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合总流程图----专业课程设计报告——味精的生产工艺流程28204.pdf
-
资源ID:79374151
资源大小:386.21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配合总流程图----专业课程设计报告——味精的生产工艺流程28204.pdf
目录 专业课程设计的目的 专业课程设计工程背景资料 专业课程设计流程 专业课程设计内容 专业课程设计总结及体会 专业课程设计的目的 请带着以下问题查找背景资料:什么是专业课程设计?答: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锻炼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对我们的实际工作能力的具体训练和考察过程。培养学生成为能够主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立需要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是整个学习体系的有机组成局部。专业课程设计主要是干什么?答:第一,对所进展的题目进展分析,提出相应的问题;第二,查阅资料,对提出的问题进展解决;第三,写出报告。专业课程设计在同学们的学习环节中扮演什么角色?答:运用学习成果,检验学习成果,培养学习兴趣。运用学习成果,把课堂上学到的系统化的理论知识,尝试性地应用于实际设计工作,并从理论的高度对设计工作的现代化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和设想。检验学习成果,看一看课堂学习与实际工作到底有多大距离,并通过综合分析,找出学习中存在的缺乏,以便为完善学习方案,改变学习内容与方法提供实践依据。培养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教师,结合实际存在的问题在专业领域内进展更深入的学习,进一步激发了我们对专业知识的兴趣。专业课程设计工程背景资料 请带着以下问题查找背景资料:专业课程设计的众多题目中,你选择的是哪一个题目?答:味精的生产工艺。针对这个题目,你准备如何着手来完成它?答:第一,味精的简介;第二味,精的分子式;第三,味精的生产流程。如果要完成这个题目,需要分几个阶段?答:需分三个阶段。第一,查找相关的资料;第二,对所查找到的资料进展分析、概括、总结;第三,组织材料,写成报告。每一个阶段需要掌握的背景资料是什么?答:第一阶段需要的背景资料有味精的根本情况、分子式和生产流程等;第二阶段需要的背景资料是我们平时积累的知识;第三阶段需要的背景资料是写作能力。专业课程设计流程 请按照时间顺序记录:Day1:选定进展专业课程设计的题目 Day2:对题目进展分析,提出问题 Day3:查阅相关资料 Day4:查阅相关资料 Day5:查阅相关资料 Day6:分析,筛选资料 Day7:得出解决问题的答案 Day8:写出设计报告 Day9:写出设计报告 Day10:阅读、修改报告,装订成册,完成课程设计 专业课程设计内容 一 味精的简介 1.1 简介 味精,也称味素,成品为白色柱状结晶体或结晶性粉末,是目前国内外广泛使用的增鲜调味品之一,主要成分为谷氨酸钠,具有强肉鲜味。我们每天吃的食盐用水冲淡400 倍,已感觉不出咸味,普通蔗糖用水冲淡200 倍,也感觉不出甜味了,但谷氨酸钠盐,用于水稀释3000倍,仍能感觉到鲜味,因而得名“味精“。1.2 味精的作用 人体谷氨酸以游离态和结合态两种形式存在。体内14%17%的蛋白质中谷氨酸盐占20%。味精经胃酸作用转化为谷氨酸,被吸收构成蛋白质,并参与体内各器官代谢。它是一种非必需氨基酸,在脱氨基、转氨基、脱羧、解氨等反响中起着重要作用。1.3 味精的发现 1908年的一天,日本东京大学教授池田菊苗做完一天的实验后,回到家中。妻子端上做好的晚饭,早已饥肠辘辘的教授吃得特别香,尤其是汤,尽管汤里只有几片黄瓜和海带,却异常鲜美。黄瓜绝不会这么鲜美,教授心想,这个微妙一定出自海带。于是教授决定提醒其中的秘密。通过对海带中含有的化学物质提取研究后,池田菊苗终于发现海带里含有一种叫“谷氨酸钠的物质。它非常鲜美,放进汤里,能使汤的味道更佳。池田菊苗教授给它取了个名字,叫“味之素。二 味精的分子式 味精的学名-氨基戊二酸一钠,如L-谷氨酸一钠盐,含有一个分子结晶水,分子式为NaC5H5O4N.H2O,分子量为。味精和谷氨酸都具有旋光性,有D-型和L-型两种光学异构体。当D-型和L-型相等时,发生消旋,称为DL-型。在动植物体内存在的谷氨酸都是L-型,用蛋白质水解法发酵法生产的谷氨酸钠都是D-型,而用化学合成法生产的谷氨酸为DL-型。三 味精的生产工艺流程 3.1 味精的加工工艺开展 (1)其实味精的历史不长,从发现至今还不到百年,和源远流长的油、盐、酱、醋、酒等调味品相比,味精只能算是个蹒跚学步的幼儿。(2)味精早期生产是利用蛋白质水解法制取。将面粉制成含蛋白质较多的面筋,或用豆饼加盐酸溶液加热,使蛋白质完全水解生成含谷氨酸的溶液,再浓缩使之结晶。(3)五十年代起人们采用糖和氮肥硫铵、氨水、尿素等为原料,利用细菌发酵法制谷氨酸。该法卫生又经济,每百斤糖可制谷氦酸五十多斤,因而迅速推广成为目前生产味精的主要方法。3.2 味精生产流程 味精的生产一般分为糖化、发酵、提取谷氨酸晶体、精制得谷氨酸钠晶体等四个主要工序。1调浆糖化工艺 淀粉、水 调浆加Na2CO3和淀粉酶 喷射液化 保温灭菌 过滤 层流罐 贮罐 冷却 糖化 2发酵提取谷氨酸晶体工艺 冷却 发酵罐发酵 冷却 等电点中和 谷氨酸晶体 加水溶解 二次中和 得谷氨酸钠溶液 3精制得谷氨酸钠晶体工艺 活性炭脱色 过滤 离子交换脱金属离子 浓缩 蒸发结晶 别离出湿味精 枯燥 得晶体味精 筛选 分装 3.3 味精生产工艺流程中的考前须知 1调浆的关键点是温度、ph、浓度的控制 调浆时淀粉浓度为35%,调浆罐进入盘管的蒸气温度控制在30,用Na2CO3调。料液经泵输送和蒸汽一起进展喷射液化,也就是糊化过程,蒸汽的温度为120,喷射液化器出口温度为100105,喷射液化时间为1h。液化好的料液经管道过滤除去大的颗粒后进入缓冲罐,缓冲罐的温度为95100。2糖化的关键点是温度、ph调节 经高温糊化的淀粉糊用离心泵泵至层流罐,层流罐的温度为95100。进入糊化罐前料液要求冷却到60,用HCl调节pH值至,采取酶解法糖化,糊化温度60,时间48h。糖化率为90%,即1克淀粉生成克葡萄糖。糊化好的料液经蒸汽灭酶,灭酶温度为8085,然后离心过滤除去滤渣,得到糖化液。3发酵的关键点是温度以及时间控制及菌种选择 过滤的滤液冷却到32,进入发酵罐发酵,用冷却水调温,每隔12小时升温12,当发酵时间接近34h时,温度升至37。加水使糖化液浓度为14%,发酵时间为34h,发酵菌种的产酸量与葡萄糖量之比为50。专业课程设计总结及体会 从1月8日到1月18日,我们进展了为期十天的课程设计。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拓宽了知识面,锻炼了能力,综合素质得到较大提高。安排课程设计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人与人的沟通,进一步提高思想觉悟。尤其是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以便培养成为能够主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立需要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作为整个学习体系的有机组成局部,课程设计虽然安排在十天之内进展,但并不具有绝对独立的意义。它的一个重要功能,在于运用学习成果,检验学习成果。运用学习成果,把课堂上学到的系统化的理论知识,尝试性地应用于实际设计工作,并从理论的高度对设计工作的现代化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和设想。检验学习成果,看一看课堂学习与实际工作到底有多大距离,并通过综合分析,找出学习中存在的缺乏,以便为完善学习方案,改变学习内容与方法提供实践依据。对我们生物工程专业的本科生来说,实际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而这种实际能力的培养单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课堂走向实践。这也是一次预演和准备毕业设计工作。通过课程设计,让我们找出自身状况与实际需要的差距,并在以后的学习期间及时补充相关知识,为求职与正式工作做好充分的知识、能力准备,从而缩短从校园走向社会的心理转型期。课程设计促进了我系人才培养方案的完善和课程设置的调整。近年来,我系为适应学生的实践需要陆续增设与调整了一系列课程,受到同学的欢送,其中这次的设计很受同学们的喜欢。课程设计到达了专业学习的预期目的。在十天的课程设计之后,我们普遍感到不仅实际动手能力有所提高,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味精的根本情况、分子式和生产流程的了解,进一步激发了我们对专业知识的兴趣,并能够结合实际存在的问题在专业领域内进展更深入的学习。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使我们懂得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很重要的,只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从理论中得出结论,才能真正为社会效劳,从而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