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山东省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自测模拟测试题.docx
-
资源ID:79906321
资源大小:28.70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4.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2024学年山东省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自测模拟测试题.docx
姓名 :_学号 :_班级 :_学校 :_密封线密封线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1、下面句子中划线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骈(bìng)死于槽枥之间B一食或尽粟一石(shí)C食(shí)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D才美不外见(xiàn)2、下列各项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怠慢 蕴藻 甜静 马前卒B暮然 蓬勃 逻辑 叹为观止C偏僻 宽慰 渺远 顾名思意D蜜蜂 争讼 衣襟 大彻大悟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人生的征途中,有艰难困苦的逆境,也有峰回路转的机遇。B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C一提起小微,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她那双扑朔迷离的大眼睛。D纪录片汉江一桥,精美的画面与地道的襄阳话相得益彰,情趣横生。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理论再好,只有被我们掌握、接受和理解,才能成为自觉遵守和奉行的准则。B首届“读书之星”颁奖典礼,是设在学校礼堂举行的,当场告诉了获奖名单。C二千多年前,我们的先辈穿越草原沙漠,开辟出联通亚欧非的陆上丝绸之路。D李老师学识水平很高,文章写得洋洋洒洒,江河日下,同学们对他趋之若鹜。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三、默写(共6分)5、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6句)_,西北望,射天狼。(苏轼 江城子 密州出猎 )_,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告子下)_,并怡然自乐。(陶渊明桃花源记)_,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沉舟侧畔千帆过,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足蒸暑土气,_。(白居易观刈麦)了却君王天下事,_。(辛弃疾破阵子)_,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2)默写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_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错误的一项是( )A水尤清冽 清凉B卷石底以出 翻卷C日光下澈 穿透D其岸势犬牙差互 狗牙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心乐之 处处志之B潭西南而望 四十而不惑C以其境过清 能以径寸之木D乃记之而去 乃不知有汉3对下列语句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译文:青苍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B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译文:石潭中的鱼儿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傍似的。C斗折蛇行,明灭可见。译文: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爬行,时隐时现。D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译文:凄凉的神情,寒冷的骨头,幽深极了。4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采用“移步换景”的手法,引导我们去领略小石潭周围极幽极佳的景致,具有极强的动态画面感;第二段则“定点特写”,以特写水中游鱼来展现一幅极美的画面。B文章对潭中游鱼的刻画虽寥寥几笔,却笔法极妙。无一笔涉及水,只说鱼“空游无所依”,就把鱼的快乐自在和水的澄澈透明表现得淋漓尽致。C全文形似写景,实则写心。通过写小石潭及其周围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来传达作者贬居生活中孤凄悲凉的心境。D作者为摆脱改革失败遭贬的抑郁愤懑而寄情山水,山水之乐一经触发,忧伤悲凉之情便从此一扫而空。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阅读三角梅,完成各题。三角梅那年春天,我们陆续给小院载了一些花木,其中包括一棵三角梅。我们知道三角梅可以开出很繁盛很灿烂的花,所以对它怀着极为美好的憧憬,特意把它栽在房屋山墙边极为显眼的地方,希望无论是谁来到我家门前,一眼就能看见。不料遇到了令人非常沮丧的事情。栽的时候,都一样认真,一样施足了底肥浇足了水,栽好之后,管理也没有偏三向四,可是别的花木都长得壮壮实实,到抽条时抽条,到开花时开花,一年下来,都长得很像个样子了,唯独那棵三角梅老是婴儿似的趴在那儿,停滞在那儿,好像完全忘了自己应该长长了。第二年,那棵三角梅仍然毫无变化。第三年,满院子的花木都长得青春勃发,高大喜人,那棵三角梅的叶片却比当初栽下时还少了好多,病恹恹的,一副要死不活的样子。我和老伴感伤地想,它总有一天会死去的。但自己亲手种下的,还曾怀有那样美好的憧憬,心中仍存那么一丝丝的期盼。去年是栽下它的第四个年头了。春天,当别的花木都在泛绿、发芽时,那三角梅依然毫无生机,一点要拥抱春天的意思都没有。我和老伴多次站在它面前皱眉,叹息,甚至责备。我们说,干脆把它拔了吧,省得它还占着一块地方,还要天天浪费几勺水。我的女儿和女婿,也是这样的观点。至此,全家的意见都一致了,欲除之而后快。然而,事情却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变化。就在我们说。这话后的不长时间,我们惊喜地看见,三角梅可怜兮兮的枝叶间,居然抽出了一枝表皮有着细致纹路的新条,而且长得很快,不久就长到二尺长了,接着又在那新条上旁逸斜出,生出了好几条侧枝。我们高兴极了。可为什么会突然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也许是我们要挖掉它的议论被它听懂了吧!如果是,对它来说,那可是个性命攸关的大事啊,于是它就拼命一搏,终于把生命的力量给搏出来了。好像每天太阳一出来,它就死盯着周围的花木,与它们比赛着成长。它身上透露出来的生机,非常生动地展现在蓝天之下,是那么醒目耐看。这时候与其他花木相比,它毫无逊色之处它像沉默了好几年的毛毛虫,蓄满力量,开始向着花蝴蝶的方向蜕变了。又过了一个多月,我出门要干什么去,忽见山墙边露出一段红色的花枝,仔细一看,才发现竟然是三角梅开了一嘟噜火红的花。它静静地趴靠在墙边,正好长了一人高。我急忙叫来老伴,让她也高兴高兴。老伴的眼中闪耀出多年来少见的光彩美丽。又是一个春天来临了,此时的三角梅已长成一棵枝茂花繁的大树,比房檐都高,它的红色花瓣就像红金子捶成的薄片,只要轻轻撞击就能发出动人的声音,太阳照射的时候,它的每朵花都泛滥着红色的光晕,风儿一吹,每朵花都像只火红的蝴蝶张开了翅膀,扇动着,奋争着,仿佛急欲挣脱枝头,翩翩飞去。生命,在坚韧中真是蕴藏了无法言说的奥秘和潜能!(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1在栽种后的四年里,三角梅的生长经历是怎样的?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梳理。生长阶段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第四年生长状态_由毫无生机到开始抽枝,生长,开花2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文章第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3本文的段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4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这篇文章按照时间线索,记录了三角梅从种植后了无生机到繁华怒放的生长经历。B第自然段交代作者栽种三角梅的原因,只是希望每一个经过他家门前的人,都能看到小院中的花。C第自然段描写三角梅“病恹恹”“要死不活”的样子,凸显了它后面的“枝茂花繁”,前后形成对比。D因为看到三角梅终于长出旁逸斜出的枝杈,老伴眼中闪耀出多年少见的美丽光彩。E文章采用欲扬先抑的写法,并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5文章第自然段,作者发出了“生命,在坚韧中真是蕴藏了无法言说的奥秘和潜能”的慨叹。请简要分析这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五、诗歌鉴赏(共5分)卖炭翁 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1下列对卖炭翁诗作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描写,揭露了“宫市”的掠夺本质,反映了中唐以后统治阶层直接剥削、压迫人民的社会现实。B第一节写卖炭翁劳苦悲惨的生活,先概括交代人物的基本情况,继而对他的肖像做了描绘,接下来写老翁赶车卖炭的情景。C第二节写“宫使”对卖炭翁的掠夺,前四句描绘了“宫使”横行霸道的丑恶行径,后四句则写了卖炭翁的掠夺的结果。D诗人直接发表议论,对统治阶层罪恶的揭露和控诉,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都蕴含在情节的叙述和人物形象的描写中。2这是一首讽喻诗,本诗通过叙述卖炭翁的不幸遭遇,目的是:(1)_ (2) _六、语言表达(共10分)解释下列词语或根据意思写出词语。(1)流逝:_(2)劫难: _(3)致密: _(4)_:比喻探索事物的由来。(5)_:动物死后留下的骨骼。七、作文(共40分)家是快乐的源泉,家是避风的港湾,家是疗伤的诊所,家是游子的牵挂请以“家”为话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文章,要写出自己真实的体验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