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湖南省涟源市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高分提分卷.docx
-
资源ID:79851928
资源大小:29.12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4.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2024学年湖南省涟源市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高分提分卷.docx
姓名 :_学号 :_班级 :_学校 :_密封线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窗棂(líng) 筵席(yán) 稍逊(sùn) 鸠占鹊巢(què)B教诲(huì) 鲜妍(yn) 飘逸(yì) 自吹自擂(léi)C嘹亮(liáo) 歧路(qí) 恪守(kè) 矫揉造作(jio)D恣睢(su) 栈桥(zhàn) 掺杂(cn) 彬彬有礼(bn)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吹虚经世奇才顿开茅塞B愧赧如雷贯耳思贤如渴C延席三顾茅庐民殷国富D作揖若若连声剜口割舌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花和尚鲁智深性情暴躁,遇到不平之事,不由分说,举拳便打。B这道数学题非常简单,一看到题目我便茅塞顿开,不费吹灰之力就做完了。C范进中举一文通过对众邻居在范进中举前后态度变化的对比,揭露了人们嫌贫爱富、趋炎附势的心态。D历史上那一个个如雷贯耳的名字,背后都有着一段段可歌可泣的故事。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中国游客在境外旅游时的不文明行为被屡屡曝光,严重损害了中国礼仪之邦。B据报道,2016年12月中旬,中国雾霾范围进一步扩大至约17个省区市左右。C我在故宫修文物是一部纪录片,它保留了故宫文化的气质和“工匠精神”的内核,近距离展示了稀世珍宝的“复活”技术。D2016男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是美国民谣艺术家,诗人、导演鲍勃·迪伦获得的。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三、默写(共6分)5、默写。(1)人有悲欢离合,_,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2)_,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其一)(3)当今社会,日新月异,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新事物。在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_,_”两句恰好表达了这种观点。(4)在人生的旅途上,我们既有成功,也有失败,在成功与失败面前,我们应该像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所说的那样“_,_”,始终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欧阳修醉翁亭记)【乙】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节选自苏轼喜雨亭记)注释志:记载。扶风,歧山:均为地名,在今陕西省。雨麦:麦苗返青时正好下雨。占:占卜。有年:年将有粮,引申为大丰收。弥:整、满。乙卯:古代用干支纪日。乙卯:农历四月初二。甲子:农历四月十一日。丁卯:农历四月十四日。忭:高兴,快乐。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1)杂然而前陈者 陈:_ (2)弈者胜 弈:_(3)亭以雨名 名:_ (4)是岁之春 岁:_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2)官吏相与庆于庭。3甲文写禽鸟之乐和游人之乐的用意是什么?请简要分析。4甲乙两文作者表达的情感,有什么相同之处?请简要分析。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艾叶香中寻玉佩郑凤岭催春的雨,引得山茶流红,麦苗铺绿,湖色空蒙。湖岸被雨水浇出一片嫩绿,艾叶散发着清雅的香气。在这氤氲的艾香中,我又想起了儿时的情景。年幼的我跟在奶奶身后,走过村头的木桥:春花一片片,新生芦苇一丛丛。雨水打湿高高晾起的渔网,细细地流进湖里。我学着奶奶的样子,摘下一片嫩芽,仿佛闻到了那贴在锅里的艾饼的香甜。雨后积在艾叶上的水滴从指缝滑落,“滴答”声融入醒来的土地。沿着当年的田间小路,我又回到了老屋。老屋还是熟悉的模样,泥垒的墙、泥烧的瓦、泥砌的灶,连大门正面的照壁也是泥做的。老屋南墙上,树枝支起的窗棂与木板拼成的门楣上方,挂着菖蒲与艾条。窗棂下摆着老旧的石磨,这磨由上下两块尺寸相同的短圆形石块做成,磨拐是用门前大楝树的枝做成的,一端连接在上磨,一端用绳索系挂在灶房的横梁上。我仿佛又听到石磨“吱吱”转动的响声,看到奶奶教我磨面的身影。奶奶推动磨拐,石磨每转动一周,我就往磨眼里添加一小瓢碎米粒。随着石磨一圈圈转动,细面就落在了磨盘里。奶奶在面粉里加入晾过的艾叶,拌匀,做成小饼,贴在锅灶上。生起红红的灶火,慢慢地煎。随着木制锅盖下滴进铁锅的水溅声,热气带着那艾的香、面的甜,飘满村落。推开奶奶的房门,那个老旧的木箱子静静地守在屋角。触摸脱去桐油的边框。那些往事愈加清晰。那年新年,奶奶打开木箱子,从箱底下摸出崭新的一角纸币。又从门楣上撕下一片红喜纸,包裹好,放在我贴身衣袋里,是给我的压岁钱。就在打开木箱那一刻,我看到了一支黄亮亮的竹笛,红线系着颗玉心佩。听父亲说,竹笛是爷爷生前留下的,玉心佩是奶奶的奶奶传下来的。再见玉心佩是在那个灾荒年,在遭遇连续的自然灾害后,村里人食不果腹,野菜不够充饥,我再没闻见艾饼的香气。清明节前几天,我看见奶奶戴起那多年未戴的玉心佩,去了一趟老镇。回来后,变戏法似的做出了艾叶饼。我跟随奶奶去上坟,祭祀仪式毕,奶奶给了我一块小艾饼,将剩下的全部分给了跟来的孩子们。奶奶上了年纪后,眼睛已看不见,她常坐在门槛上静静地听雨。有一段日子,奶奶倚在床上,连门槛也少坐。雨细细地下,风轻轻地吹,门楣上枯艾和菖蒲鸣鸣作响,好似远处隐约传来的竹笛声,我瞧见奶奶脸上浮现出少有的红晕,伸出小手抚摸奶奶的脸。静静地,听见奶奶自言自语小声说:“好你个外人,又来到我面前吹那好听的竹笛。”那之后,奶奶再没下过床。母亲打开奶奶的旧木箱,我看到了那黄亮的竹笛,却不见了系在竹笛上的玉心佩。祖辈以农耕为生,奶奶一世清贫,养育子女多人已属不易。家里原本就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唯有玉心佩。母亲翻遍了木箱的底,也未找到玉心佩,赶紧走到床前,贴在奶奶耳边问:“娘,那玉心佩呢?”奶奶不言语。母亲说:“是要给您老人家带走的。”奶奶用微弱的声音说:“要走了,还带那东西做啥?”奶奶走了,终究没说玉心佩在哪里。走出房门,雨停了,我又闻到空气中飘来的艾叶的清香。1作者回忆了奶奶哪几件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在横线上。_教“我”磨面作饼给“我”压岁钱_病中思念爷爷临终不说玉心佩的去向2请结合语境,按要求品析语言。(1)催春的雨,引得山茶流红,麦苗铺绿,湖色空蒙。(说说加点字的表达效果)(2)老屋还是熟悉的模样,泥垒的墙、泥烧的瓦、泥砌的灶,连大门正面的照壁也是泥做的。(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这句话的妙处)3联系上下文,研读文中第段画线句,分析奶奶说这句话时的神态及情感。4下面对文章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段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再现了奶奶教“我”磨面做饼的情景,表达了“我”对奶奶的思念之情。B老旧的木箱子装着奶奶最珍贵的物品,承载着奶奶最美好的情感。C奶奶不说玉心佩的去向是因为玉心佩很值钱,担心家里后辈指责她。D文中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勤劳、善良、慈爱、坚韧、痴情的奶奶形象。5玉心佩的去向,前文已有伏笔,请将它找出来,并结合前后文分析其作用。五、诗歌鉴赏(共5分)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下面小题。【甲词】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乙诗】月夜忆舍弟(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1下面对这两首诗词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词中前面小序交代了写作的时间及写作的缘由,并领起全篇。B甲词“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两句中,苏轼把酒问天,将青天视为自己的朋友,显示了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气魄。C乙诗标题中的“舍弟”是对他人称自己的弟弟,“忆”字点明情感。D乙诗的颔联写今夜露水白,故乡月亮明,都是写自己所见之景,写出秋夜的静谧美好,借景抒情,抒发虽在战乱中,仍逢良辰美景的喜悦。2结合两首诗词的内容,完成下面的问题。(1)简析“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一句中“转”和“低”以及“无眠”的表达效果。(2)甲、乙两诗词除了表达思亲之情外,还各自表达了怎样不同的思想?六、语言表达(共10分)本文多处运用细节描写,将人物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请你任选一个场面写一个片段,细腻地描写人物的动作、语言和神态。七、作文(共40分)夏日傍晚,沉寂多时的蛙声突然在你耳边响起;售书现场,敬仰已久的作家终于在你面前出现;语文课堂,默默无闻的你因一次精彩的展示而获得掌声;潜心沉思,绞尽脑汁的你因一个偶然的契机而豁然开朗那一刻,相信你的心会像小鸟一样跳跃不止。这些景、人、事给我们快乐,催我们奋进,促我们成长。请以“我心雀跃”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自选文体,不少于600字。(2)不得抄袭和套作。(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信息。(4)书写3分,请认真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