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二基因的本质考点精题训练6304.pdf
-
资源ID:79432271
资源大小:620.55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高中生物必修二基因的本质考点精题训练6304.pdf
1 (每日一练)高中生物必修二基因的本质考点精题训练 单选题 1、在DNA分子的脱氧核苷酸长链中,相邻两个脱氧核苷酸分子之间的连接方式是()A一个脱氧核苷酸分子中的五碳糖的羟基与另一个脱氧核苷酸分子中的磷酸相连 B一个脱氧核苷酸分子中的五碳糖的羟基与另一个脱氧核苷酸分子中的碱基相连 C一个脱氧核苷酸分子中的碱基与另一个脱氧核苷酸分子中的磷酸相连 D一个脱氧核苷酸分子中的碱基与另一个脱氧核苷酸分子中的碱基相连 答案:A 解析:DNA 的双螺旋结构:DNA 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DNA 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侧。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起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如图所示:2 由于“分析”可知,在DNA分子的脱氧核苷酸长链中,相邻两个脱氧核苷酸分子之间,一个脱氧核苷酸分子中的五碳糖的羟基与另一个脱氧核苷酸分子中的磷酸相连,因此,BCD 错误,A 正确。故选 A。2、下列生理过程中,在生物膜上发生的是()A水绵细胞内 CO2的固定 B人体细胞内 DNA 分子的复制 C酵母细胞内H与 O2的结合 D人体细胞内丙酮酸分解成乳酸的过程 答案:C 解析:1)、有氧呼吸过程:第一阶段:场所:细胞质基质 反应式:1C6H12O6(葡萄糖)2C3H4O3(丙酮酸)+4H+少量能量(2ATP)第二阶段:场所:线粒体基质 反应式:2C3H4O3(丙酮酸)+6H2O20H+6CO2+少量能量(2ATP)3 第三阶段:场所:线粒体内膜 反应式:24H+6O212H2O+大量能量(34ATP)2)、无氧呼吸:场所:细胞质基质 反应式:C6H12O62C3H6O3(乳酸)+少量能量 或 C6H12O6 2C2H5OH(乙醇)+2CO2+少量能量 3)、光合作用过程:光反应:场所:类囊体薄膜 反应式:H2OH+O2和 ADP+PiATP 暗反应:场所:叶绿体基质 反应式:CO2+C52C3和 2C3(CH2O)+C5 A、水绵细胞内 CO2的固定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不在生物膜上,A 错误;B、人体细胞内 DNA 分子的复制主要是在细胞核内,也可以发生在叶绿体基质和线粒体基质,B 错误;C、酵母菌细胞内H与 O2的结合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C 正确;D、人体细胞内丙酮酸分解成乳酸的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不在生物膜上,D 错误。故选 C。小提示:本题主要考察细胞内的生化反应,熟悉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中分阶段的物质变化过程是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4 3、下列有关生物的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DNAB细菌的主要遗传物质是 DNA C真菌的遗传物质是 DNA 和 RNAD动物和植物的遗传物质是 DNA 答案:D 解析:1)、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都是有细胞组成的生物,细胞内都含有 DNA 和 RNA 两种核酸,遗传物质都是 DNA。2)、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DNA 或 RNA,其遗传物质为 DNA 或 RNA。A、新冠病毒是 RNA 病毒,遗传物质是 RNA,A 项错误;B、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遗传物质均为 DNA,细菌属于原核生物,B 错误;C、真菌具有细胞结构,属于真核生物,遗传物质为 DNA,C 错误;D、动物和植物具有细胞结构,属于真核生物,遗传物质为 DNA,D 正确。故选 D。4、下列有关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用乳酸菌替代大肠杆菌进行实验,可获得相同的实验结果 B在32P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保温时间的长短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C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利用大肠杆菌体内的物质来合成自身的组成成分 D在35S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沉淀中出现放射性是 DNA 复制的结果 答案:C 解析: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 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 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5 A、噬菌体专一性侵染大肠杆菌,若本实验用乳酸菌替代大肠杆菌,则不能得到相同的实验结果,A 错误;B、32P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保温时间过长,有部分子代噬菌体会从大肠杆菌中释放出来;时间过短,亲代噬菌体的核酸不能完全注入到大肠杆菌内,因此保温时间过长或过短都会导致上清液中的放射性会偏大,B 错误;C、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在自身遗传作用下,利用大肠杆菌体内物质来合成自身组成成分,C 正确;D、35S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时,沉淀中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所致,导致噬菌体还吸附在细菌表面造成的,D 错误。故选 C。5、如图表示 DNA 分子结构的片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和交替排列,构成 DNA 分子的基本骨架。BDNA 分子中的含量越低,分子结构越稳定 C图中两条链反向平行,构成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D图中的排列顺序和空间结构的千变万化,决定了 DNA 分子的多样性 答案:D 解析:DNA 分子结构中外侧是脱氧核糖与磷酸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对间通过氢键连接。DNA 中碱基配对方式为 AT、TA、GC、CG。据图分析可知,为碱基,为脱氧核糖,为磷酸,为脱氧核糖核苷酸,表示 AT 碱基对。6 A、图中表示脱氧核糖,表示磷酸,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排列,构成 DNA 的基本骨架,A 正确;B、表示 AT 碱基对,A 和 T 之间有 2 个氢键,G 和 C 之间有 3 个氢键,G、C 含量越高,A、T 含量越低,分子结构越稳定,B 正确;C、图中 DNA 分子两条链反向平行,构成规则的双螺旋结构,C 正确;D、DNA 分子的空间结构都是双螺旋,没有千变万化,D 错误。故选 D。6、下图为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的一个实验组,其中亲代噬菌体已用32P 标记,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保温时间过长或过短都会导致上清液放射性偏高 B标记过程中可用含有32P 的培养基直接培养噬菌体 C子代噬菌体的 DNA 分子中都同时含有31P 和32P D该实验证明了 DNA 进入大肠杆菌,即 DNA 是遗传物质 答案:A 解析: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研究着:1952 年,赫尔希和蔡斯。实验材料:T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等。实验方法: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7 实验思路:S 是蛋白质的特有元素,DNA 分子中含有 P,蛋白质中几乎不含有,用放射性同位素32P 和放射性同位素35S 分别标记 DNA 和蛋白质,直接单独去观察它们的作用。实验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 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 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实验结论:DNA 是遗传物质。A、保温时间过长会导致子代噬菌体释放出来,保温时间过短会导致亲代噬菌体的 DNA 还没注入大肠杆菌,二者都会使上清液放射性偏高,A 正确;B、噬菌体是病毒,只能寄生于活细胞,不能用培养基培养,B 错误;C、亲代 T2噬菌体用32P 标记,细菌内 DNA 含31P,由于 DNA 复制为半保留复制,利用细菌内的脱氧核苷酸作为合成 DNA 的原料,因此实验完成后所得子代噬菌体中,绝大多数噬菌体都只含有31P,只有部分子代噬菌体同时含有31P 和32P,C 错误;D、该实验证明了 DNA 进入大肠杆菌,但要与用35S 标记噬菌体外壳的实验组相互对照,才能得出 DNA 是遗传物质的结论,D 错误。故选 A。小提示:7、在现有五边形代表脱氧核糖有 80 个、圆形代表磷酸基团有 90 个、长方形代表碱基,其中 A 有 10 个,C 有20 个,G 有 30 个,T 有 40 个,短棒代表化学键,搭成的 DNA 模型最多使用的磷酸基团数为()A80 个 B60 个 C40 个 D30 个 答案:B 解析:1)、DNA 分子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一个脱氧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2)、DNA 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为:(1)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双螺旋结构;(2)脱氧核8 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3)碱基排列在内侧,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碱基对(A-T;C-G)。DNA 分子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每分子脱氧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所以在 DNA 分子中脱氧核糖:磷酸:碱基=1:1:1。已知脱氧核糖有 80 个、磷酸基团有 90 个,A 有10 个,C 有 20 个,G 有 30 个,T 有 40 个,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 A=T,G=C,该 DNA 分子中 A 与 T 碱基对为 10 个,G 与 C 碱基对为 20 个,共 30 个碱基对,这样还需要脱氧核糖 60 个,磷酸基团 60 个,B 正确。故选 B。8、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 A 和 a 基因的本质区别是()A两者的碱基序列不同 B在进行减数分裂时,基因 A 和基因 a 分离 C基因 A 控制显性形状,基因 a 控制隐性形状 DA 是由 a 突变而来的 答案:A 解析: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A 和 a 是一对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是基因突变产生的,两者的本质区别是碱基序列不同。等位基因是位于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等位基因 A 与 a 的本质区别在于基因片段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的差别,即碱基序列的不同。故选 A。小提示:本题考查等位基因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等位基因的概念,明确 A 和 a 是基因突变产生的,理解和掌握两者的本质区别。9、下图为“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的流程图,有关该实验的表述正确的是()9 A实验中噬菌体是用35S 的培养基直接培养标记的 B35S 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32P 标记的是大肠杆菌的 DNA C35S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中,若搅拌不充分,上清液中的放射性会降低 D32P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中,保温时间过长或过短都会降低上清液的放射性 答案:C 解析: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 或32P 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A、噬菌体是病毒,只能用活细胞培养,不能用培养基直接培养,A 错误;B、32 P 标记的是噬菌体的 DNA,B 错误;C、35S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中,若搅拌不充分,含35S 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会随大肠杆菌进入沉淀物中,从而导致上清液中的放射性降低,C 正确;D、32 P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中,保温时间过长或过短都会增强上清液的放射性,D 错误。故选 C。10、科研人员利用32P 标记的噬菌体和35S 标记的大肠杆菌,经过共培养、搅拌、离心,再进行标记物的检测。下列关于实验结果的叙述,错误的是()A上清液中可能有放射性 B沉淀物中肯定有放射性 10 C搅拌不充分会影响放射性的分布 D共培养时间过长或过短都会影响放射性的分布 答案:C 解析:在侵染的过程中,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不含放射性),DNA 注入大肠杆菌(含32P 标记,有放射性),以噬菌体的 DNA 为模板指导合成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和 DNA,经过共培养、搅拌、离心,上清液为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沉淀物为大肠杆菌(内含子代噬菌体)。A、32P 标记后,正常情况上清液中只有噬菌体外壳(蛋白质不含 P),因此没有放射性,但若培养时间过短,则有部分噬菌体没将 DNA(含32P)注入大肠杆菌,离心后它们留在上清液中,或者是培养时间过长,有部分大肠杆菌已裂解释放子代噬菌体(子代噬菌体含放射性),离心后它们也在上清液中,这两种情况上清液都会带有放射性,A 正确;B、32P 标记后,正常情况沉淀物为大肠杆菌(内含子代噬菌体),大肠杆菌和子代噬菌体都有放射性,因此沉淀物中肯定有放射性,B 正确;C、若搅拌不充分,极端情况可设为所有空外壳均附着在大肠杆菌上进入沉淀,则上清液无外壳也无放射性,即使搅拌充分,在培养时间适宜时,进入上清液的也只有空外壳,也没有放射性,因此搅拌不充分不会影响放射性的分布,C 错误;D、正常情况,上清液中没有放射性,但若培养时间过短,则有部分噬菌体没将 DNA(含32P)注入大肠杆菌,离心后它们留在上清液中,或者是培养时间过长,有部分大肠杆菌已裂解释放子代噬菌体(子代噬菌体含放射性),离心后它们也在上清液中,这两种情况上清液都会带有放射性,故共培养时间过长或过短都会影响放射性的分布,D 正确。故选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