墙墙趾前的边沟应予以铺砌加固,以防止边沟水渗入基础;设置墙身泄水孔,排除墙后水。浆砌片石墙身应在墙前地面以上设一排泄水孔。墙高时,可在墙上部加设一排泄水孔。排水孔的出口应高出墙前地面0.3m;若为路堑墙,应高出边沟水位0.3m;若为浸水挡土墙,应高出常水位0.3m。为防止水分渗入地基,下排泄水孔进水口的底部应铺设30cm厚的粘土隔水层。泄水孔的进水口部分应设置粗粒料及滤层,以免孔道阻塞。6.4重力式挡土墙设计 重力式挡土墙依靠墙身自重支撑土压力来维持其稳定。一般多用片(块)石砌筑,在缺乏石料的地区有时也用混凝土修建。重力式挡土墙圬工量大,但其型式简单,施工方便,可就地取材,适应性强,故被广泛采用。6.4.1 挡土墙计算示例挡土墙计算示例:K138+868.899左挡土墙资料:填料及土层的内摩擦角= 30,填料重力密度= 18 kNm。M5砂浆砌C30片石墙身= 23 kNm。基底与地基间的摩擦系数= 0.4 ,圬工之间的摩擦系数= 0.5 ,地基土内摩擦系数= 0.6 。地基承载力= 600 kPa 。墙身几何尺寸及墙后填土边坡,尺寸如下:=m m m m m m m = 1.100.5= 0.60 m m m1墙身截面应力验算:(1)求破裂面: 假设破裂面交于荷载内 由:=m m m m m求:= = 0.19= = 0.618所以:假设破裂面交于荷载内是正确的。(2)计算土压力及其力矩 mm(3) 墙身自重计算 墙身重量: 力臂: m2墙体稳定性验算(1)求破裂角 假设破裂面交于荷载内 由=m m m m m=-0.335= = 0.517m所以:假设破裂面交于荷载内是正确的。(2)计算土压力及其力矩 m(3) 墙身自重计算 公式如下: 体积V (m):=19.2 重量W (kN): 力臂 Z (m): =1.425 (4)墙体稳定性验算 1)抗滑稳定性验算 倾斜基底有: 得: 抗滑满足要求。 2)抗倾覆稳定性验算 抗倾覆满足要求。 3)合力偏心距和基底应力验算所以,基底应力重分布,确定基底最大应力 地基承载力满足要求。该重力式路堤挡土墙各项验算均满足要求7 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7.1 路面结构层及其功能(1)面层面层是路面结构最上面的一个层次,它直接承受行车荷载的垂直力、水平力和震动冲击力的作用,并受到大气降水、气温和湿度变化等自然因素的直接影响。因此要求较高的强度、抗变形能力,较好的温度稳定性、水稳定性,良好的平整度和表面抗滑性,同时应具有较好的耐磨性和抗渗水性。(2)基层基层是面层的下卧层,它主要承受由面层传递的行车荷载垂直力,并将它扩散和分布到垫层和土基上。基层是路面结构中的主要承重层,因此要求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并具有良好的扩散应力的能力。还要求足够的水稳定性和较好的平整度。(3)垫层垫层位于基层和土基之间,直接与土基接触,它的功能是改善土基的湿度和温度状况,保证面层和基层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不受土基的影响。同时垫层还起到将基层传下的车辆荷载应力进一步加以扩散,从而减小土基顶面压应力和竖向变形的作用。另外它也能阻止路基土挤入基层。在地下水位较高的路基上,可能发生冻胀的路基,土质不良或冻深较大的路基上通常都应设置垫层7.2 路面结构设计 设计交通资料见表7-1表7-1 设计交通资料小 汽 车:650 (辆/日)解放 CA140:280 (辆/日)东风 EQ140:274 (辆/日)预测年平均增长率:5.0%设计年限: 15年根据相关设计资料,确定公路等级为三级,双车道公路。其交通组成见表7-2。表7-2 起始年交通组成 车 型前轴重/kN后轴重/kN后轴数后轴轮组数后轴距交通量/(次/日)解放CA14024.570.401双轮组-280东风EQ14023.7069.201双轮组-274(1)轴载分析路面设计以双轮组单轴载100kN为标准轴载。1)以设计弯沉为指标及验算沥青层层底拉应力中的累计当量轴次 轴载换算轴载换算采用如下计算公式预测通车第一年交通量:280(1+5%)=294 274(1+5%)=288 表7-3 预测交通组成 车 型前轴重/kN后轴重/kN后轴数后轴轮组数后轴距交通量/(次/日)解放CA14024.570.401双轮组-294东风EQ14023.7069.201双轮组-288 计算结果如表7-4表7-4 轴载换算结果(弯沉)车型Pi/kNC1C2ni(次/日)C1 C2 ni(Pi/p)4.35(次/日)解放CA15后轴70.381129463.87东风EQ140后轴69.201128858.06121.93注:轴载小于25kN的轴载作用不计。 累计当量轴次 根据设计规范,沥青路面的设计年限为15年,双车道无分隔带的车道系数是0.6-0.7,取0.7。 累计当量轴次 2) 验算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中累计当量轴次 轴载换算 验算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的轴载换算公式为;计算结果见表7-5表7-5 轴载换算结果(半刚性基层层底弯拉应力)车型PiC1C2ni(次/日)C1 C2 ni(Pi/p)8次/日)解放CA140后轴70.401129417.74东风EQ140后轴69.201128815.1432.88注:轴载小于50kN的轴载作用不计。 累计当量轴次 (2)结构组合与材料选取 根据规范,路面结构面层采用沥青混凝土(

    注意事项

    本文(康乐道路设计总说明书.doc)为本站会员(飞****2)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