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江苏省仪征市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自测模拟题.docx
-
资源ID:79908012
资源大小:27.96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4.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2024学年江苏省仪征市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自测模拟题.docx
姓名 :_学号 :_班级 :_学校 :_密封线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山巅(din) 劈开(p) 澎湃(bài)B发源(yuán) 浊流(zhú) 滋长(z)C屏障(píng) 哺育(p) 构筑(zhù)D臂膀(bng) 体魄(pò) 狂澜(lán)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抱歉 慷慨淋漓 锋芒毕露B抹杀 目不窥园 燕然勒功C谣言 潜心贯注 鞠躬尽瘁D暑名 迥乎不同 妇儒皆知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正是孙杨的刻苦训练,才使得孙杨世锦赛男子400米自由泳三连冠看似不期而至地到来,却又水到渠成。B习近平主席强调,一定要抓好基层党建,在农村坚持党的领导,走遍基层才能和广大人民群众心有灵犀。C为了找到建造射电望远镜的最佳地点,南仁东带领其团队几乎走遍了祖国的天涯海角。D罗斯在NBA季前赛的表现,让在场边观赛的詹姆斯激动不已。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他终于回到了祖国,在人民大会堂,他受到了许多国家领导人的接见,显得十分激动。B因为为了加强学校的科学管理,所以学校就制定了一系列有效的管理措施。C他等待的这场特殊的考试,考场是设在一间古色古香的大厅里举行的。D以为近在咫尺,什么时候要去就可以去,对于本乡本土的名胜风景,我们反而没有游玩。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三、默写(共6分)5、理解型默写。(1)登幽州台歌中用时间的悠长,空间的浩渺来写诗人孤独、愁闷情怀的一句是:_,_。(2)我们登上顶峰眺望远景,大有“_,_”之感大家纷纷拍照留影。(用杜甫望岳中的诗句填空)(3)游山西村于写景中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的诗句是:_,_。(4)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中以落花为喻,表明诗人心志的诗句是:_,_。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可亵玩焉 亲近而不庄重B宜乎众矣 应当C不蔓不枝 枝茎D亭亭净植 竖立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B濯清涟而不妖 康肃笑而遣之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二石兽并沉焉D鲜为人知 陶后鲜有闻3对爱莲说的内容和写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以爱莲之情表达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同时还表达了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B文章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描写了莲花的超凡脱俗,寄托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C文中以“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的高尚品质。D文章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将牡丹的富贵和莲花的高洁对比,表达了作者对雍容华贵的牡丹的赞美之情。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阅读紫藤萝瀑布,完成下面小题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我在开花!”它们在笑。“我在开花!”它们嚷嚷。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但是我没有摘。我没有摘花的习惯。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关于生死的疑惑,关于疾病的痛楚。我沉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也看不见藤萝花了。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朵花,组成了万花灿不动的瀑布。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1第一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紫藤萝花的?按这样的顺序写有什么好处?2赏析下面的语句,体会写景状物的妙处。(1)“我在开花!”它们在笑。“我在开花!”它们嚷嚷。(2)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3结合自己的经历和见闻,谈谈你对“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句话的理解。4本文借紫藤萝来寄托作者的志趣意愿,这是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你还知道我们学过的哪些文章也用了这一写法?试举两例。五、诗歌鉴赏(共5分)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木兰诗(节选)北朝民歌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塞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救胡马度阴山。【注】龙城飞将,指西汉名将李广,匈奴称之“飞将军”。1木兰诗与被合称为“乐府双璧”。节选部分首段概写了木兰的征战生活。其中“朔气”指的是“”,它与“寒光”一词呼应,写出了边塞:“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概述了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而出塞中“万里长征人未还”这一句,则既从空间角度点明边塞的遥远,又流露出作者对那些献身边疆、至死未归和正在戍守不能回归的士卒(情感)。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运用互文手法,将上下句的意思相互交错、补充,下面诗句没有运用互文手法的一项是( )A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B秦时明月汉时关C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D不教胡马度阴山3对上面两首诗的内容和主题鉴赏有误的一项是( )A木兰诗节选段画线句“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中的“百战”是虚指,“十年”是实数,将军之战死是虚写,木兰生还是实写,虚实相应,以精炼的笔墨突出了木兰出生入死,英勇善战的英雄形象。B木兰诗节选段画线句“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表现了木兰一别多年回到家中,迫不及待地到这里坐坐,到那里看看,看到曾经熟悉的一切,心中既充满亲切之感,又有说不清的滋味。通过动作细节的描写,刻画人 物心理。C出塞首二句以“秦”汉”两代来浓缩整个历史时段,表明自古至今明月始终映照关城,而边疆战事使将士们离家万里不得“还”,这样从千年以前、万里之外下笔,自然形成一种雄浑苍茫的独特意境。D出塞后两句直接抒发了边防士卒巩固边防的愿望和保卫国家的壮志:只要有飞将军李广那样的名将镇守边关,绝不让敌人的骑兵跨越过阴山。这两句还隐含言外之意:由于朝廷用人不当,使将帅不得其人,才造成了烽火长燃、征人不还的局面。六、语言表达(共10分)普希金在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中阐明了怎样的人生态度?七、作文(共40分)作文。“我不由的停住了脚步”,是宗璞文章紫藤萝瀑布的开头。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吸引“我”驻足观赏,使“我”浮想联翩生活中你是否有过“不由得停住了脚步”的经历?你又有怎样的感受?请以“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开头,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要有真情实感;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不得抄袭、套作;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