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社主任先进事迹(共8篇).docx
信用社主任先进事迹(共8篇)-大文斗范文网 阳春三月,大忙在即。 这位主任叫××,今年38岁,系××县“农村经济建立标兵”和怀化市信用社系统“支农工作先进个人”。他参与工作20年,在山区农村信用社拼搏了20年,支农的红旗扛了20年,用真情和汗水谱写了一首爱农、帮农、富农、强农的歌。 这是张主任平日的一句口头禅。他1987年刚参与工作时,就在大山区中都信用社当出纳。从今,跟山区结下了不解之缘。先后到过5个山区信用社,上过4个工作岗位。每到一地,他都和当地群众打成一片,搭种子、农药,帮犁田、打禾,搞果树嫁接,什么都干。特殊是从1997年元月担当××信用社主任以来,更对支农效劳情有独钟。 针对这种状况,张主任先是一番明查暗访,继而广泛征求意见,最终召开了全社“解困定策会”。会上,他语重心长地说:“信用社是农夫自己的银行。它的出路在支农,它的进展靠支农,离开了三农,信用社将一事无成。” 在他的主持下,信用社制订了“支农规划”,确定了“支农工程”,签订了“支农责任书”,开展了“支农大调查”,组织了“支农大援救”。 农业产业化建立,成了他支农的重点工程。去年元月,经北斗溪乡政府牵头,引进县香菇开发公司老板与当地两村38户村民合股创办了香菇产业。这是山区的一个特色产业,为了促其安康进展,去年信用社投入25万元贷款,农户得纯利13万多元。今年产业规模扩大一倍,张主任又支持40多万元贷款,估计年底农户可获纯利20万元以上。近几年,在张主任的鼎力支持下,××信用社所辖的××、北斗溪两乡先后进展了“牲猪”、“高山土鸡”、“柑桔”、“茶叶”、“香菇”、“金银花”等6大产业,每年可给山区农夫创收3200多万元。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立,是张主任支农的亮点工程。××乡来峰村离乡政府20多华里,山高路小,交通非常不便,山里农夫卖头肥猪,光工钱要开支60多元,农夫养头大肥猪只能赚40多元钱。为了尽快转变这种状况,村里发动群众,于2023年开工兴建大路。开头没有列入国家“村村通”规划,资金缺口比拟大,张主任便大方支持了4万元贷款。在信用社的大力支持下,大路建立进展顺当,于2023年11月便建成通车。通车那天,村党支部书记翟光双拿着感谢信,敲起锣鼓,赶到信用社报喜,并把4万元贷款连本带息全部还清。××乡回春村,过去是个“路不通”、“水不通”、“电不通”的落后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立中,他们发动群众,投资投劳,修大路,砌水池,办沼气,架电线。在工程关键时刻,张主任给村里贷了2万元款。此举尤如雪中送炭,村里的四项工程很快竣工。如今,回春村评上了全县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样板村”。成了市委书记的联系村,去年底,村里借的2万元贷款也如数退还。 张主任抓了“产业支农”和“新农村建立支农”,不但惠了农,而且兴了社。2023年,随着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原北斗溪信用社也并入了××信用社,到2023年末,××信用社职工增加到8人,存款余额到达1676万元,贷款总额达924万元,单位可用资金上升到750万元,企业盈利10万元,实现了整体提高。 “支农是个硬功夫,没有铁脚板不行” ××信用社所辖的两乡有22个村、181个村民小组、4516农户、16021人,最远的村离乡政府50多华里,一般村也离10多华里,而且开门就见山,出门便爬坡,工作非常艰难。记得1997年7月,张主任第一次到金星村搞信贷调查。那天,秋阳似火,山路晒得冒青烟,当他爬了20多里山赶到贷款户家里时,突然昏倒在地。村民立刻找来医生,打针抢救,才幸免一难。 从今,他苦练脚上功夫。每月要下乡20多天。他说:“支农是个硬功夫,没有铁脚板不行。”记得2023年,离乡政府30多华里的宝山村8组14户瑶族村民,在信用社还有1.2万元退耕还林补助费没领。假如让村民自己来信用社取款,不但要耽搁20多个工日,而且资金在路上也担心全。想到这里,张主任便邀乡公安派出所干警,带上全部优待资金,翻山越岭,直奔瑶村。中午时分就到目的地,他挨家宣传,挨家发款,不少瑶民都感谢得流下了热泪,大家都留他们休息。可是,为了明天的工作,他们又连夜赶了回来。这一天,张主任整整爬了70多华里山路,一双运动鞋也磨出了两个洞。 第2篇:农村信用社主任个人先进事迹先进事迹 农村信用社主任个人先进事迹材料先进事迹 郑贵英,女,中共党员,现年43岁,1984年参与工作,现任龙马潭区信用联社官渡分社主任。参与信用社工作二十多年来,始终扎根基层信用社,分别在龙马潭区齐家分社、金龙信用社、官渡分社从事过出纳、储蓄、记账、分社主任岗位工作。在联社领导的细心培育和同事们的大力支持下,郑贵英同志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在思想上、学习上、工作上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她始终以“道虽通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为人生信条,从每一件小事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在平凡的岗位上忠实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用纯朴的思想去理解运用科学进展观,用辛勤和才智赢得了荣誉,受到联社领导和同事们的全都好评。并于2023年被区联社任命为官渡分社负责人。 郑贵英同志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感到身上的担子不轻,暗下决心要尽快地学好业务,到达快捷、精确、周到的效劳水平。于是,她白天上班,晚上回家熟记理解规章制度、效劳规章,练习点钞、珠算。时间一长,与朋友的接触就相对少了,朋友们对她说:“你活得的真够累的”她淡然一笑,心里则提示自己,这是自己的业务,肯定要做得更好。通过多年的努力,郑贵英同志的业务水平有很大的提高,一次一位农户拿零乱不整的钱来信用社存款,郑贵英同志用心整理的清点,很快把精确数字告知了顾客,并退还了多的钱,顾客连声称谢。过一段时间,这位客户把存到邮政的存款也转到了官渡信用社。这件事让她熟悉到只要热心效劳就会迎得信任,信念倍增的她,学习业务学问和热忱效劳的劲头更足了。 郑贵英同志担当官渡分社负责人后,工作中做到公正、民主、透亮,能想职工之所想、急职工之所急,甘于牺牲、乐于奉献,几年来始终坚持和职工一起并肩作战,有困难一起迎难而上,把官渡分社的各项工作搞得井井有条,一步一个脚印,促进了官渡分社安康、稳定的进展。在金融市场剧烈竞争的今日,官渡分社的存款由最初的4000万增加到了8300多万,四年净增了107.5%。面对工作量的急剧增加,郑贵英同志和分社的同事们一样,没有退缩,没有埋怨,而是迎难而上,用更多的精力和旺盛的斗志投入到工作中。官渡分社各项工作呈现欣欣向荣的态势。 多年的业务学问积存和业务技能的提高,郑贵英同志在工作中总结出了肯定的阅历,凭借这些阅历,她屡次为客户挽回了经济损失: 2023年8月,一个年轻人拿着一张5万的存单到官渡分社取款,通过多年办理业务的阅历,郑贵英同志觉得这位年轻人眼神与一般客户不一样,接过存单看了一下储户名和金额,并要求他出示身份证,该年轻人说他是储户的儿子并出示了储户的身份证,郑贵英同志凭借自己的阅历,总觉得这人不大对,便 打电话和存单上的客户核实状况,结果和郑贵英同志的推断一样,存单是被盗来的。在报警后,郑贵英同志和储户本人一起多方查找刚刚拿存单来冒取的人,最终将这名青年逮住,将存单拿回,给客户挽回了5万元的经济损失。 2023年1月的一天,适逢官渡场赶集,信用社客户许多,业务相当繁忙。接近中午下班时,一位老人神色惊慌来到信用社,拿出他刚刚存的存单,要求立刻取款,并说他家人生病急迫用钱。郑贵英同志一看客户脸色不对,没有为他办理取款,并为他取来开水,急躁地向他询问,方知道客户被人蒙骗,她立刻通知家人把老人接回,避开了客户的经济损失,为此受到了群众的好评。当年,郑贵英同志被龙马潭区评为“维护治安先进分子”。 郑贵英同志被任命为分社主任后,狠抓了不良贷款的清收工作,不良贷款余额从2023年的60多万下降到了20多万,每年平均收回核销贷款近万元。在工作中,她遇到许多的困难和威逼,但她没有可怕,没有退缩。2023年,听说塘坡村一名贷款客户熊联海,将建房款用在了其他方面,在得知状况后,郑贵英同志立刻到他家去现场了解,确认无误。为了不让信用社的资金损失,她准时想法把贷款户买的水泥拉出,并托付人将水泥卖掉,归还了信用社的局部贷款。贷款户后来到信用社办公室:“要求郑贵英同志赔偿他的损失,要不然后果自负。”想到集体的利益,郑贵英同志并没有被吓倒,放下了个人安危,与这个贷款户斗智斗勇,最终贷款户在郑贵英同志的诚意打动下,将这笔贷款转到了他狡猾本分的哥哥名下。2023年,黄坳村14社一位刚从监狱释放劳教人员熊兵,来到信用社要求贷款,通过了解其回来后并无正值职业、无还款来源状况后,郑贵英同志断然的拒绝了他的贷款要求。不甘心的熊兵来到信用社,扬言:“谁不放贷款给我,我就不让谁过上平稳的日子。”郑贵英同志在单位和个人利益的权衡下,放下了个人利益,坚持了自己的立场,使信用社的资金没有放到无信誉的人的手里,避开了集体资金的损失。 在工作之余,郑贵英同志作为信合系统的兵头将尾,带着全社职工,学习其它学问和为人的道理。1996年,郑贵英同志得知其爱人教书的班上,有一个家境比拟贫困的孩子,家住官渡乡塘坡村八队,其父母长期多病无劳动力,无经济来源供给读书。眼看一个好孩子将面临由于家庭条件而辍学,郑贵英同志心里很难过,便和爱人商议打算赐予她帮忙,从1996年起,她每月资助孩子生活补助100元,有时还赐予肯定的书学费,始终坚持了整整八年时间。2023年,这个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大学,现在也在云南找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郑贵英同志这种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感召着全社职工,职工们的思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更加自觉地为信合事业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工作。 郑贵英同志面对领导和同志们的表扬和鼓舞,没有满意,更没有停顿前进的脚步。她始终坚信一句话“一根火柴再亮,也只有豆大的光。但如果用一根火 柴去点燃一堆火柴,则会熊熊燃烧”。在以后的工作中郑贵英同志将以新的起点、新的要求,为信用合作事业明天的辉煌加倍努力。 第3篇:信用社(银行)主任同志先进事迹 信用社(银行)主任XXX同志先进事迹 XXX同志是XX信用社的现任主任,她在信合工作岗位上工作了二十多个春秋,二十多年来,她爱岗敬业铸就了一身过硬的为储户效劳的本事,并形成了一套具有自己特色的工作方法。她视储户为亲人,将满腔热忱的热忱倾注于信合事业,受到了各级领导和储户的全都好评,她先后三次被评为省、市先进工、二次被评为市“三.八”红旗手。敬业爱岗是XXX踏上工作岗位那天起就立下的誓言,孔繁森、焦裕禄又成为她新的人生目标。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二十多年来,正是靠着一股韧劲克制了一个又一个难关,笑迎诚待着八方储户,为了广阔储户供应周到满足的效劳,她注意学习信合方针政策,自己还走访了储户,真正成为为储户办实事的好朋友。在单位里,她为了完全彻底地做到呵护我们职工,常常帮助我们迎接储户,办理业务。在工作时间外更是时常的到职工家里问寒问暖。 生活中,她是一个平凡而顽强的人 在生活中,XXX主任从不追求时尚、前卫,平常很少有时间去逛街、逛商店和外出游玩,生活特别简洁。在对待工作、家庭问题上她始终将工作放在第一位,由于工作任务重,单位人员编制少,她常常主动放弃节假日休息,误餐少眠成为她生活中的常事。丈夫常常在外抢修线路一去就是几天,儿子都上高中三年级了,正是需要做为母亲的她常常地在身边辅导和照看,但为了工作,XX主任时常深夜才能回家。有一次她和同事一同坐车到距县城较为偏远的四海村等几个乡村收贷款,路特别的难走,有时还得徒步跟车行走,当收完贷款回 到县城时,已经是深夜了,一下车,XXX就急赶忙忙回到家后,看到桌子上已经凉了的饭菜,在看看儿子为了等她回家吃饭而在桌边睡着了的时候,她的泪水夺眶而出。就是这样可她从没有因此而耽搁过工作,刻苦钻研,争做事业的带头人 一腔热血 执着勤政 一杆标尺 从严治理 XXX同志在走立刻永生信用社主任时,没有豪言壮语,只是清清白白做人,勤勤恳恳做事。面对经营亏损,业务进展缓慢,效劳方式单一,员工安于现状等现实,她并没裹足不前,而是布满着对事业执着的追求、对前途必胜的信念。为激发全社干部职工的创业创新热忱,她组织全社员工相继广泛深入地开展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高继泰理事长关于“突出一个主题,做好十项工作”的学习教育等活动,同全员一道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发扬“信合精神”,坚固树立创新观念和提高效劳意识,把干部职工的思想从消极逐步引向积极,从满于现状逐步引向创新,从单一的传统信贷效劳转向全能化金融效劳,从单一的信贷业务转向金融大市场,她的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精神,不断激发了员工拼搏向上的工作热忱。XXX同志对工作有火一般的热忱,为促进各项工作的落实,他始终坚持从自身做起,从经营治理制度的建立,人员的调配到队伍的建立等工作,她都要亲自组织、亲自检查督办,一件一件地抓落实。她工作起来不分昼夜,人们称她是一个工作狂,几次带病工作,忍痛上岗,不下一线,白天坚持带药下乡,深入农村指导工作,夜晚回家输液打针,仍考虑工作。她始终坚持对每项业务的特点、阅历、教训进展总结,详实地写出工 作日记,不断积存胜利阅历,用以指导实际工作。常常同一线工作人员一起共同探讨,学习新的信合业务,从中总结阅历,把握了一套过硬的业务本事。在她的带动下,全社干部职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扎实做好各项工作,全社存、贷款业务实现超规划、超目标快速进展,经营效益实现扭亏为盈稳步进展,标准治理实现提档升级持续进展。为打破旧体制、旧框框对信用事业的束缚,她从改革入手,在全社范围内狠抓了“治理机制、效劳手段”。在机制上:坚持以人为本,创新劳动安排机制,推行全员劳动合同制、竞争上岗制、末位淘汰制,搬掉了铁交椅,砸毁了铁饭碗,打破了终身制,增加了员工的危机感,实现了治理机制的创新。使信用社各项存款快速增长,质量最优,群众最信任的金融单位,使信用合作事业步入了良性进展的快车道。XXX同志常常组织信用社一班人,进一步建立和健全了各项制度和责任制,使信用合作治理走上了制度化、标准化的轨道。围绕增收节支,狠抓经营承包责任制、扭亏增盈责任制、绩效考核责任制三个到位。为建立一支过硬的信合队伍,她坚持人性化治理,举办了新上岗员工、会计、信贷、出纳、微机操作等业务培训,提高全社广阔员工的业务水平。 一身正气 清正廉洁 一片热诚 情系“三农” 她常常教育干部职工要耐得住孤独,守得住清贫,抵得住诱惑,不要被“糖衣炮弹”俘虏,在五亲六眷上,她坚持按原则办事,把好权力关,不徇私情,不为亲戚开绿灯,顶住各种压力,一视同仁;对待金钱,一尘不染,拒腐蚀永不沾,还教育亲属、子女要“君子爱财, 取之有道”,自觉抵抗各种礼品、礼金,无论是单位职工、还是其他朋友,有事可以到办公室交谈办理。几年来内部职工、社会上有求办事人员从未进过她家的门。为了做到言传身教,给全社员工做出典范,孙凤琴同志常常告诫大家:贴心效劳“三农”是农村信用合作社永恒的主题,离开“三农”信用社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为拓宽效劳新领域,孙凤琴同志带着信用社员工面对基层、面对农村、面对群众,转换经营机制,创新支农方式,始终把信用社自身进展置于全县农村经济进展之中。在优化支农效劳上,深入开展“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创立农村信用工程”活动,优化支农效劳,在创新效劳手段上,每年组织人力,走村串户,送资金、送信息、送技术,发挥资金使用效益。 当好班长 带好队伍 班子团结与否,是事业兴衰的关键。他常常说:团结就是力气,团结就是财宝,不但要搞好团结,维护团结,更应当顾全大局,稳固团结。她领导的班子在政治上相互信任,有问题相互提示,有优点相互学习,有阅历相互吸取,有建议相互接受;在工作中相互支持,有了成绩不争功,出了问题不诿过,发生失误不责怪,受了委屈不自卑,辣手问题靠前站,敏感问题多协商;在生活上相互关怀,遇有个人的实际问题,相互主动关怀,心要想到,力要尽到,使大家感到集体的暖和,从而增加班子的吸引力和分散力,有较强的协调力量。班子之间形成了团结、务实、开拓、创新的战斗集体,这样使全社职工在树立形象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她带着职工营造了精神文明建立的春天, 也收获了全社全面建立的硕果。 二十几年的风风雨雨,从未动摇过她的信念,劳碌的工作,从未降低过她的热忱。滚滚人流里,已经倾注了她太多无私的挚爱与奉献。 第4篇:信用社主任先进事迹材料推举 信用社主任先进事迹材料 有一种平凡叫做宏大,有一种漂亮叫做坚守,用这句话来诠释李xx同志是最适宜不过了,xx县xx农村信用社主任李xx,三十载如一日,在xx县最偏远的xx信用社辛勤耕耘、悄悄奉献。xx的每一个田埂,都留下了他的脚印;xx的每一个百姓,都记住了他的名字。 在李xx担当社主任期间,xx信用社已实现了连续29年盈利,盈利额达249万元。存款余额从1978年的9万多元进展到现在的5307万元,贷款余额从1978年的2万多元进展到现在的3341万元,不良贷款占比仅为1.6%。30年来,他坚守在偏远的山区,也坚守着自己的信念,就这三十多年,他得到了好多“外号”:“农夫主任” 花白的头发,黑黝黝的脸,忠厚狡猾的笑容,溅满泥浆的衣服,在xx县xx镇60平方公里的田间地头,常常都可能看到一位一般得不能再一般的“农夫”。他就是当地人称“农夫主任”的xx信用社主任李xx。 从1978年以来,在这个小镇上,李xx悄悄工作了三十三年。相继担当出纳、会计、信贷、主任等职务。在三十三年里,他走遍了镇上的每一寸土地每一户人家,全镇最远的红岩村,步行来回要走6个小时,他每年也要去5次以上。全镇30岁以上的农夫,他几乎都熟悉,镇里哪一家哪一户有几口人几间房、主要经济状况、需要进展什么工程、可以贷多少钱他心里都清清晰楚明明白白。全镇30岁以上的农夫也都熟悉他,“李主任从不嫌贫”许多农夫都这样说。 两岸村村民xx一提起信用社和李xx就感动不已,几年前,只有小学文化的他,终日舍命种几亩地只够糊个温饱,上有老人年老体弱看病要钱,下有小孩一每天长大上学要钱,xx愁得不行开交,是李xx找上门来,帮忙他在硫酸厂找了份工作,并贷款三万元让他在厂里入股,几年下来,xx还清了贷款还小有节余,在此根底上信用社又贷款给他办起了石粉厂,这下xx富了起来,工人就请了十几人,修起了三楼一底的小洋房,日子过得风风光光。如今,xx搞起了汽车运输业,钱袋子也慢慢鼓了起来。他说他最圆满的是李xx每年都屡次到他家里“作客”,却从没吃过一口饭,没过喝一口酒。 xx镇街村的xx年轻时不幸失去了右腿,形成高位截肢,当时他万念俱灰。李xx同志主动找到了他,鼓舞他树立生活的信念,帮他出点子、拿办法,贷款给他养兔子、养猪。在李xx同志的鼓舞下,xx重新鼓起了生活的士气,走上了勤劳致富的道路。经过多年的奋斗,他成了远近著名的养兔专业户、养猪大户、致富能手,在街上黄金地段修起了门市、住房,三个孩子相继上了大学。前两年又承包了三十亩山林,种上了优质水果,带着四周农户进展了一百多亩水果林。联社派人问候xx的时候,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不禁热泪纵横,他哽咽着说:“没有信用社,没有李主任,我一个腿脚不便利的农夫怎么走得到今日啊!” 像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三十三年来,当地100%的农户都得到过农村信用社的支持和帮忙。 在帮忙农夫进展产业构造调整时,李xx同志费尽了心血,xx村进展产业构造调整的时候,李xx三天两头往xx村跑,出办法、搞规划、放贷款,这个村现在进展养猪专业户30多户,进展蚕桑800多亩,苦丁茶200多亩,全村80%以上农户修起了两层以上的楼房,成为县“三村建立”的四大示范村之一。2023年,xx镇迈出了小城镇建立的第一步:新建xx镇农贸市场。这个总投资3500万元的工程,却由于缺乏前期资金几乎胎死腹中。为解决这一难题,镇政府向李xx提出贷款150万元作为前期投入,先行拆迁和安置,待开发商进入后再还款。李xx深知家乡父老急迫转变家乡面貌的愿望,贷款150万元作为先期投资。仅仅一年时间,建筑面积达22023平方米的镇农贸市场和居民楼竣工,随之而来集镇根底设施得到改造。 他先后帮忙过多少人,已经无法计算了。在李xx的带着下,xx信用社的支农工作取得了突出成绩。xx镇2300多户人,有80%的农户修起了新居,其中80%的新居都是靠信用社支持修起来的。李xx带着xx信用社支持当地农户进展副业、进展产业构造调整取得了明显成效,2023年xx镇农夫人均纯收入达5787元。村民富起来了,却不知道李xx和农村信用社的同志们磨破了多少双鞋,花费了多少心血“老大哥” xx信用社员工们都真心的佩服他们的老主任。在他们的眼里,李xx就是他们家里的一个好大哥,他总是那么亲和而任劳任怨,严厉而一丝不苟。每一天他第一个上班,静静地清扫好社里的卫生,最终一个下班,整理好办公用品。 说起李xx,员工们都有话要说。信贷员周xx谈起几年前的一件事还记忆犹新。那是夏天最热的时候,这天xx镇逢场,信用社从一开门到下班都围满了来办业务的农夫,送走最终一个顾客,已经晚上7点钟了,信用社个个职工都累得不想动了,这时联社打电话紧急通知统计有关贷款数据报表,周xx一下子惊呆了,起码还要加几个小时的班才能做完这份报表。周xx带着一身的疲乏回家吃了两口饭,休息了一会儿就往信用社走,预备加班,这时,他发觉信用社的灯依旧亮着,走进去一看,老主任正在满头大汗地查帐、填数据、抄帐册,周xx赶忙进去帮助,两人忙到深夜才算做完了报表。整理好东西,李xx几乎站不起来了,原来他还没吃晚饭,胃已经疼了很久 不止是周xx,社里每一个职工都知道,别人工作假如没做好,李xx就会静静地帮你接过去,别人假如工作没做完,不管多晚多累,李xx肯定会帮你做完,久而久之,社里的职工都形成了习惯,肯定要把工作做好,不好意思再麻烦他了。在李xx的影响下,信用社的职工团结一心,和和气气,从来没有由于工作问题吵架红脸。“死脑筋” 在某些贷款户眼里,李xx是一个“不通情理”的人,就是一个“死脑筋”。按许多人的习惯思维,不请客不送礼是办不成事的,而在李xx却软硬都不吃。2023年有一个贷款户找到李xx,静静地给他说:“贷两万元块钱给我嘛,我给你五百元回扣。”李xx生气地说:“别说伍百元,说是伍仟元、伍万元也不行,你再来这一套,就是该贷我也不贷给你了!”他特地有一个小本子,特地记载别人送礼的状况,上面大至高档烟酒,下至生活用品,一笔一笔记得清清晰楚,能退回就退回,不能退回的就登记来,托人把东西卖了作为贷款户的利息,久而久之,想表示“感谢”的人就少了。就是生命安全受到威逼的时候,李xx同志同样坚持原则,决不退让。曾有一次,一个村民王某找到李xx要贷700元钱,李xx调查发觉,这个人不仅品德不好,而且还有陈贷,就坚决没有同意。在大年三十的晚上,王某到李xx家再次要求李xx贷款给他,李xx仍不同意,王某竟对李xx同志大打出手,但李xx同志始终都没有松过口。 在妻子眼里,他总是不顾家。李xx总是风里来雨里去,已经不知有多少次路过家门而不入了。她本人没有正式职业,只好在家里开了个小卖部补贴家用。李xx从来顾不上帮妻子照看一下生意,更不会利用职务之便搞“其次职业”,看着四周的农夫都富起来了,修起了美丽的小洋房,有了大笔的存款,自己却还住着多年前修的旧房子,靠李xx的工资度日。妻子没有埋怨,只是悄悄支持着他。说起辛苦的妻子,李xx总是满脸歉疚,自己欠她的实在是太多了。在家里最困难的时候,有两个孩子上学,李xx没有向上级叫过苦,伸过手。领导问李xx有什么要求,他总是说没有,甚至领导主动提出调他进城,也被他婉言谢绝了。 在世俗的眼里,李xx是个“不懂行”的人。要评他为先进,他总是万般推让,说应当评别人;组织安排他宣讲自己的事迹,他总是虚心恭让,说没有什么可讲。他担当社主任期间xx镇大规模种过烤烟、大办“五小企业”等等,不管是个人利益还是工作业绩上来说,这些引诱都是可观的,周边的信用社也受到过冲击,资产质量都比拟差,但xx信用社的资产质量始终都比拟好,甚至有的领导强令他放在某个工程上发放贷款,他干脆说“撤了我也不放”。就是这个“不懂行”的人,实现了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为农村信用合作事业作出了突出奉献。“舍命三郎” 在职工眼里,李xx是个“不要命”的人。长期的过度劳累,李xx同志已经积劳成疾。下乡的时候,他也不情愿在农夫的家里吃饭。他总是说:“农夫们很感谢信用社,一到他们家,想说简洁吃两口饭就走都不行,他们又要杀鸡、又要割肉,为了减轻农夫的负担,也省下吃饭的时间多跑两家,我就只好吃干粮。”每次下乡,饿了的时候就喝点水、啃上几口干粮,时间长了,就得上了胃病,现在有时候痛得直不起腰,但他从来都没有因此耽搁过工作。由于长期缺少维生素,李xx的眼睛也变坏了,还出过血,到泸州治疗的时候,听说信用社放贷款很忙,他就赶快回来了,以后再也没好过,但他依旧在乡间不停地奔波。 直到2023年,他最终倒在了他的工作岗位上,到xx二医院检查发觉他的胃病已经进展到胃穿孔,已经穿孔七处,联社预备安排车辆送到泸州医学院进展治疗,但李xx同志坚持不用单位的车辆,自己联系转院到泸州治疗。联社领导去慰问他时,他没有多说自己的病情,只是反复叨念自己的工作,想回去上班,被联社领导挡了下来。在住院期间,他的电话不断,安排信用社的各项工作,联系业务,就没有轻松下来。 由于年龄因素,李xx于2023年3月从信用社主任岗位上退了下来。但他依旧坚守在业务第一线,并且给年轻干部和职工传授阅历,对新主任“扶上马,送一程”。杨吉,这位新上任的年轻主任,谈起李xx的工作精神感慨不已:“老李是我们信用社工作时间最长、阅历最丰富的老领导。工作上,他手把手指导我们;生活中,他无微不至的关怀我们。信任在他的帮忙和指导下,xx镇信用社肯定会越来越好。” 李xx的务实工作作风赢得了当地群众和地方党政的高度评价,同时,屡次受到地方党政和行业主管部门表彰。2023-2023年被评为县联社先进个人,xx镇党委优秀共产党员,2023年被评为市行管办先进个人, 2023年被评为县委优秀共产党员,2023-2023年,xx信用社连续被联社评为先进集体、文明优质效劳集体。2023年李xx事迹被市行管办转发,xx省信用合作协会杂志以xx为题报道,同年,xx经济日报以农夫主任李xx为题报道,当代宜宾以同样标题报道,2023年“先教”活动期间,李xx同志事迹作为全县典型在各单位、部门、乡镇进展巡回宣讲。 第5篇:农村信用社主任个人先进事迹 农村信用社主任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农村信用社主任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郑贵英,女,中共党员,现年43岁,1984年参与工作,现任龙马潭区信用联社官渡分社主任。参与信用社工作二十多年来,始终扎根基层信用社,分别在龙马潭区齐家分社、金龙信用社、官渡分社从事过出纳、储蓄、记账、分社主任岗位工作。在联社领导的细心培育和同事们的大力支持下,郑贵英同志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在思想上、学习上、工作上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她始终以“道虽通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为人生信条,从每一件小事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在平凡的岗位上忠实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用纯朴的思想去理解运用科学进展观,用辛勤和才智赢得了荣誉,受到联社领导和同事们的全都好评。并于201X年被区联社任命为官渡分社负责人。 郑贵英同志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感到身上的担子不轻,暗下决心要尽快地学好业务,到达快捷、精确、周到的效劳水平。于是,她白天上班,晚上回家熟记理解规章制度、效劳规章,练习点钞、珠算。时间一长,与朋友的接触就相对少了,朋友们对她说: “你活得的真够累的”她淡然一笑,心里则提示自己,这是自己的业务,肯定要做得更好。通过多年的努力,郑贵英同志的业务水平有很大的提高,一次一位农户拿零乱不整的钱来信用社存款,郑贵英同志用心整理的清点,很快把精确数字告知了顾客,并退还了多的钱,顾客连声称谢。过一段时间,这位客户把存到邮政的存款也转到了官渡信用社。这件事让她熟悉到只要热心效劳就会迎得信任,信念倍增的她,学习业务学问和热忱效劳的劲头更足了。 郑贵英同志担当官渡分社负责人后,工作中做到公正、民主、透亮,能想职工之所想、急职工之所急,甘于牺牲、乐于奉献,几年来始终坚持和职工一起并肩作战,有困难一起迎难而上,把官渡分社的各项工作搞得井井有条,一步一个脚印,促进了官渡分社安康、稳定的进展。在金融市场剧烈竞争的今日,官渡分社的存款由最初的4000万增加到了8300多万,四年净增了107.5%。面对工作量的急剧增加,郑贵英同志和分社的同事们一样,没有退缩,没有埋怨,而是迎难而上,用更多的精力和旺盛的斗志投入到工作中。官渡分社各项工作呈现欣欣向荣的态势。 多年的业务学问积存和业务技能的提高,郑贵英同志在工作中总结出了肯定的阅历,凭借这些阅历,她屡次为客户挽回了经济损失: 201X年8月,一个年轻人拿着一张5万的存单到官渡分社取款,通过多年办理业务的阅历,郑贵英同志觉得这位年轻人眼神与一般客户不一样,接过存单看了一下储户名和金额,并要求他出示身份证,该年轻人说他是储户的儿子并出示了储户的身份证,郑贵英同志凭借自己的阅历,总觉得这人不大对,便打电话和存单上的客户核实状况,结果和郑贵英同志的推断一样,存单是被盗来的。在报警后,郑贵英同志和储户本人一起多方查找刚刚拿存单来冒取的人,最终将这名青年逮住,将存单拿回,给客户挽回了5万元的经济损失。 201X年1月的一天,适逢官渡场赶集,信用社客户许多,业务相当繁忙。接近中午下班时,一位老人神色惊慌来到信用社,拿出他刚刚存的存单,要求立刻取款,并说他家人生病急迫用钱。郑贵英同志一看客户脸色不对,没有为他办理取款,并为他取来开水,急躁地向他询问,方知道客户被人蒙骗,她立刻通知家人把老人接回,避开了客户的经济损失,为此受到了群众的好评。当年,郑贵英同志被龙马潭区评为“维护治安先进分子”。 郑贵英同志被任命为分社主任后,狠抓了不良贷款的清收工作,不良贷款余额从201X年的60多万下降到了20多万,每年平均收回核销贷款近万元。在工作中,她遇到许多的困难和威逼,但她没有可怕,没有退缩。201X年,听说塘坡村一名贷款客户熊联海,将建房款用在了其他方面,在得知状况后,郑贵英同志立刻到他家去现场了解,确认无误。为了不让信用社的资金损失,她准时想法把贷款户买的水泥拉出,并托付人将水泥卖掉,归还了信用社的局部贷款。贷款户后来到信用社办公室: “要求郑贵英同志赔偿他的损失,要不然后果自负。”想到集体的利益,郑贵英同志并没有被吓倒,放下了个人安危,与这个贷款户斗智斗勇,最终贷款户在郑贵英同志的诚意打动下,将这笔贷款转到了他狡猾本分的哥哥名下。201X年,黄坳村14社一位刚从监狱释放劳教人员熊兵,来到信用社要求贷款,通过了解其回来后并无正值职业、无还款来源状况后,郑贵英同志断然的拒绝了他的贷款要求。不甘心的熊兵来到信用社,扬言: “谁不放贷款给我,我就不让谁过上平稳的日子。”郑贵英同志在单位和个人利益的权衡下,放下了个人利益,坚持了自己的立场,使信用社的资金没有放到无信誉的人的手里,避开了集体资金的损失。 在工作之余,郑贵英同志作为信合系统的兵头将尾,带着全社职工,学习其它学问和为人的道理。1996年,郑贵英同志得知其爱人教书的班上,有一个家境比拟贫困的孩子,家住官渡乡塘坡村八队,其父母长期多病无劳动力,无经济来源供给读书。眼看一个好孩子将面临由于家庭条件而辍学,郑贵英同志心里很难过,便和爱人商议打算赐予她帮忙,从1996年起,她每月资助孩子生活补助100元,有时还赐予肯定的书学费,始终坚持了整整八年时间。201X年,这个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大学,现在也在云南找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郑贵英同志这种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感召着全社职工,职工们的思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更加自觉地为信合事业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工作。 郑贵英同志面对领导和同志们的表扬和鼓舞,没有满意,更没有停顿前进的脚步。她始终坚信一句话“一根火柴再亮,也只有豆大的光。但如果用一根火柴去点燃一堆火柴,则会熊熊燃烧”。在以后的工作中郑贵英同志将以新的起点、新的要求,为信用合作事业明天的辉煌加倍努力。郑贵英,女,中共党员,现年43岁,1984年参与工作,现任龙马潭区信用联社官渡分社主任。参与信用社工作二十多年来,始终扎根基层信用社,分别在龙马潭区齐家分社、金龙信用社、官渡分社从事过出纳、储蓄、记账、分社主任岗位工作。在联社领导的细心培育和同事们的大力支持下,郑贵英同志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在思想上、学习上、工作上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她始终以“道虽通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为人生信条,从每一件小事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在平凡的岗位上忠实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用纯朴的思想去理解运用科学进展观,用辛勤和才智赢得了荣誉,受到联社领导和同事们的全都好评。并于201X年被区联社任命为官渡分社负责人。 郑贵英同志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感到身上的担子不轻,暗下决心要尽快地学好业务,到达快捷、精确、周到的效劳水平。于是,她白天上班,晚上回家熟记理解规章制度、效劳规章,练习点钞、珠算。时间一长,与朋友的接触就相对少了,朋友们对她说: “你活得的真够累的”她淡然一笑,心里则提示自己,这是自己的业务,肯定要做得更好。通过多年的努力,郑贵英同志的业务水平有很大的提高,一次一位农户拿零乱不整的钱来信用社存款,郑贵英同志用心整理的清点,很快把精确数字告知了顾客,并退还了多的钱,顾客连声称谢。过一段时间,这位客户把存到邮政的存款也转到了官渡信用社。这件事让她熟悉到只要热心效劳就会迎得信任,信念倍增的她,学习业务学问和热忱效劳的劲头更足了。 郑贵英同志担当官渡分社负责人后,工作中做到公正、民主、透亮,能想职工之所想、急职工之所急,甘于牺牲、乐于奉献,几年来始终坚持和职工一起并肩作战,有困难一起迎难而上,把官渡分社的各项工作搞得井井有条,一步一个脚印,促进了官渡分社安康、稳定的进展。在金融市场剧烈竞争的今日,官渡分社的存款由最初的4000万增加到了8300多万,四年净增了107.5%。面对工作量的急剧增加,郑贵英同志和分社的同事们一样,没有退缩,没有埋怨,而是迎难而上,用更多的精力和旺盛的斗志投入到工作中。官渡分社各项工作呈现欣欣向荣的态势。 多年的业务学问积存和业务技能的提高,郑贵英同志在工作中总结出了肯定的阅历,凭借这些阅历,她屡次为客户挽回了经济损失: 201X年8月,一个年轻人拿着一张5万的存单到官渡分社取款,通过多年办理业务的阅历,郑贵英同志觉得这位年轻人眼神与一般客户不一样,接过存单看了一下储户名和金额,并要求他出示身份证,该年轻人说他是储户的儿子并出示了储户的身份证,郑贵英同志凭借自己的阅历,总觉得这人不大对,便打电话和存单上的客户核实状况,结果和郑贵英同志的推断一样,存单是被盗来的。在报警后,郑贵英同志和储户本人一起多方查找刚刚拿存单来冒取的人,最终将这名青年逮住,将存单拿回,给客户挽回了5万元的经济损失。 201X年1月的一天,适逢官渡场赶集,信用社客户许多,业务相当繁忙。接近中午下班时,一位老人神色惊慌来到信用社,拿出他刚刚存的存单,要求立刻取款,并说他家人生病急迫用钱。郑贵英同志一看客户脸色不对,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