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数学《铅笔有多长》教案.docx
二年级下册数学铅笔有多长教案_二年级下册数学书教案 教学目标 、 通过测量钢笔长度的活动,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进展空间 观念和动手操作力量. 、通过实际测量,学习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通过“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动,进展学生的估测力量。 教学重点 感受分米和毫米的长度,学习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教学预备 教具:米尺、分硬币 学具:格尺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谜语引入。 身穿花衣裳, 个子细又长。 写出美丽字, 需要它帮助。 同学们开动小脑瓜,快快猜一猜,它是谁呢? 对了,这节数学课我们一起量一量一起量一量铅笔有多长.(板书课题) 、提问引入。 看看谁有超强的记忆力,想一想,我们已经熟悉了哪些长度单位? 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大家一起拿出格尺,看看除了“厘米”外,还有发觉什么? 学生:我发觉尺子上还有小格小格。 仅有米、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是明显不够的,在测量或表示物体长度的 时候,有时还需要比厘米还小的单位,有时也需要更大的单位,你们想知道毕竟是什么吗?这节课我们共同来讨论。 二、动手实践,小组合作。 、估一估。 ()小组里说一说,你是怎么估量的。 课前教师都让每个小组预备了一枝铅笔,快把它找出来,放在桌面 上,请同学们睁大眼睛,结合已有的测量阅历估测一下,这枝铅笔有多长?填在书中表格里。 (设计意图:教师课前富有神奇感的设计安排,学生会感到新颖好玩,估算的热忱空前高涨,教师赐予学生独立观看估量的时间和空间.) ()沟通、汇报。 师:说说你是怎么估出来? 生:我的手从拇指到中指大约是厘米,我的铅笔有两个这样子的 长,所以我估量这根铅笔厘米长。 生:我估量这根铅笔的一半是厘米,所以我估量我根铅笔有 厘米长。 生:教师,我是用中指估量的,我的中指大约有厘米,这根铅笔大 约有个这样的长还多一点,所以我觉得这根铅笔有厘米长。 生:教师,我看了看,这么长(他用手比了比),我就觉得铅笔大约是 厘米。 生:厘米是这么长,我看这根铅笔这么长,应当有个这样的 厘米,我也觉得这根铅笔大约有厘米长。 (设计意图:学生意见可能会不统一,要让学生充分发表个人意见,只要说的有道理,就要赐予确定,教师还要指导学生会针对别人的发言补充自己的意见。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加课堂活动中。) 、量一量。 ()看来同学们估的长度都不一样,要想知道这枝铅笔究竟有多长, 你能想出好方法吗?这们大家就不会再有争辩了。(用尺子量) ()动手实践。大家都把尺子拿出来,量一量,并把结果填在书中 的表格里。 ()汇报结果。 ()说一说你估量的跟你量出来的数据相差多少,以后要留意什 么? (设计意图:通过实测来“看看估测验结果”,让学生感受测量的过程、思想和方法,进展空间观念。) 、说一说。 ()、你们知道厘米是多长吗?用手比给教师看一下。 教师告知大家,你们用手比出来的厘米就是分米。(板书:厘米就是分米。) ()熟悉分米。 分米是比厘米大一些的长度单位,在国际上可以用什么字母表示,你知道吗? (学生质疑。) 生:我知道,我看书本的,是dm。 生:教师,分米是什么呢? 生:分米要怎么量呢? 师介绍。 师:分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你们知道怎么表示吗? 生:分米厘米。(还有的的学生举起了手) 生:我还知道分米是厘米。 生:我也知道厘米是分米。 生:我想米厘米,那米分米,教师你说对吗? 生:教师,我看到厘米是分米,分米是米,我想厘米满向分米进,要是分米满就向米进。那米满要向什么进? 师:你们能把这些长度单位从大到小排排队吗? 板书:米分米厘米 全班齐读公式。 ()实践活动。 、再拿出格尺,快速找一找从哪儿到哪儿之间的距离也是分米。 生:从。 生:我有意见,应当是从,这样才是厘米。 生:我是从数到的。 、让我们用分米作单位量一量教室里物体的长度。 、指名汇报。 (设计意图:在学生观看、争论归纳出分米和厘米间进率关系的根底上,又让学生结合测量详细物体的实践,体验出1分米的实际长度,并形成表象,从而建立起新的认知构造。) 三、熟悉毫米。 1、量一量。 师:你们有橡皮吗,请你用尺子量一量橡皮有多长? 生汇报。 生:我量出来,比厘米还多一点点。 生:我也是,我量出来不是刚好厘米,还多一些。 师小结:用厘米作单位量比拟小的物体,有时不是整厘米数,这样子量出来就得不到精确的结果了。要想比拟精确地量出物体的长度,你们有什么方法?那么谁知道比厘米还小的长度单位是多少? 、 一议。 i.毫米究竟有多长?它与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我们一起 在观看和操作中获得这些学问吧。(出示表格) 观看刻度 厘米数 中间小格个数 每小格长度 共有几毫米 ii. 观看直尺,完成表格,然后争论厘米与毫米的关系。 师生共同完成组,再让学生自己实践。 生:我发觉,从也是厘米,所以就跟第一行一样了。 生:我也发觉了,从、相减一下,就全都是 厘米了,也就全部一样了。 、说一说。 师请大家连续观看直尺,毫米究竟有多长?用手比一比。 生:就像两个手指的那条缝。 师:估量一下桌面上的学具,哪一个厚度大约是毫米?再动手量一 量,检验一下你的推断精确吗? b)量一量。 大家已经熟悉了毫米这个长度单位,现在我们以毫米为单位再量一下橡皮的长度。 学生汇报。 这次量的结果与开头比,哪一个数据更精确呢? c)想一想。 师:再想一想生活中,什么东西也是毫米。 生:扣子的厚度。本子的厚度。鸡蛋的厚度。铅笔中间那根铅。指 甲的厚度。衣服的厚度。玻璃 (设计意图:“熟悉毫米”这一环节引导学生操作,针对操作中的存疑,而进展奇妙的设颖,不断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使学生产生动力,向未知领域探究、冲击。) 四稳固新知,完成练习。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室有多长教案 教材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上册已经积存了直接比拟长、短的活动阅历,对长和短有了肯定的熟悉。本节课作为正式学习长度单位之前的预备课,目的是通过用自选单位测量教室长度的活动,在“量”中体会到“量”,并能够用肯定的方式表达和沟通测量的结果,积存测量活动阅历,为后续的学习奠定根底。 设计理念: 数学活动阅历需要在“做”的过程和“思索”的过程中积淀,是在数学学习活动过程中逐步积存的。二年级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打算了学生的数学学习许多时候需要借助肯定的外部活动来帮忙理解。本节课以3个问题贯穿始终,为学生创设了思索、操作的空间,供应了经受、体会、积存直接阅历的时机。 教学目标: 1、经受用不同方式测量教室长度的过程 ,体会测量方式、 测量工具的多样性。 2、积存测量活动阅历,进展度量意识和力量。 3、在测量活动中体验合作、沟通、胜利的乐趣。 教学重点: 积存测量活动阅历,进展度量意识和力量。 教学难点: 在测量活动中培育学生合作互助、沟通表达的力量。 教学预备: 测量工具、小正方体、易拉罐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再过一个月就是元旦了,元旦的时候我们各班要召开联欢会,教师想买些拉花布置教室,可是不知道教室有多长,你们能帮教师测量一下教室的长吗?(引出课题:教室有多长) 二、 实践活动 活动一:测量教室的长 1、师:怎样量教室的长度? ( 预设:用尺子量;用数学书量;用文具盒量;用脚量; )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展实际测量。 活动前提出要求:先想好你们小组选择什么测量工具,再实际测量,最终把所选的测量工具和测量结果填在书上的表格里。 学生活动时,教师巡察,对于学生度量中存在的问题准时指导。 学生小组合作测出教室的长后,教师组织学生进展沟通,要求小组汇报时,要说清晰本组的测量结果。教师在黑板上呈现各组测量结果。3、组织学生争论:在量的过程中你们小组遇到了什么问题或困难?如何解决?要留意什么问题? (预设:要做好标记;一个挨着一个摆好;记住一共量了多少次 ) 4、教师归纳:用一个工具可以测量出教室有多长,但是大家测量的结果不一样,是怎么回事?(由于大家使用的测量工具不一样) 活动二:用易拉罐摆一摆,看谁摆得高 1、教师提出活动规章:一个接着一个往上摆,不能倒,30秒时间,谁摆得,谁就获胜。 2、找2个小组到前面摆,其他小组当裁判。 3、各组学生都用小正方体摆一摆,规章同摆易拉罐,活动完毕后,请每个小组说一说摆的小正方体个数,并评出获胜者。 教师归纳:摆得越多,摆得越高。 活动三:说一说哪根木条长? 1、调皮和笑笑分别用回形针测量两根木条的长。 2、说一说谁的木条长。 (预设:两根木条的长度都 是3个回形针的总长,所以它们一样长;笑笑的木条比调皮的木条长;调皮的木条比笑笑的木条长) 3、争论:谁说的对? 教师归纳:虽然都是3个,但是由于回形针的长短不同,回形针长的,木条确定长。 活动四:估一估,人的身高大约是自己的几个头长? 1、出示图片,观看、估量儿童、模特的身高大约是她们自己的几个头长? (儿童身高大约是自己的6个头长,模特身高大约是自己的8个头长。) 2、观看、估量同伴和教师的身高大约是他们自己的几个头长? (同伴身高大约是自己的6个头长,教师身高大约是自己的7个头长。) 3、通过观看、估量,说一说自己的发觉。 (儿童身高大约是自己的6个头长,教师身高大约是自己的7个头长,模特身高大约是自己的8个头长。 三、 全课总结 畅谈收获 今日的这节数学课我们开展了什么样的数学活动?通过今日的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室有多长教案范文 教材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上册已经积存了直接比拟长、短的活动阅历,对长和短有了肯定的熟悉。本节课作为正式学习长度单位之前的预备课,目的是通过用自选单位测量教室长度的活动,在“量”中体会到“量”,并能够用肯定的方式表达和沟通测量的结果,积存测量活动阅历,为后续的学习奠定根底。设计理念:数学活动阅历需要在“做”的过程和“思索”的过程中积淀,是在数学学习活动过程中逐步积存的。二年级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打算了学生的数学学习许多时候需要借助肯定的外部活动来帮忙理解。本节课以3个问题贯穿始终,为学生创设了思索、操作的空间,供应了经受、体会、积存直接阅历的时机。教学目标:1、经受用不同方式测量教室长度的过程 ,体会测量方式、 测量工具的多样性。2、积存测量活动阅历,进展度量意识和力量。3、在测量活动中体验合作、沟通、胜利的乐趣。教学重点:积存测量活动阅历,进展度量意识和力量。教学难点:在测量活动中培育学生合作互助、沟通表达的力量。教学预备:测量工具、小正方体、易拉罐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师:同学们,再过一个月就是元旦了,元旦的时候我们各班要召开联欢会,教师想买些拉花布置教室,可是不知道教室有多长,你们能帮教师测量一下教室的长吗?(引出课题:教室有多长)二、 实践活动活动一:测量教室的长1、师:怎样量教室的长度?( 预设:用尺子量;用数学书量;用文具盒量;用脚量;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展实际测量。活动前提出要求:先想好你们小组选择什么测量工具,再实际测量,最终把所选的测量工具和测量结果填在书上的表格里。学生活动时,教师巡察,对于学生度量中存在的问题准时指导。学生小组合作测出教室的长后,教师组织学生进展沟通,要求小组汇报时,要说清晰本组的测量结果。教师在黑板上呈现各组测量结果。3、组织学生争论:在量的过程中你们小组遇到了什么问题或困难?如何解决?要留意什么问题?(预设:要做好标记;一个挨着一个摆好;记住一共量了多少次 )4、教师归纳:用一个工具可以测量出教室有多长,但是大家测量的结果不一样,是怎么回事?(由于大家使用的测量工具不一样)活动二:用易拉罐摆一摆,看谁摆得高1、教师提出活动规章:一个接着一个往上摆,不能倒,30秒时间,谁摆得,谁就获胜。2、找2个小组到前面摆,其他小组当裁判。3、各组学生都用小正方体摆一摆,规章同摆易拉罐,活动完毕后,请每个小组说一说摆的小正方体个数,并评出获胜者。教师归纳:摆得越多,摆得越高。活动三:说一说哪根木条长?1、调皮和笑笑分别用回形针测量两根木条的长。2、说一说谁的木条长。(预设:两根木条的长度都 是3个回形针的总长,所以它们一样长;笑笑的木条比调皮的木条长;调皮的木条比笑笑的木条长)3、争论:谁说的对?教师归纳:虽然都是3个,但是由于回形针的长短不同,回形针长的,木条确定长。活动四:估一估,人的身高大约是自己的几个头长?1、出示图片,观看、估量儿童、模特的身高大约是她们自己的几个头长?(儿童身高大约是自己的6个头长,模特身高大约是自己的8个头长。)2、观看、估量同伴和教师的身高大约是他们自己的几个头长?(同伴身高大约是自己的6个头长,教师身高大约是自己的7个头长。)3、通过观看、估量,说一说自己的发觉。(儿童身高大约是自己的6个头长,教师身高大约是自己的7个头长,模特身高大约是自己的8个头长。三、 全课总结 畅谈收获今日的这节数学课我们开展了什么样的数学活动?通过今日的活动,你有什么收获?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1千米有多长教案范文 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知道1千米=1000米,会用千米和米的简洁换算。在观看和实践中,进展空间想象力量。 2、过程与方法:通过“手拉手”,“想一想”,“走一走”等活动,体验1千米有多长。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间表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严密联系,进一步熟悉数学的价值。 重点难点: 1、体验一千米有多长。 2、通过体验活动,形成对一千米有多长的感性熟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许多长度单位,都有哪些呢? 它们分别用什么字母表示?(指生答复:米,分米, 厘米,毫米并板书。) 师:说得真好。那谁能用手比划一下1米、1分米、1厘米和1毫米大约各有多长呢?(生分别用手势比划1米,1厘米,1分米,1毫米的长度) 师:还有谁知道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师:当测量或形容比拟短的长度时我们一般用米、分米、厘米、毫米。那我们在测量比拟长的长度单位时一般用什么单位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熟悉“1千米有多长”(并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师:在你的印象中你认为1千米有多长? 生:我觉得1千米 大约得围着阳平关镇绕一圈吧。 生:1千米 就是1000 个1米。 生:也就是10个100米 对不对教师? 师:对,你们说的很好,1千米就是1000个1米,也是10个100米那么长,那谁能告知大家1千米是多少米? 生:1千米固然是1000米了 师:真聪慧,那哪个同学能用手比划一下1000米有多长呢? 生:啊!教师我不能。 (生纷纷想方法怎样能体会1000米究竟有多长) 师:同学们想不想亲自到操场上体会一下呢?(想)那你可要听清尚教师的要求,咱们到操场上走一走。为了节约时间,课前教师在操场上为每个小组测量了 10米的距离,咱们以小组为单位,小组长做好记录,看看10米的距离你能走多少步,大约用了多长时间。(留意走路的时候要自然地走,不要有意迈大步,好吗?)下面咱们轻轻地走到操场不要打搅别人上课,能做到吗?带着学生到操场上走一走,师旁边指导,小组长做好记录。 (一)走一走:体验100米 有多长 1、在操场上,请3个小朋友手拉手站成一排,再请第四个小朋友来测量,向大家汇报测量结果。 2、想一想:几个同学手拉手站成一排,大约是10米 长?确定10米 长的距离。 走一走;10米长的距离大约要走多少步?(提示:步伐要像正常走路时大小,不要过大,也不要过小。) 3、多少个同学手拉手站成一排大约是100米 ?测出100米 的长度。 走一走,100米大约要走多少步。走完后示意 教师,帮忙你记录所需要的时间。 (二)估一估:推想1千米 有多长 1、回到教室。我们已经感知了100米 的长度,想一想:10个100米 是多少米?1000米 也可以说是1千米 。这也是我们今日要熟悉的新长度单位千米,(板书千米的熟悉) 2、汇报数的结果,并进展比拟。并完成表格。 米数 10米 100米 1000米 所走的步数 所用的时间 约多少同学手拉手 3、小组沟通后再汇报:你能结合刚刚的活动,说一说,1千米 大约有多长?。 10个100米; 100个10米; 走1千米大约需要20分钟; 1000米能走多少步; 学校操场跑道一圈是400米,2圈半是1000米。 50米的跑道,走20个那么长就是1000米。 4、教师小结:1千米 =1000米 或1km =1000m (1)1千米=1000米,听起来不简单区分,谁能巧用停顿,把千米和米区分开来,让人一听就明白。 1(停顿)千米=1000(停顿)米 指导读:留意在数字和单位之间适当停顿。 学生试读、齐读。 (2)讲解:千米也称公里,可以用字母km表示。想一想,怎样用字母表示出千米与米之间的关系呢?指名板演。 (三)估一估(用走1千米 所需时间作参照)和我知道 1、从自已家到学校的距离够1千米吗? 2、你知道从哪里到哪里大约1千米吗? 3、你还知道哪些状况下用“千米”作长度单位?学生自由汇报,教师适时演示课件。 4、教师小结 表示较远距离时,用“千米”作单位。将学过的长度单位按从大到小的挨次排列,说说它们之间的关系。1千米和1000米有什么区分?又有什么一样的点。 三、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A、让学生说说自己在本节课的收获。 B、评价自己的表现如何?说说哪个小组表现的。 要求:课后由组长负责在小组评比表中依据每位同学的表现加分。 四、习题设计 根本练习 书中37页 1、填完后说一说为什么选用这个单位? 2、填完后说一说怎样想? 小学二年级数学课桌有多长教案 6.2.1课桌有多长 主备教师:丁亚东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p51-52页。(厘米的熟悉) 教学目标: 1、 经受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 2、 熟悉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3、能估量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4、在学习活动中,进展空间观念,同时体会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培育学数学,用数学,爱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把握测量的方法。 教学难点 :把握正确的测量方法,能在刻度尺上正确读出物体的长度。 教学预备 : 教师:多媒体课件、直尺、软尺、卷尺等 学生:尺子、铅笔、橡皮、曲别针、小棒1根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小课桌,请你认真观看一下课桌的面是什么形? 请同学们跟教师一样摸一摸桌子的长,用手比划一下桌子的长。 那除了我们能用手比划桌子的长,你还能用什么方法知道课桌有多长呢? 请同桌两人先商议一下用什么方法量?师:说一说你用什么工具量的? 师:共同量一量你的课桌有多长。量的结果是多少? (预设如下) 1:我用手量的,有5个手掌那么长。 2:我用书量的,有2本半书那么长。 3:我用铅笔量的,有3枝铅笔那么长。 4:我用尺子量的,有4把尺子还多一点那么长。 ? 学生沟通汇报,依据学生的答复,教师准时总结。 为什么同样的桌子量的结果不一样呢?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 小结:使用的工具不同,结果就会不一样,只有当工具一样时,结果才会一样。 看来,统一测量的工具特别重要,你知道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一般用什么工具测量物体的长短吗? 尺子。(教师出示实物直尺。) 二、合作沟通,探究新知。 1、熟悉尺子: 出示课件尺子图: 观看尺子,你看到了什么?尺子上的“0”表示什么? 两个人比一比,数字0到数字1之间的1格,是不是一样长? 2、熟悉厘米 这1格的长度就是1厘米,厘米就是我们今日要熟悉的一个长度单位,可以用字母cm表示。指导看书体会一厘米的长度。 帮忙学生用手势表示1厘米的长度,找一找:尺上还能找出这样的一厘米吗? 3、体会1厘米的实际长度 a用尺子上的1厘米比一比,曲别针大约有多长?并说说你的方法。 (强调: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曲别针的一端,看曲别针的另一端对着的数最接近几,曲别针的长度大约就是几厘米。) b用手势表示1厘米的长度。 (操作:用食指和拇指轻轻夹住曲别针,再轻轻地抽出曲别针,指肚之间的缝隙大约就是1厘米。) 练一练。 a 推断:够1厘米吗?(如:铅笔盒、书、本等的厚度。) b说一说:什么东西的长度或厚度大约是1厘米? 4、熟悉几厘米 数一数:从0刻度到2刻度之间有几个1厘米,是几厘米?从0刻度到3刻度是几厘米?从0刻度到4刻度是几厘米?从2刻度到5刻度是几厘米? 打手势:4厘米大约有多长?7厘米大约有多长?10厘米大约有 多长? 5、量一量:铅笔有多长? (1)引导示范。(课件) 师:怎么正确地用尺子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呢?我们来大屏幕。首先,我们要找到0刻度,把笔的一端对准它,另一端对准哪个数值,再把它读出来。谁来说一说这支铅笔有多长? 学生看大屏幕,说出三角板的高度,菱形纸的长度 (2)学生试量小棒的长度 6、量一量、画一画。 (1)量一量书上的线段有多长。 (2)画一条长4厘米的线段。 三、利用新知,动手实践 1、估一估、量一量。 拿出自己的铅笔、橡皮、玩具盒。 先估量大约有多长,然后再量一量,并把数量填在表格中。 2、画一条长8厘米的线。 画好后同位相互检查。 3 、看图说一说图中测量的物体各长多少厘米。 4、哪辆汽车能从桥下通过?在能通过的汽车下面画 引导学生观看桥的高度和汽车的高度,然后做出推断。 5、思索题:想一想,怎样用下面的断尺子画出一条长6厘米的线? 学生争论后汇报方法。 四、概括总结,拓展延长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既学到了新学问,又帮忙小象,你们真是太棒了,假如想知道,从你家到学校有多远,还能用厘米来测量吗?有兴趣的同学可以问问教师和家长,也可以上网去查一查。 板书设计: 桌子有多长 4拃 6枝铅笔 3个文具盒? 厘米 cm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推理教案 数学 学科教案 主备人: 教学内容 第九单元 数学广角 第一课时 推理教学目标 1、 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最简洁的事例,让学生进展分析、推理得出结论,培育学生初步观看、分析与推理的力量。2、 培育学生的观看、操作及归纳推理的力量。3、 培育学生有挨次地、全面思索问题的力量。教学重点 培育学生分析、推理的思维过程及有挨次地、全面思索问题的力量。教学难点 培育学生分析、推理的思维过程及有挨次地、全面思索问题的力量。教学预备 ppT课件教学方法教学过程 教学预设 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 一、谈话引入: 师:日常生活中经常通过一个现象或是一句话就能推想出未知的结果,这个过程就是推理,今日我们学习推理。二、新课:1、出例如题1:把知道的信息说一说。有语文、数学和品德与生活三本书,小红、小丽和小刚各拿一本。小红拿的是语文,小丽拿的不是数学书,请猜一猜小刚拿的是( )书,小丽拿的是( )书。2、请学生答复,并说出理由。师:从三个知道的信息,你能猜出小红拿的是什么书吗?师:从小丽说:“我拿的不是数学书”这句话能分析推理出什么?提问:小丽拿的是什么书?4、教师小结:通过分析同学说的话,推理得出正确的答案,这种思索问题的方法就叫做简洁的推理,推理是依据所给的条件通过分析、推理、推断出正确的答案。师假如我们只分析小刚说的话,而不看小红说的话,能得正确的答案吗?5、小结:在简洁推理时,肯定要全面地分析,进展推断,才能得到正确答案。5、做一做。1)欢欢、乐乐和笑笑是三只得意的小狗。体重分别是7千克、5千克、9千克。乐乐比欢欢重,笑笑最轻。你能写出他们的名字吗?2)小冬、小雨和小伟三人分别在一、二、三班,小伟是三班的,小雨下课后去一班找小冬玩。小冬和小雨各是几班的?三、练习。1、嬉戏帮小动物找家。森林里的小鹿、熊猫、小羊、猫和小兔分到了新居子。小鹿说:猫在我的左边。小羊说:我家的左边是熊猫家,右边是小兔家。小兔说:右数第3家就是我家。你能帮他们找到各自的新家吗?说说你是怎样想的?2、猜一猜下面小动物各住几号房间。公鸡、小羊、熊猫、梅花鹿和松鼠去旅游,它们住在宾馆里的15号房间,效劳员告知他们:熊猫住的不是1、3、5号,梅花鹿住的号码比熊猫多一倍,小羊住在梅花鹿的右边,公鸡住的离熊猫最近,熊猫住在公鸡的右边。猜一猜,这几只动物各住几号房间。四、动笔练习。让学生自己说出已知的信息,然后解答。思索题:甲、乙、丙三位教师分别教语文、数学和英语。已知:1、每个教师只教一门课。 2、甲上课全用一般话。 3、外语教师是一个学生的哥哥。 4、丙是一位女教师,她比数学教师年轻。 请问三位教师各教什么课?四、小结。今日我们学习的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吗?板书设计 推理 例1 小刚拿的是( 数学 )书 熊猫、羊、 兔、猫、鹿 小丽拿的是( 英语 )书 加强教材研读 关注常态备课 打造有效课堂 数学 学科教案 主备人: 教学内容 第九单元 数学广角 其次课时 简洁推理(数独)教学目标 1、通过一系列的分析、比拟、推理等活动,使学生感受简洁推理的过程,找出简洁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探究简洁事物的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发觉数的排列规律。2、培育学生有挨次地、全面思索问题的力量。教学重点 运用排解、猜想等方法推算出所在方位的数字是几。教学难点 培育分析、推理的思维过程及思索的有序性和全面性力量。教学预备 ppT课件教学方法教学过程 教学预设 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 一、复习。 有香蕉、苹果、橘子三种水果。小刚说:“每人只吃一种水果,我不吃橘子。”小林说:“我既不吃苹果,也不吃橘子。”猜一猜他们三人各吃什么水果?二、新课。1、出例如2 在下列图的方格中,每行每列都有14四个数并且每个数在每行每列只消失一次。B应当是几? 给学生读题思索的时间,然后说说知道了什么信息?师:你们首先确定哪行哪列的数?先看哪个空格所在的行和列消失了三个不同的数,就能确定这个空格应填的数。A是几?怎么想的?B是几?怎么想的?接着该怎么填?2、订正答案。并说理由。3、做一做。在图中的方格中,每行每列都有14这四个数,并且每个数在每行每列都只消失一次。B应当是几?其他方格里的数是多少?4、师:在解题时同学们肯定先确定哪个空格的行和列消失了三个不同的数,依照这样的线索,就能逐一找出其他空格的数。三、练习。1、在图中的方格中,每行每列都有14这四个数,并且每个数在每行每列都只消失一次。B应当是几?其他方格里的数是多少? 2、在图中的方格中,每行每列都有14这四个数,并且每个数在每行每列都只消失一次。B、C各是几?其他方格里的数是多少?3、动笔练习,完成书上第6、7题。四、课堂小结:今日你有什么收获?你们做这样的题是不是很有兴趣?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找规律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115116页例1及练习二十三的第1题。 教具、学具预备 四种图形各5个,每四人小组一份,教具放大5倍一份;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教师家预备装修,想利用这两种瓷砖设计出既美丽又有规律的墙面,你能帮教师设计设计吗? 师边说边出示两种图案的卡片若干。() 请个别学生上台摆摆。 生1:.(提示学生要有规律地排列。) 生2:. 生3:. 生4:. 生5:. 师:能说说你是根据什么规律摆的吗? 在这一环节中,学生提出了各种不同的摆法,也能简洁地表述其中的规律。学生发言特别勇跃,一些平常不爱发言的学生也跃跃欲试,这时我准时赐予表扬,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新课: 1观看发觉规律。 师:小东家的厨房装修得可美丽了,我们一起来看看。(指导看书) 小东家的墙面和地面在设计上,隐蔽着规律,比一比,看谁最快找出来。 留给学生观看思索的空间,培育学生独立思索解决问题的习惯。 学生观看思索后,汇报:说说你找到的规律。 生1(上讲台指着图):“墙面“中间的斜线上有4个,向上一斜线有3个,向下一斜线有3个,再向下有2个,这边也有2个,最右边的下方是,最左边的上方是。 生2:“地面”这一图中每一斜线是的颜色真是一样的。 生3:“地面”第一行的第一格是绿色,其次行的第一格是蓝色,第三行的第一格是红色,第四行的第一格是黄色。 师进一步引导:第一行和其次行有什么关系,其次行与第三行有什么关系,每相邻两行有什么关系?小朋友再想想,然后在小组里合作沟通。 教学这一过程时,学生通过观看、独立思索,发觉了不少“规律”,但仍没发觉主要的“规律”。因此,这时我进一步指导学生观看,最终通过合作沟通,共同解决问题。 学生合作沟通,小组汇报。 生4:第一行的向后挪到最终一格,就得到其次行的图形;其次行的向后挪到最终一格,就得到第三行的图形; 生5:竖着看,第一列的第一格向下挪到最终一格,就得到其次列的图形;其次列的第一格向下挪到最终一格,就得到第三列的图形;. 生6: 学生边说,教师边移动教具,共同验证规律,最终引导学生归纳规律的特点是:每一行都是前一行的第一个图形往后挪形成的。 2按规律,画一画。 指导看书115页例1:他们之间有什么规律?先认真观看,再争论。 师:按这样的规律排下去,下一组是什么图形呢? 请一学生上台演示,其他学生填写在书本上。 3动手操作,制造“规律“。 教师家也想象小东家那样,用四种瓷砖(红、白、黑、黄)设计出既美观,又有规律的墙面,你能开动脑筋,帮我设计吗? 学生纷纷动手操作起来,大局部学生能分组合作摆出各种方案。 小组展现、汇报:说说你设计的图形有什么规律。 生1:红、白、黑、黄 生2:红、白、黑、黄 白、黑、黄、红 黄、红、白、黑 黑、黄、红、白 黑、黄、红、白 黄、红、白、黑 白、黑、黄、红 生3:红、白、黑、黄 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