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课论文_软件工程课程论文.docx
软件工程课论文_软件工程课程论文软件工程毕业设计论文 大学生涯就要结束,大家是不是都在忙着自己的毕业论文呢?软件工程专业的同学们,我为大家整理了该专业相关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一、软件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重要问题 一毕业设计题目设置与选题方面 题目设置不合理,类别与条理不清楚明晰,选题匹配效果差2。学生的毕业设计课题一般都根据指点教师的研究方向和实际工程项目提供,但每年真正来源于工程理论题目比例较少。部分题目理论性强,学生根据所学知识不能很好理解;部分题目开发工具复杂,占用了毕业设计的大部分时间。在选题时可能导致学生想选的题目选不上,能力差的学生所选题目难度大,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导致选题效果差,造成毕业设计很难完成。 二毕业设计经过监控方面 毕业设计监控工作施行困难,效果较差。软件工程专业毕业设计一般包括选题、开题、中期检查、程序测试、撰写毕业论文、答辩、成就评定。但对这些环节的监控有时候会构成空白带,毕业设计不在实验室进行,有的学生在实习单位实习,有的学生在外地找工作,教师不能定时与学生见面,教师无法了解学生的详细情况,且学生提交的各阶段文档流于形式,只要指点老师在进行监控,未构成完善的监控体系,导致监控不到位,监控效果较差3。 三毕业设计论文答辩方面 答辩考核方法单一,答辩仅由学生的讲解和教师的发问两个环节构成,考核精确度低。答辩通过门槛较低,答辩只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进行排名,一般排名在最后的学生才可能不及格,晦气于提升学生毕业设计积极性,造成大部分同学仅以答辩及格为目的,思想上不看重,答辩预备工作不扎实。再由于软件工程专业特点,毕业设计软件作品评分标准难于量化,考核具有一定难度,也造成答辩效果欠好。同时为了提升学生毕业率和就业率,毕业答辩的质量控制有所放松,直接导致了软件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质量难以保障。 二、软件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教学改革 针对上述各项实际问题,重要进行的相关工作详细如下: 一合理设置毕业设计题目,动态选题 按照软件工程专业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应用型软件工程人才的培养目的,在毕业设计题目设置环节,紧紧围绕工程实际型、创新项目型、竞赛题目型、科研项目型等类型进行题目设置,以适应市场动态需求。同时出力避免在毕业设计题目中设置虚拟型题目、理论研究型题目、综述型题目、分析设计型题目等。在选题经过中,通过毕业设计管理系统(如此图1所示)进行多轮双向动态选择,动态调整题目各项技术参数以保证学生能选择一个合适自己能力且能有利于自己以后工作的题目4。这样,在选题之后,每个指点教师就能够根据学生不同能力进行分别指点,使不同能力的学生都能够运用其所学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都能够通过毕业设计加强工程理论能力、工程设计能力与创新能力。近四学年软件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各类题目汇总。 二毕业设计经过实行三级监控管理机制 学校成立以主管副校长为组长的毕业设计工作领导小组以加强毕业设计宏观调控,学院成立以教学副院长为组长的毕业设计工作领导小组以加强毕业设计协调与监控工作,软件工程专业成立以专业负责人为组长的毕业设计工作小组落实并施行毕业设计各环节详细工作2。详细拜见以下图2。在实现毕业设计经过管理的三级管理机制的同时,为保障毕业设计工作质量,软件工程专业要求所有指点老师必需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或硕士以上学位且有一定工程理论经历体验,具有较高教学、科研水安然平静创新能力,师德良好,工作态度认真负责。在每年的毕业设计指点工作开始前都对指点老师进行资格审查,择优任用,且每位老师指点的学生不跨越6人,以保证指点老师对学生的充足指点5。 三毕业设计经过量化考核 以往软件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成就通常由三部分构成:一是学生的平常表现由指点教师把握;二是学生的毕业论文成就。由专业其他指点教师进行评阅;三是现场答辩成就。由所在组的指点老师根据相关评分标准打分并取平均分。这样基本能够保证毕业设计成就的公正,但是由于只要毕业答辩环节具有约束力即答辩未通过则总成就不及格,其他环节不具约束力,因而造成毕业设计前期、中期工作流于形式,前期、中期阶段提交的文档趋于应付、质量不高,最终导致毕业论文质量较低6,7。为此,软件工程专业经过几年的探寻求索与理论,施行了毕业设计各阶段的软件工程生命周期量化考核法即各个阶段量化考核,且考核成就不合格者不能进行下阶段毕业设计工作,必需加以整改,整改通过后能力进入下一阶段毕业设计工作。经过几年的理论证明该考核方法切实可行,能够保证毕业设计各个环节的质量,最终提升毕业设计总体质量。 四在毕业设计经过中进一步提升学生工程能力与创新能力 辽宁工业大学于2011年制订并施行了大学生创新团队机制,建立了大学生创新项目申报机制引导大学生开展创新活动;引导学生每年都加入校级、省级、国家级软件设计大赛等各类各级竞赛8。随着学校和学院创新教育活动多年连续深切进入开展,软件工程专业学生的创新与创业活动获得了显著结果。跨越1/4的软件工程专业学生能够独立主持创新性项目,并以该项目为原型申报毕业设计题目9,同时加入省级、国家级计算机竞赛并获得奖项。通过主持校级及省级创新项目既毕业设计题目,学生工程能力、创新能力得到极大锻炼与提升,本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与就业质量明显提升。软件工程专业学生主持加入创新项目既毕业设计题目情况见表3。 三、结束语 软件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是一个极具综合性、理论性的主要环节,是对学生大学四年学习后面向社会与企业前的有且仅有的一次大检验,它不仅检验了学生所学知识、能力与综合素质,还检验了软件工程专业的培养目的、培养形式、课程体系、理论体系、创新体系等相关环节10。经过几年的探寻求索与理论证明,软件工程专业所做的系列教学改革工作中的毕业设计教学改革工作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工程理论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利于提升软件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质量,有利于提升软件工程专业学生就业率与就业质量。固然软件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工作获得了一定的成就,社会认可度逐年稳步提升,但怎样动态调整教学计划以跟进市场需求变化;怎样深切进入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活动以进一步加强更多软件工程专业学生的理论能力及创新能力;怎样进一步加强专业老师工程理论能力、工程设计能力与工程创新能力以提升毕业设计指点效力;怎样提升毕业设计经过管理效率等问题仍然是软件工程专业所面临的严肃课题11。因而,软件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教学改革工作也一定会紧跟时代变化,与时俱进。 软件工程论文 编纂本段基本信息 软件工程一直以来都缺乏一个统一的定义,许多学者、组织机构都分别给出了自己的定义: 软件工程1、BarryBoehm: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知识来设计并构造计算机程序及为开发、运行和维护这些程序所必须的相关文件资料。 2、IEEE在软件工程术语汇编中的定义:软件工程是:1.将系统化的、严格约束的、可量化的方法应用于软件的开发、运行和维护,即将工程化应用于软件;2.在1中所述方法的研究 3、FritzBauer在NATO会议上给出的定义:建立并使用完善的工程化原则,以较经济的手段获得能在实际机器上有效运行的可靠软件的一系列方法。 当前比较认可的一种定义以为:软件工程是研究和应用怎样以系统性的、规范化的、可定量的经过化方法去开发和维护软件,以及怎样把经过时间考验而证明正确的管理技术和当下能够得到的最好的技术方法结合起来。 4、计算机科学技术百科全书中的定义:软件工程是应用计算机科学、数学及管理科学等原理,开发软件的工程。软件工程借鉴传统工程的原则、方法,以提升质量、降低成本。其中,计算机科学、数学用于构建模型与算法,工程科学用于制订规范、设计范型(paradigm)、评估成本及确定权衡,管理科学用于计划、资源、质量、成本等管理。 编纂本段目的 软件工程的目的是:在给定成本、进度的前提下,开发出具有可修改性、有效性、可靠性、可理解性、可维护性、可重用软件工程性、可适应性、可移植性、可追踪性和可互操作性而且知足用户需求的软件产品。寻求这些目的有助于提升软件产品的质量和开发效率,减少维护的困难。下面分别介绍这些概念。 1可修改性modifiablity。容许对系统进行修改而不增长原系统的复杂性。它支持软件的调试与维护,是一个难以到达的目的。 2有效性efficiency。软件系统能最有效地利用计算机的时间资源和空间资源。各种计算机软件无不将系统的时/空开销作为衡量软件质量的一项主要技术指标。许多场所,在寻求时间有效性和空间有效性方面会发生矛盾,这时不得不牺牲时间效率换取空间有效性或牺牲空间效率换取时间有效性。时/空折衷是经常出现的。有经历体验的软件设计人员会巧妙地利用折衷概念,在详细的物理环境中实现用户的需求和自己的设计。 3可靠性reliability。能防止因概念、设计和构造等方面的不完善造成的软件系统失效,具有挽回因操作欠妥造成软件系统失效的能力。对于实时嵌入式计算机系统,可靠性是一个非常主要的目的。由于软件要实时地控制一个物理经过,如宇宙飞船的导航、核电站的运行,等等。假如可靠性得不到保证,一旦出现问题可能是灾难性的,后果将不堪设想。因而在软件开发、编码和测试经过中,必需将可靠性放在主要地位。 4可理解性understandability。系统具有清楚明晰的构造,能直接反映问题的需求。可理解性有助于控制软件系统的复杂性,并支持软件的维护、移植或重用。 5可维护性maintainability)。软件产品交付用户使用后,能够对它进行修改,以便改正潜伏的毛病,改良性能和其他属性,使软件产品适应环境的变化,等等。由于软件是逻辑产品,只要用户需要,它能够无限期的使用下去,因而软件维护是不可避免的。软件维护费用在软件开发费用中占领很大的比重。可维护性是软件工程中一项特别主要的目的。软件的可理解性和可修改性有利于软件的可维护性。 6可重用性reusebility。概念或功能相对独立的一个或一组相关模块定义为一个软部件。软部件能够在多种场所应用的水平称为部件的可重用性。可重用的软部件有的能够不加修改直接使用,有的需要修改后再用。可重用软部件应具有清楚明晰的构造和注解,应具有正确的编码和较低的时/空开销。各种可重用软部件还能够根据某种规则存放在软部件库中,供软件工程师选用。可重用性有助于提升软件产品的质量和开发效率、有助于降低软件的开发和维护费用。从更广泛的意义上理解,软件工程的可重用性还应该包含:应用项目的重用,规格说明也称为规约的重用,设计的重用,概念和方法的重用,等等。一般来说,重用的条理越高,带来的效益也就越大。 7可适应性adaptability。软件在不同的系统约束条件下,使用户需求得到知足的难易水平。适应性强的软件应采取广为流行的程序设计语言编码,在广为流行的操作系统环境中运行,采取标准的术语和格式书写文档。适应性强的软件较容易推广使用。 8可移植性portability。软件从一个计算机系统或环境搬到另一个计算机系统或环境的难易水平。为了获得比较高的可移植性,在软件设计经过中通常采取通用的程序设计语言和运行环境支撑。对依靠于计算机系统的低级物理特征部分,如编译系统的目的代码生成,应相对独立、集中。这样,与处理机无关的部分就能够移植到其他系统上使用。可移植性支持软件的课重用性和课适应性。 9可追踪性tracebility。根据软件需求对软件设计、程序进行正向追踪,或根据程序、软件设计对软件需求进行逆向追踪的能力。软件可追踪性依靠于软件开发各个阶段文档和程序的完好性、一致性和可理解性。降低系统的复杂性会提升软件的可追踪性。软件在测试或维护经过中或程序在履行期间出现问题时,应记录程序事件或有关模块中的全部或部分指令现场,以便分析、追踪产生问题的因果关系。 10可互操作性interoperability。多个软件元素互相通信并协同完成任务的能力。为了实现可互操作性,软件开发通常要遵守某种标准,支持折衷标准的环境将为软件元素之间的可互操作提供方便。可互操作性在分布计算环境下尤为主要。 软件工程活动是“生产一个最终知足需求且到达工程目的的软件产品所需要的步骤。重要包含需求、设计、实现、确认以及支持等活动。需求活动包含问题分析和需求分析。问题分析获取需求定义,又称软件需求规约。需求分析生成功能规约。设计活动一般包含概要设计和具体设计。概要设计建立整个软件体系构造,包含子系统、模块以及相关条理的说明、每一模块接口定义。具体设计产生程序员可用的模块说明,包含每一模块中数据构造说明及加工描绘叙述。实现活动把设计结果转换为可履行的程序代码。确认活动贯穿于整个开发经过,实现完成后确实认,保证最终产品知足用户的要求。支持活动包含修改和完善。伴随以上活动,还有管理经过、支持经过、培训经过等。 编纂本段经过 生产一个最终能知足需求且到达工程目的的软件产品所需要的步骤。软件工程经过重要包含开发经过、运作经过、维护经过。它们覆盖了需求、设计、实现、确认以及维护等活动。需求活动包含问题分析和需求分析。问题分析获取需求定义,又称软件需求规约。需求分析生成功能规约。设计活动一般包含概要设计和具体设计。概要设计建立整个软件系统构造,包含子系统、模块以及相关条理的说明、每一模块的接口定义。具体设计产生程序员可用的模块说明,包含每一模块中数据构造说明及加工描绘叙述。实现活动把设计结果转换为可履行的程序代码。确认活动贯穿于整个开发经过,实现完成后确实认,保证最终产品知足用户的要求。维护活动包含使用经过中的扩大、修改与完善。伴随以上经过,还有管理经过、支持经过、培训经过等。 编纂本段原则 软件工程的原则是指围绕工程设计、工程支持以及工程管理在软件开发经过中必需遵守的原则。软件工程的原则有下面四项软件工程师基本原则: 1选取适宜开发范型 该原则与系统设计有关。在系统设计中,软件需求、硬件需求以及其他因素之间是互相制约、互相影响的,经常需要权衡。因而,必需认识需求定义的易变性,采取适宜的开发范型予以控制,以保证软件产品知足用户的要求。 2采取适宜的设计方法 在软件设计中,通常要考虑软件的模块化、抽象与信息隐蔽、部分化、一致性以及适应性等特征。适宜的设计方法有助于这些特征的实现,以到达软件工程的目的。 3提供高质量的工程支持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在软件工程中,软件工具与环境对软件经过的支持颇为主要。软件工程项目的质量与开销直接取决于对软件工程所提供的支撑质量和效用。 4看重开发经过的管理 软件工程的管理,直接影响可用资源的有效利用,生产知足目的的软件产品,提升软件组织的生产能力等问题。因而,仅当软件经过得以有效管理时,能力实现有效的软件工程。 这一软件工程框架告诉我们,软件工程的目的是可用性、正确性和合算性;施行一个软件工程要选取适宜的开发范型,要采取适宜的设计方法,要提供高质量的工程支撑,要实行开发经过的有效管理;软件工程活动重要包含需求、设计、实现、确认和支持等活动,每一活动可根据特定的软件工程,采取适宜的开发范型、设计方法、支持经过以及经过管理。根据软件工程这一框架,软件工程学科的研究内容重要包含:软件开发范型、软件开发方法、软件经过、软件工具、软件开发环境、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CASE) 及软件经济学等。 编纂本段基本原理 自从1968年提出“软件工程这一术语以来,研究软件工程的专家学者们陆续提出了100多条关于软件工程的原则或信条。美国有名的软件工程专家巴利·玻姆Barry Boehm综合这些专家的意见,并总结了美国天合公司TRW多年的开发软件的经历体验,于1983年提出了软件工程的七条基本原理。 玻姆以为,这七条原理是确保软件产品质量和开发效率的原理的最小集合。它们是互相独立的,是缺一不可的最小集合;同时,它们又是相当完备的。 人们当然不能用数学方法严格证明它们是一个完备的集合,但是能够证明,在这里之前已经提出的100多条软件工程原则都能够有这七条原理的任意组合蕴含或派生。下面扼要介绍软件工程的七条原理: 1、用分阶段的生命周期计划严格管理 这一条是汲取前人的教训而提出来的。统计表示清楚,50%以上的失败项目是由于计划不周而造成的。在软件开发与维护的漫长生命周期中,需要完成很多性质各异的工作。这条原理意味着,应该把软件生命周期分成若干阶段,并相应制订出切实可行的计划,然后严格根据计划对软件的开发和维护进行管理。 玻姆以为,在整个软件生命周期中应指定并严格履行6类计划:项目概要计划、里程碑计划、项目控制计划、产品控制计划、验证计划、运行维护计划。 2、坚持进行阶段评审 统计结果显示: 大部分毛病是在编码之前造成的,大约占63%毛病发现的越晚,改正它要付出的代价就越大,要差2到3个数量级。 因而,软件的质量保证工作不能等到编码结束之后再进行,应坚持进行严格的阶段评审,以便尽早发现毛病。 3、实行严格的产品控制 开发人员最痛恨的事情之一就是改动需求。但是理论告诉我们,需求的改动往往是不可避免的。这就要求我们要采取科学的产品控制技术来顺应这种要求。也就是要采取变动控制,又叫基准配置管理。当需求变动时,其它各个阶段的文档或代码随之相应变动,以保证软件的一致性。 4、采用现代程序设计技术 从六、七时年代的构造化软件开发技术,到近期的面向对象技术,从第一、第二代语言,到第四代语言,人们已经充足认识到:方法大似气力。采取先进的技术即能够提升软件开发的效率,又能够减少软件维护的成本。 5、结果应能清楚地审查 软件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逻辑产品。软件开发小组的工作进展情况可见性差,难于评价和管理。为更好地进行管理,应根据软件开发的总目的及完成期限, 尽量明确地规定开发小组的责任和产品标准,进而使所得到的标准能清楚地审查。 6、开发小组的人员应少而精 开发人员的素质和数量是影响软件质量和开发效率的主要因素,应该少而精。 这一条基于两点原因:高素质开发人员的效率比低素质开发人员的效率要高几倍到几十倍,开发工作中犯的毛病也要少的多; 当开发小组为N人时,可能的通讯信道为N(N-1)/2, 可见随着人数N的增大,通讯开销将急剧增大。 7、成认不断改良软件工程理论的需要性 服从上述六条基本原理,就能够较好地实现软件的工程化生产。但是,它们只是对现有的经历体验的总结和归纳,并不能保证赶上技术不断前进发展的步伐。因而,玻姆提出应把成认不断改良软件工程理论的需要性作为软件工程的第七条原理。根据这条原理,不仅要积极采用新的软件开发技术,还要留意不断总结经历体验,采集进度和消耗等数据,进行出错类型和问题报告统计。这些数据既能够用来评估新的 软件技术的效果,可以以用来指明必需侧重留意的问题和应该优先进行研究的工具和技术。 编纂本段方法学 软体工程的方法有许多方面的意义。包含专案管理,分析,设计,程序的编写,测试和质量控制。 软件工程师软体设计方法能够区别为重量级的方法和轻量级的方法。重量级的方法中产生大量的正式文档。 有名的重量级开发方法包含ISO9000,CMM,和统一软体开发经过RUP。 轻量级的开发过经过没有对大量正式文档的要求。知名的轻量级开发方法包含极限编程XP和敏捷流程AgileProcesses。 根据新方法学这篇文章的说法,重量级方法呈现的是一种防御型的姿势。在应用重量级方法的软体组织中,由于软体项目经理不参与或者很少参与程序设计,无法从细节上把握项目进度,因此会对项目产生恐惧感,不得不要求程式设计师不断撰写许多“软体开发文档。而轻量级方法则呈现“进攻型的姿势,这一点从XP方法十分强调的四个原则“沟通、简单、反应和勇气上有所具体表现出。当前有一些人以为,重量级方法合于大型的软体团队数十人以上使用,而“轻量级方法合适小型的软体团队几人、十几人使用。当然,关于重量级方法和轻量级方法的优劣存在许多争辩,而各种方法也在不断进化中。 一些方法论者以为人们在开发中应当严格遵守而且施行这些方法。但是一些人并不具有施行这些方法的条件。实际上,采取何种方法开发软体取决于许多因素,同时遭到环境的制约。 编纂本段重要课程 外语、高等数学、线性代数、高等代数、电子技术基础、离散数学、计算机引论C语言、数据构造、C+程序设计、JAVA程序设计、Delphi程序设计、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算法设计与分析、计算机构成原理与体系构造、数据库系统、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软件测试技术、软件需求与项目管理、软件设计实例分析、CMM/ISO9000等。 另外,还包含操作系统、软件体系构造概论、设计形式、多媒体技术基础、UML建模、概率论、大学英语等,部分院校还会包含大学物理,工程制图,数值分析等。 编纂本段发展方向 敏捷开发Agile Development被以为是软体工程的一个主要的发展。它强调软体开发应当是能够对将来可能出现的变化和不确定性作出全面反应的。 敏捷开发被以为是一种“轻量级的方法。在轻量级方法中最负盛名的应该是“极限编程Extreme Programming,简称为XP。而与轻量级方法相对应的是“重量级方法的存在。重量级方法强调以开发经过为中心,而不是以人为中心。重量级方法的例子比方CMM/PSP/TSP。 面向侧面的程序设计Aspect Oriented Programming,简称AOP被以为是近年来软体工程的另外一个主要发展。这里的方面指的是完成一个功能的对象和函数的集合。在这一方面相关的内容有泛型编程Generic Programming和模板。 编纂本段需求分析 软件工程中包括需求、设计、编码和测试四个阶段,其中需求工程是软件工程第一个也是很主要的一个阶段,本文以医院管软件工程需求分析理系统为例具体介绍了需求工程的构成和进行方法。 首祖先们必需了解需求工程和其他项目经过的关系: 图1需求与其他项目经过的关系 软件需求包含三个不同的条理-业务需求、用户需求和功能需求-也包含非功能需求:业务需说明了提供应客户和产品开发商的新系统的最初利益,反映了组织机构或客户对系统、产品高条理的目的要求,它们在项目视图与范围文档中予以说明;用户需求文档描绘叙述了用户使用产品必需要完成的任务,这在使用实例文档或方案脚本说明中予以说明;功能需求定义了开发人员必需实现的软件功能,使得用户能完成他们的任务,进而知足了业务需求。 需求工程分为了需求开发和需求管理两个阶段:下面就以这两个阶段说明: 一,需求开发 需求开发又分为需求获取、需求分析、编写规格说明书和需求验证。下面列出和讲解分析惯例的步骤,当然应根据项目的大小和特点等实际情况我们应该自己确定适宜的步骤。 1需求获取: 1确定需求开发经过:确定需求开发经过确定怎样组织需求的采集、分析、细化并核实的步骤,并将它编写成文档。对主要的步骤要给予一定指点,这将有助于分析人员的工作,而且也使采集需求活动的布置和进度计划更容易进行。 2编写项目视图和范围文档:项目视图和范围文档应该包含高层的产品业务目的,所有的使用实例和功能需求都必需服从能到达的业务需求。项目视图说明使所有项目参与者对项目的目的能达成共鸣。而范围则是作为评估需求或潜在特性的参考。 表1项目视图和范围文档的模板 a、1背景在这一部分,总结新产品的理论基础,并提供关于产品开发的历史背景或形势的一般性描绘叙述。 a、2业务机遇描绘叙述现存的市场机遇或正在解决的业务问题。描绘叙述商品竞争的市场和信息系统将运用的环境。包含对现存产品的一个扼要的相对评价和解决方案,并指出所建议的产品为什么具有吸引力和它们所能带来的竞争优势。 a、3业务目的用一个定量和可测量的合理方法总结产品所带来的主要商业利润,把重点放在给业务的价值上。 a、4客户或市场需求描绘叙述一些典型客户的需求,包含不知足现有市场上的产品或信息系统的需求。提出客户当前所碰到的问题在新产品中将可能或不可能出现的论述,提供客户如何使用产品的例子。确定了产品所能运行的软、硬件平台。 a、5提供应客户的价值确定产品给客户带来的价值,并指明产品如何知足客户的需要。 a、6业务风险总结开发或不开发该产品有关的重要业务风险,例如市场竞争、时间问题、用户的承受能力、实现的问题或对业务可能带来的消极影响。预测风险的严重性,指明你所能采用的减微风险的办法。 b.1项目视图陈述编写一个总结久远目的和有关开发新产品目的的扼要项目视图陈述。项目视图陈述将考虑权衡有不同需求客户的看法。它可能有点理想化,但必需以现有的或所等待的客户市场、企业框架、组织的战略方向和资源局限性为基础。 b.2重要特性包含新产品将提供的重要特性和用户性能的列表。强调的是区别于以往产品和竞争产品的特性。能够从用户需求和功能需求中得到这些特性。 b.3假设和依靠环境在构思项目和编写项目视图和范围文档时,要记录所作出的任何假设。通常一方所持的假设应与另一方不同。 c.1初次发行的范围总结初次发行的产品所具有的性能。描绘叙述了产品的质量特性,这些特性使产品能够为不同的客户群提供预期的结果。c.2随后发行的范围假如你想象一个周期性的产品演变经过,就要指明哪一个重要特性的开发将被延期,并等待随后版本发行的日期。 c.3局限性和专用性明确定义包含和不包含的特性和功能的界限是处理范围设定和客户期望的一个途径。列出风险承当者们期望的而你却不打算把它包含到产品中的特性和功能。 d.1客户概貌客户概述明确了这一产品的不同类型客户的一些实质的特点,以及目的市场部门和在这些部门中的不同客户的特征。 d.2项目的优先级一旦明确建立项目的优先级,风险承当者和项目的参与者就能把精神集中在一系列共同的目的上。到达这一目的的一个途径是考虑软件项目的五个方面:性能、质量、计划、成本和人员。e.产品成功的因素明确产品的成功是怎样定义和测量的,并指明对产品的成功有宏大影响的几个因素。不仅要包含组织直接控制的范围内的事务,还要包含外部因素。假如可能,可建立测量的标准用于评价能否到达业务目的. 3用户群分类:产品的用户在许多方面存在着差别,例如:用户使用产品的频度、他们的应用领域和计算机系统知识、他们所使用的产品特性、他们所进行的业务经过、他们在地理上的布局以及他们的访问优先级。根据这些差别,你能够把这些不同的用户分成小组。用户类不一定都指人,你能够把其它应用程序或系统接口所用的硬件组件也看成是附加用户类的成员。以这种方式来看待应用程序接口,能够帮助你确定产品中那些与外部应用程序或组件有关的需求。将用户群分类并归纳各自特点为避免出现忽略某一用户群需求的情况,要将可能使都有所差别。具体描绘叙述出它们的个性特点以及任务状态,将有助于产品设计。 4选择产品代表:择每类用户的产品代表为每类用户至少选择一位能真正代表他们需求的人作为那一类用户的代表并能作出。这对于内部信息系统的开发是最易实现的,由于此时,用户就是身边的人员。而对于商业开发,就得在重要的客户或测试者中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并确定适宜的产品代表。他们必需一直参与项目的开发而且有权作出决策。每一个产品代表者代表了一个特定的用户类,并在那个用户类和开发者之间充任重要的接口。 5建立核心队伍:建立起典型用户的核心队伍把同类产品或产品的先前版本用户代表召集起来,从他们那里采集当前产品的功能需求和非功能需求。这样的核心队伍对于商业开发尤为有用,由于你拥有一个庞大且多样的客户基础。与产品代表的区别在于,核心队伍成员通常没有决定权。 6确定使用实例:让用户代表确定使用实例从用户代表处采集他们使用软件完成所需任务的描绘叙述-使用实例,讨论用户与系统间的交互方式和对话要求。在编写使用实例的文档时可采取标准模版,在使用实例基础上可得到功能需求。 一个单一的使用实例可能包含完成某项任务的很多逻辑相关任务和交互顺序。因而,一个使用实例是相关的用法说明的集合,而且一个说明是使用实例的例子。在描绘叙述时列出履行者和系统之间互相交互或对话的顺序。当这种对话结束时,履行者也到达了预期的目的。 对于一些复杂的使用实例,画出图形分析模型是有益的,这些模型包含数据流程图、实体关系图、状况转化图、对象类和联络图。 使用实例的描绘叙述并不向开发者提供他们所要开发的功能的细节。为了减少这种不确定性,需要把每一个使用实例叙述成具体的功能需求。每一个使用实例可引伸出多个功能需求,这将使履行者能够履行相关的任务;而且多个使用实例可能需要一样的功能需求。使用实例方法给需求获取带来的好处来自于该方法是以任务为中心和以用户为中心的观点。比起使用以功能为中心的方法,使用实例方法能够使用户更清楚地认识到新系统允许他们做什么。 每一个使用实例都描绘叙述了一个方法,用户能够利用这个方法与系统进行交互,进而到达特定的目的。使用实例可有效地捕捉大多数所期望的系统行为,但是你可能有一些需求,这些需求与用户任务或其他履行者之间的交互没有特定的关系。这时你就需要一个独立的需求规格说明。 7召开应用程序开发联络会议:召开应用程序开发联络会议应用程序开发联络会议是范围广的、简便的专题讨论会,也是分析人员与客户代表之间一种很好的合作办法,并能由此拟出需求文档的底稿。该会议通过严密而集中的讨论得以将客户与开发人员间的合作伙伴关系付诸于理论。 8分析用户工作流程:分析用户工作流程观察用户履行业务任务的经过。画一张简单的示意图最好用数据流图来描绘出用户什么时候获得什么数据,并如何使用这些数据。编制业务经过流程文档将有助于明确产品的使用实例和功能需求。你以至可能发现客户并不真地需要一个全新的软件系统就能到达他们的业务目的。 9确定质量属性:确定质量属性和其它非功能需求在功能需求之外再考虑一下非功能的质量特点,这会使你的产品到达并跨越客户的期望。对系统怎样能很好地履行某些行为或让用户采用某一办法的陈述就是质量属性,这是一种非功能需求。听取那些描绘叙述合理特性的意见:快捷、简易、直觉性、用户友好、强健性、可靠性、安全性和高效性。你将要和用户一起商讨精到准确定义他们模糊的和主观言辞的真正含义。 10检盘问题报告:通过检查当下系统的问题报告来进一步完善需求客户的问题报告及补充需求为新产品或新版本提供了大量丰富的改良及增长特性的想法,负责提供用户支持及帮助的人能为采集需求经过提供极有价值的信息。 11需求重用:跨项目重用需求假如客户要求的功能与已有的产品很类似,则可查看需求能否有足够的灵敏性以允许重用一些已有的软件组件。 求软件工程导论论文 软件工程导论第六版.ppt免费下载 链接: 软件工程导论是2009年1月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朱少民。 软件工程论文以下为参考文献 软件工程论文以下为参考文献范文 在学习和工作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能够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相信写论文是一个让很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为我帮大家整理的软件工程论文以下为参考文献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1刘洪峰,陈江波.网络开发技术大全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119-143. 2程成,陈霞.软件工程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46-80. 3舒红平.Web 数据库编程-JavaM.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97-143. 4徐拥军.从档案采集到知识积累M.是由工业出版社,2008:6-24. 5纪新.转型期大型企业集团档案管理形式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8:46-57. 6周玉玲.纸质与电子档案共存及网络环境电子档案管理形式J.中国科技博览,2009:44-46. 7张寅玮.甘肃省电子档案管理研究D. 兰州大学,2011:30-42 8惠宏伟.面向数字化校园的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 电子科技大学,2006:19-33 9刘冬立.基于 Web 的企业档案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同济大学,2007:14-23 10钟瑛.浅议电子文件管理系统的功能要素J. 档案学通讯,2006:11-20 11杜献峰 . 基于三层 B/S 构造的档案管理系统开发 J. ,2009:19-25 12林鹏,李田养. 数字档案馆电子文件接收管理系统研究及建设J.兰台,2008:23-25 13汤星群.基于数字档案馆建设的两点考虑J.档案时空,2005:23-28 14张华美.基于 J2EE 的档案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J.现代商贸工业. 2010:14-17 15Gary P Johnston,David V. benefits of electronic recordsmanagement systems: a general review of published and some unpublishedcases. RecordsManagement Journal,2005:44-52 16Keith enting an electronic records management system: Apublic sector case study. Records Management Journal,2005:17-21 17Duranti ts,Principles,and Methods for the Management of Electronic RecordsRJ.Information Society,2001:57-60. 18Lynn C sic value and thepermanent record the preservation conundrumM.International digital library perspectives,2007:34-89. 19Aleksej Jerman -term trustedpreservation service using service interaction proto-col and evidence recordsJ.Computers and Standards,2007:23-29. 20Carmela ing Secure Long-Term Archival of Digitally Signed DocumentsM.Proceedings of the4th ACM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Storage secu-rity and survivability,2008:102-134. 1Schiller J H, Voisard A. Location-Based Services C. San Francisco: Morgan Kaufmann,2004 2Jiang B, Yao X. Location-based services and GIS in perspective C. Computers,Environment and Urban System, 2006, 30(6): 712-7253王惠南编著.GPS导航原理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