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应对研究.ppt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应对研究2014年9月互联网金融 一、互联网金融概念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三、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四、商业银行对互联网金融的应对策略一、互联网金融概念 互联网金融是指以依托于支付、云计算、社交网络以及搜索引擎等互联网工具,实现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等业务的一种新兴金融。互联网金融不是互联网和金融业的简单结合,而是在实现安全、移动等网络技术水平上,被用户熟悉接受后(尤其是对电子商务的接受),自然而然为适应新的需求而产生的新模式及新业务。是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精神相结合的新兴领域。互联网金融特点1、成本低。、成本低。互联网金融模式下,资金供求双方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自行完成信息甄别、匹配、定价和交易,无传统中介、无交易成本、无垄断利润。一方面,金融机构可以避免开设营业网点的资金投入和运营成本;另一方面,消费者可以在开放透明的平台上快速找到适合自己的金融产品,削弱了信息不对称程度,更省时省力。2、效率高。、效率高。互联网金融业务主要由计算机处理,操作流程完全标准化,客户不需要排队等候,业务处理速度更快,用户体验更好。如阿里小贷依托电商积累的信用数据库,经过数据挖掘和分析,引入风险分析和资信调查模型,商户从申请贷款到发放只需要几分钟,成为真正的“信贷工厂”。互联网金融特点3、覆盖广。、覆盖广。互联网金融模式下,客户能够突破时间和地域的约束,在互联网上寻找需要的金融资源,金融服务更直接,客户基础更广泛。此外,互联网金融的客户以小微企业为主,覆盖了部分传统金融业的金融服务盲区,有利于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促进实体经济发展。4、发展快。、发展快。依托于大数据和电子商务的发展,互联网金融得到了快速增长。以余额宝为例,余额宝上线18天,累计用户数达到250多万,累计转入资金达到66亿元。据报道,余额宝规模500亿元,成为规模最大的公募基金。互联网金融特点5、管理弱。、管理弱。一是风控弱。互联网金融还没有接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也不存在信用信息共享机制,不具备类似银行的风控、合规和清收机制,容易发生各类风险问题,已有众贷网、网赢天下等P2P网贷平台宣布破产或停止服务。二是监管弱。互联网金融在中国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监管和法律约束,缺乏准入门槛和行业规范,整个行业面临诸多政策和法律风险。6、风险大。、风险大。一是信用风险大。现阶段中国信用体系尚不完善,互联网金融的相关法律还有待配套,互联网金融违约成本较低,容易诱发恶意骗贷、卷款跑路等风险问题。特别是P2P网贷平台由于准入门槛低和缺乏监管,成为不法分子从事非法集资和诈骗等犯罪活动的温床。二是网络安全风险大。中国互联网安全问题突出,网络金融犯罪问题不容忽视。一旦遭遇黑客攻击,互联网金融的正常运作会受到影响,危及消费者的资金安全和个人信息安全。互联网金融的模式第一种模式是传统的金融借助互联网渠道为大家提供服务。就是大家熟悉的网银。互联网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是渠道的作用。第二种模式,类似阿里金融,由于它具有电商的平台,为它提供信贷服务创造的优于其他放贷人的条件。互联网在里边发挥的作用是依据大数据收集和分析进而得到信用支持。第三种模式,大家经常谈到的P2P(人人贷)的模式,这种模式更多的提供了中介服务,这种中介把资金出借方需求方结合在一起。第四种模式,通过交互式营销,充分借助互联网手段,把传统营销渠道和网络营销渠道紧密结合;将金融业实现由“产品中心主义”向“客户中心主义”的转变;调整金融业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关系,共建开放共享的互联网金融平台。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1、第三方支付发展方兴未艾2008-2014(预测)年中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市场交易规模(预测)年中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市场交易规模亿元亿元 目前,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第三方支付市场也随之高速发展。2008 2009 20102011201220132014020000400006000080000100000120000235655501085821610384126414899429规模 易观国际统计数据显示,自2008年至今,第三方互联网支付总金额由2356亿元飞速跃进到2011年的2.16万亿元,仅2012年上半年就实现了1.55万亿元的总支付金额,预计2014年将达到10万亿元左右。Eg:支付宝的交易笔数2013年仅“双十一”就为1.7亿笔,总金额超过350亿元。余额宝提供增值金融服务,截止2014年2月26日,用户数突破8100万,在半个月的时间里增加2000万用户,资金规模超过5000亿元,成为全球四大货币基金。2、移动支付异军突起2010-2014年中国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 亿元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移动支付用户数达1.87亿户,交易额达742亿元,同比增长67.8%;预计2014年移动支付市场规模将达3850亿元,用户规模将达到3.87亿户。201020112012201320140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40004500442742126522303850规模支付宝支付宝,77.83%财财付通付通,9.55%拉卡拉拉卡拉,7.46%其他其他,5.16%2014年一季度第三方支付市场移动支付业市场格局年一季度第三方支付市场移动支付业市场格局3、网络借贷风生水起 网络借贷是指在网上实现借贷,借入者和借出者均可利用这个网络平台,实现借贷的“在线交易”,借贷双方足不出户即可实现借贷目的。网络贷款的最大特点是抛弃了传统银行贷款以抵押为主要特点的风险控制手段,将网络信用度作为贷款的参考标准之一,从而使客户不单纯依靠固定资产、企业担保等来突破贷款的参考标准之一,实现进一步成长。人人贷截止2014年4月9日数据25亿人人贷历史交易金额1.4亿理财人总收益数额13.6%理财人平均收益率194万次万次理财人总投资次数70万名万名服务用户总数量三、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挑战1、商业银行面临金融中介角色弱化的风险2、商业银行的传统经营服务模式面临深层次变革3、商业银行的收入来源将受到冲击(一)商业银行面临金融中介角色弱化的风险1、互联网技术降低了信息获取成本和交易成本,分流了银行融资中介服务需求。在融资过程中,一个主要的障碍是资金的供求双方无法及时有效地沟通资金供求信息。作为经济生活中最主要的金融中介,商业银行一直作为资金供求的信息汇集中心而存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尤其是FACEBOOK类社交网络的出现,改变了信息的传递方式和传播途径,为金融交易储备了大量的信息基础。(一)商业银行面临金融中介角色弱化的风险2、互联网技术改变了支付渠道,严重冲击了商业银行支付中介地位。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在相当程度上冲击着商业银行的支付中介地位。(二)商业银行的传统经营服务模式面临深层次变革1、银行“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模式需要进一步完善 在客户主动寻找适合自已终端的时代,对银行的服务模式提出了很大挑战。当前的互联网金融具有尊重客户体验、强调交互式营销、主张平台开放等新特点,且在运作模式上更强调互联网技术与金融核心技术的深度整合。以支付宝为例,该公司非常注重用户体验,在组织架构中专门设立了用户体验部,尝试把新技术应用到移动支付中。在为客户提供灵活性产品方面,互联网企业也走在了前面,如第三方支付公司可以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支付服务方案。(二)商业银行的传统经营服务模式面临深层次变革2、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模式尚待进一步创新 早在2004年,中小企业业务就成为银行的转型方向。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主要难点在于银行传统的业务模式无法应对这一业务的风险分散化、多样化的调整。与银行的小微企业贷款服务模式相比,网络小微贷款模式表现出极强的竞争力。如阿里小贷可以将客户网络行为、网络信用应用到小额贷款中,通过网上“场景式”审批,最大程度上降低了寻找优质企业客户的成本和风险。自2012年开始,阿里小贷每天完成贷款超过8000笔。(二)商业银行的传统经营服务模式面临深层次变革3、银行互联网化经营进程需进一步加快 近年来,商业银行纷纷加大了对电子银行业务的投入,但这仅是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尚未达到互联网金融的层面。以网银为例,传统网银是几个特定业务的应用,功能是固定的,而新一代网银是一个平台化战略构建的服务体系,是一个互联网金融平台,商业银行与第三方及社会化力量一起为客户提供个性化、可定制化的服务。(三)银行的收入来源将受到冲击1、网络借贷将影响银行的利差收入 虽然网络借贷兴起时间不长,但发展迅速,因其没有得到正规金融机构覆盖的个人或企业筹措资金,而深受草根阶层的欢迎,未来将在小微企业和个人借贷领域与银行形成竞争,再加上利率市场化,影响银行利差收入。(三)银行的收入来源将受到冲击2、第三方支付服务内容的不断增加将影响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 以支付宝、财付通为首的互联网第三方支付企业获得牌照后,得以参与互联网及移动电话支付、银行卡收单、预付卡发行与受理、货币汇兑等众多业务支付环节。随着获牌业务类型的多样化以及未来服务商户个人用户需求的多样化,越来越多的公司将触角伸向新的领域,主流第三方支付企业的业务类型也开始逐渐由线上走向线下。四、商业银行对互联网金融的应对策略(一)拓展互联网业务,实现服务升级。我国互联网用户规模巨大,已超过5亿,这无疑是金融业巨大的客户资源,互联网也将是最有前景的交易平台。面对互联网金融吸引广大客户的绝佳优势,商业银行不仅可以开发互联网新业务,吸引更多客户,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实现服务升级,以更细致、便利的服务留住更多客户。通过互联网拓展金融业务,使传统物理网点优势弱化,让银行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目标客户群,而是吸引更多追求多样化、人性化服务的中小企业及个人客户参与各种金融交易。(二)以数据、信息为根基,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互联网金融模式下,通过数据库和网络信用体系,使得信息快速传递,交易成本大幅减少,资源配置效率极大提高。对此,传统的银行业也需要加大对技术的研发,建立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数据库,利用网络平台收集发布信息,借助其优势推动自身业务的发展和效率的提高。(三)明确市场定位,强化专业化、差异化竞争优势。随着金融界互联网金融的兴起、更多网络金融企业发展起来争夺现有市场,传统银行业更要重新定义或巩固自身市场定位和业务拓展方向,提供更专业化的服务,注重某一业务的扩展和深化,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另一方面,应加强对客户信息的收集和整合,针对不同风险偏好、信用水平的客户设计不同金融产品并制定合理价格,让目标客户的需求得到最充分的满足。同时要勇敢面对在专业化技能和水平上面临的重大考验和挑战,最终建立绝佳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