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册1100字范文(5篇).docx
-
资源ID:79728372
资源大小:20.55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册1100字范文(5篇).docx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1100字范文(5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免费1100字范文1 教学设计 一、探究与实践 1、引入谈话。 师:今日我们连续应用分数的混合运算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板书课题:整理与练习。 2、完成“探究与实践”第5题。 (1)理解第(1)小题题意。 师追问:你预备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先画线段图) (2)学生演示画法。 指名在实物投影上画出线段图。 (3)集体评价,列式计算。 (4)学生依据计算结果,画出长方形。 师追问:你预备怎样画? (5)理解第(2)小题题意。 (6)怎样求现在长方形的面积? 学生独立计算,并求消失在长方形面积是原来的几分之几。 3、完成“探究与实践”第6题。 (1)理解题意。 师追问:你预备画长宽是多少的长方形,小组争论确定长方形。 (2)尝试练习画消失在长方形的长和宽及面积。 (3)算消失在长方形的面积是原来的几分之几? (4)小组汇报沟通。 比拟上面两题的计算结果,你有什么发觉?学生相互说,集体汇报。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探究与实践中加深对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理解。 二、评价与反思 1、理解每一条评价指标的意思。 2、学生逐条自我评价。 3、沟通汇报。 让学生说说自己在这方面做得怎么样?有哪些胜利的阅历,还有哪些缺乏?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评价与反思中能自我检讨,逐步提高力量。 三、全课总结 今日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有什么感想?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总结中收获学问,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板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免费1100字范文2 教学内容: 课本22页例3和做一做及练习四1、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使学生学会以不同的地点为观测点推断方向。 2、在学生学会确定任意方向的根底上,使学生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3、通过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 重点难点: 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到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教学用具: 挂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生成问题 1、师:教师站在大家的正东方向上,那么你们站在教师的什么方向上呢?(西方)对,我们的位置关系是相对的。 2、分别指两名学生,让大家依据方向说一说他们的位置关系。 (设计意图:组织学生先弄清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再依据两名学生的位置分别说一说谁站在谁的方向上,使学生初步理解位置的相对关系。) 3、师:今日我们就来连续讨论两个物体位置的相对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对上两节课学习内容有一个大体的回忆,为本节课新学问的学习做预备。) 二、探究沟通 解决问题 1、出示教材第22页例3主题图。 (1)让生观看地图 师:北京和上海两地相距大约 1000千米,说一说,上海在北京的什么方向上? 组织学生用直尺,量角器测量出上海在北京的什么方向上。 师依据学生汇报板书: 争论:上海在北京的南偏东30方向上,那么北京在上海的什么位置呢? 组织学生观看上图,在小组中争论,然后沟通说一说。 出示提示 1确定以谁为观测点,并建立方向标。 2用语言描述北京和上海的详细位置。 争论后每组选出一名同学在班内汇报。 可能会说出:北京在上海的西偏北60方向上或北京在上海的北偏西30的方向上。 师对比图示指一指,确定两种说法都是正确的。 师小结:以北京为观测点,上海在北京的南偏东约30度的方向上。以上海为观测点,北京在上海的北偏西30度的方向上。 观测点不同,物体的相对位置就会发生变化。这就是今日这节课学习的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免费1100字范文3 教学目标: 把握含两级的数的读法,能正确地读出亿以内的大数,并体会、理解读数的规章。 练习读数,使学生理解万级的数的读法与个级的数的读法的联系与区分。 结合读数,培育学生的类推和归纳概括力量。 引导学生有效地利用自身的生活阅历和已有的学问水平探究理解新知。 培育学生观看、动手操作的力量和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通过详细的教学情境,培育学生对大数的感受、进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 含两级的数的读法。 教学难点: 每级中间、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读出下面的数 305300535002879 (1)我们学过哪些记数单位? (2)请你按数位挨次表中的挨次依次说出所学过的数位。 (3)万级包括哪几个数位? 二、探究沟通解决问题 1、万级的数的读法。 我们已经学习过万以内的数的读法。而像我们昨天的城市人口数据的大数该怎么读呢? (1)出示含两级的数位表,并在相应的数位下面呈现2496,让学生读一读。 (2)再呈现24960000让学生试读。 比拟24960000与24960000在数位上的区分。 启发:引导24960000的读法。 说说各数位上的数表示什么,引导说出一共有多少万? 这个数有什么特点?(个级的四个数位上都是o,即这些数都是整万的数,末尾的零都不读出来。)读法与以前学过的数的读法有什么异同点? 一样点:万级的数先根据个级的数的读法去读。 不同点:万级的数要在后面加读一个“万”字。 小结:整万数的读法,先分级,把万级上的数根据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就行了,个级上的四个零都不要读出来。 练习读一读 50000180000235000040000000 2、含有万级和个级两级的数的读法。 学习中间有0的数的读法 板书6407000。 引导观看6407000与24960000的一样点与不同点。 学生自己试读,沟通读法。 小结读法:分级先读万级上的数接着读个级上的数。 教师随学生表达板书,六百四十万七千 (1)学习级中间、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板书*。 学生自己分步骤试读。 师声生同读。 小结读法:每级中间有0的应当读零。 按正确的读法师生品读。(板书:八千五百万零三百。) 三、稳固应用内化提高内化提高 教材第5页的“做一做”。 (1)观看每个数的特点。同桌互读。 2、做练习一第2题。 3、教师在计数器上拨数,学生读。 四、回忆整理反思提升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免费1100字范文4 教学目标: 1.复习两位数乘除法。 2.在详细的情景中培育学生运用已有的方法解决问题。 3.培育学生节省用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 在解决详细问题的过程中稳固两位数乘除法的计算。 教学难点: 能从不同的角度来解决两步(或三步)的应用题。 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水对我们人类来说特别重要,世界的个别地区已经开头缺水,我们为了节省水源,大家应当从小行动起来,养成人人节省用水的习惯,你看小胖家行动的如何? 二、新课探究 (一)探究一 小胖的想法和我们是一样的,他打算从身边的小事的做起,节省用水。 出示:小胖家假如每天节省水30千克。 你能依据这个条件提出一些什么数学问题呢? 学生反应:一周可以节省多少千克水呢? 一个月可以节省多少千克水呢?(按30天计算) 一年可以节省多少千克水呢?(按365天计算) 你们能帮他算一算吗?学生练习、汇报这道题你是怎么想的,数量关系是什么?怎样列算式?在计算的时候要留意什么呢? 出示:当因数末尾有零的时候,可以先把零前面的数相乘,再看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零,就在得到的积的末尾添上几个零。 (二)探究二 实际上节省水资源也可以节省水费的开支,关于水费的问题小兔帮小胖算了这样一笔帐 出示:小胖家去年共缴了1224元的水费,它想请大家帮它算算小胖家平均每个月缴多少元的水费? 学生练习、汇报,由学生自己讲解 (问:这道题你是怎么想的,数量关系是什么?怎样列算式?) 一年的水费÷12个月=平均每月要缴的元数 1224÷12=102(元) 问:在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时候,你又有什么话想对大家说呢? 出示:从高位除起,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上,哪一位上不够除就用“0”来占位。 (三)探究三 出示:小胖家今年预备平均每个月比去年节约4元水费,照这样计算,今年估计一共要缴多少元水费? 问:这里哪些词的意思不理解,你可以提出来?“照这样计算”是什么意思呢?是照“怎样”的计算呢? 请大家自己试着做一做,有困难可以先和小朋友商议一下。 学生尝试、汇报沟通 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三 (102-4)×121224-4×12102×12-4×12 =98×12=1224-48=1224-48 =1176(元)=1176(元)=1176(元) 师: 说说你们是怎么想的? 这三种解法有什么区分和联系呢? 这样的两、三步计算题的运算挨次是什么? 三、课内练习 1.练习一:计算以下各题 45×12= 45×102= 450×1200= 504÷14= 4284÷14= 32640÷32= 师:在计算的时候有什么要提示大家的吗? 2.练习二:括号中应填几? ()×32=256 1430÷()=13 ()÷109=109 128+()=2987 括号里的数该如何求? 3.练习三:实际运用 小胖和小巧在游泳馆练习游泳。(从泳道的一端游到另一端算一次) 小巧在泳道中泳一次要37秒。她用同样的速度游了13次,需要多少秒? 小胖在泳道中用了7分12秒游了12次,每次需要多少秒? 他们俩谁游得快呢?假如他们同时动身,都游了14次。相差多少秒呢? 四、课堂小结 1.理解和把握两位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 2.在计算四则混合运算的时候,要先算乘、除,再算加、减;有圆括号的要先算圆括号里的。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免费1100字范文5 教学目标: 1.经受量角器的形成过程,熟悉量角器。 2.会使用量角器正确测量角的度数。 教学重点: 理解并把握量角的方法,能够正确使用量角器量角。 教学难点: 1.敏捷使用量角器。 2.能依据测量的状况,区分内、外刻度,正确读出角的度数。 教学预备: 多媒体课件,三张练习纸,两种量角工具(单个小角和半圆量角工具),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出示两个角,角一和角二)课前纪翔和李毅画了两个角,让我帮助比拟大小,现在教师想请大家来帮他俩比拟一下,哪一个角大?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角的度量”。角的度量 (此处更改为直接比拟两个角的大小,目的是更贴近生活,引出冲突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课 1.测量工具的选择 看到这四个字,你有什么问题?(用什么量?怎么量?)咱们一个个的来解决,先看第一个问题“用什么量?”谁来猜猜看?(尺子)这都是大家的猜测,毕竟谁说的对呢?咱们一起想一下以前学过的有关测量的学问,能不能有所启发。(课件)线段的测量和面积的测量。大家想想看,用什么来测量角的大小呢?(用小线段的长度测量大线段的长度,用小正方形的面积来测量大图形的面积,应当用小角来测量大角。) 2.两种量角工具的选择 (1)用单个小角量角 用单个小角量一量练习纸一上的角一是几个小角?(先自己量,然后生演示操作,是两个小角。)那么角二是几个小角呢?试着量一量。(学生演示)这次需要四个小角,有没有比拟简便快捷的方法,一下就能量出来呢? (此处,更改为量取四个小角的角,比拟麻烦,从而引出半圆量角工具。四个小角的目的让学生知道每个小角的顶点都聚在一个点上,就是半圆量角工具的中心,为后续角的度量打下根底。) (2)连在一起的角 我们可以将这些小角连在一起,组成这样一个量角工具(出示半圆)。我们再用这其次种工具来量一量角2是多少个角?(4个小角)用其次种工具来量角3是多少个角?(3个半小角) 设计意图:4个小角制造麻烦,促使改良量角工具为半圆量角工具,更为简洁快捷。同时,让学生熟悉到每个小角的顶点都在半圆量角工具的中心;由3个半小角制造熟悉的冲突,促使学生思索改良量角工具的方法。 3.改良量角工具 (1)同学们能不能想方法改动一下手中的量角工具,是我们的测量结果准确的用一个整数来表示呢?(课件)将每一小角再分成两个小角,数出一共有七个小角。 (2)给量角工具标上数字 假如每次都是一个一个的数,有什么感受?能不能想个方法,不用一个一个的数,一眼就能看出这是12呢? 开头的这条边上应当表上数字几?想想我们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时,都是从刻度几开头的? (3)再测量一个角,但是还是不能用一个整数表示,怎么办呢?(课件)把每个小角平均分成非常,可以得到多少个更小的角?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数出7个、12个角,体会到一个个数比拟麻烦,引发出进一步改良量角器的必要。 4.简化量角工具 看看现在的量角工具有什么感受?简化量角工具,得到的工具和量角器几乎是一样的。 5.量角器上读角 (1)熟悉一度角 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每一份所对的角叫做一度角。记作“1°”。角的计量单位是“度”,用符号“°”表示。那两个一度角是几度角?三个一度角是几度角? (2)熟悉几度角 熟悉5度,145度角。 反方向读角,怎么能看出是50度的角? (3)能不能想方法不用计算不用数,一眼就能看出是50度的角? 设计意图:熟悉角的计量单位,感知1度角的大小,初步理解量角的方法。50度角同时引发读角过程中的冲突冲突,引出外刻度。 6.熟悉量角器各局部名称 量角器外圈数字叫外刻度,量角器内圈数字叫内刻度。量角器有两个0刻度线,分别对应着内外刻度。全部小角顶点聚拢在一起的这个点就是量角器的中心。 同学们看我手中的大量器,和教师一起说说量角器各局部的名称。 7.(1)读出以下各角的度数 开口向右70度角和开口向左60度角,开口向右用到量角器的内刻度,开口向左用到量角器的外刻度。 (2)在2号练习纸上画出以下各角(留意强调中心点、0刻度线、内外刻度线)90°,180°,120°,60°(强调内外刻度两种表示)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正确区分和使用内刻度和外刻度,在会读的”根底上正确的画出各个角。 (此处增加开口向右70度角和开口向左60度角,以及在纸上画角,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内外角,也为量角做好了预备。) (3)拿出自己的量角器,试着量一量3号练习纸上角一的大小。(学生操作演示)强调留意中心点对齐,零刻度线和角的一边对齐,看是内刻度还是外刻度并读出度数。 (4)量一量3号练习纸上其余各角的度数。 三、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