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下册 第4单元 比例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实录及评析 新人教版(共4页DOC).docx
-
资源ID:79960755
资源大小:165.04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9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六年级数学下册 第4单元 比例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实录及评析 新人教版(共4页DOC).docx
最新资料推荐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一、情境导入,复习比的知识教师出示课件,结合画面引入。师:同学们请看,这是们祖国各地的风景图片,我们的祖国幅员非常辽阔,却能在一张小小的地图上清晰可见各地位置;科学家在研究很小很小的生物细胞时,想清楚地看见细胞各部分,就要借助显微镜将细胞按比例放大。这些,都要用到比例的知识,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有关比例的一些知识。教师板书课题: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师:说到比例,我们很容易想起前面学过(教师拖长声音)生:比(几乎异口同声地)师:下面就请同学们完成学案的“课前检测”部分,复习一下比的有关知识。评析:借助现代电教媒体,用形象、直观的图片,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爱祖国、爱科学的情感。二、自主探究,学习比例的意义1、探求共性,概括意义师:刚才第三题10:6 与 4.5:2.7 的比值有何特点?生1:我发现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 。师:既然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请你想想用什么符号把这种关系表示出来!生2:用等号。(师把左右两个中间板书 = )师:同学们现在用了等号表示出这样一个式子,这是一个新的表达式,你能给它起个名字吗?生:比例(有几个学生低声说)师:这几位同学很聪明,数学上也起名为“比例”(师板书:比例)师:你现在想知道什么叫比例吗?生:想(学生声音响亮,愿望强烈)师:那就请同学们自学课本32-33页做一做之前的内容,并完成学案上自学引导部分的问题。(5分钟后多数学生停了笔,教师在学生的回答过程中板书比例的概念,并引导学生把文字语言转化成数学符号语言,得出比例的两种表达式: a:b=c:d或 = (b、d不能为0)2、根据意义,判断比例师:刚刚我们认识了新的式子比例,要是让你来判断两个比是不是能组成比例,你会怎么办?生:看比值是不是相等师出示课件: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1)610 和 915 (2)205 和 14师:比一比 看谁说的又快又好!生1:因为 610 0.6915 0.6所以 610 915生2: 因为 205 414 0.25所以 205和14不能组成比例(学生边说教师边用课件展示解题过程,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规范解题格式。)师:请同学们自己独立完成学案上的课堂训练(一)第1题。(再次巩固判断两个比是否成比例的方法,并熟练解题思路。)评析:从学生熟悉的比入手教学,充分重视了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找准了新知识的生长点。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学,让学生亲自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三、合作探究,学习比例的基本性质1、组织看书,认识名称师:a:b里比号前面的a叫(生齐答:前项)比号后面的b叫(生齐答:后项)。那么在比例里的各部分有哪些名称呢?请同学自学课本,并汇报。然后完成学案上的课堂训练(一)第2题进行巩固。2、活动探究,总结性质小组活动内容:观察比例的两个内项与两个外项,算一算,你发现了什么。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是否也有上面发现的规律?是不是每一个比例的两个外项与两个内项都具有这种规律,请你再找几个比例进行验证。通过以上研究,你发现了什么?(5分钟后,学生基本停止了讨论。)师:请汇报你发现的规律。生1: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生2:不对,老师,我有个反例:0:1=1:0 0×0=0,1×1=1,所以还没等生2说完,生3迫不及待:不对,比的后项不能为0的,你这个不是比例。生2:那我0:1=0:2 (很着急的改了)生4:那0×2=0 ,1×0=0,还是两个外项积等于两个内项积。师:同学们验证得非常认真,现在我们可以一致公认(生齐答:任何一个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师:和比的基本性质一样,我们把这种性质叫做比例的(生齐答:比例的基本性质。)(板书:基本性质)3、应用性质,自主判断师:刚才我们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决了这两个问题(课件展示刚才的问题: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1)610和915 (2)205和14)师:学过比例的基本性质后,你有新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吗?不一会,就有学生举起了小手。生1:第(1)题,只要算一下6×15=90,10×9=90,乘积相等,所以能组成比例.生2:第(2)题,20×4=80,5×1=5,乘积不相等,所以不能组成比例.师:很好!同学们发现了一种新的判断两个比是否成比例的方法,现在请大家用你发现的方法完成学案课堂训练(二)。4、总结方法,辨析概念师:我们学了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后,你有几种方法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生:两种,一种是利用比例的意义,通过计算两个比的比值来判断;另一种是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通过计算能够构成内项与外项的两个数的积是否相等来判断。师:(惊喜!)这节课我们一直类比着比学习比例,比与比例仅一字只差,它们会有什么区别呢?生1:比是两个数相除,是一个算式;比例是两个比相等,是一个等式生2:比有两项,比例有四项。生3:比与比例各部分的名称不同,比的项分别叫做前项和后项;比例的四项,有两个叫做外项,有两个叫做内项。师:同学们的概括能力很强,你们真的很棒!师:把你们回答的内容总结一下,边说边展示课件:从意义上、项数上进行对比: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有两项;比例是一个等式,表示两个比相等,有四项。评析:以上比例基本性质的教学,把知识的探究过程留给了学生。问题让学生去发现,共性让学生去探索,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将学习内容“大板块”交给学生,体现了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有利于探究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同时小组共同探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四、灵活运用,大显身手师:以上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大家想要知道自己掌握的情况,请认真完成学案灵活运用与拓展天地的部分。评析:这一部分设计了活用知识点与拓展天地两个部分,其中活用知识点侧重于考察基础知识、而拓展天地则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拓展天地的这个问题要想写出全部的八个比例式,需要综合运用比例的意义与基本性质,难度比较大,而教师的教学设计就是要善于把学生已有的知识引向纵深,并以此为载体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五、归纳小结,交流收获师:同学们,通过本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评析:培养学生反思自己学习过程的意识,有利于学生掌握、巩固新知,并促使学生能深入思考和探索。最新精品资料整理推荐,更新于二二一年八月四日2021年8月4日星期三22:4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