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鸭2018届高考生物18免疫系统与免疫调节复习课件.ppt
专题专题1818免疫系统与免疫调节免疫系统与免疫调节考纲要求要求-3-特色梳理选考提升非特异性防卫和特异性免疫1.非特异性防卫(1)第一道防线: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是体表屏障,包括身体表面的物理屏障和化学防御。(2)第二道防线: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二道防线是内环境中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及血浆蛋白破坏病原微生物。-4-特色梳理选考提升2.免疫应答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比较-5-特色梳理选考提升-6-特色梳理选考提升3.免疫接种的应用(加试)(1)概念:是以诱发机体免疫应答为目的,预防某种传染性疾病的方法。(2)免疫方式:有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3)疫苗种类:灭活的微生物;分离的微生物成分或其产物;减毒的微生物。(4)预防接种时常采取两次或多次接种,使机体产生更多的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来增强效果,使免疫持续时间延长甚至终生保持免疫力。-7-特色梳理选考提升典例精析1下关于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A.发生非特异性免疫的结构主要是皮肤、黏膜、吞噬细胞等B.非特异性免疫先天就有,作用范围广;特异性免疫后天形成,针对性强C.青霉素能杀菌和唾液中的溶菌酶能杀菌都属于非特异性免疫D.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C-8-特色梳理选考提升解析非特异性免疫包括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参与第一道防线的结构主要是皮肤和黏膜等,参与第二道防线的主要是某些白细胞和血浆蛋白,A项正确;非特异性免疫不针对特定的病原体,先天就有,作用范围广,而特异性免疫是后天形成的,针对特定的病原体,B项正确;唾液中的溶菌酶杀菌属于非特异性免疫,青霉素杀菌不属于人体的免疫,C项错误;如果入侵者突破了人体的第一第二道防线,第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就会发挥作用,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D项正确。-9-特色梳理选考提升技巧总结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判断方法(1)根据结构基础判断:非特异性免疫的结构基础是第一、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的结构基础是第三道防线。其中巨噬细胞既参与第二道防线也参与第三道防线。(2)根据形成的时间判断:如果是先天形成的,则为非特异性免疫;如果是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则为特异性免疫。(3)根据免疫对象判断:如果对各种病原体均具有免疫作用,则为非特异性免疫;如果只针对某种抗原发挥作用,则为特异性免疫。(4)根据发生免疫的特点判断:出现快,作用范围广,强度较弱的为非特异性免疫;出现较慢,专一性强,强度大的一般为特异性免疫。-10-特色梳理选考提升典例精析2(2017浙江4月选考,22)若某人不慎感染了H7N9禽流感病毒,机体会产生相应的免疫应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病毒会在呼吸道和消化道腺体的分泌物中大量增殖B.成熟B淋巴细胞表面具有与该病毒特异性结合的受体分子C.效应B细胞分泌的抗体能识别并结合抗原MHC复合体D.细胞毒性T细胞接受辅助性T细胞的信号后即开始分裂解析病毒必须在细胞中繁殖,A项错误;成熟的B淋巴细胞表面具有与抗原结合的特异性受体,B项正确;抗体对抗细胞外的毒素和病原体,不识别细胞表面的抗原MHC复合体,C项错误;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抗原MHC复合体后,在接受辅助性T淋巴细胞释放的信号下开始分裂、分化,D项错误。B-11-特色梳理选考提升特别提醒(1)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中,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和成熟B淋巴细胞被相应抗原致敏后不能分裂,需要接受辅助性T淋巴的信号后才可以分裂。(2)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分裂和分化不是同步的,受到抗原(或抗原MHC复合体)及辅助性T淋巴细胞的刺激后,先是分裂形成克隆,然后分化为效应细胞群和记忆细胞群。-12-特色梳理选考提升知识强化1.细胞免疫图示-13-特色梳理选考提升2.体液免疫图示-14-特色梳理选考提升典例精析3(2017浙江东阳中学段考)图甲表示人体内免疫细胞的起源和分化,图乙表示一正常人注射疫苗以及再次接触抗原后体内产生抗体的反应。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图甲中不需抗原刺激就能进行的只有B.图甲受一些类固醇药物阻碍而出现细胞免疫力降低C.图乙d时表示抗原直接刺激效应B细胞,快速产生大量抗体D.图乙中抗体浓度由n上升到m,表示出现过敏反应A-15-特色梳理选考提升解析图甲不需要抗原刺激也能进行过程,分化形成吞噬细胞、淋巴细胞,A项正确;图甲过程增殖分化形成B细胞,参与体液免疫,过程受一些类固醇药物阻碍,体液免疫功能降低,并不会出现细胞免疫力降低,B项错误;图乙d时表示抗原直接刺激记忆细胞,快速分化效应B细胞,产生大量抗体,C项错误;图乙中抗体浓度由n上升到m,表示机体的第二次免疫,不属于过敏反应,D项错误。-16-特色梳理选考提升方法总结二次免疫应答图解(1)记忆细胞的特点:寿命长,对抗原十分敏感,能“记住”入侵的抗原。(2)二次免疫应答: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更快地作出反应,即很快分裂产生新的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效应B细胞再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此为二次免疫应答。(3)二次免疫特点:比初次反应快,也比初次反应强,能在抗原侵入但尚未患病之前将它们消灭,从而使患病程度大大降低。-17-特色梳理选考提升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1.过敏反应由致敏原引起的强烈的免疫应答,可分为速发型与迟发型。2.免疫系统功能减退:分为先天性的免疫缺乏病和后天获得的免疫缺乏病(如艾滋病)。3.免疫缺乏病与过敏反应的不同点(1)免疫缺乏病: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疾病。(2)过敏反应: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当再次接触相同的致敏原时所发生的强烈的免疫应答。-18-特色梳理选考提升4.艾滋病(1)名称:AIDS(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2)病原体:HIV。(3)致病机理HIV侵入人体后,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形成互补的DNA并整合到辅助性T淋巴细胞的DNA中,从而复制出新的HIV,导致大量的辅助性T淋巴细胞被破坏,从而导致患者免疫功能严重衰退。(4)遗传信息表达-19-特色梳理选考提升(5)传播途径及其防御措施传播途径:性接触;血液传播;母婴传播。说明:HIV不会通过一般的身体接触或空气途径(如打喷嚏、咳嗽)传播。HIV不能经昆虫传播,也不会通过食物、握手或马桶座传播。防御措施:洁身自爱,避免不正当的性关系,使用避孕套;输血要严格检查,严格消毒;远离毒品;对已感染HIV的孕妇用药物控制,实施剖腹产,并对其婴儿采用人工哺乳。-20-特色梳理选考提升典例精析1一些人对某种物质,如花粉、灰尘、化妆品等产生强烈的免疫应答,这种现象属于()A.过敏反应B.非特异性免疫C.先天性免疫缺陷D.后天获得性免疫缺陷A解析一些人对某种物质,如花粉、灰尘、化妆品等产生强烈的免疫应答,是免疫功能异常,属于过敏反应,A项正确;过敏反应属于特异性免疫,B项错误;过敏反应不属于先天性免疫缺陷,C项错误;过敏反应不属于后天获得性免疫缺陷,艾滋病属于后天获得性免疫缺陷病,D项错误。-21-特色梳理选考提升知识强化对过敏反应的再认识(1)过敏反应虽然能引起组织水肿,但是过敏反应发生时不对细胞产生破坏。(2)过敏反应与体液免疫的关系-22-特色梳理选考提升典例精析2(2017浙江4月选考,9)下列关于艾滋病的叙述,错误的是()A.HIV的主要传播途径是性接触、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B.感染HIV后一般要经过较长的潜伏期才会发病C.艾滋病是一种削弱人体免疫功能的疾病D.HIV侵入人体后只感染辅助性T淋巴细胞解析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有血液、母婴及性接触传播,A项正确;当艾滋病病毒侵染人体后会在体内潜伏810年,B项正确;艾滋病侵染人体的免疫细胞,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C项正确;艾滋病病毒主要侵染辅助性T淋巴细胞,除此之外还侵染巨噬细胞和脑细胞,D项错误。D-23-特色梳理选考提升特别提醒(1)HIV病毒之所以能够侵染辅助性T淋巴细胞等,原因是在这些细胞表面存在被其识别的相应受体。(2)HIV侵染对象不仅是辅助性T淋巴细胞,还有巨噬细胞和脑细胞。(3)HIV不能将其遗传物质直接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上,而是先通过逆转录,形成互补的DNA,并整合到辅助性T淋巴细胞的DNA中。(4)HIV不具有膜结构,其病毒蛋白外侧的脂类膜主要是宿主细胞的质膜。(5)HIV侵染宿主细胞时,注入宿主细胞内的不仅有RNA还有逆转录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