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傅雷家书读后感500字_傅雷家书读书笔记.docx
-
资源ID:7969280
资源大小:36.46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读傅雷家书读后感500字_傅雷家书读书笔记.docx
读傅雷家书读后感500字_傅雷家书读书笔记 傅雷持续不断地写信给傅聪,激发年轻人的感想,训练孩子的文笔和思想,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和道德情操,看完傅雷家书,你认为傅雷家书读后感怎么写才优秀呢?你是否在找正打算撰写“读傅雷家书读后感500字”,下面我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 #754790读傅雷家书读后感500字1 阳光绚丽的下午,四周一片宁静,只有清风,给我捎来树叶簌簌的声响,夹杂着草木的气息。我的面前是一本傅雷家书。 翻开,一封封家信映入眼帘。虽已褪去油墨的芳香,其间蕴含着父母和子女之间的温情,依旧动人心弦。 父亲的信,沉静内敛,他喜爱在信忠谈论学术,常常给傅聪音乐事业方面的指导。如:“以音乐演奏而论,我觉得大体很好,一挥而就,精神饱满,细腻的地方特别细腻,tonecolour(音色)改变的确许多。”父亲对于儿子的看法,我感受最深的是他们的同等,犹如老挚友一般。如“川戏中的秋江,艄公是做得好,惋惜把陈妙常急于追逐的心理同时并重。”即便是教化,傅雷也往往是语重心长地谆谆教导。“自己责怪自己而没有行动表现,我是最不赞成的。”如傅敏所言,“父亲侧重于启发教化。”全书有许多这样的例子,虽然不赞成,但是没有横加指责,而是专心良苦地教育,内敛中含着脉脉温情,为人子女,如何不感动,不感谢? 母亲的信,则侧重于生活琐事。她写道:“在京洗的衣服成果怎么样?希望你能渐渐的仔细致细整理东西,妈妈不能代你理东西,真是件缺憾的事。今日冒雨为你添印了一打派司照片,现附上。希望你收到后就放在黑包内,以备将来派上用场。维他命B肯定要吃”琐事中蕴含着浓浓的关爱之心,看到这里,我的眼底泛起了泪光。多少次,我的爸爸妈妈也曾在电话中叮嘱我这些类似的日常细微环节,有时我难免会嫌弃他们的啰嗦。今日,在书中,静静地读着,我读出了“可怜天下父母心”。 傅雷及夫人对儿子们的教育,始终坚守着“先做人再做事”的原则。正是这样,他们的名字才会始终在世人心中熠熠生辉。 #435302读傅雷家书读后感500字2 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平凡过程,事实上是人类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宏大才智相结合的过程。近一时期我被傅雷家书深深吸引,那一封封家书,就象一次次宝贵的谈心,拉近了我们的距离,我像一个乖孩子在感受着,倾听着,专心牢记着,同时使我对生活增加了新的感受和思索。 每个人都有生身父母,大都体会过父母的慈祥和训诲。当我读着这本家书,感到的是一种另一番训诲,不是老师的教育,不是长者的嘱咐,而是父母对儿女的关切,是不同于我的父母的关爱,却不失被细心呵护的感觉,我好像找到了另外一种父母之爱,这也是大多数子女所体会不到的。 这是一部充溢着父母之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每个做父母的都深爱自己的子女,这是一种自然规律。盼子成材,望子成龙,更是全部父母的宿愿。然而如何教化子女?子女怎样才能成材?始终是困惑全部父母的课题。傅雷家书给了我们一个很好、很发人深省的启示。 父亲傅雷是一个睿智,博学,正直的学者,年轻时甚至有些暴燥,极富特性。母亲朱梅馥是一个具有东方文化素养,又经西方文化洗礼,既端庄贤淑,又温厚和善的东方女性。夫妇二人作为中国人的典范,一生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培育两个儿子成材,大儿子傅聪成为闻名的钢琴大师,小儿子傅敏成为英语特级老师。 做为父亲,傅雷特别严厉,甚至有些“残酷”,但他完完全全尽到了做父亲的责任。尽管傅雷每天有许多的事情要做,但他时刻没有遗忘做父亲的责任。孩子从小到大,无论在身边还是相隔天际,他都完完全全担当起了父亲的一份责任。当四十年头初在上海被日本包围成孤岛时,他不让孩子在外念书,甚至反对孩子上街头游玩,他把孩子关在家中,而且发觉在傅聪幼小的身心中,有培育成为音乐工作者的素养,便首先在家中,围围着音乐教化这个中心,他亲自编制教材,给孩子制定功课。对待幼小的孩子,正如他对自己、对别人、对工作、对生活那样,肃穆仔细,一丝不苟,亲自督促,严格执行,并以身作则,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他规定孩子怎样说话,怎样行动,做什么,吃什么,不能有所逾越。比方每天同桌进餐,他就留意孩子坐得是否端正,手肘靠在桌边的姿态,是否防碍了同席的人,饭菜咀嚼,是否发出丢失礼貌的声音。甚至因傅聪不爱吃青菜,专拣肉食,又不听父亲的警告,就罚他只吃白饭,不许吃菜。这些在我们看来,很是“残酷”,但是大器之成,有待雕琢。正是这样严格的家教,才造就了孩子不俗的一生,并给千千万万的父母留下了一面宝镜,照一照我们给了孩子一些什么?为了孩子我们自己怎样做事做人? 做为父亲,傅雷即可亲又可敬,尤如心心相印的挚友。傅雷对待孩子除了肃穆、严厉外,又不失细致入微的关怀、爱护与温馨。在孩子经受苦痛时,傅雷激励孩子说:“辛酸的眼泪是培育你心灵的酒浆,不经验尖锐的苦痛的人,不会有深厚博大的怜悯心”。在孩子事业方面遇到挫折时,他激励孩子要有更真诚的心,“得失成败尽置之度外,只求竭尽所能,无愧于心。”为了指导儿子把全部精力放在探讨学习上,多用理智,少用感情,用坚毅的信念,克制一切的苦恼,他说“艺术是目的,技巧是手段,老是只留意手段的人,必定会忘了他的目的。”在日常生活中,他告诫儿子“人总得经常强迫自己,不强迫就解决不了问题,最基本的就是要抓紧时间”。“做事要科学化,要彻底”;“在外面世界均勿难为情,被人家随意多留,才能不打乱事先定好的日程”;“修改小习惯,就等于修改自己的意识与性情”。“身外之名,只是为社会上一般人所追求,对个人本身的渺小与宏大却没有相干。智者自甘淡泊因此我们不因该受羁于贪念和欲望”。当孩子成年后,面对感情的选择,他竟也不失时机的帮助:“要找一个双方缺点各自都能各自相识,各自承认,情愿渐渐改,同时能彼此容忍的伴侣(这一点很重要),要找永久的伴侣,也得用理智考虑,勿被感情蒙蔽。”而当孩子们成家后,他又嘱咐“切勿钱在手头,撒漫使花,越是轻视物质,越须要限制物质”。随处读来,有反复吩咐,有温馨提示,有如挚友交心,有的甚至连点重重的着重号,可怜天下父母心,这些如细流般温润人心的句句话语,莫非只是一般父母意义上的唠叨,这是千年修来的福气。翻动着每一页字字沁人心脾,我的心总能被染的金灿灿的。想到我们这些做父母的身上正是缺少这样东西。我们应当学会与孩子挚友式地相处。 这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与人格修养的读物。傅雷的艺术造诣极为深厚,对无论古今中外的文学、绘画、音乐的各个领域,都有极渊博的学问。他曾经有志于美学及艺术史论的著述,却最终缺憾地不能实现,但在他的儿子身上得以实现。我觉得,这其中移传基因是一方面,主要的是得益于父亲对孩子的严传身教和细致入微的(书信)沟通。更主要的还是他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和对做人的高标准。傅雷在注意培育儿子的艺术才能的同时,非常重视教化儿子如何做人。他说:我始终认为弄学问也好,弄艺术也好,顶要紧的是“人”,要把一个“人”尽量发展,没成为艺术家之前,先要学做人,否则,那种某某家无论如何高超,也不会对人类有多大的贡献。一个纯粹投身艺术的人,他除了艺术和个人的人格,已别无所求。傅雷对艺术的理解非常深刻,站在人格的高度上看艺术,他说:艺术即使是像钢琴演奏也须要严格的技术因素,但绝不是“手艺”,而是全身心、全人格的体现。而所谓“人”在傅雷心中又是详细而微小的,这不只是一个愿望,一个口号。它大到对世界对人类对祖国的忠诚与献身精神,小到对自己事业的严谨,对父母的孝敬,对妻子的理解,对友人的宽容,甚至详细到了一个乐段的处理,一位友人的交往,以至于儿子的言谈举止也都一一告诫“手要垂直,人要立直”都使我印象深刻,颇有感言。甚至傅雷夫妻的人生的句号中,就用“人”字结束了,一切美妙的回忆不愿让自己屈辱,不愿再让生活中有如此多的自己不能忍受的不开心。他们宁肯抛弃自己而获一个解脱,来完成人的诠释。 #743526读傅雷家书读后感500字3 这是一本充溢着父爱的教子名篇,这是一本优秀的青年思想修养读物,这是素养教化的经典范本,它就是傅雷家书。傅雷家书是将傅雷写给他儿子的书信汇编成的一本集子,摘编了傅雷先生从9年至9年月的8封信件。最长的一封信长达七千多字,亲情溢于字里行间。傅聪至海外留学,与家里唯一的联系就是书信。傅雷家书中写过邮局将傅聪竞赛后的长信遗失,傅雷半个多月的心神不宁。因为儿子迟迟没有来信,傅雷甚至疑心:儿子又不信任爸爸了吗?由此可以看出来,傅雷将对儿子全部的爱都倾注到了家书中。我最终有点明白“家书抵万金”的意思了。傅雷曾在给傅聪的信中这样说;“艺术家最须要的,除了理智以外,还有一个爱字”。他要求儿子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傅雷曾在家书中写过这些家书的目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做一个探讨艺术,探讨音乐的对手;其次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簇新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播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微环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傅雷对儿子的教育不仅仅在艺术上,他曾劝傅聪改掉懒散的习惯;“人人都多少有些惰性,假 如你的惰性与偏向不能受道德的约束,又怎么能够实现我们教化你的信条;“先为人,次为艺术家,再者为音乐家,终为钢琴家?”傅雷家书是一位父亲为儿子苦心孤诣的证明,傅雷对傅聪、傅敏的爱不是一般的嘘寒问暖,而是暗藏在他对儿子们的谆谆教育中,暗藏在他对儿子们道德和艺术的严格要求中。 #773222读傅雷家书读后感500字4 傅雷家书中,我们可以看出傅雷对傅聪深厚的爱。千千万万的父亲也和傅雷一样,伴随着孩子的成长,都希望孩子能够成长为一个有用的人。 这个寒假,我再次重温了傅雷家书,对于傅雷对傅聪深厚的爱,则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傅雷对傅聪的谆谆训诲可谓是众所皆知的。在文中,他反复强调着做人总是排在首位的,学会做人才是人所要做的根本,这才能在社会上立足脚跟;若是不会做人,那么人就不会是真正意义上的人了。另外,傅雷也多次提出“理财”的重要性,也从侧面反应出了他对待生活的严谨。他对儿子所要求做到的每一件事,自己也会去改正这方面的不足。所以从傅雷的身上,足以见得他对“言传身教”四个字的完备诠释! 其实在我们的实际生活当中,千千万万的父亲也和傅雷一样,伴随着孩子的成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便会更加显得着急。傅雷对大儿子傅聪倾注了毕生全部的心血,因此对傅聪的管教也是极为严苛,不过这对傅聪以后走上的音乐之路也是特别有帮助的。许多家长也起先步人后尘,在孩子不乖的时候用暴力解决问题,但这只能带来适得其反的效果。终归有些家长并没有以身作则,所以这种做法只会加重父子之间的隔阂,让孩子产生抗拒的心理。 在当下这个衣食无忧的社会,每个家庭的经济条件都有了很大的提升,许多父母起先无节制地溺爱孩子,把一切最好的都要留给孩子。这不仅仅是在无形中毁了孩子,更是在不知不觉间使孩子有了“父母对其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想法,到头来,这种孩子以后所碰见的问题都无法自主解决,最终成为一辈子依靠父母的“啃老族”。 傅雷对儿子的教化方式值得令人深思,最终两名儿子也获得了相当高的成就。这就告知我们:只有经大自然磨砺过的花朵,才能真正的绽放,成为别人眼中的一道靓丽风景。 #739942读傅雷家书读后感500字5 优秀而严谨的治家,淳淳善诱的引导,也必将使自己的子女走上胜利的道路,这应当是傅雷家书时至今日还在受到大家推崇的缘由之一吧。 人的自爱其子,也是一种自然规律。人的生命总是有局限的,而人的事业却恒久无终点。通过亲生的儿女,持续自己的生命,也持续与发展一个人为社会,为祖国,为人类所能尽的力气。因此,培育儿女也正是对社会,对祖国,对人类世界应当的尽的一项神圣的义务与责任。我们看傅雷怎样培育他的孩子,从家书中自不待言。他在给儿子傅聪的信里,这样说:“长篇累牍地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稀里糊涂的,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作一个探讨艺术,探讨音乐的对手;其次,极想激出你一些年轻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簇新养料。同时也可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不论在做人方面还是其他各方面。”贯穿全部家书的情意,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肃穆的看法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具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傅聪在异国漂流的生活中,从父亲的这些书信中吸取了多么丰富的精神养料。时时给他指导,激励与鞭策。使他有志气与力气,去战胜各种各样的魔障。踏上自己正值的成长道路。傅聪这种酷爱祖国,信任祖国的精神,与傅雷在数万里之外对他殷切的教化,是不能分开的。 再看看这些书信的背景,傅雷是在怎样的政治境况中写出来的。有多少人在那场“黑暗的灾祸”中受到损害,傅雷缺在其中显出了他不变的本色。 优秀的父亲,精彩的儿子,不平凡的家书。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12页 共12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