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阿城市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提升模拟题.docx
-
资源ID:79848646
资源大小:28.59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4.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阿城市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提升模拟题.docx
姓名 :_学号 :_班级 :_学校 :_密封线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分外(fèn) 积攒(zn) 压榨(zhá) 自惭形秽(huì)B嘶哑(s) 亵渎(dú) 游弋(yì) 间不容发(jiàn)C瞥见(pi) 广袤(mào) 冠冕(gun) 相得益彰(zhng)D娉婷(píng) 汲取(jí) 鲜妍(xin) 成吉思汗(hán)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科举考试中的乡试一般在秋天举行,称“秋闱”,因放榜时正值桂花盛开,故又称“桂榜”。B“崔九堂前几度闻”中的“堂”是居所名称,古代居所前为“堂”,后为“室”。成语“登堂入室”出自论语,意即登上厅堂进入内室,指学问、技艺由浅入深,达到一定的造诣。C古代制竹简以火烤青竹去湿,刮去竹青部分便于书写和防蛀,称为“汗青”或“杀青”。后来“汗青”指“史册”,例如“留取丹心照汗青”;“杀青”现多指影视作品前期拍摄完成。D古人将一夜从19点开始分为五更,每更一个时辰。湖心亭看雪中的“更定指一更,即零点前后。3、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我们读过许多描写人间至情的文章,背影再塑生命的人爸爸的花落了秋天的怀念都主要表达了父母和子女之间的真情。B成语“妄自菲薄”出自诸葛亮的出师表;“不求甚解”出自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峰回路转”出自欧阳修的醉翁亭记。C三国演义中,刘备、关羽和张飞“桃园结义”,兄弟情深;黄盖上演“苦肉计”忠义无双。D雨果、莫泊桑、罗曼·罗兰都是法国作家,他们的作品分别有巴黎圣母院羊脂球名人传。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一带一路”这个战略构想,举世瞩目,影响深远,实现它是中华民族兴衰的关键。B4月19日,庞公大桥江心主墩开始钻孔,此桥建成将大大缓解我市交通拥堵的现状。C这次大型海上编队驶入印度洋,让中国海军从近海走向远海的愿望成为现实。D由于对志愿者精神理解不深入,使得部分志愿者还不能主动投入到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中。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三、默写(共6分)5、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后人常用辛弃疾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中的“_,_”来表示少年时候的无忧无虑;有时也用来感叹少年时候的年轻不懂事。而词中的“_”则常被用来表示少年不知愁却强说愁的情况。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各题。【甲】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节选自岳阳楼记)【乙】来焦山有四快事:观返照吸江亭,青山落日,烟水苍茫中,居然米家父子笔意;晚望月孝然祠外,太虚一碧,长江万里,无复微云点缀;听晚梵声出松杪,悠然有遗世之想;晓起观海门日出,始从远林微露红晕,倏然跃起数千丈,映射江水,悉成明霞,演漾不定。瘗鹤铭在雷轰石下,惊涛骇浪,朝夕喷激,予来游于冬月,江水方落,乃得踏危石于潮汐汩没之中,披剔尽致,实无不幸也。(选自渔洋山人文略)【注】米家父子:米芾父子。杪(mio):树梢。瘗(yì)鹤铭:六朝摩崖石刻。披剔尽致:仔细而详尽的地阅览、观赏。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心旷神怡_ 得踏危石_2下列句子加点字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于潮汐汩没之中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记)B而或长烟一空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C不以物喜可以一战(曹刿论战)D悠然有遗世之想水陆草木之花(爱莲说)AABBCCDD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浮光跃金,静影沉璧。始从远林微露红晕,倏然跃起数千丈。4【乙】文游焦山四件快事:_;晚望月孝然祠外;_;晓起观海门日出。5【甲】【乙】两文都描写了明丽壮阔之景,但作者的写作意图有所不同,请简述。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敬畏一粒米林文钦一粒米能有多重?我一直以为,它重如一座山。小时候家里穷,母亲在深秋的时候总是出去“捡地”,就是去大地里捡拾农人秋收后遗落在地里的粮食。每次母亲都要走上好几十里的地,背回来半麻袋瘦瘦的稻秆儿,脱了皮,最后能收获一海碗的大米。母亲一点点地积攒着,然后用它们给我们当口粮,那是儿时我们所有的营养来源。粒米之恩,能与皓月争辉!米吃多了,就有了想法。诗人说“米是漫山遍野的精灵,是生长绿色的种子,是陆地结的珍珠”,我也有这个感觉。有时我看到掉在桌上的一粒米,会产生一番联想:这粒米,不知道是哪粒种子被种在土里,经过了多少风霜雨雪,又被哪个农民精心养育,浇水、施肥、捉虫、打药,顶着酷暑烈日收割了来,再冒着酷暑高温脱了粒。脱一遍还不算,再脱一层皮,再脱一层皮,成为白白亮亮的精米,大有缘法落到我的饭碗里,结果不等它入口,就被轻轻抛弃,假如这米有灵,不知道会不会伤心?对米,汪曾祺先生有过经典描述。其笔下有一个叫作八千岁的人物,开着一个米行,他店里一溜排开几个大米园,从“头糙”“二糙”“三糙”到“高尖”应有尽有。挑箩把担卖力气的吃头糙米,一老碗紫红的糙米饭,上面堆上岗尖岗尖的腌小鱼和小青菜,大口大口吞食;住家铺户吃二糙三糙米,比头糙精致,米色亮白一些;所谓高尖,精致透亮,只有高门大户才吃,普通百姓不是吃不起,只是总觉得有些糟蹋。中国人自古惜福心理就十分强烈,字纸尚且不肯浪费,更何况养身的米?此外还有糯米和晚稻香粳。糯米不用说,常用来蒸八宝饭、包粽子;香粳米煮出粥来米长半寸,颜色浅碧如碧螺春茶,香味浓厚。西厢记里有一个章回专门说到崔莺莺吃的一顿便饭:一碗酒酿清蒸鸭子,一碗虾丸鱼皮汤,一碟腌的胭脂鹅脯,还有一大碗热腾腾碧莹莹蒸的绿畦香稻粳米饭。红楼梦中也提到了红米、绿米。红的,颜色嫩红,味腴粒长,香气扑鼻,叫作“御田胭脂米”;那绿米,就是芳官吃过的“绿畦香稻粳米”。关于米,还有不少传奇典故。据说远古时期,上帝虽说把亚当夏娃逐出伊甸园,命令他们流汗才有饭吃,但到底对自己的造物心怀恩慈,命令地下的麦子长得如同一棵树一般,分出七股八杈,每一个枝头都有一个麦穗,于是天下万民不缺粮食。有一日上帝到人间巡行,发现麦子烂倒在泥里,上帝一怒之下改了规矩,下令麦株从今以后只结一穗,且不时有风雹雷灾、水患火欺,以此惩罚不知惜福的凡间生灵。真正有品德、有修养的人不肯怠慢了世间万物,尤其是珍珠一样的米。在弘一大师的眼里,世间竟没有不好的东西,白菜好,咸苦的蔬菜好,倘跋山涉水之际能有一碗白米饭,更是好上加好。我在闽东太姥山的摩宵庵吃过一次素斋。那些不起眼的素菜素饭,盛在清素的餐盘里,竟是那样温润有致,不由心生一丝感恩,细细把一碗米饭装进胃里,生怕丢弃一粒米。对生命的敬畏,源自一粒粒米。(选自意林,有删改)1联系上下文,揣摩文中第段画波浪线句子的含义。粒米之恩,能与皓月争辉!2从引用的角度品味文中第段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诗人说“米是漫山遍野的精灵,是生长绿色的种子,是陆地结的珍珠”,我也有这个感觉。3作者为什么认为“一粒米”重如一座山,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4作者对生命的敬畏源自一粒粒米,生活中有什么是你敬畏的,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五、诗歌鉴赏(共5分)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作者被贬官在外多年,回京路上思怀往事,展望将来,心绪难平中又不乏刚健昂扬之气。这种复杂的情绪是通过哪些意象表现出来的?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2前人评论这首诗时曾说:“尾联看似平淡,实乃点睛之笔,不能忽略。”请结合尾联中的“长精神”三字分析诗人的情感。六、语言表达(共10分)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几句话,使之构成排比。信念就像一根指南针,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绝不会置身于迷途之中;_,_,_;_,_,_。有了信念,我们才有了敢于挑战一切的勇气,进而我们才能乘风破浪、披荆斩棘,创造辉煌的明天!七、作文(共40分)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完成任务。题一:生活,是一面镜子要求: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诗歌不少于30行)。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题二: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作文。在成长的过程中,家庭的温暖、师友的帮助、社会的关爱,甚至产生的迷茫、经历的困难、遭受的挫折,都曾启迪你的智慧,点燃你的希望,增强你的信心,激励你的成长,成为你人生宝贵的财富,值得珍藏。请结合自己的经历,以值得珍藏的财富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