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地理课程标准细化解读培训稿.doc
2012年中学地理课程标准细化解读培训稿-02l 课堂教学的效果如何? 你是怎样备课的?l 是怎样设置教学目标的? 你的课堂围绕教学目标了吗?l 目标落实得怎样?心里有数吗?要打造高效课堂,必须细化解读课程标准。一、回答两个问题:二、理清一些概念三、课程目标分解的方法或策略四、设计与学习目标相匹配的评价 一、回答几个问题: 1、课标解读所谓“课标解读”,就是通过研读课程标准,理解其基本理念和内涵精髓,分解课程目标,并指导教学实践,从而全面落实课程目标。 课程标准解读与课程标准分解区别和联系课程标准解读课程标准分解区别宏观 上位微观 具体理论层面技术层面解决“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解决“怎么做”的问题描述性的操作性的关注“目标维度”“学习领域”关注“目标陈述”提供的是“理念”“思路”提供的是“程序”“方法”“工具”联系解读课程标准是分解课程标准的前提、基础;解读课程标准是为了指导课程标准分解;分解课程标准是课程标准解读的延续;分解课程标准是为了实现解读课程标准的目的;分解课程标准是为解读并修订课程标准提供证据、依据;2、如何才能构建高效课堂我们解读课标,不是为解读课标而解读,而是在解读课标之后在课堂教学中,落实课标,保证课标、目标、教学活动以及课堂评价的一致性。如何才能构建高效课堂呢?身为教师应该清楚:我要把学生带到哪里?(先要明确教学目标);怎么知道已经把学生带到了那里?(考虑如何作出评价);我怎样把学生带到那里?(通过怎样的教学准备和教学活动实施落实目标) 二、理清一些概念 1.“教学目标”的意涵 “教学目标”是师生通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或标准,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的、具体的表述,主要描述学习者通过学习后预期产生的行为变化。它是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2.教学目标与课程目标、教学目的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与课程目标、教学目的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课程目标是方向性的问题,它是国家和政府按照一定的教育方针,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通过完成规定的教育任务和学科内容,使学生达到培养目标。它受政府为教育制定的教育目的的制约,是总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是课程编制、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的准则和指南。教学目的是教学领域里为实现教育目的而提出的一种概括性的、总体的要求,制约着各个教育阶段、各科教学发展趋势和总方向,对整个教学活动起着统贯全局的作用。教学目的的提出仅仅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是对教师要教什么的说明;一般采用“了解、领会、体会”等描述心理过程的内隐体验动词,因而比较抽象、笼统、模糊、不易测量。 通过比较,我们就能厘清教育目的、教学目的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它们是一级一级的包含关系。教学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的之间的关系 3.分解课程目标的意义在教学中我们如果直接用课程目标或教学目的代替教学目标,就会出现教学目标笼统、虚化、泛化,课堂上无法检测评价,目标达成度不高。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有目标无课标;有课标无分解;有目标无落实;无目标又费时,有目标不讨论,无目标忙探究。教学目标陈述的现状:教学目标错位、贴标签、缺乏操作性可以说,有效教学的所有问题几乎都与教学目标的设置与落实有关,教学目标的设置和落实与课标的分解又密切相关。所以,分解课程目标,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必须,是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全面落实课程目标的必须。三、课程目标分解的方法或策略 (一)课程标准分解的要求分解课标是为了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它的核心要求就是“匹配”,目标与课标匹配,教学与目标匹配,评价与教学匹配。就是用具体可测的教学目标呈现课程标准,并制定评估任务以验收目标达成的情况。 (二)课程标准分解的流程 分解目标标准章节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评价设计教学流程设计评价样题设计(根据教学需要安排)(三)课标分解的方法和技术要领叙写学习目标的四个构成要素l 核心概念l 行为动词l 行为条件l 行为程度1、课标分解的技术,可以用这四句话来概括:第一,用具体可描述的知识性名词呈现笼统的整体知识。如自然界的水循环一节的课标要求是: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第二,用外显的可观察的行为动词,呈现认知心理动词。 (1)知识方面 了解水平包括再认或回忆知识;识别、辨认事实或证据;举例;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等。行为动词如:说出、描述、举例、列举、识别、知道、了解、指认、确定等。如: “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理解水平包括把握内在逻辑联系;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进行解释、推断、区分、扩展;提出证据;收集、整理信息等。行为动词如:解释、说明、比较、理解、归纳,判断、区别、预测、对比、收集、整理等。如: “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分组准备某一大洲的资料,整理,宣纳后,选出代表向全班汇报。” 应用水平包括在新的情境中使用抽象的概念、原则;进行总结、推广;建立不同情境下的合理联系等。行为动词如:应用、运用、设计、编辑、撰写、总结、评价等。如: “收集有关北京的图片资抖,编辑以北京概况为主题的地理小报。” “运用地图说出区域的位置、范围,并对区域的地理位置做出简要评价。” “组织有关人口问题的辩论会。” (2)技能方面 模仿水平包括在原型示范和具体指导下完成操作;对所提供的对象进行模拟、修改等。行为动词如模拟、模仿、重复、再现等。如: “开展我国省级行政区拼图游戏。” “模拟一次暑期出国旅行,选择旅游路线,说出经过的主要国家和城市,描述可能见到的景观。” “有条件的学校可使用计算机软件模拟演示大陆漂移。” 独立操作水平包括独立完成操作;进行调整与改进;尝试与已有技能建立联系等。行为动词如绘制、测量、测定、查阅、计算、试验等。如: “填绘全球海陆轮廓略图。” “比较不同季节正午太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度。” 迁移水平包括在新的情境下运用已有技能;理解同一技能在不同情境中的适用性等。行为动词如联系、灵活运用、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等。如: “收听、收看广播、电视的天气预报节目,并做记录,讨论当地天气情况,并根据天气预报合理安排自己的活动。” “进行一次针对某一突发性自然灾害的自救演习。” “召开地理专题讨论会,对某一专题进行探讨。例如,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和主要整治措施,珠江三角洲外向型经济的发展状况等。” 2有关体验性要求的目标动词。 (1)经历(感受)水平包括独立从事或合作参与相关活动,建立感性认识等。行为动词如感受、体验、体会、尝试、感知、寻找、交流、参观、访问、调查、考察、接触等。如: “收集、交流反映我国主要少数民族风俗、服饰的图片、资料,了解这些少数民族的风土民情。” “调查当地的主要自然资源,列举合理或不合理利用方面的事例,并撰写简要报告。” (2)反应(认同)水平包括在经历基础上表达感受、态度和价值判断;作相应的反应等。行为动词如认同、接受、反对、欣赏、喜欢、讨厌、感兴趣、关心、重视、尊重、爱护、珍惜、拥护、帮助等。如: “初步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 “关心家乡的环境与发展,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 “尊重不同国家的文化和传统,增强民族自尊、自信的情感,懂得国际合作的价值,初步形成全球意识。” (3)领悟(内化)水平包括具有相对稳定的态度;表现出持续的行为;具有个性化的价值观念等。行为动词如形成、养成、树立、建立、坚持、增强、领悟、追求等。如: “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地理审美情趣。” “增强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逐步养成关心和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 第三,用与行为动词相匹配的行为条件呈现教学活动。如自然界的水循环一节的课标要求是: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行为条件:运用示意图。“运用”可分解为利用教材已有的示意图和自己绘制简单的示意图,属于应用层次的要求。第四,用先于教学活动的评估任务去验收目标达成的情况。要让学生做到哪一步?怎样评估检查?教师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课堂上教学目标的落实、达成度才会比较高。2、陈述学习目标的句型结构l A、行为动词+限制词+核心名词(概念) 如:阐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l B、行为条件+行为动词+(限制词+)核心名词(概念) 如: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l C、行为程度+行为动词+ (限制词+)核心名词(概念) 如: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3、课标分解的依据进行课标分解,基础是什么呢?不是想当然的去进行分解,需要有六个依据:第一是现代分类学,首先是布鲁姆的目标分类学,再就是加涅的目标分类学,布鲁姆就是将内在的心理动词换化为外在的行为动词。第二是高考考试大纲、高中学业考试说明与范围,或评估检测、考试试卷。初中段没有测试说明,但我们可以依据各种辅助资料和测试题目,进行归类与总结,各块的行为动词基本上就出来了。第三是教师的专业经验,什么样的知识匹配什么样的动词,主要依据我们的教书经验。第四是教材,课标分解必须在一定的章节上进行分解,就是说这一节内容我分解这一条课标需要制定出什么样的教学目标。第五是学生原有的学情。虽然我们使用的教材、教师用书相同,但各个地方的学生存在着差异,我制定的教学目标怎么就是我这一班学生的学习目标呢?所以,我们还要考虑学生的学习基础,教学目标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要让学生“跳一跳摘桃子”,在其“最近发展区”获得发展。一、分解课程标准,设置教学目标4、课标分解的基本步骤:二、设计与学习目标相匹配的评价 三、进行教学设计(预设) 下面我结合高中地理第三章一、分解课程标准,叙写教学目标这一个环节是中心环节,主要包括教学目标设置的依据、解读和教学目标的陈述两大模块。教学目标设置的依据及相关解读是正确陈述教学目标的基础,教学目标的陈述是在分解剖析基础上的综合。第一步:分解内容标准和学业水平,确定关键词。 主要依据有:课程标准、单元训练目标、教材的核心内容和学情分析第二步:分析中心词,构建概念图(分析图) 第三步:根据概念图,分解行为动词 第四步:根据概念图,确定行为条件 第五步:根据概念图,确定行为程度 第六步:呈示表现性教学目标 二、设计与学习目标相匹配的评价 学习目标确定后,我们再来思考如何评价或检测这些目标已经实现。因此,在教学准备中,需要设计与学习目标相匹配的评价。也就是说,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编制适合的评价方案,来评判学生的学习状况,从而进行预测、反馈、指导,促进教与学都能按照有效的目标导引方向进行。 1.对“评价”的正确认识 课堂评价的方法主要有四点:交流性评价、选择性评价、论述性评价、表现性评价。在语文课堂里,用得最多的是交流性评价,现在教学论比较倡导的是表现性评价。每种评价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点与不足,我们可根据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特点,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 选择性评价:填空题、正误题、组合题、选择题 论述性评价:简答题、论述题、比较题、开放题 表现性评价:技能水平、创作成果 交流性评价:倾听讨论、问答、对话、口头测验 2.确保评价与学习目标的一致性 (1)评价目标与学习目标有相应的内容主题。 (2)评价目标与学习目标有同样的认知要求。 (3)评价方法与学习目标是相匹配的。(4)学习目标融合于评价与学习活动整合之中。把评价当成教学的一部分,当成检验目标是否达成的重要手段。依据学习目标选择评价方法,确保课时学习目标步步有落实,环环有评价。 三、教学过程预设姓名 班级 导学案编号 641 第六章 认识省级区域第四节 美丽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一课时)主备: 徐黎姗 复备: 本课时课型 新授课课程标准1、运用地图简要评价区域的位置、范围。2、在地形图上识别某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3、运用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归纳某区域的气候特征。4、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学习目标1. 通过阅读新疆位置相关地图,独立在导学案上准确 填写 其概况和地理位置。 2通过阅读课本P40图6.31和学生画图, 在小组内总结并填写新疆的地形特征。 【重点】3通过阅读中国地形图、气候类型图、干湿区图和乌鲁木齐气温降水统计图, 在小组内讨论归纳新疆的气候、河流特征并分析原因。 【重、难点】 4通过阅读课本P43图6.37和观看视频, 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坎儿井的内部结构特征,并分析坎儿井与当地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难点】学习流程问题切入 设景激趣 以一封邮件导入新课。 自学释疑 展个人能力 达成学习目标1我国西部范围图 温度带分布图一、空中俯瞰认位置温馨提醒:请参考地图册中国政区图和学案上所附的三幅地图。1、新疆概况:新疆位于我国的 地区;是我国面积 的省级行政区;是一个以 、 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区。新疆民族分布图2、地理位置(1)纬度位置:新疆位于 (高、中、低)纬度, 和 带(温度带)。(2)海陆位置:远离 ,深居 ,是我国毗邻国家 的省区,也是我国陆地边境线 的省区。温馨提醒:在以空乘的身份介绍时,导语可以这样设计,如:“大家好,我是*航空公司的乘务员*很荣幸为各位朋友介绍我美丽的家乡新疆” 合作探究 秀小组风采 请同学们结合课本和学案给出的相关地图先自学完成学案中关于新疆自然环境(地形、气候、河流)的题目,而后在小组内交流意见并选择其中一项环境要素在全班指图展示,赢取笑脸。探究须知:1. 学案所给题目先独立思考后再小组讨论。 2. 交流时确立中心发言人。 3. 各组的合作探究状态教师会随时关注。 4. 解决不了的问题可做记录,提出问题亦有奖励 。 二、自然环境 1地形 达成学习目标2(1)请在新疆地形图上找出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和吐鲁番盆地并做标注。 (2)新疆的地形主要以 和 为主。其中,最大的盆地是 , 内有中国最大的流动性沙漠是 ,号称“死亡之海”。(3)新疆的地形常被比喻为“ ”,请在课本第41页新疆空白轮廓图上画出新疆的主要山脉和盆地,你能用简单的手势让大家快速记住这种地形结构吗? 2气候 达成学习目标3(1)参考地图册P7中国气候类型图,总结新疆的气候类型是 ;其气候特点是 , ;所属的干湿区是 。(2)读新疆地形图,分析新疆气候干旱的原因: 。 3河流(1)请在新疆地形图上找出塔里木河,额尔齐斯河;(2)新疆河流的的主要水源补给是 和较少的山区降水,为什么? 。4. 坎儿井 达成学习目标4(1)新疆气候 , 资源缺乏,当地人民兴建了一种古老的引水工程“ ”。(2)读图6.37,你知道坎儿井是由哪几部分组成吗? 、 和 。(3)坎儿井长期为新疆的居民所利用,与当地自然环境密切相关,它有哪些优势呢? ; ; ; 。 达成学习目标4我们新疆好地方我们新疆好地方,天山南北好牧场戈壁沙滩变良田,积雪融化灌农庄如果会唱,就秀出你的歌喉吧!我们美丽的田园,我们可爱的家乡麦穗金黄稻花香,风吹草低见牛羊葡萄瓜果甜又甜,煤铁金银遍地藏拓展延伸坎儿井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古称“井渠”。新疆的坎儿井尤以吐鲁番地区最多,计有千余条,如果连接起来,长达5000公里,所以有人称之为“地下运河”。“坎儿”即井穴,它是把盆地丰富的地下潜流水,通过人工开凿的地下渠道,引到地上灌溉使用。坎儿井由竖井、暗渠、明渠(蓄水池和涝坝)三个部分组成,竖井是为了通风和挖掘、修理坎儿井时提土之用的。暗渠的出水口和地面的明渠联接,可以把几十米深处的地下水引到地面上来。坎儿井之所以能在吐鲁番大量修建,是与这里的地理条件分不开的。每当夏季来临,吐鲁番盆地北部的博格达山和西部的克拉乌成山就有大量的融雪和雨水流向盆地。当水流出山口后,很快渗入戈壁地下变为潜流。积聚日久,使戈壁下面含水层加厚,水储量大,为坎儿井提供了丰富的水源。吐鲁番大漠底下深处,砂砾石由粘土或钙质胶结,质地坚实,因此坎儿井挖好后不易坍塌。吐鲁番干旱酷热,水分蒸发量大,风季时尘沙漫天,往往风过沙停,水渠常被黄沙淹没;而坎儿井是由地下暗渠输水,不受季节、风沙影响,水分蒸发量小,流量稳定,可以常年自流灌溉。所以,坎儿井非常适合当地的自然条件。目标检测 我一定行一、歌词对对碰(请把每句歌词和相应的自然要素连接起来并填空) 考查学习目标1、2、3气候 ,多内流河,水源补给多为 气候河流西北地区, 内陆地区面积 ,邻国 位置 地形地形特点:“ ”二、明智之选 考查学习目标2、3、4下列关于新疆自然环境的正确叙述是 ( ) A、新疆气候干旱的主要因素是纬度因素 B、塔里木河是我国最大的外流河 C、新疆人民利用坎儿井引水,与当地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密切相关 D、新疆的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 概念地图个人反思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