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西方文明冲击下的中国近代思想解放潮流剖析.ppt
-
资源ID:79180305
资源大小:440KB
全文页数:18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3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专题西方文明冲击下的中国近代思想解放潮流剖析.ppt
考纲要求考纲要求(1)维新思想;维新思想;(2)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孙中山的三民主义;(3)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4)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知识主线1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使林则徐、魏源等从“天朝上国”的迷梦里惊醒,他们开始开眼看世界,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思想,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2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掀起了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随着中国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资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提出“维新变法”思想,并进行了“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是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觉醒。3 资产阶级革命派通过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4 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掀起了新文化运动,猛烈地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了空前解放,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5中国近代的思想解放潮流,经历了“器物改革”“制度改革”“思想文化改革”三个阶段,学习的道路也经过了由英国日本美国俄国的演变,这个过程中带有鲜明的挽救民族危亡、反侵略反封建的性质,每次发展都伴随着思想领域的交锋论战,并体现出内在的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排查纠错1新思潮萌发的根本原因是民族危机的出现和封建统治危机的日益加深。2说魏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依据是指他最早主张向西方学习。3“中体西用”:强调以中国的纲常名教作为国家的根本,主张采用西方技术,效仿西方国家在教育、赋税、军事等方面的措施,但不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4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主题是为了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5中国人由学器物向学制度转变的决定性因素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6严复维新思想的突出特点是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7康梁维新思想借用孔子权威的根本原因是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8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思想解放”是用资产阶级思想文化批判和反对当时在社会上仍占统治地位的封建思想文化,如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三次思想解放运动。9从时代背景看,三民主义产生于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趋于汇流。10三民主义并不是完美的,而是有其局限性。民族主义未明确提出反帝,民权主义未将整个地主阶级作为革命对象,民生主义未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11新三民主义中民族主义的最大特点是有了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12维新派、改良派都要求保留清王朝,实行君主立宪制,而革命派则要求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制度;维新派、改良派反对使用革命的手段和方式,革命派则坚持使用武装起义的手段。12维新派、改良派都要求保留清王朝,实行君主立宪制,而革命派则要求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制度;维新派、改良派反对使用革命的手段和方式,革命派则坚持使用武装起义的手段。13康有为借用孔子的权威来宣传变法,新文化运动则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但两者的本质都是在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14五四运动以前的新文化运动是旧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以后的新文化运动是新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文化运动。15史学界把维新变法和新文化运动都称为近代化运动,是因为它们都要求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16五四时期,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之所以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主要是因为它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和革命性。17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思想解放”,是用马克思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社会问题,并把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1新思潮的萌发开眼看世界(1)代表人物林则徐:魏源:(3)目的:重新认识世界,寻求强国御侮之道。(4)影响:启迪着人们挣脱闭关锁国的牢笼,面对现实,放眼环球,探索救国之路。2“中学为体,西学为用”(1)内涵:(2)实践:(3)影响:为中国近代工业奠定了初步基础,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促进了西学在中国的传播。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使洋务派“自强”的迷梦彻底破灭。“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也失去了原有的意义。3、清末新政考点一学习西方的器物地主阶级的探索1早期维新思想脱胎于洋务派(1)主张:(2)局限性:2维新思想维新派(1)背景(2)主要代表人物及主张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3)与顽固派的论战:要不要维新变法;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废“八股”,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4)影响: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形成一股思想解放潮流。3民主共和思想新旧三民主义革命派(1)旧三民主义内容(2)旧三民主义评价性质:进步性:局限性:(3)新三民主义内容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4)新三民主义评价在内容上仍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范畴。是三民主义在20世纪20年代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续和发展,具有鲜明反帝反封建革命性。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国民大革命发展。考点二学“制度”资产阶级探索考向一从文明史观、近代化史观审视近代中国思想解放典例1(2013北京高考)秦汉以来儒家思想不断发展。下列属于吸收外来文化因素、阐释儒家思想的著作是春秋繁露 四书章句集注儒林外史 孔子改制考A B C D典例2(2013四川高考)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B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C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D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从四大方面深刻认识中国近代化的内涵1 经济近代化(1)鸦片战争后,(2)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3)19世纪6070年代(4)19世纪末,(5)一战期间,2 政治近代化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历程艰难、曲折、复杂。3 思想近代化(1)“西学东渐”贯穿始终,以救亡图存为主旋律。(2)在发展阶段上,(3)在内容上,(4)在对待方式和实践效果上,4 社会生活近代化典例3(2014海南高考)19001901年间,上海地区“言爱国者”,多积极讨论光绪帝之存废问题,“尚不知革命为何物”。这一现象反映当时()A革命派尚未开展救亡运动B上海的社会风气相对保守C废除帝制成为社会的共识D改良仍然是社会主流思潮典例4(2014新课标全国卷)1926年,有报纸评论说:“自从蒋介石抬出三民主义,大出风头以后,许多人都觉得主义是值钱的,于是乎孙传芳标榜三爱(爱国、爱民、爱敌),东三省有人主张三权(民权、国权、人权)。听说四川有些军人到处请教人替他们想个主义玩玩。”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A政治宣传促使各界思想趋同B标榜主义成为军阀自保的主要手段C民主思想已经成为社会潮流D各地军阀对三民主义理解存在差异从社会史角度批判性思维考向二从民族觉醒、顺应时代潮流视角审视向西方学习历程典例5(2013安徽高考)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写到:“康有为以为望变法于朝廷,其事颇难。然各国之革政,未有不从国民而起者;故欲倡之于下,以唤起国民之议论,振刷国民之精神,使厚蓄其力,以待他日之用。”这说明A康梁意识到启发民智的重要B戊戌变法没有借鉴外国经验C康梁认为变法不能依靠朝廷D戊戌变法是发自民众的运动典例6(2013福建高考)1900年张之洞劝学篇出版英译本。美国媒体称,这标志着“长时期以来习惯于孔夫子的陈词滥调下变得死气沉沉的中国人,终于在时代的现实面前苏醒过来”。评论认为劝学篇A顺应时代潮流 B是对传统文化的全面否定C指出中国未来之路 D主张抛弃孔夫子中国才能觉醒学习西方的五阶段变化:学习西方的五阶段变化:地主阶级学地主阶级学“器物器物”(鸦片战争鸦片战争甲午战争甲午战争)资产阶级学资产阶级学“制度制度”和思想文化和思想文化(戊戌变法戊戌变法五四运动五四运动前夕前夕)“走俄国的路走俄国的路”“走自己的路走自己的路”考点三学西方文化民主、科学、马克思主义1新文化运动民主与科学(资产阶级激进派)(1)背景(2)内容(3)影响是资产阶级新文化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宣传了民主与科学,起到了思想启蒙、文化革新的作用。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条件,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开展。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早期共产主义者(1)发表文章,翻译著作,如李大钊发表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2)与反马克思主义阵营论战,如问题与主义之争。(3)创建共产党的早期组织,有计划地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考向三深度理解三民主义典例7(2013安徽高考)同盟会成立初期,孙中山指出:“现代文明国家最难解决者,即为社会问题,实较种族政治两大问题同一重要。我国虽因工商业尚未发达,而社会纠纷不多,但为未雨绸缪计,不可不杜渐防微,以谋人民全体之福利。欲解决社会问题,则平均地权之方法,乃实行之第一步。”由此可见A中国工商业不发达难以实现民生主义B民族民主革命比实现民生主义更重要C民生主义的目标是为人民全体谋福利D实现民生主义先要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典例8 (2014海南高考)十月革命后,孙中山一面强调“以俄为师”,一面强调“不可学俄人之焦头烂额也”。据此可知孙中山主张()A借鉴代议制度,摒弃党国体制B发展私人资本,预防国家资本垄断C学习苏俄革命精神,不采用苏维埃制度D推动土地革命,实现“耕者有其田”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四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四种种争论争论(立意:史观从文明差异视角审视东西方思想观念冲突)“中国人和外国人彼此看对方”下面是1858年的一个例子。我们的商人想要在这个广阔国家内河中来往航行,要想在他们的城市做买卖和在乡村布道而又不在中国人顽固怀疑的硬壳上消磨自己,那是不可能的。现在中国整个制度是一个有着坚硬而易碎外皮的壳什么时候给它适当的一击,它就会完全消失。夷人自身缺点如此严重,竟然奢谈改善我天朝子民,真是荒谬之至。如,运来毒品以害人利己,此乃缺乏仁爱。派来舰队和军队掠夺他国,此乃侈谈正义他们怎能指望改善他人?他们让富贵者当官受爵而不经过任何考试。他们不向他们国内低微穷人打开晋升之门。以此观之,外国人实劣于中国人,故不堪加以教化。选自罗兹墨菲亚洲史问题:(1)上述观点的形成与哪次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有关?(2)比较上述材料,概括他们认识的差异。(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你怎样理解中国人和外国人如此看待对方?答案(1)第二次鸦片战争。(2)“外国人”认为:中国人顽固怀疑;中国整个制度坚硬而易碎;中国不堪一击。“中国人”认为:外国人缺乏仁爱;不给穷人以晋升机会;外国人不堪教化。(3)分项评分方法,评分观察的要素是:观点、史实、论述、组织。评分项一:观点(4分)水平1:能够从双方对对方看法的比较诠释中提出观点。(4分)“外国人”基于坚船利炮,基于满足通商、传教等需求;看到了中国制度中腐朽落后与闭关锁国带来的危害;外国人依据是丛林法则。“中国人”基于正义和道德教化;看到了外国制度的缺陷;面对变化中的世界,中国人还存有“天朝上国”的思想。评分项二:史实(4分)水平1:能提取材料所提供的信息,并能将其与所处的背景、立场等史实建立联系。(4分)评分项三:论述(5分)水平1:能够进行深刻的论述。(5分)评分项四:组织(2分)水平1:叙述成结构(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