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教学行为偏差与矫正的案例研究(课题结题报告)(1).doc
-
资源ID:79316879
资源大小:93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教学行为偏差与矫正的案例研究(课题结题报告)(1).doc
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第八期)重点课题子课题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课题:地理课堂教学行为偏差与矫正的案例研究子课题结题报告子课题名称: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教学行为偏差与矫正的案例研究子课题负责人: 程志华 陈军 所在单位: 扬州中学教育集团树人学校 申报日期: 2012年7月 扬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教学行为偏差与矫正的案例研究课题结题报告扬州中学教育集团树人学校 程志华 陈军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教学行为偏差与矫正的案例研究课题是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第八期)重点课题子课题。从立项开始,我们认真做好开题工作,整个实验过程中边研究、边修改、边发展。通过两年多的探索与实践,在教学第一线真正做到合作学习教学行为偏差与矫正的案例研究,地理学科有效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已基本形成,并逐步在全校其他学科推广。初步形成校本化的“差异·合作”教学模式,在市教研室、校相关部门的指导下,在全体地理教师的共同努力下,课题实验进展顺利,对我校的地理有效教学研究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现将课题总结如下:一、课题的提出(一)当今社会教育目标的要求。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小组合作学习特别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合作探究。学生能独立解决的问题自己解决,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小组内解决,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全班解决或教师帮助解决。逐渐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小组合作学习符合新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发展学生全面素质、张扬学生个性特长的目标与要求。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校教育应着眼于教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夯实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课堂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中心环节和最基本形式,是改革的重点。然而,传统的课堂教学一直遵循的是凯洛夫的五环节教学模式,其教学程序是:组织教学复习加深讲授新课巩固新知布置作业。在传统教学中一味强调“讲深讲透”、“一讲到底”的教学方式,只会使学生处于被动、消极、受压抑的境地。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不能得到发挥,课堂效率低下,学生很难得到全面发展。因此,构建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克服传统课堂模式弊端的有效策略。 (三)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内在需求。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学习合作,学生在知识的掌握过程中,在获得知识、技能的同时,形成合作意识,培养合作能力,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得到发展,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在自主学习与自我管理中全面提升自己。具体表现为:1、促进学生知识的获得,促进学生主动探究、概括综合、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为学生步入社会、适应社会奠定良好的发展基础。3、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如自信、自尊、乐于交往、乐于助人的良好个性等。4、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四)当前我校地理课堂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新的课程标准与教材需要拥有新的教育理念与一定文化积淀的教师。受以往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影响根深蒂固,教师在面对新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时难以有效吸收消化,甚至一些教师已经习惯了自己以往的教学方式且能有效的应对“应试教育”的要求,对新的教学模式存有抵触心理,在教学实践中出现了一些形式化、表面化和绝对化的现象,阻碍了合作学习的推进和深化发展。形式化和表面化,即形式主义,重形式不重实质,重现象不重本质,教学改革只是“形似”而不是“神似”。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体现课改理念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和学习方式,虽给改革中的课堂学习带来了新活力,其中不乏有值得肯定和赞许的地方,但同时确实也出现了只是“形似”而不是“神似”的做法,值得我们去反思。1、狭隘地认为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分组讨论学习2、极为随意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3、小组合作学习处在“放任自流”的状态下4、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不做有效的评价关于开展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这几方面也只是“冰山一角”。合作学习在时间安排上、对后进生的关注上、合作学习的责任分工上、能力的培养上等,也都存在着问题,需要教师们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反思。(五)我校地理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经过近五年的发展,我校地理在高考成绩、学科竞赛等方面已经奠定了扬州地区的明显优势地位,我们地理组从2009年4月对扬州大市高三地理教师开设合作学习试卷讲评课,标志着我们合作学习研究的正式开始,但随着合作学习的深入开展,许多地理教师对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与实质关系、要素、功能及教学基础环节缺乏明晰的认识,还不能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保证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和全体进步;高中地理教材中有很多开放性、探究性的问题, 或趣味性、生活性的问题, 或热点性、规律性的问题可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载体,对这类问题,可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之后再进行开放性的合作交流,可在探究答案的过程中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去建构问题的解决策略。因而我们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教学行为偏差与矫正的案例研究建构高中地理合作学习模式,通过课题引领变革,希望能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品质、推进我校地理教师的专业发展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逐步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将合作学习加以完善。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是世纪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合作学习以现代社会心理学、教育社会学、认知心理学、现代教育技术学等理论为基础,以研究与利用课堂教学中的人际关系为基点,以目标设计为先导,以师生、生生、师师合作为基本动力,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以标准参照评价为基本手段,以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改善班级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技能为根本目标,是一种极富创意与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合作学习的文化元素:目标趋向合作学习给了学生更大的自主空间,学习内容更加开放,学习过程更加自由。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学习可以漫无目的,相反,小组必须有一个共同奋斗的目标,交流与讨论都是围绕着这个目标而进行,它应该成为活动的指向标。个体尽责在合作学习的课堂上,人人都是学习的主体,每个成员都需要承担相应的学习任务,也就是责任分担,不可以出现袖手旁观的现象。群体互赖合作学习小组是一个整体,大家要意识到小组目标的实现依赖于每个成员的努力,每个人不仅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且要为其所在小组其他同学的学习负责。因此,同组内的学习资源、学习经验被共同使用,并可能形成小组内特有的认同感。多维互动传统课堂教学强调师生之间的双边互动,而小组合作学习的互动则是多维多向的,首先是小组成员之间面对面的积极互动,大家需要相互解释所学的知识,相互帮助去理解和完成任务;其次是小组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大家需要理解老师的指导,必要时向老师表达求助信息;再次是不同小组之间的互动交流,如小组学习成果的汇报与相互咨询、对话等。成果分享共享成果是合作学习的强大优势,它伴随着学习的整个进程。一方面小组成员之间的协作交流就是学习成就的积累过程,因此小组的最终学习成果也就成为每个人的成果;另一方面,每个小组向全班同学展示本组的学习成果时,让他组也分享了成功的喜悦,并且减少了个体的重复劳动。(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习是学习者对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具体地说,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这种建构过程是他人无法代替的。因此教学必须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强调学生学的主动性,必须突出教师教的针对性。在建构主义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之间都是一种合作的关系。教师不仅要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同时还要为学生创设响应的情景,促使学生与同伴共同参与活动,从而使学习更具有合作性。(二)学习的社会交往理论:教学活动也是一种社会交往活动,即是通过学生与其社会环境(主要是教师与同学)的相互作用实现的生命的交往和主体结构的建构过程。虽然学生的主体结构归根结底是学生自主建构的,但是如果教师能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强化课堂教学中的人际交往和社会建构,也可以加速这一过程。(三)选择理论哥拉斯提出的选择理论是一种需要满足理论,它认为,学校是满足学生需要的重要场所。学生到学校来学习和生活,主要的需要就是自尊和归属感。选择理论认为,不爱学习的学生,绝大多数不是“脑子笨”(硬件问题),而是“不愿学习”(软件问题)。只有创造条件满足学生对归属感和自尊感的需要,它们才会愿意学习,才有可能取得学业成功。哥拉斯认为,学校的失败不在学术成绩方面,而在培育温暖、建设性的关系方面,这些关系对于成功是必要的。如果缺少了与同伴之间良好的、亲密的关系,学生就很容易产生孤独感,最终导致失败。许多学生正是因为在课堂上得不到认可,才转向课外寻求满足自己需要的机会。在合作学习中,通过对小组这一组织形式的引入,有利于学生归属感的形成;而与小组其他成员的交往,又为建设性人际关系的培育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使学生学会了自尊以及理解他人。(四)动机理论多依奇提出的三种目标结构,从动机主义者的观点来看,“合作性目标结构”创设了一种只有通过小组成功,小组成员才能达到个人目标的情境。要达到他们个人的目标,小组成员必须帮助他们的成员做任何有助于小组成功的事,或许更为重要的就是要鼓励同伴们去尽最大的努力。因此,动机理论更多地是从学生自身的利益要求出发的。在合作性目标结构下,学生们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一起活动,他们的努力有助于同学的成功。约翰逊兄弟也认为,学习动机是借助于人际交往过程产生的,其本质体现了一种人际相互作用建立起的积极的彼此依赖的关系。(五)认知精制理论认知心理学的研究业已证明如果要使信息保持在记忆中并与记忆中已有的信息相联系,学习者必须对材料进行认知重组。举例来说,写个小结或纲要比起只记个笔记是一个更好的学习辅助手段,因为做小结或拟纲要需要学生对材料进行重组,找出材料的要点。精制的最有效方式之一即是向他人解释材料。长期以来关于同伴互教活动的研究发现,在学业成绩方面,教者与被教者均能从中受益。而合作学习增加了练习或背诵材料以达成掌握的机会。直接教学的理论家们认为,练习的机会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他们往往从练习的角度来解释合作学习之所以有效的原因。(六)相异构想理论相异构想属于前概念(preconception)的一部分。学生在学习前由长期的日常经验形成的对事物和现象的看法和观念称为前概念。这些观念有些与科学的理解基本一致,有些理解与科学概念相违背。我们把后者称为错误概念(misconceptions)或相异概念(alternative conceptions) 或相异构想(alternative frameworks)。学生之间通过合作学习相互交流对于学习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小组合作是一种非常有益的教学形式。在小组合作教学中,每位同学都在建构自己对某一知识的理解,都是积极的参与者,群体平等的气氛最适宜思考各种可能最荒诞的观念,把这些从不同侧面提出的数量众多的相异构想加以修正,形成科学概念,这种新概念可以揭露错误前概念的片面性。合作学习还可使每个学生受到热情的感染,每个学生都想胜人一筹,他们竞争越激烈,就越有助于全面了解错误前概念的途径,促使其向科学概念的转化。丹瑟里恩的一项研究也表明;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学到的知识比单独学习时多得多,且合作学习有助于克服错误观念,能使学生超越自己的认识,通过他人与自己不同的观点,看到事物的其他方面,从而形成对事物更加丰富的了解。另外让学生看到自己认为“正确”的观点被老师宣布为“错误”时,易引起认识和情感的强烈反差,促使学生找出原有观点错误的原因。因此,合作学习中学生的讨论与对话所引发的认知冲突是相异构想转变的一种重要手段。(七)元认知策略1976年,美国心理学家弗莱威尔在其认知发展中提出了元认知的概念。随之,有关元认知的研究便得到了广泛的响应和关注。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其实质是认知个体对自身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它含三部分:元认知知识(对认知活动过程、结果及相关信息的认识)、元认知体验(伴随认知活动而产生的情感体验)、元认知监控(主体对认知活动的监控与调节)。元认知监控是元认知的主体,它表现为主体根据自己的认知特点、知识的特点和学习的要求等定出计划、选择策略、评价其有效性、作出补救措施等。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如果学生具有较高的元认知水平,学生就能有效地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监控、调节,能够提高学习的效率。在合作学习中,同伴的优秀学习方法易成为自己的最近发展区,质疑是以追问“为什么”,或用挑剔,批判的眼光来看待已有的事物,达到对事物的深层次理解,以合作学习的方式相互提问效果更好,易于相互吸取与模仿。同时合作学习使学习更具有竞争性和激励性。因此合作学习已成为现代心理学所提倡的一种有效学习方式。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在高中地理课堂开展合作学习近三年的实践基础上,探究适合我校实际情况的合作学习操作组织形式,建构校本化的高中地理合作学习模式;通过大量的观课、评课、研讨活动,对地理课堂合作学习中的教学行为进行追踪、反思研究,实践活动对合作学习的模型进行检验,诊断出我校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探究其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改正的方案与措施,从而对合作学习模型进行修正,同时为地理课堂高效开展合作学习提供丰富的教学案例;力求通过系统的规划、研究、设计,整理出的不同课型的地理课堂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并进行区域性推广,直接为课堂教学服务。1、探究适合本校实际情况的小组合作学习操作组织形式,形成其操作流程。2、构建科学的、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理论体系,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和途径。3、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配合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成长记录和作业成长记录。4、促进我校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升学校办学品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一)高中地理学科的合作学习现状分析研究:通过合作学习在中学地理教学应用调查问卷(教师卷)的统计分析目前高中地理学科的合作学习现状分析,分析其成因,从而为高中地理合作学习模式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二)高中地理教材中合作学习资源的梳理与整合研究:合作学习方式适宜于较为复杂或较高层次的认知任务,所以要明确适宜开展合作学习的课程内容。对高中地理学科来看包括需要综合分析与探究讨论的内容、地理现象或原理存在分歧的内容、方法不确定或答案不唯一的内容等。(三)创新教学载体-高中导学案编写研究:小组合作学习后,学生学习的重要载体是导学案。教师的主要精力在备课,在整合教材与练习的基础上,依据学情及课标编制高质量导学案。集预习、课堂练习、课后作业三位于一体。(四)高中地理合作学习个案研究:通过收集课堂实录,形成专题的合作学习视频公开课,进行研讨和理论研究,找出现阶段合作学习中教学行为偏差和进行矫正的对策。(五)建构校本化的高中地理合作学习模式研究:我们课题组经过反复实践与论证,初步总结出了适合我校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合作学习的教学流程: 该模式包含自主学习、合作研讨、展示点评、总结反馈四个基本常规环节,从教师组织线索来看可分为指导预习、组织讨论、精讲点拨、归纳提升四个环节,从学生学习线索来看可分为自主预习、交流讨论、展示评价、感悟应用四个环节。(六)合作学习的认知责任和保障策略研究:认知责任是提高合作学习效益的有效保证。履行认知责任的有效策略包括合理配置学习任务,强调行动研究,凸显情感功能,强化合理引导。同时开展学生合作学习技能培训研究。(七)教师在地理合作学习中的地位及应对策略研究:合作学习把课堂的舞台留给学生,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无所事事,相反应担负更大的管理与调控职责,教师需做好的工作包括协助建组与角色分配,商定小组合作规则,处理合作中生成的问题,评估小组学业成绩等。(八)合作学习评价机制研究:依据“不求个个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的评价理念,把评价的着力点放在促进学生发展上, 做到个人评价与全组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及时评价与延时评价相结合, 构建了科学合理的评价激励机制。五、课题研究的方法本课题属于应用性研究,遵循理论先行、科研领路,注重实践的思想,侧重于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改善教师的课堂教学为主,走“实践研究行动思考发展实践”的行动研究路线。通过采用理论学习、教学实践、自我积累、专题研讨、案例分析、经验总结和专家咨询等方法,选择多角度、多层次、多学科进行研究,确保课题研究的科学性和实效性。(一)文献分析法:一方面广泛收集国内外影响较大的有关合作学习的论文、论著,进行元分析,寻求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支撑;另一方面将听课、评课、教学活动、合作学习课堂录像等叙事性记录作为重要的第一手文献资料。(二)行动研究法:在研究者本人的教学实践中运用合作学习的方法,边实践边研究;同时扎根课堂,积极开展听课、评课与研讨活动,从行动中确定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反思成因,进行矫正,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新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探讨合作学习与高中地理教学结合的有效方式。(三)调查法:对目前合作学习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通过设计师生问卷,展开调查,为高中地理合作学习的有效控制提供素材。 (四)案例分析法:在行动研究的过程中,对教师和学生在合作学习课堂中的外显行为和内敛特征进行观察、思考,编写具有故事情节的地理教学案例,通过对这些教学案例的分析研究,归纳出影响合作学习高效开展的因素,从而为改进合作学习提供实证。六、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一)准备阶段(20099201010):完成子课题的设计、论证、申报。通过研究使子课题组全体成员在理念上有明显的更新。对2009届高一、高二、高三实验对象进行初步实验和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自2010年10月份承担课题后,对课题研究的任务进行了分解,确保人人负其责,个个有任务,事事有人干,从而为实验的有效推进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同时组织广大地理教师认真学习了总课题组下发的专门文件,及时传达了总课题组召开的专门会议精神,学习相关理论,体会教育理论对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所产生的深刻影响,真正做到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从源头上积极抓起,从氛围上积极渲染,从行动上积极引领,做好实验前各项准备工作,设计课题研究方案,做好课题论证工作等。学校请华国栋教授、卢晓旭博士等专家到学校给课题组教师做专题培训。专家们的培训,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拓展了教师的认知领域,启发了教师的智慧和创造性,有力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二)实验阶段(201010201110)对初步实验收集的资料整理进行分析,并对相关的师生进行问卷调查,撰写与本子课题相关的现状调查报告,完善实验研究的初步方案。撰写子课题研究报告,总结学分认定方案体系和一批成功案例,形成个案集。1、建立以地理合作学习互助小组,开展周周学习研讨活动为了提高课题研究效率,每周二集中学习研讨,交流个人一周学习心得,积极研讨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教材重难点把握等,通过研讨不断拓宽教师的视野,提高每位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从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活动,教师不是信息的唯一来源,学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主动获取信息,教师由教学的主角转向学生的合作伙伴与发展的促进者,师生之间也形成了学习共同体。教师与学生互为沟通、互为影响。课堂上,师生、生生间的互动大大增加,形成了一种开放、广泛、交互、平等的课堂学习模式,大家相互启发,集思广益,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使课堂成为一个真正的沟通、交流、学习的场所。2、开展“合作学习”月月展示课活动,注意打磨典型的课堂样态为了促进本课题向纵深发展,需要不断提高合作学习导学稿编制的质量,需要不断完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的设计,需要不断强化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操作的技能,以实现教学效果的逐步提高。达标验收典型引领能手竞赛对内竞赛:达标验收典型引领能手竞赛(自创课堂教学评价表。班级文化环境布置、学生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跟上(班级周之星、月度之星、学期考核等等)。对外展示:家长同行省内外专家家长同行省内外专家按照达标验收、典型引领、能手竞赛(至少两轮)、特色打造等思路分阶段按部就班实施合作学习,逐步优化合作学习。2010.9-12我们已经组织了第一轮“合作学习高效课堂达标验收活动”,着力于“课堂增效益,课外减负担”,推出了一批合作学习典型课堂、典型班级,并于2011年3月下旬到5月,举行了合作学习精致课堂展示及教学设计精致环节研讨活动,推动高中地理合作学习课堂步步深入,不断优化我校的高效课堂。地理组每学期每个级段都向想扬州市直开设合作学习公开课。它为年轻教师提供了大量的学习、展示和交流的机会,同时对教师在合作学习研究方面也起到较强的促进作用。如2009年4月,扬州市高三地理教学研讨会在我校举行 ,由我校程志华老师开设了一模试卷讲评合作学习示范课,拉开了高三地理合作学习的序幕。之后多次对省内外开设合作学习公开课多次,对市内外开设讲座3次,并受中学地理教学参考杂志社的邀请,合作学习课例高三一轮复习期中试卷评讲参加全国高效课堂案例研修展示邀请赛获全国一等奖,其光盘已经正式出版。这些活动孕育着无限生机,因为它们的蓬勃开展,使我校合作学习的地理课堂展现出无穷的魅力,使我校地理教师群体在向新的高度迈进。3、开展多纬度的校际交流活动,搭建过程性展示创模的交流平台学校经常把课题组成员派出去,通过与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层次的教师交流研讨,取长补短,共同进步。2009年下半年,组织领导与教师等远赴山东,走访了昌乐二中、杜郎口中学、潍坊五中、潍坊一中、潍坊外国语学校等学校,考察学习其合作学习的先进经验,组织教师观看高效课堂的录像;通过这些交流,我们将省内外的优秀合作学习教学经验带回来,结合我校实际,进行改革创新,初步形成“读、写、议、练、评合作学习模式”。另外对省内外开设合作学习专题讲座3次,同时2009年5月南师附中、2010年5月芜湖市地理骨干教师、2012年5月河南沁阳一中来我校交流高中地理合作学习模式研究。通过开展频繁的校际交流活动,有效地提高了我校地理老师的研究能力和水平。4、建立了专题网页,开通了博客论坛,制作了教师课题专业成长档案袋为了更有力地提高教师的合作学习教学技能,地理组及时开通了“大力水手” 博客,收集合作学习相关文章供大家学习研究,并上传我校合作学习课例录像9节,积极鼓励教师们交流研究心得,畅谈在教学和管理过程中的得与失,反思教学各个环节的成与败,总结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5、采取了“自修反思”学习方式,做实校本主题教研为了促进教师更全面、更有效、更长时间、更自主的学习,课题地理组采用多种方式加强教师的自修,将对课题的研究渗透于教师们的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给每位教师发放两本合作学习读本、合作学习设计等书籍供教师自学。为了更有力地促进教师们在自修中提升自我,课题组学校还要求全体教师每周写学习心得、随笔、反思,教师将自己写的随笔定期发至“大力水手” 博客,三年中,共收到教师发来的学习体会、教学设计等近百万字,一大批青年教师在反思中茁壮成长。教师们自觉地加强理论学习,多次与专家交流研讨,不断反思,研究工作一步步深入,每一个活动方案的设计,每一个研究过程的进行,大家都一起精心研讨、群策群力。研究中,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反复斟酌、毫不敷衍,直到大家找到满意的答案,再加上通过网络实现资源和知识、思想的共享,教师在备课、学习中能充分地进行相互间的合作,集众人智慧和长处,从而大大提高了备课、研究的效率,促进了教师个体教学水平的提高和专业的发展。(三)总结阶段(201110201206)1、做好课题验收的准备工作,整理实验过程中的有关资料,聘请专家前来指导,共同研讨,收集整理有价值的实验论文、反思。2、通过三年来的研究、探索,课题组已逐渐形成了具有校本特色的“学研展馈”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作为对教学模式的总结和展示,2012年3月28日和29日,我校初高中部分别在南门街校区和九龙湖校区举行了“学研展馈”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展示活动,特别邀请了中央教科所研究员华国栋教授,扬州大学吴星教授,市教育局教研室主任辜伟节,市名师工作室总领衔黄正瑶,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赵华,以及教研员夏心军、朱雪梅、刘满希等众多专家也应邀前来,为”学研展馈“教学模式的进一步优化提升做指导。同时,来自市直和结对学校的一百多位教师同专家一道走进课堂,观摩或指点我校2位初中地理教师和2位高中地理教师的展示课。观摩课结束后,几位专家进行了点评。他们首先肯定了地理组开展的“学研展馈”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指出其中的亮点:精心设计的导学案、精当的问题探究、精确的诊断反馈,充分体现了我校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专家们还就合作学习课题的选择、“学研展馈”四个环节的关系、课堂的建构、教师素质的发展等重点问题与广大教师展开交流,引起了教师的共鸣。此次活动,给予地理老师“学研展馈”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以具体的指导,为其全面稳步推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激发了广大教师深入研究新课程标准,切实开展教学模式优化的热情。七、课题研究的成果(一)有效地开发拓展了课程资源,构建了开放的合作学习资源库地理教师合作学习案例研究将生活化地理情景引入合作学习的地理课堂中,利用网络备课、收集、整理、归纳相关信息,有计划、有目的地充实到教学中,大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师们还根据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探究需求,收集整理了大量的相关图片、影像、动画等内容,制作成教学课件,形成了系列合作学习课堂成长记录,作业成长记录,试卷讲评成长记录等课程资源的开发,并不断更新完善。(二)初步形成了校本特色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三年里,在地理组全体教师积极学习、研讨、探索下,我校地理组已经基本上形成了自己的学科教学模式。从最初的“读、写、议、练、评合作学习模式”,发展到“学研展馈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经专家指导后目前已形成“差异·合作教学模式”, 此模式本学期已在全校正式推广。(三)收获了丰硕的教育教学成果,坚持课题引领变革参与编写了学校的合作学习读本两本,参与扬州市“十二五”规划课题教学模式专项学研展馈模式实施与推广,主持了江苏省“十二五”规划课题高中地理合作学习模式及其实践研究,发表了相关论文:1、高三地理复习课有效教学的实践与思考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0第7期2、浅议高三地理复习课上合作学习的开展扬州教育2011第1期3、地理课堂“学研展馈”合作学习模式的理论构建与实践检验地理教学2011第24期4、合作学习课例高三一轮复习期中试卷评讲参加2010年全国高效课堂案例研修展示邀请赛获全国一等奖,其光盘已经正式出版 (四)有效地促进了师生共同成长1、促进了地理知识学习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模式首先通过“自主预习、独立完成导学稿”强调“自主预习”、“先学后教”,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最大力度地“倒逼”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其次通过“以学定教”,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突出了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使得教师的“点拨”“拓展”适度、有效;最后,充分利用小组内部的异质资源,增加课堂信息交流的渠道,优化课堂教学的心理气氛,挖掘与整合以情意因素为核心的课堂教学中的种种非智力因素,促进师生积极参与、主动投入,促进学生储备丰厚的地理知识,确立科学的地理观点,掌握正确的地理方法,大面积地提高了学业成绩水平,近三年我校地理高考达B率、达A率均取得了在大市乃至全省的领先地位。2、强化了能力培养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将学生推到了学习的“前台”,“聚焦”在其他学生和老师的关注之下,首先能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这种能力不仅体现在对具体学习内容的学习上(如更多样的感知、理解、掌握、展示学习内容的途径与方法,更灵活的临场运用等),还体现在对自身学习活动的控制上(如自主规划、统筹、调整、检测学习活动的意识与能力等)。其次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在合作中养成倾听、理解、尊重他人的习惯,掌握与人交往、沟通的技能。3、助推地理教师收获专业成长合作学习教学模式革新了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改变。教师不再是最高权威,而是学生的学习同伴与顾问,因此对教师的备课、上课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对地理教师观念的改变,教学能力的提高产生了积极影响,多位教师开设市内外公开课,并有老师受邀外出讲学;同时促进了地理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为集体备课和教科研找到了很好的动力和形式;三年来地理学科在学校得到了很高的重视。课题组科学严谨、合作探索的良好氛围,锻炼培养了一批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新型教师,有效地带动了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有力地促进了教师的全面成长。教师的研究论文、教学设计、竞赛课等分别多次获得各级各类奖项。4、实现了高效课堂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实现了“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预习从分层出发,基于“学情”实施分类,即分层目标、分层学习、分层达标、分层作业。凸显出对学生学习主体、学习能力、学习内容、学习个性、方式方法的尊重。“狂欢”是更加关注学生的课堂学习状态,把学习氛围、学习兴趣、学习情感当成重要的评价依据。上课不仅是一场学习经历,更是一次充满情趣的情感旅程。我校学生喜欢上地理课,选修地理成为许多优秀学生的必然选择,选修地理人数直线上升,组合类型由单一的史地变化为史地、物地两种班型。今年我校在其他学科也开始全面推广。使得我校地理学科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研究在扬州市乃至省内外都产生了一定影响八、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教师层面:理念不够先进。部分老教师固守原来的一套,单纯实行讲授式:一讲到底,独霸讲台,过分强调个人权威的的现象。教育教学的基本功不扎实。对课标、教材的意图不够清晰,对学情的研究与把握不够准确,对教法与学法的科学运用能力欠缺,对课堂的全方位驾控与调节的能力明显不足。自我反思与提高的能力不强。以青年教师居多。改革教学的动力不足。得过且过,钻教学监控的空子,依赖题海战术或单纯的讲授式。出现部分教师公开课一套,常态课另一套的应付课改而不是积极主动投入课改的现象。以老教师居多。对合作学习的方法与效率研究与指导不够到位。(二)学生层面:1、依赖思想严重。表现在预习不充分,自主学习严重缺失;课堂合作展示时参与性不够,展示点评质量不高,依赖同伴及老师;反思总结意识不够强烈。合作学习效果受到很大的影响。2、自制力、自觉性不够。3、吃苦精神与团队精神都不足。缺乏帮助别人的耐心,缺乏团结他人的良策。4、合作的方法与技巧欠缺。5、缺乏持久参与的热情。(三)家长层面:片面、传统、狭隘的思想1、教师讲得越多越好。家长片面认为教师讲得越多越好,教师讲得多孩子与家长心里才踏实。2、孩子越听话越好(忽视或反对孩子的质疑与批判精神)。3、帮助别人会影响自己。(四)如何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能力的增长通过具体化的测评表现出来,并纳入学生成长记录。能否如山东省那样,体现在中高考录取的定量指标中,以终极评价为最有力的推动,促进此模式的推广、应用?九、今后的设想(一)加强培训学习加强“请进来,走出去”的广度和高度,加大对教师培训的力度。(二)加大硬件投入同时,亟需加强硬件使用的培训我校在所有的教室装上多媒体并联网,并配备了电子白板,但是很多老师把电子白板当成了投影幕,其实电子白板也是促进合作学习高效开展的重要技术手段。 (三)想方设法让学生参与建模合作小组必须定期地评价合作活动的情况,保持小组活动的有效性。如合作氛围的营造、学生合作的习惯与方法、如何把握合作问题讨论的火候、合理分工合作问题(跨小组交流建构知识问题)、引导学生参与任务设计问题(质疑 拓展)、利用学生资源互评交流问题等,这样能使学习小组维持良好的工作关系,有利于合作技能的学习,使组员对自己的参与情况有所了解,可以保证学生在元认知水平上也进行思维,并为强化小组成员的积极行为和小组的成功提提手段。通过让学生参与建模,学生把学习看成是自己的责任,学习的成功取决于自己的努力和小组同伴的协作,大家都有义务对介入学习活动作出承诺,开辟一条解决如何使学生愿意学、乐意学这问题的新途径,“只要愿意学,就能学得好。”(三)总结提升推广对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研究,在实践中完善,在总结中提升,在校内甚至校外推广,随着地理组江苏省“十二五”规划课题高中地理合作学习模式及其实践研究申报与立项,我们将以系统论观点与方法对地理合作学习课堂高效开展的影响要素进行分析与建模;继续收集课堂实录,形成专题的合作学习视频公开课,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研究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突出高中地理合作学习课堂高效开展策略的探究;同时不同课型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将提升省内高中地理课堂合作学习研究的高度。让课题促进教学,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总之,通过三年多的实践与探索,充分证明了高中地理合作学习的实践研究是具有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的,从操作过程和实验成果来看,是科学的、有效的。合作学习不仅是一种教学思想与理念;在具体的课堂结构中,合作学习对学生而言是一种学习方式,对教师而言则是一种教学策略;在学生成长历程中,合作学习也是一种人生态度。所以我们地理教师既要研究合作学习策略, 更要享受合作学习的教学过程, 收获专业成长和可持续发展。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