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二开学考试题历史试题和答案.docx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而不思就惘,思而不学就殆2022-2022 学年度其次学期历史开学考试一、挑选题(共50 题,每题 1.5 分,共 75 分)帝的嫡系子孙” ;这反映了1. 据甲骨文记载 , 商王“ 鼓吹帝是王的祖宗神, 王是A. 商王为取代夏做舆论预备B. 商朝统治的分封制度C.商代政治具有神权特点 D.商人不知自己祖先来源2. 分封制下 , “ 中心与地方之间虽然只是一种松散的臣属关系贵族间的等级秩序” ;由此可知 , 分封制A. 不利于国家统一和久安 B. 加剧了社会等级的分化C.利于有序政治统治形成 D.促成了中心集权式统治, 但从政治结构方面建立了3. 有评论说 : “ 秦以前是建立在方国联合体之上的血缘性国家, 秦以后才是地缘性 即民族性 国家;” 此观点主要依据的是, 秦统一前后A. 君王的行政权力不同B. 选拔官员的途径不同C.地方行政组织方式不同D.国家统治的区域不同4先秦盛行“ 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这反映了古代中国A政权借助族权 B封建等级森严 C中心集权确立 D社会分工明确5“ 当年七雄中, 齐宣王秦昭王岂不更巍然为之魁首,而其尊贤下士有如此;如颜斶 (chù ),如范睢,岂诚为当时一大贤上士!而齐、秦之君尊礼之如此,其最大之意义与价值就在政治上层不敢自居为最尊最贵之位置,而自知尚有当尊当贵之过于彼者,其人不在远,即在其所统治之社会下层;” 上述现象的显现A冲击了封建社会等级秩序 C能够防止诸侯之间的战争B完全废止了世卿世禄制度 D有利于诸侯国的社会进展6有学者认为在中国古代青铜器本质上是政治权力的工具;最能支撑这一论断的史料是A周礼规定礼器的数量 C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具B青铜器上的文字记载 D曾侯乙墓的战国编钟7. 秦始皇确立的此制度“ 采纳分工的原就, 使中心政府能维护有效的运作, 以治理巨大的帝国” ;以下说法可以说明材料观点的是A. 皇帝制度保证了行政的有效运作 C.御史制度促进了国家行政的运行B.三公九卿制度提高了行政效率 D.郡县制度有利于中心集权加强8. “ 唐代三省制实行分层决策与分层行政 , 通过文书的起草、 审核和执行的运作流程来实现权力的分割与制约;” 这里的“ 分层” 指的是名师归纳总结 A. 皇权至高无上B. 机构职责分工 C. 上下等级分明 D. 军政互不干涉第 1 页,共 10 页9. 韩非说 : “ 故明主之吏, 宰相必起于州部, 猛将必发于卒伍;” 这说明战国时期A. 宰相制度已经形成B. 中心集权制度完全建立C.世官制度已被打破D.军功成为选官唯独依据10. 下图是某同学在探究汉代地方行政制度变迁时所引用的一幅地图 注: 当时的州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行政区域, 而只是监察区 ;据图中的信息可知, 该图反映了-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而不思就惘,思而不学就殆A. 分封制遗留痕迹明显 B. 郡县制成为主要行政制度C.中心对地方掌握加强D.行省制度日趋成熟, 其名称和治所如下: 治所11. 唐玄宗时代 , 共设置了九个节度使和一个经略使名称治所名称治所名称治所名称治所名称安西节龟兹北庭节庭州河东节太原河西节 度使凉州朔方节灵州度使度使度使度使范阳节幽州平卢节营州陇右节鄯州剑南节 度使益州岭南五府广州度使度使度使经略使唐朝设置节度使和经略使的主要目的是A. 巩固三省六部制度 B.加强对西北的治理昭代本无相名,C.突出对边疆的防备 D.完善全国军事布局12. 有明末官员说 : “ 政本 内阁 大臣 , 平常养威自重 , 遇天下有事 , 辄曰: 吾侪止供票拟;上委之圣裁, 下委之六部;” 以下对材料懂得正确选项A. 内阁大臣借无丞相之名而推卸责任 C.内阁大臣在明朝代行丞相职责B. 内阁大臣职权高于前代宰相 D.内阁大臣帮助皇帝处理国政13. “ 世宗 雍正 的集权很是奇妙的, 并不是像以前的枝枝节节, 他只设了一个军机处, 于是就把以前内阁和八旗的权力, 整个拿来;” 这说明军机处A. 实为皇帝的参谋机构 B. 便利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C.有效实现了权力的集中 D.是雍正取得帝位的工具 14乾隆三十八年,将隐秘立储制度化;为防止意外,“ 又另书密封一匣,常以随身”;并称:“ 建储册立; 非国家之福, 召乱起衅, 多由于此” ,“ 不行不立储, 而尤不行显立储”该制度 A使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制度进展到顶峰 B防止了皇族内部权力倾轧,有利于政局稳固 C摆脱了宗法观念的束缚,有助予选贤任能 D排除了其他势力对皇位继承的干扰,加强了皇权 15. 有学者认为,中国历史上的众多制度创新,从本质上来说,都环围着四大基本制度而名师归纳总结 绽开;这四个基础性制度,如四根“ 支柱” 共同支撑起中心集权的“ 大厦”;这四根“ 支第 2 页,共 10 页-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而不思就惘,思而不学就殆柱” 对于中心集权的作用不包括()A郡县制度:实现了中心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掌握B尊儒制度:使儒家思想上升为官方哲学C科举制度: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心D国有专营制度:有效掌握国家重要资源,保证中心财政收入16. 湖北民歌 :“ 神农上了羊头山 , 认真找 , 认真看 , 找到粟籽有一颗 , 寄在枣树上 , 忙去开荒田, 播种才能成粟谷 , 后人才有小米饭” ;这一歌谣侧面反映了A.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体系的形成B.原始手工业的逐步进展C.古代生产工具的改进 D. 远古先民的农业实践17. 礼记· 月令记载 : “ 是月也 , 土润溽暑 指暑湿之气 , 大雨时行 , 烧行水 , 利以杀草 ,如以热汤;可以粪田畴 , 可以美土疆;” 这反映了中国古代A. 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B. 动物性肥料的严峻不足C.劳动人民的勤劳本质 D.农业上重视适时耕作18. 前汉· 食货志记载 : “ 李悝为魏文侯作尽地力之教; 以为地方百里 , 提封 通共、大凡之意 九万顷 , 除山泽、邑居 , 参分去一 , 为田六百万亩;治田勤谨 , 就亩益 增产 三斗;不勤 , 就损 减产 亦如之;” 这说明中国古代农业生产重视A. 扩大耕地面积 B. 提高劳作收成 C.增加从业人口 D.总结除灾体会19. 唐代诗人王维在渭川田家中写道 : “ 斜阳照墟落 , 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 , 倚杖候荆扉;雉雊 鸣叫 麦苗秀 , 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 , 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 , 怅然吟式微;” 诗句形象地反映了中国古代A. 乡村生活的祥和富足 B. 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C.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D.农业生产劳作的艰辛20.周礼·地官·小司徒 载 :“ 乃经土地而井牧其田野 , 九夫为井 , 四井为邑 , 四邑为丘 ,四丘为甸 , 四甸为县 , 四县为都 , 以任地事而令贡赋 映的土地制度一样的是, 凡税敛之事;” 以下说法与材料所反A. “ 盘古开天地” B.“ 溥天之下 , 莫非王土”C.“ 相地而衰征” D.“ 耕豪民之田 , 见税什五”21. 左传记载 : 宣公十五年 公元前 594 年秋七月 , 初税亩;“ 公田之法 , 十足其一 ; 今又履其余亩 , 复十取一;” 这一税制改革A. 增加了周王室的赋役收入 C.剥夺了农夫对土地的需求B. 加速了土地全部制的变革 D.以法律手段稳固了井田制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10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而不思就惘,思而不学就殆22.战国策 载: 商鞅“ 决裂阡陌 , 教民耕战”, 废止“ 田里不鬻 指土地有封赐而无交易 ”的原就;这一记载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 政府不再监控土地流转B. 农夫获得产品的安排权, 仍、受以生死C.土地兼并现象得到遏制D.生产关系发生质的变化23. 据魏书· 高祖记记载: “ 今遣使者 , 循行郡州 , 与牧守均给天下之田为断 , 课农桑 , 兴富民之本;” 材料所描述土地制度的主要特点是A. 国家不再享有对土地的全部权 C.国家直接参加农夫的生产活动B.农夫获得土地 , 对国家承担义务 D.以土地私有激发农夫生产积极性24. 北宋刘克庄在奏札中说:“ 至于吞噬千家之膏腴, 连亘数路之阡陌, 岁入号百万斛 , 就自开创以来 , 未之有也;” 就材料所述现象显现的缘由, 分析正确选项A. 农村生产力进展水平下降 C.政府推行“ 不抑兼并” 政策B. 自给自足的经营模式的吸引 D.经济进展弱化了土地的价值25. 南宋辛弃疾在最高楼一词中曾哀叹:“ 千年田换八百主, 一人口插几张匙.便休休 ,更说甚 , 是和非 . ” 这一哀叹实质上反映出古代A. 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B. 地主士地私有制的变迁C.自然经济渐趋瓦解 D.土地全部权的非连续性26. 汉书载 : “ 乃贳 sh ì 贷买陂田千余顷, 假贫民 , 役使数千家 , 数年 , 会赦 , 致产数千万 其使民 , 威重于郡守;” 这一史料记载所反映出的经营方式是 A. 自耕农式经营 B. 千耦其耘式经营 C.租佃式经营 D.手工工场式雇佣经营 27据讨论,南北朝中期,政府在对手工业者的治理上,显现了雇佣工匠制度和番役制 度;这些制度的显现说明 A民间手工业与农业紧密结合 B国家对工匠人身掌握有所放松 C盐铁官营制度得到进一步强化 D官营手工业者由籍匠变为丁民 28下图是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记载的花楼机,结构复杂而精密,特地织造精细的 丝织品;但当时的手工业并没有向机器生产转变的迹象;对此,最合理的说明是A明清工匠缺乏技术的积存 B官府对手工业生产的规模有严格限制C手工生产能确保产品质量 D生产革新缺乏足够的市场需求推动29宋代对外贸易中,从东南亚等地进口香料、药材、犀角、象牙、珊瑚、珍宝等,从 日本进口硫磺、水银、沙金及扇子等工艺品,从高丽进口人参、绫布、文具等;这些物 品的进口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10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而不思就惘,思而不学就殆A推动了国内民间贸易的进展 B反映了政府垄断对外贸易的特点C满意了特定人群的消费需求 D促进了传统自然经济的松动30有人认为,中国的城市与商业发育较早,但中国的商业与城市一向都是在体制内发 展的,受社会主流体制的节制与约束;商人与社会上其他成员同流,并不具备超主流体 制的特别身份;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城市与商业进展受阻的根本缘由是A封建政治体制的制约 B官营企业的排挤、打击C小农经济的主导位置 D重农抑商思想的盛行31宋代周行己说: “ 物出于民,钱出于官;天下租税,常十之四,而籴常十之六;与夫 供奉之物,器用之具,凡所欲得者,必以钱贸易而后可;” 这说明宋代 A官府垄断纸币的发行 B实物地租转变为货币地租 C租税主要用来平粜物价 D商品经济高度发达32元史 . 食货志载:“ (至元)二十一年(1285)年,设市舶都转运司于杭、泉二州,官自具船、给本,选人入蕃,贸易诸货;其所获之息,以非常为率,官取其七,所易人得其三;凡权势之家,皆不得用己钱入蕃为贾,犯者罪之,仍籍其家产之半;其诸蕃客旅就官船卖买者,依例抽之;”材料中元政府的措施A抑制了海上走私活动 B阻碍了对外贸易的进展C降低了对外贸易的风险 D打击了外国商人的积极性33天下郡国利病书记载“ (东洞庭)编民亦苦田少,不得耕耨而食;并商游江南北,以通齐、 楚、燕、豫,随处设肆, 博锱铢于四方, 以供吴之赋税, 兼办徭役, 好义急公;”材料主要说明A商业是当地民众重要收入来源 B 当地人多地少,赋税繁重C当地商业的进展已超过农业 D当地商业活动注意社会公益34墨子· 尚贤云: “ 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就举之,无能就下之,举公义,辟私怨;” 这句话表达的思想是 A兼爱非攻 B以民为本C以德治国 D公平至上35明末清初思想家唐甄在尚治篇中这样描述君主应有的作为:“ 虽贵为天子,富有四海,故意如赤子, 处身如农夫, 殿陛如田舍, 衣食如贫士, 海内如室家; ” 这说明他 A反对君主专制 B主见执政为民C主见君民共治 D主见人民主权36清朝末年李滋然作明夷待访录纠缪抨击明夷待访录,认为“ 今日之谈革命、讲自由而重独立者,皆托此篇以济其邪妄”;该文中的“ 邪妄” 实际上是指()A. 提倡工商皆本 B. 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C.学习西方 D. 反对君主专制37明代袁宏道在东西汉通俗演义序说到:“ 今日下自衣冠以至村哥里妇,自七十老翁以至三尺童子,谈及刘季起丰沛、项羽不渡乌江、王莽篡位、光武中兴等事,无不能悉数颠末,详其姓氏里居,自朝至暮,自昏彻旦,几忘食忘寝,讼言之不倦;” 对此懂得正确选项()A理学的进展增强了文化的教化功能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10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而不思就惘,思而不学就殆B明代通俗文化的兴起扩大了民众对政治的关注 C相伴商品经济进展,明代通俗文化进一步普及 D两汉的政治制度对明代百姓有很强的吸引力 38春秋时期士人曹刿有“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之说;战国时期的策士冯谖寄食于贵 族孟尝君门下,为发泄心中的不满弹铗而歌“ 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孟子就把“ 七十者 可以食肉” 视为惠民德政;这说明当时A儒家学派规劝贵族实践仁政思想 C分封制强化的等级观念依旧存在 B 士阶层不被各诸侯国统治者重用 D经济落后滞缓了分封制度的瓦解39明朝中后期, 王阳明学说在中国士大夫中流行;朝鲜来华使者对此不懂得,认为“ 阳明敢肆己意,谤辱朱子,实斯文之罪人也” ;结合所学判定,以下选项正确的有朝鲜使者以程朱理学为正宗王阳明心学超越了理学范畴王阳明与朱熹观点明显不同王阳明心学是对儒学的叛逆A. B C D40某老师在一堂历史课上强调:宋人张载 “ 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四句话,就内容而言反映了宋代学者的远大抱负;请问老师判定的依据主要是A为天地立心,说明宋代学者以人为主体说明天理B为生民立命,说明宋代市民崛起,受到政府重视C为往圣继绝学,说明宋代印刷术发达,书籍流通D为万世开太平,说明加强集权后,社会和谐太平41宋代智圆法师强调儒释一样;他主见 “ 儒者饰身之教,故谓之外典; 释者修身之教,故谓之内典; 吾修身以儒,治心以释,拳拳服膺,罔敢懈慢;” 依据材料,智圆法师主见 A三教合一 B D儒学为体,佛学为用C“ 菩提心即忠孝心”佛学为体,儒学为用42吕思勉指出: “ 汉代注释与阐述儒家经典的经学作为一门正统学问,成为学问分子关注的焦点;如郑玄遍注群经,号称最博学的人;而其经说,支离破裂,于理决不行通,以及自相冲突之处,都不知凡己;此等风气既盛,治经者遂变为无脑筋之徒,虽有耳目之思,都用诸琐屑无关大体之处;” 显现上述现象的主要缘由是A儒学脱离社会现实 B儒家正统思想逐步走向僵化C儒家教化逐步普及 D儒学成为功名利禄的敲门砖43伏尔泰认为“ 当君主是一个哲学家时,对人们来说是最大的幸福”;卢梭认为“ 专制君主永久都是暴君”;狄德罗指出 “ 公平、温顺、开明然而专制的统治者连续几朝的统治,对人民来说或许是最大的不幸”;由此可见他们A对君主专制态度迥异 B都反对封建君主专制C都主见人民权力至上 D都宣扬天赋人权学说44西方文化源流一书中写道:“ 希腊哲学与宗教的联系最不紧密,可以说是与神话世界观相决裂的产物;希腊哲学家认为世界依照其本性而变化,并不受外在的神的任意 支配;” 这段话说明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10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而不思就惘,思而不学就殆A古希腊哲学旨在确立人的主体位置 C古希腊哲学完全摆脱了神学的影响 B 古希腊哲学与民主政治息息相关 D 古希腊哲学从一开头就具有科学精神45伏尔泰在萨帕塔的疑问中写了这样一就故事:“ 萨帕塔是神教人员的候选人,他天真地问:我们如何进一步说明我们烧死的成百上千的犹太人是四千年前上帝的选民? 萨帕塔得不到答复,干脆极其单纯地宣讲起神来;” 伏尔泰写这就故事的主要意图在于A说明犹太人低人一等已成共识 C表达萨帕塔对宗教盲从与崇信 B 说明宗教不是抱负的信仰追求 D 批判基督教的极端虚伪和无耻461916 年,陈独秀写道: “ 立宪政治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多数国民之自动,惟日 仰视和善政府、贤人政府,其卑屈陋劣与奴隶之希望主恩、小民之希望圣君贤相施行仁政无以异也; ” 其意在A反对偶像崇拜,宣扬科学法就 C提倡文学革命,建设国民文学47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中写道: B 普及宪政常识,提倡五四运动 D批判传统文化,培育民想法识“ 彼陈腐朽败之分子,一听其自然之剔除,雅不愿以如流之岁月,与之说短道长,希望其脱胎换骨也;予所欲滋泣陈词者,惟属望于新奇活 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 这段话说明他勉励青年A改造中国传统社会 B投身工人运动实践C积极推动文学革命D建立中国“ 劳工社会”48有历史学家曾说,假使要用一句令人误会的句子去概况某一时期欧洲文学艺术家和 社会的关系,那就是:法国大革命以自身为榜样激励了他们,工业革命以其恐惧唤醒了他们;“ 他们” 有莎士比亚雨果雪莱贝多芬海明威列宾30° 上A B. C. D.49德国学者雅斯贝尔斯提出了闻名的命题“ 轴心时代”,即这一时期在北纬下,人类文明精神发生重大突破,人们开头用理智的方法、道德的方式来面对世界,同 时也产生了宗教;这一时期的中国A老庄提倡崇尚自然,超越功利 C成为中华文化圈的中心B儒释道三教并立局面形成 D黄宗羲主见“ 公其是非于学校”50公元前 399 年的一个傍晚,在苏格拉底即将处死的那天晚上,他把装有毒酒的杯子 举到胸口,安静地说: “ 分手的时候到了,我将死,他们活下来,是谁的挑选好,只有天知道;” 与其思想本质一样的是A王守仁“ 致良知” DB大卫· 休谟“ 理性是激情的奴隶”C康德“ 思想自由”马尔克斯“ 生命无非是一连串活下去的机会”第 II卷(非挑选题)二、综合题51.材料一美哉,风风乎!大而婉,险而易行,以德辅此,就明主也; 左传· 襄公二十九年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10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而不思就惘,思而不学就殆 史记· 刺客列传明主者有三惧,一曰处尊位而恐不闻其过,二曰满意而恐骄,三曰闻天下之至言而恐不能行,何以识其然也?(1)依据材料一,请你简要对“ 明主” 下一个定义,古代是否具有产生“ 明主” 的肥沃土壤;(6 分) 汉· 刘向说苑(6 分)并据所学学问分析中国材料二 国内,外学人对民族主义这一概念的说法甚多;较为恰当的表述是民族主义 是以民族权益和民族情感为核心内容的一种政治观念、政治目标和政治追求;这一 表述,不事先对民族主义作价值判定,而只是对民族主义的详细范畴和内容作客观 的表达,留下依据不怜悯形作出不同评判的宽广余地;近代中国的民族主义是如何产生的,是“ 洋货仍是“ 土货” ?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学界基本达成共识,即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既是我国传统民族主义思想在近代的转型,又是西方近代的 民族主义思想在中国的引进,是二者结合的产物; 就中国传统的民族主义思想而言,它主要表达在三个方面:一是华夏中心观,二是华尊夷卑观,三是建立在华尊夷卑 观基础上的 “ 华夷之辩”观念;促使传统民族主义向近代民族主义思想转变的缘由,是,西方的入侵引起中国人思想观念的变化;在具有高度文化的“ 西夷” 面前,中 国人不得不舍弃古代的华夷观念,熟悉到中国只是世界各国中的一国;在“ 西夷”的入侵面前,为谋自救而快速激活了民族意识;此民族意识已逐步摆脱古代的华夷 观导向建立独立的近代民族国家的目标;建立近代民族国家,是近代民族主义的核 心内容; 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学问(2)结合所学学问, 评述材料中关于 “ 近代中国的民族主义如何产生”的观点;(13 分)(要求:环绕材料中的观点绽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高二年级开学考试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名师归纳总结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C C C A D A B B C C C A B D B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D A B C B B D B C D C B D C C 第 8 页,共 10 页-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而不思就惘,思而不学就殆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D B A D B D C C C A C D B D D 46 47 48 49 50 ( 6D A B A C 51 、(1)定义:明主应是有德行、知进退、会识人用人、谨言慎行的贤明君主;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分析 1:是,政治:君主虽至高无上,但历朝多有宰相或谏官可对皇权进行制约;经济:商品经济富强,明清时期显现资本主义萌芽;思想:孟子“ 民贵君轻”,荀子“ 君舟民水”,董仲舒“ 天人感应”,明清之际黄宗羲等启蒙思想家对君主专制的抨击,肯定程度上都有利于对君主的约束;(3 点 6 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分析 2:否,政治:封建君主专制根深蒂固;经济:小农经济长期存在,巩固了专制王朝的经济基础;思想:法家、儒家(理学)等成为专制统治的理论基础,成为执政者奴化臣民的工具;科举制等选官制保证了专制政府行政人员的来源,点 6 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巩固了专制主义政治体制; (3(2)观点: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是在传统民族主义转型和西方近代民族主义引进二者 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2 分)论证:在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前的一百多年里,中国近代的民族主义大致经受 了三个阶段:第一,清末民初,这是近代民族主义的形成阶段;这一阶段,争取中 华民族的独立和争取国内各民族公平的斗争相交错,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相结合;主要力气以资产阶级革命派和立宪派为主;其次,五四时期,这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进展阶段;这一时期,反封建的同时,人们开头在思想上查找中华民族落后的缘由,熟悉到中国文化的落后是近代以来中 国多次政治变革失败的重要缘由;于是,从文化上入手,与各种政治运动和思想运 动相结合,出现出多元的倾向;以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为代表;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9 页,共 10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而不思就惘,思而不学就殆第三,九一八事变以后到抗日战争终止,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高涨阶段;面对日益严峻的民族危机,人们在思想文化方面,从原先的批判传统文化转变为对传统文化的挖掘和弘扬; 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形成全民族共同抗战的局面; (史实共 9 分)结论:总之,近代中国民族主义是中国传统思想不断裂变,外来民主思想和观念不 断冲击下形成的以进展民主政治和谋求民族独立为主要内容的民族国家观念,适应 了近代化的要求; (2 分)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0 页,共 1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