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全省高校教师资格证模考试题85.docx
-
资源ID:79971238
资源大小:44.81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4.3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年全省高校教师资格证模考试题85.docx
2022年高校教师资格证试题一 , 单选题 (共20题,每题1分,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1. 【问题】 道德品质形成和转化的前提与基础是()。A.醒悟B.遵从C.转变D.巩固【答案】 A2. 【问题】 各种社会关系得以实现和发展的基础是( )。A.人际沟通B.人际交往C.亲和行为D.人际关系【答案】 A3. 【问题】 一切学术活动尤其是学术研究的灵魂是( )。A.求真B.创新C.美德D.严谨【答案】 B4. 【问题】 习近平对全国教师提出好老师的“四有”要求:要有理想信念;要有道德情操;要有扎实知识;要有()。A.良好心理素质B.较强的科研能力C.仁爱之心D.家国情怀【答案】 C5. 【问题】 在实验法的3个变量中,勿须加以控制的变量是( )。A.自变量B.因变量C.无关变量D.自变量与无关变量【答案】 B6. 【问题】 陈述性知识一般以()形式在头脑中贮存和表征。A.动作B.产生式C.命题和命题网络D.以上三者【答案】 C7. 【问题】 以清楚地意识到道德概念、原理和原则为中介的情感体验称为()。A.伦理的道德情感B.直觉的道德情感C.想象的道德情感D.形象的道德情感【答案】 A8. 【问题】 教师教学反思的成分不包括()。A.认知成分B.思维成分C.批判成分D.教师的陈述【答案】 B9. 【问题】 教育职业与其他职业相比较,最根本的特点在于它是以( )为对象的。A.知识B.文化C.社会D.人【答案】 D10. 【问题】 我国古代贤哲早就提出,学习可以“温故知新”,在迁移的观点看,这是一种()。A.顺向正迁移B.逆向正迁移C.顺向负迁移D.逆向负迁移【答案】 A11. 【问题】 主张研究人的价值、潜能、自我实现的心理学流派是( )。A.行为主义心理学B.认知心理学C.人本主义心理学D.格式塔心理学【答案】 C12. 【问题】 下列能代表高成就需要的描述是( )。A.他宁愿担任专业工作也不愿做企业家B.他总是为他的行为承担责任C.他很少依赖外界反馈D.他常常让别人提出问题【答案】 B13. 【问题】 “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这是教学活动的一条基本规律”,这句话表明教师应该( )。A.关注每一位学生B.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C.关注学生的成长D.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答案】 D14. 【问题】 不属于自由应答型试题的是( )。A.填充题B.简答题C.论述题D.多选题【答案】 D15. 【问题】 态度的核心成分是()。A.行为成分B.认知成分C.情感成分D.理智成分【答案】 C16. 【问题】 成绩至上的评价方式根深蒂固,而全面客观的评价体系无法得到落实,使得部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人潜能被忽视了,从而造成了师生关系的疏远。以上这种情况反映出是师生伦理关系中哪一方面受到了影响( )。A.传统思想和师生个性的特点B.师生之间相互的认知度C.教师的领导方式和态度D.师生交往的时空、性别等因素【答案】 C17. 【问题】 教师入职的前提条件和基本职业标准是()。A.爱国守法B.教书育人C.为人师表D.敬业爱生【答案】 D18. 【问题】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A.教师教学B.教师教育C.学生学习D.学生学习与教师教育【答案】 D19. 【问题】 所谓的及时复习,应该是指( )。A.在学习结束立刻复习B.一周之后复习C.在大面积遗忘开始之前复习D.当天复习【答案】 A20. 【问题】 教师实现其中心角色的主要途径是( )。A.教学B.参与学校管理C.科学研究D.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答案】 A二 , 多选题 (共20题,每题2分,选项中,至少两个符合题意)1. 【问题】 教师的教育机智在教学中主要体现在( )。A.善于因势利导B.善于随机应变C.善于对症下药D.善于掌握分寸【答案】 ABCD2. 【问题】 高校战略管理具有以下特征( )。A.在本质上,是对高校发展方向及未来环境适应性的把握B.在过程上,具有连续性、决定性C.在作用上,具有纲领性D.在空间上,具有系统性、全局性E.在时间上,具有长期性、前瞻性【答案】 ABCD3. 【问题】 影响学习的客体因素有哪些( )A.想象力B.兴趣C.学习目标D.学习材料【答案】 CD4. 【问题】 教师道德修养的特点有( )。A.自觉性B.长期性C.主观性D.曲折性【答案】 ABD5. 【问题】 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包括()。A.自我中心期B.客观化时期C.主观化时期D.社会化时期E.心理化时期确认答案【答案】 ABC6. 【问题】 吉尔福特认为,应当通过哪几个指标测量个体的发散思维能力( )A.稳定性B.流畅性C.变通性D.独创性【答案】 BCD7. 【问题】 能够引起教育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失的客观情况,即教育法律事实包括( )。A.教育法律行为B.教育法律关系主体C.教育法律关系客体D.教育法律事件E.教育法律后果【答案】 AD8. 【问题】 他律机制中的教师,在与教师道德规范体系的关系上具有的特点是( )。A.被动性B.外在性C.实在性D.中介性【答案】 ABCD9. 【问题】 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主要表现在( )。A.使受教育者政治化B.培养政治精英和政法人才C.创新文化D.促进政治民主化【答案】 ABD10. 【问题】 高校战略管理过程一般包括( )。A.战略分析B.战略制定C.战略实施D.战略评估与控制E.战略转移【答案】 ABCD11. 【问题】 下列哪些事项属于教师可以对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及教育行政机关提出申诉的范围( )。A.教师认为其考核奖惩方面的合法权益受到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侵犯的B.教师认为其工资福利待遇方面的合法权益受到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侵犯的C.教师对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作出的处理决定不服的D.教师认为当地人民政府的有关行政部门侵犯其教师法规定的合法权益的【答案】 ABCD12. 【问题】 大学生的良好品德教育重点在于( )。A.以生活为本B.以问题为中心C.以实践为落脚点D.学校德育课程与团体的与相结合【答案】 ABCD13. 【问题】 马斯洛的层次需求理论认为,任何人都有以下哪些方面的需要( )。A.生存的需要B.生理的需要C.爱的需要D.获得尊重的需要E.自我实现的需要【答案】 ABCD14. 【问题】 云南真题:我国教育法规的形式渊源主要有( )。A.宪法B.教育法律C.教育行政法规D.教育行政规章E.地方性教育法规【答案】 ABCD15. 【问题】 决定立法议案能否列入全国人大或全国人大常委会议程的机构是( )A.全国人大主席团B.全国人大常委会C.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会议D.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答案】 AC16. 【问题】 中世纪的一些著名大学主要出现于( )。A.意大利B.法国C.英国D.希腊【答案】 ABC17. 【问题】 对大学生品德问题的矫正我们要充满信心,要做到( )。A.晓之以理B.动之以情C.导之以行D.持之以恒【答案】 ABCD18. 【问题】 教育法律救济的方式主要有( )。A.教育行政复议B.教育行政诉讼C.仲裁D.教育申诉【答案】 ABD19. 【问题】 专才教育以往多见诸于( )。A.市场经济国家B.计划经济国家C.发展中国家D.美国E.前苏联【答案】 B20. 【问题】 案例教学的优点是( )。A.加强理论与实际的结合B.扩大学生的实际知识C.沟通学校与社会的联系D.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答案】 ABCD三 , 大题分析题 (共5题,每题8分)1. 大学生李某平时在校学习成绩一般,每学期期末考试前,他都认为这类考试小菜一碟,未加以重视,结果考试成绩往往不理想。到了大四,面对未来的选择时,他决定要考研,同时他认为能否考上研究生很大程度上将影响自己未来职业的发展,发誓一定要考上研究生,结果却事与愿违。请你运用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分析李某平时考试和考研都失败的原因,并提出恰当控制动机水平的建议。【答案】(1)“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表明,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都会影响学习效果。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行为效果(工作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一般来讲,最佳水平为中等强度的动机。动机水平与行为效果呈倒U型曲线。李某平时考试成绩不理想是因为他对平时期末考试未加重视,动机水平太低;而考研时他认为考研是否成功对自己未来发展至关重要,因此特别想成功,动机的水平又过高,所以结果事与愿违。(2)根据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学习任务的不同难度,恰当控制学生学习动机的激起程度。在较容易、较简单的考试时,应尽量向学生强调考试的重要性,使学生尽量紧张一点,动机激起水平达到中等偏高的最佳状态;而在较重要、较困难的考试时,则应尽量创造轻松自由的学习气氛,让动机激起水平处于中等稍低的最佳状态;学生在备考时遇到困难或出现问题时,要尽量心平气和地慢慢引导,以免学生过度紧张和焦虑。2. 在课上上说中国坏话,骂这个社会成为了时尚,逢课必讲“瞧瞧人家国外”成为普遍现象,针对微友类似的留言,辽宁日报日报记者奔赴东西南北中,深入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沈阳5座城市20多所高校,用了半个月的实践,听了近百堂专业课,发现了这种“眦必中国”的现象一定程度存在,有的还很过分。为此,该报刊发了致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老师的一封公开信老师,请不要这样说中国提出质疑。(2014年11月11日辽宁日报)面对舆论对“眦必中国”怪像的质疑,有人不以为然,甚至将其与“学术自由”和“发牢骚、讲怪话”混为一谈。请结合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谈谈你的看法。【答案】(1)解疑释惑、教书育人,是包括高校老师在内的所有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师者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性格形成和品德塑造具有潜移默化的教化作用。面对将中国视为负面典型案例库、动辄“呲必中国”的负面言论,常常将负面情绪传导给学生的高校教师,无法担当起培育“四有”新人的教育重任。(2)正如“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的道理一样,社会主义中国不尽完善、不如人意的瑕疵之处仍不可避免。对那些批评祖国最厉害的人们不以恶意揣度,但前提却必须是胸怀一腔“爱恋”的希冀与善意。而不是不遗余力地一味谪贬、诋毁,甚至是一种仇视。(3)指出少数高校教师言行之不妥,并不说一定要为国家的缺憾刻意掩饰,而是要在披露与展示的鼓与呼的同时,尽力为其补足短板献计献策并付诸实践。每一个国人都是祖国大家庭的一员,都是致力于民族复兴的梦之队成员。“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应该是公民个体与国家命运密不可分的亲子血缘。缺乏理论认同、政治认同和情感认同的大学课堂,弥漫的是割断历史、是非混淆的信念动摇,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思维短视,是崇洋媚外、厚黑保身的情感失落,此等“误人子弟”的后果贻患无穷、害莫大焉。(4)发生在大学讲堂里的“呲必中国”,绝非一般老百姓“端起饭碗吃肉,放下筷子骂娘”的街谈巷语,危及的是“爱我中华”的民族大义,是亟待较真儿和务必厘清的大是大非问题。“牢骚太盛防肠断”,摒弃“呲必中国”怪像,以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荣辱观占领大学课堂,才能不悖“教书育人”的教育宗旨。3. 法学院男生张继波,还是在他10岁时父母就离异了。他随母生活,家中就他母子二人。继波热情而有孝心,平时看到妈妈内外忙碌,就总是抢着帮妈妈做事。但他特别粗心,在家里举胳膊抬腿,不是打翻了壶就是碰掉了碗,做作业也是草草率率的。妈妈说了无数次,可他就是改不了,他妈妈遇事只好不许他动手,为此,他妈找到了他的心理老师,老师就有意的训练他。“我的眼镜忘了拿了,请你帮我拿,可别碰坏了,那是一幅很贵的眼镜啊!”继波小心翼翼地把眼镜拿来,没有碰坏。“我口渴极了,请帮我倒杯水,倒满点,可别撒了!”于是,一杯满满的水轻轻地放在老师面前,一点也没有撒。每当这时,老师就鼓励他:“我看你妈说得不对,其实你很仔细,今后做什么事都要这样。”后来,老师又让他衣服破了自己补,参加学校美术社学画画,就这样,他终于进步了,变得非常细心和耐心。结合上述案例,请回答:(1)为什么张继波在妈妈的帮助下改不掉缺点,而在老师的帮助下就能改掉呢(2)老师的做法符合什么品德心理学原理【答案】(1)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这些稳定的特征和倾向可从道德观念、道德情感、道德行为中综合反映出来。品德不是个体先天的秉赋,而是通过后天的学习活动获得的。其实质是把外在于主体的社会行为规范内化为主体内在的道德行为观念,并进而通过个体的道德价值取向,稳定地调节主体外显的道德规范行为的过程。道德认识是指对道德行为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道德情感是伴随着道德认识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道德行为是个体在一定的道德认识指引和道德情感激励下所表现出来的对他人或社会具有道德意义的行为,是完成道德任务达到道德目的的手段。道德行为是道德观念和道德情感的外在表现,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综上所述,张继波的问题是一个道德行为养成问题,而非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问题。由他“热情而有孝心,平时看到妈妈内外忙碌,就总是抢着帮妈妈做事”就可以看出他的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都是比较好的,只不过由于他“特别粗心”而使行为养成上有问题。妈妈多次地说他,都只是在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上帮助他,所以不起作用,而老师则主要是从道德行为的养成上训练他,所以效果显著。(2)老师在对张继波的道德行为训练上符合道德的心理学原理是:明确地提出了完成道德行为是具体要求和掌握完成道德行为的方式;坚持在实践中训练;由简单行为训练开始向复杂行为发展。4. 法学院男生张继波,还是在他10岁时父母就离异了。他随母生活,家中就他母子二人。继波热情而有孝心,平时看到妈妈内外忙碌,就总是抢着帮妈妈做事。但他特别粗心,在家里举胳膊抬腿,不是打翻了壶就是碰掉了碗,做作业也是草草率率的。妈妈说了无数次,可他就是改不了,他妈妈遇事只好不许他动手,为此,他妈找到了他的心理老师,老师就有意的训练他。“我的眼镜忘了拿了,请你帮我拿,可别碰坏了,那是一幅很贵的眼镜啊!”继波小心翼翼地把眼镜拿来,没有碰坏。“我口渴极了,请帮我倒杯水,倒满点,可别撒了!”于是,一杯满满的水轻轻地放在老师面前,一点也没有撒。每当这时,老师就鼓励他:“我看你妈说得不对,其实你很仔细,今后做什么事都要这样。”后来,老师又让他衣服破了自己补,参加学校美术社学画画,就这样,他终于进步了,变得非常细心和耐心。结合上述案例,请回答:(1)为什么张继波在妈妈的帮助下改不掉缺点,而在老师的帮助下就能改掉呢(2)老师的做法符合什么品德心理学原理【答案】(1)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这些稳定的特征和倾向可从道德观念、道德情感、道德行为中综合反映出来。品德不是个体先天的秉赋,而是通过后天的学习活动获得的。其实质是把外在于主体的社会行为规范内化为主体内在的道德行为观念,并进而通过个体的道德价值取向,稳定地调节主体外显的道德规范行为的过程。道德认识是指对道德行为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道德情感是伴随着道德认识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道德行为是个体在一定的道德认识指引和道德情感激励下所表现出来的对他人或社会具有道德意义的行为,是完成道德任务达到道德目的的手段。道德行为是道德观念和道德情感的外在表现,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综上所述,张继波的问题是一个道德行为养成问题,而非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问题。由他“热情而有孝心,平时看到妈妈内外忙碌,就总是抢着帮妈妈做事”就可以看出他的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都是比较好的,只不过由于他“特别粗心”而使行为养成上有问题。妈妈多次地说他,都只是在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上帮助他,所以不起作用,而老师则主要是从道德行为的养成上训练他,所以效果显著。(2)老师在对张继波的道德行为训练上符合道德的心理学原理是:明确地提出了完成道德行为是具体要求和掌握完成道德行为的方式;坚持在实践中训练;由简单行为训练开始向复杂行为发展。5. 2010年上半年,某高校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期间,省教育厅领导带领相关人员检查巡视该高校四级英语考试监考工作。在巡查时发现,某班级考场内学生A某的座位上坐着的考生并不是A本人,于是检查团人员告知监考老师,责成监考老师收缴其试卷。当场在试卷上注明“作弊”字样。考试结束后,监考老师将试卷与作弊情况一起密封上交教务处,同时通知学生A某所在院系相关负责人。经过学院调查证实,该代考考生系学生A某通过网络请来的其他高校的学生B某。教育厅领导对此事非常重视,批评了该校相关领导,责成他们严肃考试纪律,狠抓考试风气,对该事件要严肃处理。该校教务处会同学工处和学院部分领导随即研究决定开除A某学籍,以做效尤。2天以后,学校在各院系醒目处以及学生活动场所、食堂和学校公告栏中张贴了对A某开除学籍的处分决定,并由学院通知A某7日内离开学校,其上盖有学校教务处和学工处的公章。请仔细阅读上述案例材料,并回答下面的问题:(1)按照2005年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学生A某的行为是否构成可以开除学籍的理由?学校对学生做出开除学籍处分,需要哪个机构讨论决定?(2)学校对学生做出开除学籍的处分,该学生如果不服,在决定送达其本人之日起多少天内可以提出申诉?如果学生要提出申诉,高校应当成立何种机构,该机构应当由哪些人组成?高校相关机构在接到学生申诉之日起多少天内必须做出结论并告知申诉人?(3)学校在处分该学生过程中,其做法有无不妥之处?如果该学生不服,按照我国教育法律制度的相关规定,他有哪几种权利救济方式可以选择?【答案】(1)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学生由他人代替考试、替他人参加考试、组织作弊、使用通讯设备作弊及其他作弊行为严重的,学校可以给予开除学籍处分。因此,学生A某的行为已构成可以开除学籍的理由。(2)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学校对学生做出开除学籍处分决定,应当由校长会议研究决定。学生对处分决定有异议的,在接到学校处分决定书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可以向学校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诉。如果学生想要提出申诉,学校应当成立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受理学生对违规、违纪处分的申诉。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应当由学校负责人、职能部门负责人、教师代表、学生代表、负责法律事务的相关机构负责人组成。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对学生提出的申诉进行复查,并在接到书面申诉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做出复查结论并告知申诉人。(3)学校的做法侵犯了学生隐私权、人格权等合法权益。如果学生A某在申诉后,仍然不服学校相关机构的决定,可以在接到学校复查决定书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向学校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提出书面申诉。如果对受理申诉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处理决定不服,可以向省级人民政府申请复核或依法提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