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秋高中地理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学案新人教版必修.docx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优秀学习资料 欢迎下载第 2 课时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学习目标1. 识记北半球冬、夏季高、低气压分布规律及成因;2. 把握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一、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1夏季,陆地升温快,气温高,气压低,形成_中心,海洋相反,形成_中心; 冬季, 陆地降温快, 气温低, 气压高, 形成 _中心,海洋相反,形成 _中心;2北半球的陆地面积比南半球的陆地面积大,而且海陆相间分布,使呈 _分布的气压带被分裂成一个个 _;如冬季太平洋上的阿留申低压,亚欧大陆上的 亚洲高压;3东亚位于 _东部,东临 _,海陆的气温对比和季节变化 比其他地区显著,所以季风气候比较明显;二、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大气环流把热量和水汽从一个地区输送到另一个地区,使 _之间、_之间的热量和水分得到交换,是各地天气变化和 . _形成的重要因素;2一个地方气候的形成是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地势、洋流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_ 、3热带雨林气候是在 . _掌握下形成的;温带海洋性气候与 . _带有很大的关系;在 . _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掌握下形成了地中海气候;基础达标练学问点一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下图反映的是某月 30° N 邻近气压分布状况,回答 12 题;1该气压分布状况的月份可能是 A1 月 B 4 月 C 7 月 D10 月 2图中 G2 气压中心是 A夏威夷高压B亚速尔高压C印度低压 D冰岛低压读“ 90° E 邻近海平面气压图 单位: hPa” ,回答34 题;3气压最高值显现的纬度和气压值最低处的气压带名称分别是名师归纳总结 A50° N、副极地低气压带 B90° N、赤道低气压带第 1 页,共 7 页C30° S、副极地低气压带 D60° S、赤道低气压带4由气压值可推断此时 -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优秀学习资料 欢迎下载A夏威夷高压势力强大 B气压带、风带向北移动 C大陆上等温线向北凸 D印度半岛盛行东北风 学问点二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下图是“ 半球近地面风带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 56 题;5图中 a 处的盛行风向是 A东北风 B西北风 C东南风 D西南风6图中 b 处的气候特点是 高温多雨A酷热干燥 BC温顺干燥 D温顺潮湿方法技巧练 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的比较 读“ 亚洲季风示意图” ,回答以下问题;1A 为_压,又称 _压;2B 为_季风, C为_季风;3 亚洲东部季风环流最为典型,其主要缘由是 A亚洲的山区最高大 B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明显 C亚洲的气压带、风带最完整 D东亚东侧的海洋最深4 形成南亚季风的主要缘由是 双选 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B亚洲地势状况 C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D地面反射率不同名师归纳总结 方法技巧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的比较南亚季风第 2 页,共 7 页东亚季风类型温带季风、亚热带季风热带季风季节冬季夏季冬季夏季风向西北风东南风东北风西南风源地蒙古、西伯利亚副热带太平洋蒙古、 西伯利 亚赤道附 近的印度洋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性质优秀学习资料欢迎下载暖和、干燥酷热、 湿冰冷、干燥酷热、潮湿润比较冬季风强于夏季风夏季风强于冬季风分布地区我国东部、日本和朝鲜半岛等地亚洲印度半岛、 中南半岛和我国西南局部地区一、挑选题读“ 世界某区域某月盛行风示意图” ,回答 12 题;1图中四地中,气压最高的是 A B C D2图示月份 A东北平原小麦收成 B开普敦气候酷热干燥 C是南极地区臭氧空洞最大的季节 D塔里木河流量最大 下图是“ 世界某闻名山脉东西两侧的气候资料图” ;读图回答 34 题;3以下有关甲地气候特点的表达,最精确的是 A1 月温顺多雨, 7 月酷热干燥 B1 月酷热少雨, 7 月温顺潮湿 C7 月温顺多雨, 1 月凉快少雨 D终年温顺, 1 月多雨 7 月少雨4甲地降水的水汽来源主要是 台风56 题;A信风 B西风 C夏季风 D下图是“ 某月份海平面平均气压沿两条纬线的变化图” ,分析回答5该月份最可能是 名师归纳总结 A1 月 B4 月 C7 月 D10 月第 3 页,共 7 页6地以南到赤道以北地区,该季节的盛行风向为 -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A西北风 B优秀学习资料欢迎下载东南风西南风 C东北风 D下图为“ 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 ,图的左侧是某季节气压带、风带位置示意图;据图回答 78 题;7图中甲气压带的名称以及图示季节分别是 A副热带高气压带,夏季 B副热带高气压带,冬季 C副极地低气压带,夏季 D副极地低气压带,冬季8分析以下说法正确选项 A气候的共同成因是气压带、风带交替掌握 B气候除南极洲外各大洲都有分布且成因相同 C和气候类型不同,缘由是所处海陆位置不同 D气候递变主要影响因素是水分题号1 2 3 4 5 6 7 8 答案 二、综合题 9读“ 某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图” ,分析回答以下问题;1 该气候类型为 _气候;除图示地区外,类似气候类型仍分布在世界 上_ 等地区;2 试从地理位置、大气环流等因素分析该气候形成的缘由;1 下图中的四幅气候资料图中,与乙地的气候特点相符的是 气候特点与甲、丙相比有微小的差别,表达在_;这说明乙地的_ _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7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优秀学习资料 欢迎下载4 图中甲、丙两个气候区的纬度分布有什么差异?为什么会形成这种差异?答案学问清单低气压高气压高气压低气压带状高、低气压中心亚欧大陆太平洋高低纬度海陆. 气候. 海陆分布. 赤道低气压带. 西风. 西风带基础达标练1C 2.B 图示中亚欧大陆、北美大陆由低气压掌握,此时为北半球夏季,北大西洋亚速尔高压势力强; 3A 由图可知,在 50° N 左右显现了一个高压中心,此时 60° S 邻近显现了气压最低值,为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 4D 亚欧大陆显现了高压中心,应为南半球的夏季,北半球的冬季;由此再结合所学学问进行判定即可; 5B 由图中副热带高气压带吹向低纬的风向左偏转 留意应顺着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来判定左偏或右偏 ,说明此半球应为南半球,a 处位于副热带高气压带与副极地低气压带之间,应为南半球西风带,故为西北风; 6A 位于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掌握下的大陆中部 澳大利亚中部地区 形成了炎热干燥的热带沙漠气候; 方法技巧练1 亚洲低印度低2 东南西南3B 4AC 解析季风的成因有两种:一种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另一种是气压带、 风带的季节移动;后者显现的地区在赤道邻近,且为越过赤道的风,受地转偏向力影响不同而形成的;而典型的季风气候区是东亚、东南亚、南亚地区;这就为判定供应了帮忙;由于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所以可得出:南亚、东南亚的夏季风、 南半球夏季 都是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形成的;综合提升澳大利亚北部的夏季风1A 地气流辐散,为高压中心;地为低压中心;、地为低压槽; 2B 依据上题分析,此时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东北平原小麦秋季收成;名师归纳总结 南极臭氧空洞最大的月份一般为1011 月,属于南极地区的春季;塔里木河流量夏季最大;第 5 页,共 7 页-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优秀学习资料 欢迎下载地中海气候区的开普敦夏季酷热干燥; 3B 4.B 第 3 题,从图形中气温的变化看,两地都在南半球;据图判定,甲地气温高的 1、 2、11、 12 月份,降水较少,所以是地中海气候;第 来水汽的主要是西风; 4 题,给地中海气候区冬季带5C 6.B 由图示可以判定该区域位于北半球且同一纬度陆地比海洋气压低,是北半球的夏季;地以南到赤道以北地区为南亚地区,夏季盛行西南风; 7A 8.C 图中甲气压带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其位置偏北, 图示季节是北半球的夏季;气候类型位于大陆东岸受海陆热力差异影响,属季风气候; 气候类型位于大陆西岸,常年受西风带影响,属温带海洋性气候; 91 亚热带季风 潮湿 南美洲东南部、澳大利亚东南部2 位于亚热带大陆东岸,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陆上形成随季节变化的高、低气 压中心,形成季风环流,受不同性质的冬、夏季风的影响;3 气温年较差小,年降水量大,且季节安排较为匀称,具有海洋性特点4 甲气候区的北界比丙气候区低 约 5 个纬度 ,因甲地区西靠最大的大陆,东临最大的海洋,冬季风最为显著,冬季气温较同纬度的丙地区更低,亚热带界线向更低纬度推移;丙地区冬季风不够显著,冬季气温相对较高;解析 第1 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此种气候分布在中国和美国东南部、日本的南部地区,故判定其应当是亚热带季风气候,除此之外, 该气候仍分布在澳大利亚东南部和南美洲东南 部;第 2 题,第一从温度带上看,应当在亚热带地区,其次在大陆东部地区,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较大,在冬夏季风影响下气温、降水变化显著;第3 题,乙位置于日本,由于是地处海洋中的岛屿,故受海洋影响较大,形成具有海洋性特点的季风气候,而我国与美国是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第4 题,由图示甲、丙两气候区的纬度分布可看出两者间的分布差异, 由于我国季风区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和最大的海洋之间,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最大,故冬、 夏季风都很明显;而美国的季风气候与之相比要柔弱得多,多表现为潮湿性季风气候,即夏季风较强,冬季风不明显;教材 P36 活动1图中所示不同季节大陆上空气的上升或下沉运动形成不同的气压中心;1 冬季,陆地降温快,温度低,空气冷却收缩下沉,在近地面集合,使气压上升,形成高压;2 夏季,陆地升温快,温度高,空气受热膨胀上升,近地面空气削减,使气压降低,形成低压;2从纬度位置看,冬季在陆地上形成的高压处于副极地低气压带上,夏季在陆地上形成的低压处于副热带高气压带上;受陆地上高、 低气压的影响, 气压带被分裂成块状分布在海洋上; 由此可推得结论: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使呈带状分布的气压带被分裂成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教材 P38 活动1东亚季风1 形成缘由: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其形成过程如下:风向:冬季吹偏北风,夏季吹偏南风;2 冬、夏季风性质差异:冬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冰冷干燥; 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暖和潮湿;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7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优秀学习资料 欢迎下载2由于我国广大地区盛行季风气候,因此,从太平洋来的暖湿气流在我国产生丰沛的降水,因而形成森林、草原景观,农业生产也朝气蓬勃;例如,长江中下游地区由于降水丰沛,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景观,一年四季大地出现出一派绿色,水网密布;而纬度位置大致相同的非洲撒哈拉地区,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掌握,降水稀有,干旱严峻,因而形成荒漠景观; 受季风影响, 我国降水量大小与雨期长短存在明显的差异,出现出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削减的趋势, 因而对农业生产也产生重大影响;在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地区,由于高温多雨,农作物以水稻为主,一年二至三熟;而华北、东北及西北东部地区,降水较少,以旱地农业为主,农作物以小麦为主,兼有玉米、谷子、高粱、大豆等;教材 P39 P40 活动1略;2. 略;3一个地方气候的形成除了受大气环流的影响外,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其中地势因素在气候形成中起着肯定的作用;欧洲西部濒临广阔的大西洋,沿岸有北大西洋暖流经过,加上海岸曲折, 山脉多东西走向, 西风简单把暖和潮湿的空气送进大陆内部,形成面积较广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北美洲西部有高大的科迪勒拉山系,阻挡了来自太平洋的暖湿气流,使太平洋的水汽只能影响沿岸地区,分布于太平洋沿岸;不能深化内陆, 致使温带海洋性气候呈南北狭长的带状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