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中生物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全部重要知识点6245.pdf
-
资源ID:79400280
资源大小:460.95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届高中生物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全部重要知识点6245.pdf
1 (每日一练)2022 届高中生物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全部重要知识点 单选题 1、下图为某动物体内细胞分裂的一组图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细胞中染色体与 DNA 分子的数量比都为 1:2 B细胞产生的子细胞中均有同源染色体 C图中表示有丝分裂的细胞及分裂的顺序是 D细胞中染色体与 DNA 分子的数量比为 1:1 答案:D 解析:分析题图: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粒已经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粒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是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着丝粒已经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处于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A、由分析可知,细胞中着丝粒已经分裂,染色体与 DNA 之比为 11,细胞中染色体与 DNA 分子的2 数量比都为 1:2,A 错误;B、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正在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其产生的子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细胞处于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其产生的子细胞不一定含有同源染色体,B 错误;C、由分析可知,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粒已经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粒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细胞处于间期,故图中表示有丝分裂的细胞及分裂的顺序是,C 错误;D、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细胞中染色体与核 DNA 分子数目比例为 11,D 正确。故选 D。2、芦花鸡的羽毛有黑白相间的横斑条纹,控制芦花的基因在 Z 染色体上,芦花对非芦花是显性。养鸡场为了多养产蛋母鸡,要大量淘汰公鸡,你建议如何配种来达到这个目的()A芦花母鸡非芦花公鸡 B芦花公鸡非芦花母鸡 C芦花母鸡芦花公鸡 D非芦花母鸡非芦花公鸡 答案:A 解析:已知芦花鸡羽毛有黑毛相间的横斑条纹,由 Z 染色体上显性基因 B 决定;当它的等位基因 b 纯合时,鸡表现为非芦花,羽毛上没有横斑条纹;则芦花鸡的基因型为 ZBZB、ZBZb、ZBW,非芦花鸡的基因型为 ZbZb、ZbW,据此答题。A、鸡的性别决定方式为 ZW 型,非芦花公鸡(ZbZb)和芦花母鸡(ZBW)进行杂交,后代中雌性都是非芦花ZbW,雄性都是芦花 ZBZb(方便淘汰),A 符合题意。B、芦花公鸡非芦花母鸡,即 ZBZ-ZbW后代雌雄都有可能有芦花鸡,不能从毛色判断性别,B 不符合题意;C、芦花母鸡芦花公鸡,即 ZBWZBZ-后代公鸡均为芦花,但母鸡有芦花,不能从毛色判断性别,C 不符合题意;D、非芦花母鸡非芦花公鸡,即 ZbWZbZb后代无论雌雄均为非芦花,不能从毛色判断性别,D 不符合题意。3 故选 A。3、下列关于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个精(卵)原细胞产生 4 个精子(卵细胞)B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二分裂时期 C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 D交叉互换都发生在染色单体形成染色体时 答案:C 解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A、一个精原细胞可形成 4 个精子,但一个卵原细胞只形成一个卵细胞,A 错误;B、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分裂时期,B 错误;C、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中,染色体都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C 正确;D、交叉互换都发生在减数第一分裂前期,而染色单体形成染色体发生在减数第二分裂后期,D 错误。故选 C。4、某男孩的父亲只患白化病(致病基因为 a),母亲只患红绿色盲(致病基因为 b)。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4 A该男孩母亲的基因型为 AaXbXb B该男孩只患色盲不可能患白化病 C若该男孩只患色盲,与一基因型为 AaXBXb女子结婚,生下正常女儿的概率为 3/16 D若该男孩多一条 X 染色体但患色盲,原因最可能是父亲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出现异常 答案:C 解析:通过题意可知,父亲只患白化病,其基因型为 aaXBY;母亲只患红绿色盲,其基因型为 A_XbXb。A、通过分析可知,该男孩母亲的基因型为 A_XbXb(即可能是 AaXbXb或者是 AAXbXb),A 错误;B、由于母亲控制白化病的基因型不能确定,若母亲基因型为 Aa,该男孩可能患白化病,B 错误;C、若该男孩只患色盲,由于父亲患白化病,必然将白化病基因传给男孩,该男孩的基因型为 AaXbY,与一基因型为 AaXBXb女子结婚,生下正常女儿(A-XBXb)的概率为 3/41/21/2=3/16,C 正确;D、若该男孩多一条 X 染色体但患色盲,则男孩性染色组成是(XbXbY),原因最可能是母亲在减数第一次分裂Xb、Xb没有分开,或者母亲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着丝点分裂后姐妹染色单体移到了细胞同一极而出现异常,D错误。故选 C。小提示:5、下列关于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个精(卵)原细胞产生 4 个精子(卵细胞)B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二分裂时期 C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 D交叉互换都发生在染色单体形成染色体时 答案:C 5 解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A、一个精原细胞可形成 4 个精子,但一个卵原细胞只形成一个卵细胞,A 错误;B、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分裂时期,B 错误;C、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中,染色体都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C 正确;D、交叉互换都发生在减数第一分裂前期,而染色单体形成染色体发生在减数第二分裂后期,D 错误。故选 C。多选题 6、A 和 B 是属于同种生物的两个细胞,通过对其 DNA 分子含量的测定发现;A 细胞中的 DNA 含量是 B 细胞的两倍,可能的解释是()AA 细胞是正常的体细胞,B 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BA 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B 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CA 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B 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DA 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B 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答案:BD 解析:6 1)、有丝分裂过程中,核 DNA 含量变化规律:间期加倍(2n4n),末期还原(2n)。2)、减数分裂过程中 DNA 分子复制 1 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最终得到的子细胞中 DNA 和染色体数目减半。A、A 细胞是正常的体细胞,则细胞内 DNA 的含量是 2n,B 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则细胞内 DNA 的含量是 4n,A 错误;B、A 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前期的细胞,则细胞内 DNA 的含量是 4n,B 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细胞内DNA 的含量是 2n,则 A 细胞中的 DNA 含量是 B 细胞的两倍,B 正确;C、A 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细胞内 DNA 的含量是 4n,B 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此时细胞中 DNA含量是 4n,C 错误;D、A 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细胞内 DNA 的含量是 4n,B 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内 DNA 的含量是 2n,A 细胞中的 DNA 含量是 B 细胞的两倍,D 正确。故选 BD。7、某种二倍体高等植物的性别决定方式为 XY 型。该植物开黄花(A)和白花(a),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A/a 位于 X 染色体上,含有基因 a 的花粉不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白花性状只能出现在雄株中,不可能出现在雌株中 B若亲本杂交所得子代雄株均开黄花,则亲本雌株是纯合子 C黄花雌株与黄花雄株杂交,子代中可能出现白花雄株 D黄花雌株与白花雄株杂交,子代中既有雌株又有雄株 答案:ABC 解析:伴性遗传是指在遗传过程中的子代部分性状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这种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性状的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的遗传方式就称为伴性遗传。A、由于 a 的花粉不育,因此不可能出现 XaXa的白花雌株,A 正确;7 B、子代雄株均开黄花,基因型为 XAY,XA来自于雌株,说明雌株为 XAXA,为纯合子,B 正确;C、黄花雌株(如 XAXa)与黄花雄株(XAY)杂交,子代中可能出现白花雄株(XaY),C 正确;D、黄花雌株与白花雄株(XaY)杂交,Xa的花粉不育,因此子代只有雄株没有雌株,D 错误。故选 ABC。8、某种鸟的性别决定方式为型,该鸟羽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B、b 和 D、d)控制,当 B 和 D 同时存在时表现为栗羽;B 存在而 D 不存在时表现为黄羽;其余情况表现为白羽。研究小组利用纯合亲本分别进行正反交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B 和 b 基因位于常染色体,D 和 d 基因位于 Z 染色体 B实验一中亲本中黄羽个体的基因型为 BBZdZd,白羽个体的基因型为 bbZDW C实验二的 F1基因型为 BbZDZd、BbZDW D实验一的 F1雌雄个体交配,后代中出现栗羽的概率为 3/16 答案:ABC 解析:根据题图分析,实验一与实验二为正反交,F1表现型不同,说明羽色的遗传与性别有关。实验一中,父本为黄羽,基因型为 B_dd;母本为白羽,基因型为 bbD _。F1中雄性栗羽基因型为 B_D_,雌性黄羽基因型为 B_dd,可判断出基因 D/d 位于 Z 染色体上。所以,父本基因型为 BBZdZd,母本基因型为 bbZDW。F1中雄性栗羽基因型为 BbZDZd,雌性黄羽基因型为 BbZdW。实验二中,父本基因型为 bbZDZD,母本基因型为 BBZdW。F1栗羽基因型为BbZDW、BbZDZd。8 A、实验一中,父本为黄羽,基因型为 B_dd;母本为白羽,基因型为 bbD _。F1中栗羽均为雄性,基因型为B_D_;黄羽均为雌性,基因型为 B_dd,据此可判断出基因 D/d 位于 Z 染色体上,B 和 b 基因位于常染色体,A正确;B、根据分析判断,实验一中亲本中黄羽个体的基因型为 BBZdZd,白羽个体的基因型为 bbZDW,B 正确;C、根据分析可知,实验二中 F1无论雌雄均为黄羽,故亲本中黄羽个体的基因型为 BBZdW,白羽个体的基因型为 bbZDZD,F1中雄性栗羽的基因型为 BbZDZd,雌性黄羽的基因型为 BbZDW,C 正确;D、实验一中 F1雌雄交配,即 BbZDZdBbZdW,后代中出现栗羽的概率为 3/4 B_ 1/2(ZDZd、ZDW)3/8,D 错误。故选 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