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江苏省仪征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通关题.docx
-
资源ID:79908022
资源大小:27.04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4.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2024学年江苏省仪征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通关题.docx
姓名 :_学号 :_班级 :_学校 :_密封线密封线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蒹葭(ji) 雎鸠(j ji) 窈窕(yo tio)B辗转(zhn)好逑(hào qiú) 寤寐(wù mèi)C芼之(mào) 溯洄(sù huí) 荇菜(xìng)D未晞(x) 逍阻且跻(j) 水之涘(sì)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裸露 腈纶 雕塑 气喘吁吁B恭顺 懈怠 衰竭 穿流不息C磅礴 黧黑 蜷卧 大煞风景D蠕动 诅咒 虔诚 漫不经心3、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这些经典作品,经过时间的淘汰与筛选,其中有着最伟大的思想、最丰富的内容、最高尚的品格,是人类迄今为止所能达到的巅峰。一个人能够获得多大的能量,取得多高的成就,很大程度取决于这种循环往复的阅读。阅读是一种循环往复的过程。对于这些举世公认的中西社科、文学名著,我们自然要尽情揣摩,反复精读,把握其内涵与要旨。这种循环往复,就是人们常说的精读。ABCD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咝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粱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衫。B这腰鼓,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却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C我家今年收入近5万元左右,比起去年来可是强多了。D通过观看腰鼓表演,使我领略到了陕西汉子的豪迈激情。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三、默写(共6分)5、古诗文默写填空。(1)我们想达到某个目的,又苦于没有途径,可以引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的诗句:_,_。 (2)_,白露未晞。 (3)窈窕淑女,_。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乙】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鸡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至一家,老人谓曰:“此公欲来,能相容否?”对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吾此间凡衣服、饮食、牛畜、丝纱、麻枲(x,麻)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子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杨谢而从之。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与老人同出。康与之昨梦录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延:_(2)便扶向路 扶:_(3)麻枲之属 属:_(4)迫暮 迫:_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2)此公欲来,能相容否?3【甲】文为什么要特别写到“黄发垂髫”的生活状态?4【甲】【乙】两文所描绘的社会在社会面貌、居民生活状态等方面有什么相同之处?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日落确实很美,色彩绚丽,变化多端。可是观赏者不会想到吧,这些奇异景象竟然大都是幻觉,夕阳本身没有任何变化。天文学家早就发现,地球大气会使光线散射。1871年,英国科学家瑞利证明,短波光的散射比长波光要强得多,所以,阳光中的短波光紫色光被大气层中微小尘埃和空气分子散射,要比长波光红色光强10倍以上(这首先可以解释为什么天空总是蔚蓝色的)。由于日落日出的时候,阳光所穿透的大气层增厚,而黄、红色光穿透能力最大,所以此时太阳看起来深黄、殷红。一般来进,黄昏时空气中的烟尘要比清晨多,因此,落日颜色又不同于旭日。由于地球表面和大气层都是弯曲的,接近地平线的太阳的光线穿过大气层时,其距离远大于高层,所以进入底层的光线迅速衰减,再加上太阳沉入地平线后所造成的地球影子,就在天空中呈现出蓝灰色的暗弧;而高层大气密度小,光散射弱,就产生了暗弧上的亮弧。这种奇妙的大气光学现象随着太阳的下落而升向天顶,随着黑暗的降临而消失。至于美丽的紫光,是因为人眼的叠合效应,使通过大气尘埃的红色光与高层大气中较纯空气的蓝色散射光叠合而产生的。太阳扁的幻觉,不只出现在日落,太阳跳出地平线时也是如此。这是由于光通过空气时,速度每秒减慢87千米,因而光线折射也随之发生变化,所以,当落日下缘接触地平线时,折射使落日的高度和宽度之比为26.5:32,观赏者眼睛里的太阳自然就是扁的。最令人迷惑的幻觉,是日落时的太阳看上去要比高挂天空时大两倍半到三倍半,就像一个巨大的玉盘远挂天边。但实际上,在大气层外天文学家用各种仪器观测,包括用照相机拍照,已经证明黄昏的太阳与中午的太阳大小是一样的。1下列对人们看日落时产生的幻觉及幻觉产生的原因,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颜色深黄、股红光线散射和波光长短原理B暗弧上的亮弧高层大气密度大,光散射弱C四方天空出现述人的紫光人眼的叠合效应D接近地平线时太阳变扁了光线折射原理2下列选项中的说明方法在选文段中运用到的一项是( )作比较 分类别 打比方 下定义 列数字 作诠释ABCD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选文段画波浪线句中“一般来讲”和“不只”的运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B选文重在介绍日落时产生的一些自然现象。文中提及的奇异现象大都是幻觉,而夕阳本身并没有任何变化。C选文部分的说明顺序体现科学原理的复杂与简单,故说明时从颜色及与颜色有关的暗弧、亮弧,说到太阳的外形和大小。D那些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现象可能蕴含着深刻的科学道理,选文部分给了我们这样的启示。五、诗歌鉴赏(共5分)石壕吏杜甫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1体会下面诗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2全诗叙写作者亲眼见到石壕吏乘夜捉人的故事,表达了一个怎样的主题?六、语言表达(共10分)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3)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4)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5)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6)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7)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 )(8)欣然规往( )(9)未果,寻病终( )(10)后遂无问津者( )七、作文(共40分)题目二:烦恼积压在心头,沉甸甸的,他在房间里走来走去,无意间打开窗户,满眼的绿意扑面而来,心情一下子开朗起来请你发挥联想和想象,以“打开”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文体不限,诗歌除外。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作、抄袭。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人名、校名。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