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高分通关试卷.docx
-
资源ID:79907922
资源大小:28.23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4.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2024学年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高分通关试卷.docx
姓名 :_学号 :_班级 :_学校 :_密封线密封线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北冥(míng) 鲲鹏(kn) 迁徙(x) 鯈鱼(tiáo)B嘉肴(ji) 弗食(fú) 兑命(yuè) 学学半(xiào)C槽枥(lì) 骈死(pián) 执策(cè) 挂罥(juàn)D布衾(qn) 伐薪(xn) 两鬓(bìn) 叱牛(zhì)2、下列各项词语书写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赋与 捶击 蛮横 行将就木B毁灭 昂贵 膏药 自圆其说C祈祷 边幅 萦绕 分崩离析D枷锁 浩劫 拙劣 偷偷摸摸,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中国足球的发展壮大不是一蹴而就的,这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B奔跑吧兄弟这个栏目办得惟妙惟肖,赢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C优秀的文学作品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D邓稼先作为一个国内外崭露头角的优秀物理学家,在公开场合便销声匿迹了。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只要经过不懈的努力,才会收获精彩的人生。B济南交警董相勇捐肝救妻,谱写了夫妻二人在困境中相濡以沫。C考场上沉着、镇静,是能否正常发挥水平的关键。D一本好书可以给你带来许多教益,甚至可以影响你的一生。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三、默写(共6分)5、古诗文填空。(1)会当凌绝顶,_。(2)_?门前流水尚能西。(3)人说“近墨者黑”,但“近墨者未必黑”,正如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所说的:“_,_”。(4)大道之行也文中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一句意思相同的句子是:_,_。(5)古诗中有很多抒发诗人思乡之情的句子,请你写出连续的两句。_,_。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甲桃花源记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乙归园田居(其四)陶渊明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徘徊丘垄间,依依昔人居。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薪者向我言,死殁无复余。一世异朝市,此语真不虚。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注释】浪莽:放纵不拘之意。试:姑且。披:分开;拨开。榛:树丛。荒墟:荒废的村落。丘陇:这里指坟墓。依依:隐约可辨的样子。残朽株:指残存的枯木朽株。此人:这些人,指原来居住在这里的人。焉:何,哪里。如:往。殁:死。一世异朝市:意思是说,经过三十年的变迁,朝市已面目全非,变化很大。这是当时的一句成语。一世:三十年。朝市:朝廷和集市,指公众聚集的地方。幻化:指人生变化无常。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渔人甚异之 异:_ (2)阡陌交通 阡陌:_(3)乃不知有汉 乃:_ (4)久去山泽游 去:_(5)此语真不虚 虚:_2翻译下列句子。(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2)徘徊丘垄间,依依昔人居。3【甲】文中描绘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_”;【乙】诗中刻画村落曾经热闹的生活气息的诗句是“_”。4陶渊明的这两篇诗文,都包含了平静祥和的田园生活最终消失不见的相同内容,分别寄予了作者怎样不同的思想感情?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盐促进了华夏民族的形成杨孝文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炎、黄两个部落是在阪泉之战后才整合到一起的。从此,中国大地上的大小部落走向联合统一。史学家钱穆和张其昀谈到炎黄血战的原因时,都认为这场战争实因食盐这一极为重要的民生与战略物资而起。此后,盐在中华文明的进程中,一直占据着无可取代的地位。尧、舜、禹先后成为统一华夏的帝王后,不约而同地选择在盐池附近的平阳、蒲坂、安邑筑城,史称“尧都”“舜都”“禹都”。尧、舜、禹为何要在这些地方筑城?正是出于保卫盐池的考虑。盐给华夏民族带来前行力量的同时,也带来了丰厚的财富,所以尧、舜、禹三帝对盐充满了感恩之情。舜帝曾创作了一首南风,诗化了盐对百姓和国家的重要性。春秋战国长达550年的历史进程中,盐再一次成为国家与民族整合的无形推手。这一时期“盐政”概念定型,“盐业官营”这一日后的专营制度出现并被迅速推广,产盐各国因此而获暴利,为日后的兼并积聚了雄厚的战争本钱,先秦各诸侯国因国力变化而重新洗牌。在盐与税收捆绑到一起后,盐更成为左右诸侯国兼并战争走向的隐性力量。因盐税暴富而强大的,除了西部的晋国外,还有东方的齐国和燕国。这些重要的产盐国,财富积聚,国力大增,很快在诸侯战争中占得上风。对盐觊觎最迫切的是秦国。“商鞅变法”后,秦国迅速夺取了山西境内的“安邑盐池”,开始池盐大生产。食盐专营,开征盐税,为进一步征战奠定了物质基础。有了盐的秦国逐渐强大起来,最终灭了六国,统一华夏,真可谓“得盐者得天下”。汉武帝时国力强盛,但长期对抗北方匈奴的边境战争,耗空了国库。于是,汉武帝下令施行盐铁专卖,将这两种物资的买卖权收归国有,以保证战争和国防军费。唐朝中叶后,国库空虚,朝廷便强行加价卖盐,增加财税。每斗盐一下子由10钱涨到110钱。为此,历朝历代都禁止私人售盐。汉武帝的“禁私令”规定,私贩食盐一旦被发现,要将犯人的左脚大拇指砍掉。五代时的后唐也有相应的惩治措施:贩私盐“五斤以上,买卖人各决臀杖二十,处死”。明清时期,官府“禁售私盐”空前严格,几乎与现代禁毒一样严厉。但由于暴利的驱使和生活所迫,私盐贩卖历代不绝,而且因盐而起的社会事件层出不穷。如唐末,贩私盐出身的王仙芝、黄巢,率先起义;再如元末,盐户出身的张士诚带领盐民揭竿而起由此可见,盐与江山社稷息息相关。1这篇文章以“盐促进了华夏民族的形成”为标题有何作用?2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请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3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而本文记叙较多。请结合文章内容,谈一下记叙和说明的关系。五、诗歌鉴赏(共5分)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1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对“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一句的理解。2学习诗歌应该从朗读入手,如果由你朗读第一诗节中的划线句,你认为最应该重读的是哪一个词语,请说说你的理由。六、语言表达(共10分)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1)这一问题的答案是:是大陆在_(迁移漂移移动)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2)在四十多亿年的地球发展史中,泛大陆形成和_(分割分裂分离)过多次,最后一次完整的泛大陆大约是在2.25亿年前形成的。(3)然而,由于原子之间结合得极为_(严密周密致密),所以这种反弹变化进行得非常缓慢,从而使斯石英可保持数百万年。七、作文(共4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岁月是一首诗,一首蕴含丰富哲理的诗;岁月是一峰骆驼,驮着无数人的梦想。请以“岁月”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提示与要求】(1)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2)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3)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4)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