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富国先进事迹党员学习心得体会精选21篇_时代楷模观后感范文(2).docx
-
资源ID:7973187
资源大小:40.37KB
全文页数:1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杜富国先进事迹党员学习心得体会精选21篇_时代楷模观后感范文(2).docx
杜富国先进事迹党员学习心得体会精选21篇_时代楷模观后感范文(2) 杜富国先进事迹感想精选 苦练本领:主动请缨扫雷 舍生忘死冲锋 在没有硝烟的和平年头,排雷是最危急的军事任务之一,排雷兵是离生死最近的军人,雷场便是战场。 杜富国参与的这次中越边疆云南段扫雷行动,是响应习近平主席号令而实行的一次重大作战行动,也是继1992年、1997年两次大排雷之后的第三次大排雷行动。 统帅号令如山,战士快速行动。当时,还在原边防某团教育队担当炊事员的杜富国,得知组建扫雷大队的消息后,第一时间向连队党支部递交申请,主动请缨参与排雷。身边有战友劝他,排雷如刀尖上跳舞,每天都与“死神”打交道,何必去冒这个险。他坚决地说:“当兵不怕死,怕死不当兵,现在国家有须要,我们决不能后退半步。”。 从2022年6月起先,杜富国和来自不同单位的战友,义无反顾踏上了为人民扫雷的征程。刚到扫雷大队时,队干部打算支配杜富国到炊事班,但他坚决要求去战斗班,坚决说道:“既然申请来扫雷,就要到一线去战斗!” 练就“金刚钻”,才能和死亡叫板。雷场看似宁静无声,实则凶险残酷。杜富国静默告诫自己:“排雷,没有真本领不行,学不好排雷理论,就扫不了雷、保不了命,一刻也不能掉以轻心”。 新兵下连时,他成了连队出名的“训练狂人”;理论学习不明白,点滴时间啃教材;专业技能不达标、午睡时间练一练;体能素养跟不上、早晚负重跑一趟。经过刻苦训练和不懈努力,最终他凭借过硬的军事技能和坚韧的拼搏精神走在了连队前列。 超乎常人的毅力与付出勤学苦练,让杜富国成为了单位出名的“多面手”“实干家”,是每个连队都争着要的“珍宝疙瘩”。 当兵半年,他就被破格举荐参与原边防某团预提指挥士官集训,上等兵期间就担当副班长,成为连队官兵学习的榜样。入伍8年,他被5个单位争先选调、从事4个专业,始终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 为学深悟透扫雷理论,他把学问要点写成小纸条、制成小卡片,有空就拿出来看一看、背一背,晚上熄灯后常常加班加点,缠着身边战友讨教至深夜。为娴熟驾驭排雷技能,他严格根据程序反复练习,别人练1个小时,他练2个小时,每个动作都重复上百遍;为训练探雷针手感,每天坚持练习上万针,像绣花一样将分队前的草皮翻了个遍;为娴熟探雷器,将铁钉、石块、弹片等混合埋设,并运用斜放、混合、覆盖等方法增加难度,3个月的训练期还没结束,他就娴熟驾驭了10余种地雷的解除方法,做到探雷器一探就能精确辨别地雷埋设位置、知晓地雷种类。在临战训练综合性考核中,全部考核科目被评为全优。3年来,杜富国累计排出各类地雷和爆炸物2400余枚。 在天保口岸、马嘿、老山、662.6高地等因雷而令人生畏的“骷髅地带”。杜富国总是坚持第一个进雷场,第一个设置炸药,第一个引爆,第一个搜排,大家都称他为“雷大胆”。 开拓通路时,他打破固有逐点逐片爆破作业方式,提出田字分割爆破、多人多块同步作业的方法,实践中有效提升了搜排效率,得到广泛推广,被大家称为“田字切割法”;探测作业中,他反复琢磨教材中“连续扫描探测、目标精确定位”十字交叉定位法,渐渐摸索出“分块扫描、木棍标识、交叉划线、精确定位”的搜排要诀,极大提高了探测速度和精度,是全队驾驭这一方法最娴熟的作业手;运输弹体上,他合理区分解除爆炸物的规格尺寸、性能种类,手工制作了10余种装运沙箱,较好地提升了搬运效益和平安系数。他凭借平常扎实的训练积累和过硬的专业技能,啃下了一个个“硬骨头”,解除了一颗颗“索命雷”,铺设了一条条“平安道”。 军人血性:把危急给自己 把平安给战友 中越边疆云南段第三次大扫雷,雷场地势险,大都处于陡峭的山崖、茂密的丛林、锐利的山石中,机械作业几乎无法绽开,只能采纳爆破和人工搜排的方式;自然环境差,气温高,雨量大,常常发生山洪、塌方和山体滑坡;雷障种类多,布雷密度高,每平方公里布雷达数千枚。 在八里河东山某雷场,班长刘贵涛探到1枚罕见而危急的抛撒雷。没等刘贵涛吩咐杜富国撤下时,他就抢先道:“班长,我来吧。” “他就是这样,不管与上级还是下级同组作业,都‘强词夺理’争着上。”杜富国负伤后,刘贵涛回忆起这些细微环节,抹着泪说:“他其实是不想让别人冒险,这早已成了他的习惯。” 生死一线,视死如归,哪里有任务杜富国就出现在哪里,哪里雷最多杜富国就铆在哪里,哪里有危急杜富国就冲锋在哪里,他的心里装着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却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 每次扫雷杜富国总是第一个喊出“让我来,我先上”,背着50多斤重的炸药拉着绳索滑降,穿着近30斤防护服、鞋底厚达18厘米的排雷鞋,绑着一条细绳在近70度的陡坡上一米一米地排雷。他认为,多排一次就多担一分风险,多给队友一分平安,多送群众一分平安。 今年10月11日下午,在麻栗坡县猛硐乡老山西侧雷场扫雷作业时,发觉少部分露于地表的一个弹体,初步推断是一颗当量大、危急性高的加重手榴弹。杜富国立刻向分队长报告,接到“查明有无阴谋设置”的指令后,他吩咐艾岩:“你退后,让我来!”艾岩转身后退了几步。正值杜富国根据作业规程,清除弹体四周的浮土时突然爆炸,他下意识地倒向艾岩一侧。飞来的弹片伴随着剧烈的冲击波,把杜富国的防护服炸成了棉花状,也把他炸成了一个血人。 面对危急,杜富国用血肉之躯,舍生忘死的刹那一挡,确保了两三米之外的艾岩仅受了皮外伤。经过3年艰苦奋战,扫雷大队共扫除雷区57.6平方公里,人工搜排出地雷和各种爆炸物19.82万枚(发)。 观看杜富国心得体会范文 红色之城,黔北遵义,一座奇妙、神圣、神奇而又令人神往的城市。 从宏大的遵义会议的历史转折,到攻克娄山关的成功大捷;从文军长征(浙大西迁办学)的光辉壮举,到红九军团播下的红色革命火种;从操场上一个人的升旗礼,到细雨中止不住的爱国心;从流淌的遵义会议纪念馆,到获得全国优秀的红色义务宣讲员……始终以来,红色基因在这里薪火相传, 杜富国从红色基因中传承走来,又走到了为人民扫雷,为军旗增辉的事业中去。他的英雄事迹,带来的不仅仅是震撼和感动,而且更是一种深层次的思索和探寻。 “英雄是平凡真实的,是我们每个人都触手可及的。富国有优点,也有不足,他以真心实诚让自己活成了一束光,静默燃烧着自己,暖和照亮着别人。”对扫雷大队队长李华健来说,提起杜富国的名字,便有说不完的话。 李华健说,富国受伤以来,我和战友们经常在沟通探讨,“我们为什么扫雷,富国为何能成为英雄,他又从何而来?而今日我们又该向英雄学习什么?”。每一次思索对自己都是一次启发,一次精神洗礼,一次灵魂升华。 扫雷大队大队长陈安游也感同身受。他认为,富国关键时刻很英勇,负伤之后很坚毅。这个战士身上的点点滴滴都不是与生俱来的,他的奉献精神、坚毅品质、高尚品德都是在人生成长的平凡真实中一种厚积薄发。 正如他们所言,英雄从来不是一时出现的,培育的,而是许久的积累与酝酿。其实早在无形之中,红色的基因,信仰的力气早已注入他的生命里。 在杜富国的家乡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这样的评价再一次得到印证。 历史的记忆深刻印记这片土地上:天主教堂,一座始建于清光绪后期的浪漫法式建筑,因为上个世纪三十年头中期一支军团的莅临而铺染上一层红色,成为了今日重要的全国文物爱护单位,这就是长征时期在湄潭驻扎过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九军团司令部旧址——“红色天主堂”。在其次次国内革命斗争中,红九军团参与了中心苏区反“围剿”斗争,驰骋在湘赣大地,屡建奇功。1935年1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进入黔北,中心政治局召开遵义会议,红九军团当时就驻扎在湄潭,保卫了遵义会议的成功召开。 科教救国路漫漫 上下求索兴国魂。当年,浙江高校校长竺可桢带领莘莘学子,穿过战火硝烟,辗转多地来到湄潭艰难办学,这文军长征的线路与三年前中心主力红军长征的上段路途基本吻合,这些都是革命精神的薪火传承。 浙大“求是精神”就是产生于家国山河破裂,民族生死攸关,中华民族奋起抗日之际。在这种特别的时代背景下,“求是精神”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历史的接着延长,也是一个宏大民族灵魂的觉醒和升华。 而天城中学也是载满了红色记忆。该校校长金粟说,天城镇是红军经过的地方,当年不少红军战士在这里牺牲,烈士英雄的后人在这里读过书。2003年,杜富国从皂角小学转到天城中学就读小学四年级,直到初中毕业。他从小就是在红色基因薪火传承中长大。 “他从小就有个军人梦。”回忆起杜富国,九年级语文老师邱重鸣说,记得有一次学校组织去为在当地牺牲的红军烈士扫墓。活动结束后,杜富国在心得体会中写道:对英雄烈士很崇敬,我也想当一名光荣的军人。 红色土壤孕育了英雄儿女,成就了英雄传奇,也是杜富国“让我来”的志气、信念的精神源泉。 杜富国最新观后感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呼声。在岁月的长河中,无论历史的硝烟散去多久,但对英雄无悔,铁血忠魂的记忆和呼喊始终都在。 雪落无痕,花开无声,而英雄从平凡真实中走来,又到平凡真实中去,一切都是有迹可循:杜富国从红色土地中成长起来,从红色故事中传承基因,从红色历史中坚决信念,而这一点与习近平主席的强军思想和“四有”军人要求,一脉相承。 可以说,杜富国的舍生忘死不单单是他个人的英雄事迹,更是新时代革命军人的热血本色的生动诠释,而“让我来”将成为新时代革命军人的共同心声。 离开熟识的岗位,告辞亲人挚友,来到艰苦偏远的边疆,扫雷官兵面对的不止是雷场生死考验,“杜富国们”付出的也不止是汗水与鲜血。 记者到扫雷三队采访,下士李洋面对镜头,马上转过了身。他请记者不要拍他:“我没告知父母我在扫雷,我妈假如在电视里看到我,会哭的。”记者一问,原来扫雷大队官兵有个默契:跟家人打电话从不说自己在扫雷。即使家人知道了自己在扫雷队,也只说自己“在二线搞保障”。 杜富国和他们一样,一起先都选择了“隐瞒”。战友张中君告知记者,直到第三次扫雷任务结束后,家人才知道自己在扫雷。 在扫雷大队,已婚官兵全部两地分居,40多名官兵面临亲人重病、子女年幼等困难。他们把缺憾、愧疚和思念压在心底,忘我奋战在雷场,用生命在战斗,只因他们都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杜富国”,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心声:“让我来!”。 告辞扫雷大队驻地,众战士的一句话,久久在耳畔回荡:“就算不能回战场,也还要去战斗。生命不息,战斗不止!” 杜富国先进事迹心得体会观后感 连日来,一个英雄的故事在云贵大地广为传颂:南部战区陆军云南扫雷大队中士杜富国,在边疆扫雷行动中面对困难雷场中的不明爆炸物,对战友喊出“你退后,让我来”,在进一步查明状况时突遇爆炸,英勇负伤,失去双手和双眼,同组战友安稳无恙。 为人民扫除雷患,为战友血染雷场。杜富国英勇负伤后,军地领导机关和医疗机构全力进行抢救。经多级医疗机构接力营救和细心治疗,目前杜富国已脱离生命危急。 英雄,流血显本色,壮举定乾坤。入伍以来,杜富国先后获得嘉奖2次,被表彰为“优秀士兵”“优秀士官”各1次,荣立一等功1次。2022年10月11日下午,在云南省麻栗坡县老山西侧坝子雷场扫雷时,杜富国面对半露出地面的加重手榴弹,对同组的战友呼喊一声:“你退后,让我来。”在进一步查明状况时突遇爆炸,他下意识地倒向战友一侧……。他用惊天一挡书写了“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的铁血荣光。 认准了路,并坚决地走下去,必将成就一番事业。面对危急“让我来”,脏活累活“我先来”,开拓通道“跟我来”,遇到困难“有我在”。入伍8年,在杜富国这个年轻战士的身上体现了一种崇高的爱,体现了一种精神。这种爱,是支撑杜富国克服不可思议的困难,做出令人钦佩的奇迹的爱;这种精神,是把爱国、爱军队和爱人民统一起来的崇高精神。杜富国以自己的一腔热血真实诠释了勇于献身使命的奉献情怀。在他和他的战友们身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不怕苦、不怕死、不怕亏的“老山精神”得到了集中体现,不怕千难万险、不惜伤残牺牲、不计个人得失、扫除雷障为人民的“扫雷精神”得到了弘扬。一身男儿血,满腔报国志。这是杜富国灵魂深处最宝贵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我们欣喜地看到,多数杜富国式的优秀共产党员,为了祖国和人民的须要,一腔热血报效疆场,奉献在云岭大地。多数热血青年响应祖国的呼唤,纷纷选择到祖国最须要的地方扎下根去。他们在艳丽的战旗上续写着我们的荣光。 观杜富国时代楷模发布厅有感 当有人问杜富国:“你为救战友失去了双手双眼,现在最大的困难是什么?康复后想做些什么?”他缄默良久没有作声,两行热泪滑落下来…… 新年伊始,在病床上,杜富国拿起麻栗坡人民送来的收音机,倾听着习近平主席新年开训令。他说:“部队闻令而动,掀起了实战化训练热潮。我也要刻苦训练,争取早日康复,做更多对党对人民有益的事,不辜负部队的培育、人民的关爱。” “工作总要有人干,我多干一点,大伙就少累一点” “富国话少、害羞,却有一副热心肠。”遵义的乡亲们都这么说。 提起受伤的大侄子,姑姑杜静忍不住泪往下流:“富国在几兄妹中是老大,在家的时候什么活都带头干。” 童年时代,杜富国的父母在外务工,家里日子过得紧巴巴的。苦熬不是方法,苦干才有希望。他从小担起家庭重任,背着弟弟妹妹放牛、砍柴、干农活。四邻八舍人见人夸。 别人家的铲车“趴窝”了,学过修理的杜富国主动帮忙,从下午5点捣腾到凌晨;村里人家办红白喜事,杜富国不用人喊,总是会去帮忙端茶、送菜、摆放桌凳、整理碗筷…… 到了部队,杜富国更是热心助人。他利用休息时间,为队里修水电、修门窗、修设备,成为精彩的“三小工”; 雷场上,他把自己的干粮分给饭量大的战友,分给山里的困难群众; 战友有困难,他时常拿出300、500元乃至上万元支援; 在驻地,他经常帮助乡亲铺路坑、搬物资、修水电。 战友问他:“每天忙个不停,你就不知道累吗?”他说:“工作总要有人干,我多干一点,大伙就少累一点。” 二班战士詹程说,富国总是闲不住、忙不完,也从不嫌麻烦。 有一天,从雷场回来,大家很乏累,大多在休息消遣,杜富国的“休闲方式”则是到处转,看看水龙头是否漏水、澡堂的灯泡亮不亮、椅子腿是不是松了。 在雷场,杜富国干的活也总是最多,背的装备总是最沉。他总是歇不下来,大家把他誉为“小马达”。 马嘿雷场山高坡陡、荆棘密布,来回有6公里山路,扫雷兵要背负爆破筒一步一步往山上挪。 一个弹药箱重27.5公斤,每次杜富国都要争着扛两箱,有时候还后面背两箱,前面再抱一箱。 他的肩膀被背带勒出一道道血印,脚底也磨出了血泡。 战友心疼他:“少扛点,时间长了,铁打的身体也吃不消。”杜富国笑道:“没得事,我身体好。” 2022年9月2日,驻地猛硐乡发生百年不遇的泥石流灾难,扫雷队凌晨出动救灾。看到十几名学生被困在二楼,杜富国第一个攀上一辆冲翻的皮卡车,借势爬上二楼阳台,将学生逐个抱下。 在敬老院,暴涨的河流将19名老人困在对岸。杜富国又是第一个拉着绳子,跳进河中蹚路。而后,他和战友站在河中组成人墙,将老人逐个背回。 从河里出来,杜富国的腿被洪水中的杂物撞得淤青。面对战友的关切,他说:“这是咱当兵的本分。” “我会为自己加油,给大家带来更多阳光和正能量” “飞飞,坚毅点。”杜富国醒悟后,这是父亲杜俊对他说的第一句话。“爸,我没事,放心。”杜富国的声音很虚弱,却安静。 杜俊没想到,伤情如此重的儿子还会劝慰他宽心。在杜俊印象中,儿子负伤后,无论是手术还是换药清创,从来没叫过一声疼。他宁愿把泪水流在心里。 2022年10月21日凌晨,病床上的杜富国疼得难以入眠,他抬起双臂想要触摸伤口,可是少了一截的断臂总是碰不到一起。 “我的手是不是没了?”杜富国问陪护他的分队长张波。张波支支吾吾地说:“可能是绷带绑得太紧,所以没知觉。”黑暗中,杜富国没再问,一夜辗转。 张波抓紧给大队领导和医生发了信息:“富国心情激烈,应当是察觉到自己双手没了”。 翌日一早,大队长陈安游、政委周文春和医院领导商议,确定先告知杜富国失去双手的消息。 “富国,加重手榴弹近距离爆炸,为了保命,手没保住。”“希望你坚毅,你是我们扫雷大队的英雄,也是人民的英雄。” 听了陈安游和周文春的话,杜富国语气安静:“首长,请放心,我肯定会坚毅。” “隐瞒真实伤情越久,越不利于治疗。”根据主治医生陈雪松的看法,大队随后确定告知杜富国全部伤情。2022年11月17日,病房再次站满了人。领导、战友、家人、护士都来了,还特意请来了心理干预专家。 “富国,爆炸太猛烈,手没保住,两个眼睛也没保住。”病房里静得让人窒息。 几秒钟的缄默后,杜富国微微颤抖地说:“我知道了,您放心,请大家给我点时间。” 心理医生蹲在旁边视察杜富国的表情,酝酿着几套心理干预方案,最终一套也没用上。 他的乐观让人感动。杜富国的脸部、四肢、胸腹等处严峻炸伤,身上瘢痕累累。陆军军医高校西南医院医生叮嘱他:“只要忍得住,别脱压力衣。”杜富国穿上压力衣,浑身绷得像弹簧,除上药、洗澡、换衣外,每天23小时不脱,不喊一声苦,还打趣称自己成了“蜘蛛侠”。 他的坚毅令人动容。当被问到将来如何面对新的人生时,他说:“我想学播音,讲一口很好的一般话,以后把扫雷的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我会为自己加油,给大家带来更多阳光和正能量。” 眼睛失去光明,心里升起太阳。在病房的每一天,他都会练习播音技能。除了医院制定的康复训练,杜富国每天也会坚持收听广播、练习写字、学唱歌曲,并让妻子和战友为自己读报。 “富国啊富国,你可知道在康复的路上,还有好长好长的路要走。”护士余翔静默地在心中为他祈祷。 西南医院康复中心主任刘宏亮说:“对杜富国的康复治疗,请了国内外的顶尖专家,用了医院的最好设备,组成了最强的医护团队。我们要向英雄表达崇高的敬意。” 现在,杜富国的伤情日渐好转。生日那天,他给医护人员唱了一首歌——壮志豪情在我胸,以感谢大家对他的帮助。豪迈的歌声在病房久久回荡。 病房的阳台上摆满了鲜花,其中一束鲜花上插着一张卡片,上面写道:“向日葵说,只要你朝着阳光努力向上,生活便会因此而美妙!”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18页 共18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