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3.1认识声现象学案(无答案)教科版(2021-2022学年)9181.pdf
第一节 认识声现象 学习目标:1。知道声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声的传播必需依靠介 质。声具有能量。2.知道声不能在真空 中传播,声的传播需要介质;3了解在不同介质中声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声在固体和液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快 学习重难点:重点:声音的产生 难点:声波 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 速度计算式:二自主导学(一)声源 观察:发声体在振动 学生自学课本 3页内容,思考:(1)把一条塑料薄膜拉紧,放在嘴边吹,当发出声音时,嘴唇会感觉薄膜在 .()把手指放到正在播放音乐的收音机扬声器上,手会感觉扬声器在 。(3)嘴中啊啊啊时,用手指触摸喉头,感觉到声带在 。(4)优美的琴声来自于琴弦的 。(5)优美的笛声来自于笛管内空气柱的 .(6)青蛙“呱呱”的叫声是 由于它的鸣囊在 通过上面的事例,我们知道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 补充:转换法:对于发声时,振动不明显的现象比如敲击桌面发声,虽然没看到桌面的振动,但可用实验进行演示。将纸屑放在桌面上,可从纸屑 是否被弹起判断桌面是否在振动;将悬挂的泡沫塑料小球接触音叉,观察音叉发声和不发声时小球的情况,判断音叉是否在振动。(将桌面、音叉的振动转换为纸或小球的运动情况。纸或小球是为了将发声体的微小振动放大)叫做声源 振动停止发声停止,声音存在。及时练习()、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从物理学角度看钟声是由钟的_ _所产生的.、如左图所示,在教室里,小明敲响音叉时,与音叉的叉股接触的乒乓球会_ _,这一现象说明发声的物体在_ _,这里乒乓球所起的作用是_.3、对于声音的产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振动停止后,发声体仍能发声 B.只有固体的振动才能发声 C一切振动的物体都能发声 D.物体不振动也能发声(二)声的传播 1、自学 37 页,与水波相比较体会声波完成如下描述:当鼓面 时,空气中就形成 的波动,以鼓面为 向远处 向 传播。这样的振动传播的过程形成了声波 2、观察:声的传播需要介质 通电后我们可以听到电铃发出的声音.用抽气机从钟罩内往外抽气这时会发现听到的声音会逐渐 ;停止抽气,让空气重新进入玻璃钟罩内,我们听到的铃声会逐渐 。(变大、变小、不变)实验说明:声波必须借助某种物质才能传播,凡是能够传播声波的物质我们称为声的 。空气、水、大地、木头及钢铁等都是声的介质。观察分析 P8 三幅图及上面实验 总结:声音的传播需要 ,真空 传声。3、活动:会 跳舞的烛 焰 静止的烛焰舞动起来,说明它获得了 。这些能量是由 发出,经 传播而来的。即声音具有 。及时练习(2)、某演员正在敲鼓,能发出悦耳动听的鼓声,这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 产生的;某同学用抽气机抽去玻璃罩内的空气,就听不到铃声了,这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 真空 传声钓鱼时不能大声喧哗,因为鱼听到人声就会被吓走,这说明 。5、上课时,老师的讲 话声是通过_传入学生耳中的;敲响的音又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说明声音是由 于物体的_而产生的。(三)声传播的速度 自学教材 P39 声速表,分析比较 在常温下空气中的声速为 ms。声音在固体中的声速最 ,其次是液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最 总结:声速与 和 有关.及时练习(3)6、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它的传播速度将()A.变大 B.变小 C。不变 。不能确定 7、古代的侦察兵为了及早发现敌人骑兵的活动,常常把耳朵贴在地面上听,以下解释错误的是 A。马蹄踏在地面时,使土地振动而发声 B马蹄声可以沿土地传播 C.马蹄声不能由空气传到人耳 D。土地传播声音的速度比空气快 (四)人的发声和听声能力 自学教材 P39 人的声带,可以发出声音;传入人耳,触动骨膜,则会产生听觉,使我们听到声音。补充:声波是声源的振动在空气等介质中的传播.振动的传播,实质是能量的传播,就像小石子在水面激起水波,水波使小纸片上下运 动。因为声波有能量,所以声波传入耳中会使耳膜振动,我们就感觉到了声音。物体 与 叫做频率 频率的单位是 ,符号是 人耳能听到的频率范围 。叫做次声;叫做超声 8、下列关于声音产生和传播正确的是()A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 C宇航员们在月球上也可以直接用口语交谈.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慢些 三合作探究、将一只通电的小电铃放在连通于 抽气机的玻璃罩内,请回答下列问题:()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将会发现 。(2)如果把空气又逐渐地通入玻璃罩内,将会发现 。(3)此实验说明了 。1、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华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水面激起了水花.通过对这两个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 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_.四学以致用 1、1999 年 8 月 17 凌晨,在土耳其发生了一场大地震,致使一万多人丧生.有关人士指出:地震发生后缺乏必要的自救知识,是使丧生人数增多的一个原因,以下关于被埋在废墟下的人自救措施中正确的是()A.大声呼救 B静下来等待营救人员来营救.用硬物敲击预制板或墙壁,向营救人员求救.见缝就钻,说不定从废墟中能爬出来 五自主作业(一)基础题 1、音乐会上正演奏小提琴梁山伯与祝英台,优美的音乐是由于琴弦的_产生的,这动人的乐曲是通过_传到观众的耳朵里的.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m/s。13、系好白毛巾、舞起红绸带、敲响红腰鼓安塞腰鼓队是国庆庆典群众游行方阵中唯一的京外队伍,鼓声是由于鼓面 产生的,然后通过 传播到现场观众耳朵的.登上月球的两宇航员不借助无线电听不到对方的讲话,这是由于_ _.14、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人耳能听到各种频率的声音 C、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D、声音不能在水中传播 15、在相同的温度下,声音在下列物质中的传播速度由大到小排列的顺序是()空气、水、铜 B.铜、空气、水 C.水、铜、空气 D铜、水、空气 6、对声现象有如下认识,其中正确的是()A声速在各种介质中都不变 B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 C.空气是一种传播声音的介质 D.人说话是 靠舌头振动发声的(二)能力提升 1、古诗云:“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在古代,人们常用撞钟报时,人们发现:停止了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仍“余音未绝”.分析其原因是()A大钟的回音 B大钟在继续振动 C.人的听觉有“暂留”的缘故 D.大钟虽停止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 1、甲同学在一根足够长的注满水的水管的一端用石头敲击一次,乙同学在水管的另一端用耳朵贴着水管听声。乙同学听到的声音次数是().一次 B。两次 C.三次 。四次(三)拓展延伸 9、小晶和小刚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1)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 1m 间的通话,这表明_ _.(2)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相同的响度讲话,他们改用细金属丝连“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这一实验表明:_ _.(3)如果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捏住棉线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_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