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奥林匹克竞赛辅导专题讲座 专题十三 动物的神.doc
-
资源ID:79340427
资源大小:665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高中生物奥林匹克竞赛辅导专题讲座 专题十三 动物的神.doc
高中生物奥林匹克竞赛辅导专题讲座 专题十三 动物的神经系统竞赛要求1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外周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交感和付交感系统) 2反射 3神经系统的高级功能 4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5感觉器官(眼和耳) 知识梳理应激性:生物体对外界刺激所发生的反应,称为应激性。 应激性使生物趋利避害,有利于生物体。 单细胞动物的反应方式为趋性,如 趋化性、趋光性等。 特点是具有 选择性:能“识别”有关、无关刺激,进行取舍,对生物体有保护作用。 多细胞动物则通过 神经系统、 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共同完成对刺激的反应能力。; 一、神经系统基本结构 (一)神经元1结构:由细胞体、突起组成。 2突起:有树突、轴突。树突短而分支多,有感受刺激的能力,为传入纤维。轴突长而分支少,仅末端分支;无感受刺激的能力,为传出神经。 轴突末端分支、膨大为突触小体,与下一个神经元、效应器相连。 神经轴突外面包有外膜,为神经膜,是施旺细胞(神经胶质),有保护、营养、再生的作用。神经纤维受到损伤后,在有施旺细胞包裹的情况下,细胞体能再生出新的轴突。在施旺细胞和轴突之间还常有另一外鞘,称髓鞘,神经膜(雪旺氏)细胞向内延伸而成,位于神经膜与轴突之间、多层、片状,由磷脂构成,有绝缘作用。两个雪旺氏细胞相邻处为郎飞氏节。依据轴突是否有髓鞘,将轴突分为有髓(鞘)神经纤维和无髓(鞘)神经纤维。 3神经元类型可分为单极神经元、双极神经元、多极神经元。(二)神经胶质细胞:数量多。无传导功能,有 保护、支持、营养、再生、绝缘等功能;参与神经递质代谢; 帮助记忆。 2神经节 神经元细胞体聚集形成为神经节。在无脊椎动物体内,神经元细胞体集中的部位为神经节;在 脊椎动物中,神经元细胞体大多在中枢神经系统(脑、脊髓)内,少数在脊神经节、交感神经节中。二、反射弧 (一)反射: 机体对刺激有规律的反应; 是神经调控的基本方式。 感受器(皮肤)传出神经(运动神经)效应器(肌肉)神经中枢传入神经(感觉神经)(二)反射弧:从接受刺激到发生反应的 全部神经传导途径。反射弧分5部分: 感受器:感受刺激、产生兴奋(冲动);传入神经:将冲动传导(传入)至反射中枢; 反射中枢:脑、脊髓中起调节作用的细胞群,整合、发出指令(神经冲动);传出神经:将指令传导(传出)至效应器官; 效应器:肌肉、腺体等,受到刺激后发生反应。(三)反射弧的类型1 含1个神经细胞; 2 含2个神经细胞; 3 含³ 3神经细胞; 4 人的反射弧 膝跳反射是人体最简单、唯一的单突触反射弧,其反射中枢位于脊髓内, 与脑等其他部位有复杂的联系,受意识控制。 人体反射的特点: (1)中间神经元多(³ 3),神经元越多,反射活动越复杂;(2)传导通路复杂,是人体复杂行为的基础。(四)反射的意义:反应迅速 无需思考;适应环境,进化中形成的、先天性行为;是 复杂行为的基础。三、神经冲动的传导 (一)静息电位 1离子浓度差:任何细胞内、外均存在离子浓度差。在 神经元中, K+的浓度差为:内/外 = 30;Na+的浓度差为:外/内 = 10倍。原因是 Na+-K+泵的作用进行主动运输, 每次将三个Na+泵出细胞、将两个K+泵入细胞,结果膜内、外两个相反的浓度梯度。2极化 静息状态是指神经细胞在安静、无刺激时的状态,些时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为: Na+通道关闭,Na+不能进入膜内;但由于膜内K+浓度高,K+通道部分张开,依靠化学扩散力,少量K+渗出;细胞内存在带负电的大分子,使膜内负电性增强。结果形成跨膜电位外正内负。这种状态为极化状态,这种膜为极化膜。3静息电位:由于化学扩散力使K+渗出,跨膜电位增高,跨膜电位阻力增大,当二者平衡时,即化学扩散力 = 跨膜电位阻力,跨膜电位就稳定了,此时的电位为静息电位, 外正内负,哺乳动物神经细胞约在-70 -90mV之间。本质是K+的电与化学平衡电位相等。(二)动作电位与神经冲动的传导 1动作电位(兴奋) (1)定义: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膜电位产生的短暂、周期性、可传导的变化。 (2)膜电位的变化:负 0 正 0 负 去极化 倒极化 (去极化) 再极化(复极化) (3)动作电位产生的机制 去极化与倒极化:是由于 膜的通透性变化。当神经细胞受到外界刺激时,Na+通道张开,Na+大量涌入,致使更多的 Na+通道张开(正反馈),结果更大量的Na+涌入膜内。跨膜电位的变化从-70mV 0 +35mV。这种外负内正的电位称为动作电位。 去极化 倒极化 不应期:膜内正电荷增多,致使Na+ 进入的阻力增大,结果Na+ 通道逐渐关闭(失活),此时不能再接受刺激,称不应期。复极化(再极化):静息电位的恢复。膜对K+ 通透性增高(K+ 通道张开),致使K+ 大量外移,静息电位恢复。原因是K+浓度内>外,膜内正电位斥力所致。 (4)动作电位的实质 刺激引起膜电位(膜极性)发生短暂的、周期性变化,主要包括2个过程: 去极化、倒极化:Na+渗入,电位变化为由外正内负 外负内正; 再极化(复极化):K+渗出,电位变化为由外负内正 外正内负。这两个过程构成了动作电位。(5)膜内外Na+、K+正常分布的恢复 膜电位复极化后,膜内外Na+、K+分布情形: 细胞内:Na+浓度受刺激后大于受刺激前;K+浓度受刺激后小于受刺激前; 细胞外:Na+浓度受刺激后小于受刺激前;K+浓度受刺激后大于受刺激前; 膜内外Na+、K+分布是如何恢复正常的(即:Na+-K+泵起何作用?)? 主动运输:将Na+泵出细胞、K+泵入细胞2动作电位的传导 (1)传导机理:局部兴奋(即产生了动作电位),引起 兴奋部位与非兴奋部位之间产生局部电流,致使临近部位短暂的膜电位倒转,结果整个神经纤维依次短暂的膜电位倒转。 (2) 特点:为“全或无”,或者不能产生,一旦产生,就会恒定大小传遍整个神经细胞。(三)髓鞘和神经传导速度 髓鞘:由脂类物质构成,具有绝缘作用。在髓鞘内无(或很少有)Na+、K+ 通道。 郎飞氏节:是未被髓鞘包裹、裸露的轴突部位,有很多Na+、K+通道。 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呈跳跃式传导。 传播速度快,人脊髓神经可达100m/秒,此外, 这种传播方式节约能量,是非跳跃式传导的1/5000。四、突触和神经递质 (一)突触 定义:一个神经元的神经末梢与下一个神经元树突或细胞体之间接触部位。 构造:3部分 突触小体(突触前膜); 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 1电突触和化学突触 (1)电突触与化学突触 电突触 化学突触 存在 无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 突触间隙、阻力 小 大 神经递质 无 有 传导速度 快 慢 传导方向 双向 单向 (2)神经递质:很多种,如乙酰胆碱 (Ach)、单胺类等; (3)突触囊泡:位于轴突神经末梢(神经前膜)内、突触小体中,内含神经递质。(4)神经冲动的定向传导: 神经递质仅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囊泡内,神经后膜内无突触囊泡。(5)神经传导的实质:兴奋(动作电位)传导至突触时,导致突触前膜通透性变化,Ca+通道打开 ,突触间隙中的Ca+进入突触前膜,促使突触囊泡释放乙酰胆碱至突触间隙,乙酰胆碱与突出后膜上的受体结合,致使突触后膜通透性变化,Na+通道打开,Na+ 涌入,结果突触后(膜)电位变化,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 (6)神经递质的回收、再利用: 作用后神经递质必须与突触后膜受体分离。原因是二者分离,可使递质回收再利用,否则神经持续冲动,不能恢复静息状态。 回收方式:各种递质不同; Ach的回收:Ach 脂酶 Ach分解(破坏)与突触后膜受体分离 通过突触间隙 进入突触前膜 进入突触小体 合成Ach 储于突触囊泡内 备用。杀虫剂的两种作用: 有机磷杀虫剂:抑制Ach 脂酶 使Ach无法分解 无法与突触后膜受体分离,结果 神经系统失控(无法恢复静息状态),导致 震颤、痉挛 死亡。 尼古丁等杀虫剂:覆盖在突触后膜受体 阻断神经传导。2兴奋性、抑制性突触 决定因素:是神经递质; 递质 促进Na+渗入 突触后膜去极化 兴奋 冲动传导 兴奋性突触; 递质 阻止Na+渗入(或促进K+渗出、CL-渗入) 突触后膜极化加强 冲动被抑制 抑制性突触(更强的刺激才能引起兴奋)。 突触后膜(受体)的影响 Ach作用于骨骼肌,引起兴奋;但作用于心肌,则引起抑制。原因是骨骼肌、心肌的受体不同。(二)神经递质 1常见的神经递质 乙酰胆碱(Ach):兴奋性(骨骼肌),是外周神经系统最主要的递质。去甲肾上腺素(激素):兴奋性,在中枢神经系统(脑)中最常见。 5 - 羟色胺(血清素,氨基酸衍生物):抑制性,导致睡眠。是中枢神经系统主要神经递质;分布于脑与兴奋、警觉有关的区域。 2神经递质的作用机制 (1)两种作用机制 机制 1:递质直接发挥作用。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后,引起后膜膜蛋白构相变化, 形成某些离子通道,使神经元的细胞质与周围的液体之间可以交换离子,也可以使已经存在的通道关闭,中断离子的流动。结果使突触后极化程度发生变化。 机制 2:递质通过第二信使发挥作用。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后,活化后膜上某种酶 ,启动第二信使(cAMP 环腺苷酸,cGMP 环鸟苷酸等),结果仍然是使突触后膜极化程度变化。 (2)递质的性质:兴奋性、抑制性不是绝对的。 1个轴突可末端有多个分支神经末梢,释放同1种递质,作用于多个神经元、多个突触(神经网络),引起突触后膜兴奋、也可能抑制。 (3)神经调节物 来源:轴突末梢或其他细胞的分泌物; 小肽分子:内啡呔、干扰素; 白细胞介素等多种激素; 作用:辅助性神经递质。 神经调节物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改变离子通道状态或启动第二信使,作用是调节细胞对主要神经递质的反应。内啡肽 是自身产生的, 具有止痛、振奋情绪等作用, 与吗啡、海洛因等的效力相同。 药物的副作用是具有依赖性。(三)突触和整合 神经元之间不是单线联系,而是多线连接成错综复杂的神经元网络。 整合作用机制:大量信息进入一个神经无,它会加工处理信息,使信息叠加或抵消,然后决定是兴奋还是抑制。神经整合主要是在脑、脊髓内完成的。突触与记忆:突触在神经活动调控中的重要作用见下述实验: 五、神经系统的进化最早出现神经系统的生物是腔肠动物的网状神经系统。水螅的神经细胞体位于外胚层和内胚层的基部细胞。没有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之分。腔肠动物的突触大部分是电突触,但也有化学突触,因而神经冲动在神经网上的传导大部分是多方向的,单向的传导是很少见的。涡虫的神经系统一方面保留着网状的特性,即神经细胞分散,并以突触相连成网状;另一方面很多神经细胞已集中而成身体腹面的2个神经索和头部的“脑”。环节动物和节肢动物等的神经称为链状或神经节式神经系统。其特点是神经细胞集中成神经节,神经纤维聚集成都市束而成神经。链状神经系统已可分为中枢和外围两个部分,脑和腹神经索属于中枢系统,从脑和各神经节伸到身体各部分的神经属外围系统。 环节动物和软体动物神经系统的另一特点是有巨大神经。节肢动物的神经系统比环节动物和软体动物更集中。昆虫头部最前面的三对神经节愈合为脑,分别为前脑、中脑和后脑。脑以围咽神经与头部腹面的食管下神经节相连。食管下神经节与胸部和腹部的神经节共同组成腹神经索。节肢动物和神经节也是神经细胞体在周围,神经纤维在中央。这是无脊椎动物神经节的工共同特征。昆虫的脑分前脑、中脑、后脑。六、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 来源:背神经管发育为中枢神经系统,前端发育为脑,后端发育为脊髓。 背神经管特点:中空、不分节、无顺序排列的神经节;按位置、功能划分为中枢神经系统(脑、脊髓)和 周围神经系统。(一)中枢神经系统 位于身体中轴,具有调节身体整体活动的功能。由脑、脊髓组成。 1脑脊膜和脑脊液:中枢神经系统外围的结缔组织膜为脑脊膜,分为硬膜、软膜和蛛网膜三层。三层膜间充满脑脊髓液。 2脊髓 功能:(1)传导通路:在脑脊髓躯体、内脏间进行传导;(2)反射中枢:中枢神经系统低级部位。 构造:中央管:很细;白质:外、白色;有髓神经纤维束(传导束)。灰质:内、H(蝴蝶)形;神经元细胞体、突触(无髓神经纤维,灰色) 背角:中间神经元位于此外。冲动传导过程:感觉神经元(胞体在脊髓外的脊神经节中) 感觉神经纤维(脊神经背根) 灰质背角 中间神经元(细胞体、突起在灰质中); 腹角:运动神经元胞体所在处。冲动传导过程:运动神经纤维(胞体在脊神经腹根) 脊神经 身体各处。3脑 低等脊椎动物:未具突出的主导功能。 高等脊椎动物(鸟、哺乳类):是神经系统的中心,控制神经系统的其他部分。人类:在结构、功能上达顶峰,是生理活动调控的最高中心;还有学习、记忆、思维、意识等功能。(1)脑的发育和进化趋势 发育:神经管前端膨大,分化为3个脑室,即前脑、中脑和后脑。 前脑:分化为两部分大脑和间脑。间脑将来发育展为丘脑、下丘脑、松果体。 中脑: 后脑:分化为脑桥、小脑、延髓(延脑)。 脑的组成 6个部分,大脑、间脑、中脑、脑桥、小脑、延髓。 脑的进化趋势:大脑、小脑 发达;中脑 变小、重要性下降。(2)大脑 大脑在脊椎动物中的演化: 鱼类 原始性。 形态:小、表面光滑;表面为白质,有髓神经纤维;内部为灰质,是神经元细胞体;功能:嗅觉;信息中转站;无复杂的协调、联络功能。 两栖类 形态:灰质增多;灰质外移至表面,形成原皮质; 功能:仍以嗅觉为主; 中转站;原皮质协调、整合脑其他部位传来的冲动。高等爬行类 - 原皮质:仍存在;新皮质:初步形成,大脑半球前部、表面、新的灰质; 鸟类 - 大脑:发达;顶壁:薄、无新皮质、无沟回;嗅叶:退化(嗅觉不发达;视觉发达)。 哺乳类 - 新皮质(大脑皮质、大脑皮层):体积、作用均大大发展。 低等哺乳类 已覆盖大脑的大部; 人类 - 新皮质完全覆盖大脑表面;原皮质挤到里面(海马体)。 新皮质表面形成沟、回,是感觉、运动的控制、协调中心, 还有情绪控制、学习记忆、意识等功能。A人的大脑 形态特点:沟、回发达,表面积大达05 m2;重要性高于任何动物。B大脑皮质功能定位、感觉区与运动区 功能定位:身体各部位的感觉、运动功能,由大脑皮质相应区域负责; 感觉区:中央沟(两侧各1条)之后,感知皮肤感受器传来的信息(冷、热、压力等); 运动区:中央沟之前,管理、协调身体各部位的肌肉运动。感觉区、运动区特点:又分许多部分,分管身体一定区域;这些部分按一定格局排列,正好勾画出身体另一侧的全部; 对侧性:左半球管理右半侧身体。 各部分大小: 与所控制身体各部位的大小不成比例; 与所控制身体各部位的机能特点有关 (灵敏、灵活程度); 控制手、口肌肉的运动区 远远大于控制背部肌肉的运动区;控制手肌肉的运动区远远大于控制手皮肤的感觉区;控制唇的感觉区大于控制唇肌肉的运动区。C联络区 定义:运动区、感觉区以外所有大脑皮质部分; 特点:中间神经元不是直接连接感受器和效应器; 功能:连接大脑各区、大脑与脑其他部分;动物越高等,脑越发达。表现在脑量增大、沟回增多,感觉、运动区比例减小,联络区比例增大(人 > 猴 > 猫)。联络区的功能很重要,人的联络区极发达, 有整合功能。 高级智慧活动区域是复杂、多样高级机能的基础,如本能行为、语言、学习、记忆、推理、联想、想象、心理活动等等,甚至人的个性也和联络区是有关的。 联络区功能定位较难,已找出大脑皮质几个言语区:语言区 布洛卡区 左半球中央沟前方, 控制唇、舌、颌、声带的运动区,参与语言表达。 受损后,语言表达困难(缓慢、吃力), 但语言理解正常,称运动性失语症。 魏尼克区 左半球布洛卡区之后, 与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有关。受损后,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困难,说话无意义。 弓型束是连接上述两区的神经纤维束。多数人的 语言区位 都在左半球。 两半球有分工: 左半球负责语言、书写、计算、推理等功能;右半球负责艺术才干、三维空间认识等。 学习与记忆位于大脑皮质颞叶,当刺激颞叶能引起病人清楚的回忆过去多年不相干的小事。大脑皮质无特定区域负责学习、记忆,如大脑皮质局部受伤,记忆部分消失。皮质以外许多其它部位也不同程度参与,如边缘系统、小脑等。对学习与文书的机制知之甚少,大致是由于反复学习,使神经冲动过突触的阻力减小,神经通路通畅。还可能与 神经元中RNA含量有关,神经元是RNA含量很高,神经元活动时其含量变化说明,RNA起重要作用,推测RNA是记忆的信息,在神经元RNA分子中编码,蛋白质在学习与记忆中的作用。 (3)丘脑 是间脑的一部分,中空,为第三脑室;由中间神经元组成; 是冲动传入的转换站(中转站) ,全身的感觉神经(除嗅觉)经过丘脑时,更换神经元,再传导致大脑。是感觉整合中心 。在低等脊椎动物中,丘脑是主要的整合中心;哺乳类中,丘脑的部分功能被大脑取代, 但它仍是重要的整合中心。(4)网状激活系统 位于丘脑、脑干(中脑、脑桥、延髓)的深部(中央部)。由网状组织构成,是散在中间神经元、丰富交织的神经纤维,是传出、入(感觉、运动)神经纤维经网状激活系统 中间神经元; 非特异性神经元。 “闹钟”作用:网状激活系统对多种信息(痛、听、视等)都发生反应 ,起“闹钟”作用,使机体保持清醒状态。作用机制是:外界信息通过网状系统,激活大脑相应部位,使人保持清醒状态;睡眠时,在安静、暗环境中,会抑制网状激活系统,减少进入大脑的信息,抑制大脑,使之易入睡。发生病变、损伤时,网状系统不能工作,就无信息进入大脑,使人昏睡不醒。“监察”输入的刺激:输入的信息经过网状系统分辨、筛选、整理,强化、抑制某些信息,使我们专注于某项工作。(5)下丘脑 位于丘脑前下方,是仅次于大脑的高级中枢,内脏机能重要控制中心。刺激下丘脑的不同部位,通过自主(交感、副交感)神经,支配内脏机能(水盐代谢、体温、心跳、血压、食欲等)。下丘脑还控制饥、渴、冷、热、痛等感觉; 此外,下丘脑还是情绪控制中心,控制喜、怒、哀、乐等情绪反应。下丘脑控制清醒、睡眠的节律: 清醒中心位于下丘脑后部,睡眠中心位于下丘脑前部。刺激睡眠中心,神经元分泌 5-羟色胺,抑制网状激活系统,使大脑安静,于是人感到困倦而入睡。 下丘脑还能分泌多种“释放因子”、“抑制因子”来控制内分泌腺的活动,如促性腺激素释放(抑制)因子、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抑制)因子、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抑制)因子等。分泌激素:催产素、升压素(抗利尿激素)。促激素释放(抑制)因子作用于垂体,使垂体分泌促激素增多(或减少),调节各种内分泌腺分泌激素增多(或减少),即调节性激素、甲状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等的分泌。故下丘脑是内分泌活动控制中心。 (6)边缘系统:下丘脑不是脑中唯一控制情绪的部分。脑桥前部、大脑和丘脑的边缘部分(包括海马体和杏仁体等),也有控制情绪的作用,这一部分称为边缘系统。 (7)中脑:在鱼类和两栖类中,中脑很重要,各种信息均从感觉神经元进入中脑,中脑经整合,做出决定。哺乳动物的中脑不发达,上部分化为四个突起,称四叠体,有视觉和听觉和反射中心。 (8)小脑:来源于后脑的一部分, 位于脑干(中脑 + 脑桥 + 延髓)背面。 构造与大脑相同,有两半球、表面灰质、内部白质;功能是协调运动。 (9)脑桥:含有呼吸中枢,有调节呼吸的作用。 (10)延髓: 位于脑的最后部分、与脊髓相连;第四脑室位于脑桥、延髓内部; 有多种活命中心,维持内稳态的重要器官,如 呼吸、心博、血压、吞咽、咳嗽、喷嚏、呕吐中枢等; (二)周围神经系统 由脑、脊髓发出的成对的神经,位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外围,故名。 1脑神经 爬行、鸟、哺乳类有12 对,分布脑腹面至颅骨孔道 ,如头面部的器官(感官、肌肉、腺体)、 肩部肌肉、胸腔、腹腔的内脏、腺体(自主神经)。 性质:有感觉神经、运动神经或混合神经。2脊神经从脊髓两侧发出,成对。人有 31对,各种动物不同。 组成:有背腹两“根”,感觉神经纤维从背根进入脊髓,背根上有脊神经节,传入神经细胞体位于脊神经节。运动神经纤维从腹要出脊髓,细胞体位于脊髓灰质。 脊神经均为混合(感觉+运动)神经 。自椎孔穿出脊椎骨后,立即分为3支, 背支控制背面皮肤、肌肉;腹支控制腹面、体两侧皮肤、肌肉; 自主神经支(脏支、交通支)控制内脏。(三)自主神经系统 (内脏神经系统、植物神经系统) 定义:控制内脏器官的神经;功能是控制内脏器官的活动如血压、心率、体温等,使之维持稳态。分类:根据形态、功能划分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特点:(1)不受意识控制,即不受中枢神经系统控制;(2) 无独立的传入神经;(3) 是混合神经;(4)传出神经不直达效应器,有“节后神经元”;(5)每个脏器同时受交感、副交感神经控制,起 颉抗作用,交感、副交感神经的作用分别是兴奋和抑制。在结构上,自主神经系统的传出神经含有两个神经元。这两个神经元的第一个位于脑或脊髓,称为节前神经元,其纤维伸入脑或脊髓外面的神经节中;第二个神经元的细胞体位于这个神经节中,以树突与节前神经元的轴突形成突触。1交感神经系统 节前神经元细胞体第1胸节第3腰节位于脊髓灰质侧角。细胞体伸出的轴突和脊神经的传出神经纤维一起形成脊神经的腹根,然后与腹根分开,单独成为脊神经的脏支,进入交感神经节。交感神经节位于脊髓的左右侧,每侧18个。 2副交感神经系统 节前神经元与交感神经元位置不同,(1)第一个运动神经元的细胞体位于脑干、骶部脊髓灰质中;副交感神经节,即第一和第二运动神经元的突触所在的地方,也就是第二个运动神经元细胞体所在的地方,不在脊髓的附近,而在所支配器官的附近。因此,副交感神经系统的节前纤维远比交感神经系统的节前纤维长。 3颉抗作用 交感、副交感神经 意义:保持内脏器官稳定状态。原因是 两者产生的神经递质不同及两者所支配的内脏器官上的受体不同,故两者的具体作用并不一定,例如交感神经能使一种器官兴奋,也可使另一种器官抑制(受体不同)以控制心博为例: 刺激延髓心跳兴奋(抑制)中心,产生神经冲动,通过交感(副交感)神经, 由自主神经系统调控窦房结活动节律。交感(副交感)神经分泌去甲肾上腺素(乙酰胆碱)使窦房结活动节律加快(减慢),致使心肌兴奋(抑制),心跳、血压加快和升高(减慢和降低)。 控制心跳的三个因素 (1)运动使右心房血液量增加, 刺激心房壁牵引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作用物延髓心跳兴奋中心; (2)运动使血液中CO2含量升高 ,刺激颈动脉窦(颈动脉壁、化感器),产生冲动,作用于延髓心跳兴奋中心。 (3)运动使血压升高,刺激压力感受器(大动脉壁),产生兴奋,作用于延髓心跳抑制中心,再通过副交感神经,使用于窦房结,使心跳、血压下降(负反馈)。典型例题例1唾液腺的分泌活动受到下列哪些神经支配(多选)?( )A第对脑神经 B交感神经C第对脑神经 D舌下神经 E三叉神经解析 第对脑神经为面神经,第对脑神经为舌咽神经,含副交感神经纤维,使唾液分泌物稠厚。交感神经使唾液分泌物稀薄。故选ABC。例2脊神经节中的神经细胞体属于( )A运动神经元的胞体 B中间神经元的胞体C感觉神经元的胞体 D运动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的胞体解析 脊神经有背腹两“根”,感觉神经纤维从背根进入脊髓,背根上有脊神经节,传入神经细胞体位于脊神经节内。运动神经纤维从腹根出脊髓,细胞体位于脊髓灰质内。故选C。例3当光线直射一只眼睛时( )A这只眼睛瞳孔缩小,另一只眼睛的扩大B这只眼睛瞳孔扩大,另一只眼睛的缩小C这只眼睛瞳孔缩小,另一只眼睛的也缩小D这只眼睛瞳孔扩大,另一只眼睛的也扩大解析 此时视网膜光感受器兴奋,冲动沿视神经、视束达外侧膝状体内缘,转入四叠体顶盖前核换神经元,再走向动眼神经缩瞳核,从而发出神经元至睫状体,经睫状短神经到瞳孔括约肌,使瞳孔缩小。由于顶盖前核发出的纤维大部分在后联合处交叉到对侧,故一侧瞳孔受强光刺激,双侧瞳孔均缩小。故选C。例4视网膜是视觉器官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由三层神经细胞组成,这三层神经细胞由外向内排列顺序是( )A感光细胞、双极细胞、神经节细胞B感光细胞、神经节细胞、双极细胞C双极细胞、感光细胞、神经节细胞D神经节细胞、感光细胞、双极细胞解析 视网膜除色素层(外层)外,即为感受光刺激的神经组织(内层)。在内层有三层神经细胞,最外面的是感光细胞,包括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构成视觉系统的第一级神经元,向内还有双极细胞、和平共处神经节细胞分别为二、三级神经元。故选A。例5 丘脑是指:( )A四叠体的前二叶 B中脑背部 C间脑侧壁 D大脑纹状体 解析 是间脑的一部分,中空,为第三脑室;由中间神经元组成; 是冲动传入的转换站(中转站) ,全身的感觉神经(除嗅觉)经过丘脑时,更换神经元,再传导致大脑。故选C。例6决定反射时间长短的主要因素是( )A刺激强度的高低 B感受器的兴奋性C中枢突触数目的多少 D效应器的兴奋性解析 兴奋通过中枢部分较慢,这是因为中枢兴奋越过突触要耗费较长的时间,这种现象称为中枢延搁。因此,在一个反射弧中,通过中枢的突触数愈多,中枢延搁的时间愈长,传递越慢,相反则快。故选C。例7神经冲动抵达末梢时,其与递质释放之间的耦联,有赖于哪种离子的作用?( )ACl BCa2 CK DNa解析 当神经冲动从轴突传导到末端时,突触前膜透性发生变化,使Ca2从膜上的Ca2管道大量进入突触前膜。此时,含递质的突触囊泡可能是由于Ca2的作用而移向突触前膜,突触囊泡的膜与突触前膜融合而将递质排出至突触间隙。突触后膜表面有递质的受体,递质和受体的结合使介质中的大量涌入细胞,于是静息电位变为动作电位,神经冲动发生。故选B。例8下列有关神经细胞离子通透性和膜电位变化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AANa+通透性增大时会造成去极化现象 B神经细胞膜对K+的通透没有限制C神经细胞的静息膜电位为零 DK+流入细胞时有利于膜极化状态的恢复解析 静息电位时,膜的电位是外正内负,靠Na+ - K+泵维持。当Na+通透性增大时,造成Na+内流,使膜去极化。而K+的内流则使膜恢复为极化状态。例9当一个人的脊髓上部受到严重损伤时,针刺大腿,该伤者( )A 会产生缩腿反射,并感到疼痛 B会产生缩腿反射,不感到疼痛C不产生缩腿反射,并感到疼痛 D不产生缩腿反射,也不感到疼痛解析 脊髓上部受损,刺激下部,由于缩腿反射中枢位于脊髓腰骶段,故会产生缩腿反射,但由于脊髓上部受损,致使脊髓向大脑的上行传导过程受阻,而不能感到疼痛。例10神经调节的特点是:DA调节幅度小 B作用广泛而持久 C反应速率快,作用时间长 D作用迅速,准确和短暂解析 与体液调节相比,神经调节的特点是作用迅速、准确,作用范围比较局限、作用时间短。而体液调节则相反,作用缓慢,作用范围广泛、作用时间比较长。智能训练1周围神经系统包括( )A脊髓、脑神经、自主神经系统 B 自主神经系统、脑神经、脊神经C脑、脊神经、交感神经 D脑、脊神经、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 2离子通道一般都具有选择性,K+通道允许( )AK+通过,Na+、Ca2+不通过 BK+、Na+通过,Ca2+不通过CK+、Ca2+通过,Na+不通过 DK+、Na+、Ca2+通过,Cl-不通过;3下丘脑是( )A中脑的一部分 B前脑的一部分C后脑的一部分 D菱脑的一部分4形成消化道平滑肌动作电位去极化的离子基础是( )ANa+内流 BCa2+内流C主要是Na+内流,也有Ca2+内流 D主要是Ca2+内流,也有Na+内流5人的脑神经有( )A12对 B10对 C14对 D20对6某病人肢体震颤,不能完成用左手食指交替指点自己有手中指和鼻子的快速而准确的动作,其病变发生在( )A小脑 B大脑 C脑干 D脊髓7散光眼产生的原因多半是由于( )A眼球前后径过长 B眼球前后径过短C角膜表面不呈正球面 D晶状体曲率半径过小8下列哪种行为属于高级神经活动 ( )A鸟的育雏 B鱼的生殖洄游C人吃酸杏流唾液 D马戏团的狗做算术题9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反射活动的是( )A食虫鸟见到黄蜂不敢吃B熟睡的人被蚊虫叮咬会动一动C精彩的哑剧表演引来人们热烈的掌声D离体腓肠肌连一段坐骨神经,用电刺激坐骨神经,引起腓肠肌收缩10毒蛇的颊窝敏感的刺激是( )A气候变化 B温度变化 C味觉变化 D触觉变化11迷走神经对哺乳动物心脏的作用主要是( )A心率减慢,传导加快而不应期缩短B心率减慢,传导加快而不应期延长C心率减慢,传导变慢,不应期缩短D心率减慢,传导变慢,而不应期延长12足球运动员在看清飞来的足球时,眼球要作何种调节( )A睫状体收缩,悬韧带松弛,晶状体曲度变小B睫状体舒张,悬韧带拉紧,晶状体曲度变小C睫状体舒张,悬韧带拉紧,晶状体曲度变大D睫状体收缩,悬韧带松弛,晶状体曲度变大13聋哑人彼此用手势互相交流经验,应属于哪种类型的反射活动( )A非条件反射B先是条件反射,以后习惯了就是非条件反射C第一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D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14黑熊在成功地表演节目后就要给它喂食,这是( )A用条件刺激强化已经形成的条件反射B用非条件刺激强化已经形成的条件反射C用条件刺激来强化条件反射D用信号来加强非条件刺激15在人体心脏的特殊传导系统中,兴奋的传导顺序是( )A房室结结间束窦房结房室束 B结间束房室结房室束窦房结C房室束房室结结间束窦房结 D窦房结结间束房室结房室束16手偶然碰到针尖后,会发生缩手反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先感到疼痛后缩手 B先缩手后感到疼痛C缩手和痛感同时发生 D此反射属于条件反射17聋哑人要理解同伴的“手语”所表达的意思,首先要依靠的中枢是( )A躯体运动中枢 B视觉中枢 C躯体感觉中枢 D语言中枢 E听觉中枢18在视觉形成的过程中,由视神经传导到视中枢的是( )A神经冲动 B物像刺激 C物体正像 D物体倒像19在脊椎动物中,只有鱼类、两栖类和爬行类能随环境改变而迅速发生色变。其中避役是出名的“变色龙”,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小于5min)完全改变体色,比蛙等变色动物快得多,它变色的调节机制是( )A激素调节 B神经调节 C神经一激素调节D激素一神经调节20下面的生理活动,无激素调节的是( )A瞳孔的缩张 B骨的生长C子宫内膜周期性增厚 D肝糖元的分解21请在下面4个示意图中选出刺激了蛙的左侧后肢,而在右侧能产生搔扒反射的示意图是注“/”表示被切断处 中间神经元有多重联系( )A B C D22下列哪项生理活动是由脑神经直接支配的( )A促进胃肠运动 B皮肤血管收缩 C心跳加快 D汗腺23半规管( )A是重力作用感受器 B是直线加速运动感受器C是直线减速运动感受器 D是旋转加速运动感受器24在皮肤中,既能感受物理性刺激,又能感受化学性刺激的感受器是( )A痛觉感受器 B热觉感受器 C冷觉感受器 D触觉感受器25某人的丘脑左侧由于肿瘤压迫而受损伤,则该人将发生( )A左侧肢体感觉障碍 B右侧肢体感觉障碍C左侧肢体运动障碍 D右侧肢体运动障碍26当你精神紧张或害怕时,心跳加快加强的原因是( )A副交感神经兴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