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内蒙古自治区霍林郭勒市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高分通关提分题.docx
-
资源ID:79905247
资源大小:28.14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4.3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2024学年内蒙古自治区霍林郭勒市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高分通关提分题.docx
姓名 :_学号 :_班级 :_学校 :_密封线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1、下面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忏悔(chàn ) 淅沥(x lì) 哆嗦(du suo) 矜持(jn)B伫窗(chù) 褪尽(tuì) 执著(zhuó) 孱头(càn)C猥琐(su) 渺小(mio) 幼稚(zhì) 恍然(hung)D花骨(g)朵 马嵬(gu)坡 灼灼(zhuó) 颤抖(zhàn)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谣言 诞生 选骋 死而后已B挚友 戈璧 仰慕 层出不穷C癌症 决胜 胆识 妇儒皆知D睿智 叱咤 氢弹 锋芒毕露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我不知道成语“世外桃源”出自哪部著作?B“还愣着干吗?”妈妈大声地训斥我:“还不快去把房间收拾收拾”C武汉的黄鹤楼、十堰的武当山、恩施的神农架都是湖北境内著名的旅游景点。D我曾读到一个警句,是“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4、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走进美丽的环城湖公园,我禁不住停下脚步驻足欣赏。B中国体育健儿正在积极备战2020年奥运会,他们将在赛场上努力拼搏,争创佳绩。C读者深受喜爱的鲁迅先生不凡的一生中,留下了大量文风质朴、寓意深刻的作品。D这是一批有志之士,他们有不畏劳苦的精神,勇敢地向着世界科学高峰。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三、默写(共6分)5、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1)_,草色入帘青。(2)无丝竹之乱耳,_。(3)宣室求贤访逐臣,_。(4)_,我言秋日胜春朝。(5)爱莲说中可用来形容人志趣高洁,不容易被不良环境污染的句子是:_,_。(6)约客描写诗人寂寞无聊心情的句子:_,_。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爱莲说)【乙】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为分宁主簿。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辨,不听,乃委手版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逵悟,囚得免。(节选自宋史·周敦颐传)【注释】:任:推荐。手版:笏(hù)板,是古时大臣上朝时手中所持的狭长板子,用以列出上奏的事项。仕:指做官。1解释下面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1)不蔓不枝(2)亭亭净植(3)有狱久不决(4)乃委手版归委: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徐以杓酌油沥之(卖油翁)B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何陋之有(陋室铭)C吾不为也/啮沙为坎穴(河中石兽)D乃委手版归/蒙乃始就学(孙权劝学)3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2)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4乙文叙述了周敦颐哪两件事?请结合这两件事说说周敦颐是个什么样的人。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原创) 拓展阅读追忆“天眼”之父南仁东9月25日是中国“天眼”竣工一周年的日子。已为“天眼”操劳二十多年的南仁东,却没等到这一天。“咱们也建一个吧”“咱们也建一个吧。”国际上提出要建平方公里阵列望远镜,时任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副台长的南仁东则和几位同仁一起提议,可根据我国国情,建造我们自己的大望远镜。从这句话开始,南仁东把自己与“天眼”牢牢绑在了一起。“这二十几年,南老师没干别的。”南仁东的学生甘恒谦说,这些年,南仁东的努力程度常人难以想象。为了找到最满意的地点,南仁东从几百张遥感地质图像里挑选出所有接近圆形的洼地,闷头钻进贵州的大山里。他要拄着竹竿翻山越岭,到现场去勘察,这个洼地合不合适,距离嘈杂的闹市有多远。“那几年南老师几乎踏遍了当地所有的洼地。”甘恒谦说,南仁东爬的山路连那里的农民看了都摇头。挑剔的南仁东最终相中了最圆的那个大坑位于贵州平塘县的大窝凼。然后,他正式提出利用喀斯特地形建造大型射电望远镜的设想。为了推动工程立项,南仁东每次向相关部门汇报项目,都至少提前一个小时到达会场。他担心因为一丁点儿意外而迟到。那段时间,经常需要写个三五千字的项目介绍,要得很急。南仁东就和同事一起在办公室,逐字逐句斟酌,常常弄到凌晨。他怕稍有疏漏,影响项目的进程。对每个细节都了如指掌夜以继日的付出,让这个恢宏的望远镜工程在南仁东的头脑中逐渐成形。2007年,FAST终于正式立项。南仁东更拼命了。这个巨大的工程需要攻克太多难关,南仁东常常无暇顾及自己的身体。为了节省时间,中午他总是随便吃点饼干、方便面完事。遇到特别有难度的事,南仁东会长时间沉默不语。FAST开始建造时,大家发现,南仁东总能很快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南老师对FAST是如此了解,从最初讨论到每一个细节设计,所有关键技术他都了如指掌。”岳友岭说。岳友岭参与了FAST工程钢索设计部分。FAST上的钢索需要伸缩变形,这就需要计算钢索的耐疲劳程度。岳友岭记得,刚开始大家根据FAST 30年的寿命初步预估,钢索需要承受约600万次拉伸。南仁东却算出了另一个答案:200万次。后来大家经过多次计算模拟,发现南仁东是对的,600万次的估计远远超出寿命所需,是不合理的。“钢索应该用什么样的钢,钢索接头部分用什么技术解决,用什么样的工艺支撑FAST的外形,南老师都一清二楚。”岳友岭回忆。在设计FAST馈源舱时,最初有4个塔和6个塔等多种设想,但馈源舱的姿态调整一直不能满足科研需求。南仁东曾提出,设计一个带有流体配重的馈源舱。“这是个非常好的构想,需要极有创造力才行。很难有人想到,用这么简单的设计来应对如此复杂的难题。”甘恒谦说,虽然南仁东的提议因为过于超前而最终未被采用,但这件事让他对南老师在工程方面的造诣佩服得五体投地。青丝熬成白发作为首席科学家,南仁东主导和参与了FAST的每个项目,带领FAST渡过一次又一次危机。学生们知道,巨大的“天眼”里,饱含了南仁东的心血,更饱含了他的感情。在2016年9月FAST竣工仪式上,一段宣传片介绍了FAST二十几年来从无到有的历程。岳友岭从视频中看到了南仁东二十多年前的照片,感慨万千:“南老师拄着竹竿,爬山越岭为FAST选址时,头发和胡子还是黑的。”如今,世界上单口径最大的射电望远镜已向苍穹睁开“天眼”,而为它把青丝熬成白发的那个人,却永远闭上了双眼。也许,他只是太累了。也许,他只想化作星辰,与“天眼”长伴!1仔细阅读文章,说说“天眼”的建成经历了哪几个过程。【梳理文章情节】2文中引用甘恒谦、岳友岭的话,有什么作用?【理解文章内容】3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赏析重要语句】南老师拄着竹竿,爬山越岭为FAST选址时,头发和胡子还是黑的。4结合具体内容,说说南仁东具有哪些优秀的品质。【分析人物形象】五、诗歌鉴赏(共5分)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晚春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描绘暮春景色的七言绝句,从花草树木的角度写作者对春天的留恋之情。B“杨花榆荚无才思”,诗人极力嘲讽“无才思”的“杨花榆荚”没有其他花卉那般艳丽,不配在春天飘落。C这首诗平中翻新,颇富奇趣,尤其是诗中拟人化手法的奇妙运用:糅人与花于一体,“草木”本属无情物,竟然能“知”能“解”还能“斗”,而且还有“才思”高下有无之分。D诗人体物入微,反一般诗人晚春迟暮之感,寥寥几笔,便展示出满眼风光,令人耳目一新的景象。2请从修辞手法和思想感情两方面赏析“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这两句诗。六、语言表达(共10分)语言运用在下面句中的横线处,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能近些看看那朵花吗?”我蹲下来看_呀,真美_能闻闻它吗?不,别拔下它_我只好趴到地上闻,一缕淡淡的清香。“啊,我也闻到了,真像一首隐隐传来的小夜曲呢_。七、作文(共40分)请从下面两道作文题中选择一题,按要求作文。题一:精彩的瞬间、美好的永恒,点亮了我们生命的星空。还记得吗?那无数次的遇见:曾经见过的那个人、那道景、那本书、那句话请以“遇见”为题,写一篇文章。题二:请以“那一次,我_”为题,在横线上填入一个恰当的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后写一篇文章。要求:写出真情实感;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与考生个人信息相关的真实人名、校名和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