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性.doc
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性广东省河源市第一小学 魏先娣 有效的语文课堂应该是让学生有所思、所得、所感、所为。自从新课程改革以来,语文教学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突破, 课堂上老师们都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课堂的和谐互动,努力提升孩子们对文本的感悟。但是也仍存在着不少问题,如:语文教学的无效劳动、训练低效,学生学习热情低等等,这些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下面笔者就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性谈几点拙见:一、有效地指导朗读 说到朗读指导的有效性,就必须提到朗读要求的层次性,因为朗读指导必须根据不同年段的不同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一般低段的读有三个层次:读准读通读懂;中高段的读也有三个层次:读通读懂品读。品读层次要求能读出形象,读出情感,读出思想,读出韵味。虽然时下的语文课上,多数都能体现“以读为本”,读的形式也很多,但是有些老师只重视读的数量,忽略了读的质量,有的虽然有指导但看不到效果。怎样指导朗读才有效呢?下面是全国著名教育专家孙双金执教的走近李白 教学片段 (笔者于2009年4月11日在广州暨南大学体育馆亲耳聆听) :师:引导学生诵读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时,走近一位学生说:“看你的眼睛炯炯有神的,你来诵。生:大声读:“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师:你的嗓子真好听,已经把我带到半空中了(笑声)。走近另一位学生说:“你来朗诵”。生:夸张地读:“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师:掌声。生:(掌声)。师:把我带到了八重天,还没有到九重天。全体同学一起读,把孙老师带到九重天。生:用极夸张的口气深情地读:“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全场掌声)。以上片段,孙老师虽然没有在情感的浓淡、语速的快慢、语言的轻重上给予指导,但是“已经把我带到半空中了”“把我带到了八重天,还没有到九重天”这种调侃式的引导既肯定了学生读得好的一面,又指出了学生还须努力的方向.这种步步深入的导读不仅让学生读的思维向纵深发展,还让学生体会到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极度的夸张和非凡的想象。又如:我校赖文丽老师执教的假如我有一支神笔,她让一位学生读“不幸”的“幸”(后鼻音),学生读了几次都读成“不信”(前鼻音),赖老师为了指导学生读好这个字音,便不厌其烦,反复指导,又是示范,又是领读,直到这个学生读准读好为止。这种指导也是有效的指导。 由此可见,要想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提高朗读指导的有效性,就必须有师生情感的共同投入。表达文本中固有的情感,读得情意浓浓,读得兴高采烈,读得热泪盈眶。而情感的建立,需要酝酿、需要一种情境,而这种酝酿、这种情境是离不开教师的有效指导。二、有效地指导对话<<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因此,语文课上,离不开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师生与文本对话。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正是由于对话才会使课堂焕发生机,让学生的眼睛触摸着文字,让学生的心灵可以倾诉,让学生的思维能够飞翔但在听课中,不难发现,有些老师为了对话而对话,流于形式。我们将如何正确有效对话?如:教学木兰从军时,一位老师结合课后习题要求,在学生理解木兰从军的原因后,不动声色地将学生带入故事中的角色,通过对话模拟木兰说服家人时的情景。 师:(请一个学生)木兰啊,我虽然年纪大了,但还撑得住,你毕竟是个女子,还是我去吧! 生:爹,这怎么行?您那么大年纪了,身体也不好,怎么还能上战场呢?我会女扮男装,不会让军队发现我是女儿身的。您放心吧! 师:(请另一个学生)木兰啊,我们家老的老,小的小,你又是个女子,我看咱们还是都别去了。 生:娘,这怎么行?现在国家正处于危难时刻,我们理应为国分忧,您就让我去吧! 师:(再请一个学生)姐姐,我是男子,让我替父亲去吧! 生:弟弟,你年龄还小,不能去。你就在家好好照顾爹娘吧! 在这个对话过程中,由于让学生站在故事中角色的立场上深入课文表达自己的理解,所以,他们不仅把教材内容迅速形成表象,同时也更深切地体验人物的情感,感受人物的特点。 其实,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开启对话就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使学生积累语言,养成语感;训练思维,培养能力;丰富体验,陶冶情操。然而,值得我们关注的是,作为教师就得引导学生正确有效对话,让他们感受阅读的一定质的收获,而不仅仅是了解了一个故事、掌握了一点知识或道理。三、有效地指导练笔学以至用,形成语言能力是每一个语文老师所追求的。从众多的课例中,小练笔“闪亮登场”成了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然而值得关注的是,练笔的结果是否有效,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下面以两位老师执教假如我有一支神笔为例:例1师:我们也要做一个有爱心的人,请你按“如果我有一支神笔,我会画_让_.”的形式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结果叫了几位学生汇报,答案大同小异,都说画好多钱,去帮助别人。这样的效果显然枯燥、单调。例2师:我们都是有爱心的人,谁有困难,就去帮助谁?你们看(出示图片与文字)图片一: 荒凉的山坡图片二: 缺水的村庄图片三: 破旧的学校图片四: 阴暗的天空图片四:穿着破旧衣服的妈妈图片五:流浪的小猫(老师先示范。然后学生可以根据图片提供的内容说,也可以自由想象表达)结果,学生的答案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表达形式都非常精彩。显然,一样的课例,不一样的设计与指导,练笔的效果就不一样。其实,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习作资源是丰富多彩的,教师要在学生理解、领悟课文内容和语言形式之后,让他们运用刚从文中学到的某种语言形式,去转换、丰富、发展课文内容,通过练笔的方式不仅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促进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去感受、理解、欣赏、评价文本。这才能真正做到读写结合,获得提升总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只有在平时的教学中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寻找合适、有效、深受学生欢迎的活动方式组织开展,才能行之有效;也只有不断探索与实践,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提升孩子们对文本的感悟,才能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呈现有效。注:此文于2009年12月获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评选一等奖,2010年9月在师道.教研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