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上册 2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2 减法第1课时 不退位减导学案 新人教版(共4页DOC).doc
-
资源ID:79967592
资源大小:440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二年级数学上册 2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2 减法第1课时 不退位减导学案 新人教版(共4页DOC).doc
最新资料推荐第1课时 不退位减课题不退位减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1.充分发挥主题图的作用,创设情境,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通过奥运金牌榜这一令人自豪的现实情境引出问题,使学生感悟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之中,就在我们的身边;同时意识到数学的应用价值,从而树立学习的信心,激发学习的热情。2.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汇报交流,真正实现课堂教学中的探索交流,使学生在合作学习、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实现对知识的掌握。3.多中选优,择优而用。算法多样化是问题解决策略多样化的一种,它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基础。就计算教学而言,提倡并鼓励算法多样化,不仅纠正了“计算方法单一,过于注重计算技能”的教学,而且也鼓励了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本设计在探究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时,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计算经验,让他们继续去探究、发现、创造出不同的算法。学习目标1.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计算方法,并会正确地计算。2.经历发现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3.具备浓厚的学习兴趣,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学习重点1.进一步理解相同数位对齐的含义,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方法。2.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笔算算理。学前准备教具准备:PPT课件学具准备:小棒圆片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一、引入新课。1.出示主题图奥运金牌榜,组织学生观察情境图,说说你从图中了解到哪些信息,从什么地方看出中国赢了?你有什么感受?2.出示例1中的统计表,引导学生根据统计表提出问题。3.先组织学生解决加法问题,再引导学生列出减法算式,质疑应如何计算,导入新课。1.学生观察情景图,对了解到的信息畅所欲言。生1:我了解到: 生2:因为中国获得的金牌数最多,作为中国人,我很自豪。2.学生自主获取统计表中的信息,提出问题。问题1:美国和俄罗斯一共获得了多少枚金牌?问题2:美国比俄罗斯多多少枚金牌?3.学生自主解决加法问题,并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1.看图列式计算。2.列竖式计算。65-42=23 78-33=4554-21=33 84-52=323.柳树比杨树少多少棵?柳树32棵 杨树47棵47-32=15(棵)答:柳树比杨树少15棵。4.看图列式计算。34-13=21(元)答:还差21元。5.看图列式计算。小刚做了多少朵花?答:小刚做了32朵花。二、自主探索,体验新知。1. 引导学生合作交流,探究计算方法。2.引导学生明确算理,总结算法。3.讨论:你们知道竖式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吗?4.应用练习,加深理解。1.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探究计算方法,然后全班汇报交流算法。方法一:分合法(1)。方法二:分合法(2)。方法三:数小棒的方法。从3捆零6根小棒里拿出2捆零3根,还剩1捆零3根小棒,所以得13。方法四:列竖式计算。2.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规律,总结算法。明确:这几种算法都是用个位上的数字与十位上的数字分别相减。3.学生讨论后交流:用竖式计算减法时也要像加法一样,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4.学生独立完教材第20页“做一做练习三”第1题,同桌间说一说自己的算法。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18页“做一做”第1题。2.完成教材第18页“做一做”第2题。3.学校体育器材室有35副羽毛球拍,借走了24副,还剩下多少副?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1.学生自己完成后全班交流。2.学生独立填空,小组内交流,集体订正。3.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解题思路后,独立解答,全班订正。学生交流学习收获:用竖式计算不退位减法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四、课堂总结。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2.布置作业。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2.自由谈一谈。五、教学板书不退位送减1.分合法(1)2.分合法(2)3.列竖式计算相同数位对齐是从个位减起六、教学反思教学课堂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此类题大多学生都会算。所以我们要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自己去探究,去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作为教师,不要去为学生设计“过渡题”“样板题”,否则容易把学生带入教师预设的方法中。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比较,分析,选择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或书本上相对较好的方法。此节课,我也深深的地感到,作为一名教师要有耐心,要把机会让给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孩子在启发中互相创新,在启发中激起探究的热情。教师点评和总结:最新精品资料整理推荐,更新于二二二年三月二十七日2022年3月27日星期日20: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