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中地理知识点概括即学业水平测试内容解读.docx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问点大全1.1 区域的基本含义1、区域的概念: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肯定的指标和方 法划分出来的;2、区域的基本特点:具有肯定的界线、区域内部的相像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的差异性和 相互联系、整体性;3、区域的空间结构:区域中各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农业通常表现为面状,交通运输线路表现为线状和网络状,城市和工业表现为点状,城市群和工业区表现为岛状;影响区域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经济进展水平;4、区域的产业结构:传统的农业区域和进展水平较低的区域,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比较大;工业区域或加速推动工业化的区域,其次产业所占比重较大;进展水平较高的区域,第三产业比重较大,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出现出“ 三、二、一” 的格局;1.2 区域的进展阶段1、衡量区域进展水平的标志:常用的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等;其余的指标如人文进展指数(预期寿命、训练程度和国内生产总值)2、区域各进展阶段的特点区域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阶段工业化阶段高效益的综合进展阶段发展阶段经济水平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工业化和城市化加水平高,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高发展少速推动水平产业传统农业占有较大比重,以其次产业比重快速第三产业进展超过其次产业,结构外资源型工业和劳动密集型上升,第三产业加速以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工业为主进展工业为主对低,对外贸易规模小,表现对外开放程度逐步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大幅度开放出自给自足特点提高增强程度交通现代化交通线路少而稀疏交通运输建设显著现代化交通、 信息网络逐步完运输市水平低,缺乏大型中心城市加快善城中心城市进展速度水平高,区域内部差异小化展低水平的均衡状态高于区域平均高水平的均衡状态发不平稳增长状态1.3 区域进展差异1、我国东、中、西部差异 三大经济地带的划分:东部:沿海 12 省区(辽、冀、京、津、鲁、苏、沪、浙、闽、粤、琼、桂)(注:未包括港、澳、台地区) ;中部 9 个省区(黑、吉、内蒙古、晋、豫、皖、鄂、赣、湘);西部 10 个省区(陕、甘、宁、青、新、云、贵、川、渝、藏)东部与中西部的进展差异: 城市化和科技训练水平都比较高,进展速度亦快于中西东部: 社会经济相对发达,工业化、部;对外开放时间早,程度高,主;其次和第三产业相对发达,工业结构以轻型和轻重混合型为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6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问点大全中、西部:地域宽阔,资源丰富,总体进展水平明显落后于西部;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 有较大比重;工业结构西部以重型传统工业为主,中部表现出肯定的过渡性特点; 改革开放的时空差异(见课本 P19 图)2、南北差异(东部季风区以秦岭-淮河为界,分为南方和北方)区 域北方南方跨过暖温带、 中温带和寒温带, 平原高原多山地丘陵, 热量丰富, 水分充分, 有色特点为主;森林、煤炭、石油、铁矿等资源丰金属矿产、 生物资源、 水力资源等相当丰限 制富富水资源不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峻旱涝灾难、 环境污染、 山地丘陵区地势破因素调整产业结构、 扩大对外开放、 改善生态碎发 展产业升级, 推动工业化和城市化,治理污方向环境染3、西部大开发范畴: 10+2+3(西部地带10 个省区、内蒙古、广西两个自治区;湖南湘西、湖北恩施和吉林延边 3 个自治州也比照西部大开发有关政策实施开发开放;条件:矿产、油气、水能、土地资源等有突出优势,进展潜力大;但西部基础设施落后,人 才、技术、资金匮乏;措施:抓好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加快优势资源开发,进展特色产业;进展科技训练,扩大 对外开放;意义: 将西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缩小东西部之间的进展差距,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进展;实现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富有,内市场需求;实施可连续进展战略;1.4 区域经济联系加强民族团结, 保持社会稳固与边疆安全;扩大国1、当今世界经济的两大进展趋势: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欧盟、 东盟、 APEC 等)2、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意义: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缩小区域经济差距,实现社会经济的可连续进展;南水北调:规划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连接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形成“ 四横三纵” 的总体布局,实现我国水资源的南北调配和东西互济;调水东线中线西线长江下游扬州邻近汉江上的丹江口水库长江上游通天河、雅砻江源地水沿京杭大水道提水北上到山开挖渠道,引水自流到和大渡河调开凿输水隧洞,调长江水线路水东半岛和天津北京、天津入黄河上游调较大较小大量水质 差 较好 最好西气东输: 主体工程从新疆塔里木盆地轮南铺设输气管道到上海,将塔里木盆地、 陕甘宁地区的自然气输送到长三角地区;仍包括把四川盆地的自然气输送到湖北湖南;该工程的建设,有利于促进西部大开发,拉动西部地区的经济进展;善能源结构,有效治理环境污染;缓解东部地区的能源紧急状况,改西电东送:开发青海、贵州、云南、广西、四川、内蒙古、山西、陕西等西部省区的电力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6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问点大全资源(水电和煤电) ,将其输送到电力紧缺的广东、上海、江苏、浙江和北京、天津等地区;分北、 中、南三条线路; 意义: 保证东部地区能源供应,加快西部资源开发,拉动相关产业;资源跨区域调配对环境的影响;以南水北调工程为例,对调入和调出区及沿线地区都会产生一些生态环境问题;3、产业转移缘由:降低成本:原材料价格、工资和地价水平、公用事业费用等方面的区域差异,导致产业向低成本地区转移;开拓市场降低内部交易成本;影响:促进欠发达地区的经济进展,缩小区域差异;同时也会带来环境污染加重等问题;2.1 生态问题1、水土流失问题我国典型地区: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地区产生的缘由:(1)自然缘由: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地表植被稀有;黄土土质疏松黄土高原);(2)人为缘由: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治理的措施:压缩农业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植树造林;小流域综合治理;治理的意义: 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进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进展,改善农夫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 有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建立良性生态系统;建立生态农业模式,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连续进展;2、荒漠化问题: 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导致的土地退化;水蚀荒漠化、冻融荒漠化和土壤盐碱化等类型;(1)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缘由 自然缘由:气候干旱,大风频繁,植被稀疏,风蚀作用剧烈;按动力分为风蚀荒漠化、人为缘由:人口增长过快,环境生态压力过大;不合理的生产活动:滥垦滥伐、过度放牧、过度樵采、水资源利用不合理等,加剧了荒漠化趋势;(2)危害:土地退化,农牧业减产甚至绝收;生态恶化,生物多样性削减;破坏基础设施 建设;加剧沙尘暴等自然灾难的发生频率和强度;(3)治理措施:营造防护林(三北防护林)退耕仍林仍草爱护和复原自然植被(封 沙禁牧、禁樵禁采、生态移民等措施)合理用水掌握人口增长;2.2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爱护 1、湿地:水位常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掩盖的土地,属于陆地与水体之间的过渡带;类型:河流、湖泊、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 米的浅海、红树林、珊瑚礁、水库、 稻田等;2、湿地的功能:涵养水源、供应水资源、调蓄洪水、调剂气候、美化环境、净化水污染、爱护生物多样性、航运、旅行观光、供应农副产品及矿产、能源等;有“ 地球之肾”、“ 生命 的摇篮” 、“ 鸟类的乐园” 等美称;3、湿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突出问题 治理措施由于过度围垦、泥沙淤积导致湿地削减,功能退化 湿地;植树造林,保持水土;水质污染问题突出 防治水污染滥捕滥猎、过度开发利用导致湿地生物多样性锐减退田仍湖、 退田仍沼泽, 复原和重建爱护野生动植物、禁止滥捕滥猎;建立湿地自然爱护区;建立爱护湿地的法规,增强爱护湿地意识;2.3 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 1、田纳西河流域的地理环境:田纳西河发源于阿巴拉契亚山脉西坡,是密西西比河的二级 支流;流域内上中游为山地丘陵,下游为冲积平原;河流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属亚热带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6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问点大全季风性潮湿气候,降水丰沛,冬春季降水较多,河流主汛期在12 月到次年 4 月;2、田纳西河流域的开发治理措施:以水资源综合开发为核心,对全流域河道进行梯级开发,发挥防洪、航运、发电、浇灌等综合效益;以电力工业为龙头,建立起以高耗能工业为骨干 的完整工业体系;因地制宜进展农业,大力进展林业;重视生态环境爱护和建设,进展旅行 业;3、治理体会:设置全流域特地的开发机构,健全法规,完善治理因地制宜挑选开发重 点,形成各具特色的开发模式不断加大开发力度提高流域的开放度;2.4 区域农业的可连续进展 东北地区地理条件 气候条件:气候是区域农业生产中最难以改造的自然条件; 地势、土壤条件:为农业多种经营供应了条件;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有利于农业生产; 社会、经济条件:工业: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农牧兴工、共促农牧交通:交通发达,对外联系便利,进展外向型农业;开发时间较晚,人口密度较低,有利于绿色农业和大农业的进展;三山脉三平原: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 农业布局特点小兴安岭、大兴安岭、长白山耕作农业区:主要分布在三大平原地区;林业和特产区: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长白山区是我国主要的鹿茸、人参等宝贵药材产区,延边生产苹果梨;辽东低山丘陵和半岛丘陵区是我国最大的柞蚕茧产区;辽南是重要的苹果产区;畜牧业区:主要分布在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是重要的羊、牛、马牧畜生产基地;呼伦贝尔市三河地区:三河牛、三河马;松嫩平原西部:东北红牛 东北商品粮基地生产特点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地区专业化生产农业进展方向平原区:进展适应加工需要的优质、专用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加快进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粮食转化,延长产业链条;建设绿色食品基地;西部草原区:大力进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山区农业:实现由原料型生产向原料及产品加工并举的转变;2.5 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1、鲁尔区兴起的主要区位条件:煤炭资源丰富水陆交通便利水源充分市场宽阔等;2、鲁尔区衰落的缘由:煤炭能源位置的下降新技术革命的冲击环境污染严峻工业 结构单一;3、鲁尔区实施可连续进展的主要措施:调整产业结构,进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对原 有企业进行集中化改造治理环境污染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进展科技和高等训练;2.6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 珠三角的工业化与城市化1、珠江三角洲进展的区位因素:优越的地理位置:南部沿海,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水陆交通便利对外开放政策海外侨胞众多,便于引进资金和技术地势低平,水源充分2、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名师归纳总结 阶段城市化进程形成缘由城市化进程特点第 4 页,共 6 页-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问点大全改革开放初期以进展小城镇为主导,工业企业进展快速,分布具有广泛性,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导 城乡融合,农业与非农产业相混杂的城乡一体化20 世纪 90 岁月中期以后 区域中心城市 广州、深圳 的辐射带动作用,高新技术产业发 展快速;以核心城市 广州 为中心的城市群体系 3、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工业化加速了非农产业向城市的集中;工业化加速了人口 向城市的集中;工业化加速了人的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4、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与计策 问题: 产业结构层次偏低,以劳动密集型工业为主,高科技产业和服务业比重不高,科技 实力和人才队伍都处于劣势城市建设相对落后城镇和工业过度密集,大量占用耕地, 生 态环境问题日趋严峻;优化城乡空间结构推动 计策: 推动产业的整合和升级,加强地域分工完善城镇体系,区域基础设施网络化进展加强生态建设,改善城乡环境加强区域间经济联系与合作,发 展泛珠三角经济区;江苏省推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过程 存在问题1 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2 工业进展产生环境问题;3 乡镇工业进展分散所产生的问题;4 城市规模相对在缩小 5 城市优势不突出,特色不明显,不利于辐射和带动周边进展;6 缺少特大型城市;城市化建设的思路1 加快实现“ 城市现代化、农村城市化、城乡一体化”;2 打破旧制度下的行政区划;3 适当进展特大城市,加快进展大城市,积极合理进展中小城市,重点培养中心城镇;推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主要措施1 行政区划调整;2 进展城市群,建设3 大“ 城市圈”;3 工业进展促进小城镇建设;4 进城农夫的利益得到体制和政策爱护;3.1 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 1、地理信息系统(GIS):以采集、储备、治理、分析和描述;由 5 个部分组成:硬件、GIS GIS 人员、应用模型;工作流程:地理数据输入、储备(数字化过程)软件、地理数据、地理数据操作和分析地理信息输出;(地理数据分为属性数据和图形数据;数据储备采纳“ 分层” 技术,不同的图层储存不同的地图要素;)2、地理信息系统与城市治理(略)3.2 遥感( RS):一种探测技术,借助对电磁波敏锐的仪器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遥感技术系统由遥感平台、传感器、信息传输接收装置、数字或图像处理设备等组成;依据运载工具的不同,分为航天遥感、航空遥感、近地遥感;工作流程:物体辐射和反射电磁波(波谱特点) 传感器收集传输与接收信息处理、信息分析应用成果;现代遥感优点:视域宽阔、监测范畴大,能够瞬时成像、实时传输、快速处理,快速猎取信息和实施动态监 测;用途:用于资源普查、环境监测、灾难预警、军事侦察及其他地物变化的分析等;名师归纳总结 类型概念优点覆第 5 页,共 6 页航天遥感利用卫星、航天飞机、宇宙飞船、航天空间站等携带遥感仪器的遥感-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问点大全盖范畴大,不受领空限制,可进行重复不定期观测等航空遥感 利用飞机携带遥感仪器的遥感;机动性强,辨论率较高近地遥感 距地面高度在几十米以内的遥感 辨论率高、范畴小3.3 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全球范畴内进行全方位、实时三维导航与定位的系统;由三大部分组成: GPS 卫星星座、地面监控系统、用户系统(接收设备);GPS 信号接收机主要有三种:导航型接收机、测地型接收机、授时接收机;特点:全能性(陆地、海洋、航空和 航天)、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实时性;应用领域:军事、交通、邮电、地矿、建筑、农业、气象、土地治理、金融、公安、地壳运动监测、工程治理、旅行探险等等;3.3 数字地球:数字地球是指数字化的地球,即把整个地球信息进行数字化后,由运算机网 络来治理的技术系统;数字地球是地球的虚拟对比体;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