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docx
-
资源ID:79872168
资源大小:15.18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人教版五年级《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docx
人教版五年级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一文是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其次课。本单元的主题是“我爱阅读”。*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以小女孩和学者季羡林对话的形式,提出读书的有益见解。教学目标是1、指导学生熟悉 3 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3、引导学生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发,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从而激发学生对读书学习的喜爱之情。重难点是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懂得应当多读书、读好书,明晰安康成长的要求。因此,在教学过程的安排上,设计成(1、导入并简介2、初读课文,梳理内容3、细读课文,深入探究4、品尝题目,深化理解5、写作手法,学习探访技巧6、作业设计)六个方面。让学生在自学理解的根底上结合自身的学习阅历畅谈读书、多读闲书、学会甄别有益的书的力量,进而促进其对读书的喜爱。 二、教学过程设计 (一)、新课导入,激发兴趣 由第一课林海音的窃读记引入到此文:你们想知道怎样读书、读什么样的书才会有更好的效果吗?让我们开头学习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此中进展课题板书,并要求学生跟写课题,齐读课题,以较好的状态进入到课堂的学习。还可以要求学生沟通预习中对的了解,并结合生活沟通对题目的理解。) (二)、明确要求,初读课文 1、课文写了谁和谁的对话?他们谈了些什么内容? “小苗”指苗苗,“大树”指季羡林。 课文写了小张钫与国学大师季羡林的一次采访记录,详细谈了“阅读、偏科、学习外语、积存古诗文”四个方面的内容。 (三)、细读课文,深入探究 1、再读课文,说说苗苗同季爷爷都沟通了哪些问题?他们对读书各自有何见解? 2、学生先自己思索,再与同桌沟通。(主要有以下方面:阅读、偏科、学习外语和积存古诗文。) 3、重点引导“闲书”的问题: (1)在苗苗对季爷爷的采访中,他们用了很长时间争论看闲书。那么究竟“闲书”是什么,能结合课文谈谈你们的理解吗? (2)其实,我们已经从他们两人的沟通中体会到阅读能带来欢快,帮忙写作。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走过爱读书的童年和少年,我想说,“是阅读,为我翻开了学问的大门。”你能用这样的句式来说说对阅读的感受吗? 学生自由沟通,可以谈谈自己搜集的关于阅读的名言警句。 (3)看来,“闲书”不闲,杜甫曾说过,“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今日,教师想说的是,假如你想学好语文,先爱上阅读吧!(可适当引导他们在适时看些相宜的课外书,而不是引导他们抛掉正课不顾,即正确引导学生的课外阅读。) 4、读了他们的对话,你有什么感受?(体会人物形象) 苗苗:喜爱读书,虚心好问。季爷爷:学识渊博,平易近人,幽默中擅长引导,满含着对下一代的关爱之情。 (四)、品尝题目,深化理解 现在知道题目的真正的意思了吗? 外表上与二人的名字亲密相关,“小苗”指苗苗,“大树”指季羡林。实际上“小苗”还包含着苗苗在求学和增长学问的路上刚刚起步,如同破土而出的小苗要吸取养分;而季老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恰似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小苗”与“大树”沟通的正是如何生长、吸取养分,小苗才会长成参天大树,像苗苗这样的孩子们才会成才的内容。 (五)、学习探访技巧 1、访谈是与人沟通,通过阅读这则访谈录,你对访谈技巧有了一些什么新的熟悉? a、要有礼貌地请教,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b、要倾听对方的表述。 2、你认为应当怎样朗读? 沟通点拨:要像说话一样自然,不做作,争取做到亲切与自然。 3、结合以上两个方面,再细读课文,加深对访谈的熟悉和了解。 (六)、作业设计 1、写一个读书推举卡,把自己喜爱的书推举给同学。 2、选择一本自己喜爱的书进展阅读,填写阅读记录卡。 3、搜集整理好读书名言。 三、课后反思 在授此课过程中,消失了几大诟病: 1、本文语言通俗易懂,本应完全交给学生,而在课堂,我把此阅读课文当成精讲课文细细剖析,结果是牵引过度,学生引而未发,没真正到达自主学习的目的。 2、在较好引入课文的前提下,停留在文字外表的理解,没能更深层次的拓展延长,整个课堂大局部是食如嚼蜡。 3、朗读对话单一枯燥,没给学生自如的学习时机。 4、面面俱到,重点不突出。 情景再设: 在引导学生重点学习“阅读”局部时,在课堂设计一个因看闲书而走神的情景,让学生来判别其好坏,那样一来,许多语言都成多余的了。对人物的评价交给学生,或许,并不需要教师多费口舌了。 其实,一堂课,并不需要教师去折腾,只要是能真正合理地交给学生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