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普通高中高中语文易混淆知识点2974.pdf

    • 资源ID:79433778       资源大小:782.01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普通高中高中语文易混淆知识点2974.pdf

    1 (每日一练)普通高中高中语文易混淆知识点 选择题 1、下列对沁园春长沙这首词的用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其中“遍”字写出了红之广,“染”字则形象地写出了岳麓山一带枫林的红色仿佛人工染成的。B“鱼翔浅底”的“翔”字精当地描绘出游鱼在水中自如轻快的状态。C“鹰击长空”的“击”字准确地描绘出苍鹰展翅、矫健勇猛的雄姿。D“漫江碧透,百舸争流”,其中“透”字写出江水碧绿清澈和江水满溢之状,“争”活现出百舸竞发、争先恐后的热烈场面。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品味语言能力。D.“透字写出江水满溢之状”错,“漫”表现满溢状态。故选 D。2、下列句子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 B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C待诸父异爨 D喻形寓内复几时 2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名句、正确书写汉字的能力。A.“愿陛下矜悯愚诚”的“悯”应为“愍”,怜惜的意思。C.“待爨诸父异”的“”应为“迨”,等到的意思。D.“寓形宇内复几时”的“喻”应为“寓”,寄托的意思。故选 B。3、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除丧,指守孝期满,除去丧服,与“服阕”“除服”含义相同。B吾子,对人的尊称,可译为“您”,表示亲近或敬爱的意思。C犯跸,古代罪名,指冲犯皇帝的车驾。跸也指帝王出行时清道,禁止行人过往。D大夫,先秦时代职官分三级,大夫为最高等级,高于卿、士。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D“大夫为最高等级,高于卿、士”理解错误,卿为三者最高等级,后面依次为大夫、士。故选 D。4、下列各句中画线的词,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我国政府有坚定的反腐决心,就算追溯到天涯海角,也要将腐败分子缉拿归案,绳之以法。B汽车拐了弯,只见树木蓊郁,山谷深邃,清新的山风扑面而来。C雨后的巴松措湖如出浴的美人,舟行寂寥的湖面,游人沉湎于氤氲的云气中,如梦如幻,喜不自胜。3 D初春的拉萨,街道两旁的桃花竞相绽放,空气中充斥着一股甜蜜而又醉人的味道。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A.“追溯”,比喻探索事物的由来,和“天涯海角”搭配不当。B.“深邃”,深远,深奥,深沉,用“深远”的义项,修饰山谷,正确。C.“沉湎”,沉溺,耽于。比喻潜心于某事物或处于某种境界或思维活动中,深深迷恋着,无法自拔,多形容陷入不良的生活习惯难以自拔,表达消极的感情色彩。句中指游人沉醉于美景之中,应使用褒义词此处褒贬误用。D.“充斥”,充满、塞满(含厌恶意),多为贬义,和“醉人的味道”感情色彩不符。故选 B。5、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字形,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纤细(xin)淇水汤汤(shng)驯熟 横槊赋诗 B祈祷(q)周公吐哺(p)陨落 坚如槃石 C枕藉(ji)载歌载舞(zi)颓废 繁茂苍绿 D守拙(zhu)蓊蓊郁郁(wng)流览 夙兴夜寐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字形的能力。B.“祈祷”的“祈”读作“q”;“周公吐哺”中的“哺”读作“b”;“坚如槃石”的“槃”应改为“磐”。C.“载歌载舞”的“载”读作“zi”。D.“流览”的“流”应改为“浏”。4 故选 A。6、下列对文化常识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现实主义作家,是俄罗斯文学史上创作时间最长、作品数量最多、影响最深远的作家。他的作品反映了 19 世纪后期俄国社会的基本矛盾,列宁称之为“俄国革命的镜子”。B记念刘和珍君一文立场和态度鲜明,控诉军阀政府屠载爱国青年的暴行,痛斥无耻文人的卑劣言论,悼念并赞颂革命青年的英勇精神,激励人们在勇敢请愿反抗的路上继续前行。C包身工采用双线交织的结构形式,主线以时间为序,描写包身工一整天的生产劳动画面,副线综述包身工制度。全文结构清晰,把包身工的生活也写得有点有面,详略得当。D中国剧作家夏衍作为中国 20 世纪 30 年代开始的左翼戏剧运动的先驱者和主要领导者之一,对中国现代话剧事业的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同时也形成了独特的创作个性和艺术风格。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B.“激励人们在勇敢请愿反抗的路上继续前行”说法错误,作者通过这篇文章启示人们:对中外反动派说什么都没有用了,唯一的办法只有起来革命,而不是勇敢请愿。故选 B。7、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中秋节,男人们出力打着糍粑,女人们在一边择(zhi)菜切肉,娃娃们围着他们嬉戏打闹,一派悠然和谐、阖家团圆的风光。糍粑呈圆饼状,白白软软,端的一副(f)明月清辉的模样。B“军民携手奋进同心合力筑梦”军地联谊(y)文艺演出暨非遗文化进军营活动在武警总队某部圆满举行。演出中,江姐选段绣红旗等节目让军民深受感动,爱国热情高涨(zhng)。C进入十一月,流感疫苗接种(zhng)高峰来临。有市民说自己接种流感疫苗第二天有点鼻塞(si),不知道是否是正常现象。省疾控中心专家表示,这是疫苗接种后常见的不良反应。5 D她把灯举得更高了一些,大气似乎变成了纤(xin)维织品,挣脱绿茵茵的海面,在红黄交织的纤维中间闪烁,燃烧,犹如篝火堆上滕起的焰火。这燃烧的焰火逐渐融汇成炽(ch)热的一片。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字形的能力。A.“一副”的“副”应读为 f;C.“鼻塞”的“塞”应读为 s;D.“滕起”的“滕”应写为“腾”。故选 B。8、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晌午 辐射 短小精悍 B长篙 笙箫 义愤填赝 C云宵 湮没 礼上往来 D肆业 寒喧 无精打采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B.“义愤填赝”的“赝”应为“膺”。C.“云宵”的“宵”应为“霄”;“礼上往来”的“上”应为“尚”;D.“肆业”的“肆”应为“肄”;“寒喧”的“喧”应为“暄”。故选 A。填空题 9、易错字音 6 墓志铭()不懈()雍()容 卓()越 精湛()造诣()肺腑()臻()于至善 答案:mng xi yng zhu zhn y fif zhn 解析: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此类题主要考查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生僻字的字音和字形。多音字要依照“据义定音,音随义转”的特点,区分一般词语与专用词语的读音、词性辨别读音等。平时要善于积累,同时要结合词义、词性、汉字“六书”等相关知识及技巧进行辨析。“铭”是形声字,读音与“名”相同,都是“mng”;“懈”指懈怠、松懈,读“xi”;“雍”音近“壅”“饔”“甕”等字,读作“yng”“卓”不能与“桌”(zhu)读音混淆,要读作“zhu”;“湛”字要与“勘”“堪”“揕”等字区分开来,读作“zhn”;“诣”字注意不能读“旨”(zh),而读“y”;“肺腑”读作“fif”,泛指人的内脏,也比喻内心;“臻”指达到(美好的境界),读作“zhn”。10、呐喊中知识分子形象众多,有的深受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如白光中的_;有的表面进步,实则落后,缺乏同社会黑暗作斗争的勇气,如端午节中的_;有的积极投身革命运动,不惜英勇献身,如药中的_。答案:陈士成 方玄绰 夏瑜 解析:本题考查识记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的能力。白光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 1922 年创作的短篇小说。作者通过讲述在科举考试中一个屡屡落第的文人陈士7 成,听信祖宗传言,受白光的启示在院子里挖银子未果,精神迷幻,到大山里寻宝却坠湖而死的故事,批判了封建社会病态的科考制度,揭示了十年苦读反而无用的读书人的悲惨命运。端午节是近现代作家、思想家鲁迅于 1922 年创作的短篇小说作品。此文所反映的是“五四”大潮退落以后,知识分子发生了分化的情形,文中作者运用轻松幽默的方式对“方玄绰”这类表面上进步,骨子里落后的旧知识分子发出了辛辣的讽刺,从而告诫人们要摆脱这种糊涂意识,正视现实。药是中国现代文学奠基人鲁迅创作的一篇小说。这篇小说通过茶馆主人华老栓夫妇为儿子小栓买人血馒头治病的故事,揭露了长期的封建统治给人民造成的麻木和愚昧,暗中颂扬了革命者夏瑜英勇不屈的精神,指出了辛亥革命未能贴近群众的局限性。11、词语积累 青出于蓝:_ 一曝十寒:_ 锲而不舍:_ 跬步千里:_ 驽马十驾:_ 积水成渊:_ 答案:比喻学生胜过老师,后人胜过前人。比喻勤奋的时候少,懈怠的时候多,没有恒心。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做事情能坚持到底,不半途而废。也形容有恒心,有毅力。一步一步地坚持走下去,就可以达到千里之外。比喻做事只要努力不懈,总可以获得成功。比喻才智平庸的人,若能努力不懈,也能赶得上聪明的人。聚积小水而成深渊,指聚少成多。比喻事情的成功是逐渐累积而来。解析:本题考查识记、积累成语的能力。高考对成语的具体考查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字形辨识,二是正确使用成语。识记成语首先要正确书写,然后要把握成语的意义,抓住特点(结构、情感色彩的褒贬、使用对象等),明确使用规则。积累词语、丰富词汇,有很大意义。它不仅有助于学生阅读理解文章,而且对提高写作水平也有很大帮助。1、集合法。就是把含有相同特点的词语集合在一起进行积累掌握的方法。可以把含有相同部分的词8 语集合在一起,可以把用反义词组成的词语集合在一起,可以把重叠的词语集合在一起积累。2、接龙法。就是用把一词的词尾同另一词的词头接起来的形式积累词语的一种方法。青出于蓝:比喻学生超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作谓语;含褒义 一曝十寒:比喻学习或工作一时勤奋,一时又懒散,没有恒心。作主语、定语、宾语;含贬义 锲而不舍:比喻有恒心,有毅力。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跬步千里:比喻学习应该持之有恒,不要半途而废。驽马十驾:比喻智力低的人只要刻苦学习,也能追上资质高的人。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积水成渊:点点滴滴的水聚积起来,就能形成一个深潭。比喻积小成多。12、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1)雕琢:(2)雕虫小技:(3)离群索居:(4)炉火纯青:(5)格物致知:(6)技进乎道:答案:(1)指过分地修饰(文字);对某事物进行修改使其更为完善。(2)比喻微小的技能,也用来谦称自己写的诗作或文章。(3)远离人群,自己一个人居住,泛指不合群、孤独的人。(4)比喻功夫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境界。(5)探究事物原理,从中获得智慧(或从中感悟到某种心得)。(6)当某项技艺达到巅峰后,再进一步便接触到了“道”,即天地规律。9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1)雕琢:指过分地修饰(文字、语言);对某事物修改使其更为完善。语出荀子王制:“论百工,审时事,辨功苦,尚完利,便备用,使雕琢文采不敢专造於家,工师之事也。”具有贬义词性,指过分修饰。另外也可以解释为:动词,雕刻(玉石)。原指文字的修饰加工,后借以形容过分追求文字的华美。(2)雕虫小技: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西汉扬雄法言吾子。“雕虫小技”比喻微小的技能,也用来谦称自己写的诗作或文章;在句子中可充当主语、宾语;含贬义;也作“雕虫小艺”“雕虫末技”。常与“微不足道”连用。(3)离群索居:索:单独,孤单。离开集体或群众,过孤独的生活。近义词:销声匿迹、孤苦伶仃、孤家寡人。反义词:和睦相处、和衷共济、精诚团结。(4)炉火纯青:意思是认为炼到炉里发出纯青色的火焰就算成功了,后用来比喻功夫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境界。出自四言诗。相传道家炼丹,到炉子里的火发出纯青色的火焰时就算成功。比喻技术、学问等达到了纯熟的地步。如:他的魔术达到了的地步。近义词为:出神入化。(5)格物致知:格:推究。致:求得。推究事物原理,从而获得知识。该成语结构为连动式;在句中作谓语。格物致知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乃儒家专门研究事物道理的一个理论。成语出自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6)技进乎道:源于庄子。清人魏源说:“技可进乎道,艺可通乎神。”技,是指技巧、技艺、技法;道,是指规律、境界。13、在下列各句中横线处填入正确的标点。林则徐宣称_“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表示决心禁绝鸦片。恩格斯在谈到 16 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曾说过_那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巨人的时代。做隧道的时候,泥土搬到哪里去了呢_为什么墙壁不会塌下来呢?10 今天会不会下雨_我也不敢说。于是在震耳的炮声中,我们不禁齐声朗诵起来:“_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讲述一件事,希望人了解;阐述一道理,希望人明白;提出一请示,希望人应允_交际总是有目的的。答案:逗号 逗号 问号 逗号 省略号 冒号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林则徐“宣称”的内容仅是“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表示决心禁绝鸦片”不是“宣称”的内容,所以“宣称”后使用逗号,如使用冒号,就要管到句终。虽然前面有“说过”,但后面“那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巨人的时代”是间接引语,所以“说过”后面使用逗号。“泥土搬到哪里去了呢”“为什么墙壁不会塌下来呢”是两个问句,是从不同角度发问,所以都要使用问号。“今天会不会下雨”并非真正发问,而是表达陈述语气,所以使用逗号。“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并非完整引语,所以“俱往矣”前面使用省略号,表示引语的省略。“交际总是有目的的”是对前面“希望人应允”的解说,所以“应允”后使用冒号。14、下列对联涉及对有关人物的评价,请写出人名:(1)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2)铜板铁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采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3)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4)千秋冤案莫须有,百战忠魂归去来。()(5)已知天下三分鼎,犹竭人谋六出师。()答案:蒲松龄 辛弃疾 杜甫 岳飞 诸葛亮 解析:11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由“写鬼写妖”很容易联想到蒲松龄写的聊斋志异。这是郭沫若为辛弃疾纪念祠题写的对联,故为辛弃疾。由“圣哲”“民间疾苦”可判断为杜甫。由“莫须有”可想到岳飞。由“已知天下三分鼎”“六出师”可推知是诸葛亮。15、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随着高考日益_,各学校纷纷把备考重点聚焦到学生的心态调整上,引导学生正确面对考试,树立高考必胜的信念。(邻近/临近)碳汇林管理者将从这项基金中获得支持,以补偿在种植碳汇林过程中产生的营造、_、保护等支出的费用。(抚育/抚养)书是整个人类的记忆。没有书,也许历史还在混沌未开的蒙昧中_。(彷徨/徘徊)侵略军进城后,大肆屠杀无辜百姓,连老人和婴儿也不放过,手段_,场面触目惊心。(惨无人道/惨绝人寰)在中国革命史上,有多少英雄人物,他们无私奉献,不畏牺牲,建立了不朽的_。(功劳/功绩/功勋)泰戈尔听闻此事,勃然大怒,拍案而起,从退避生活中挺身出来,公开_放弃英国政府给他的爵士称号。(宣告/宣布)答案:临近 抚育 徘徊 惨无人道 功勋 宣告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的辨析。“临近”和“邻近”两者都表示靠近、接近。表示时间接近时,只能用“临近”,表示地点接近时,如果表示的是12 接近的动作,也只能用“临近”,这里指高考时间日益接近,所以应选“临近”。“抚育”着重于照料,培养,使健全成长,可用于儿童,如抚育子女,抚育孤儿;也可用于生物,如抚育花苗、树苗等。“抚养”着重指爱护、教养和供养,一般用于长辈对晚辈,包括兄姊对弟妹,如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这里是指种植碳汇林,应用“抚育”。“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比喻犹豫不决;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浮动、起伏。“彷徨”,走来走去犹豫不,不知该往哪个方向去。由此可见,徘徊和彷徨的意思比较接近,但是徘徊有更多的比喻意义。这里指“历史还在混沌未开的蒙昧中”起伏,使用的是比喻义,用“徘徊”更好。“惨无人道”是“惨毒残酷,毫无人道”的意思,多指掠夺、剥削、压榨、奴役、屠杀等的残酷程度,多作定语。“惨绝人寰”是“人世间没有比这更惨痛的事了”的意思,也形容屠杀、暴虐等等的残酷程度,但所指程度比“惨无人道”深,多作定语。这里指“侵略军”毫无人性,连老人和小孩都不放过,用“惨无人道”更合适。“功劳”运用范围比“功绩、功勋”广。它泛指贡献,多用于一般事情上,也用于较大的事业上,常说汗马功劳等。“功绩”常指较大的贡献和成就,多用于重大事业上,常说丰功伟绩。“功勋”专指特殊的重大的贡献,多用于国家、人民的重大事业上,常说不朽功勋,功勋卓著等。所以这里修饰“不朽”的应该用“功勋”更合适。“宣告”和“宣布”是同义词,即正式地告诉大家。但“宣告”更郑重,法律上多用“宣告”,如宣告独立,宣告死亡。而“宣布”则多为新闻用语。这里指泰戈尔放弃英国政府给他的爵士称号,用更为郑重的“宣告”更合适。16、选词填空。(1)任何一个影响重大的舆情事件都不是单纯的个案,所以调查也不能_,只有拔出萝卜带出泥,举一反三,才是真正对人民负责,对事实真相负责,对法律负责。(浅尝辄止浮光掠影蜻蜓点水)(2)她一个好奇,闪身进入了山洞里,初人时一片漆黑,越往内,洞里突然_起来,待她细看之下,洞里竟是别有洞天,好不奢华。(豁然开朗醍醐灌顶)答案:浅尝辄止 豁然开朗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1)浅尝辄止: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指不深入钻研。浮光掠影:水面上的反光和一闪而过的影子。比喻观13 察不细致。没有深的印象;又指文章言论的肤浅,无真知实学。蜻蜓点水:蜻蜓在水面飞行时用尾部轻触水面的动作。比喻做事肤浅不深入;也形容轻轻一吻。根据语境“所以调查也不能”,填入“浅尝辄止”。(2)豁然开朗: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的样子。比喻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醍醐灌顶:比喻听了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大启发。也形容清凉舒适。根据语境“洞里突然”,选“豁然开朗”。

    注意事项

    本文(普通高中高中语文易混淆知识点2974.pdf)为本站会员(得**)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