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乡镇党委书记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心得体会.docx
精品_精品资料_乡镇党委书记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心得体会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精神,提出了很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近日,通过仔细学习,很受启示和训练,让我进一步感受到新一届中心领导集体对党心民心的真实明白,对反腐倡廉、改进作风的坚决决心,以及对实干兴邦的身体力行.更清醒熟悉到:一名党员干部,特别是作为一名乡镇党委书记,必需做到“思路清、情形明、总揽全局、善谋进展、造福于 民”.在各方面都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做到“善禁者,先禁自身而后人”,做一名严要求、高标准、淡名利的好干部,对党的事业要有忠诚之心、对工作要有进取之心、对法纪要有敬畏之心、对名利要有淡泊之心.乡镇工作千头万绪,乡镇党委书记更应是一个实干家,不能只是 “战略家”、画大箭头,不愿当“突击手”、“爆破手”.抓工作 肯定要有“一竿子插究竟”的决心和韧劲,不见成效不收兵,不达 目标不罢休.作为一名工作在湖区乡镇的党委书记,我深刻熟悉到, 在全县加快推动“三个基的一个中心”建设的进程中,除做好乡镇 的日常工作外 ,如何处理好“涉渔、涉水、涉砂、涉边”等诸多问题,如何利用好吴城特有的“湿的、湖泊、草洲、沙的、候鸟”等诸多 资源,把生态作为第一品牌,把进展生态旅行作为第一出路,如何 走出一条“生态固本、旅行富民”的进展好路子,习近平总书记的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_精品资料_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是我们开展一切工作的思想支柱、方法指引和行动指南.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纳入国家改革进展战略全局,作为一个重要部分进行部署,充分表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心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吴城是鄱阳湖畔的生态重镇,生态资源丰富,2022 年荣获市级生态文明乡镇称号,在生态环境爱护和建设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生态文明建设是个系统和长期的工作.今后,我们将连续把生态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根据建设国家级生态文明镇的定位和要求,把生态作为吴城的首要工作来抓,坚守底线,突诞生态项目区、旅行风景区、湿的、赣江及修河两岸、村庄周边区域的爱护与建设,筑牢进展之基,大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为全镇经济振兴和社会进展供应资源保证.一、加固生态文明建设的组织领导.实行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和属的生态环境治理目标责任制,确立一把手是生态爱护与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制度,乡、村两级干部对包扶区内或本辖区内的生态爱护与建设工作负有直接责任,实行生态爱护领导干部问责制,把生态爱护与建设纳入工作目标考评机制.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_精品资料_二、加速生态旅行产业进展步伐.去年协作县委县政府胜利引进广东鸿艺集团整体开发鄱阳湖-吴城国际旅行岛项目,该项目正式建设方案正在评审,项目的启动对吴城的经济增长和旅行进展都将起 到杠杆式重大作用,在产业进展上,我们将根据“为游而养、为游 而种、为游而建”的理念,以专业合作社为载体,努力调整产业结 构,着力培养以乡村游为主的生态旅行业、以珍禽养殖为主的特色 养殖业及以湖区生态园为主的特色种植业两大主导产业,不断扩大 集约化种养殖规模,走合作社与旅行公司合作的双赢模式,切实解 决农牧民增收与生态环境爱护之间的冲突.三、加大对生态建设的投入力度.着重加强赣江及修河下游流域的生态环境治理工作,除了引进生态农业和生态旅行项目外,不引进任何对生态环境有影响的企业入镇,为下游群众的生产生活供应坚实的生态屏障.一方面通过招商引资的手段,吸纳社会力气投入到生态建设中来.另一方面制定政策勉励农渔民群众承包大水面进行生态养殖.三是要努力争取国家生态补偿政策和资金扶持以缓解生态爱护压力,切实落实好国家生态建设项目.制定好方案,实行切实有效的手段和措施,连续落实好封洲禁牧、造林绿化、退田仍湖等政策,确保各项生态治理工程有效落实.四努力实施移民搬迁旧址复垦项目,赣江以东的吉山、松门、松丰三村有近十个村的95%的农户已搬离村庄,在集镇建房或外的购房,针对这种情形,我们本着农夫建房“一户一宅”的政策,方案将原有空心村房屋拆除,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_精品资料_全部完成复垦的区的平整及生态复原工作.五是推动生态村组建设.集中开展镇村环境卫生整治,去年我镇河东小区胜利申报市级生态 文明村,力争今年再申报2 3 个生态文明村,并将逐步掩盖全镇.四、加强生态队伍建设和生态执法力度.一是切实加强生态队伍建设,整合护林员和护鸟员队伍,细心选择有服务大局意识、敢于坚持原就、做事公平负责的人充实进来,为吴城的生态文明建设保驾护航.二是重点强化生态项目区、旅行风景区、湿的、河流源头及两岸、村庄周边区域等重点区域的禁牧力度.三是仔细落实生态爱护措施,加强破坏生态爱护与建设的执法力度,加强对生态环境的管护.和谐林业、公安等相关部门,从源头和流通领域进行集中整治,坚决打击非法采砂、侵害候鸟、非法捕捞、违规放牧等违法行为.四是对生态管护责任落实不明确、工作措施不力,致使辖区内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除追究违法违规人员责任外,仍要追究辖区相关责任人的行政职责和法律责任,对全部破坏生态环境行为依法进行惩治.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