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浙江省教师资格模考题型.docx
2022年教师资格试题一 , 单选题 (共20题,每题1分,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1. 【问题】 一位教师讲“生物与环境”一节时,结合教学讲解了我国目前需要解决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等有关的指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体现了生物学的()教学原则。A.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B.生物学教学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C.综合化D.直观性【答案】 B2. 【问题】 教学过程中,教师为让学生掌握知识的本质意义,需要变换知识的呈现方式,其中本质属性保持恒在,而非本质属性可有可无,这在心理学中称为()。A.比较B.变式C.概括D.直观【答案】 B3. 【问题】 关于人类生殖发育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B.在青春期,神经系统及心肺功能明显增强C.胎儿和母亲之间通过胎盘和脐带进行物质交换D.男、女性产生性激素和生殖细胞的器官分别是睾丸和子宫【答案】 D4. 【问题】 不能反映当代世界各国课程改革中所存在的共同发展趋势的是()。A.重视课程的标准化建设B.重视课程内容的现代化、综合化C.重视基础学科和知识的结构化D.重视能力的培养【答案】 A5. 【问题】 下列与演示实验基本要求无关的叙述是()。A.讲清演示实验的步骤和方法B.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C.指导学生正确操作D.方法要科学、操作要规范【答案】 C6. 【问题】 下列细胞中,可能已发生癌变的是()。A.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的细胞B.细胞核增大的细胞C.自由水含量减少的细胞D.被细菌浸染的细胞【答案】 A7. 【问题】 人际交往中,交往双方出现关系极不融洽、相互疏远的现象是( )。 A.人际排斥B.人际吸引C.人际合作D.人际竞争【答案】 A8. 【问题】 B、C两点的吸收量不同的因素分别是()。 A.载体数量、能量B.能量、载体数量C.载体数量、离子浓度D.能量、离子浓度【答案】 B9. 【问题】 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建立始于()。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斯宾塞D.裴斯泰洛齐【答案】 A10. 【问题】 以下心理学家及其理论匹配不正确的一项是()A.奥苏伯尔一认知发现说B.苛勒一完形一顿悟说C.托尔曼一一认知目的说D.加涅一信息加工理论【答案】 A11. 【问题】 正常生长的绿藻,照光培养一段时间后,用黑布迅速将培养瓶罩上,此后绿藻细胞的叶绿体内不可能发生的现象是()。A.O2的产生停止B.CO2的固定加快C.ATPADP比值下降D.NADPHNADP+比值下降【答案】 B12. 【问题】 下列各项不属于光合作用意义的是()。A.利用无机物制造有机物B.把光能转变为化学能C.吸收CO2放出O2D.生命的基本特征【答案】 D13. 【问题】 听觉形成的过程中,能感受声波信息的是()。A.听小骨B.半规管C.耳蜗D.听觉中枢【答案】 C14. 【问题】 下列有关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原核生物细胞不含线粒体,不能进行有氧呼吸B.真核生物细胞只进行有丝分裂,原核生物细胞只进行无丝分裂C.真核生物以DNA为遗传物质,部分原核生物以RNA为遗传物质D.真核生物细胞具有细胞膜系统(生物膜系统),有利于细胞代谢有序进行【答案】 D15. 【问题】 清除田间杂草和鱼塘中肉食性的“黑鱼”,用生态学观点分析,目的是()。A.调整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方向B.使物质和能量尽快流动C.保持生态平衡D.保持生物群落单一性【答案】 A16. 【问题】 在人体成熟的红细胞、蛙的红细胞以及鸡的红细胞中均能进行的生理活动是()。A.中心体发出星射线B.无丝分裂C.合成蛋白质D.ATP合成【答案】 D17. 【问题】 某人手指受伤,一段时间后自动愈合,这一过程中伤口的细胞不会发生()。A.有丝分裂和分化B.同源染色体分离C.DNA复制D.纺锤体的出现和消失【答案】 B18. 【问题】 关于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的相互关系,一般认为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条件,而掌握知识则是发展智力的()。A.惟一选择B.内容C.途径D.基础【答案】 D19. 【问题】 提出发现学习与接受学习概念的研宄者是()A.加涅B.皮亚杰C.奥苏伯尔D.桑代克【答案】 C20. 【问题】 下列最早提出“实验教育法”这个名称并倡导教育实验的是()。A.赫尔巴特B.裴斯泰洛齐C.梅依曼D.洛克【答案】 C二 , 多选题 (共20题,每题2分,选项中,至少两个符合题意)1. 【问题】 心理学家安德森认为,心智技能的形成需要三个阶段,即( )。A.认知阶段B.动作的定向阶段C.联结阶段D.自动化阶段【答案】 ACD2. 【问题】 少先队文化内容的层次是( )A.少先队组织管理文化B.少先队活动文化C.少先队礼仪文化D.少先队辅导文化E.少先队理论文化【答案】 ABCD3. 【问题】 关于讲授法的论述,正确的是()。 A.可分为讲述、讲解、讲演三种方式B.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C.注意启发D.讲究语言艺术E.是注入式的教学方法【答案】 ABCD4. 【问题】 下列属于态度与品德的区别的有( )。A.两者实质不同B.意义不同C.价值的内化程度不同D.两者所涉及的范围不同【答案】 CD5. 【问题】 组成课程计划的主要内容是()。A.学科设置B.学科顺序C.课时分配D.学年编制E.学周安排【答案】 ABCD6. 【问题】 学生心理的发展具有的基本特征是( )。A.定向性和顺序性B.不均衡性C.个别差异性D.连续性与阶段性【答案】 ABCD7. 【问题】 操作技能的形成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A.操作定向B.操作模仿C.操作整合D.操作熟练【答案】 ABCD8. 【问题】 制约学校课程的主要因素有( )。A.社会B.儿童C.知识D.家长【答案】 ABC9. 【问题】 教育的特质至少有以下哪几方面?()A.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有意识活动B.是人类与动物共有的生存活动C.是人类特有的认识活动D.是人类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E.是以培养人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答案】 ACD10. 【问题】 中国近代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 )。A.1902 年钦定学堂章程B.1904 年奏定学堂章程C.1911 年中华民国宪法D.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答案】 AB11. 【问题】 上好一堂课的基本要求有( )。A.目标明确B.内容准确C.方法得当D.组织有效E.体验积极【答案】 ABCD12. 【问题】 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 )。A.强化法B.代币奖励法C.行为塑造法D.示范法【答案】 ABCD13. 【问题】 教学实践中评价的激励功能可采用哪些方法达成?( )A.将课程分成小单元,即时激励B.扩展评价范围,各显长项C.重视对学习过程的检测D.记录学生学业之外的突出表现,增加学生成就感E.注重学生发展过程中的纵向评价【答案】 ABD14. 【问题】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将教育目标分为()A.认知目标B.态度目标C.情感目标D.动作技能目标E.价值观目标【答案】 ACD15. 【问题】 打篮球属于()。A.细微型操作技能B.粗放型操作技能C.徒手型操作技能D.开放型操作技能E.闭合型操作技能【答案】 BD16. 【问题】 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有( )。A.成员对群体目标的认同B.群体的领导方式C.外部影响D.群体内部目标结构E.奖励方式【答案】 ABCD17. 【问题】 认知学习理论认为( )。A.学习是主动地在头脑内部构造认知结构的过程B.学习是通过顿悟与理解获得期待C.学习是获得习惯的过程D.学习是引起外部行为的变化过程E.学习依赖于原有的认知结构和当前的剌激情境【答案】 AB18. 【问题】 专家和新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差异主要表现在( )。A.吸引学生注意力B.教材的呈现C.课堂规则的执行力D.教学策略的运用E.在课堂练习方面【答案】 ABCD19. 【问题】 奥苏伯尔根据学习的方式,将学习分为()A.接受学习B.发现学习C.意义学习D.机械学习E.概念学习【答案】 AB20. 【问题】 布卢姆等人在其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中将教学目标分为( )A.认知目标B.情感目标C.动作技能目标D.德育目标E.智育目标【答案】 ABC三 , 大题分析题 (共5题,每题8分)1. 陈老师带着幼儿到园区观察果树,幼儿瞧瞧这棵,看看那棵,摸摸这棵。陈老师将幼儿集中在一起,让幼儿描述一下刚才观察到的事物,可他们却说不出树木的特征,但是能够知道天上的小鸟在飞,水里的鱼儿在欢快地游动,果树上的蝴蝶在翩翩起舞,操场上的小朋友在玩“老鹰捉小鸡”。陈老师对这种状况感到很困惑,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请分析材料所反映的幼儿注意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材料提出合理的教学建议。【答案】(1)案例所反映的幼儿注意的特征是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逐渐发展,注意的稳定性比较差。所以强烈的声音、鲜明的颜色、生动的形象、突然出现的刺激物或事物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都容易引起幼儿的无意注意。(2)建议教师所选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应符合幼儿的心理发展水平。幼儿容易被其他事物吸引,有可能是教师预设的教育内容的难度过高或过低,无法引起幼儿的兴趣。因此,教师应选择合适的教育内容。教育教学方式要新颖多样、富于变化。生动形象、色彩鲜艳的教具更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因此,建议老师可以使用丰富的教具,从而吸引幼儿的注意。教师应让幼儿明确观察目的,教给幼儿观察方法,在观察过程中还需使用适当的指导语,把幼儿引导到观察对象上来。活动时间要遵循幼儿注意发展的规律。幼儿园小、中、大班的活动时间应当长短有别。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下,小班幼儿能集中注意35分钟;中班幼儿能够集中注意10分钟左右;大班幼儿可集中注意15分钟左右。因此,建议老师要根据幼儿有意注意的时间合理组织活动。2. 张老师刚刚走进教室,就只见一个足球飞了进来,正好砸中张老师,一看正是班里的“名人”李明和张军。教师顿时安静了下来,他们一见砸中老师了也非常尴尬。张老师看了看他们,又看看全班同学,说:“球踢得不错,命中目标,得分。但是下次踢球到操场上去踢。如果在教室中踢球,我就会亮红牌,把你们罚下场。”教室里的气氛得到了缓和。问题1简答题请从教师职业道德角度分析教师的行为。【答案】(1)案例中教师被学生足球砸中,却没有严厉批评,而是以温和的话语让学生发现错误,缓解紧张的课堂气氛,能够宽容学生的错误,化危机为转机,说明了老师有着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习惯,充分体现了该教师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修养。(2)该教师的行为还体现了关爱学生、教书育人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案例中学生踢球砸中老师可能只是无意之举,教师能够宽容学生的错误,体现了关爱学生的优秀品质。另外,学生具有向师性,当案例中突发事件发生时,教师的反映,对学生来说也是一种教育,我们现在提倡的素质教育,从根本上说,是“育人”,要把德育放在重要的位置上,案例中老师的反映就间接地培养学生宽以待人的良好品德。3. 请根据下列材料,设计运动技能方面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基本部分的练习步骤及组织形式。教学对象:高一(4)班,男生40人。教学内容:挺身式跳远中的起跳技术(腾空步动作),第一次课。教学条件:田径场1个,沙坑1个,踏跳板4个,体操垫4块。【答案】挺身式跳远中的起跳技术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挺身式跳远技术起跳环节的动作要领,起跳时能够做到上板快、摆臂摆腿快、蹬伸起跳快,能够完成空中挺身动作。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练习,掌握起跳技术,发展速度、下肢力量、上下肢协调等身体素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团队协作意识,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和战胜自我的勇气。二、教学重点助跑与起跳相结合,踏板时做到“三快”。三、基本部分1.原地上一步起跳练习全班分为四组,在距每组排头同学一米处放置一块体操垫,从排头同学开始做上一步起跳落垫练习,注意快速上步、积极踏跳,争取好的起跳高度。组织形式:四路纵队队形2.上34步起跳练习同样按照之前的练习方法完成上34步起跳练习。组织形式:四路纵队队形4.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文。鲜花感谢雨露,是因为雨露滋润它成长;苍鹰感谢长空,是因为长空让他翱翔;高山感谢大地,是因为大地让它高耸;我们感谢老师,是因为他的无私奉献。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是塑造未来的雕塑家。不是演员,却吸引了我们对知识渴望的目光;不是歌唱家,却让知识的清泉叮咚作响,唱出迷人的歌谣。根据材料,请以“我心中的好老师”为主题写篇文章。要求: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写作,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含义,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分析具体,条理清晰,语言流畅,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答案】我心中的理想教师泰戈尔说:“花的事业是甜蜜的,果的事业是珍贵的,那让我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总是谦逊地垂着它的绿荫。”在我心目中,教育事业就是“叶的事业”,既没有花的艳丽,也没有果的丰硕,每一个教师都像一片绿叶,在和煦的阳光下进行着光合作用,孕育着花、孕育着果、孕育着神州大地的万千桃李。教育是一块圣土,教师在这圣土上耕耘,用自己的生命、青春、心血和智慧换得学生的成长、成人、成才。在学生时代,我有幸碰到许多人品高尚、学识渊博、教学精湛的好老师,至今他们的学识、品格与气韵都影响着我,是他们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什么样的老师才是好老师,是他们奠定了我心中理想老师的形象。好的老师应该要博学多识、敬业爱岗,像辛勤的园丁和燃烧的蜡烛那样,哺育学生茁壮成长,照亮大家前行的路:好的老师应该要善解人意、知心乐助,为学生排忧解难;好的老师也要宽容无私、处事睿智。无数次地问自己,教师兢兢业业、勤于奉献、淡泊名利、默默耕耘的内在动力是什么?教师甘愿寂寞、勤勤恳恳,充当人梯的信念来自于哪里?我想那一定是来自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爱,是这种爱岗敬业的精神让他们义无反顾地投身于教育事业,于细微中显精神,于小事中下功夫,在简单却又伟大的教育工作中体验人生、实现价值。托尔斯泰曾经为教师下过这么个定义:“如果教师既爱事业,又爱学生,那他是个完美的教师。”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其核心是关爱学生。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只有当教学建立在爱孩子、相信孩子的基础上时,它才会成为一种现实的力量。如果对孩子缺乏爱心,那么一切教育上的方法和手段都将像骨牌搭的小房子一样,一碰就会倒塌。”老师对学生的爱是博爱,是大爱,要爱的公正,对所有的孩子都一视同仁。只要我们用自己的“心”认真地去爱,那么我们的学生个个都可爱。为此,我给自己定了工作目标:努力帮助每一位学生获得成功。理解尊重每一位学生,把他们作为有个性、有人格、有希望的人予以关心,把他们的一言一行都看作有意义的,值得重视的事情予以注意。我坚信,皮格马利翁能用真情使石头变成少女,我们也一定能以一片至真至诚的爱心感动上帝,这个上帝不是别人,就是我们面对的全体学生。唯有如此,我们才无愧于时代,无愧于祖国,无愧于“人民教师”这一光荣而神圣的称号。纵使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教育事业是常青的。让我们的生命在学生身上延续,让我们的价值在学生身上体现吧!我愿做一个用生命在歌唱,用生命在实践,用生命在创新的人民教师!5. 课上马老师给大家讲“波义耳定律”,他说具有恒定质量和温度的气体,其压力与体积成反比。后来他又出示一个公式“PXV=K”并解释说其中P代表压力,V代表体积,K代表一个衡量(衡量中包括恒定的质量和温度)。他边举例边板书:如果P=2个大气压,且衡量为8,那么体积就是4立方厘米。2个大气压X4立方厘米=8如果我们把压力变量改为4个大气压,体积就成了2立方厘米,4个大气压X2立方厘米=8,别的同学都懂了,可是班上的小妮、小刚还是搞不明白。老师知道小妮空间想象力很强,他说,你可以想象,你有个气球,你双手使劲压气球,气球体积变小了,这时压力变大了。小妮很快就明白了,“对,体积再小,压力会更大,甚至还会爆了呢。”对于小刚,老师也了解他一向身体灵活,运动能力强,他对小刚说,你鼓起腮,嘴里憋一口气,别让气体漏出,然后用手压住一侧面颊,嘴里的气体体积变小了,你会感到压力变大,把另一侧面颊变得硬邦邦,当你把手松开,口腔空间变大,压力小了,面颊也软了。小刚自己尝试了几次,也搞明白了“波义耳定律”。请分析马老师的教学符合哪一项教学原则?【答案】(1)题中的教学案例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2)所谓因材施教,是指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教学的深度、广度、进度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性差异,使每个人的才能品行获得最佳的发展。因材施教的原则是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是从我国现阶段教育目的、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个体差异性和我国成功教育经验中总结出来的。贯彻此原则的基本要求是:一方面了解学生的实际和个别差异,为因材施教奠定基础。另一方面,运用多种方式教学,适应学生个别差异,培养学生的特长。(3)在案例中老师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和个别差异,知道小妮空间想象力很强,因此老师对她说:“你可以想象,你有个气球,你双手使劲压气球,气球体积变小了,这时压力变大了。”小妮很快就明白了,“对,体积再小,压力会更大,甚至还会爆了呢。”而对身体灵活,运动能力强的小刚则说:“你鼓起腮,嘴里憋一口气,别让气体漏出,然后用手压住一侧面颊,嘴里的气体体积变小了,你会感到压力变大,把另一侧面颊变得硬邦邦,当你把手松开,口腔空间变大,压力小了,面颊也软了。”这也体现了运用多种方式教学,针对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发展程度进行个性化教学,不搞“一刀切”,从而使每个学生接受适合自己的教育方式。