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高二中2019届高二化学第七次月考试卷11183.pdf
-
资源ID:79461585
资源大小:479.97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江西省上高二中2019届高二化学第七次月考试卷11183.pdf
1 2019 届高二年级第七次月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16 3=48 分)1下列关于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涤纶、锦纶、蚕丝都属于合成纤维 B.塑料、合成树脂和合成橡胶被称为“三大合成材料”C.酚醛树脂是酚类物质和醛类物质加聚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D.“尿不湿”中的高吸水性树脂属于功能高分子材料 2为检验某卤代烃(R X)中的X 元素,有下列实验操作:加热煮沸;加入AgNO3溶液;取少量卤代烃;加入稀硝酸酸化;加入NaOH 溶液;冷却;加入NaOH 醇溶液。正确操作的先后顺序是()A B C D 3有人认为CH2=CH2与 Br2的加成反应,实质是Br2先断裂为Br+和 Br,然后Br+首先与CH2=CH2一端碳原子结合,第二步才是Br与另一端碳原子结合。根据该观点如果让CH2=CH2与 Br2在盛有NaCl 和 NaI 的水溶液中反应,则得到的有机物不可能是()A.BrCH2CH2Br B.BrCH2CH2Cl C.BrCH2CH2I D.ClCH2CH2Cl 4下列有关有机化学反应之间的逻辑关系中正确的是 ()。A B C D 5下列实验方案中,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实验方案 目的 A比较乙醇分子中羟基氢原子和水分子中氢原子的活泼性 B除去乙烯中的二氧化硫 C制银氨溶液 D证明碳酸酸性强于苯酚 A.A B.B C.C D.D 6下列各组物质一定互为同系物的是()A.C2H4 C6H12 B.C2H6O C5H12O C.C2H4O C3H6O D.C2H6 C8H18 7己烯雌酚(结构简式如下图所示),是一种激素类药物。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己烯雌酚的分子式为C18H20O2 B.己烯雌酚与NaOH 溶液、NaHCO3溶液均能反应 C.1 mol 己烯雌酚最多能与2 mol Na 发生反应 D.己烯雌酚与饱和溴水可以发生加成反应和取代反应 8有一种线性高分子,结构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该高分子由4 种单体(聚合成髙分子的简单小分子)缩聚而成 B.构成该分子的几种羧酸单体互为同系物 C.上述单体中的乙二醇,可被02催化氧化生成单体之一的草酸 D.该高分子有固定熔沸点,1 mol 上述链节完全水解需要氢氧化钠物质的量为 5 mol 9 普伐他汀是一种调节血脂的药物,其结构如图。下列关系普伐他汀的性质描述不正确的是()A.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B.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C.能发生加成、取代、消去反应 D.1mol 该物质在溶液中最多可与2molNaOH 反应 10氢键既可以存在于分子之间,也可以存在于分子内部的原子团之间,如邻羟基苯甲醛分子)内的羟基与醛基之间即存在氢键(分子内氢键),对羟基苯甲醛分子()之间存在氢键(分子间氢键)则两者的熔点、沸点的相对大小关系是()A.前者后者 B.前者后者 C.前者=后者 D.无法估计 11 已知乙烯醇不稳定,可自动转化成乙醛:CH2 CHOHCH3CHO。乙二醇在一定条件下发生脱水反应(有消去反应、有羟基和羟基之间反应形成“COC”结构),所得产物的结构简式有人写出下列几种:CH2CH2 CH3CHO CHCH,其中不可能的是()A.只有 B.C.D.2 12下列说法中:结构片段为的高聚物,其单体是甲醛和苯酚 标准状况下,22.4LHF 所含电子数约为10NA 甲醇通常是一种有毒的气体,分子中只含极性键 苯酚和碳酸钠溶液的反应:的名称为:2,4,4,-三甲基-1-戊烯 3-甲基-1-丁烯中的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处于同一平面 等物质的量的苯与苯甲酸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的量不相等 其中正确的有()个。A.3 B.4 C.5 D.6 13从牛至精油中提取的三种活性成分的结构简式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a 中含有2 个手性碳原子(手性碳原子指连有四个不同基团的碳原子)B.b 分子存在属于芳香族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 C.c 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可能处于同一平面 D.a、b、c 均能发生加成反应、取代反应、加聚反应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石油的裂化、煤的气化与液化都属于化学变化,而石油的分馏与煤的干馏都属于物理变化 B.的系统命名法为2,5-二甲基-4-乙基己烷 C.总质量一定时,乙酸和甲醛无论以何种比例混合,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的量相等 D.油脂、淀粉、蛋白质等高分子化合物都属于混合物,一定条件下均可发生水解 15据美国农业研究杂志报道,美国的科学家发现半胱氨酸能增强艾滋病毒感染者的免疫力,对控制艾滋病毒的蔓延有奇效已知半胱氨酸的结构简式为,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两分子半胱氨酸脱水形成的二肽结构简式为:B.半胱氨酸是一种两性物质 C.可与过量NaOH 溶液反应放出氨气 D.天然蛋白质水解产物均为 氨基酸 16 化合物A 相对分子质量为136,分子式为C8H8O2。A 的核磁共振氢谱有4 个峰且面积之比为 1223,A 分子中只含一个苯环且苯环上只有一个取代基,其红外光谱与核磁共振氢谱如下图。关于A 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符合题中A 分子结构特征的有机物只有1 种 B.A 属于酯类化合物,在酸性条件下水解产物遇FeCl3溶液显紫色 C.A 在一定条件下可与4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 D.与 A 属于同类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只有2 种 二.综合题(共52 分)17(14 分)乳酸的工业生产可以采用生物发酵法,也可以采用有机合成法,其中的一种方法是丙酸法。.生物发酵法 (1)检验淀粉是否完全水解,可以选用的一种试剂是_(填序号)。a.溴水 b.银氨溶液 c.碘酒 d.碘化钾淀粉溶液(2)已知葡萄糖在乳酸菌作用下可转化为乳酸(C3H6O3)。写出葡萄糖与银氨溶液反应,再酸化的有机产物的结构简式:_。乳酸在Cu 作催化剂时可被氧化成丙酮酸(),由以上事实推知乳酸的结构简式为_。乳酸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化学方程式为_ 乳酸在浓H2SO4加热条件下可以生成一种能使溴水褪色的有机物A。A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合成一种常见的有机高分子化合物B,B 的结构简式为_。.丙酸合成法 (3)反应I 的反应类型是_,进行反应时,需要加入过量乙醇,这样做的目的是_。3 18(14 分)物质G 的合成路线如图:回答下列问题:(1)物质B 中官能团的名称为_ (2)写出反应类型:_ (3)写出步骤的反应方程式_ (4)如果没有步骤,D 和 F 能反应吗?_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 A A 是芳香族化合物 B D 可以发生酯化反应 C F 中所有原子共平面 D G 可以与发生加成反应(6)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F 的同分异构体有_种(不含立体结构)含有C=C 键 含有苯环且其只有两个取代基 含有NH2 写出其中核磁共振显示有5 种氢原子的所有物质的结构简式:_ 19(14 分)工 业上 常 以烃 的 含 氧 衍生 物X 为主 要 原 料 生 产 可降 解 塑料PCL及阻燃剂四溴双酚A。合成线路如下:已知:X的蒸汽密度是相同条件下H2的 47 倍,遇FeCl3溶液显紫色;C 为 RCOCH2RRCOOCH2R (1)X 的分子式为_;B 的名称是_。(2)BC 还需要的反应试剂及条件是_,CD 的反应类型是_。(3)写出XY 的化学方程式:_。(4)0.5mol 四溴双酚A 在一定条件下与足量的NaOH 溶液反应,最多消耗_ molNaOH。(5)已知由烯烃直接制备不饱和酯的新方法为:利用乙烯为有机原料(无机物和反应条件自选)合成聚合物涂料,写出合成该涂料的反应流程图。20(10 分)化合物H 是一种有机光电材料中间体。实验室由芳香化合物A 制备H 的一种合成路线如下:已知:回答下列问题:(1)A 的结构简式是_。(2)由B 转化为C 的过程中反应(1)的化学方程式为_(3)E 的结构简式为_。(4)G 为甲苯的同分异构体,G 分子的一氯代物有 _种。(5)芳香化合物X 是 F 的同分异构体,X 能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放出CO2,其核磁共振氢谱显示有5 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峰面积比为42211,写出1 种符合要求的X 的结构简式_。4 2019 届高二年级第七次月考化学试卷答题卡 一、选择题:每小题3 分,共48 分,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 题 11 12 13 14 15 16 答 二、填空题(共52 分)17、(14 分)I(1)(2)II(3)18.(14 分)(1)(2)(3)(4)(5)(6)19、(14 分)(1)(2)(3)(4)(5)20、(10 分)(1)(2)(3)(4)(5)5 2019 届高二年级第七次月考化学试卷答案 1 16 DCDCA DBCAB ABACAA 17 C CH2OH(CHOH)4COOH 取代反应 提高乳酸的转化率 18.羧基、溴原子 取代反应 能 BD 18种 或 19(1)C6H6O;环己醇;(2)O2、Cu、加热;氧化反应;(3);(4)5;(5)20 3 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