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小学科学教材分析(共9页).docx

    • 资源ID:7961268       资源大小:29.16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小学科学教材分析(共9页).docx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小学科学新课程实验教材分析 摘自:溧阳市社渚中心小学从1996年开始,我国全面启动了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一轮课程改革的任务,是实现教育目标的调整和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在培养目标方面,要使新一代的国民具有适应21世纪社会、科学、经济发展所必备的素质;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要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使现在的学生成为未来社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公民。 小学自然课的改革,可以说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是最早的。在老一辈自然教育家刘摩耕先生的带领下,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了。在小学自然教学方面,在教学一线出现了以章鼎儿、路培琦、李子平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大师级的小学自然教育家,现在这批人已经成为这次课程改革的专家。 为什么要将小学自然改为科学呢? 我认为有两方面的原因: (1)适应国际教育发展的趋势。在一些新的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如多元智能理论、建构学习理论等),教育由重视知识传授转变为重视探究过程、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科学素养的培养,以便适应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各国的科学教育特别是中小学科学教育将由分科向综合发展,将有重视知识技能教育转向重视科学方法、科学素养教育。20世纪80年代,美国提出了提高全体美国人科学素养的2061计划,要求学生在三年级结束前能独立阅读;八年级结束前具备数学的能力,包括代数、几何和基本技能;到18岁能够准备上大学;到2000年让所有学校教室都连接国际网络等。日本也明确提出:“国际间经济竞争是技术竞争,而技术竞争的关键是教育竞争。”日本对教育十分重视,在学校中实施强化措施,进行科技立国教育,目标是培养21世纪能主动适应社会变化、具有高尚情操的人,并要求日本国民增强“通过振兴科学技术,确保产业在国际经济中的优势”的意识。以色列把教育视为社会的一种基本财富和开创未来的关键。在幼儿园、小学施行“1998明天”五年科学教育计划,使得国民的科学素养获得了很大的提高,推动了整个国家科技的发展。 1996年,美国国家科学院推出了国家科学教育标准,包括科学教学标准、科学教师的专业进修标准、科学教育评价标准、科学内容标准、科学教育大纲标准和科学教育系统标准等,为美国的学生制定了一整套学习目标,并规定了中小学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时间。小学低年级学生每周至少1.52学时;小学高年级学生每周2.53学时;初中学生每天1学时;高中学生除每天1学时学科学知识外,每周还需在实验室里做2学时实验,以激发学生重视科学知识的学习,用科学方法去观察事物,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思维方法、探讨自然和开发创造的能力。当今世界各国的小学科学课程,大都取名“科学”,我们吸取国外的经验,有利于进行国际间的交流。 (2)过去的小学自然以大自然为认识的对象,落脚点是了解自然的事物、现象及规律,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但始终没有摆脱学科的知识,未能明确地概括自然课的整体内容,即“指导学生获得一些浅显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同时培养他们的科学志趣及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自然”改为“科学”之后,能较准确地概括课程的内容,既让学生获得科学知识,又让小学生学习科学的探究方法;既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又培养他们科学的自然观。 通过科学课的学习,要告诉孩子们什么是科学?科学就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就是要解决未知的东西,要解决问题就要采取一些方法、措施及通过一定的过程来完成。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就叫科学。要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科学家,基于这一认识要教科学,我认为“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如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如蚂蚁是如何找到家的?孩子就要研究,这时学生的心理状态和科学家是完全一样的。将自然改为科学就是把自然再向前推进了一步。小学的任务不是教知识,而是教孩子如何面对社会,适应社会。培养孩子们的“基础学力”-学习新知识的方法(如吕洞宾点金法),教孩子改善生活环境,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是重要的。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这就标志着,我国小学科学在培养目标、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方面都将发生重大的变化。为了适应这一变化,教育部于2001年2月正式启动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编写工作,并于当年9月在实验区试用。当时申请编课本的有25家,批准了3-5家。现在出版了的有教育科学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河北人民出版社(与加拿大合作)三套教材。 一、学校体育的身体素质与素质教育的“素质”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从进行自然学科的学科教育转移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我国小学科学课程发生的本质变化。教材从内容的选择、组织到呈现方式都紧紧围绕培养科学素养的宗旨,努力摆脱以科学知识为中心旧有模式,全面关注学生在科学知识、科学思维方式、对科学的理解、科学的态度与价值观以及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的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力争为他们将来成为一名具有科学素养的公民打下良好的基础。 科学素养的四大要素: 科学兴趣(求知本能)科学方法(探究核心) 科学知识(概念核心)科学精神(理念行为) 全面关注学生在科学知识、科学思维方式、对科学的理解、科学态度与价值观以及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的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以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为重点。教材突出强调了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亲身经历、动手操作和实验来学习科学。努力将学生的学习建立在他们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并通过主动探索知识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发展他们对科学的理解力、思维能力以及多方面的科学素养。充分反映我国自然科学改革的成果,并积极融入世界科学教育改革的精华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小学自然教育改革积累了一定的成功经验,这些经验是我国小学科学教育的宝贵财富,应当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基础,并反映到新教材中。同时,教材需要大胆地借鉴国外科学教育的先进思想和操作方法,努力实现世界科学教育精华与我国科学教育的融合。 二、国内现行科学教材共同特征 (一)、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编写指导思想。以往的教材大都是为教师而编的,重点解决“怎么教”,即教师怎样根据教材进行教学设计的问题,新的科学教材把重点放在了学生“如何学”这一点上,编写者都希望自己的教材能成为学生,“爱看、想看、看得懂、能照着做”的一本书,因此有人说:教材经历了从“教本到学本”的转变。这些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出来: 1、新教材都采用了大16开本,版面生动活泼、含有大量色彩艳丽的插图,还穿插有学生喜爱的动画小人做功能介绍,语言也一改过去那种说教式的抽象表达方式,采用了第一、二人称的儿童化语言,具体亲切,好象是孩子们自言自语或听朋友说话。课本中设计的一些实验、讨论和作业等小栏目上,侧重于引导学生亲身参与,有的还特意安排了一些学生习作,以取得学生心理认同,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教材注意尽量选取那些学生亲身经历过的或者熟悉、容易理解的事物作为教学活动内容,尤其在引入教学方面,平易自然,把学生不知不觉地带进科学殿堂,使他们产生一种“科学并不神秘”“科学就在我们身边的”的感觉。 3、实验易做,材料好找,便于就地取材。在科学教材中,烧杯、试管、玻璃水槽等常见的实验仪器不见了(至少在1-2册没出现)而代之以可乐瓶、矿泉水瓶和洗脸盆之类,编者的初衷是照顾农村边远地区,这给科学实验多多少少带上了一层“玩”的色彩,孩子们又是最大的受益者:课堂上没有做或者没做完的实验,回家还可以照书接着“玩”。当然,温度计、量筒、天平等测量仪器还是少不了的,但教学仪器总量的大减,学具的随教材供应,无疑给教育界最富有的装备处和各级教学仪器站出了一道难题。 (二)体现了以“探究”为中心的科学教育精神。在科学课程标准中,科学探究虽然是作为科学教育的五大目标之一提出来的,但它实际上是一种科学研究综合能力的体现。我国科学教材的编写者们在这方面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使它成为了一个亮点。 1、在单元或课的设计中,力图体现科学探索的全过程。不少课的设计都部分或全部遵循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一进行推测或假设一通过观察实验或查阅资料验证假设一处理数据、讨论交流成果、得出结论一运用结论解释或解决实际问题(或再循环)”这一模式。尽管这种探究性教学方式在实行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但在观念上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认可,它代表着科学教育改革的方向。 2、注意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在小学阶段,科学探究能力表现在发现和提出问题、作出初步推测和假设、设计简单实验或研究方式,搜集处理数据学会与人合作和交流成果等方面,教材通过活动,采用图示,文字框、旁白等方式,用很多篇幅具体指导学生怎样一步一步的进行科学探究。 3、强调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亲身经历、直接体验”。教材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动脑,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在活动中自主发展探究能力。 (三)教材注重了时代性、基础性和发展性,加强了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的内容,注意了科学与人文主义的结合。 1、在小学科学可能的范围内,教材大胆地涉及到了一些社会热点问题让学生有所了解,如:环境问题、人口问题、资源的合理利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生活质量等 2、重视环境保护教育,提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如要求学生做完实验后,把小动物(蚯蚓、蚂蚁等)“送回到它妈妈那里去”;采集叶的标本,要捡从树上落下来的叶子;还有纸的回收、“白色污染”问题的研究等等。 3、在发展性方面,每种教材都开辟了一些拓展性栏目,如:“阅读与拓展”“科学在线”等。一方面向学生介绍一些有关知识和最新科研成果;另一方面,给了那些学有余力,学有余兴的学生以课后继续深入研究的机会。 (四)、在学生科学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科学行为习惯的培养目标方面,教材编写者们也做出了很大的努力。 1、教材以激发学生科学兴趣为主要目标之一,力图通过引人入胜的探究过程,通过对科学史上一些典型事例的介绍,培养学生对科学事业和科学家的向往崇拜之情。 2、教材设计了许多表格,要求学生以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对每一个观察和实验做出记录,尤其是对于那些要求较长时间完成的观察,要求持之以恒。 三、各种不同版本的特色 (一)、教育科学出版社科学教材 教科版教材是最早出现的科学教材之一,在各方面进行了许多宝贵的探索。该教材以学生探究能力发展为主线,围绕“典型的科学探究活动”展开教学设计,讲究活动与活动之间的结构,注意从接近学生生活实际入手展开教学,体现出非常前沿的教学理念。具体表现出以下特色: 打开教科版科学教材,可以看出印刷极为清晰精美,几乎页页都是图文并茂,图画色彩艳丽,精彩纷呈,人物造型生动活泼可爱,十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教材充分发挥了在信息提供和激发学生兴趣方面的功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科学探究活动是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小学科学课程实施的主要形式。由于带有典型性的科学探究活动对学生的科学学习具有更高的教育价值,教材在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时,坚持少而精的原则,注意选择对学生发展具有更大意义的典型经历活动,并且在活动方式的选择和教学过程的设计中也注意了典型性,力图从教材设计的角度提高科学课程的教学效益,使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可获得更大的发展。注意选择对小学生发展有更大意义的典型经历活动,并且在活动方式的选择和教学过程中也注意了典型性。 3、编写者认为科学教材是由一个一个探究活动组成的,而活动是有结构的,强调1十12,即在一堂课中展开几个相互间有联系能互相促进的活动,其意义大于数个独立活动之和。教材中没有提出问题,而是要求学生在活动中自己发现和提出,这是“课程标准”提出的明确要求,正是在这一点上,教科版的教材超越了其他两种教材,也正是这一点,对教师水平的要求和教学难度都有提高,教师在每一节课要精心设计出“问题情境”和探索过程,让学生去发现和探讨,这对每周16-l8节课的科学教师来说,无疑有一定难度。 4、在教材内容的安排上,编写者力图体现出“少而精、窄而深”(即所谓“一英寸宽、一英里深”)的指导思想,要求通过连续的、有结构意义的探究活动深挖其知识内涵,对学生的探索过程行为和方式做出了具体而明确的要求,便于学生回家自学,可反映在教材中却显得过细,而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5、由于以学生探究能力发展为逻辑主线,而学生探究能力要到4年级以后才逐步形成,因此教科版l一2册教材重在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预备能力,(如观察能力和观察实验能力)对学生科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似乎注意得更多,以至于有不少内容在“标准”上找不到具体的对应目标。 6、强调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入手,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实际。“要让学生能够愿意看,教师能够教”,是教材追求的目标之一。我们在编写过程中充分注意了教学活动的适应性。不仅注意从小学生的现有经验出发,尽可能地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喜欢科学课,建立起学习科学课的信心,而且注意到所设计的活动应是在全国大部分学校都能开展,都有条件进行的。为了发挥科学教师在教学中的创造性并考虑到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教材在活动设计中也保持了充分的弹性,可供教师和学生选择。教材在呈现方式上同样重视了小学生的需要,不仅注意了从自主学习的角度展现学习内容,而且从语言、版式和绘图方面都考虑了小学生的年龄特点。 (二)、江苏教育出版社科学教材的特色同教科版一样,苏教版教材在这次科学课程改革中也起到了“开拓者”的作用,他们以深厚的科学教育理论作为支撑,以科学教材为依托,在小学科学教育的理论和实践领域做出了宝贵的探索。把科学教育和人文主义精神结合在一起。打开苏教版科学你会看到在各单元中教材散布着一些珍珠般的小诗,这些优美的小诗充分展示了科学与人文的交融,体现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结合,表达了科学中的人文之美。当学生诵读着这些小诗时,不知不觉领悟了科学的知识和方法,发现科学原来这么美,从而更加贴近了与科学的距离。 教材编写的基本思路: 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大单元主题与衍生性话题有机结合-单元教学活动框图。教学内容重组,如生命之源-水,原来只讲水,现在讲人水、水生命之间的关系。再如,土壤与生命,把土壤与生命联系起来。强调动手做-教材中有很多小实验,每一册配有一个工具箱,每个学生有一个一次性塑料袋(学法国的办法)。过程与方法显性化-如,第一册有一个单元集中训练“观察与测量”;第三册是“假设与收集证据”;第五册是“解释与模型”;第七册是“设计与制作”。STS与科学的人文精神有机结合。 (三)、河北版科学教材的特色从时间上来说,河北版成书于其他两个版本之后,在不少方面借鉴了它们的长处而避开了它们的短处,与加拿大GTK出版社合作,充分利用了国外教材在版本编排方面的优势,该教材的最大特点是“好教”,易教”,并因此而受到广大教师的欢迎,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教材采用”板块式”框架结构,以以“性质与功能”“运动与变化”“作用与平衡”“结构与系统”四组统一概念为主线,注意从儿童的生活经历引入材料,组织活动,学生感到亲切,有趣,教师也容易找到教学材料。 2、教材活动的设计比较灵活多样,很多活动安排合理、难易适度,给学生留下了探索空间,受到师生欢迎,与其他教材不同的是:活动设计较好的渗透了技术应用的内容,注重了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相互联系(STS)3、教学内容以问题为中心展开,每一单元、每一篇课文开始都提出了一个或几个问题,课堂活动围绕问题进行,这样可以缩短探究时间,提高教学效率,教材像以前一样实行分课教学,基本规定学习内容,一般教师因为便于设计教学过程而高兴,学生却因此丧失了提问和选择探究内容的机会。 4、在教材内容安排上,采用了传统的分课式编排,(其他两版是分单元编排)甚至教学内容也没有什么变化,如第一册的2、3课题目是发声和传声,内容与自然教材变化不大,这符合原来自然教师的职业习惯。知识点比其它两册书多,教师有了选择余地,也便于安排教学,每一节课内容多了,如果教师对科学教育的新理念把握不准,不能根据本地区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做出选择,就有可能落入传统的”师传生受”的窠臼。 四、科学教材编写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难点 1、国外先进教育理念与国内科学教学现状的矛盾 我国科学教育改革是世界教育改革潮流的一部分,吸收了很多国外教育理论的先进成果,但改革的契机却大不相同。如美国国家科学课程标准产生的背景是因为他们的学校过分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注意学习系统科学知识,追求学生个性自由发展,因此通过标准,对各年级要求达到的科学素养水平做出具体规定,而我国的情况恰恰相反:过于注意系统知识的传授,压抑了学生个性发展,以至于无法适应知识爆炸的时代,使教材越编越难。因此我国教材编写者的首要任务是打破头脑中固有的知识框架,根据建构主义原理,在学生认知水平基础上构建新的课程框架。这种理念如何在教材中体现出来?学生认知水平起点如何定?我们给教师留下多少选择空间?一年多的新教材教学实践来看:那些理念符合世界改革潮流的内容学生虽然喜欢,但老师普遍认为难教,而那些看起来改革幅度不大的内容却受到欢迎。因此,怎样使教材既具有先进理念,又容易为广大教师所接受,这是一个难点。 2、知识深度和广度的矛盾 国外一般是从小学一年级开科学课,我国是从三年级开始,“标准”上的内容虽然比以前减少了一些,但分到各年级任务还是很重。探究性教学比较费时,而且口子不可能开得很大,如何既完成“标准”所要求的知识目标,又能对一些基本的、有生命力的知识点进行深入探究,这是教材编写的又一个难点。 3、教材的“通适性”问题 我国幅员辽阔、地理条件复杂,既有城市和乡村的区别,又有发达地区和发展中地区的差异,要想一本教材走遍全国,这也是一个很难的目标。 4、科学教育支援系统 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有一个由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与评价委员会主席理查德-科劳斯纳和国家科学院院长布鲁斯-艾尔伯茨联合署名的序-行动的号角里面有一段话: “在改革科学教育的工作中,起关键作用的将是教师,科学视导员,课程设计人员,出版商,工作在博物馆、动物园和科学中心的人,科学教育专家,全国各地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学校管理人员,学校的董事会成员,学生家长,工商业界人士、立法机关的工作人员及政府其他官员等多种多样的人。”读完这一段话,再联想到我国的一些现实,我想,为了达到科学课程标准所提出的目标,我国的科学教育支援系统,恐怕有很大一部分任务要落在教材编写者的头上。 5、把科学教材与自然教材区别开来 在一些教材培训会上,老师们提得和争论得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科学课与自然课的区别究竟在哪里?”这也是教材编写者们应该重点考虑的问题:在哪些方面取得更大的突破,将一本全新的科学教材奉献给我国科学教育。 五、河北版科学教材介绍 (一)教材编写的原则 1精选教学内容,全面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原则 从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生活经验出发,根据有利于学生亲历科学学习过程、有利于实现多领域学习目标、有利于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原则,精选科学知识和技能,重视社会普遍关注的现实性内容,以及具有综合性和关联性的内容。 2注重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相互联系的原则 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科学知识与技术、社会及环境相联系,养成关注科技发展、关心周围环境的习惯,感受科学技术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的变化,乐于用所学的科学知识和技能适应、改善周围的生活环境。 3围绕统一概念构建教材体系的原则 通盘考虑标准中所规定的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目标,打破学科知识的界限,围绕统一概念将相关内容统整成教学单元,实现教学内容综合化。 4促进探究学习及学习方式多样化的原则 为学生创造亲身经历科学探究过程的机会,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科学学习,发展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勇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建构基本的科学概念和原理。同时,注意将探究学习、体验式学习和接受学习等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 5发挥教材的教与学功能的原则 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生活经验,将文字与插图、图标、卡通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并提出观察、实验、操作、调查、讨论的建议,使教材具有对话和交流的功能,以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学习,同时利于教师理解教材,有助于教学的实施。 6面向全体学生,实现教材的弹性和开放性的原则 充分考虑我国学生在生活环境、经验背景和个性特征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在学习内容、教学活动、作业、评价等方面给教师和学生提供选择的机会和创新的空间,并注重引导学生利用广泛存在于学校、家庭、社会、大自然、网络和各种媒体中的多种资源学习科学。 (二)教材的基本结构 1、内容体系 本套教材以“性质与功能“、“运动与变化”、“作用与平衡“、“结构与系统”四个统一概念为主线,统整标准中所规定的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五大部分内容标准,形成一个螺旋式递进、有机联系的内容体系。在这一体系中,每个年级主要围绕一组统一概念组织教学单元,有效地实现学习内容的综合化。这种组织形式不仅有利于促进和加强科学概念和原理的学习,使学生逐步理解科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而且有利于学生获得科学素养的全面发展。 2组织结构 本套教材的每册教材采用“单元-课题-活动-评价的组织形式。在各册教材中,除了主要围绕一组统一概念组织教学单元外,还在最后安排了一个与本册内容有关的综合单元(如食物与健康、信息与通信、交通运输,农业与技术等),旨在引导学生关心科学技术的发展,并提供机会让学生将在本册所学到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每个单元由若干个课题组成,各课题之间具有内在联系,基本思路为:由学生经验引入一一学习有关的科学知识和技能一一将所学内容与实际生活(包括社会、环境)相联系并加以运用。 每个课题由1-3个活动组成,活动类型多样,活动实施具体。根据年级不同,活动的类型和设计思路也有所不同。对于低年级,主要安排操作技能和思维要求较低的探究活动,如观察、阅读和简单分析资料、设计和制作。设计思路是:引导学生模仿、体验提出问题、做出猜想与假设、选择材料进行活动,记录活动现象和结果,与同学交流讨论的探穷过程。随着年级的升高,逐渐安排实验、制作、搜集和分析资料、调查等探究性更强的活动。设计思路是培养学生根据假设制定活动方案,设计部分实验环节,记录、分析活动结果,初步得出结论并进行评价的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贯穿在各年级中,通过参与各种活动不断体验和感受逐步内化形成。 为实现教材弹性,一些课中还安排了拓展活动,可根据学生、教师的实际情况进行选做;为体现时代性,突出科学、技术、社会、环境(STSE)的联系,在教材中设计了“科学在线”栏目,根据不同课文的内容,呈现出相关的科学知识、原理、科技发展的新成果及科学技术的发展给社会、环境带来的影响等内容,以丰富学生知识,开阔学生眼界,鼓励学生关注科技发展。每册教材(包括学生用书和教师用书)都附有多种形式的评价表,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帮助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做出评价。 (三)教材的编写思路 在编写思路上,本套教材的主要特色可概括为以下三点: 1、内容综合化:围绕四组统一概念统整教学内容 在对多个国家科学课程标准和教材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四组统一概念,作为贯穿全教材的主要线索。每一年级分别围绕一组统一概念,按单元组织教学内容,统整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与空间科学三个领域的知识。在每一单元中,都强调了学习领域之间的联系与综合,并注意结合生活实际选择开放性课题,实现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统整。 2、教学活动化:利用形式多样的活动引领学生学习科学 在仔细研究标准中附录第二部分“教学活动的设计与类型”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目标、内容、资源的不同,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经验背景,为学生创设了丰富的、形式多样的活动机会,如观察、实验、科学游戏、科学幻想、家庭科技活动、社区科技活动、设计与制作等等。评价多元化:将评价与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学生用书和教师用书中提供了多种类型的评价工具。每一册的评价工具主要包括以下四种类型:(1)在学习过程中评价学生学习情况的各种评价表,包括小组评议表、个人自评表、个人贡献比例图等;(2)在每一单元结束后评价学生学习情况的单元评价表;(3)在学期结束后支持教师检查学生学习情况的综合评价表;(4)在教师用书中,提供了对部分探究学习活动的评价标准和评价工具,支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口头评价、行为观察、评定量表等多种方式进行形成性评价,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对教学方法进行即时的反馈和矫正。 (四)教材的特色 在内容和表现形式上、本套教材的特色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注意渗透技术的内容:结合各册的教学内容,使学生了解技术的本质与应用、培养学生运用技术的能力。例如,教材中设计了一些利用简单工具进行观测、制作、实验的活动(如制作水轮、雨量器等);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创造性设计的活动(设计“无噪声书房”、“未来交通工具”等);通过参观、阅读资料来描述产品生产过程,体会技术、设备的改进有利于产品质量和效率的提高的活动(如了解牛奶、汽水、天气预报的加工、制作等);通过阅读“科学在线”等资料了解科学技术发展史、预测发展趋势的活动(如了解汽车的发展、预测未来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等);通过自己分析发现科学技术给人类、社会、环境带来的正反两个方面的影响的活动(如克隆技术、核能应用等)。需要说明的是,一些设计活动对学生的要求并不高,旨在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开动脑筋,发挥创造性。 2、注重突出科学、技术、社会、环境(STSE)的联系 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在“科学在线”栏目中,以网站形式呈现科学知识和科技发展的新成果(例如纳米技术、磁悬浮列车等),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给社会、环境带来的变化和影响等内容;(2)在一些单元的最后中,从应用的角度设计教学活动;(3)在每册最后设计一个综合单元,如食物与健康、信息与通信、交通运输等,引导学生关心科学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鼓励学生关注科技发展新动态,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从而能够大胆想象、乐于设计,勇于创新。 3、注重与其他学科的横向联系 在设计活动时,注意到跨学科学习,鼓励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过程中综合运用从语文、数学、艺术等学科中学到的语言表达、写作、简单计算、绘画、审美等能力。同时,为了面向世界,帮助学生意识到英语的重要,对单元名称及课文中一些重要的科学名词标注英文。 4、采用多种方式实现教材的弹性和开放性 在本教材中,主要通过以下四种方式实现教材弹性和开放性:(1)在一些活动中,除了给出建议的方法和材料外,鼓励学生采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完成任务;(2)在一些课题中,为实现同一教学目的提供多种活动,学生可以根据当地的条件和自己的兴趣选择适当的活动;(3)在多数课题中设计了拓展活动,供教师和学生选学;(4)一些课题的教学要求学生利用学校、家庭、社会的各种资源开展学习。 5教材呈现的方式注重启发、引领学生进行主动学习 在突出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支持者、引导者和参与者的同时,还设计了一个卡通人-“小鼠标”,通过”小鼠标”给小朋友的信和在每课中的活动,始终陪伴、启发、引领小朋友们共同邀游科学的海洋。为了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探究,在教材中设计了“猜想与假设”、“记录与思考”、“表达出与交流”等栏目;为了确保活动的实施,还设计了“材料与工具”和“注意安全”两个栏目。 6、注意板式设计的新颖和实用 与加拿大GTK出版社合作,在版式、图标、插图、照片、卡通形象等的设计与制作上,力求新颖、生动、形象、美观、实用,达到国际同类教材的制作水平。 (五)三年级上册介绍 三年级(上册)包括全套教材起始课“亲历科学”、本年级开门课“认识自己”,及“动物和植物”、“土壤”、“水”、“空气”、“食物与健康”5个单元,共17个课题,并附6个单元评价和1个综合评价。教材起始课“亲历科学”,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了解科学课的学习是以科学探究的过程为核心,以体验为手段。“认识自己”是本年级的开门课,旨在让学生知道感觉器官和简单工具(比感觉器官更有效)能帮助我们观察事物,初步体会物体的基本性质与其功能相识应,为本年级其他课关于观察、认识事物的性质与功能的学习奠定基础。“动物和植物”、“土壤”、“水”、“空气”、“食物与健康”5个单元围绕性质与功能,将生命世界中常见的动植物、生理与健康及地球和宇宙中的土壤、水、空气的部分内容整合起来,通过各种活动指导学生学习运用感觉器官和简单工具观察物体的方法、认识物体的性质及用途,引发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从常见的自然现象和生活实际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并想办法验证假设的能力及愿意合作与交流、喜欢大胆想象、珍爱生命、关心环境的情感态度。“食物与健康”是本册的综合(STSE)单元,帮助学生了解食物的营养,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了解技术设备的运用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产品的加工过程以及新食品的开发,并鼓励学生大胆设计新食品。 六、青岛出版社科学教材简介 青岛出版社科学教材成书于其他三个版本之后,在不少方面借鉴了它们的长处,避开了它们的短处,印刷也比其它教材更精美。该教材以学生探究能力发展为主线,围绕活动展开教学设计,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入手展开教学,教学理念前沿新颖。该教材与其它教材相比有以下特色: 1、人物造型更加活泼可爱,十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材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的功能更胜其它教材一筹。 2、活动设计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最熟悉的玩具、小动物等入手展开教学设计,使孩子们感到科学并不神秘,科学就在孩子们身边,更能激发起孩子们探究科学的兴趣。 3、在内容安排上力求少而精,活动设计比较灵活多样,难易适度,给学生留下了探索空间。采用单元分课式编排,更便于教师把握教材。 专心-专注-专业

    注意事项

    本文(小学科学教材分析(共9页).docx)为本站会员(飞****2)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