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四下第一单元教案lidan.docx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语文 学科第学习必备欢迎下载(2022 学年第2 学期)八册备课录课题1古诗三首授课时间3 课时独坐敬亭山是诗人李白饱尝人间辛酸,孤寂这三首诗词都是以景为主,借景抒情;之感备生之时,通过对敬亭山景象的描写,抒发了因怀才不遇而产生孤独孤寂的感情;也 是诗人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以山为伴,查找劝慰的真实写照;全诗采纳白描的手法,语言 简洁,看似平淡无味,实就意味无穷;教材简析望洞庭是唐朝诗人刘禹锡在明月当空的夜晚,经过洞庭湖时登记的景象;诗人以 轻快的笔触,勾画出一幅美丽的洞庭湖秋月图;忆江南是一首词, “ 忆江南” 是词牌名;这首词是白居易离开杭州,回到洛阳之后 怀念杭州时所写的忆江南三首中的一首,回忆了诗人曾经观光游玩时江南那无限的风 光;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1会认“ 螺谙” 等2 个生字,会写“ 亭庭” 等5 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和望洞庭;3懂得诗意,能想象三首古诗词所描画的画面,体会作者的情感;1品尝语言,体会写景诗通过景物表达情感的手法;2对忆江南词牌名胡初步感受;教学流程预设二次备课第一课时 一课件演播,引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肯定游玩过不少地方吧?1课件出现庐山,西岭雪山风景图;问:这是哪里?你能用一些古诗句来说一说这些景象吗?绝句等;)(同学说 望庐山瀑布 ,2再以课件形式出现“ 江南春色” “ 洞庭胜景” “ 独坐敬亭” 等三幅写意画;这些地方美丽吗?知道这是哪些地方吗?(假如不知道,老师点明这分别是敬亭 山洞庭湖及江南风光;)现在我们就去领会这些美丽的风光吧!翻开书读第 1 课古诗三首;板书课题 二借助注释,自读明义 我们今日先学习第一首诗独坐敬亭山;1简介作者及敬亭山:我们今日学习的是唐代诗人李白的诗;敬亭山:在今日的安徽省宣州市北 5 公里,山高 286 米;2老师范读古诗,生试读正音,再流利朗读;3同学借助注释,初步明白诗句意思;4沟通:学了古诗,你明白了哪些内容? 你仍有哪些内容不明白?提出来争论;三介绍背景,探究其义 1老师介绍李白作诗背景:这首诗是李白于天宝十二年(公元53 年)秋游安徽省宣州时所作;当年,诗人被迫离开长安已整整十年,世态炎凉,长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饱尝了人间辛酸的滋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17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味,孤寂之感倍生;2再读古诗,自问互问:通过介绍,大家再读古诗,看有什么新的体会或疑问?3全班再读,老师追问:“ 独” 坐是“ 谁” 独坐? 读诗,认真体会,诗人独坐敬亭山,看到些什么?诗人听到些什么?会想些什么? 原来,仍有众多鸟相伴;原来,仍有一朵孤云为伍,但是现在它们都离我而去,作者想了些什么呢?这两句话与题目的哪个字呼应呢?“ 相看” 是相互看:明明只有诗人一个人在敬亭山,谁和他相互看呢,这里你读懂了些什么?生试读“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你觉得应当把哪些词语重读才能表达出作者的情感;如同学已经问过上述某些问题,此环节的问题就可以删减;如同学未能深化,教师需要再追问;四诵读尝试,背诵默写1通过探究,我们明白了诗意诗境,你头脑中有一幅什么样的图画呢?(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景,什么样的情?)能不能试着读一读,用你的声音的快慢轻重来塑造这些画面?2试读后, 用铅笔在重读的字词下划“ ” ,在长音后划“ ” ,再读给同桌听;3全班沟通,老师点拨(同学擦掉自己用铅笔标注的错误记号,再用钢笔把正确的重音长音标示出来),同学作标记后再诵读;4背诵古诗,默写古诗;其次课时一简介洞庭,引入课题1齐背独坐敬亭山,这首诗写景也写情,看望洞庭,又写了什么景什么情呢?揭示课题并板书望洞庭;2介绍洞庭湖;二初读正音,多读明义1同学初读古诗:“ 螺” :常见有田螺海螺等;“ 庭” “ 潭” “ 螺” 都是形声字,“ 庭” 的中的“ 廴” ,要留意“ 横折折撇” 和“ 平捺” 的笔势;2再读古诗,借助注释初步懂得诗句:“ 和” ,和谐;水天一色,和谐美丽; 青螺,这里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像“ 螺” 的外形,由于“ 君山” 上树木葱郁,故称“ 青螺” ;3互读古诗,相互沟通:同桌互说对诗句的懂得,不明白的相互问询;三再读古诗,启示想象,释疑解难,深化懂得读古诗要会悟,而悟来源于多读多问多想象;1读古诗,想象画面:你头脑中有哪些美丽的图画?边读古诗,边想象,再说说头脑中的画面;2老师提出以下问题,分组争论沟通: 望洞庭能改为“ 看洞庭” 吗?“ 和” 是和谐的意思;你头脑中, 怎样的“ 湖光秋月” 画面才“ 两相和” 呢? 古代“ 镜” 是由铜磨平而成的;“ 镜未磨” 是一种什么景象?(“ 有微波” ,湖不是肯定的平,有粼粼波纹的景象);这与“ 潭面无风” 有冲突吗?名师归纳总结 “ 翠” 是什么颜色?山“ 翠” 易懂,水“ 翠” 是怎么回事呢?第 2 页,共 17 页-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白银盘” 指什么?这里的湖水“ 白” ,与前面的水“ 翠” 有冲突吗? 文中几处用了比如手法?末句改为“ 君山似乎一青螺” 似乎更清晰,这样改行吗? 3 全班汇报沟通;四诵读古诗,画出意境 1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诵读古诗,想象画面,画出意境:各组合作画一幅简笔画,一幅图配一句诗,看哪组画得更符合诗意;第三课时 一观赏图片,导入课文 1背景音乐忆江南响起,出示江南风景课件,师描述:暮春三月,杂花生树,草长莺飞;初夏西子,小荷初露,蜻蜓戏水;秋水清亮,沙鸥翔集,白鹭翩飞;冬日江南,寒郊漫步,灵峰探梅;2此时,生长在江南的你们,最想说什么呢?3回忆有关赞扬江南的诗文;4唐代闻名诗人白居易也写过一首千古名作忆江南;在他的笔下,江南 又是怎样的呢?今日,我们一同走近白居易,走进忆江南;二初读词,明白词、作者 1这是白居易在六十七岁那年写下的一首词,他早年曾在苏杭出任刺史,江南的 美好风光使他终生难忘,回到洛阳后,他依旧对江南魂牵梦绕,就写下了这首词;同学们自由读一读,想想这首词与我们学过的古诗有什么不同;2介绍词牌学问 句子长短不一样,每首词有几句,每句有几个字,都有严格的规定,而且词可以 和着音乐吟唱;“ 忆江南” 是词牌名;什么是词牌?词牌也称为词格,是填词用 的曲调名;3自读正音:留意“ 曾” 是多音字,这里读cé ng,是“ 曾经” 的意思;谙 n,熟识;“ 能不忆江南” 是反问句,要留意读出反问语气;4说说词的大意;三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1江南的景色真的有那么迷人吗?请你找一找词中最能反映这一特点的句子;(日 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1)你们觉得江南的美景美在哪些事物上呢?(2)师朗读,生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你好象看到了什么?(3)生汇报沟通,师描述:太阳出来了,江边的花儿在朝霞的衬托下,红得像是燃烧的火,让人感到非 常艳丽;江水很绿很绿,绿得像是蓝草染过一样,像翡翠一般纯洁;多美的景色 呀!请你们想象着画面读一读;(4)如此美景呈现在你的眼前,你此时的心情如何?是的,这样的美景怎能不让我们心潮澎湃,沉醉其中呢?带着你的感悟读一读吧!2这么美的景色,白居易用了一个什么字来形容?(好)3如此的美景,怎能不让白居易出示:能不忆江南?(1)这是什么句?(反问)改成陈述的语气说一说,再读出反问的语气;(2)师引问:能不忆江南?由于(3)白居易在哪里忆江南?(洛阳)补充:魏王堤4白居易面对洛阳的景色,回想起江南的景色,不由得有感而发,吟起诗来“ 江南好 ” (生接读)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17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让我们带着对江南春色的无限憧憬,再读5忆江南共有三首,我们学的是其一,仍有另外两首;课件出示:生自由诵读 四拓展延长 1词可以谱成曲,让我们一起来观赏一下吧!课件播放歌曲 2老师出示依据忆江南这一词牌仿写的词,引导同学抓住具有地方特色的景 物、人物、特产、小吃等方面来仿填;如:临海好,风景美如画;江南长城巨龙卧,千年古城美名扬;能不忆临海?五总结巩固 1学完了这三首古诗词,你能将三首诗词连着背一遍吗?2比较异同;(老师板书)同:作者朝代同(都是唐朝诗人写的)景物地点同(都属于江南)诗词内容同(都写景,都是写景抒情的)异:体裁形式不同(前两首是诗,后一首是词)诗人情感不同(前一首冷调写景言意,后两首热忱颂景抒情;)表现手法不同(第一首主要运用了拟人手法,其次首的比如很奇妙,第三首 对比特别剧烈;)3再读古诗词三首;【板书设计】【作业设计】忆江南江花美红胜火江水绿如蓝【教学反思】语文 学科第八册备课录(2022 学年第2 学期)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17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课题2桂林山水学习必备欢迎下载授课时间2 课时这篇课文抓住了桂林山水的特点,以美丽简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呈现了桂林山水 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桂林风景的宠爱之情;课文从“ 桂林山水甲天下” 讲起,既概括说明白桂林山水在祖国名胜中的位置,又交 代了作者观看桂林山水的缘由;然后,用对比的方法描述了漓江的水桂林的山的突出特教材简析点;最终,把桂林的山和水联系起来,作为一个完善的整体,呈现在读者面前;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使同学借助课文感受祖国山河的美,感受祖国语言的美;二是引导同学领会作者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本课较难懂得的是最终一段的“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一句;这句话的意思是:游船航行在碧绿的河水上,船上的游人就像在一幅美丽的画卷中游玩;1通过看图和学文,明白桂林山水的特点,激发同学宠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2学习抓住事物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教学目标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懂得“ 危峰兀立” “ 外形万千” “ 波涛汹涌” “ 连续不断”的意思;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重难点1明白漓江水和桂林山的特点;设二次备课2学习表现桂林山水特点的方法;教学流程预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 1. 同学们,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游玩了一个地方以后说:“ 我周游了 80 多个国家 的 100 多个名城,没有一个比得上这个地方,没有一个名城的山水比得上这里的 山水;” 你们知道他说的是哪个地方吗?桂林 2广西桂林位于中国南部,那儿奇妙的山水水风光吸引着很多游客前去观赏;3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桂林,走进桂林山水;(板书:桂林山水)齐读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赶快拿起书,认认真真地读读课文,留意读准生字词,读通课文 并想一想人们是怎样赞扬桂林山水的?2检查生字词 波涛汹涌 水平如镜 红叶似火 奇峰排列 危峰兀立 峰峦雄壮 怪石嶙峋 连续不断 拔地而起 竹筏小舟 翡翠 画卷(1)水平如镜、红叶似火你仍会说哪些带有比如意义的成语呢?(2)二三两行都是写山,谁能读好这些词呢?(3)这一行有个多音字,同学们要留意,谁能用它另一个读音组词呢?(4)带上你的感受,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词语;3不错,那谁来说说人们是怎样赞扬桂林山水的呢?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哪个字告知你第一了?(甲)那整句话的意思 就是说桂林山水天下第一;4这么了不得该怎么读;评判:气概出来了!真够骄傲的!一起来!5. 同学们,天下第一就要令人信服,那可真要有特殊的地方,那么桂林的山水底 特殊在哪儿呢?这节课我们就先走进那特殊的漓江水;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17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三感悟“ 水” 的特点 1请同学自由的读读课文其次自然段,边读边想:漓江的水特殊在什么地方?2沟通“ 特殊”“ 漓江的水真静啊 船在前进,岸在后移”(1)真了不得,一下就抓住了漓江水的三个特点板书:静清绿(2)那谁能用上关联词把这三个特点连起来说成一句话;(漓江的水又静又清又绿;)(3)真聪慧,你知道吗,刚才你说的句子就概括了这一段话的主要内容;(4)看到这又静又清又绿的漓江水,我情不自禁地感叹到: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课件随机出示)同学们,那这漓江水究竟有多静、多清、多绿呢?作者又是怎样用他神奇的笔描 绘漓江水的静、清、绿的呢?现在,就请同学们都闭上眼睛,屏住呼吸,跟随着 作者乘着竹筏,荡漾在漓江水上,悄悄地去观赏,悄悄地去享受,(师范读):静(1)同学们,你们的表情告知我你们都入迷了,那你们感受到这份特殊了吗?漓 江的水真静啊,静的读;依据你刚才的经受,对这句话仍有补充的吗?(空气静止了,时间停住了,山、树、蓝天、白云、远处的人,全部的一切似乎都静 止了 )你能读出这份静吗?(3)同学们,假如说一个池塘里的水是静止不动的,那么它的静就不足为奇了,可现在这是一条什么?江在我们的印象中是怎样的?翻动的惊涛拍岸的波涛 汹涌的,可漓江呢?那她实际在动吗?在动吗?在动吗?但这动却让你根本感觉 不到,看来这漓江的水真是静啊!(4)这么静的漓江水自己读一读;(5)指名读;这么静的漓江水仍真是头一回见啊!(6)让我们悄悄地一起读一遍;(7)你仍从哪读出了漓江水的静?“ 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特殊是哪个字让你体会到静?“ 才”假如此时船桨没动,你觉得自己似乎站在哪儿?观察水纹,豁然开朗,哦,原先 我正坐着船荡漾在漓江上呢?(8)静得都让你产生错觉了,真静啊!把这句话读一读;:清(1)在这悄悄的漓江水上,俯下头,此时你又看到了什么呢?(2)师追问补充:石头都有哪些外形的啊再看看,仍看到了什么(是啊,石头的外形甚 至连小鱼在水中玩耍打闹你都看得一清二楚,我们不禁要称赞读)抬头,往 远处看(山树蓝天白云:全部的一切在水中都是那样清晰可见)(3)能把你看到的读出来吗?指名读,男女协作读(4)真清啊 . 真像一面镜子啊 . 真是清亮见底啊!(5)一起来读出它的清吧!:绿(1)那这漓江水仍让你感受到什么?(绿)绿的像一块无瑕的翡翠(2)翡翠是怎样的?(透亮晶莹翠绿无瑕 )而这漓江水就如翡翠一样(透亮晶莹翠绿无瑕 )(3)而今日出现在我们眼前就是这么一大块一碧千里的晶莹的透亮的无瑕 的翡翠,此时你的心情怎样随机读(评判:你醉了!我也醉了!你们都醉了 吗?)四仿写排比句 1漓江的水真美啊!我们都被它的美吸引住了!让我们把漓江水这三个特点连起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17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来读一读,你发觉了什么?2总结:像这样,我们把三个或三个以上句式相同的句子就叫排比句;3现在我们来运用这个排比句式写一写我们的校内吧. (挑选一句)(示小练笔)我们的校内真 _啊, _得_;我们的校内真 _啊, _得_;我们的校内真 _啊, _得_;指名三位同学组合成排比句;评判:写得真好,感受得到你们都很爱我们这个美丽的校内;五对比写法 1师:同学们作者正是这样用他神奇的笔把自己荡漾漓江水上所感受到的看到 的想象到的漓江水的静清绿一一出现我们眼前;所以这一段的第一句这样写到:我观察 生读句子;2这一段写漓江的水,为什么要写大海和西湖?3生说想法3 师小结:大海波涛汹涌是雄壮壮美的美,西湖水平如镜是安静柔和的美,但 漓江的水更有一番特殊的与众不同的美;我们说漓江的水甲天下是当之无愧的!4让我们再来合作者有感情地读读这段话;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跟着作者感受到漓江水静清绿的特点,其实桂林的山更有一番 特殊的魅力呢,我们下节课再去观赏;下课;板书设计:桂林山水静 水 清 绿其次课时一复习引入课文 1. 复习: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能说说桂林的水的特点吗?2. 引入:上一节课,我们观看了桂林的水,这一节课,我们再游桂林的山;桂林 的山怎样美呢 .让我们读课文第三自然段;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生自由读第三自然段,质疑师:请大家读两遍;第一遍读懂,有不懂的做上“.” 记号;其次遍要抓住重点;把表示桂林山的特点的词语标出来,记上这样的符号“ ;” ;2. 同学沟通 师:她有这些不懂的问题,你们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可以提出来 . 3用简笔画创设情境,通过形象引导同学懂得词语;老师边说边画;名师归纳总结 1我们来到桂林会看到这样的山图 ,你们说这座山像什么.你猜老人可能在第 7 页,共 17 页做什么 . 图 ,你们看这山有点像什么.骆驼可能在 2在桂林,我们也会看到这样的山做什么 . 图 ,你们看,这山像什么.大象站到漓江边3 在桂林,我们仍会看到这样的山-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想做什么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以上三个图形逐一画出,组成一幅画;4 你们看这些山, 姿势各不相同, 变化很多, 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 形象万千”“ 万千” 表示变化很多;5这一座座外形万千奇妙的山峰分开排列叫什么 哪个字眼表示“ 分开”.“ 罗” .奇峰排列 “ 奇峰排列” 中6 一座座分开排列, 又可以用什么词形容 .各不相连 一座座的山高高的各不相连,似乎从地上拔起来,就叫“ 拔地而起”;7 在桂林也有很高的山,陡峭的山峰特别险峻,书上说“ 危峰兀立”,这个“ 危”是什么意思 .是“ 危急” 的“ 危” 吗 .字典上有三种说明取哪一种恰切 . 出示:引导同学依据整个词语的意思,挑选恰切的词义;危:担心全;损害;高的陡的;顺手画图,图; 8 在这些外形万千的奇峰中,有很多怪石叠在一起 图 ,这就叫“ 怪石嶙峋” ,假如是一块两块怪石能叫“ 嶙峋” 吗,肯定要怪石重叠才叫“ 怪石嶙峋”;4再自学课文;提出要求,词语的意思懂了,再读课文,要求能用上一课学习其次自然段的方法来自学第三自然段;然后要你们自己讲书;1桂林的山有什么特点;2 桂林山的特点,课文是怎么写的;3 同学自学,预备讲书,也可同座商议;5同学表达;表达要点:1 桂林的山用排比句写出,有三个特点:奇秀险;2 先说桂林的山“ 奇”,课文中用一串比如, “ 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 写出桂林山的奇妙;3 再说桂林山的“ 秀”“ 险” ,指名上来指着图讲 分别说明“ 像翠绿的屏障”,“ 像新生的竹笋”,“ 颜色鲜丽”,“ 倒映水中”,“ 危峰兀立”,“ 怪石嶙峋”;4 最终,指出课文上用“ 我攀登过峰峦雄壮的泰山,游玩过红叶似火的香山”,烘托出桂林的山甲天下;指名讲后,启示其他同学订正补充;6齐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四观赏最终一自然段;1. 描述:我们游了漓江的水,又观看了桂林的山,课文最终一小节,写出了我们游玩的感受,写得很美,让我们来观赏阅读,说说这一小节文字,哪儿写得好;同学自学,学习鉴赏;争论;观赏要点:1 从山水;从水山,相互衬托;2 从空中山间江上,写得很有层次;3 从云雾迷漫绿树红花竹筏小船,由静动而且写了颜色,更觉桂林山水的美;4 把桂林山水比成“ 连续不断的画卷”,更觉桂林山水美不胜收;5 最终引用“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终止全文,增加了文章的诗情画意,并 给读者留下了许余外味;6 指名读,齐读;五课堂总结;1. 朗读全文 2. 总结性训练; 凭借情境进行语言训练 1 桂林山水如此秀丽, 当我们游玩终止的时候,假如我们登上桂林市郊的叠彩山,名师归纳总结 那么桂林的山山水水就在我们的脚下,这时你想说什么. 第 8 页,共 17 页2 桂林的山水,就是祖国山河的一部分,你由此又想到什么. 3 “ 山水” 的同义词有哪些. 河山、山河、山川、江山 可以加上哪些词儿组成-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词组; 并引导多种组合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结合同学回答 副板书:大好 河山 秀丽锦绣 山河 锦绣江山 如画秀丽 山川 多娇4 你能从这些词组选出一组,用来赞扬祖国的锦绣河山吗 句;例句:我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祖国的锦绣山河美如画;江山如此多娇,叫我怎能不爱 . .为了强调也可用反问【板书设计】【作业设计】2. 桂林山水桂林山水甲天下水:静、清、绿山:奇、秀、险舟行碧波上 人在画中游【教学反思】语文 学科第八册备课录(2022 学年第2 学期)名师归纳总结 课题3记金华的双龙洞授课时间3 课时第 9 页,共 17 页-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这篇精读课文是一篇游记,节选自小记十篇一书,作者是我国闻名作家训练家 叶圣陶;课文记叙了作者游玩金华双龙洞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川景物的宠爱;金华的双龙洞是浙江金华的名胜;由于内洞的洞顶有一条“ 黄龙”,一条“ 青龙”,所以叫“ 双龙洞”;课文是按游玩次序写的;依次写了“ 游玩的时间地点路上见闻游外洞由外洞进内洞游内洞出洞” 六部分内容;课文在表达双龙洞内部情形时,主要介教材简析绍了三处景点;先简要介绍了游玩外洞的情形;接着具体介绍了从外洞进入内洞的经过;最终重点介绍了游内洞的情形;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让同学明白金华双龙洞的奇妙景观,激发同学宠爱祖 国美好山河的思想感情;二是通过课文内容的懂得,学习分清主次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 才能;本文教学的重点,是通过学习课文明白金华双龙洞的特点,知道作者是怎样按游玩顺 序有条理地记叙双龙洞的,并能说出其主要内容;1通过语言文字明白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同学对大自然的宠爱;教学目标2明白作者的游玩次序,练习给课文编提纲;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懂得重点词语;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5 自然段;1明白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教学重难点2理清课文的条理,练习给课文编提纲;二次备课教学流程预设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同学们, 你们宠爱旅行吗. 你们都去哪儿旅行过呀.你说说; 同学们, 有一句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多出去走走可以开拓我们的视野,可以增长我们的学问,可以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壮丽;今日,让我们随着叶圣陶老先生的笔触一起去游 览浙江金华的双龙洞,同学们,齐读课题;(板书:记金华的双龙洞)二初读课文 1现在老师给你们五分钟时间,请你们抓紧时间,反复的朗读课文;要求:把音 读准,把句子读通;读不好的语段,反复读几遍,好不好 .2生自由读课文 检查学习字词突兀森郁孔隙臂部略微额角曲折一转石钟乳石笋千变万化颜色各异留意多音字:转 三明白地理位置 1你们知道金华双龙洞在哪吗?请细细读课文;2沟通 3读读第一自然段,告知我们什么?(时间、地点、人物、大事)四学习其次段 1现在就让我们从金华城动身到双龙洞去,请你留意观赏沿途的景物;出示:叶圣陶爷爷看到了,听到了名师归纳总结 要完成填空,先要好好地读读2 3 自然段;第 10 页,共 17 页-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2同学自由朗读2 3 自然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3争论沟通 4质疑:溪声为什么会变换调子?溪流与双龙洞有什么关系?出示: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1)你读出了什么?(2)时而 时而 说明什么?(3)指导朗读 5一路上,有山有水,景色美丽,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吗?比如:叶圣陶爷爷 就用了一个词语:艳丽;你能用什么词语呢?6景色那么美,咱们就把它背下来吧!其次课时 一复习引入新课 1听写词语 2用自己的话说说路上的景色,要求说出景物的特点;二明白外洞特点,体会双龙洞的“ 雄”1. 假如说沿途的风光可用一个“ 美” 字来概括,那么洞口和外洞你会用哪两个字 来概括;2. 请一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板书:山路美)(洞口可用“ 宽” 字来概括,外洞可用“ 大” 字来概括)(板书:宽大)洞口外的景色使你产生什么感觉?读一读,说一说;(高山之上,树木繁密,感到很有气概,也不禁对双龙洞产生一种神奇感)作者的哪些描写让你体会到外洞的大?3. 作者又一次提到“ 泉水” ,从全篇来看,它起什么作用?(它是作者在洞中游玩的一条线索;迎着溪流入洞乘船通过泉水流出的孔隙进 出内洞)4. 乘船从孔隙中穿过是什么味道,我们也来试试;(板书:孔隙)三明白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体会双龙洞的“ 险”1. 说到“ 孔隙” 我们就会想到很小的窟窿或很细的缝儿,而这个孔隙却可容得下 一只小船进出;那么作者为什么不称之为水洞却仍要称为孔隙呢?这是同学懂得上的又一个难点;老师可以用“ 高楼上看物体,物体似乎变小” 的 生活体会作比方,让同学懂得由于外洞面积太大了,水洞相对就显得很小,所以 作者用孔隙一词是恰当的;2. 默读第四段,想一想:作者乘船洞中游与我们平日乘船水上游,游法上有什么不一样?(作者只能仰卧在船上,身子紧贴船底,由治理处的工人把船拉进拉出;)不仅游法上不一样,心情也是大不相同呀!读一读作者当时的感觉,体会体会他 当时的心情;(随着小船渐渐移动,光线越来越暗,作者的视线也越来越模糊,心情也紧急起 来)3. 争论:作者为什么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他挤压过来?(由于孔隙太小,左右上方山石奇形怪状,四周又是昏暗一片,作者感觉山 石挨着他,似乎将他紧紧包围起来;越往内洞走,黑暗越浓,这种压迫感就越强)4. 我们也为作者捏着一把汗,真期望小船早些靠岸;其实这段水路并不长,大约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1 页,共 17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就十米,但让人觉得船儿走了好久好久;孔隙中乘船真是太“ 险” 了!(板书险)四背诵第四段 五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 5 自然段;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同桌同学相互检查课文第 5 自然段的背诵;2老师明白同学背诵的情形;二联系上文引入新课 作者饱览了沿途的美景,感受了外洞的宏大气概,经受了孔隙中乘船而行的惊险,最终到达了内洞;内洞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板书:内洞)三明白内洞特点,感受内洞的“ 奇”1请一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第五段,同学边听边画出写洞中双龙的句子;2争论学习:内洞的景象是怎样的,给你的感觉是什么?同学四人一组争论学习,相互启示,开阔思路;(内洞有很多石钟乳和石笋,它们外形千变万化,颜色也各不相同;有的像龙,有的像神仙,有的像动物 给人的感觉是神奇而好玩;内洞比外洞仍要大得多)(板书:奇)洞中出名称的石钟乳和石笋多达四十多个,而工人第一指点给作者看的是洞顶双 龙,为什么?(由于这是“ 双龙洞” 名称的由来)请一名同学朗读描写双龙的句子:双龙有形有态,更妙的是一黄一青,双龙盘绕在洞顶,为洞中平添了几分气 势;洞中有千姿百姿的石钟乳和石笋,侧耳倾听,耳边响起轻缓的声音,寻声找 去,只见 (同学接下去读写泉水的句子)(板书:深黑的石洞里)四小结 1. 作者乘船出洞,终止了双龙洞之游;我们同作者一道感受了双龙洞的雄壮惊 险与神奇;面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我们不禁折服于自然之宏大自然之神奇!2. 有感情地齐读课文;五练习给课文编写提纲 1概括课文中心思想:课文通过记叙作者游玩金华双龙洞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川景物的宠爱;2在写一篇文章之前, 我们的大脑中要有一个思路我要写一篇什么内容的文章;(板书:题目),我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是什么?(板书:中心),我要怎样把文章写具体,写通顺;(板书:材料支配)这个思路就是文章的提纲;3小结:(指黑板)这样就是一个简洁的提纲;我们在写作文前,应当编写作文提纲;首 先想好要表达的中心,然后挑选能表达中心的材料,最终把选好的要写的内容安 排好;六作业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2 页,共 17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板书设计】学习必备欢迎下载【作业设计】1仿照其次自然段的分总结构写一段话,题目 中心 材料支配【教学反思】语文 学科第八册备课录(2022 学年第2 学期)课题4七月的天山授课时间1 2 课时这是一篇写景物的记叙文;记叙了作者七月骑立刻天山所看到的美丽的自然风光;表 达了作者对祖国边境天山风景的宠爱之情;教材简析课文的写作思路是:先总述七月的天山是游人最抱负的地方;接着分述了作者骑立刻 天山所看到的雪峰溪流原始森林和遍地的野花的奇妙美景;最终作者抒发了对天山美景的赞扬之情;1培育同学宠爱祖国美丽富裕的大好河山的感情,露出来的宠爱祖国宠爱新生活的深厚感情;体会作者通过记叙游玩天山的见闻所流教学目标2学习抓住景物特点,依据肯定的表达次序写景状物的方法;3体会课文精当华丽的语言特色,揣摩文中比如衬托等修辞方法的表达成效;重点: 1把握组织材料的次序和方法,可以比如衬托等表现手法为讲析重点,学习运用教学重难点贴切鲜明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2培育宠爱祖国边疆的情感;难点: 1学习如何依据肯定的次序把材料组织得井井有条;2体会并学习使用绚丽多彩的语言风格;教学流程预设二次备课一用设境式教学导语引入新课 同学们,江南的山水溶洞真实神奇无比,引人入胜,每当想到那奔腾咆哮一 泻千里的长江黄河,那千姿百态气概雄壮的三山五岳,一股民族骄傲感便油然 而生;北国的天山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3 页,共 17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唐代大诗人李白有诗云:“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清代诗人嘹亮吉也有诗 云:“ 地脉至此断,天山已包天;日月何处栖,总挂青松巅;” 现代散文家汪曾祺也在早发乌苏望天山一诗中赞道:“ 苍苍浮紫气,天山真雄壮;陵谷分阴 阳,不假皴擦美;初阳照积雪,色如胭脂水;” 这些名诗人笔下的“ 天山” 令人 神往;闻名作家碧野描写天山绵亘数千里,地域广袤,景物丰美;那就让我们随 同七月的天山的作者碧野一同走进天山里去看一看游一游吧!二出示课题,明确学习任务 1读课题,同学利用资料介绍天山,老师演示课件,小结:(演示)天山:亚洲中部的大山系,横贯新疆中部,西端伸入哈萨克斯坦吉尔 吉斯斯坦,全长 2500 千米,宽 250300 千米;平均海拔约 5000 米,最高峰托木 尔峰海拔为 435.3 米, 峰顶白雪皑皑; 天山博格达峰上的积雪终年不化,人们叫 它“ 雪海” ;在博格达峰的山腰上,有一个名叫“ 天池” 的湖泊,海拔 1900 米,深约 90 米;池中的水都是冰雪融解而成,清亮透亮, 像一面大镜子; 雪白的雪峰,翠绿的云杉倒映湖中,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相传 3000 多年前周朝的天子来到 这里,王母娘娘就在这里设蟠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