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华路道路施工图设计说明26631.pdf
广德经济开发区 2011 年拟建道路工程 道路施工图设计说明 第 1 页 共 7 页 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编制:复核:审核:审定:图号:S2-1 道路设计说明 一、计依据及标准 1。设计依据 (1)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 3790;(2)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3)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5)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 034-2000;(6)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 502001;(7)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8)广德县国华路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2。设计标准(1)地形类别:平原微丘区(2)道路等级:城市级次干路(3)设计时速:40 公里/小时(4)道路宽度:红线宽度 30 米(5)路面类型:沥青混凝土路面(6)汽车荷载等级:公路级 二、工程概况与工程地质 1.本次勘察的国华路东延西起临溪路,经广屏路、振兴路,东接外环路,道路全长1722.494m,道路红线宽30m。路面结构为沥青混凝土路面。.场地各点高程均依据建设方提供的地形图上碎部点导测而得,均系黄海高程.根据邻近场地岩土工程勘察资料,结合市政工程勘察规范(GJJ5694)的表 2。0.4,拟建场地类别可初步判定为类,勘察孔布设由我院完成,在微地貌和地层变化较大及沟塘地段予以加密.道路沿线地貌单元属冲积平原,地表高程一般在28.630.7m 之间,局部填土部位高达 31。5m。地表河流、池塘发育,河道低仅 26。0m。根据本次勘察成果,场地地层自上而下依次可分为:第层:杂填土(Q4ml)黄色,潮湿,松散。主要成分为粉质土,偶含碎石,道路西端为风化岩石碎屑物、碎石等,属欠固结土。第层:耕土(Q4pd)灰黄色,潮湿,松散。主要成分为粉质土,富含植物根系,属欠固结土。河流、池塘部位为淤泥质土。第层:中液限粘质土(CI)(Q4al)暗黄色,过湿,摇振反应无,刀切面偶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该层是新近沉积的,物质成分较混杂,主要为粘质土,夹灰白色粘性土状条带,局部部位为粉质土,含砂质成分.层表多呈可塑状,下部软塑。标贯试验实测锤击数多在 3-4 击/30cm 之间,部分地段该层层表超过 5击/30cm。ZK17 孔该层下部为淤泥,标贯试验实测锤击数仅 1 击/30cm。第层:中液限粘质土(CI)(Q4al)暗黄色,潮湿,摇振反应无,切面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呈可塑状。主要为粘质土,夹灰白色粘性土状条带,偶含铁锰结核。均匀性较差,多呈可塑状,向下逐渐变软,有软塑状粘质土夹层和互层,底部含砂质成分。标贯试验实测锤击数 310 击/30cm。线路段全为填方路基,天然路基深度范围内为过湿和潮湿状中液限粘质土。2。拟建道路沿线池塘、河流发育.在枯水季节,地表水资源不丰富;但在雨季,地表水迳流相对激烈,据调查收集资料,场地在历史上未遭受过洪涝,可不考虑洪水位对拟建道路的影响。地表水受地形控制,整体流向北西。本次勘察揭露地层均为弱透水地层,钻孔深度内未揭露稳定地下水位。但在道路沿线范围的农户水井中实测稳定地下水位高程 26。126。5m 之间,据调查,该层地下水属承压水,含水层为第四系覆盖地层下部的粗粒土,粗粒土层为强透水层,隔水层为其上的粘性土层(层和层).地下水流向北西,其补、迳、排条件主要受制于大气降水。具区域水文地质资料,该地区地下水水位变化幅度 1m,历史最高地下水位高程建议取 27.5m。勘察期间在农户水井中分别广德经济开发区 2011 年拟建道路工程 道路施工图设计说明 第 2 页 共 7 页 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编制:复核:审核:审定:图号:S2-1 采取 6 组水样,现场测得其 PH 值 6.6-6。8 之间。深层地下水资源(赋存于基岩中的地下水)不丰富,岩层为不透水层。三、道路设计(一)、路线设计 1.平面设计 根据业主提供规划的道路中心线位置等具体情况,本次道路平面线位按照规划资料提供的线形技术标准,按照每条路的设计速度进行设计,保证线形流畅、均衡、行车安全舒畅。公交停靠站设计:本次设计的国华路均属于开发区内部道路,不需要设置公交停靠站。拓宽车道设计:本道路在各主干道及次干道交叉口处采用双侧各拓宽规划红线1.5 米来设置拓宽车道,长40m,过渡段长 30m。2.纵断面设计 1)纵断面设计控制因素、与已建公路的交叉标高及各相交道路的规划控制标高。、沿路地形标高。、城市道路纵断面坡长、坡度、竖曲线技术指标要求.2)纵断面设计 纵断面设计标高线:道路中心线设计高程。本次设计中纵断面设计标高线采用道路中心线设计高程。道路竖向设计以规划的相交路口高程和已建道路的现状高程作为控制标高进行控制,确保行车安全、舒适,地面水和场地用户污水能顺畅排出,总体考虑开发区整体规划进行纵断面设计.国华路道路工程拉坡控制点如下:交叉口位置 交点桩号 交点设计标高 与临溪路交叉口 K0+000 31.00 与广屏路交叉口 K0+623。197 29.36 与振业路交叉口 K1+194.263 29.31 与外环路交叉口 K1+722。494 31。22 本次设计道路最大纵坡 0。64%,最小纵坡 0。300%。(二)、路基设计 1路基分幅 本次道路横断面设计根据甲方提供的规划资料,采用红线宽度30m,采用三块板断面形式,人非一体化设计.路面分幅为:5。0m 人非一体化(2。0m 人行道+3.0m 非机动车道)+2。0m 绿化带+16。0m 机动车道+2.0m 绿化带+5.0m 人非一体化(2。0m 人行道+3.0m 非机动车道)=30m。2路基设计高程 路基设计高程为道路路面中心处标高。3路基边坡 填方路堤边坡 1:1。5;挖方边坡采用 1:1。4路基填料与压实度 路堤填料不得使用淤泥、沼泽土、有机土、含草皮土、生活垃圾、树根和含有腐朽物质的土;路床填料最大粒径应小于 100mm,液限大于 50、塑性指数大于 26 的细粒土,不得直接作为路堤填料。路基填料应选用低液限粘土、砂性土、碎石土等优质填料,并应该在最佳含水量下压实。本项目路基分幅中有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绿化带、人行道等,对各分幅压实度进行分别要求。具体压实度要求见下表:路基填料与压实度 填挖 类别 深度范围(米)压实度(%)填料最大粒径(mm)填料最小强度CBR()行车道 绿化带 人行道 填方 路基 00。3 95 90 90 100 8 0。30。8 95 90 90 100 5 0.81.5 93 87 87 150 4 1.5 以下 90 87 87 150 3 零填路基及路堑路床 00。3 95 90 90 100 8 0。30.8 95 90 90 100 5 广德经济开发区 2011 年拟建道路工程 道路施工图设计说明 第 3 页 共 7 页 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编制:复核:审核:审定:图号:S2-1 表列按公路土工试验规程,对试样浸水 96h 的 CBR 试验方法测定。土质路堤的压实度采用重型击实标准,管道沟槽回填应满足管道分区压实度的要求。6路基处理 1)填、挖方路段:全线填方路段,根据地质详勘资料,挖除第层杂填土、第层耕土、第层中液限粘质土等非适用材料,然后进行素土回填;挖方路段,根据地质详勘资料,直接进行路床宕渣处理.全线填、挖方路段如挖除非适用材料后基底含水量过大或软弱地基,需再清除 500mm 并换填宕渣,其上再采用素土回填。2)特殊路基处理 根据地质勘察资料,本项目路线穿越水塘路段,清淤后全部采用宕渣回填至塘底标高;K0+000K0+065、K0+200K0+236、K0+325K0+370、K0+658K0+725、K0+888K0+960、K1+387K1+415、K1+588K1+678路段位于中液限粉质土路段,清淤后基底采用 1000mm 厚宕渣处理.具体部位及处理意见见 S213 路基处理工程数量表。7路床处理 全线行车道路床顶面以下换填 500mm 厚宕渣处理;非机动车道及人行道路床顶面以下换填300mm 厚宕渣处理。8路基防护工程 路基设计水位以下的沟塘路段边坡采用M7.5号浆砌片石护坡防护,铺砌高度为沟塘常水位以上 0.5m,浆砌片石铺砌以上采用植草皮方式.9排水 路面采用纵横坡排水,由雨水口收集后排入雨水管。路基填方坡脚外设置临时排水沟尺寸0.60。8m。挖方段路基边缘设0.60。8 m 临时边沟,进行施工期排水,施工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尺寸。10道路用地 道路用地为坡脚外 2m。(三)、路面设计 1。结构设计参数 本项目路线位于公路自然区划5 区,干燥、中湿状态.机动车道路面设计基准期 15 年,设计基准期内标准轴载累计作用次数 Ne7876176 次,为中等交通等级。计算得出设计弯沉值30(0.01mm)。结构参数汇总表 材料名称 抗压回弹模量(Mpa)劈裂强度(MPa)20 15 AC-13(C)沥青砼 1400 2000 1。4 AC-20(C)沥青砼 1000 1800 1.0 水泥稳定碎石 1500 3500 0.5 级配碎石 250 2。土基抗压回弹模量 根据沿线填挖高度、地下水位、地表水位、土组确定路基干湿类型,进一步确定土基回弹模量:机动车道 E0=40Mpa。3路面结构组成设计 经结构计算,得出本项目路面结构如下:1).机动车道 40mmAC-13C 型细粒式沥青混凝土+粘层+60mmAC-20C 型中粒式沥青混凝土+透层+360mm 水泥稳定碎石(分两层)+200mm 级配碎石 行车道路面结构总厚度为 660mm 2).非机动车道 30mmAC-13F 型细粒式沥青混凝土+粘层+50mmAC-20C 型中粒式沥青混凝土+透层+180mm 水泥稳定碎石+100mm 级配碎石 行车道路面结构总厚度为 360mm 3)。人行道路面结构为:60mm 荷兰砖人行道面砖+20mm 水泥砂砾石找平(1:3)+100mmC15 水泥砼基层+100mm 碎石垫层 广德经济开发区 2011 年拟建道路工程 道路施工图设计说明 第 4 页 共 7 页 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编制:复核:审核:审定:图号:S2-1 人行道路面结构总厚度为 280mm.4.无障碍设计 为方便残疾人使用该路,本工程设置了无障碍通行设施,为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提供便利。同时在人行道上设置盲道,并在人行横道及障碍物处设置提示盲道.盲道面砖采用 198mmX198mmX60mm黄色荷兰砖(机械割槽),毛面。人行道面砖采用200mmX100mmX60mm浅灰色荷兰砖和200mmX100mmX60mm绿色荷兰砖(毛面)间隔布置,荷兰砖下采用 20mm1:3 水泥砂浆找平.5.路缘石 机动车道外侧路缘石规格为 800mm120mm300mm,材料为 C30 砼,外露路面 150mm。绿化带与非机动车道交接处路缘石规格为 800mm120mm300mm,材料为 C30 砼,缘石外露高 2mm。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道分割缘石规格为 800mm120mm80mm,材料为 C30 混凝土,外露路面 20mm。人行道外侧路缘石规格为 800mm120mm200mm,材料为 C30 砼,缘石外露高 0mm。平石采用长 800mm300mm80mm,材料为 C30 混凝土,采用 20mm 厚 1:3 水泥砂浆找平.6。绿化带开口 为方便沿线工厂企业进出,本项目应根据企业厂址位置设置绿化带开口,其开口长度按照现场实际情况计算,入口所处宽度范围内非机动车道及人行道、绿化带的路面及路基处理等均应按照机动车道做法施工。(四)、材料要求 1.沥青面层 项目区域属大陆亚热带气候,受海洋性气候影响较为明显.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根据气候、气温及降雨量,同时参照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中中国沥青路面气候分区图,项目区域为 1-4-1 夏炎热冬温潮湿区。同时根据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的交通荷载等级,确定上面层、下面层均采用 A 级沥青。沥青混凝土的粗集料采用玄武岩轧制的碎石。面层材料试验指标 材料名称 试 验 项 目 面层 AC13、AC-20 沥青等级 A 级 1-4-1 夏炎热冬温潮湿区 标号 70 号 针入度(25,100g,5s)(0.1mm)6080 针入度指数 PI-1.5+1。0 软化点 不小于()46 60动力粘度 不小于(Pa*s)180 延度(2cm/min,10)不小于(cm)15 延度(2cm/min,15)不小于(cm)100 含蜡量(蒸馏法)不大于(%)2.2 闪 点 不小于()260 溶解度 不小于()99.5 TFOT(或 RTFOT)后 质量变化 不大于()0。8 残留针入度比 不小于()61 残留延度(10)不小于()6 粗集料 压碎值 不大于()26 表观相对密度 不小于(t/m3)2。60 针片状颗粒含量 不大于()15 水洗法0.075mm 颗粒含量 不大于(%)1 软石含量 不大于()3 洛杉矶磨耗损失 不大于()28 对沥青的粘附性 不小于 4 细集料 坚固性(0.3mm 部分),不小于()12 表观相对密度 不小于(t/m3)2.50 含泥量(小于 0.075mm 含量)不大于(%)3 砂当量 不小于(%)60 填料(矿粉)指标 单位 质量技术要求 视密度 t/m3 不小于 2。5 含水量%不大于 1 广德经济开发区 2011 年拟建道路工程 道路施工图设计说明 第 5 页 共 7 页 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编制:复核:审核:审定:图号:S2-1 粒度范围 不大于 0。6mm 100 不大于 0.15mm%90100 不大于 0.075mm%75100 亲水系数 1 外观 无团结粒结块 塑性指数 4 沥青砼 击实次数 双面各(次)75 马歇尔稳定度 不小于(KN)8 空隙率 ()36 流值 (mm)24 沥青饱和度 ()5570 密级配沥青砼混合料矿料级配范围 级配类型 通过下列筛孔(方孔筛,mm)的质量百分比 31.5 26。5 19。0 16.0 13。2 9。5 4.75 AC13 100 90100 6885 3868 AC-20 100 90100 7892 6280 5072 2656 通过下列筛孔(方孔筛,mm)的质量百分比 级配类型 2。36 1.18 0.6 0.3 0.15 0。075 AC13 2450 1538 1028 720 515 48 AC-20 1644 1233 824 517 413 37 粗型和细型密级配沥青砼的关键性筛孔通过率 混合料类型 公称最大粒径(mm)用以分类的关键性筛孔(mm)粗型密级配 细型密级配 名称 关键性筛孔通过率(mm)名称 关键性筛孔通过率(mm)AC13 13。2 2。36 AC13C 40 AC13F 40 AC-20 19。0 4。75 AC-20C 40 AC-20F 40 2。粘层、透层 1)粘层:采用 PC2 乳化沥青,其规格和质量应符合规范要求,粘层油的用量为 0。30.6L/m2。2)透层:采用 PC-3 乳化沥青,其规格和质量应符合规范要求,用量为0.71。5L/m2.乳化沥青技术要求 试验项目 单位 品种及代 试验 方法 PC-2 PC3 破乳速度 慢裂 快裂或中裂 T0658 粒子电荷 阳粒子(+)阳粒子(+)T0653 筛上残留物(1。18mm 筛)不大于 0.1 0.1 T0652 粘度 恩格拉粘度计 E25 16 16 T0622 道路标准粘度计 C25。3 S 820 820 T0621 蒸发残留物 残留分含量,不小于 50 50 T0651 溶解度,不小于 97。5 97。5 T0607 针入度(25)0.1mm 50300 45150 T0604 延度(15),不小于 cm 40 40 T0605 与粗集料的粘附性,裹附面积,不小于 2/3 2/3 T0654 常温存储稳定性:1d,不大于:5d,不大于:1 5 1 5 T0655 3。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水泥稳定碎石施工方法应采用集中拌和法制备混合料。其材料要求:1)水泥采用终凝时间较长(宜在 6h 以上)得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或火山质硅酸盐水泥,水泥等级推荐采用 32。5 级。2)碎石的压碎值应不大于 30%,石料颗粒最大颗粒不应大于 31。5mm。其颗粒组成范围如下表 水泥稳定碎石级配范围(骨架密实型)通过下列筛孔(圆孔筛,mm)的质量百分比()广德经济开发区 2011 年拟建道路工程 道路施工图设计说明 第 6 页 共 7 页 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编制:复核:审核:审定:图号:S2-1 37.5 31.5 19 9.5 4.75 2.36 0.6 0.075 100 6886 3858 2232 1628 815 03 水泥稳定碎石 7d 浸水无侧限抗压强度标准值为 3。5Mpa,压实度不小于 98,水泥剂量应为 46,具体水泥用量应根据设计要求由现场实验确定。4.级配碎石底基层 采用级配碎石,其材料要求为压碎值应不大于30。其颗粒组成范围如下表:级配碎石底基层的颗粒组成 通过下列筛孔(方孔筛,mm)的质量百分比(%)37。5 31。5 26。5 19。0 16.0 13。2 9.5 4.75 95100 8595 7590 6082 5378 4874 4065 2550 2.36 1.18 0.60 0.30 0.15 0。075 1840 1332 925 620 313 07 5.土工复合材料 复合土工格栅材料指标 抗拉强度(KN/m)握持强度(KN)刺破强度(KN)拉伸模量 KN/m 8 1。2 0.5 100 6。人行道板:人行道板抗压强度要大于 25 MPa,抗折强度大于 4。0 Mpa,吸水率不大于 8%,材料尺寸偏差应在:2mm.人行道板表面要符合防滑要求。(五)、施工工艺与施工要点 1.沥青混合料 1)沥青混凝土采用集中厂拌、机械摊铺.碾压时采用静载 810t 以上光轮压路机初压,再用双钢轮振动压路机配合静载 20 吨以上轮胎压路机压实达到规范要求。2)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时沥青用量通过试配确定,混合料温度严格按规范控制,压实度标准以马歇尔试验密度为准。3)沥青混合料施工温度控制(见下表)施工工序 石油沥青的标号 70 号 沥青加热温度 155165 矿料加热温度 间隙式拌和机 集料加热温度比沥青温度高 1030 连续式拌和机 矿料加热温度比沥青温度高 510 沥青混合料出料温度 145165 混合料贮料仓贮存温度 贮料过程中温度降低不超过 10 混合料废弃温度,高于 195 运输到现场温度,不低于 145 混合料摊铺 温度,不低于 正常施工 135 低温施工 150 开始碾压的混合料内部温度,不低于 正常施工 130 低温施工 145 碾压终了的表面温度,不低于 钢轮压路机 70 轮胎压路机 80 振动压路机 70 开放交通的路表温度,不高于 50 2.粘层、透层 1)粘层:粘层油宜采用沥青洒布车喷洒,并选择合适的喷嘴,洒布速度和喷洒量保持稳定。气温低于 10时不得喷洒粘层油。喷洒的粘层油必须成均匀雾状,在路面全宽度均匀分布成一薄层,不得有洒花漏空或成条状,也不得有堆积。喷洒不足的要补洒,喷洒过量处应予刮除。喷洒粘层油后,严禁运料车外的其他车辆和行人通过.粘层油宜在当天洒布,待乳化沥青破乳、水分蒸发完成,或稀释沥青中的稀释剂基本挥发完成后,紧跟着铺筑沥青层,确保粘层不受污染。2)透层:用于半刚性基层的透层油宜紧接着基层碾压成型后表面稍变干燥,但尚未硬化的情况下喷洒。广德经济开发区 2011 年拟建道路工程 道路施工图设计说明 第 7 页 共 7 页 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编制:复核:审核:审定:图号:S2-1 透层油宜采用沥青洒布车一次喷洒均匀,洒布应符合规范要求。喷洒透层油前应清扫路面,遮挡防护路缘石及人工构造物避免污染,透层油必须洒布均匀,有花白遗漏应人工补洒,喷洒过量的立即撒布石屑或砂吸油,必要时作适当碾压.透层油洒布后不得在表面形成能被运料车和摊铺机粘起的油皮,透层油达不到渗透深度要求时,应更换透层油稠度或品种。透层油洒布后的养生时间应确保乳化沥青渗透且水分蒸发,然后尽早铺筑沥青面层,防止工程车损坏透层。3.水泥稳定碎石 1)水泥稳定碎石采用集中厂拌、机械摊铺。碾压时采用静载 20t 以上光轮压路机,配合静载 18t 以上振动压路机压实达到规范要求.2)水泥稳定碎石完工后采用覆盖洒水保温养生不少于 7 天.3)基层分两层施工时,下基层应养生7d后再铺上基层,在铺筑上层时,应在下层顶面先撒薄层水泥或水泥净浆,也可在下基层分段摊铺和碾压密实后,在不采用重型振动压路机碾压时,立即摊铺上基层。4。级配碎石 级配碎石混合料宜采用厂拌法施工.不同粒级的碎石和石屑等细集料应隔离,分别堆放。在整形过程中应注意消除粗细集料离析现象,整形后当混合料的含水量等于或略大于最佳含水量时,立即用 12t 以上三轮压路机、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直线和不设超高的平曲线段,由两侧路肩开始向路中心碾压;在设超高的平曲线段,由内侧路肩开始向外侧路肩进行碾压。a。两作业段的横缝衔接处,应搭接拌和。第一段拌和后,留 58m 不进行碾压,第二段施工时,前段留下未压实部分与第二段一起拌和整平后进行碾压。b。一般情况下应避免纵向接缝。在必须分两幅铺筑时,纵缝处理应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来施工。(六)、注意事项:施工时应严格按照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 034-2000,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JTJ/T 019-98,执行.(七)、竣工验收主要控制指标:机动车道压实度及竣工验收弯沉控制指标 工程项目 压实度()验收弯沉(0.01mm)AC-13C 沥青砼 96 23。8 AC-20C 沥青砼 96 26.4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98 30.6 级配碎石底基层 96 176.8 土路基 95 220.0 非机动车道压实度及竣工验收弯沉控制指标 工程项目 压实度(%)验收弯沉(0.01mm)AC-13F 沥青砼 96 58。2 AC-20C 沥青砼 96 67.8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97 86。6 级配碎石底基层 95 198。8 土路基 93 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